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經濟是虛擬經濟
① 什麼叫虛擬經濟,它的模式是怎樣的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相對實體經濟而言,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這就是由虛擬經濟自身所決定的,虛擬經濟自身具有的虛擬性,使得各種虛擬資本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價格的決定並非象實體經濟價格決定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
而是更多地取決於虛擬資本持有者和參與交易者對未來虛擬資本所代表的權益的主觀預期,而這種主觀預期又取決於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政治及周邊環境等許多非經濟因素,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1)貨幣經濟是虛擬經濟擴展閱讀:
虛擬經濟的危害
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而產生,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可能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破壞性的損害,其主要表現是:
虛擬經濟獨立於實物資本之外、流動性很大,是投機家的樂園。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使虛擬資本同實物資本脫離得更遠、流動性更強,更可以供持有者突然大數額、遠距離運作,從而對一國、一個地區甚至全球經濟造成沖擊。
從「瘋狂的鬱金香」、「密西西比騙局」到「南海上的泡沫」,從「黑色星期一」、「十月大屠殺」到「這次真的不一樣」,每一次金融危機都造成了一些國家倒金字塔結構嚴重錯位,並中斷了重要區域經濟有效增長,致使世界經濟嚴重衰退。
虛擬貨幣的過量發行和銀行信貸壞帳的大幅增多,會動搖實體經濟正常運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礎。自從紙幣特別是後來的帳面貨幣、電子貨幣產生後,人類便進入了虛擬貨幣時代。虛擬貨幣的出現雖然使貨幣的供應具有足夠的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彈性,但也使貨幣的過量發行和貨幣膨脹成為可能。
尤其是當具有信用創造功能的現代商業銀行,脫離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大量通過創造存款提供信用時,整個實體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遭受通貨膨脹之害。
銀行發放的大量貸款,如果難以收回並形成大幅度增多的呆壞帳,則不僅會使銀行的金融資產因實際價值大大低於帳面價值而產生金融泡沫,而且會使正常信用關系遭受破壞,動搖實體經濟穩定運行的信用基礎。
虛擬經濟扭曲資源配置方式,降低資源配置效率,阻礙農業、工業等實物經濟的發展。在泡沫經濟興起階段,投資於股市、匯市和房地產等可以得到遠非實體經濟能夠企及的很高的回報率。
高回報率使大量資本從實體經濟部門流入股市、匯市或房地產,資金失衡又會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實體經濟部門的發展因融資成本過高而萎縮甚至停滯;
同時,股市、匯市和房地產業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經濟領域,使勞動成本因人力資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產成本的過度膨脹會降低實物經濟部門的國際競爭能力。
虛擬經濟破壞金融系統運作,降低銀行抗風險能力,引發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基礎中投機活動盛行,資金需求劇增,誘使銀行不斷提高利率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高利率促使銀行擴大信貸,放鬆對信貸質量的審查和可行性研究,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量資金湧入股市、匯市和房地產等過度投機市場,實物經濟由於無法承受過高的銀行利率而使其正常的資金受到極大的抑制,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既得利益集團,對股市、匯市和房地產投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不良作用。
泡沫經濟引致的虛擬繁榮景象扭曲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是產生過度消費現象的重要根源,而過度消費又容易引致進口大量增加。同時,企業由於借貸成本過高、勞動力成本加大,會降低出口競爭力。
進口的大量增加與出口的急劇下降,破壞經常項目的貿易平衡,經常項目出現巨額逆差、外匯儲蓄劇減,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此外,泡沫經濟可重新分配國民收入,加劇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引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社會安定構成威脅。
② 什麼叫虛擬經濟怎樣區分其與實體經濟
「虛擬經濟」是近年來才出現的一個新詞語。目前國內對虛擬經濟的研究方興未艾,還處在百家爭鳴的階段。現在關於『虛擬經濟』的提法比較亂」,大體上來說,可以歸納為4種說法。
第一種理解:成思危的定義
成思危的定義是:「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關於「循環運動」,成思危說:當前,虛擬經濟的循環就是在金融市場上,先通過交換,把錢換為借據、股票、債券;然後在適當的時候,再通過交換把借據、股票、債券再變回錢,直接以錢生錢。
