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與貨幣供應量
A. 求解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區別
虛擬經濟的形成
虛擬經濟經歷了5個主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閑置貨幣的資本化,即人們手頭的閑置貨幣成為生息資本。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間的商務借貸行為。例如,甲向有閑錢的乙借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並約定到期後甲向乙還本付息。借據,就是虛擬資本的雛形,它通過借還循環運動而取得增值。這時乙並未從事實際的經濟活動,只是通過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來賺錢。
第二階段是生息資本的社會化,即由個人之間的借貸發展到銀行和有價證券。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中介的銀行出現了。人們把閑置貨幣存入銀行,銀行再轉貸出去生息,人們還可以用手中的閑置貨幣購買各種有價證券來生息,這時人們手中的有價證券就是虛擬資本。
第三階段是有價證券的市場化,即形成了虛擬資本進行交換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進而由股票、債券逐步發展到期貨交易。早期的虛擬資本最大的問題在於缺少流動性,從而妨礙了閑置貨幣向生息資本的轉化。有價證券市場化以後就可以根據其預期的收益而自由買賣,從而產生了進行虛擬資本交易的金融市場。
第四個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即虛擬資本可以進行跨國交易,經歷了一個曲折過程。19世紀中葉美國等債務國政府和鐵路公司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金融市場上發行利率固定的債券,但直到20世紀初才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跨國證券投資。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陸續出現了期貨交易方式,1973年還出現了期權交易。
第五階段是國際金融的集成化。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國經濟之間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漸增大;二是隨著因美元脫離金本位而導致浮動匯率制的形成,金融創新的增強,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增大;三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中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流量也越來越大。以上三個因素促進了各國內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相互間的影響也日益增大,可以說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
虛擬經濟的特徵
虛擬經濟系統有這樣幾個特性。一是復雜性。虛擬經濟是一個復雜系統,其主要組成是自然人和法人,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在金融市場中進行虛擬經濟活動。每個人都有獨立決策的自由,但又不能不受到其他人的決策和環境的影響。以股票市場為例,投資者何時買進和賣出股票是由他本人自主決策的,但這個決策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不可能不受到政策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在系統中由於組分之間的非線性作用而容易產生混濁現象,但由於系統的自組織作用而可以呈現一定的有序性和穩定性。
二是介穩性。虛擬經濟系統是一種介穩系統,即遠離平衡狀態,但還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系統。具有耗散結構,必須要靠與外界進行資金交換才能維持相對穩定。比如股票市場,必須有買和賣,新資金不斷注入,股票市場才能生存。虛擬經濟的介穩性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虛擬資本的內在的不穩定性。二是來自貨幣的虛擬化。貨幣與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脫鉤以後,已經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種實物來衡量的價值了。政府可以用印鈔票的方式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沒有了以前的貨幣退出機制。這時貨幣的價值只能用其購買力來衡量,而它又受到貨幣的發行量、利率、匯率、人們的消費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貨幣的虛擬化會增強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三是來自正反饋作用。從理論上說,股價上升會減少對股票的需求,由於買的人少了,股市供求就自動平衡了;但由於股市中存在著正反饋作用,股價上升後,許多投資者對股市前景樂觀,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來投機,由於需求增多,會促使股價進一步上升。這種正反饋作用會造成放大效應,使虛擬資本的價格大起大落。從而加劇了虛擬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
