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農村挖礦佔地多少錢一畝

農村挖礦佔地多少錢一畝

發布時間: 2024-09-21 21:04:32

① 用一畝農田來養魚,需要做好哪些准備呢

大家好,在農村稻田大面積挖魚塘養魚,需要辦理那些手續,有那些注意事項?就這一些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


現大很多地方都在大力發展水產養殖,由於水產養殖能有較高的經濟效益,所以大批的人想加入這個領域。然而,由於天然的湖泊,水塘,水庫等數量有限,加上這些天然的養魚場承包費高,交通不變利,生產管理不方便等原因,於是很多的人都熱衷於自己新建魚場。佔用稻田搞魚場的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那佔用稻田挖魚塘辦理那些手續呢?和注意事項呢?


總之送一個原則就是:選場要合適,建設重安全,生產按規范,誠信守文明。

② 豐城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

豐城

地理
豐城市居江西省中部,贛江下游地區,鄱陽湖盆地南端,東臨進賢,臨川,南連崇仁,樂安,新干,西接樟樹,高安,北毗新建,南昌。全境南北長70.5公里,東西寬74公里。市域面積2845平方公里。

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城區距省城南昌60公里,向塘機場30公里,昌北機場70公里,距九江190公里,浙贛鐵路,105國道,京九鐵路,贛粵高速公路、贛江穿境而過。

歷史沿革
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劃南昌縣南境置富城縣。
晉太康六年(280年),改稱豐城縣,史傳豐城為干將,莫邪寶劍藏地。傳說晉永平年間,豐城縣治(今榮塘墟)曾有「紫氣沖鬥牛星」縣令雷煥挖獄基得春秋干將,莫邪雌雄寶劍。因此,豐城別名「劍邑」。
唐永衙二年,遷縣治於贛江東岸(現市城區)。名稱時有更改,依次為富城,豐城,廣豐,豐城,吳皋,富州,豐城。以「豐城」命名時間最長。
1949年5月,豐城縣解放,先歸屬南昌專署,1958年南昌專署遷設於宜春,1959年更名為宜春專署,豐城歸其管轄。2000年8月宜春地區撤銷,設立地級宜春市,代管豐城。198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

人口
2005年末,豐城市總人口129.77萬人(公安年報數),比上年凈增加1.55萬人,增長1.2%。農業人口99.41萬人,比上年增加2.18萬人,非農業人口30.36萬人。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分別占總人口的76.6%和23.4%。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69.36萬人,占總人口的53.4%;女性人口60.41萬人,占總人口46.6%。性別比為115:100,到年末,城鎮人口為42.24萬人,其中居住在市區的人口為30.07萬人。2005年城鎮化率為32.5%,比上年高0.4個百分點。

氣候
豐城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較短,生長期長。

資源
豐城資源富饒,地下蘊藏煤,鎢,花崗岩,石灰石,陶土等礦產資源30餘種。尤以煤,鎢為最。故豐城被稱為「煤海糧倉金豐城」"江南煤田"之譽。全市糧食,肉類總產在全國縣(市)中居前50位內,水產品,蔬菜,水禽,油料,棉花總產在全省縣市居前列。先後被國家列為全國重點產煤縣市,全國商品糧和商品漁基地。豐城林木資源豐富,林地面積達157萬畝,主要以松、杉為主,雜木為輔。

風景名勝
孔廟
是全國「三個半孔廟」之一,始建於宋朝嘉興年間,現僅存大成殿,其餘俱廢。

洪洲窯遺址
是我國唐代六大青瓷名窯之一。該窯創建於東晉,極盛於隋唐,漸衰於唐末。連續生產600餘年。為我國唐代六大名窯之一。洪州窯中心遺址位於豐城曲江鎮羅湖村一帶丘陵地區,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地面堆積物達4-5米厚。現已發掘的龍窯遺址兩座,長35米,現在原址上建保護房一座。1992年至1996年進行的發掘,出土國家一、二、三級文物137件,參考標本2132件,品種繁多,造型美觀,反映了漢唐時代高超的制瓷技藝。

劍匣亭
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亭內有一石劍匣,相傳為晉朝縣令雷煥掘獄基所得盛「龍泉、太阿」雌雄兩寶劍,此乃盛劍之石匣。還有白馬寨明清古建築群,厚板塘古村。建於清雍正年的萬壽宮和建於南宋紹興元年(1436年)的桂林書院。還有風景秀麗的羅山、株山、楊柳湖等自然景觀。

白馬寨古村
位於豐城市張巷鎮南部,豐撫公路中段。白馬寨現存古建築89棟,匾額126塊。白馬寨古建築門的形式豐富多彩,有一字門、八字門、拱券門、貼壁垂花門、牌樓式門、復合式門等,門上遍飾石雕、木雕;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在江西首屈一指。古建築匾額書法的藝術水平也十分高超,有行、楷、隸、篆、魏、草及鍾鼎文等。內容取材多在《四書》、《五經》及歷史典故。白馬寨有集佛、道、俗神於一體的北屏禪林,有樹洞可容50餘位小學生的千年古樟,有預測人文興盛的香泉井和全國唯一的地師府,各家文物眾多,其中不乏珍品。

厚板塘古村
位於筱塘鄉北部,現有古民居建築30餘棟,主要為清代中晚期建築。厚板塘村古民建築整齊嚴整,從西至東分別排列著"侯祚東綿"門樓、大夫第、進士第、文林第門和遜守公祠。該村古民居建築的特點是形制巨大,造型古樸。其中大夫第宅共有四進十二天井,佔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各宅之間形成整齊的巷道,古宅側牆開有側門,側門之間以過道廊頂相連,有的甚至是廊屋,形制十分奇特。各宅散落大型漢白玉圓鼓形石凳,石鼓上各刻尖耳銜環獸二隻,這種漢白玉石鼓為豐城僅見。因周圍環境十分潮濕,整個村落地基高出地面1.5米左右,排水系統也很發達。村前有大片濕地,每年白鷺成群,十分壯觀。

羅山
羅山地處豐城南境洛市鎮境內,海拔962.5米,總面積約88平方公里,原名池山,山頂有一水池。晉道士羅文通數十年隱居此山,後稱羅山,此山風景名勝有名,有三疊泉、百丈瀑布,有香爐碗水如鏡,長年不涸,可供飲喝。還有九曲澗、仙人廚、雷公宴、九獅會、十三飛龍山、許遜師娘諶母殿等景點,遊人不斷。

玉華山
玉華山地處豐城南部山區的荷湖鄉境內,海拔1169.9米,為豐城市最高點,奇山環繞,峭立碧空,該山又名著棋峰,似二仙對弈,12個山峰圍在旁邊觀望,十分有趣。在山腳高峰上茶坑村後,有一顆兩三百年的杉柏樹 ,高三丈多 ,樹冠寬兩丈余,每年炎熱之時,天氣久晴,樹上便落下霧雨,人立樹下頓覺清涼,久立頭發衣服沾雨輕濕,當地人稱它「落雨樹」。