這個說法的要點有三個:一是用「虛擬資本」做定義項;二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三是「在金融市場上」實現。
這種說法影響最大。這並不因為成思危是全國人大的副委員長,也不僅因為他是著名的經濟學家,而是因為他是目前國內對虛擬經濟研究的權威專家、領軍人物。他還是南開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的名譽主任。該中心是國內第一家以「虛擬經濟」命名的專業研究機構。
理解與此比較相似、接近的,除了南開大學「虛擬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劉駿民教授,還有經濟學家李曉西、華東師范大學的潘英麗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的李羽中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系的姜秀謙、南京經濟學院的陶文慶等。
第二種理解:涵蓋金融業的概念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王國剛認為,在經濟運行中,「虛擬經濟」是用於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權益並交易權益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它主要指金融業。虛擬經濟不僅包括證券業、資本市場,也不僅包括貨幣市場,而且包括銀行業、外匯市場等,是一個涵蓋金融業的概念。
經濟專家李劍閣,用「經濟符號」、「符號經濟」表述「虛擬經濟」,實際上也是這種看法。
成思危則認為,虛擬經濟比金融包括的內容要廣,而金融中有一些內容又不屬於虛擬經濟。風險投資其實質是知識資本和金融資本(權益資本)的結合,知識資本就是一種虛擬資本,但顯然不包括在金融的范疇內。
第三種理解: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
這種理解與第一種理解的根本區別在於,著眼於資本,迴避了「虛擬資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陳淮認為,虛擬經濟是資本獨立化運動的經濟。資本以脫離實物經濟的價值形態獨立運動,這是虛擬經濟之虛擬屬性的根本體現。虛擬經濟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產權交易。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標志在於產權本身也成為市場交易的對象。
清華大學教授宋逢明認為:金融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資本市場才是虛擬經濟核心的部分。
「最終幻想X」於2003年3月28日在互聯網發表的一個帖子中強調:研究虛擬經濟,首先得研究資本的價值。「資本也能創造價值」。
第四種理解:新經濟即「虛擬經濟」
這種看法的理由是:新經濟的切入點便是虛擬空間和虛擬社會。電視就是一個虛擬的生存空間,是真實空間的再現。到了網路時代,這一空間不僅將成為人類生存重要空間,也是人類社會的一筆巨大財富。
姜奇平認為:重組信息空間意義上的虛擬經濟,才是新經濟意義上的虛擬經濟。把信息空間這個框架體系,套在國民經濟上,就形成了廣義虛擬經濟(或叫信息化經濟)。信息空間包括曼紐爾·卡斯特所說「信息時代三部曲」的「虛擬空間」、「流動空間」、「網路社會」。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基本關系
在經濟運行中,"實體經濟"是用於描述物質資料生產、銷售以及直接為此提供勞務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它主要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建築業、郵電業等產業部門。
" 虛擬經濟"則是用於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權益並交易權益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它主要指金融業。"虛擬經濟"目前尚未成為學術界通用的概念,人們較多使用的是"虛擬資本".在馬克思理論中,虛擬資本是指在資本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基礎上,資本的所有者以股權(或股票)形式所持有的資本。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虛擬資本是指通過信用手段為生產性活動融通資金"(第二券,第340頁)。由此來看,虛擬經濟不僅包括證券業、資本市場,也不僅包括貨幣市場,而且包括銀行業、外匯市場等,是一個含蓋金融業的概念。在歷史過程中,虛擬經濟產生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並以推進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基本目的。從這方面說,虛擬經濟的主要功能有二:
一,通過發行和交易相關票券,透明企業的財務信息及其他有關信息,引導資金流動,促進和調整經濟資源在各實體經濟部門和企業間的配置,提高經濟效益;
二,促進企業組織制度的完善(例如,沒有股權分散、股票交易,則沒有現代股份公司及其內部治理結構),同時,通過提供各種金融工具,促使實體經濟部門運作風險的分散。
在現代經濟中,貨幣已不是黃金等貴金屬。紙幣、電子貨幣等作為信用貨幣,本身就是" 虛擬"的;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貨幣及創造貨幣的過程,與實體經濟相比,也屬"虛擬"范疇。貨幣、資金等金融工具,有如血液,已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實體經濟的正常運行,已離不開虛擬經濟。一個典型的例證是,銀根一收緊,實體經濟部門立即就有反映。縱觀世界各國,可以說,沒有虛擬經濟,就沒有現代經濟。