三是高風險性。可分為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近年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從過去數據中預測將來方面取得了不少進步,但仍然不可能完全准確地預測未來,這就存在著客觀風險。主觀風險來自於人們對預期收益主觀估計錯誤。股市發展是靠人們樂觀的心理預期來支撐的,如果股市中沒有投機、泡沫和風險,就不是股市。投機者不是看未來收益的折現,而是看買賣的價差。有投機就必然有泡沫,有泡沫就必然有風險。這就是主觀風險。這種風險有正反饋作用,很容易被放大,造成恐慌。此外,內部交易、莊家操縱、信息披露不真實等違法行為的存在,也會造成虛擬經濟的高風險。
四是寄生性。虛擬經濟系統是由實體經濟系統中產生,又依附於實體經濟系統的。它的寄生性表現在其運行周期大體上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運行周期,但短期的背離是可能發生的。由於虛擬與實體兩種經濟系統之間聯系緊密,在實體經濟中產生的風險,例如產品積壓、企業破產等,都會傳遞到虛擬經濟系統中,導致其失穩。而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例如股票指數大落、房地產價格猛跌、銀行呆賬劇增、貨幣大幅貶值等,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已不可能脫離虛擬經濟系統而運行。
五是周期性。虛擬經濟的演化大體上呈現出周期性特徵。一般包括實體經濟加速增長、經濟泡沫開始形成、貨幣與信用逐步膨脹、各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揚、股票與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外部擾動造成經濟泡沫破滅、各種金融指標急劇下降、人們紛紛拋售實際資產和金融資產、實體經濟減速或負增長。這種周期性並不是簡單的循環往復,而是螺旋式向前推進的。虛擬經濟總是處於膨脹、泡沫生成、泡沫破滅、緊縮或者崩潰這樣一種循環運動中。
實體經濟是硬體,虛擬經濟是軟體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馬克思論述資本循環過程是,先用貨幣資本通過交換去僱工人、購買原料、機器、建廠房,然後通過生產變成產品,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經過交換才能再變成貨幣。我認為,這一過程就是實體經濟。而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這是貨幣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DP總和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美元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
實體經濟是經濟中的硬體,虛擬經濟是經濟中的軟體,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研究虛擬經濟的意義
研究虛擬經濟不僅有理論上的意義,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方面是因為虛擬經濟的規模在迅速擴大,而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比,規模還比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時候也僅相當於GDP的55%,而且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流通股,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也相對較小,金融衍生物基本上還沒有發展,我國還沒有像紐約的華爾街、英國的倫巴德街等那樣大規模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在如何駕馭虛擬經濟方面還缺乏經驗,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在虛擬經濟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例如在資金運用方面,對於如何利用利率差和時間差,我們還有一些經驗,而對如何利用流動性差、組合差、風險差,在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之間取得最優的平衡,我們就知之不多了。此外,我們對如何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也缺乏經驗。我們要認真研究虛擬經濟的運動和發展規律,特別是要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盡量防範和消除它的消極影
B. 什麼叫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是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區別:
第一,虛擬經濟影響實體經濟的外部宏觀經營環境。實體經濟要生存、要發展,除了其內部經營環境外,還必須有良好的外部宏觀經營環境。這個外部宏觀經營環境中,就包括全社會的資金總量狀況、資金籌措狀況、資金循環狀況等。
這些方面的情況如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實體經濟的生存和發展狀況,而這一切都與虛擬經濟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虛擬經濟的發展狀況如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實體經濟的外部宏觀經營環境。