萬壽宮
萬壽宮,在市東方紅大街西路大井頭。宮院座北向南,建築面積780平方米,有一進一殿,內分門庭、正殿、後殿三部分。是豐城現存完好的較大木質結構殿宇建築之一,布局嚴謹有致,造形綺麗,具有民族宮殿式建築風格。1984年列為縣重點文物古建單位。現豐城市博物館設此,陳列和保存大批珍貴文物,其中以唐代著名「洪州窯」址青瓷為富,元至元「青花釉里紅瓷樓倉」和「元影青雕戲台式瓷枕」等為罕世珍品。

楊柳湖景區
楊柳湖景區地處豐城新老城區結合部,是我市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主要景觀有:景區廣場綠化、園林景觀、石雕龍柱、文化藝術牆、觀景天橋、燈光音響工程、贛東大堤坡面綠化、仿古長城,觀景台、鐵牛雕塑、入口景觀區(即生命源景觀和標志牌)、廣場休閑區(包括時鍾廣場、紫玉蘭平台、疏林平台、景牆、健康步道、櫻花林、旱噴平台、跌水石駁岸、生活雕塑、休息廊、仿木樁駁岸等)、濱水生活區(即碼頭和飛虹堤岸)、兒童活動區(包括迷宮、組合器械、攀爬木樁)、老人活動區(包括樹林廣場、器械活動場地、棋廊、垂釣小築、林蔭道等)

歷代名人
【鄧子龍】明代著名抗倭將領,軍事家和詩人。愛國名將,民族英雄。
【徐稚】漢代高士,初唐四傑之一,著名的文家王勃在他的名篇《滕王閣序》中有佳句「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塌。」這里的徐孺就是指徐稚。
【熊佛西】著名戲劇家,為中國現代戲劇界的一代宗師。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南田〔漢〕北熊曾作為現代話劇藝術的代表人物,曾一度引領現代戲劇的新潮流。曾任上海市戲劇電影協會主席等職。
【揭奚斯】大文學家,「元詩四大家」元朝「儒林四傑」之一。
【楊文軍】釜山亞運會男子雙人劃艇500米、1000米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奪得男子雙人劃艇500米金牌,這是中國選手在皮劃艇項目上奪得的首枚奧運金牌。
【夏征農】著名學者,《辭海》、《大辭海》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總編委員會副主任,著有《征農文藝創作集》、《征農文藝散論集》、《征農詩集》、《征農詩詞一百首》、《不成調的歌》、《我說了些什麼》等。

特產
凍米糖
凍米糖,是豐城食品生產中享有盛名的地方傳統名優特產品。相傳已有兩百多年的生產歷史,以「江南小切,而出名。每年中秋一過,農村家家戶戶把糯米飯涼干,炒成爆花米,用米糖拌粘,切成塊塊,待客解茶。這種糕點叫做「炒米糖」、「米花糖塊」。更講究者,用上等糯米飯做成凍米「干飯」,再用清茶油煎泡「干飯」,使「干飯,變成爆花米,再用飴糖粘結,冷卻後用薄刀切成小塊,前後經過半成品和成品共20個工序加工而成,俗稱「小切」。

③ (二)河口海岸緩沖帶地區三種混交栽培的生態建設模式

通過上述分析研究,提出了三種河口海岸緩沖帶地區混交栽培的優化模式:生態景觀型混交模式、生態型針闊葉林混交模式、生態經濟型混交模式。

1.生態景觀型混交模式——河口海岸生態景觀的構築

特點是建築小品和植被有機結合,通過引入水土保持效果較好的常綠或落葉闊葉樹種,改善以往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效益差的針葉純林分層次結構,提高防護林的綜合效益。下面以辛安河入海口為例,說明生態景觀型混交模式的設計與建設。

辛安河位於煙台市高新園區東側。是城市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防洪生態廊道,更是城市總體規劃中「一山兩河」山水格局中的重要一環。

隨著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一心兩翼」城市發展格局的逐步形成,辛安河流域已劃入城市東翼的高新園區,這條原來僅作為萊山、牟平兩區的界河也轉變成為園區內部的一條重要景觀河流。在高新園區「一心四帶」的空間格局中,辛安河作為四帶之一的「濱河科技文化觀光帶」,也成為帶動園區整體發展和建設高品質園區的重要載體。

由於辛安河的重要作用,結合國內外高新科技園區、城市濱水區、「生態RBD」等各種專題研究,明確了此次辛安河景觀規劃的主要問題與設計策略,總結出應把握地域性、多樣性、可達性和生活品質這幾個成功要素,把辛安河規劃成為充滿活力和凝聚城市紐帶的生態帶。

(1)設計策略

辛安河應體現宜居、宜商、宜游的多元互動的發展模式,以科技回歸人性,文化融入自然為主題。為此,本次規劃設計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

開放空間的滲透。通過濱海與濱河水系廊道的相互滲透,將水景空間延伸以贏得高品質環境,帶動周邊土地價值升值。

與旅遊、休閑相結合。從煙台大旅遊為出發點,充分利用辛安河山、河、海相連的特點,根據不同河段的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濱河休閑、濱海度假、科技文化等特色旅遊產品。

多層級中心。充分結合高新園區總體規劃,強化濱水空間服務城市功能,沿岸建設一系列特色鮮明的科技與文化主題公園,創造親水宜人和極具人氣的城市公共活動走廊。

多樣化居住。本著以人為本和經營城市的理念,沿辛安河發展旅遊房產、景觀房產等多樣居住板塊。打造理想生態宜居城市。

在自然中生長。優先生態、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保護原生態的自然山、海、河環境,充分挖掘和利用景觀資源,使城市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

(2)景觀設計

辛安河的景觀設計與高新園區總體規劃及兩岸城市設計密不可分,為強化景觀與城市的紐帶作用,我們分別由北向南引入四個主題概念來突出各河段的景觀特徵與特色:

第一,北部河口,以「城市引領生機活力」為主題,突顯具有現代感、標志性和充滿活力的河海景觀群。

河口右海岸,結合濱海生態林帶,建設水岸休閑娛樂設施,充分體現出具有魅力的現代濱海新景觀。

河口左海岸,結合辛安河支流的重塑,設置海上觀光塔,成為科技商務金融區的軸線端點。左右海岸這些各具特色的標志性設施,將共同譜寫辛安河河口的絢爛美景。

河口西岸,結合原有污水處理廠及中水的排放,在寬闊的河灘地建立生態水循環的濕地景觀帶,並通過設立青少年生態科普基地,寓教於樂,寓教於游。

河口東岸,結合原有黑松林並將其延展到濱河綠地,運用自然的設計手法和材料,在保護和保持原有生態風貌的基礎上加以適當整理,為遊人設置游覽棧道和林中休息設施,形成森林氧吧與城市綠洲。