近50年來,尤其是80年代以來,虛擬經濟中一個令人注目的現象是,在金融創新中,金融衍生產品快速發展。金融衍生產品的主要功能在於,分散和防範金融風險,並通過促進資金流動(包括國際流動)來促進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80年代中期,隨著"廣場協議"簽署,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與美元的比價從 240:1急速升至140:1),由此導致了我國的日元外債在價值上的嚴重損失(一些使用日元外債的企業,迄今難以"翻身"),如果我們在借入外債中,能夠及時地運用外匯期貨中的某些運作手段(如套期保值),則不致發生這類損失。在國際社會中,運用金融衍生產品來防範金融風險的例子,不勝枚舉。毫無疑問,正如世間其他事物,金融衍生產品也有其負作用,但這些負作用,是可通過嚴格金融法治、加強金融監管等予以控制和防範的。
③ 什麼是虛擬經濟層面
十六大提出虛擬經濟這個概念,並要求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有著非常務實的考慮。當前我國發展虛擬經濟,至少有兩個非常現實的需求:一是補工業化的課,解決資源集中與產權多元化的矛盾;二是重組信息空間,發揮國家競爭優勢。它並不象個別海外學子說的那樣是「概念炒作」。
為工業化補課的虛擬經濟
當前背景下發展虛擬經濟,第一位的是實現工業化的需要,它是實體經濟本身的要求。就這個意義上說,甚至還談不上是信息化。為工業化補課意義上的虛擬經濟,它本身就是傳統經濟自己的事。本文後半部分談的才是新經濟意義上的虛擬經濟。首先要分清這是兩回事。
現代重農學派的反工業化立場
個別海外學子反對虛擬經濟,採取的立場,初看起來,似乎是站在工業化立場反對信息化,但仔細研究,驚奇地發現,原來他們是站在現代重農學派的立場上反對工業化。
「現代重農學派」這個說法,是美國金融學會主席默頓.米勒,針對全面否定虛擬經濟的觀點而進行的概括。原文如下:
「18世紀曾風行一時的重農主義將物質性產品(特別是農產品)的生產界定為國民財富增長的唯一源泉;今天,對金融創新所致社會負面影響的某些指責,看起來只不過是重農主義的翻版,這就是產品製造之外的任何職業都是非生產性的。現代重農學派藐視任何針對消費者主權的呼籲,他們機械、武斷地將成千上萬正利用新產品的華爾街從業者劃入非生產性階層。」
對照個別海外華人的言論:
「打個比方說,商店買賣皮鞋,是交易行為,商店對皮鞋的擁有權並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買進賣出的價格差。然而,皮鞋的本質(比如,穿來走路)並不因為商店場所和商店興趣而改變或喪失。同樣道理,股票的本質並不因為它到了股票市場和變成交易對象而改變或喪失。」
原來,在他們的價值論中理解的商品和資本,本質都是使用價值和「物」,而不是價值。這是產品經濟的觀點。即使在工業化傳統的經濟學觀點看,資本也不是實物,而是價值。比如,馬克思認為,資本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而不是實物。但他們卻居然把資本理解為物了,這就不奇怪為什麼他們總是把貨幣資本,當作資本貨幣化對應的實物。這是現代重農學派區別於工業化傳統認識的主要標志,也是計劃經濟以及其他一切"產品經濟」與傳統市場經濟的本質區別。
用這種現代重農學派的實體經濟觀點,不要說看以信息活動為特色的虛擬經濟,就是看貨幣經濟都會有「心理障礙」,因為產權交易是貨幣經濟必修之課。所以我們下面馬上就會發現,它首先妨礙的,還不是什麼新經濟,而是妨礙傳統經濟的工業化進程。
國有資產債轉股是中國當前「虛擬經濟」運作的實體背景
國務院的陳淮所長提出一個深刻而實際的觀點,認為中國當前搞虛擬經濟,實質是補工業化的課。意思是,中國搞工業化,只補了商品市場這一課,還差資本市場這一課。補課的具體形式,就是債轉股改革。
中國要完成工業化,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國企改革。實現國企脫困的最重要政策措施之一是「債轉股」。「債轉股」的運作過程完全是一個虛擬經濟的運行過程。實質是要把計劃體制下搞「死」的資本,用市場經濟的方式盤「活」。這個過程中的主要運動,恰恰不是實物運動,而是現代重農學派最不感冒的產權交易。
改革的方向是:由國家或政府佔有的那一部分國民財富將從實物資產形態轉變為價值屬性的資本形態。國有資本作為一個流動的財富量,在不斷讓渡、不斷交易的流動過程中,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這個過程還伴隨著發展民間資本,逐步來替代原有的資本。用陳淮的話說:「這是一幅以全局性的產權、資本重新配置為基礎、以虛擬經濟層面的運作為主要內容的改革藍圖」。解決資源集中與產權多元化的矛盾
如果了解這一國情,就會一目瞭然地發現,如果按照「現代重農學派」「重本抑末」的保守主張施行,受打擊最重的,不是他們說的那些「泡沫」,而恰恰是他們表面看重的傳統製造業和民間資本。如果因反對虛擬經濟,連工業化該補的課也不補了,計劃經濟和產品經濟的幽靈就難免又來敲門,國有資產的喪鍾到時將為誰而鳴?
當前國情條件下,與工業化補課意義上的虛擬經濟完全對立的實體經濟,會事與願違地成為計劃經濟和產品經濟的變種,去強化政企不分、結構失調。中國工業化才完成了一半,可不想倒退回重農學派描繪的田園美景,那裡可能有鮮花掩映著的萬丈深淵。
重組信息空間的虛擬經濟
重組信息空間意義上的虛擬經濟,才是新經濟意義上的虛擬經濟。它已經不屬於為工業化補課的范疇,而是新型工業化,甚至是信息化本身的問題了。在這個問題上,目前還充滿爭論,我無意強加於人,觀點只供切磋探討。當然不是與現代重農學派探討,他們需要先與農業社會的先進觀點如荀況(戰國)、王符(東漢)、韓愈(唐)、蘇軾(宋)……等辯論清楚後,再補一下工業化的課,最後才有思想基礎與信息化觀點對話。下面我們只是在現代觀點之間,進行一番切磋。
從信息空間重組到國家競爭優勢
現代重農學派攻擊說:「成思危先生的根本性錯誤在於他把所謂的『虛擬經濟』的總量作為一項經濟指標,從而提出了『發展虛擬經濟,提高金融競爭力』」。
我認為這確實指向了問題實質,不過成思危先生的觀點根本不是什麼「錯誤」,恰恰相反,從國民經濟全局認識虛擬經濟,反映的是一種卓越的見識。不僅如此,我個人觀點,還應當把對虛擬經濟的這種總體把握,進一步上升到信息空間重組的高度來看待。被稱為當代「馬克斯.韋伯」的曼紐爾·卡斯特認為,信息化的本質就是信息空間的重組。