第二,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增加後勁。實體經濟要運行、尤其是要發展,首要的條件就是必須有足夠的資金。
事實證明,虛擬經濟發展的階段不同,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就不同,亦即虛擬經濟發展的高一級階段對實體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總比虛擬經濟發展的低一級階段對實體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要大一些。反之,則會小一些。
C. 什麼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西方稱之為「金融深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
由於資本化定價,人們的心理因素會對虛擬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這也就是說,虛擬經濟在運行上具有內在的波動性。廣義地講,虛擬經濟除了目前研究較為集中的金融業、房地產業,還包括體育經濟、博彩業、收藏業等,虛擬經濟發展過度將會帶來泡沫經濟。
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
(3)虛擬經濟與貨幣供應量擴展閱讀:
虛擬經濟是虛擬資本存量的持有與交易活動,只是價值符號的轉移,相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其流動性很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股票、有價證券等虛擬資本存量無紙化、電子化,其交易過程在瞬間即刻完成,更加突出了虛擬經濟的流動性特徵。
虛擬經濟的流動性要比實體經濟強,虛擬經濟的調整速度也必然快。虛擬經濟的這一特性使它對外部的沖擊反應迅速;而日偏離均衡狀態,要恢復到均衡也很快並在恢過程中有越過均衡水平再返回來的特點。
虛擬經濟的這種性質已被應用到經濟分析中,如恩布希提出的關J外匯的矯枉過正模型就是利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流動性之不同的特點,而弗蘭科鑒於基本商品與製造品流動性之不同也做出了關於基本商品的矯枉過正的模型。
D. 貨幣供應量與經濟活動高度有關
目前,社會各界對貨幣供應量的議論很熱烈。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再次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筆者認為,由於M2不是全額用於國民經濟活動,所以反映貨幣供應量的指標M2與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GDP不存在簡單的數量對應關系。同時,簡單地根據貨幣供應量來評價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不僅僅調節貨幣供應量,還可以主動地影響貨幣需求,從而調節貨幣供求平衡,並達到宏觀調控目標。
反映貨幣供應量的指標M2與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GDP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 M2與GDP不存在數量上的簡單對應關系。M2是指某一時點可供使用的貨幣量,由流通中的現金、單位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等構成。由於不可避免地存在貨幣沉澱現象,所以M2不是全額用於國民經濟活動。而GDP是增加值概念,是經濟活動的成果,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中生產出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依據我國投入產出表測算,最終使用約佔全部經濟活動總產出的20%。
關於貨幣沉澱問題。貨幣沉澱是指在貨幣流通過程中,一部分貨幣沒有應用於生產或流通領域的現象。沉澱貨幣的持有主體可以是居民,也可以是銀行、企業或政府。貨幣不論其是否處於流通領域之中,亦不論其沉澱時間的長短,只要沒有發揮其媒介商品交換的作用,這部分貨幣就屬於沉澱狀態的貨幣。比如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繳存的存款保證金、無法收回的不良貸款、游離於國內金融體系的外匯結存以及在周邊國家充當支付工具的貨幣、機構或個人手頭保存的現金、因形成房產等流動性差的不動產而沉澱的部分貨幣、在資本市場或虛擬經濟中空轉的投機性貨幣和循環於銀行體系外的地下資金等。由於貨幣沉澱現象的存在,有一部分貨幣未應用於生產或流通領域,所以M2與GDP從數量上不能簡單對應。 由於金融體系的結構性差異,我國M2/GDP的比例大大高於發達國家經濟體。一方面由於支付清算系統的便利性差異和人們支付習慣的不同,我國交易性貨幣需求較高。另一方面,由於金融體系發展的差異性,我國的資產交易性貨幣需求也大大高於發達經濟體。我國居民和企業的金融資產主要以銀行存款存在,體現在M2中。而發達經濟體居民和企業的金融資產則表現為大量的證券化產品,並不完全體現在M2中。也就是說,在美國、歐洲等經濟體,由於資本市場的發達以及金融創新,儲蓄大部分會以債權、股權的方式持有。而在我國由於金融體系的局限,儲蓄大部分會以存款的方式持有。這也是造成我國M2/GDP比例相對於發達經濟體偏高的主要原因。
經濟增長實際受貨幣有效供給而非名義供給影響
實際貨幣需求影響貨幣供應傳導機制的發揮效果。理論上,貨幣供應量影響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是:貨幣供應—利率—投資—經濟增長。該傳導機制分解為三個基本環節:直觀來看,各環節分別受貨幣需求、投資需求、投資乘數等因素影響。而投資需求和投資乘數往往也受經濟體的實際貨幣需求影響,所以,可以認為,貨幣供應量對經濟的影響受實際貨幣需求影響。當實際貨幣需求較低的時候,增加貨幣供應會陷入流動性陷阱,貨幣供應不會影響利率也不會影響投資需求和實體經濟。而當實際貨幣需求高時,增大貨幣供應量,不僅可以有效地影響利率下降,還可以由此刺激投資和經濟增長。所以,在貨幣供應量對實體經濟的傳導不順暢的時候,貨幣有效供給才是真正影響經濟的因素,而決定有效供給的則是經濟體的實際貨幣需求。
