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虛擬貨幣對社會發展利大於弊
1. 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辯論
入世十年,中國的匯率制度改革仍然在路上。
貿易額的激增、經濟模式的發展、外匯儲備的增加以及入世帶來的一系列綜合效應促成央行於2005年啟動匯率機制根本性改革,由盯住單一美元,到參考一攬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匯改三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2008年歷經金融危機洗禮,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
然而,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匯率的關切與責難似乎從未停止。2010年央行發布公告決定繼續推進匯改,增加匯率彈性。改革仍未完成。
現任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1985年就進入最早進行外匯交易的中國銀行,開始了匯率問題的研究,曾先後擔任中國銀行首席匯率分析師,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
在她看來,雖然人民幣仍不是一個國際化的貨幣,資本帳戶也沒有完全開放,但入世後人民幣及其匯率逐漸成為國際市場最熱的關注焦點之一。
「入世十年中國的匯改取得很多成績,但我認為現在中國的匯改仍然缺乏核心的方向,仍然沒有最大限度的保護中國的貿易、投資、外匯儲蓄安全等核心利益。」譚雅玲對本報記者說。
匯改遵從多邊貿易投資局勢
《21世紀》:入世給中國的外匯制度帶來了哪些壓力與變化?
譚雅玲:2001年入世之後,中國的貿易、投資、金融都逐漸與國際接軌,中國的市場化程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的敏感度也不斷增強,特別是中國外匯增長還有外匯儲備引起了國際市場的注意。雖然人民幣不是一個國際化的貨幣,資本帳戶也沒有完全開放,但是人民幣的焦點和敏感性是整個國際市場最熱的角度,對中國的關注、對中國的期望值,對中國的依託是非常明顯的。
《21世紀》:中國的這種影響力和期望值可以說引起了世界對中國匯率問題的強烈關注,從2002年起,日本、美國等就前後在報章、外交場合表現出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並施壓人民幣升值,這是否和中國2005年的匯改有直接的關系?
譚雅玲:入世後,隨著中國貿易、投資和金融與國際接軌,匯率制度也必須用接近市場的手段進行改變。然而,有兩點必須要澄清。首先,2005年匯改是根據自己的發展狀況和市場結構做出來的選擇,而不是西方的壓力。任何一種匯率制度都不可能只跟貿易相關。還會涉及投資,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對外開放的程度,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其次,匯改不是貨幣升值。2005年匯改確實在實際上改變了貨幣價格,而這只是短期的對策,更加核心的是根本改變了匯率政策,放棄盯住美元,參考一攬子貨幣。匯改7年,最核心的不是價格,而是制度,不能把價格上升代替了匯率制度的健全。
《21世紀》:什麼要素決定了2005年匯改人民幣要根據一攬子貨幣浮動,而非單一美元?
譚雅玲:改革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是當時的國際環境,除了美元外,1999年創立的歐元,以及英鎊、日元都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盯住一攬子貨幣浮動是順應了國際形勢,用多元化貨幣組合實現市場經濟的健全。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入世後中國的貿易合作夥伴多元化,需要人民幣能夠跟隨不同幣種進行調節。人民匯率的四個核心要素依次是貿易、投資、外債以及外儲,這一宗旨到現在沒有改變。
被外行控制的匯率機制
《21世紀》:現在的一攬子貨幣的具體配置、比重是怎麼樣的?
譚雅玲:2005年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跟隨一攬子貨幣變動的框架搭起來了,但實際上自主控制匯率的執行能力仍然不足。一攬子更多的是一個空架子,至今媒體、專家、市場乃至政府都無法清楚的知道一攬子貨幣有幾種,配置和比重各是多少。我們最了解的依然是以美元為主要參考的匯率變動。
《21世紀》: 為什麼跟隨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動沒有完全實施?
