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資本的價格與貨幣供應量
1. 如何理解在一般情況下,虛擬資本的價格總是大於實際資本額,其變化通常並不反映實際資本額的變化
所謂虛擬資本,是指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並能給持有者帶來一定收益的資本。虛擬資本是獨立於實際資本之外的一種資本存在形式,本身不能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一般情況下,虛擬資本的價格總額大於實際資本,其變化並不反映實際資本額的變化。虛擬資本是相對獨立於實際資本的一種資本存在形式,通常,虛擬資本的價格總額並不等於所代表的真實資本的賬面價格,甚至與真實資本的重置價格也不一定相等,其變化並不完全反映實際資本額的變化。
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認為虛擬資本是信用制度和貨幣資本化的產物。虛擬資本與信用制度密切聯系,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是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的兩種基本形式,商業信用是這樣一種經濟關系:「商品不是為取得貨幣而賣,而是為取得定期支付的憑據而賣」 ,而這種支付憑據作為商業信用的工具即商業貨幣進入流通,它已包含虛擬資本的成分。在商業信用的基礎上,出現了銀行信用和銀行券。在無黃金保證作為准備金時發行的銀行券所追加資本,具有虛擬經濟資本形式。他在《資本論》第25章《信用和虛擬資本》中指出:「真正的信用貨幣不是以貨幣流通(不管是金屬貨幣還是國家紙幣)為基礎,而是以匯票流通為基礎。」。
虛擬資本是商業和銀行信用過度膨脹,或者信用被使用到驚人的程度的結果。同時,虛擬資本是伴隨貨幣資本化的過程而出現的,是生息資本的派生形式。生息資本的產生導致資本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造成了法律上的所有者與經濟上的所有者的分離,並創造出一種特定的市場即金融市場,創造出一種特殊形式的資本,造成一種「資本化」的假象,一方面每一個確定的有規則的貨幣收入都表現為一定資本的利息,而不管這種收入是否是由資本主義產生;另一方面有了生息資本,每一個價值額只要不是當作收入花費掉,都會表現為資本。馬克思指出:「人們把虛擬資本的形成叫做資本化,人們把每一個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來計算,把它算做按這個利息率貸出的資本會提供的收入,這就把這個收入資本化了。」
虛擬資本雖產生於並必須藉助於實體資本,但又是從實體資本獨立出來的另一套資本。以上市股票為例投入股份制企業的資本實體,以勞動力、廠房、機器原料、成品等形式處於生產和經營過程,不斷創造新價值和利潤,發揮著資本的作用。而與此同時,這些股票中有的又在資本市場流通轉讓,頻繁交易,被用於獲取交易(價差)利潤,充作同實體經濟相對立的另一套資本的載體。如果考慮到在有價證券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金融衍生工具,則同實體資本相對立的就可能是幾套資本。一套資本變為幾套資本,前一套資本是實體資本,後一套或幾套資本就成為虛擬資本。
2. 虛擬資本價格運動有什麼特點
作為虛擬資本載體的有價證券成為商品能夠流通,不是因為它們作為商品創造出來的,而是因為流通使它們成為商品。有價證券不是勞動生產物,本身不凝結著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因而無價值,但它是所有權證書;能夠帶來收益,收益便成為其「市場價值」的內容。在信用制度發達的條件下,人們把憑借所有權帶來的定期收益,以市場利息率為尺度,就能計算出收益是相當於多少資本帶來的。
虛擬資本市場價值的變動及其決定方法有其獨特的運動形式,其獨特的運動形式是:
(1)它的市場價值是由證券的定期收益和利率決定的,不隨職能資本價值的變動而變動;
(2)一般說來,它的市場價值與定期收益的多少成正比,與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3)其價格波動,既決定於有價證券的供求,也決定於貨幣的供求。
馬克思曾指出:「在貨幣市場緊迫的時候,這種有價證券的價格會雙重的跌落:第一,是因為利息率提高;第二,是因為這種有價證券大量投入市場,以便實現貨幣。」 這表明虛擬資本價格的漲落,取決於有價證券與貨幣這兩種資產它們相互替代程度,而導致它們相互替代程度的因素,是人們資產的選擇。
3. 關於虛擬資本的價格總額並不等於真實成本的賬面價格,怎麼理解大神!