第二,中北部河段,以「城市創造美好生活」為主題,為濱河兩岸大量居住社區提供休閑、健身、文娛等生活景觀群。

在濱河兩岸建設林木茂盛、花鏡穿梭等多樣明快的綠化環境,並完善游路、休憩設施及各種藝術小品的同時,為豐富市民的活動,還設置音樂廣場、濱水慶典廣場、市民健身廣場和各種文化園地等節點空間,營造一處富有生氣的濱水活動空間。

第三,中南部河段,以「城市帶動科技創新」為主題,突出高科技園區的發展動力,形成科技創意景觀群性。

結合與本區段相鄰的兩個科技研發組團,在濱河西岸布置動漫文化創意園、航天科技廣場、IT廣場等體現現代科技生活的景觀主題園,表現科技發展與市民生活的息息相關。各主題園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和技術先進等手段對園區未來發展的產業進行充分的演繹。東岸配套展示科技文化的藝術長廊、展覽館及商業等設施等。

第四,南部河段。以「城市延展綠色生態」為主題,強調生態城市在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也起到高新園區後花園的重要作用。

結合本區段與山地相依及河灘淺緩等特點,發展科技觀光農業園、生態花卉植物園、水塘濕地遊憩園等體驗田園風情的景觀,尤其讓市民在節假日盡情體味那花果飄香、阡陌田園、荷塘蛙鳴這些曾經熟悉而親切的記憶,感受返樸歸真的親切。

(3)生態專項設計

以維護和修復辛安河流域的濕地特徵和生物多樣性為目標,有效平衡「生態」、「防洪」與「景觀建設」之間的利益關系。

海口、河流、濕地向陸地梯度演變的水陸生態格局,為最終實現生境、生物、景觀及活動多樣性的統一提供了環境基礎。

河道整治工程以滿足防洪、多層次景觀及生態完整作為設計原則,有效的協調好泄洪、景觀親水以及與水上游覽之間的矛盾。

結合辛安河綜合治理規劃,此次設計范圍內設置四座橡皮壩。新建橡皮壩與原有橡皮壩一起實施分段蓄水。局部形成不同標高和寬度的常水位水面,滿足河道枯水期的景觀需求。

我們相信辛安河的規劃建設與發展,將為高新園區和煙台市帶來勃勃生機和更美好的明天!

2.生態型針闊林混交模式——沿海防護林改善途徑

(1)沿海防護林建設現狀與問題

沿海防護林,是沿海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沿海防護林在防災抗災、護岸固沙、維護生態、美化景觀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建設綠色之島的第一道防線。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340km,北起遼寧的鴨綠江口,南至廣西的北侖河口,范圍涉及沿海11個省(市、區)的195個縣(市、區)。沿海地區集中70%以上的大城市、50%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GDP,是帶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但由於台風、風暴潮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每年均造成數百億元的經濟損失。20世紀末的10年間,因風暴潮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134億元人民幣。為了沿海地區的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1989年,林業部啟動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該工程東北起自遼寧丹東,西南抵南海的北部灣,包括長山、廟島、舟山等群島和海南、台灣及其周邊諸島。

經過近20年的工程建設,沿海地區累計造林381.8萬hm2,森林覆蓋率由不足25%提高到了現在的34.2%,海岸基幹林帶總長達1.7萬km,初步實現了合龍;營造農田防護林2.2萬hm2,新增農田林網控制面積近50萬hm2,控制率達80%;沿海地區村鎮綠化進一步加快,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人居環境,初步構建起了以村鎮綠化為「點」,以海岸基幹林帶建設為「線」,以荒山荒灘綠化、農田林網建設為「面」,點線面相結合,立體配置的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基本框架。

森林生態功能逐步恢復,防災減災成效初步顯現。據調查,沿海防護林帶可減弱風速28%~40%,林帶內空氣相對濕度比空曠地提高10%左右,林內蒸發量比空曠地減少20%,減少枯葉率30%~60%,減少爛秧率37.3%,水稻每畝可減少損失7.5~30kg,風折率可減少37.3%,提高糧食產量5%~15%。我國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規劃從1988~2000年一期工程營造林249萬hm2,建設海岸基幹防護林帶1.8萬hm2。截至1998年,已經累計完成營造林217.8萬hm2,建設海岸基幹防護林帶1.5萬hm2,使沿海地區有林地面積從1988年544.3萬hm2增加到730.6萬hm2,森林覆蓋率由實施前的24.9%上升到29.1%,沿海部分地區的生態初步改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面推進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煙台市沿海防護林建設取得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一是樹種偏少,林齡老化,結構不合理。砂岩海岸基幹林帶組成樹種以黑松、刺槐為主,面積比例達90%以上,樹種單一,生態系統穩定性差,潛伏著有害生物大面積發生的危險。這些樹種為20世紀50年代栽植,刺槐已進入衰老期,林木開始枯死,防護功能逐年下降,更新改建工作迫在眉睫;泥質海岸多為21世紀初發展的黑楊,樹種單一,結構不盡合理,防護效能不高。

二是基幹林帶缺口斷帶較重,部分地段寬度偏窄。煙台市大陸海岸曲線長702km,適宜營建沿海防護林基幹林帶的長度381.4km。其中達到國家沿海防護林基幹林帶建設標準的長度298.5km,占適宜營建沿海防護林基幹林帶長度的78.3%;缺口斷帶長度63.2km,佔16.6%;需加寬造林長度19.7km,佔5.1%。沿海基幹林帶缺口及偏窄長度82.9km,占適宜綠化長度的21.7%,嚴重地影響了防護功能的發揮。

三是人為破壞現象仍然存在。個別區段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違反《沿海國家特殊保護林帶管理規定》,在基幹林帶內采沙挖礦、圍灘養殖、修建公路、違法建築等行為時有發生,造成基幹林帶損壞、林地流失,破壞了基幹林帶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四是沿海防護林建設投入嚴重不足。沿海防護林建設屬於生態公益事業,各級政府是建設和投入的主體。最近幾年國家每年向煙台沿海防護林投入200萬~300萬元,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大致相當,農村主要以投工投勞為主。這些投入顯然不足,遠遠不能滿足工程建設需求,影響了沿海防護林建設及成果的鞏固。

(2)生態型針闊林混交模式改善造林質量

由於樹種之間的相互作用,更能有效的發揮種間的互補效應和協調促進的有益影響,促進林分生長和提高森林質量,收到良好的造林效果。但必須注意混交比例的調配,並在林分生育過程中根據種間關系的發展變化,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適時進行調節,保證混交林分的順利生長。