譚雅玲:首先是國內外匯市場專業程度和技術含量不高,而經驗豐富技術含量高的外方把匯率機制的循環和市
場狀態乃至決策及市場心態都揣摩很透徹,因此造成中國無法完全控制自己匯率的情況。
舉例來講,人民幣中間價的形成機制。很多人都說中央銀行在定價,因此國際上有指控中國操縱匯率的說法。實際上,現在人民幣中間價是撮合制,通過600個做市商來報價,撮合中間價水平結果。做市商中1/3是外資銀行,1/3國有資產,另外三分之一是中小型企業。外資銀行在很大程度上進行價格壟斷,首先外資銀行經常根據其自身市場認知發布其預期,其次,外資銀行通過新加坡NDF市場進行人民幣報價。國內的大小主體都在跟隨外資銀行的報價進行報價,因此人民幣中間價的價格循環遠脫離中國的實際情況。外國用輿論綁架中國外匯的市場,而從實際的操縱看中國又沒有完善的配置,價格就容易被國外控制。
其次,中國外匯市場的操作與國際市場不符。國際外匯市場是時時變動的,最小變數100點,最大1800點。我們匯率一天100點就緊張的不得了。國際市場所有變動都是隨時上下變動,人民幣只往上漲,單邊升值,無法持續。
《21世紀》:人民幣的升值與美元、歐元、英鎊的編制是否真實反映了經濟實力對比?
譚雅玲:可以看出來人民幣的匯率變化和大多數國際貨幣都不是一個方向。如果美元、歐元、英鎊等有市場的國際化貨幣都貶值,而人民幣作為本幣升值的合理性可能也需要質疑。不僅是國際貨幣,新興市場國家如俄羅斯,南非,巴西的貨幣,今年一到八月都在貶值,只有人民幣加速升值,應該考慮是否與正常的市場規律相符。
人民幣升值從整體來看我認為或許是利大於弊,但是不能跟著其他國家的要求走。去年6月19日,央行公布中國外貿企業的利潤底線只有3%,而人民幣從那時到現在已經升值了5.4%,會對整個國家的外貿以及經濟結構造成嚴重影響。
《21世紀》:進一步匯改面臨怎樣的困難?
譚雅玲:首先是面臨自身政策導向的局限。匯率的要素包含貿易,投資,外儲等因素,政策層首先要確定幾要素利益協調的方向來進一步確定匯率的方向,而非單純跟隨市場走。其次,人民幣匯改面對復雜國際環境,就是現在正在經歷的獨特的金融危機。現在的情況美國並不是受害者,是受惠者,導致全世界都在買美國國債,大量資本往美國跑。中國需要真正理解這個復雜的外部環境中,並根據自己的需要制定匯改政策。我認為應該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根據一攬子貨幣的變動而調整的機制,更加靈活。
《21世紀》:如何看待近期加速的人民幣國際結算以及人民幣國際化?
譚雅玲:現在中國大力推進的人民幣國際結算實際上是為了促進多邊貿易,比如讓進出口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等,而這一效益實際上是匯改應該達到的效果。現在的人民幣國際結算更多的是一種匯改未到位的舉措,可以鼓勵。然而現在的人民幣國際結算也是以美元定價,並且在人民幣單邊升值的狀態下才得以推行。因此不能就此停止繼續匯改。
真正的人民幣國際化首先要從加強國內的金融基礎開始。國際化不是數量,而且不應從結算開始。正常貨幣國際化的實現是從外國資本進駐在岸市場開始再延伸到離岸。現在中國還沒有健全的股票,外匯市場,應先致力於把國內市場做好。另外,利率和匯率自由化關鍵是利率,利率沒有自由化,貨幣國際化的路徑可能更長。
2. 我們下午要舉行辯論賽,論題是人民幣升值是利大還是弊大,我們是正方即利大於弊,但是我缺少攻辯的問題,
人民幣升值,從經濟角度來說,長期是不利的,短期是有利的。
人民幣升值,購買力增強,擴大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負擔,有助於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少貿易糾紛,樹立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良好國際形象。
3. 關於「信用貨幣利大於弊」辯論賽一辯的陳詞
首先你要了解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貨幣: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所以不要把貨幣當成「錢」。我們說的錢就是一個類似的合同,國家賦予了錢的價值,讓其代替貴金屬成為一般等價物的替代品。
所以說「錢」本身就是一種雙反互信的產物。
這里的信用貨幣,肯定指代的是沒有國家強制力規定的一種交易雙方之間產生的信用貨幣。信用貨幣的產生是要看時間,看經濟基礎和與之相同的上層建築的發展情況。信用貨幣的計量是大問題,怎麼樣計算信用是一個難題,甚至是一種不可能的事情。道德發展到何種高度才能帶來這個計量的正確性。但是信用貨幣其次又是能夠帶來道德的上升什麼的。所以還是有好處的。
所以時機成熟則是利大於弊,時機不成熟則是弊大於利!~
4. 虛擬貨幣和黃金的辯論觀點
一、虛擬貨幣的定義
虛擬貨幣本指非真實的貨幣.
