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總統批准虛擬貨幣供應商
㈠ 芬蘭總統頒發勛章,是個什麼榮譽
企業家大十字勛章創立於1990年,頒發給芬蘭在企業經營和技術研發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屬於芬蘭高新技術企業至高無上的榮譽,由總統親自頒發。芬蘭是全球著名的創新型國家,芬蘭從上至下都極其重視科技創新。芬蘭企業家大十字勛章,AAVI創始人曾獲得的「芬蘭最具創新性公司」(wizeof stone)獎項,都是由芬蘭總統親自頒發,類似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等。
㈡ 芬蘭總統是誰
現任總統 Sauli Niinistö (紹利·尼尼斯托)
紹利·尼尼斯托(芬蘭語:Sauli Väinämö Niinistö,芬蘭語發音:[ˈsɑu̯li 'væi̯næmœ 'niːnistœ], 1948年8月24日-)是一名來自於芬蘭民族聯合黨的芬蘭政治家[1]。他曾是一名律師,從1996年到2003年擔任過財政部長,並在2006年總統選舉中代表聯合黨參選。2007年到2011年擔任議會議長。自從2002年以來還擔任歐洲人民黨的榮譽主席。他也是芬蘭足球協會的主席[2]。
在2012年1月22日的第一輪總統選舉中,他在八名候選人中獲得37.0%的得票率名列第一位,後來與得票第二位(18.8%)來自於綠色聯盟的佩卡·哈維斯托進入2月5日的第二輪對決[3],以62.6%對37.4%的結果勝出。他將於2012年3月1日正式就任芬蘭總統。
㈢ 芬蘭AAVI公司創始人獲得過芬蘭總統頒發勛章
芬 蘭 是 全 球 著 名 的 創 新 型 國 家 , 芬 蘭 從 上 至 下 都 極 其 重 視 科 技 創 新 。 芬 蘭 企 業 家 大 十 字 勛 章 , 以 及 A A V I 創 始 人 獲 得 的 「 芬 蘭 最 具 創 新 性 公 司 」 ( w i z e o f s t o n e ) 獎 項 , 都 是 由 芬 蘭 總 統 親 自 頒 發 , 類 似 我 國 最 高 科 學 技 術 獎 和 科 學 技 術 進 步 獎 等 。
㈣ 芬蘭總統和總理哪一個有實權
芬蘭總統有實權,芬蘭是北歐國家中唯一在此基礎上建立共和國體制的國家,並且芬蘭的總統要比其它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國王或君主有更強的政治影響力。
1919年7月17日頒布生效。憲法規定,國家立法權由議會和共和國總統共同行使;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命政府、掌管外交、統帥三軍等實權,每六年選舉一次。1999年芬議會通過新憲法,名稱由《政府組織法》改為《憲法》。新憲法加強了議會和政府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削減了總統部分權力。
芬蘭實行共和制和「議會代表」民主體制,議會依照比例代表制原則以直接選舉方式產生,人民擁有政治權力並通過議會來行使。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採取一院制,由200名議員組成,每4年改選一次。
(4)芬蘭總統批准虛擬貨幣供應商擴展閱讀
芬蘭為多黨制。主要政黨有:
(1)芬蘭中間黨(Centre Party of Finland):執政黨。1906年成立。以建立平等和公正的社會為目標,對內反對政治經濟權力壟斷,主張保障農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維護中小企業和農業生產者的利益;對外主張實行積極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視與北歐和波海地區國家的關系。現有黨員十餘萬人,現任議員48人。主席尤哈·西比萊(2012年當選,2018年連任)。
(2)民族聯合黨(The National Coalition Party):執政黨。1918年成立。一戰和二戰期間為芬主要執政黨。主要代表工商企業界利益,以保障國家獨立和維護民族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追求經濟和精神生活的發展為基本目標。現有黨員約4.1萬人,現任議員38人。主席佩特利·奧爾波(2016年當選)。
(3)芬蘭社會民主黨(The Finnish Social Democratic Party):在野黨。1899年成立。對內主張政治、經濟民主,實現充分就業和公平分配,保障社會福利,發展社會民主主義;對外主張緩和、裁軍,實現國際和平。現有黨員5.4萬人,現任議員35人。主席安蒂·林奈(Antti Rinne,2014年當選)。