從信息空間重組這個角度理解虛擬經濟,是指在國家整體這個「空間」層面上,對物質、資金與信息的流動(資源配置),進行信息化方式(有機化方式)的重組,以提高系統整體競爭優勢和生命力。這就不光是金融創新這一個方面所能窮盡的了。
信息空間,對於新經濟來說,是一個類似相對論的具有高度抽象意義的綱領性范疇。從麥克盧漢(global village)、威廉·吉布森(cyberspace)、邁克爾·海姆(virtual reality)到集大成的馬克斯·H·布瓦索(information space),這些概念共同的實質,都是在整體價值重組意義上理解信息化。
把信息空間這個框架體系,套在國民經濟上,就形成了廣義虛擬經濟(或叫信息化經濟)。曼紐爾·卡斯特《信息化城市》和「信息時代三部曲」,對信息空間(他也稱為「虛擬空間」、「流動空間」、「網路社會」)進行了國民經濟的全面結構化分析。它的本質,是信息化,是國家創新體系。
以信息、知識和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國家創新體系,對應到產業分析和企業競爭力分析上,最吻合的戰略,是「國家競爭優勢」。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提出了「在一個地點變得愈來愈不重要的時代」,重組產業空間的集群戰略。他認為,「新的競爭優勢理論必須從比較優勢的觀念升級到『國家競爭優勢』層面」。他認為當今財富的源泉,不再是斯密和李嘉圖提出的倚重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而是來自技術創新和產業鏈有機整合的競爭優勢。波特談的雖然是實體經濟而非虛擬經濟,但精神上是一致的。因為要實現他主張的物質、資金、信息跨時空的有機化重組,前提是提高資源配置的流動性,是以虛擬經濟的發達為必要條件的。
十六大提出虛擬經濟,實際上有這方面的時代背景,是集前人智慧的集體思考的結晶。國務院發展中心李伯溪局長認為,當今社會,全球化定義在不斷變化,市場經濟的擴展,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世界帶進一個洪流。信息化促進全球化,在這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於全球化影響,工業化的實質有了很大變化。靠什麼來實現工業化?原來主要是靠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全球化後,靠那個不行了,要靠信息技術,靠提高企業家素質,提高競爭力,再進行工業化。新的全球化條件下的工業化,就是要用信息化提高企業效率和競爭力,提高國家整體素質,提高用信息把握世界的能力,擴大資源配置的空間,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它改變了國家和企業的管理,改變了對個人未來的謀劃。也「改變了國家風險意識」。她特別提到了金融創新。
從國家創新體系,到國家競爭優勢,再到信息空間重組,是當今世界潮流中集體智慧的成果,絕不是個人的概念炒作。
從國家競爭優勢看虛擬經濟提高金融競爭力
1、成思危提出「發展虛擬經濟,提高金融競爭力」,站在未來國家競爭優勢高度看,是利國利民之策。
我個人認為,信息空間重組,要求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按照信息化的方式,也就是生物有機化的方式,流動性地進行資源配置。凱恩斯最早注意到這個問題,他稱為「靈活偏好」,或「流動性偏好」。經過格利、肖與拉德克利夫的發揮,以金融流動性為核心的虛擬經濟,終於實現了通過信息對貨幣價值的重組。
這次重組,就象貨幣經濟對於實體經濟的整體價值重組一樣。典型的歷史先例,是費雪方程式的提出。認為實體經濟中的產品數量與產品價格總量之積,等於貨幣經濟中貨幣數量和貨幣價格總量之積。今天,信息空間重組為國民收入總體的信息化價值重組,提供了新範式。虛擬經濟,不過是其中的金融重組這一部分。它的客觀歷史目的,是利用信息的高流動性,調節貨幣市場價值,最終調控商品市場價值。
現代重農學派斷然否定虛擬經濟的思想根源,是否認(金融)交易會創造價值,這是中國古代重農學派「重農抑商」主張的延伸。它的要害是,沒有認識到股票交易背後,實際上是信息的生產傳播過程和信息價值的創造過程。美國金融學會主席默頓.米勒正確指出了這一點:「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交易量越多並不意味著浪費越多。實質上,交易活動是散落(必然如此)在整個經濟中各獨立部分的經濟信息相互聚集乃至最終融為一體過程中的一部分。交易利潤可以理解為某種『賄賂』,社會用它來刺激人們廣泛收集分散的供求信息,並最終將其融為一體」。這相當於荀況說的「農以力盡
④ 貨幣經濟的本質正是虛擬經濟怎麼理解
虛擬經濟的本質
不管經濟學家們把虛擬經濟說得多麼天花亂墜,永遠也掩蓋不了虛擬經濟的丑惡本質:不生產任何實物或者效用價值,用符號和概念玩圈錢、騙錢的金融把戲。至於什麼是虛擬經濟,也並非經濟學家們所說的金融證券業、房地產業、博彩業、收藏業甚至包括體育文化事業。只要能生產產品,能提供效用,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就不應該是虛擬經濟。比如房地產是創造使用價值的,如果沒有投機與泡沫,就不是虛擬經濟;銀行不搞金融衍生品,股票和證券不人為溢價發行,收藏不投機炒作,體育文化不搞噱頭,就都不算是虛擬經濟。只有一個行業是天生的、地地道道的虛擬經濟,就是博彩業。賭博是虛擬經濟最本質的內涵所在。當金融證券、房地產、收藏等產業利用人們的賭博心理圈錢、騙錢時,才會變為虛擬經濟。
⑤ 什麼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西方稱之為「金融深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
由於資本化定價,人們的心理因素會對虛擬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也就是說,虛擬經濟在運行上具有內在的波動性。廣義地講,虛擬經濟除了目前研究較為集中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虛擬經濟發展過度將會帶來泡沫經濟。
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