由於林分環境影響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單一的黑松純林必將導致生物群落的減少,使得森林生態系統脆弱。從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角度看,改單一樹種為多元樹種,改單純林為混交林,為海防林生物群落多樣性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建設改造第二代海防林工程的一項重大的課題,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此,以維護生態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改單樹種純林為多元樹種混交林,為生物群落多樣性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並採取各種營林技術和方法,使生態系統得到進一步穩定,各種有害生物能夠長期得到控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典型針葉樹有:獐子松、紅松、油松、黑松、雪松、白皮鬆、大阪松、五針松、馬尾松、華山松、落葉松、雲杉、冷杉等。典型闊葉樹有:法桐、鵝掌楸、絲棉木、菜豆樹、七葉樹、青桐、黃連木、合歡、椴樹、欒樹、皂角、桷樹、楓楊、柳、楊、桃、李、梨、槐、榆、朴、櫟等。其中楊、柳、刺槐、泡桐、臭椿是常常栽種的植被。

(3)生態常綠落葉針闊混交模式種植與改造的方法

生態常綠落葉針闊混交模式種植與改造的方法和原則:樹種調整的必要性和樹種選擇。目前,海防林多為黑松純林,且為同期林齡,地下水分、養分、地上空間利用形成同步競爭,生態功能弱化。為改變這種狀況,改單一樹種為多元樹種,改單純林為混交林勢在必行。近幾年經過實地調查、實驗、篩選,我們認為,適宜沿海防護林的樹種有:喬木、黑松、刺槐、麻櫟、火炬、臭椿、白榆,灌木:單葉蔓荊、牛奶子、簸箕柳、棉槐、酸棗等。這些樹種較耐鹽鹼、耐乾旱、耐瘠薄,可以說是膠東營造沿海防護林的先鋒樹種。

林分改造方式。逐步對黑松純林實施改造,改黑松純林為多元樹種混交林;變單層林冠結構為主林層、輔佐層和灌草層的立體結構。具體方法:第一,有計劃地實施株間間伐,採取留稀去密、留優去劣,適當照顧距離的方法。隨即選配黑松、麻櫟,黑松、火炬混交造林,麻櫟、火炬樹與黑松配置形成輔佐層。第二,有計劃地實施行間、帶間間伐,可根據地形,陵地選配黑松、麻櫟混交。溝坡選配黑松、臭椿;黑松、火炬混交。第三,有計劃地實施帶狀、塊狀皆伐(帶狀皆伐要結合開防火道進行,伐寬控制在樹高10倍以內),帶狀、塊狀皆伐可實行松刺混交。第四,實施喬灌混交,無論是株間、行間、帶間或塊狀混交都可選配適當灌木進行混交灌木可採用:單葉蔓荊、牛奶子、酸棗、簸箕柳、棉槐等。棉槐與簸箕柳是條編品原料,與黑松實行帶間混交,冬季採收枝條後,既能獲得林副產品,又能起到防火道的作用,棉槐有固氮作用,可收到樹勢旺、條增產、地收良的效果。改造後的混交林分既有利於生物群落多樣性,又能提高防護效能。因不同冠層對不同層面的海風產生阻抗作用,林冠上橫斷面凹凸不平,當海風掠過林冠頂部時形成旋風上升氣流,能有力阻抗海風侵蝕強度。

要注意造林密度。密度是影響林分生長和防護效能的主要因子,目前對密度的研究還沒有一個最佳的密度值。就防護結構看,如果把海防林帶密度分為三部分:前沿林帶→中間林帶→後方林帶,其密度應相應為:稀→較密→密。從流體力學講,當海風侵入時,這種結構能迅速減少風力靜壓,減少上升氣流,逐級阻抗風力,削弱風的通透性。隨著密度的適當增大,樹高相對增高,形成一個從前沿林帶到後方林帶林冠逐漸增高的梯度,當海風掠過林冠頂部時,氣流呈斜向上的流向,增大了防護區域。

3.生態經濟型混交模式——濕地植被的恢復與建設

生態經濟型混交模式是基於生態經濟學基礎上的使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發展的一種生態建設模式。圍繞著人類經濟活動與自然生態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從綜合性、層次性、地域性和戰略性的角度考慮,生態經濟型混交模式適合在濕地植被的恢復與建設中推廣應用。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作為多種生物的重要棲息地,具有保持水體、蓄洪防澇、凈化水質、降解環境污染物等多種功能,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統之一,也是生物多樣性的搖籃和重要遺傳物質(基因庫)的貯存地。

濕地生態系統沿河流廊道分布。主要的濕地類型為淺海灘塗濕地、河口灣濕地、河流濕地、河灘濕地、小型湖泊濕地、庫塘濕地、水田濕地等。夾河濕地位於煙台市的中部,是煙台市最大的河流濕地和水庫濕地的綜合體,夾河濕地水源比較穩定,為物種的多樣性提供了基礎。

下面以夾河東珠岩生態濕地植被的恢復與建設為例,說明生態經濟型混交模式在濕地恢復工程中的應用。

近年來,由於盲目的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加之人為活動比較頻繁,導致濕地面積萎縮,濕地植被減少,濕地生態功能明顯下降,對濕地保護帶來嚴重威脅。為此,濕地恢復工程通過退耕還濕、蘆葦等水生植物種植、草皮護坡、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復濕地植被,提高濕地生態功能。

(1)退耕還濕

東珠岩濕地區面積為760畝。其中450.11畝已被開墾為農用地,16.25建有簡易臨時性建築,需對其進行徵收、補償退還為濕地,共計466.36畝。

(2)引水涵洞

為控制勤河和朱岩河匯入夾河的水質,在勤河和朱岩河河口處靠近濕地區一側分別建設引水涵洞,用於控制濕地區的引水和排水,將勤河和朱岩河河水引入東珠岩濕地區表面流濕地區進行生物凈化。新建引水涵洞垂直穿過現有堤壩,為單孔胸牆式涵洞,包括進口段、閘室段、洞身段和出口段等四部分。進口段順水流長度10.0m,採用八字翼牆與底板形成整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閘室順水流向長度5.0m,閘門為潛孔式平板鋼閘門,孔口尺寸為2.0m×2.0m,閘底板頂高程10.50m;洞身段為鋼筋混凝土箱涵,橫斷面2.0m×2.0m,進口洞底高程10.50m,底坡i=0,洞身長14.0m;出口順水流長度5.0m,採用八字翼牆連接,鋼筋混凝土結構。出口消能採用漿砌石護底。

(3)土方調整

東珠岩濕地區需對工程區現有澇窪地、農用地進行開挖,在濕地區中心開挖滯洪庫塘,兼具滯洪、攔蓄和景觀綜合功能,滯洪庫塘佔地面積約190畝,設計底部高程為10.00m,水面高程為12.00m。共需進行土方調整152075m3