虛擬資本
賬面價格
重置價格
就這三個名詞
假如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公司總資產1萬元,共發行1萬股。每股賬面價格應該為1元。但目前市面交易價格為10元,虛擬資本就是10萬元。
可能回購股票不需要10元,這就是虛擬資本與重置價格不一致,
4. 求解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區別
虛擬經濟的形成
虛擬經濟經歷了5個主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閑置貨幣的資本化,即人們手頭的閑置貨幣成為生息資本。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間的商務借貸行為。例如,甲向有閑錢的乙借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並約定到期後甲向乙還本付息。借據,就是虛擬資本的雛形,它通過借還循環運動而取得增值。這時乙並未從事實際的經濟活動,只是通過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來賺錢。
第二階段是生息資本的社會化,即由個人之間的借貸發展到銀行和有價證券。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中介的銀行出現了。人們把閑置貨幣存入銀行,銀行再轉貸出去生息,人們還可以用手中的閑置貨幣購買各種有價證券來生息,這時人們手中的有價證券就是虛擬資本。
第三階段是有價證券的市場化,即形成了虛擬資本進行交換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進而由股票、債券逐步發展到期貨交易。早期的虛擬資本最大的問題在於缺少流動性,從而妨礙了閑置貨幣向生息資本的轉化。有價證券市場化以後就可以根據其預期的收益而自由買賣,從而產生了進行虛擬資本交易的金融市場。
第四個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即虛擬資本可以進行跨國交易,經歷了一個曲折過程。19世紀中葉美國等債務國政府和鐵路公司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金融市場上發行利率固定的債券,但直到20世紀初才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跨國證券投資。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陸續出現了期貨交易方式,1973年還出現了期權交易。
第五階段是國際金融的集成化。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國經濟之間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漸增大;二是隨著因美元脫離金本位而導致浮動匯率制的形成,金融創新的增強,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增大;三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中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流量也越來越大。以上三個因素促進了各國內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相互間的影響也日益增大,可以說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
虛擬經濟的特徵
虛擬經濟系統有這樣幾個特性。一是復雜性。虛擬經濟是一個復雜系統,其主要組成是自然人和法人,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在金融市場中進行虛擬經濟活動。每個人都有獨立決策的自由,但又不能不受到其他人的決策和環境的影響。以股票市場為例,投資者何時買進和賣出股票是由他本人自主決策的,但這個決策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不可能不受到政策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在系統中由於組分之間的非線性作用而容易產生混濁現象,但由於系統的自組織作用而可以呈現一定的有序性和穩定性。
二是介穩性。虛擬經濟系統是一種介穩系統,即遠離平衡狀態,但還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系統。具有耗散結構,必須要靠與外界進行資金交換才能維持相對穩定。比如股票市場,必須有買和賣,新資金不斷注入,股票市場才能生存。虛擬經濟的介穩性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虛擬資本的內在的不穩定性。二是來自貨幣的虛擬化。貨幣與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脫鉤以後,已經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種實物來衡量的價值了。政府可以用印鈔票的方式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沒有了以前的貨幣退出機制。這時貨幣的價值只能用其購買力來衡量,而它又受到貨幣的發行量、利率、匯率、人們的消費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貨幣的虛擬化會增強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三是來自正反饋作用。從理論上說,股價上升會減少對股票的需求,由於買的人少了,股市供求就自動平衡了;但由於股市中存在著正反饋作用,股價上升後,許多投資者對股市前景樂觀,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來投機,由於需求增多,會促使股價進一步上升。這種正反饋作用會造成放大效應,使虛擬資本的價格大起大落。從而加劇了虛擬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