(5)貨幣經濟是虛擬經濟擴展閱讀:
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存量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股票、有價證券等虛擬資本存量無紙化、電子化,其交易過程在瞬間即刻完成,更加突出了虛擬經濟的流動性特徵。
虛擬經濟的流動性要比實體經濟強,虛擬經濟的調整速度也必然快。虛擬經濟的這一特性使它對外部的沖擊反應迅速;而日偏離均衡狀態,要恢復到均衡也很快並在恢過程中有越過均衡水平再返回來的特點。
虛擬經濟的這種性質已被應用到經濟分析中,如恩布希提出的關J外匯的矯枉過正模型就是利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流動性之不同的特點,而弗蘭科鑒於基本商品與製造品流動性之不同也做出了關於基本商品的矯枉過正的模型。
⑥ 什麼是虛擬經濟有那幾種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西方稱之為「金融深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虛擬經濟除了目前研究較為集中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虛擬經濟發展過度將會帶來泡沫經濟。
虛擬經濟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以服務於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隨著虛擬經濟迅速發展,其規模已超過實體經濟,成為與實體經濟相對獨立的經濟范疇。與實體經濟相比,虛擬經濟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徵。概括起來,主要表現為高度流動性、不穩定性、高風險性和高投機性四個方面。
(6)貨幣經濟是虛擬經濟擴展閱讀:
經濟分為兩大類: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以及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看得見摸得著。
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中流抵柱,是國家的立國之本。
虛擬經濟是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錢生錢的活動。當前,虛擬經濟的循環就是在金融市場上,比如,股票,基金,期貨,保險,理財,收藏,博彩,銀行等等。
虛擬經濟帶有很強的投機性,所以它能賺大錢。虛擬經濟在中國才興起20多年,國人對它的認識還十分膚淺,甚至根本不了解。應該說虛擬經濟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它的發展空間還很大的。我為啥這樣講呢,因為虛擬經濟在西方已活躍了200多年,而我國才區區20多年。
⑦ 什麼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
是指相對獨立於實體經濟的虛擬資本的經濟活動。虛擬資本一般指以有價證券形式(如債券、股票)存在的未來預期收益的資本化。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自身沒有價值,是實體資本的"紙制復製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虛擬資本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資本的虛擬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如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等。虛擬經濟是以一定形式對實體經濟的反映,它的發展總體上對實體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如果發展過度也會產生消極的負面影響。虛擬資本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促使社會閑散資金轉化為生產經營資金;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虛擬資本的消極作用主要是使國民經濟發生動盪和危機的可能性增大。總體來說,虛擬資本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只要控制其消極影響,穩步發展,就能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為了能讓紙幣保值增值,人們只能被迫在實體經濟之外,開辟第二戰場---虛擬經濟。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錢錢交換,或者說是錢與帳單相交換,或者說錢生錢。其特徵是錢的流動並不相應帶動實物商品的流動和有實際效用服務的發生。而錢與物,錢與勞務相交換,錢的流動能夠帶動實物商品的流動和有實際效用服務的發生,是實體經濟。可以說,人們到銀行存款以獲取利息、購買股票和債券以求生息、乃至炒賣炒買股票和國債、購買保險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品的行為本身;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之間、中央銀行與國家財政與金融機構之間、上市公司與股市之間發生的資金往來行為本身,都是虛擬經濟行為。
虛擬經濟表面上的功能是增加貨幣的流動性,為發展經濟運作和籌集資金,但實質上是有錢人為富裕貨幣尋找保值增值的出路,國家為苟且維持宏觀經濟穩定,防範富裕貨幣洪水沖擊實體經濟而被迫開辟的泄洪區。但是遺憾的是,在紙幣制度環境中,不僅虛擬經濟在如前所述的通過貸款、股票、國債、保險式等方式籌集的資金放養到實體經濟中去後仍然會給實體經濟造成不穩定,就是在運作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對實體經濟造成的損害依然十分嚴重。
A被迫擴大貨幣投放總量,徒增實體經濟不確定因素!