(4)藍色未來黨(Blue Reform):執政黨。2017年由19名原芬蘭人黨議員脫黨成立。主張進行稅改,促進社會公平,維護中產階級利益。重視保護弱勢群體,反對盲目排外。重視國家安全和國際合作。現任議員18人。主席薩姆波·特爾霍(Sampo Terho, 2017年當選)。
(5)正統芬蘭人黨(The True Finns):在野黨。1995年成立。主張維護小農、城市貧民和中小企業利益,鼓勵創新經濟。對外堅持民族主義和疑歐立場。現有黨員近1萬人,現任議員17人。主席尤西·哈拉-阿霍(Jussi Halla-aho,2017年當選)。
(6)綠色聯盟(The Green League):在野黨。1988年成立。主張保護環境,支持芬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和平與環保活動。現有黨員3800人,現任議員15人。主席唐科·阿爾托(Touko Aalto,2017年當選)。
(7)芬蘭左翼聯盟(The Finnish Left Alliance):在野黨。1990年成立。主張政府借貸擴大投資,刺激經濟發展,保障社會福利,發展可再生能源。對外主張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加強國防建設。現任議員12人。主席麗·安德森(Li Andersson,女,2016年當選)。
(8)瑞典族人民黨(The Swedish People's Party):在野黨。1906年成立。由芬蘭的瑞典族人組成。主張維護瑞典族居民的社會地位和權利。現有黨員約3萬人,現任議員10人。主席安娜–瑪雅·亨里克松(Anna-Maja Henriksson,女,2016年當選)。
(9)芬蘭基督教民主黨(The Finnish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在野黨。1958年成立。以基督教教義為宗旨,主張實行對社會和生態負責的市場經濟,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保障平等高效的社會福利。對外主張建立一個開放、安全的歐洲,發展共同防務。現任議員5人。主席薩麗·艾薩葉(Sari Essayah,女,2015年當選)。
㈤ 芬蘭總統的老婆是誰
㈥ 為什麼現在虛擬貨幣這么火,國家怎麼監管。我身邊的人現在都在挖礦,
原因: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實體貨幣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資金流動需求。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認可某種虛擬貨幣的價值,則它完全可能成為物質交換的替代單位,虛擬幣的存在必然還會再引起金融界的一股熱潮。
針對虛擬貨幣可能存在的風險,目前已有許多國際組織和中央銀行對虛擬貨幣體系的監管問題進行了公開回應。這些回應大體可以分為四類:警告與風險提示,監管與登記許可,立法規范,明令禁止。
(1)警告與風險提示。
一些中央銀行與監管機構對比特幣及虛擬貨幣體系發出了風險警告。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法蘭西銀行、荷蘭和比利時中央銀行就針對使用比特幣可能引發的洗錢與恐怖主義融資發出了公開警告。歐洲銀行業管理局(EBA)在2013年底發布的報告中警告消費者虛擬貨幣存在的諸多風險,如兌換損失、電子錢包被盜、支付不受保護、價格波動等。西班牙雖然沒有類似的風險警告,但及時發布了與虛擬貨幣有關的信息公告。
(2)監管與登記許可。
總體而言,國際組織均認為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應在防範風險和促進創新之間找到平衡。瑞典從2012年開始要求與虛擬貨幣有關的交易必須在金融監管機構進行登記。另外一些國家則注重資質監管,進而使其間接滿足審慎監管要求。還有些國家的監管主要針對虛擬貨幣交易的商業模式。法國金融審慎監管局將提供比特幣流通買賣服務,並在此過程中賺取資金的行為視作是一種支付服務而要求得到政府授權。另外一些國家將監管的重點著眼於與虛擬貨幣有關的中介機構。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和丹麥的監管機構認為,為虛擬貨幣提供中介服務需要獲得授權。
(3)立法規范。
