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錘九星原子互動式挖礦的原理
1. 顯卡挖礦的原理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挖礦就是利用晶元進行一個與隨機數相關的計算,得出答案後以此換取一個虛擬幣。虛擬幣則可以通過某種途經換取各個國家的貨幣。運算能力越強的晶元就能越快找到這個隨機答案,理論上單位時間內能產出越多的虛擬幣。由於關繫到隨機數,只有恰巧找到答案才能獲取獎勵。
中本聰在他的論文中闡述說:
「在沒有中央權威存在的條件下,既鼓勵礦工支持比特幣網路,又讓比特幣的貨幣流通體系也有了最初的貨幣注入源頭。」
中本聰把通過消耗CPU的電力和時間來產生比特幣,比喻成金礦消耗資源將黃金注入經濟。比特幣的挖礦與節點軟體主要是透過點對點網路、數字簽名、互動式證明系統來進行發起零知識證明與驗證交易。
每一個網路節點向網路進行廣播交易,這些廣播出來的交易在經過礦工(在網路上的電腦)驗證後,礦工可使用自己的工作證明結果來表達確認,確認後的交易會被打包到數據塊中,數據塊會串起來形成連續的數據塊鏈。
中本聰本人設計了第一版的比特幣挖礦程序,這一程序隨後被開發為廣泛使用的第一代挖礦軟體Bitcoin,這一代軟體從2009年到2010年中旬都比較流行。
每一個比特幣的節點都會收集所有尚未確認的交易,並將其歸集到一個數據塊中,礦工節點會附加一個隨機調整數,並計算前一個數據塊的SHA-256散列運算值。挖礦節點不斷重復進行嘗試,直到它找到的隨機調整數使得產生的散列值低於某個特定的目標。
(1)大金錘九星原子互動式挖礦的原理擴展閱讀
最早,比特幣礦工都是通過Intel或AMD的CPU產品來挖礦。但由於挖礦是運算密集型應用,且隨著挖礦人數與設備性能的不斷提升難度逐漸增加,現在使用CPU挖礦早已毫無收益甚至虧損。
截至2012年,從2013年第一季度後,礦工逐漸開始採用GPU或FPGA等挖礦設備[5]。同時,ASIC設備也在2013年中旬大量上市。
從2013年7月起,全網算力由於ASIC設備大量投入運營呈現直線上漲,以2013年7月的平均算力計算,所有CPU挖礦設備均已經無法產生正收益,而FPGA設備也接近無收益。
2013年9月平均算力估算,現有的針對個人開發的小型ASIC挖礦設備在未來1-2個月內也接近無正收益。大量算力被 5 THash/s以上的集群式ASIC挖礦設備獨占。個人挖礦由於沒有收益,幾乎被擠出挖礦群體。有一些比特幣礦工則集資在某些可獲取低價電力的地方興建機房安裝大批挖礦設備進行挖礦。
部分比特幣礦工為省下自己挖礦的成本,將挖礦程序製作成惡意程序,在網路上感染其他人的電腦,來替自己挖礦。
2. 挖礦掙錢是什麼原理
挖礦就是那個維特幣唄,比特幣礦場,然後呢,他有特定的程序,需要大量的結算。需要耗電然後呢挖礦就是那個維特幣唄,比特幣礦場,然後呢,他有特定的程序,需要大量的結算,需要耗電,然後呢,每天他一個機器能夠生成幾個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