央行貨幣政策不僅僅是調節貨幣供應量,還可以主動地影響貨幣需求。影響實際貨幣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公眾的預期。在實踐中容易發現,利率和通貨膨脹水平是影響公眾預期並進而引起需求變動的重要因素。貨幣當局可以通過調節利率、管理公眾通脹預期等手段來影響社會公眾的消費和投資傾向,即進行需求調控,從而主動地影響貨幣需求,達到宏觀調控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針對不同的經濟環境,貨幣政策調控手段應有所側重。當貨幣供給不能滿足貨幣需求時,貨幣供應量傳導機制順暢,針對可變的貨幣需求來調整貨幣供給的手法是行之有效的,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也是明確的。當貨幣供應已經比較充足的時候,貨幣供應量對實體經濟的傳導可能並不順暢,貨幣供應量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可能弱化,這種情況下對貨幣需求的調控才能夠對經濟產生實際影響。所以,僅僅根據貨幣供應量來評價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片面的,應該結合不同的經濟環境,考慮貨幣政策的側重點,綜合地從貨幣供應、需求管理等角度全面看待貨幣政策。
從世界各國近年來的貨幣政策實踐可以看出,中央銀行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更多地通過引導和管理公眾的市場預期而非單一的控制貨幣供應量水平來實現。這對中央銀行政策操作的獨立性、透明度和可信度都要求較高。如果中央銀行不能通過及時准確的政策信息披露來引導公眾預期,就可能導致公眾預期偏差,抵消貨幣政策操作效果或增加對宏觀經濟的擾動,最終必然加大調控的試錯成本。基於此,我國央行應建立良好的政策信息披露機制,努力解決中央銀行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並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信譽度。另外,還應當通過各種方式來保證市場能准確理解貨幣政策操作的意圖,以使得市場對經濟變數的預期與中央銀行的預測盡可能保持一致,從而可以降低經濟波動,創造一個良好的貨幣政策操作環境,並促使高透明度的貨幣政策能夠順暢地引導預期,從而達到貨幣政策目標
E. 什麼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
是指相對獨立於實體經濟的虛擬資本的經濟活動。虛擬資本一般指以有價證券形式(如債券、股票)存在的未來預期收益的資本化。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自身沒有價值,是實體資本的"紙制復製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虛擬資本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資本的虛擬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如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等。虛擬經濟是以一定形式對實體經濟的反映,它的發展總體上對實體經濟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如果發展過度也會產生消極的負面影響。虛擬資本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促進資源優化配置;促使社會閑散資金轉化為生產經營資金;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虛擬資本的消極作用主要是使國民經濟發生動盪和危機的可能性增大。總體來說,虛擬資本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只要控制其消極影響,穩步發展,就能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為了能讓紙幣保值增值,人們只能被迫在實體經濟之外,開辟第二戰場---虛擬經濟。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錢錢交換,或者說是錢與帳單相交換,或者說錢生錢。其特徵是錢的流動並不相應帶動實物商品的流動和有實際效用服務的發生。而錢與物,錢與勞務相交換,錢的流動能夠帶動實物商品的流動和有實際效用服務的發生,是實體經濟。可以說,人們到銀行存款以獲取利息、購買股票和債券以求生息、乃至炒賣炒買股票和國債、購買保險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品的行為本身;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之間、中央銀行與國家財政與金融機構之間、上市公司與股市之間發生的資金往來行為本身,都是虛擬經濟行為。
虛擬經濟表面上的功能是增加貨幣的流動性,為發展經濟運作和籌集資金,但實質上是有錢人為富裕貨幣尋找保值增值的出路,國家為苟且維持宏觀經濟穩定,防範富裕貨幣洪水沖擊實體經濟而被迫開辟的泄洪區。但是遺憾的是,在紙幣制度環境中,不僅虛擬經濟在如前所述的通過貸款、股票、國債、保險式等方式籌集的資金放養到實體經濟中去後仍然會給實體經濟造成不穩定,就是在運作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對實體經濟造成的損害依然十分嚴重。
A被迫擴大貨幣投放總量,徒增實體經濟不確定因素!