三是高風險性。可分為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近年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從過去數據中預測將來方面取得了不少進步,但仍然不可能完全准確地預測未來,這就存在著客觀風險。主觀風險來自於人們對預期收益主觀估計錯誤。股市發展是靠人們樂觀的心理預期來支撐的,如果股市中沒有投機、泡沫和風險,就不是股市。投機者不是看未來收益的折現,而是看買賣的價差。有投機就必然有泡沫,有泡沫就必然有風險。這就是主觀風險。這種風險有正反饋作用,很容易被放大,造成恐慌。此外,內部交易、莊家操縱、信息披露不真實等違法行為的存在,也會造成虛擬經濟的高風險。
四是寄生性。虛擬經濟系統是由實體經濟系統中產生,又依附於實體經濟系統的。它的寄生性表現在其運行周期大體上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運行周期,但短期的背離是可能發生的。由於虛擬與實體兩種經濟系統之間聯系緊密,在實體經濟中產生的風險,例如產品積壓、企業破產等,都會傳遞到虛擬經濟系統中,導致其失穩。而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例如股票指數大落、房地產價格猛跌、銀行呆賬劇增、貨幣大幅貶值等,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已不可能脫離虛擬經濟系統而運行。
五是周期性。虛擬經濟的演化大體上呈現出周期性特徵。一般包括實體經濟加速增長、經濟泡沫開始形成、貨幣與信用逐步膨脹、各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揚、股票與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外部擾動造成經濟泡沫破滅、各種金融指標急劇下降、人們紛紛拋售實際資產和金融資產、實體經濟減速或負增長。這種周期性並不是簡單的循環往復,而是螺旋式向前推進的。虛擬經濟總是處於膨脹、泡沫生成、泡沫破滅、緊縮或者崩潰這樣一種循環運動中。
實體經濟是硬體,虛擬經濟是軟體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馬克思論述資本循環過程是,先用貨幣資本通過交換去僱工人、購買原料、機器、建廠房,然後通過生產變成產品,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經過交換才能再變成貨幣。我認為,這一過程就是實體經濟。而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這是貨幣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DP總和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美元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
實體經濟是經濟中的硬體,虛擬經濟是經濟中的軟體,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研究虛擬經濟的意義
研究虛擬經濟不僅有理論上的意義,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方面是因為虛擬經濟的規模在迅速擴大,而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比,規模還比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時候也僅相當於GDP的55%,而且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流通股,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也相對較小,金融衍生物基本上還沒有發展,我國還沒有像紐約的華爾街、英國的倫巴德街等那樣大規模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在如何駕馭虛擬經濟方面還缺乏經驗,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在虛擬經濟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例如在資金運用方面,對於如何利用利率差和時間差,我們還有一些經驗,而對如何利用流動性差、組合差、風險差,在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之間取得最優的平衡,我們就知之不多了。此外,我們對如何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也缺乏經驗。我們要認真研究虛擬經濟的運動和發展規律,特別是要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盡量防範和消除它的消極影
5. 說明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的區別和聯系
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的區別和聯系。
答:
1 虛擬資本和實體資本的含義:
① 虛擬資本的含義:如上所述。