河道走廊濕地區需要對部分台田及荒地進行開挖,以還原濕地本來面貌約30.0萬m3,共需進行土方調整284080m3

為減少挖方運輸量,挖方可就近用於濕地圍堰、巡護道路等工程。

(4)水生植物種植

基於工程區內整治後的地形,根據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時對濕地外側的耕地實施退耕還濕工程,種植蘆竹、杞柳及耐濕林木;並對濕地區內的道路實施綠化工程,種植紫穗槐、白蠟、垂柳等植物,護坡栽植草坪,通過採取以上措施來保護東珠岩濕地區的生態環境。

挺水、浮葉植物。在灘地及淺水處(0~1.2m),可選擇具較強凈化能力的植物:濕生植物(水蔥、水芹和千屈菜等)、挺水植物(香蒲、蘆葦、茭白);水深較深處(1.0~1.5m),選擇具有凈化能力和觀賞能力的浮葉植物(蓮、野菱、睡蓮和芡實)。通過構建、修復灘地植被,以提高濕地系統的水質凈化能力及生態穩定性。

沉水植物。在濕地系統內的深水區,選種常見的喜溫、且具較強凈化能力的金魚藻、苦草、黑藻、紅線草及喜涼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進行種植。水生植物種植工程技術路線如圖5-4所示。

圖5-4 水生植物種植工程技術路線

(5)人工造林、草皮護坡

在東珠岩濕地區和河道走廊濕地區現存部分澇窪地,現被當地農民種植速生楊,經濟和景觀效益不大。基於以上現狀,在澇窪林地開展生態林業,林地樹種主要以濕生楊樹、柳樹、濕地松、池杉、水杉和落羽杉等,構建濕地區穩定生態系統。其中東珠岩濕地區造林面積230畝,河道走廊濕地區造林面積924畝。

在河道走廊濕地區自然土坡種植草皮,草種選用當地常見草類。常見種類包括耐旱、耐濕灌木和草本:薔薇、結縷草麥冬、狗牙根、苜蓿等。共計進行草皮護坡1386畝。濕地恢復工程主要建設內容詳見表5-20:

表5-20 濕地恢復工程主要建設內容一覽表

(6)植物種類

1)植物種類與區系基本情況。區內野生維管植物104科、395屬、688種(含24變種、3變型、3亞種),科、屬、種分別佔山東野生維管植物科、屬、種的70.7%、62.0%、43.0%;野生種子植物91科、377屬、663種(含23變種、3變型、3亞種),科、屬、種分別佔山東省種子植物區系科、屬、種的74.0%、63.1%和44.2%。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2種(栽培),國家Ⅱ級保護植物2種;山東特有植物4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植物3種;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紅皮書》植物3種;「山東省稀有瀕危植物」20種;中國特有植物5種。區內維管植物包括蕨類植物門、裸子植物門和被子植物門。詳見表5-21。

表5-21 維管植物各門科、屬、種統計表

該區從植物區系分區上屬泛北極植物區的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北地區中的遼東、山東丘陵亞地區。地處魯東丘陵,具有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而且地形相對多樣,區系具有植物種類豐富、優勢現象明顯、特有物種有分布、分布類型多樣、地理成分復雜、古老性和多樣性的特點。區內種子植物主要科含屬、種數,詳見表5-22。50種以上的科2個,即禾本科(83種)、菊科(77種);20~40種的科7個,即豆科(36種)、薔薇科(36種)、莎草科(27種)、十字花科(26種)、唇形科(25種)、百合科(23種)、蓼科(23種);10~19種的科7個,如石竹科(16種)、傘形科(15種)、玄參科(14種)、毛茛科(12種)、大戟科(11種)等。10種以下的科75個,共218種。含10種以上的科16個,共238屬、445種,屬和種數分別占建設區植物區系屬、種的63.1%、67.1%,而科數僅佔17.6%,表明上述科構成了區系種子植物的主體。含20種以上的9個科均為世界廣布科,其中禾本科和菊科是山東省最大的兩個科,常成為各種草地植被(草本層)的建群種或優勢種;薔薇科是被子植物進化中由初級到中級的過渡類型,分布於世界各地,但以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成分最多,常被視為北半球溫帶的典型科;豆科是在溫帶和熱帶都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世界分布科,是人工草場和牧、草地的重要組成科;百合科和莎草科分布區廣泛,但溫帶地區和寒溫帶地區的種類較多;唇形科等科分布范圍相當廣泛,從泛熱帶至溫帶都有分布,但地中海—中亞地區是它們分布和多樣化的中心。由上可以看出,從建設區植物區系優勢科的總體來說,是一個溫帶性質的區系,溫帶成分佔絕對優勢,同時兼有北溫帶區系和亞熱帶區系的過渡成分。

表5-22種子植物主要科含屬、種數統計表

建設區種子植物主要屬含種數,詳見表5-23。10種以上的屬3個,分別是蒿屬(16種)、蓼屬(15種)、薹草屬(13種);5~10種的屬16個,如鵝絨藤屬(8種)、委陵菜屬(7種)、堇菜屬(7種)、胡枝子屬(6種)、大戟屬(5種)、野豌豆屬(5種)、早熟禾屬(5種)、畫眉草屬(5種)等。19個5種以上的屬占本區系總屬數的5.0%,而種數共132種,占本區系總種數的19.9%。其中有世界性大屬,如蓼屬、蒿屬、薹草屬等;也有十分進化的屬,如禾本科中的馬唐屬、早熟禾屬、畫眉草屬等一些草本屬。植物區系優勢科、優勢屬的分析來看,上述優勢科、優勢屬構成了本區系植物的主體,優勢現象明顯。

表5-23種子植物主要屬含種數統計表

特有物種有分布。該區地處山東半島東部,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條件良好,周圍沒有高山相阻,山東特有植物有分布。據調查,建設區有山東特有植物4種,分別是長冬草(Clematis haxapetala var.tchefouensis)、寬蕊地榆(Sanguisorba applanata)、泰山韭(Alli-um taishanense)、泰山前胡(Peucedanum wawrum)。同時,銀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杜仲(Eucommia ulmoides)、枳(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剛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等5種中國特有植物,在建設區均能正常生長。

2)重點保護植物。根據國家林業局、農業部1999年9月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區內維管植物中,有2種屬於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植物,分別是中華結縷草(Zoysia sinica)、野大豆(Glycine soja)。列入《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紅皮書》植物有3種,分別是黃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朝鮮槐(Maackiamurensis)、杜仲(Eucommia ulmoides),(栽培)。根據《山東稀有瀕危保護植物》,區內含「建議」中的「山東稀有瀕危保護植物」20種,其中漸危種8種,稀有種12種。詳見表5-24。

表5-24 區內山東稀有瀕危保護植物統計表

④ 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最近兩年大數據非常火爆,跟著大數據一起火爆的是貴州省,每年在貴陽舉辦的大數據峰會更是吸引來了全球各地商界大佬的參與。