人們把貨幣存到銀行里後,銀行並不能及時把這些資金全部貸出去,會形成巨額存貸差;人們在股市,在證券市炒賣炒買股票和國債時都會設立資金帳戶並儲備大量資金以等待利好行情,這些資金就會形成巨大的貨幣沉澱;銀行、股份公司、財政部和保險機構獲得資金後,在把這些資金投放到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在途性延遲,從而規模不等的造成貨幣沉澱。但是,只要虛擬經濟運轉一天,這些貨幣沉澱現象就無法避免。為了補足虛擬經濟運轉所必需的貨幣量,國家就必須在超出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量之外,無章可循地、大規模地擴大貨幣的投放量。可是,這些超額發行的貨幣,隨時都有可能釋放到實體經濟中來而造成宏觀的不穩定。因此,虛擬經濟規模越大,對實體經濟構成潛在威脅也就越大。
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指出"目前全球虛擬經濟的總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實際經濟。2000年底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量已達160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債券余額約為65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櫃台交易額約為95萬億美元,而當年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只有約30萬億美元,即虛擬經濟的規模已達實體經濟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日平均流動量高達1.5萬億美元以上,大約是世界日平均實際貿易額的50倍,就是說世界上每天流動的資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國際貿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場中進行以錢生錢的活動、、、"。由此可見,天量的虛擬經濟一旦發威,弱小的實體經濟必不堪一擊,全面癱瘓。
B增加了貨幣需要量的測算難度和貨幣政策的執行難度。
為了讓虛擬經濟運轉起來,國家需要再額外投放多少貨幣量才合適呢?這的確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根本無法破解的難題。例如,隨著股價的攀升,面值1元的股票,有可能數倍,數十倍地從實體經濟領域里吸納出資金來入市炒作。大量資金瞬間的蜂擁而至,局部實體經濟瞬間就會失血休克。但是,誰能統計清楚這些沖著利好而來的貨幣都是從那裡來的嗎?誰能計算清楚這些貨幣的量是多少嗎?誰能說清楚這些貨幣會在股市呆多長時間嗎?誰又能說清楚實體經濟總體乃至局部哪些環節需要補充貨幣、補充多少貨幣嗎?一系列的未知數只能讓中央銀行的行長等宏觀經濟的管理者,如黑夜履薄冰。
假如根據估算,粗略確定了貨幣政策的大致方向和貨幣的投收總量,但是在操作貨幣投放和回收政策時,虛擬經濟仍然會給政策的執行設置種種麻煩。例如,學費負擔太重是造成消費需求不足社會矛盾加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家准備用助學信貸的方式增加有效需求緩和社會矛盾,但是在具體執行這個看似簡單的政策時,由於各家銀行都具有各自獨立的經濟利益,他們會理直氣壯地打出信用信息不完善無法防範經營風險為旗號,挑肥撿瘦地為助學貸款設置層層障礙。因此任何好的,及時的政策,只要一進入虛擬經濟這個物慾橫流各自為政的汪洋大海中,也會成為扯皮工程。
C額外增加了社會財富的生產成本。
銀行業、證券業等虛擬經濟行業,並不生產一分一毫的實體商品,也幾乎並不提供任何有實際效用的勞務,但是卻擁有龐大的就業隊伍和高等級的運營場所,造成了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
D掀起拜金主義狂潮
人們參加生產經營活動的本來目的是獲取更多更好的物質產品和服務,貨幣只是一種獲取物質產品和服務的工具或手段。可是在虛擬經濟環境中,擁有金錢的人無須參加任何實體經濟的勞動和管理,依靠錢就可以生錢。在這種金錢萬能假象的迷惑下,真正具有使用價值或效用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的生產被撇到一邊,追求金錢卻成為人們參與一切經濟活動的唯一目的,國家也把無法真實反映人民實際生活水平的GDP幾乎當作了追逐的唯一目標。企業為了出業績,以換取股市的追捧和銀行信貸的青睞,政府為了出政績,以博取上級的歡心或者是有錢人選民的歡心,都情有獨衷地玩起了數字游戲。目前,中國年增GDP雖然只有8%左右,可是為了維持這個增長率,貨幣的供應量卻以20%左右的危險幅度高速增長。深諳經濟規律的學者專家雖然都知道經濟泡沫越吹越大將意味著什麼,可是由於大家都普遍地把自己的思維苑於在了西方經濟學劃定的紙幣制度這個陳舊狹小的框架內了,因此,即便眼看著中國經濟泡沫爆破的危險已越來越近,可是大家卻無能為力直至坐以待斃。
E難以躲避股市黑洞
理想的股票市場本應是聯系投資者和創業者的橋梁和紐帶,有資金無項目的投資者可以在股票市場中尋覓到最佳的投資項目,有項目缺資金的創業者(企業或個人)可以把自己的項目情況介紹給投資者以汲取資金開拓項目,當投資者和創業者雙向自願聯姻後,兩者就把主要精力放在項目的經營管理上,謀求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和獲取股利分紅的最大化是雙方追求的共同目標,任何人都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股票投機炒賣上,雖然某些股票個股會因為企業經營業績之優劣和分紅之多寡而發生暫時的價格波動,但是股票市場的總體漲落幅度始終維持在相對平穩的水平上,大牛市和大熊市都百年難遇,這樣的股市才是健康的理想的股市。
但要維持如上一個健康的股市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投資者、創業者和股市監管者三方,彼此間都講求絕對的誠信。例如:投資者都是使用個人的資金進行真實的投資,而不是使用他人的資金進行投機;創業者向投資者介紹的項目和企業情況都是真實的,財務業績報表是沒有水分的;每個股市監管者沒有任何機會從股市謀求個人私利,只有維護好一個健康的股市後他們才能得到應得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但是人是有私心的,為了保證投資者、創業者和股市監管者三方,彼此間都講求誠信的股市氛圍,就需要用制度約束人們的私心。但是,在混沌的紙幣制度環境下,要想約束人們的私心是非常困難的,即便是在號稱制度最完美的美國,也無法避免安然公司的轟然倒塌和安達信會計事務所的造假,在監管更加不利的中國,上市公司欺騙投資者的事件更加頻繁。因此,紙幣制度環境下的股票市場,常常成為吞噬財富的又一個黑洞。因此,雖然吳敬璉先生的很多觀點無法讓人贊成,但股市賭場論的判斷是有道理的。