② 實體資本的含義:是與虛擬資本相對應的資本,直接以商品資本,生產資本或貨幣資本的形式參與生產和流通過程並發生價值增殖。
2 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的聯系:
① 虛擬資本的存在和運動要以它所表現的實體資本為基礎:
⑴ 實體資本的運動狀況決定虛擬資本的運行狀況,證券發行者的生產經營狀況決定著證券投資者的收益。
⑵ 實體資本運用的規模影響著虛擬資本發行的規模,社會再生產規模決定著證券投資規模。
⑶ 實體資本的循環周期影響虛擬資本的周期波動。
② 虛擬資本對實體資本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⑴ 虛擬資本和現實貨幣資本都是實體資本循環運動的起點,從而影響實體資本運用的過程和規模。
⑵ 虛擬資本的流向影響著實體資本的分配比例和結構。
⑶ 虛擬資本擴大了實體資本的活動范圍。
3 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的區別:
虛擬資本雖然是實體資本的價值表現和紙質副本,但其價格卻不是由實體資本的價值決定的,而是由預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決定的。這樣一來,虛擬資本的價格變動就會與實體資本的價值變動相背離,呈現出相對獨立的運動。虛擬資本價格運動的特點是:
① 虛擬資本價格與預期收益大小和預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
② 在預期收益率一定的情況下,利息率按相反方向調節虛擬資本價格。
③ 虛擬資本價格的漲跌與證券市場的供求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
6. 虛擬資本與虛擬經濟如何區分中國市場中虛擬經濟占的百分比是多少主要分為那些
虛擬資本是指網路中的電子錢,虛擬經濟是指網上的經濟活動,如:電子商務(網購、遠程交流、在線視頻等),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商業活動會在網上進行,而未來80%以上的商業活動會在網路中進行,如:在線團購、在線醫療、視頻會議、遠程教學等等都會在網上進行,這必然會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
7. 虛擬資本的影響
虛擬資本形成後,一部分貨幣就會專門投放在這種生息的有價證券上,以獲取利息。虛擬資本雖有價格,並能帶來一定的收入,但並不是現實的資本,而是幻想的、虛擬的資本。如資本主義國家發行的公債,就是一種非生產信用,一般用於非生產性開支。它的利息是靠稅收來支付的。股票雖與此有所不同。代表著投入企業的現實資本,但它本身並不是現實資本。不能在企業中發生作用,只是有權索取這個資本所生產的一部分剩餘價值的證書。虛擬資本只能間接地反映現實資本的運動,是「現實資本的紙制復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40頁),它跟現實資本不僅有質上的區別。而且在量上也是不同的。虛擬資本的數量等於各種有價證券的價格總額,它的變動取決於各種有價證券的發行量及其價格水平。在一般情況下。虛擬資本的價格總額,總是大於現實資本的價值總量。虛擬資本的價格或者完全不代表現實資本,或者雖代表現實資本,但並不能反映現實資本的價值變化。這種價格的獨立化運動和獨特決定方法。使它獨立於現實資本運動之外。虛擬資本的價格漲落,對於在企業中發揮作用的現實資本並無影響。
構成虛擬資本的有價證券,本身並沒有任何價值,它們只是代表獲得收入的權利,是一種所有權證書。有了這種證書,在法律上就有權索取這個資本應獲得的一部分剩餘價值。有價證券可以在證券市場上進行買賣。它們的價格是按照利息資本化的原則決定的。例如,股票的價格就是由股息的多少和銀行利息率的高低來決定的。如股票面額為100元,年股息率為10%,每年可得股息10元,銀行年平均利息率為5%,那麼,這張面額為100元的股票就可以賣200元(10元÷5%=200元)。由此可見。股票價格與股息的多少成正比,與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比。此外,股票的價格還受到股票供求狀況的影響,因而它還會隨著產業周期的變動而變動。公債券的價格決定方法,同股票相類似,但又有其特點。這是因為,公債券的利息是固定的,所以公債券的市場價格,主要是隨著銀行利息率的變動而變動。例如,公債券面額為100元,支付年利6元,銀行年平均利息率為5%,那麼,面額為100元的公債券,就可以按120元的價格出售。
虛擬資本雖不是現實的社會財富,但它會促進社會財富的集中。通過股票的發行和公司債券的出賣,可以把社會資本集中到大型股份公司手中。促進大規模的社會生產的發展。但是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虛擬資本有日益膨脹的趨勢。虛擬資本的迅速增長,表明資本所有權與資本職能的進一步分離,加劇了投資、欺詐和掠奪,反映了資本主義寄生性的加深。日益膨脹的虛擬資本與現實資本的矛盾,只有在經濟危機中才能得到暫時的、強制性的解決。這種解決是災難性的。有價證券急劇貶值,甚至成為一錢不值的廢紙,交易所和股份公司紛紛倒閉,投機性的空頭公司大批破產。這一切都加劇了經濟危機帶來的社會震動。
8. 通常虛擬資本的價格總額並不等於所代表的真實資本的賬面價格,甚至與真實資本的重置價格也不一定相等
個人認為。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但運用是不切實際的虛擬資本價格是不會等於真實資本賬面價格的,也不會等於重置價格,因為虛擬資本價格,本來就是一個虛的,推出來的。
9. 政治經濟學問題:虛擬資本與實際資本的關系
由於虛擬資本是基於現實資本產生的,是現實資本的派生形式,因此在虛、實資本的定性關系問題上,現實資本是第一性的,虛擬資本是第二性的,其中現實資本對虛擬資本具有基礎性和內容性的決定作用,虛擬資本則對現實資本具有的派生性和形式性的反作用。虛、實資本的定性關系問題是調控社會總資本所面臨的首要的基本問題。
