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二號計算機挖礦
1、這是去年的一個新聞:有網友算了一筆賬,把天河二號的運算能力折算成挖礦效率,大約一小時能挖出兩到三個比特幣,算1.5萬塊錢吧。
2、那麼一天能挖出36萬元。市長陳建華說過,天河二號一天的電費是30萬元,看上去可以略微賺一點點錢,但如果考慮到人工費、機器折舊等其他成本,「挖礦」是賺不到什麼錢的。
3、這是2013年11月份底的一個新聞稿提供的數據。當然,按照現在的算力肯定挖不到那麼多的比特幣,收益肯定會更低。甚至使用天河二號挖礦還是賠本的。
4、因為畢竟比特幣挖礦石一項很專業的事情,它需要專業的比特幣礦機。而比特幣礦機的更新換代速度又是非常的驚人。
5、以市場上主流的阿瓦隆礦機為例,它已經更新換代了三代晶元,第四代也很快將問世。
Ⅱ 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來挖比特幣,那不是一下子就挖光了嗎
呵呵,想法很天真,這個問題很簡單,目前比特幣網路速度為1861 Peta FLOPS。天河二號是33 Peta FLOPS。
大約 2% 不到。
一小時全網產出大約為150個,每小時天河可以挖大約2個BTC,算200美元吧。
其功耗為 24k 千瓦。5毛錢一度電的話,一小時就是 12,000 RMB,或者說兩千美元。
花2,000美元生成200美元。就是這個效果。(實際折舊成本大概比電費更高)
Ⅲ 超級計算機如『天河2號』等都有哪些具體用途
肯定是用在航天、軍事、之類的一些需要大量計算方面的事情,騰訊那些只是那麼說的,不一定是超級計算機。
Ⅳ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挖礦多久可以挖一個比特幣2100萬個需要多久
告訴你,家用PC挖的話計算力太低。按照現在9億多的運算編程難度講家用PC的算力一般在100M到600M之間,去挖的話一個月掙的錢連電費的十分之一都不夠,所以需要礦機。現在市面上專門針對比特幣生成計算演算法而優化製造的機器就是礦機。一台礦機每秒能處理600GHash數據運算,不間斷的話能夠在大約10天的時間生成一個比特幣,對電腦的配置要求好高的。
你說的一天能挖100個並不是沒可能,確切的來說不需要一天,只需要幾秒不到就可以拿下,前提是你拿得下世界排名第一的「天河二號」。
Ⅳ 挖礦顯卡為什麼amd的快
因為AMD顯卡提供的運算資源簡單,數量龐大,適合高強度,大負載的運算,
而Nvidia顯卡提供的運算資源少,主要是通過後期軟體優化來實現游戲加速,再加上游戲N卡精簡了一些科學計算上使用的模塊(挖礦恰恰就屬於這類運算),
所以面對挖礦這種簡單而負載高的運算,身板弱的N卡就不行了。
就現在來說,AMD和Nvidia顯卡之間的設計越來越相似,A卡部分吸收了N卡串列和分支判斷的優勢,N卡也部分採用了A卡簡單暴力堆疊設計。所以誰更有優勢完全是一個數學比例問題,誰的顯卡對游戲資源的比例規劃的更准確,誰的性能就更好。
所以挖礦也就看演算法效率了,A卡的確對一種叫SHA-256的演算法很擅長,這個演算法以前是用在暴力解碼上的(因此A卡在暴力解碼上也有很好的表現)。
但是很可惜,N卡為了降低功耗,實際上確實精簡了一定的科學計算的模塊,就像樓下所說的,分支判斷之類的cpu擅長的工作,N卡不再那麼依賴自身,反而做了刪減,把這部分工作交給了CPU去處理器,所以現在通算性能才弱於A卡。至於一些人所說的N卡在專業卡領域對A卡的優勢,也主要依賴於以前對軟體運用上的早期投資建設,也就是先期優化還比較到位,現在老本吃的還挺香。
而樓下說的天河最早使用4870作為加速卡是沒錯的,但是可能有一點搞錯了,那就是後來並不是新天河採用了英偉達的特斯拉,而是另一台超算機——泰坦使用的,而且並非完全是特斯拉處理器,還包含了AMD的皓龍處理器協同運算。而實際上,天河二號採用的是英特爾的至強PHI處理器,既沒有用AMD的,也沒有用Nvidia的。
Ⅵ 比特幣礦機比「天河二號」超算還快專用晶元有多強
之前回答一個問題,做了一點計算和分析,所得到的結果頗為出人意料:當進行SHA-256哈希運算(比特幣礦機所擅長的計算)時,一台普通的神馬M20礦機就能比「天河二號」還快了,更不用說更先進的礦機,如螞蟻S19/S19 Pro。
一台礦機竟然比超算還快?或者說,一台超算(當前世界排名第四)在進行某些運算時還不如一台普通的礦機?
是這樣的。
首先要說,這二者其實沒有多少可比性。一個專用、一個通用;一個微小、一個龐大。
所以,只能對比這兩者的SHA-256哈希運算速度了:
所以,是的,一台一萬多元的礦機,在進行特定哈希運算時,速度比一台數億元的超級計算機還快!
那麼,礦機為什麼能這么快呢?
礦機的結構並不復雜,能算這么快,靠的是大量的專用晶元。
比如螞蟻S19 Pro使用了大量的自研晶元 BM1398運算晶元。一台礦機有三塊演算法板,每塊演算法板上安裝了114顆運算晶元。一台礦機就有342顆晶元並行提供算力。
BM1398晶元是採用台積電7納米工藝生產的,由於該晶元的架構和數據保密,我們只好用一些開源信息來進行估算。
github上有一個開源的SHA-256哈希運算模塊,提供Verilog源代碼,當使用40納米工藝實現時,此模塊可以達到250MH/s(和一顆8核的至強晶元差的不多了),而所佔用的面積只有0.0142平方毫米。如果在一顆晶元中排布100個SHA-256運算模塊,面積還不到2平方毫米,而性能已經達到了25GH/s(沒有計算連接、匯流排等面積開銷)。而這僅僅是40納米工藝而已。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晶元中真正用於計算的部分很少,絕大多數資源都消耗到了調度、管理等輔助功能上。
當我們所用的功能清晰、明確時,就可以使用專用晶元極大的提高運算速度。比如各種數字幣挖礦(大量的哈希運算),比如4G和5G通信(大量的卷積運算),比如人工智慧(大量的卷積運算)
專用晶元的性能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而我們晶元的發展,也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如果能降低晶元的流片成本,也未必不能復制PCB(印刷電路板)的發展歷程。要知道,現在全球的PCB設計和生產,中國都佔了一大半的份額,又有誰有本事卡脖子呢?
Ⅶ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屬於什麼型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