例如,中國開設股票交易市場的初衷是為了讓企業籌集資金發展生產,但卻忽視了股市操作的難控和股民過分投機的惡果。當中央放鬆了管制時,銀行、企業、個人紛紛把有限的資金投入股市,更加劇了實體經濟中的貨幣短缺,更加劇了需求的不足,企業通過股市真正籌集到的發展資金及其有限。當中央加強了管制,違軌資金無法天量入市,股市因為缺少資金而導致股價下跌時,損失慘重的投機者們一股腦地把怨氣發泄在政府身上。更為可悲的是,由於許多公司都是經過喬裝改扮包裝上市的病態公司,責權利不明的病源並沒有根除,政府又缺少一種有效的手段監督防範違軌行為,中小投資者也缺少一種有效的手段監督防範監管官員的違規行為,這種種的陰差陽錯終於給中國的股市種下了騎虎難下的禍根。目前,中國股市在老問題尚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前提下,又在匆忙中啟動了股市全流通並加大了對所謂的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歡迎力度,這就為國內問題資金和國外投機資本,收購中國骨幹企業,操縱股市,進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大開了方便之門。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保值增值貨幣的特殊需要促成了虛擬經濟的產生和飛速發展,但是搞資本運作的虛擬經濟越發達,經濟運行的成本就越高,宏觀經濟的可控性就越差,經濟的泡沫就越大,金融危機的潛在可能性也就越大,人民實際的生活質量就越是被嚴重忽視。也可以說,商業銀行、股市、債市等都是為了彌補貨幣缺陷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產物。僅僅為了能讓有錢人的富裕貨幣不沖擊實體經濟就節外生枝出龐大難控且副作用嚴重的虛擬經濟,是現行紙幣制度的又一致命缺陷。
⑧ 什麼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是以錢生錢的經濟
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這是貨幣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虛擬經濟不僅包括證券業、資本市場,也不僅包括貨幣市場,而且包括銀行業、外匯市場等,是一個涵蓋金融業的概念。具體先通過交換,把錢換為借據、股票、債券;然後在適當的時候,再通過交換把借據、股票、債券再變回錢,直接以錢生錢。
⑨ 虛擬經濟是什麼
虛擬經濟是經濟虛擬化(「金融深化」)的必然產物。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就是虛擬經濟。虛擬經濟除了目前研究較為集中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
【通俗的解釋虛擬經濟是由單純一性的一個物品(字畫或古董)、單純一性的一個姿態(逞能擺架子,裝大官、充大款)、單純一性的一個玩物(藝人玩猴)】
拓展資料
功能:
在經濟運行中,實體經濟是用於描述物質資料生產、銷售以及直接為此提供勞務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它主要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建築業、郵電業等產業部門。
「虛擬經濟」則是用於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權益並交易權益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它主要指金融業。"虛擬經濟"目前尚未成為學術界通用的概念,人們較多使用的是「虛擬資本」。
在馬克思理論中,虛擬資本是指在資本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基礎上,資本的所有者以股權(或股票)形式所持有的資本。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虛擬資本是指通過信用手段為生產性活動融通資金"。由此來看,虛擬經濟不僅包括證券業、資本市場,也不僅包括貨幣市場,而且包括銀行業、外匯市場等,是一個含蓋金融業的概念。
虛擬經濟的主要功能:
一、通過發行和交易相關票券,透明企業的財務信息及其他有關信息,引導資金流動,促進和調整經濟資源在各實體經濟部門和企業間的配置,提高經濟效益。
二、促進企業組織制度的完善(例如,沒有股權分散、股票交易,則沒有現代股份公司及其內部治理結構),同時通過提供各種金融工具,促使實體經濟部門運作風險的分散。
⑩ 什麼是實體經濟,什麼是虛擬經濟此兩者又有什麼區別
虛擬經濟的形成 虛擬經濟經歷了5個主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閑置貨幣的資本化,即人們手頭的閑置貨幣成為生息資本。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間的商務借貸行為。例如,甲向有閑錢的乙借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並約定到期後甲向乙還本付息。借據,就是虛擬資本的雛形,它通過借還循環運動而取得增值。這時乙並未從事實際的經濟活動,只是通過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來賺錢。 第二階段是生息資本的社會化,即由個人之間的借貸發展到銀行和有價證券。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中介的銀行出現了。人們把閑置貨幣存入銀行,銀行再轉貸出去生息,人們還可以用手中的閑置貨幣購買各種有價證券來生息,這時人們手中的有價證券就是虛擬資本。 第三階段是有價證券的市場化,即形成了虛擬資本進行交換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進而由股票、債券逐步發展到期貨交易。早期的虛擬資本最大的問題在於缺少流動性,從而妨礙了閑置貨幣向生息資本的轉化。有價證券市場化以後就可以根據其預期的收益而自由買賣,從而產生了進行虛擬資本交易的金融市場。 第四個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即虛擬資本可以進行跨國交易,經歷了一個曲折過程。19世紀中葉美國等債務國政府和鐵路公司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金融市場上發行利率固定的債券,但直到20世紀初才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跨國證券投資。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陸續出現了期貨交易方式,1973年還出現了期權交易。 第五階段是國際金融的集成化。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國經濟之間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漸增大;二是隨著因美元脫離金本位而導致浮動匯率制的形成,金融創新的增強,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增大;三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中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流量也越來越大。以上三個因素促進了各國內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相互間的影響也日益增大,可以說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 虛擬經濟的特徵 虛擬經濟系統有這樣幾個特性。一是復雜性。虛擬經濟是一個復雜系統,其主要組成是自然人和法人,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在金融市場中進行虛擬經濟活動。