在虛擬跟現實有連接的情況下,虛擬的貨幣有其現實價值.知名的虛擬貨幣如騰訊公司的Q幣,Q點、盛大公司的點卷,新浪推出的U幣米票(用於iGame游戲),俠義元寶(用於俠義道游戲),紋銀(用於碧雪情天游戲).
二、虛擬貨幣的種類
如果不算上銀行系統的電子貨幣,網路虛擬貨幣大致可以分為:
第一類是大家熟悉的游戲幣.在單機游戲時代,主角靠打倒敵人、進賭館贏錢等方式積累貨幣,用這些購買草葯和裝備,但只能在自己的游戲機里使用.那時,玩家之間沒有「市場」.自從互聯網建立起門戶和社區、實現游戲聯網以來,虛擬貨幣便有了「金融市場」,玩家之間可以交易游戲幣.
第二類是門戶網站或者即時通訊工具服務商發行的專用貨幣,用於購買本網站內的服務.使用最廣泛的當屬騰訊公司的Q 幣,可用來購買會員資格、QQ秀等增值服務.
三、真實貨幣與虛擬貨幣的區別
第一個特點:價值形成機制不同.
一般貨幣與虛擬貨幣的價值基礎不同,前者代表效用,後者代表價值.
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它所「等」之「價」,語言上雖稱為價值,但實際上是指效用.而虛擬貨幣代表的不是一般等「價」之「效」,而是價值本身.
虛擬貨幣不是一般等價物,而是價值相對性的表現形式,或者說是表現符號;也可以說,虛擬貨幣是個性化貨幣.
第二個特點:貨幣決定機制不同.
一般貨幣由央行決定,虛擬貨幣由個人決定.
反映到貨幣決定機制上,真實貨幣由央行決定;而虛擬貨幣市場(如股市、游戲貨幣市場)是由央行之外的力量決定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在經濟學中有人把股票市場稱為虛擬貨幣市場,把股市和衍生金融市場形成的經濟稱為虛擬經濟.虛擬經濟的本質是以個體為中心的信息經濟.
第三個特點:價值交換機制不同.
一般貨幣的價值轉換,在貨幣市場內完成;而虛擬貨幣的價值轉換,在虛擬貨幣市場內完成.一般貨幣與虛擬貨幣的價值交換,通過兩個市場的總體交換完成,在特殊條件下存在不成熟的個別市場交換關系.因此可以說,一般貨幣與虛擬貨幣處於不同的市場.
有人擔心游戲虛擬貨幣可能引發通貨膨脹,這是由於他不了解虛擬貨幣的市場交換機制,把貨幣市場與虛擬貨幣市場混為一談了.正如商品市場的供求失衡,不能直接導致貨幣市場的供求失衡,而一定要通過在總體市場上增發貨幣才能導致通貨膨脹一樣;虛擬貨幣市場上的供求失衡,也不能直接導致貨幣市場的通脹.問題的關鍵在於是否形成了統一的虛擬貨幣市場.目前股市是統一市場,而游戲市場還不是這樣.