而且目前很多知名企業已經在貴陽建設大數據中心或者計劃在貴州建設大數據中心,比如在貴安新區中的電子產業信息園內,目前聚集了三大運營商後,戴爾、谷歌、阿里巴巴、騰訊、網路、京東、華為等近300數據項目。

目前貴州是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已有大數據企業超過9000家,產值超1100億元,每年有上萬名相關人才流入。

那貴州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何能夠吸引這么多知名企業來到貴州建設大數據中心,成為大數據中心的一個重要基地之一呢?這裡面有主要有幾個原因:

貴州的地理環境是非常適合建大數據中心的,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氣候優勢。貴州位於北緯24度至29度之間,貴陽更是被稱為避暑勝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季平均氣溫約25℃,冬季平均氣溫約9℃,溫差是比較小的,這種氣候非常有利於伺服器的維護,減少伺服器的能耗。

(2)貴州位於雲貴高原地區,境內地貌主要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很少有台風,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這有利於大數據中心的穩定。

(3)貴州境內有眾多溶洞,洞裡面的恆溫恆濕,這個非常適合建立大數據中心,所以目前有很多大數據中心都是直接建在貴州省內的溶洞裡面。

大家都知道大數據中心是電老虎,大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主要包括機房電費、寬頻成本、機房建設及攤銷、人工成本及機房租金等,其中的機房電費成本約占據總成本的一半以上 。

之前美國有一個機構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一個數據中心的用電功率超過了美國的一個中型城鎮,比如谷歌位於全球的數據中心的用電功率達到3億瓦特,這一數字超過了三萬戶美國家庭。

正因為如此,建立大數據中心最大的一個成本就是電力,而且必須需要該地區有豐富的電力資源。目前貴州的電力資源是比較豐富的,2018年各省發電量排名當中,貴州排在第15位,發電量不是很靠前,但這個發電量跟貴州的經濟體量相比還是相對比較豐富的,所以貴州很多電量都是輸送到省外。

除了電力資源豐富之外,貴州的電價還非常便宜,為了吸引各大數據中心到貴州投資,貴州各地方政府協調電網給出了一個比較優惠的電價政策,最低的價格達到每度0.35元,而據工信部統計,目前全國大數據中心平均用電價格為0.87元/千瓦時,而沿海地區用電價格高達1.5元/千瓦時,相當於目前貴州的電價只有其他地區的一半,甚至更低,這也是吸引各大巨頭大數據中心落戶的直接原因之一。

影響大數據中心布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因為大數據中心不像機房那麼簡單,隨便1棟樓就可以解決問題,大數據中心需要非常大的面積。

比如騰訊貴安七星綠色數據中心位於貴州省貴安新區,總佔地面積約為770畝,隧洞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如果這個大數據中心建立在深圳,按照土地均價1萬元/平米計算,那光土地成本就需要50億左右。而貴州作為欠發達地區,目前經濟並不是很發達,所以土地成本相對比較低,這770畝土地價格估計也就幾個億左右,這樣就可以大大節省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

最近幾年貴州的大數據業務之所以發展迅猛,這裡面除了國家政策偏重之外,貴州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優惠政策也是吸引各大企業落戶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幾年貴州省就出台相關文件大力支持大數據中心產業的發展,這種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稅收優惠。

比如投資1000萬元及以上的大數據企業,從企業投產運營之日起3年內,企業所交納的省級以下稅收地方財政留存增量部分,由企業所在地市、縣政府全額補給企業;

投產運營3年以上5年以內的,以減半方式給予支持。 而符合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規定的大數據企業,可享受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2、補貼政策

為降低企業成本,貴州省還給大數據企業補貼寬頻費用,大數據企業自用寬頻租賃費由所在市、縣政府給予50%的補貼,每戶企業每年補貼不超過50萬元,補貼期可為3年。

此外,從財政上,貴州省整合貴陽市、貴安新區設立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從2014年起連續3年,每年安排不少於1億元用於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

3、人才政策

大數據本身就是一個高 科技 產業,本身就離不開人才,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來貴州落戶以及就業,貴州省推出了很多人才優惠政策。

一是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鼓勵大數據產業人才到貴州創業,認定為大數據企業高層次人才的可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這種人才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二是給大數據企業的員工在稅收和購房方面發「紅包」。對大數據企業員工,在貴州工作時間超過1年、年繳納個人所得稅在3萬元及以上的,按其個人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第1至5年給予90%的獎勵,第6至10年給予60%的獎勵。大數據企業高管人員和核心技術人才,在貴陽市和貴安新區購買住房並簽訂5年以上本地服務協議的,經認定後由所在地政府每人給予10萬元一次性購房補貼。

三是大數據企業高管人員和核心技術人才,在戶籍和就醫等方面享受優惠和便利,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可在省內居住地轄區學校就讀。

總之,貴州省大數據之所以能夠迅猛發展,吸引那麼多世界頂尖企業來落戶投資,可以說貴州省綜合了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優勢,所以目前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越來越好。

貴州被稱為中國的大數據「矽谷」,三大運營商、華為、騰訊、蘋果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為什麼這些 科技 巨頭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呢?下文具體說一說。

數據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高能耗」 ,電力成本是整個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來自於伺服器等設備的供電,另一半來自於機器設備散熱的「空調費」。

從氣溫和能源來說,貴州是公認的中國南方最適合建立數據中心的地方。貴州常年氣溫保持在14℃到16℃,即便最炎熱7月份,平均氣溫也只有23.7℃,是伺服器等設備運行最合適的溫度。

根據華為的說法「大數據基地建在北京需要1塊錢1度電,貴陽只需要4毛。 我們不需要什麼優惠政策,放在貴州,建成運行後一年可以節約上億的電費 」。

2013年是中國「大數據元年」,大數據的到來,貴州和北上廣的等一線發達地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貴州專門頒布了一系列政策,用於支持貴州大數據的發展。2014年開始,貴州鼓勵獎政府部分的數據遷移到雲端,即「雲上貴州」,除了特殊需求,不再自建機房,這個在全國范圍內都是超前的。

貴州通過政策上的引導,明確了兩大基礎工程: 一個是數據中心,一個是呼叫中心 。數據中心方面,三大運營商、華為、阿里巴巴、騰訊、蘋果等紛紛將南方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呼叫方面,華為、螞蟻金服等都將客服中心放在了貴州,貴陽的呼叫中心坐席達到了30多萬席。

總之,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貴州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精準有利的政策支持是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兩大法寶。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三大運營商,蘋果,華為,騰訊等等都選擇將大數據中心落戶在貴州!到底貴州有什麼魔力呢?畢竟貴州並不是像北上廣一樣發達。有什麼理由留住這些大企業嗎?