每個人都有獨立決策的自由,但又不能不受到其他人的決策和環境的影響。以股票市場為例,投資者何時買進和賣出股票是由他本人自主決策的,但這個決策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不可能不受到政策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在系統中由於組分之間的非線性作用而容易產生混濁現象,但由於系統的自組織作用而可以呈現一定的有序性和穩定性。 二是介穩性。虛擬經濟系統是一種介穩系統,即遠離平衡狀態,但還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系統。具有耗散結構,必須要靠與外界進行資金交換才能維持相對穩定。比如股票市場,必須有買和賣,新資金不斷注入,股票市場才能生存。虛擬經濟的介穩性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虛擬資本的內在的不穩定性。二是來自貨幣的虛擬化。貨幣與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脫鉤以後,已經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種實物來衡量的價值了。政府可以用印鈔票的方式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沒有了以前的貨幣退出機制。這時貨幣的價值只能用其購買力來衡量,而它又受到貨幣的發行量、利率、匯率、人們的消費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貨幣的虛擬化會增強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三是來自正反饋作用。從理論上說,股價上升會減少對股票的需求,由於買的人少了,股市供求就自動平衡了;但由於股市中存在著正反饋作用,股價上升後,許多投資者對股市前景樂觀,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來投機,由於需求增多,會促使股價進一步上升。這種正反饋作用會造成放大效應,使虛擬資本的價格大起大落。從而加劇了虛擬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 三是高風險性。可分為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近年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從過去數據中預測將來方面取得了不少進步,但仍然不可能完全准確地預測未來,這就存在著客觀風險。主觀風險來自於人們對預期收益主觀估計錯誤。股市發展是靠人們樂觀的心理預期來支撐的,如果股市中沒有投機、泡沫和風險,就不是股市。投機者不是看未來收益的折現,而是看買賣的價差。有投機就必然有泡沫,有泡沫就必然有風險。這就是主觀風險。這種風險有正反饋作用,很容易被放大,造成恐慌。此外,內部交易、莊家操縱、信息披露不真實等違法行為的存在,也會造成虛擬經濟的高風險。 四是寄生性。虛擬經濟系統是由實體經濟系統中產生,又依附於實體經濟系統的。它的寄生性表現在其運行周期大體上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運行周期,但短期的背離是可能發生的。由於虛擬與實體兩種經濟系統之間聯系緊密,在實體經濟中產生的風險,例如產品積壓、企業破產等,都會傳遞到虛擬經濟系統中,導致其失穩。而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例如股票指數大落、房地產價格猛跌、銀行呆賬劇增、貨幣大幅貶值等,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已不可能脫離虛擬經濟系統而運行。 五是周期性。虛擬經濟的演化大體上呈現出周期性特徵。一般包括實體經濟加速增長、經濟泡沫開始形成、貨幣與信用逐步膨脹、各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揚、股票與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外部擾動造成經濟泡沫破滅、各種金融指標急劇下降、人們紛紛拋售實際資產和金融資產、實體經濟減速或負增長。這種周期性並不是簡單的循環往復,而是螺旋式向前推進的。虛擬經濟總是處於膨脹、泡沫生成、泡沫破滅、緊縮或者崩潰這樣一種循環運動中。 實體經濟是硬體,虛擬經濟是軟體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馬克思論述資本循環過程是,先用貨幣資本通過交換去僱工人、購買原料、機器、建廠房,然後通過生產變成產品,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經過交換才能再變成貨幣。我認為,這一過程就是實體經濟。而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這是貨幣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DP總和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美元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 實體經濟是經濟中的硬體,虛擬經濟是經濟中的軟體,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研究虛擬經濟的意義 研究虛擬經濟不僅有理論上的意義,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方面是因為虛擬經濟的規模在迅速擴大,而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比,規模還比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時候也僅相當於GDP的55%,而且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流通股,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也相對較小,金融衍生物基本上還沒有發展,我國還沒有像紐約的華爾街、英國的倫巴德街等那樣大規模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在如何駕馭虛擬經濟方面還缺乏經驗,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在虛擬經濟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例如在資金運用方面,對於如何利用利率差和時間差,我們還有一些經驗,而對如何利用流動性差、組合差、風險差,在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之間取得最優的平衡,我們就知之不多了。此外,我們對如何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也缺乏經驗。我們要認真研究虛擬經濟的運動和發展規律,特別是要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盡量防範和消除它的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