目前,已有部分國家擬立法監管虛擬貨幣交易。加拿大擬立法允許政府對比特幣交易進行監管,並將數額大於一萬美元的交易納入可疑監管范圍。美國希望調整相關法律結構應對比特幣的發展。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路(FinCEN)為使銀行保密法(BSA)在網路背景下適用,於2013年發布了針對私人生成、持有、分配、交易、接受和傳輸虛擬貨幣的行為及主體界定的解釋性指引。歐洲央行強調應加強現有法律框架下的國際合作,從歐洲與全球層面在現有法律制度框架下對虛擬貨幣加以規范。更多的國家則認為比特幣不是一種流通貨幣,不具有法律地位,也不符合金融工具的定義,如芬蘭、瑞典、馬來西亞和印尼等。
(4)明令禁止。
在某些國家,與比特幣有關的交易被禁止。201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禁止金融機構進行比特幣交易,上述禁令隨後擴展至支付服務的供應商。持同樣態度的還有泰國和印尼央行。匿名網路貨幣(包括比特幣)的流通被俄羅斯司法檢查部門視作對貨幣的替代而被禁止。俄羅斯中央銀行早先已經將提供比特幣服務納入可疑交易的監察范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禁止發行未注冊股票換取比特幣,禁止未經注冊從事以虛擬貨幣計價的網上證券交易活動。
㈦ 科索沃戰爭的戰爭過程
1998年,美國和北約就在計劃對南聯盟發動空襲,但沒有美國的幫助,北約也難以達到目的。
1998年2月,南聯盟共和國政府軍和科索沃解放軍發生沖突。
1998年6月和7月,科索沃解放軍逐漸占據優勢,於是南斯拉夫政府軍開始發動反攻並持續到9月。隨著戰爭的進行,成千上萬難民背井離鄉,無數家庭妻離子散,這是一場人道災難。盡管國際社會進行了多番調解,但沖突還是在不斷升級。
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族武裝「科索沃解放軍」對南斯拉夫軍隊運輸車隊發動突然襲擊並綁架了8名南軍指戰員。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駐科索沃觀察團就此問題與「科索沃解放軍」進行了談判。
1999年1月12日,「科索沃解放軍」同意無條件釋放8名南斯拉夫士兵。
1999年1月15日,塞爾維亞警察部隊在拉察克和佩特羅沃兩個村莊搜捕殺害警察的兇手時與阿族武裝分子發生激烈沖突,至少有15名阿族武裝分子被打死,1名歐安組織觀察員受傷。
1999年1月16日歐安組織駐科索沃觀察成員稱,他們在科索沃南部拉察克村附近山谷中發現45具阿族平民屍體。此事立即在國際社會中引起強烈反應。對此,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17日發表聲明,指責歐安組織駐科索沃觀察「散布謊言」。
1999年1月20日,北約開始針對科索沃危機的軍事調動。
1999年1月29日,由英、法、美、意、德、俄六國組成的前南問題國際聯結小組外長在倫敦發表聲明,要求科索沃沖突各方於2月6日在法國開始舉行談判,並在7天內達成「允許科索沃實現實質性自治的協議」。
1999年2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發表聲明,強烈敦促南聯盟科索沃沖突各方「積極、真誠和無條件地」參加和平談判,為政治解決科索沃問題創造條件。
1999年2月6日,在美國和北約的壓力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舉行和平談判,談判的基礎是美國特使克里斯托弗·羅伯特·希爾草擬的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尊重南聯盟的領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軍」解除武裝,按當地居民人口比例組成新的警察部隊維持治安,北約向科索沃派遣多國部隊保障協議實施。
但是雙方都不接受方案中所提的要求,阿爾巴尼亞族堅持要最終走向獨立,並且不願解除武裝;南聯盟則不同意科索沃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亦反對北約部隊進駐科索沃。但是,主持談判的美國和北約表示,這個方案的80%內容不許改變,必須接受,否則拒絕的一方將受到懲罰,其中對南聯盟而言將遭到北約的軍事打擊。在談判陷入僵局後曾一度休會。
1999年2月14日,前南問題國際聯絡小組決定把談判達成協議的日期限定在2月20日中午12點。
1999年2月20日,前南問題國際聯絡小組決定將談判期限再延長3天,即談判雙方必須在巴黎時間23日15時之前達成和平協議。
1999年2月23日,前南問題國際聯絡小組宣布,參加朗布依埃科索沃和談的南聯盟塞阿兩族代表已就科索沃實質性自治問題達成一致,有關履行該協議的會議將於3月15日開始在法國舉行。
1999年2月26日,南聯盟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統一民主運動副主席希塞尼發表聲明說,在法國朗布依埃參加科索沃和談的阿族代表團兩天前決定組成「科索沃臨時政府」,並任命「科索沃解放軍」發言人亞庫普·克拉斯尼奇為「臨時政府總理」。