2013年3月,貴州面向全國優質民營企業進行招商推介時,特意邀請馬雲。馬雲這樣說:錯過三十年前的廣東和浙江!也一定不能錯過在貴州的發展機遇。

也就是在這一年,三大運營商將大數據中心落戶在了貴州;不僅僅是它們,阿里,華為,惠普,IBM,網路,騰訊,戴爾等等都將大數據中心和貴州相連!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貴州對於發展大數據的決心!貴州從最開始就既定了將貴州打造成大數據中心,所以支持力度大,定位精準!

從將貴州打造成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應該是最早一批積極落實《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地區, 這是貴州能夠先人一步的根源!

從2013年三大運營商落戶貴州貴安新區,總投資150億元,規劃建設機櫃超10萬個、伺服器超200萬台!它們打了頭陣,更有利於促成品牌效應,行業巨頭紛紛入駐 ,實際上也是吸引華為,騰訊,蘋果紛至沓來的原因之一!

你可能不會忽略掉:節約成本!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成本控制是最基礎的!而大數據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高耗能!而貴州的水資源豐富,可以說是國內電費最低的省份之一。

可以說對於大數據中心來說,能夠節約大約50%-70%的電量!這對於企業來說,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環。

而且,貴州地處北緯24到29度之間,平均氣溫在14-16度,冬暖夏涼,地質結構穩定,災害風險低,森林覆蓋率49%,可以說這對於大數據中心所需要的穩定,安全,而且氣溫適合,對於散熱要求大的數據中心很適合!

在貴州大數據產業園,聯通負責人這樣說:這里有綠色節能、柔性可變、靈活定製、網路通達、安全可靠、專業運營六大特點,這是促使他們選擇的原因。

確實,貴州本身的優勢不僅僅貴州本身的支持;環境特色,電力成本以及開放的數據資源等等優勢,讓貴州成了這些企業選擇的「鑽石礦」!

華為、騰訊等企業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主要是因為貴州全年平均氣溫較低,而且電力穩定,空氣清潔,更關鍵的是數據中心安全等級可以建設的更高,而且貴州政府規劃和招商引資政策較好。下面來分析一下。

氣溫較低,對於數據中心的散熱非常有好處。貴州即使是夏天,平均溫度大概也就在20多度,如果是山區,可能溫度會更低,更涼爽一些。氣溫較低,對於大型數據中心的散熱是非常有好處的,大家都知道數據中心的發熱量是驚人的,氣溫較低可以節約大量的空調用電。這樣也能節約設備成本,提升數據中心運行穩定性,降低數據中心運行費用。

數據中心是耗電大戶,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可以說至關重要。貴州電廠眾多,本地大型電廠非常多,因此電力供應情況非常充足,原來就是西電東輸的起點,可以說電力非常穩定和充足。貴州本地電廠和電網的供電能力充足和穩定,這保證了數據中心的高等級的供電要求。畢竟周邊就有穩定的發電廠,這對於數據中心來說更為重要。

數據中心對於空氣的清潔度要求也非常高。而貴州空氣質量可以說非常好,這對於數據中心的良好運行至關重要,空氣不用特別精細的處理就可以很好地滿足要求,這又減低了數據中心的運行成本。

貴州數據中心安全等級特別高,甚至可以抵禦核彈攻擊。數據中心在未來是一個國家的機密,可以說安全是需要考慮非常周全的。一般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都是在山腳下挖出山洞,作為數據中心,這樣把一座大山挖空,可以說安全等級特別高,甚至可以輕松抵禦核彈的攻擊。這樣的安全等級,可以說把數據安全放在了非常高的等級上。這樣的數據中心無疑更能夠吸引人把數據放在裡面。

貴州省這幾年充分考慮了自己的資源優勢,規劃和主導了貴州大數據中心的定位。依託著貴州大數據中心的定位,不斷推出招商引資政策和人才引進政策,包括稅收方面的優惠,包括土地方面的優惠,包括供電優惠政策等等。這些政策對於企業落戶貴州也是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綜上所述,華為、騰訊等企業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主要是因為貴州平均氣溫較低,而且電力供應穩定,空氣清潔,更關鍵的是數據中心安全等級可以建設的更高,而且貴州招商引資政策也是非常好。

感謝閱讀!

為了電!首先是省電,你知道北京一個騰訊的數據中心一年的電費是多少嗎?十個億。再有這么大的耗電量,你就是給的起電費電網也不一定能給你做輸配電啊。這個不是你想要就有的,像北京的電都是外省輸送過來的,你一拍腦袋想砸錢建一個數據中心,國家電網沒規劃你這塊兒,這么大的耗電量,它從哪兒給你送電來啊?貴州這里好處就出來了,有全國最充沛的水利資源,把機房建在河邊的山裡頭,電力,空調的冷卻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比特幣的挖礦機礦場都在雲貴那邊的原因了。建好了水電站電就和白來的差不多了。水利發電站就在邊上也沒有電網的輸配送問題了,至於數據傳輸反正是光纖,距離根本不是問題。

大家好!

為什麼長期以來沒有什麼發展機遇的貴州,能夠成為中國大數據中心。

世界各大巨頭公司紛紛把自己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這塊自古以來就荒涼落後的西部山區中。

作為在貴州呆了很長時間的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核心點符合建造大數據中心:

大數據中心裡的設備都是極其昂貴的設備,那可是公司的真金白銀。更何況比設備更貴重的核心數據、科研成果,更是無價之寶。作為一個公司戰略級資產,最核心的考慮點應該是天災原因。天災面前人人平等,天災面前,一切白費。而貴州省在下面幾個可以說在世界上都是得天獨厚的:

1.地震:地震應該是對數據中心,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但,有史料記載以來,貴州好像沒有發生過地震活動。不像現在四川和雲南地震頻發。

2.水災:貴州林密,溝深,只要選址得當,完全不用擔心像長沙那樣被水漫金山。

1.貴州地處中國內陸,東挨湖南,北接重慶四川,西連雲南,南抵廣西。屬於中國的內陸地區。

2.貴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被群山環抱,交通閉塞,很少有戰亂,非常穩定、孤僻、獨立的地方。如,席捲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貴州就幾乎沒有受到炮彈的打擊。解放戰爭更是一個地區,一個團就解放了。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分平」,一直是貴州寫照,地處亞熱帶,但有處於雲貴高原中心地帶,而且高原也不太高,平均海拔1000多米。氣溫常年維持在10℃~30℃之間。對高耗電的大數據中心來說,無形中降低了大量的電費成本。

大自然的空調房,溶洞

貴州是一個資源缺乏的省,煤炭,鋼鐵,石油等都幾乎沒有,但唯獨水資源豐富。烏江,清水江,赤水河,盤江等等。有高原帶來的巨大落差,非常便於水電站的建立。在70十年代,很多農村都是通過自建水電站,發電自給自足。