舉例來說,某種游戲虛擬貨幣與人民幣的比值,最初可能是80萬比1,隨後可能變化為800萬比1.也許今天能夠購買一座城堡的虛擬幣,到明天也許就只夠買一隻戰斧了.這種現象確實可能發生;如果虛擬貨幣形成了統一市場,也確實可能對貨幣市場形成壓力,問題是,現在並不存在這樣的統一市場,游戲幣的發行主體相互獨立,且不具備金融主體的地位,更談不上在金融市場水平與貨幣的交換.而且更主要的是,無論是基礎貨幣還是增值貨幣,貨幣量(M)和貨幣價格水平(V,即流通速度)都沒有因此發生變化,因此不能認為會出現貨幣膨脹或緊縮.
對於當前的游戲幣貶值現象,寧可解釋為作為增值服務的某一游戲的服務條件發生了變化.由於游戲者水平的普遍提高或游戲者數量的增多,對虛擬幣的需求增加,所涉及服務的價格及虛擬幣的價格水平有所下降.由於這種服務供求條件的變化,導致服務價格的下降.這是一個實體商品市場就可以解釋的現象.
5. 辯論:科技發展利大於弊(辯論詞) 注意:是正方
你的計時好特么坑爹啊。。。沒有時間說完啊
1、環境污染難道就是汽車尾氣造成的嗎??有研究表明,紐西蘭的奶牛排泄的廢氣也會造成大氣成分的改變。
2、正是由於電視節目等的出現使得人民娛樂方式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網路是一把雙刃劍,對方辯友不能只看到網路的弊端【然後一堆網路有利的論證】
4、物種滅絕是自然界的必然過程,科技不是導致其加快滅絕的直接原因,沒有科技的時候也會捕殺獵物不是嗎?
5、我現在用一把刀殺了人是不是說主要責任在於刀而不在於我?科技本身是沒有利弊之說的,錯的是使用的人。
6、科技使人類生活的更美好對方辯友怎麼解釋呢?
7、再次申明,科技是工具,其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
這是二辯的吧
6. 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辯論賽總結詞 跪求急急!!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感謝對方辯友的精彩辯論。
首先感謝對方辯友仔仔細細的找出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的一些小小利益,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對方辯友把這種小恩惠過於誇大了,只看到了人民幣升值的表面現象,以至於產生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的這種錯覺,對方辯友不免有一葉障目的嫌疑,對此我方深表惋惜。我方的觀點是:人民幣升值弊大於利。
接下來,請允許我指出對方辯友觀點中的片面性:
第一,對方辯友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利於中國的進口,從而有力中國經濟的發展。但是我想只要是中國人都清楚,現階段,中國主要是靠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來拉動經濟的發展,首先撇開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合理性,就中國目前的國情來說,高出口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旦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出口將受到巨大的沖擊,單靠有限的進口增加如何能彌補這樣巨大的損失?並前從另外一個角度,進口的增加會加大外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外貿產品搶佔中國市場,而國內產品面對出口難和競爭力降低這雙重打擊,必將導致國企的不堪重負,從而引發失業加劇、經濟下滑、產業萎縮一系列問題,不知道對方辯友又該如何解釋。
第二,對方辯友提到人民幣升值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因而有利於促進就業。但是產業結構升級主要靠的是國家科教興國、靠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靠國家資金的投入,而不是靠人民幣在在後面鞭策著的被迫轉型。產業結構的調整關系著中國經濟的未來,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我們想要期末考出好成績都要先經過努力,何況是如此重大的國家經濟問題。
第三,對方辯友認為人民幣升值後中國在境外投資增加,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 孰不知我國在投資方面主要是靠引進外資,人民幣升值後,外商投資的成本增加,引進的境外直接投資必然減少。另一方面,人民幣的持續增長對於全球游資來說只要進入中國市場就意味著每年有至少3%—5%的無風險收入,因此進入我國的游資必會加多,而游資的股票、債券、房地產領域有著高流動性,而這些領域又恰恰是金融危機的多發地,游資被認為是經濟危機的始作俑者,從墨西哥金融危機到東南亞金融風暴游資可謂都是「功不可沒」,而在當今中國,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游資一旦撤離其後果不堪設想。不知對方辯友有沒有考慮到?