人們把貨幣存到銀行里後,銀行並不能及時把這些資金全部貸出去,會形成巨額存貸差;人們在股市,在證券市炒賣炒買股票和國債時都會設立資金帳戶並儲備大量資金以等待利好行情,這些資金就會形成巨大的貨幣沉澱;銀行、股份公司、財政部和保險機構獲得資金後,在把這些資金投放到實體經濟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在途性延遲,從而規模不等的造成貨幣沉澱。但是,只要虛擬經濟運轉一天,這些貨幣沉澱現象就無法避免。為了補足虛擬經濟運轉所必需的貨幣量,國家就必須在超出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量之外,無章可循地、大規模地擴大貨幣的投放量。可是,這些超額發行的貨幣,隨時都有可能釋放到實體經濟中來而造成宏觀的不穩定。因此,虛擬經濟規模越大,對實體經濟構成潛在威脅也就越大。
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指出"目前全球虛擬經濟的總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實際經濟。2000年底全球虛擬經濟的總量已達160萬億美元,其中股票市值和債券余額約為65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工具櫃台交易額約為95萬億美元,而當年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只有約30萬億美元,即虛擬經濟的規模已達實體經濟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日平均流動量高達1.5萬億美元以上,大約是世界日平均實際貿易額的50倍,就是說世界上每天流動的資金中只有2%真正用在國際貿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場中進行以錢生錢的活動、、、"。由此可見,天量的虛擬經濟一旦發威,弱小的實體經濟必不堪一擊,全面癱瘓。
B增加了貨幣需要量的測算難度和貨幣政策的執行難度。
為了讓虛擬經濟運轉起來,國家需要再額外投放多少貨幣量才合適呢?這的確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根本無法破解的難題。例如,隨著股價的攀升,面值1元的股票,有可能數倍,數十倍地從實體經濟領域里吸納出資金來入市炒作。大量資金瞬間的蜂擁而至,局部實體經濟瞬間就會失血休克。但是,誰能統計清楚這些沖著利好而來的貨幣都是從那裡來的嗎?誰能計算清楚這些貨幣的量是多少嗎?誰能說清楚這些貨幣會在股市呆多長時間嗎?誰又能說清楚實體經濟總體乃至局部哪些環節需要補充貨幣、補充多少貨幣嗎?一系列的未知數只能讓中央銀行的行長等宏觀經濟的管理者,如黑夜履薄冰。
假如根據估算,粗略確定了貨幣政策的大致方向和貨幣的投收總量,但是在操作貨幣投放和回收政策時,虛擬經濟仍然會給政策的執行設置種種麻煩。例如,學費負擔太重是造成消費需求不足社會矛盾加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國家准備用助學信貸的方式增加有效需求緩和社會矛盾,但是在具體執行這個看似簡單的政策時,由於各家銀行都具有各自獨立的經濟利益,他們會理直氣壯地打出信用信息不完善無法防範經營風險為旗號,挑肥撿瘦地為助學貸款設置層層障礙。因此任何好的,及時的政策,只要一進入虛擬經濟這個物慾橫流各自為政的汪洋大海中,也會成為扯皮工程。
C額外增加了社會財富的生產成本。
銀行業、證券業等虛擬經濟行業,並不生產一分一毫的實體商品,也幾乎並不提供任何有實際效用的勞務,但是卻擁有龐大的就業隊伍和高等級的運營場所,造成了社會勞動的巨大浪費。
D掀起拜金主義狂潮
人們參加生產經營活動的本來目的是獲取更多更好的物質產品和服務,貨幣只是一種獲取物質產品和服務的工具或手段。可是在虛擬經濟環境中,擁有金錢的人無須參加任何實體經濟的勞動和管理,依靠錢就可以生錢。在這種金錢萬能假象的迷惑下,真正具有使用價值或效用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的生產被撇到一邊,追求金錢卻成為人們參與一切經濟活動的唯一目的,國家也把無法真實反映人民實際生活水平的GDP幾乎當作了追逐的唯一目標。企業為了出業績,以換取股市的追捧和銀行信貸的青睞,政府為了出政績,以博取上級的歡心或者是有錢人選民的歡心,都情有獨衷地玩起了數字游戲。目前,中國年增GDP雖然只有8%左右,可是為了維持這個增長率,貨幣的供應量卻以20%左右的危險幅度高速增長。深諳經濟規律的學者專家雖然都知道經濟泡沫越吹越大將意味著什麼,可是由於大家都普遍地把自己的思維苑於在了西方經濟學劃定的紙幣制度這個陳舊狹小的框架內了,因此,即便眼看著中國經濟泡沫爆破的危險已越來越近,可是大家卻無能為力直至坐以待斃。