這是貴州擺脫落後的機會,騰飛的起點。由衷為故鄉高興。

把最賺錢又環保的項目落在扶貧重點地區符合國家策略,很早前就在貴州黔南建設「大碟子」,據說光選址就選了12年,最後才選到這國寶級的「科斯特地形」開始建設,總耗時23年。有這么好的天文設備在這里,當然高 科技 的項目更有理由落在這里啦,天氣也是關鍵,這里全年平均氣溫23度,夏天不熱冬天不冷,當然大多數原因還是國家想要扶持貴州啦,全國各省各縣都修高速公路,最費錢耗時難修的就是貴州省了,投資那麼多,總要有項目回報吧!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哦!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微軟2018年6月搞了一個名為 Natick的實驗性項目。這個項目非常有意思,微軟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海岸線附近的水域中,部署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在一艘長 40 英寸的船內部署了12個機架和864 台伺服器。

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是,VerneGlobal公司和Advania公司在冰島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冰島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首選,冰島正在打造零碳的綠色數據中心產業

不知道有沒有人路過華為的數據中心,在華為的一些數據中心,冬天路過的時候,數據中心上雲蒸霞蔚,蔚為壯觀。所以,對於數據中心而言,選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散熱。數據中心所處的位置,如果氣候常年涼爽,對於數據中心而言,可以顯著降低整體能耗,節約大量散熱所需的能源費用。

如果有朋友去過運營商的機房也可以看到,運營商的機房一般都是沒有窗戶的,這是為了避免夏天太陽直射產生的熱量,所以散熱是數據中心的基本需求。微軟之所以做實驗把數據中心建在水下,也是看重了水下良好的散熱條件

數據中心的能耗需求也是剛需,因為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轉。冰島為何成為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的熱門地點,是因為冰島的天氣涼爽,而且冰島的地熱非常豐富,冰島的地熱發電滿足了全冰島的用電需求並且還有所富餘。所以能耗一向是數據中心的剛性需求。以前傳說四川大渡河畔是比特幣的礦機的挖礦聖地,也是看重了四川富餘的水電資源

我們再看看貴州,當地常年氣溫涼爽,在夏天幾乎不用空調,可利用自然條件冷卻伺服器;而且貴州水電裝機量排在全國第四,有充足且便宜的電力資源提供,這些都為貴州作為數據中心建設的最佳地點提供了絕佳的支持

華為在貴州的數據中心,甚至挖空了一座小山,在山腹里建設數據中心,將會更加涼爽,很有可能採用自然散熱方式,就可以滿足數據中心伺服器的散熱訴求。所以貴州建設數據中心,是得天獨厚的

數據中心選址有幾個條件,一是安全,二是成本低,這兩點貴州都具備。

所謂企業數據中心,就是一個公司核心數據的存儲中心,相當於人的大腦,對安全性要求比較高,一般都是採用容災備份的方式設置,分散在不同的地區,貴州只是其中一個,別的地方應該也還有。

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威脅主要來自: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意外因素。和其他地區比較,貴州自然安全因素比較好,台風、地震、雨雪等自然災害非常少;貴州相對地處偏僻,不繁華,人為因素的概率也比較低;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周邊環境比較穩定,火災等意外因素也相對少一些。除此之外,網路攻擊等其它安全因素在哪裡都差不多。

在安全的前提下,能省就省。數據中心屬於不太需要人力維護,但是需要精心呵護的地方,除了上面說的安全因素外,對環境、電力、溫度、消防要求比較高。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曾經到過很多運營商的機房,裡面可以說是戒備森嚴,因為裡面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必須保證絕對安全,不能影響用戶正常通信。

據了解,這種機房對環境要求非常高,必須做防塵處理,貴州的污染少,防塵成本就會降低;機房還要求24小時供電,雙路供電的同時,還要配備柴油發電機組,配備逆變器,而且耗電非常高,還要通過空調調節機房溫度接近恆溫,因為只有在恆定的溫度下機器運行效率才高,壽命也長,貴州電力相對充沛,電費不高,能節省成本。

除此之外,空調也是用電大頭,為了節能,在溫度適宜的時候,他們都採用新風製冷,就是用自然風冷卻機器散熱,貴州的半高原環境常年溫度偏低,非常適合採用自然條件降溫,這對降低空調電費來說是最好的。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很多互聯網公司願意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貴州也為他們創造了很好的運營條件,包括機房選址,環境開發,人才政策等等,這就形成了一種產業,數據中心和呼叫中心基地。

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三方面原因,簡單點說就是成本低、安全性高、符合大趨勢。

接下來我們具體分析這三大原因。

成本有多方面,既然是大數據中心,那麼首先要有比較大的空間,需要擺放很多台伺服器,需要耗費大量電力,需要保持較低的溫度。

貴州地處西部,土地成本低,平均溫度也低,還有很多溶洞可以直接利用。此外貴州有煤礦 ,電力充足 ,電力成本較低。

涼爽的溫度,一年四季溫差小,這種自然氣溫環境得天獨厚,耗電量也非常均衡。

電費佔了數據中心近半的成本,相對於其他地區平均0.8元以上的用電成本,貴州用電成本低至0.35元,這是非常大的優勢。

西部遠離沿海,身處內陸,更加安全,即使發生戰爭也不容易受到影響。

貴州地質條件獨特,沒有地震、泥石流等危害。

「一帶一路」為貴州帶來了大機遇,僅貴陽市就有大數據企業1600多家,主營業務收入在2018年達到了1000億元。

為了吸引投資,貴州對企業的優惠措施也非常到位,企業融資、稅收、人才等方面都有政策扶持。

以稅收優惠為例,符合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規定的大數據企業可享受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以貴安新區為例,企業建設大數據中心可以獲得最高1000萬元軟硬體資源支持,除了階梯電價優惠外,對於各類人才也有3年內每年最高2萬元的租房支持。正因為符合了國家規劃,地方重視,企業配合,貴州大數據行業吸引了每年上萬人才流入,部分人才還能享受高達10萬元的購房補貼。

如今貴州大數據產業規模已經形成,優勢會日益明顯,成為貴州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熱點內容
有哪些元宇宙平台 發布:2025-01-11 15:55:08 瀏覽:203
比特幣域名幣比特幣現金 發布:2025-01-11 15:27:44 瀏覽:801
太空工程師高效率挖礦機 發布:2025-01-11 15:26:06 瀏覽:260
挖礦本質 發布:2025-01-11 15:24:30 瀏覽:2
比特幣交易國家能查到嗎 發布:2025-01-11 15:06:48 瀏覽:490
memo區塊鏈轉賬是啥 發布:2025-01-11 15:05:49 瀏覽:238
ethetc聖騎士挖礦軟體 發布:2025-01-11 14:55:40 瀏覽:965
轉100塊eth 發布:2025-01-11 14:50:43 瀏覽:761
目前最靠譜的挖礦平台 發布:2025-01-11 14:44:28 瀏覽:831
eve在哪挖礦比較好 發布:2025-01-11 14:44:12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