虛、實資本良性互動關系。一方面,現實資本的健康發展會促進虛擬資本的健康發展。現實資本創造和實現的價值增殖是虛擬資本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現實資本的發展越健康,其創造和實現的價值增殖才會越多,虛擬資本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才會越堅實,虛擬資本健康發展才會有保證。另一方面,虛擬資本的健康發展反過來也會促進現實資本的健康發展。具有流動性便利的虛擬資本是促進現實資本高效合理配置的引導器,它引導現實資本流向最能價值增殖的地方,虛擬資本的發展越健康,其流動性便利就越能引導現實資本進行合理配置,從而促進現實資本的健康發展。例如,90年代的美國,一方面,其現實資本成功地實現了以無形知識資本為核心的戰略性轉變,現實資本的價值增殖的能力大大增強,從而支持了其虛擬資本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美國虛擬資本的健康發展,反過來又成功地吸引並引導現實資本流向最能價值增殖的地方——知識型資本,從而促進了美國實現以知識資本為核心的戰略性轉變。90年代美國虛、實資本的良性互動關系推動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
虛、實資本惡性互動關系。一方面,現實資本的畸形發展會阻礙虛擬資本的發展。現實資本的發展越畸形,其創造和實現的價值增殖就會越少、有時甚至為負,從而虛擬資本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就會越來越小,其發展自然會受到阻礙。另一方面,虛擬資本的畸形發展反過來又會阻礙現實資本的發展。具有畸形流動性便利的虛擬資本是導致現實資本無效畸形配置的引導器,它引導現實資本流向不能有效價值增殖但卻最可能撮取超額利潤的地方——超級壟斷資本、炒作性非生產資本等,虛擬資本的發展越畸形,其流動性便利就越能引導現實資本流向不能有效價值增殖的地方,從而阻礙現實資本的發展。例如,90年代中後期的東亞經濟體,一方面,其現實資本的知識含量低、結構不合理、規模不經濟,現實資本的價值增殖大大減少,有時甚至為負,從而其虛擬資本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越來越小,進而最終導致其虛擬資本發展的嚴重受阻。另一方面,其虛擬資本的畸形發展,反過來又導致現實資本的無效配置,從而阻礙現實資本的發展。90年代中後期東亞經濟體的虛、實資本的惡性互動關系最終導致了東亞經濟危機。
2. 虛、實資本定量關系
由於虛、實資本是同一資本的兩個不同方面,因此在產生的初始時刻,它們在量的規定性上應當是相等的,但一經產生,情況便發生了實質性變化,虛、實資本在量的規定性上各自有各自的特殊發展規律。「也就是說,它們已成為商品,而這些商品的價格有獨特的運動和決定方法」。②由於虛擬資本的發展速度遠遠大於現實資本的發展速度,因此在社會總資本的構成比例中,現實資本的存量和流量呈現相對減少的趨勢。當虛、實資本的數量比例關系在一定范圍內時,其中任何一項的正常變動將會引起另一項的正常變動。當它們的數量比例關系超過一定范圍時,其中任何一項的異動則會引起另一項的災難性異動。虛、實資本定量關系問題是調控社會總資本的重要的工具性問題。由於初級傳統虛擬資本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因此人們通常把初級傳統虛擬資本作為調控社會總資本的工具變數,於是虛、實資本定量關系問題便轉化為現實資本和初級傳統虛擬資本定量關系問題。在虛、實資本定量關系問題上,我們採用簡化的總供求分析法進行具體分析:
現實資本的總供求關系為大家所熟悉,其總供給與價格成正比,其總需求與價格成反比,價格與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價格彈性成負相關。虛擬資本的總供求關系則很特殊,它與現實資本的總供求關系不同,其總供給與價格成正比,其總需求也與價格成正比,並且價格越高,其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價格彈性越小,反之,其價格彈性則越大,在具體實踐中表現為,價格瘋長時的量滯、價狂升和價格崩盤時的價跌、量更跌的特殊現象(圖1右)。
在圖1中,為了分析方便,我們假定關鍵點的虛、實資本價格的數量相同但單位不同,根據虛、實資本不同的數量及總供求關系,我們把虛、實資本的數量關系分為如下四類:
首先,虛、實資本黑子型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在圖中反映在AQ1Q1'A'區域,其特點是虛、實資本的比例小於最低正常臨界值0Q1'/0Q1(黑子陷阱),這一區域內的虛、實資本總供求互動的結果導致整個社會資本嚴重縮水,社會財富超常貶值,正如天體中的黑子現象,故稱之為黑子型數量關系,其外在表現形式便是黑子經濟,也稱經濟危機。其形成機理如下:現實資本的發展嚴重受阻—其總需求DD曲線迅速向左下方移動—其總供給SS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其價值快速縮水—其贏利能力大幅度下降直至虧損破產—虛擬資本的總需求D'D'曲線迅速向左下方移動—其總供給S'S'曲線也迅速向左下方移動—其價值快速縮水—虛擬資本的發展嚴重受阻—現實資本的發展再次嚴重受阻……其最終結果是迅速導致整個社會總資本特別是虛擬資本的超常縮水,從而形成資本黑子,進而引發黑子經濟或經濟危機。例如,根據IFC的1999年7月Facktbook的數據,在1996-1997年間,泰國的實際GDP(現實資本的轉化衡量指標)出現大幅度的負增長(-20.6%),其股市和匯市(初級傳統虛擬資本的轉化衡量指標)縮水幅度則更大(分別縮水-36%和-88%)。顯然,在1996-1997年間,東南亞國家的虛、實資本之間存在互動式的黑子型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對整個社會總資本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倒退和災難,但這種情形不會長久下去,災難之後,各經濟主體的預期趨於穩定,虛、實資本的供需開始增加,比例也開始恢復性上升,當這一比列突破最低正常臨界值0Q1'/0Q1(黑子陷阱)時,虛、實資本數量關系質變為停滯型數量關系。