第四,對方辯友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償還外債,但是我國的外債相對於外匯儲備來說要少得多。償還外債壓力的減輕與我國在外匯儲備上的縮水哪一方面負面影響更大難道不是一目瞭然的嗎?
眾所周知,當前中國的經濟主要靠出口、投資、消費,即所謂的「三駕馬車」,來拉動經濟的增長。正如我方一辯所說的,人民幣升值必將導致中國的出口受到極大地抑制,同時國內市場受到抑制,國產產品無路可銷,消費也無從說起,控制馬車三分之二多的部分已被束縛,僅靠投資這點綿薄之力,中國這輛經濟馬車又如何能跑起來呢?恐怕已是舉步維艱了吧。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經濟情況並不適合人民幣的升值,對中國來說更重要的是:一方面要我擴充經濟實力,另一方面要加速外匯形成機制的市場化,在未來當我們的經濟實力增強了,當我們的外匯形成機制真正市場化了,再讓市場決定人民幣是否升值,讓中國經濟的明天決定人民幣的未來。
你在第一點中提到「高出口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旦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出口將受到巨大的沖擊」而我們認為你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沒有用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要是一直都沒有競爭,那豈不是就沒有壓力了,那樣企業還幹嘛要去發展,幹嘛還要拓展全球市場?難道這就是你所認為的中國現在所需要的么??
第二點你說到「產業結構升級主要靠的是國家科教興國、靠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靠國家資金的投入」,很明顯你也認識到了國家和政府政策的作用。這部正式因為人民幣的升值讓一些問題能夠呈現出來,政府才能做出一系列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從長遠上看不還是「利大於弊」么???
而第三點的「游資」問題,一辯更是考慮欠缺,認為游資的撤離只是因為匯率的變動。而任何人都知道,投資者當然會考慮到全局,考慮到政府對於他們的措施等方面的因素。退一步講,即使 這是個問題,當年歐盟剛成立的時候也存在這個問題,也有人在搞游資,可現在歐盟不還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么?墨西哥金融風暴和歐盟一反一正兩個例子,中國政府能從中看到什麼,相比你也能猜到了。不要忘記了中國政府的作用,也不要把中國政府當白痴。
7. 高消費對於中國經濟發展利大於弊 辯論材料
朋友您好:
我的一點小小的建議:
首先您說您們的觀點,辯論的時候說的話用上尖銳的詞來修飾您們的觀點,不是讓您們和他吵架,還要注意對方的情緒而行,別到時候吵架
其次:其實有很多的可以在報紙上可以了解,就如21世紀英文報紙上就有,如一個外國的僅僅沒有成年的小女孩就說2008年的奧運會在平窮的中國舉辦,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這要追溯到以前近代時候,人民打仗時很低的消費,而現在雖然我國強大了,可時人們只記得那時候,卻忘了我國正在發展,這也可以追溯我們當今沒有高消費,別人始終認為我國很窮,這不利於外交,更不利於中國的經濟。
第二:人與人之間不高消費,那麼人人都處於小小的滿足,根本就不會去掙很多的錢,這樣人們就會懈怠,滿足於現狀,這很不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就比如說:過去日本打我國,那是廣大人都奮鬥起來,才把日本打走,這就相當於沒有激勵怎會有崛起呢?人與人是這樣,經濟也是這樣,沒有高消費,怎會有高的經濟呢?
就這么多,希望能幫到您,祝您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