1999年3月15日復會,阿爾巴尼亞族代表於18日簽署了協議,但塞爾維亞方面仍然拒絕簽字。
1999年3月19日,北約向南聯盟發出最後通牒。
1999年3月24日,北約秘書長哈維爾·索拉納在布魯塞爾宣布,由於「最後外交努力」失敗,以「保護人權」之名,對南聯盟發動了代號為「盟軍」的空襲行動。
1999年3月28日,北約開始了第二階段空襲,目標轉為對北緯44度以南的南斯拉夫人民軍地面部隊和軍用物資進行攻擊,企圖破壞南的戰爭機器,迫使南屈服。
1999年4月13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宣布對南聯盟的空襲進入第三階段,擴大空襲范圍,增加空襲強度。北約對南聯盟境內的所有軍事目標進行24小時不間斷轟炸;另一方面,為了削弱南聯盟人民的抵抗意志,北約還對南聯盟的民用設施,如橋梁、鐵路、公路、工廠、電視台、通訊系統和電力系統等進行狂轟濫炸。此外,美國還向巴爾干派遣地面部隊和「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為地面進攻作準備。
1999年5月7日出動B-2轟炸機、用5枚導彈對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進行襲擊,造成3名記者死亡、20多位外交人員受傷、館舍嚴重毀壞。
1999年春,北約計劃對南聯盟發動40多次空襲行動。出於政治考慮,美國不願發動地面攻擊。
1999年6月,北約組織授權北約秘書長哈維爾·索拉納批准對南斯拉夫實施空襲以迫使南總統米洛舍維奇就範。
1999年6月2日,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接受了由俄羅斯特使切爾諾梅爾金、芬蘭總統馬爾蒂·阿赫蒂薩里、美國副國務卿斯特普·塔爾博特共同制定的和平協議,該協議在堅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內容的同時,強調了通過聯合國機制解決問題的必要性,並對此作了具體規定。根據這個協議,進駐科索沃的多國部隊將按照聯合國憲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來自治地位的確切性質將由聯合國安理會決定,難民返回家園的安排也將在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的監督下實施。
1999年6月3日,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議會通過了接受上述協議的決議。
1999年6月9日,北約代表和塞爾維亞代表在馬其頓簽署了關於南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的具體安排協議,南聯盟軍隊隨即開始撤離科索沃。
㈧ 芬蘭總統的歷任總統
1、卡羅·尤霍·斯托爾貝里(Kaarlo Juho Ståhlberg)1919年7月27日—1925年3月1日 民族進步黨
2、勞里·克里斯蒂安·雷蘭德(Lauri Kristian Relander)1925年3月1日—1931年3月1日 農業聯盟
3、佩爾·埃溫德·斯溫胡武德(Pehr Evind Svinhufvud)1931年3月1日—1937年3月1日 民族聯合黨
4、屈厄斯蒂·卡利奧(Kyösti Kallio)1937年3月1日—1940年12月19日 農業聯盟
5、里斯托·呂蒂(Risto Ryti)1940年12月19日—1944年8月4日 民族進步黨
6、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1944年8月4日—1946年3月8日 無黨籍
7、尤霍·庫斯蒂·巴錫基維(Juho Kusti Paasikivi)1946年3月8日—1956年3月1日 民族聯合黨
8、烏爾霍·卡勒瓦·吉科寧(Urho Kaleva Kekkonen)1956年3月1日—1982年1月27日 農業聯盟/中間黨
9、毛諾·科伊維斯托(Mauno Koivisto)1982年1月27日—1994年3月1日 社會民主黨
10、馬爾蒂·阿赫蒂薩里(Martti Ahtisaari)1994年3月1日—2000年3月1日 社會民主黨
11、塔里婭·哈洛寧(Tarja Halonen)2000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社會民主黨
12、紹利·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ö)2012年3月1日—今 民族聯合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