其次,虛、實資本停滯型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在圖中反映在除AQ1Q1'A'外的BQ2Q2'B' 區域,其特點是虛、實資本的比例大於最低正常臨界值OQ1'/OQ1但小於平均正常臨界值0Q2'/0Q2,在這一區域內的虛、實資本總供求互動的結果會導致整個社會資本緩慢升跌,故稱之為停滯型數量關系,其外在表現形式是經濟蕭條或復甦。其形成機理如下:現實資本升跌停滯—其DD曲線緩慢(右下方或左上方)移動—其SS曲線也相應地緩慢移動—其價值相應微量變化—其贏利能力相應緩慢變化—虛擬資本的D'D'曲線相應緩慢移動—其S'S'曲線也相應緩慢移動—其價值相應微量變化—虛擬資本升跌停滯—現實資本升跌停滯……其最終結果是導致整個社會經濟的蕭條或復甦。例如,在1993-1994年間,墨西哥GDP實際增長率為-2.6%,其股票市值實際縮水4.1%(資料來源同前)。顯然,在1993-1994年間,墨西哥的虛、實資本之間存在互動式停滯型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也不會長久不去,經過一段時間的滯型之後,各經濟主體的預期趨於樂觀,虛、實資本的供需增加,比例也逐漸上升,當這一比例突破平均正常臨界值0Q2'/0Q2時,虛、實資本數量關系質變為擴張型數量關系。
第三,虛、實資本擴張型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在圖中反映在除BQ2Q2'B'外的CQ3C'Q3'區域,其特點是虛、實資本的比例大於平均正常臨界值0Q2'/0Q2但小於最高正常臨界值0Q3'/0Q3,在這一區域內的虛、實資本總供求互動的結果會導致整個社會資本的適度擴張,社會財富較快增殖,故稱之為擴張型數量關系,其外在表現形式便是經濟繁榮。一方面,現實資本的有效擴張會導致虛擬資本相應的擴張。現實資本的有效擴張會導致其價值增殖的相應增加,價值增殖的增加又會導致人們對虛擬資本未來預期收益的看好,人們對於未來的積極預期又直接會導致虛擬資本的相應擴張。另一方面,虛擬資本的有效擴張反過來又會導致現實資本的相應擴張。虛擬資本的有效擴張會導致價值增殖的分配結構(利潤率結構、匯率結構、利率結構和股價結構等)發生積極變化,從而導致現實資本的可得性和流動性增大,進而現實資本相應擴張。其形成機理如下:現實資本良性擴張—其DD曲線向左上方正常移動—其SS曲線也相應移動—其價值正常升值—其贏利能力相應提高—虛擬資本D'D'曲線相應向右上方移動—其S'S'曲線也相應移動—其價值相應正常升值—虛擬資本良性擴張—現實資本良性擴張……其最終結果是帶來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例如,在1990-1996年間,美國GDP實際增長率平均約為2%,其利稅實際增長率平均約為6%,其股票市值實際增長率平均約為18%③。顯然,在1990-1996年間,美國的虛、實資本之間存在互動式的擴張型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對整個社會總資本來說是一種最理想的關系,但這種情形不會長久下去,經過一段時間的擴張之後,各經濟主體的預期會變得更加樂觀,虛、實資本的供需會進一步增加,比例也會進一步上升,當這一比列突破最高正常臨界值0Q3'/0Q3時,虛、實資本數量關系質變為泡沫型數量關系。
第四,虛、實資本泡沫型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在圖中反映在除CQ3C'Q3'外的 DQ4Q4'D'區域,其特點是虛、實資本的比例大於最高正常臨界值OQ3'/OQ3但小於泡沫破滅臨界值0Q4'/OQ4,在這一區域內的虛、實資本總供求互動的結果會導致整個社會資本的超常膨脹,社會財富超常增殖,正如生活中的肥皂泡沫現象,故稱之為泡沫型數量關系,它的外在表現形式便是泡沫經濟。其形成機理如下:現實資本異動性擴張—其DD曲線向左上方異常移動且變得水平—其SS曲線也相應移動但變得垂直—其價值超常虛增—其贏利能力相應虛假提高—虛擬資本D'D'曲線相應向右上方移動且變得垂直—其S'S'曲線也相應移動並變得垂直—其價值更加超常虛增—虛擬資本超常膨脹—現實資本更加超常膨脹……其最終結果是迅速導致整個社會總資本特別是虛擬資本的超常虛增,從而形成資本泡沫,進而引發泡沫經濟。例如,在1986-1989年間,日本GDP實際增長率分別為2.9%、4.9%、6.0%、4.6%,其東證股價指數從1986年的1324.26點上升到1989年的2569.27點,上升近100%④。顯然,在1986-1989年間,日本的虛、實資本之間存在互動式的泡沫型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對整個社會來說是一種最令人陶醉同時又是最危險的關系,各經濟主體盲目樂觀,虛、實資本的需求遠遠大於其供給,總資本特別是虛擬資本瘋狂升值,比例也瘋狂上升,但好景不長,當虛、實資本比例突破泡沫破滅的臨界值OQ4'/OQ4時,資本泡沫會突然破滅,虛、實資本關系又進入下一輪循環。
3. 虛、實資本調控關系
根據前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不同類型的虛、實資本數量關系帶來截然不同的發展結果,其中擴張型數量關系是發展經濟所需要的最為理想的數量關系,反映在圖中則表現為除BQ2Q2'B'外的CQ3C'Q3'區域是虛、實資本運行的理想區域,這一區域也是虛、實資本調控所要達到和保持的最佳目標區域。針對虛、實資本處在不同的運行區域,調控當局可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進行綜合調控以達到所需的調控目標。當虛、實資本運行在AQ1Q1'A'的黑子區域時或運行在除AQ1Q1'A'外的BQ2Q2'B'的停滯區域時,調控當局可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推升虛、實資本比例,從而使其進入調控目標區。當虛、實資本運行在除BQ2Q2'B'外的CQ3C'Q3'的擴張區域時,調控當局可採取平衡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維持虛、實資本的合理比例,從而使其保持在調控目標區。當虛、實資本運行在除CQ3C'Q3'外的DQ4Q4'D'泡沫區域時,調控當局可採取緊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降低虛、實資本的比例,從而使其進入調控目標區。
10. 什麼是實體經濟,什麼是虛擬經濟此兩者又有什麼區別
虛擬經濟的形成 虛擬經濟經歷了5個主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閑置貨幣的資本化,即人們手頭的閑置貨幣成為生息資本。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間的商務借貸行為。例如,甲向有閑錢的乙借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並約定到期後甲向乙還本付息。借據,就是虛擬資本的雛形,它通過借還循環運動而取得增值。這時乙並未從事實際的經濟活動,只是通過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來賺錢。 第二階段是生息資本的社會化,即由個人之間的借貸發展到銀行和有價證券。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中介的銀行出現了。人們把閑置貨幣存入銀行,銀行再轉貸出去生息,人們還可以用手中的閑置貨幣購買各種有價證券來生息,這時人們手中的有價證券就是虛擬資本。 第三階段是有價證券的市場化,即形成了虛擬資本進行交換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進而由股票、債券逐步發展到期貨交易。早期的虛擬資本最大的問題在於缺少流動性,從而妨礙了閑置貨幣向生息資本的轉化。有價證券市場化以後就可以根據其預期的收益而自由買賣,從而產生了進行虛擬資本交易的金融市場。 第四個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即虛擬資本可以進行跨國交易,經歷了一個曲折過程。19世紀中葉美國等債務國政府和鐵路公司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金融市場上發行利率固定的債券,但直到20世紀初才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跨國證券投資。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陸續出現了期貨交易方式,1973年還出現了期權交易。 第五階段是國際金融的集成化。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國經濟之間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漸增大;二是隨著因美元脫離金本位而導致浮動匯率制的形成,金融創新的增強,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增大;三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中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流量也越來越大。以上三個因素促進了各國內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相互間的影響也日益增大,可以說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 虛擬經濟的特徵 虛擬經濟系統有這樣幾個特性。一是復雜性。虛擬經濟是一個復雜系統,其主要組成是自然人和法人,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在金融市場中進行虛擬經濟活動。每個人都有獨立決策的自由,但又不能不受到其他人的決策和環境的影響。以股票市場為例,投資者何時買進和賣出股票是由他本人自主決策的,但這個決策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不可能不受到政策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在系統中由於組分之間的非線性作用而容易產生混濁現象,但由於系統的自組織作用而可以呈現一定的有序性和穩定性。 二是介穩性。虛擬經濟系統是一種介穩系統,即遠離平衡狀態,但還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系統。具有耗散結構,必須要靠與外界進行資金交換才能維持相對穩定。比如股票市場,必須有買和賣,新資金不斷注入,股票市場才能生存。虛擬經濟的介穩性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虛擬資本的內在的不穩定性。二是來自貨幣的虛擬化。貨幣與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脫鉤以後,已經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種實物來衡量的價值了。政府可以用印鈔票的方式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沒有了以前的貨幣退出機制。這時貨幣的價值只能用其購買力來衡量,而它又受到貨幣的發行量、利率、匯率、人們的消費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貨幣的虛擬化會增強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三是來自正反饋作用。從理論上說,股價上升會減少對股票的需求,由於買的人少了,股市供求就自動平衡了;但由於股市中存在著正反饋作用,股價上升後,許多投資者對股市前景樂觀,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來投機,由於需求增多,會促使股價進一步上升。這種正反饋作用會造成放大效應,使虛擬資本的價格大起大落。從而加劇了虛擬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 三是高風險性。可分為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近年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從過去數據中預測將來方面取得了不少進步,但仍然不可能完全准確地預測未來,這就存在著客觀風險。主觀風險來自於人們對預期收益主觀估計錯誤。股市發展是靠人們樂觀的心理預期來支撐的,如果股市中沒有投機、泡沫和風險,就不是股市。投機者不是看未來收益的折現,而是看買賣的價差。有投機就必然有泡沫,有泡沫就必然有風險。這就是主觀風險。這種風險有正反饋作用,很容易被放大,造成恐慌。此外,內部交易、莊家操縱、信息披露不真實等違法行為的存在,也會造成虛擬經濟的高風險。 四是寄生性。虛擬經濟系統是由實體經濟系統中產生,又依附於實體經濟系統的。它的寄生性表現在其運行周期大體上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運行周期,但短期的背離是可能發生的。由於虛擬與實體兩種經濟系統之間聯系緊密,在實體經濟中產生的風險,例如產品積壓、企業破產等,都會傳遞到虛擬經濟系統中,導致其失穩。而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例如股票指數大落、房地產價格猛跌、銀行呆賬劇增、貨幣大幅貶值等,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已不可能脫離虛擬經濟系統而運行。 五是周期性。虛擬經濟的演化大體上呈現出周期性特徵。一般包括實體經濟加速增長、經濟泡沫開始形成、貨幣與信用逐步膨脹、各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揚、股票與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外部擾動造成經濟泡沫破滅、各種金融指標急劇下降、人們紛紛拋售實際資產和金融資產、實體經濟減速或負增長。這種周期性並不是簡單的循環往復,而是螺旋式向前推進的。虛擬經濟總是處於膨脹、泡沫生成、泡沫破滅、緊縮或者崩潰這樣一種循環運動中。 實體經濟是硬體,虛擬經濟是軟體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馬克思論述資本循環過程是,先用貨幣資本通過交換去僱工人、購買原料、機器、建廠房,然後通過生產變成產品,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經過交換才能再變成貨幣。我認為,這一過程就是實體經濟。而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這是貨幣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DP總和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美元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 實體經濟是經濟中的硬體,虛擬經濟是經濟中的軟體,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研究虛擬經濟的意義 研究虛擬經濟不僅有理論上的意義,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方面是因為虛擬經濟的規模在迅速擴大,而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比,規模還比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時候也僅相當於GDP的55%,而且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流通股,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也相對較小,金融衍生物基本上還沒有發展,我國還沒有像紐約的華爾街、英國的倫巴德街等那樣大規模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在如何駕馭虛擬經濟方面還缺乏經驗,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在虛擬經濟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例如在資金運用方面,對於如何利用利率差和時間差,我們還有一些經驗,而對如何利用流動性差、組合差、風險差,在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之間取得最優的平衡,我們就知之不多了。此外,我們對如何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也缺乏經驗。我們要認真研究虛擬經濟的運動和發展規律,特別是要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盡量防範和消除它的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