E難以躲避股市黑洞
理想的股票市場本應是聯系投資者和創業者的橋梁和紐帶,有資金無項目的投資者可以在股票市場中尋覓到最佳的投資項目,有項目缺資金的創業者(企業或個人)可以把自己的項目情況介紹給投資者以汲取資金開拓項目,當投資者和創業者雙向自願聯姻後,兩者就把主要精力放在項目的經營管理上,謀求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和獲取股利分紅的最大化是雙方追求的共同目標,任何人都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股票投機炒賣上,雖然某些股票個股會因為企業經營業績之優劣和分紅之多寡而發生暫時的價格波動,但是股票市場的總體漲落幅度始終維持在相對平穩的水平上,大牛市和大熊市都百年難遇,這樣的股市才是健康的理想的股市。
但要維持如上一個健康的股市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投資者、創業者和股市監管者三方,彼此間都講求絕對的誠信。例如:投資者都是使用個人的資金進行真實的投資,而不是使用他人的資金進行投機;創業者向投資者介紹的項目和企業情況都是真實的,財務業績報表是沒有水分的;每個股市監管者沒有任何機會從股市謀求個人私利,只有維護好一個健康的股市後他們才能得到應得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但是人是有私心的,為了保證投資者、創業者和股市監管者三方,彼此間都講求誠信的股市氛圍,就需要用制度約束人們的私心。但是,在混沌的紙幣制度環境下,要想約束人們的私心是非常困難的,即便是在號稱制度最完美的美國,也無法避免安然公司的轟然倒塌和安達信會計事務所的造假,在監管更加不利的中國,上市公司欺騙投資者的事件更加頻繁。因此,紙幣制度環境下的股票市場,常常成為吞噬財富的又一個黑洞。因此,雖然吳敬璉先生的很多觀點無法讓人贊成,但股市賭場論的判斷是有道理的。
例如,中國開設股票交易市場的初衷是為了讓企業籌集資金發展生產,但卻忽視了股市操作的難控和股民過分投機的惡果。當中央放鬆了管制時,銀行、企業、個人紛紛把有限的資金投入股市,更加劇了實體經濟中的貨幣短缺,更加劇了需求的不足,企業通過股市真正籌集到的發展資金及其有限。當中央加強了管制,違軌資金無法天量入市,股市因為缺少資金而導致股價下跌時,損失慘重的投機者們一股腦地把怨氣發泄在政府身上。更為可悲的是,由於許多公司都是經過喬裝改扮包裝上市的病態公司,責權利不明的病源並沒有根除,政府又缺少一種有效的手段監督防範違軌行為,中小投資者也缺少一種有效的手段監督防範監管官員的違規行為,這種種的陰差陽錯終於給中國的股市種下了騎虎難下的禍根。目前,中國股市在老問題尚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前提下,又在匆忙中啟動了股市全流通並加大了對所謂的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歡迎力度,這就為國內問題資金和國外投機資本,收購中國骨幹企業,操縱股市,進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大開了方便之門。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保值增值貨幣的特殊需要促成了虛擬經濟的產生和飛速發展,但是搞資本運作的虛擬經濟越發達,經濟運行的成本就越高,宏觀經濟的可控性就越差,經濟的泡沫就越大,金融危機的潛在可能性也就越大,人民實際的生活質量就越是被嚴重忽視。也可以說,商業銀行、股市、債市等都是為了彌補貨幣缺陷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產物。僅僅為了能讓有錢人的富裕貨幣不沖擊實體經濟就節外生枝出龐大難控且副作用嚴重的虛擬經濟,是現行紙幣制度的又一致命缺陷。
F. 什麼是實體經濟,什麼是虛擬經濟此兩者又有什麼區別
虛擬經濟的形成 虛擬經濟經歷了5個主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閑置貨幣的資本化,即人們手頭的閑置貨幣成為生息資本。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間的商務借貸行為。例如,甲向有閑錢的乙借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並約定到期後甲向乙還本付息。借據,就是虛擬資本的雛形,它通過借還循環運動而取得增值。這時乙並未從事實際的經濟活動,只是通過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來賺錢。 第二階段是生息資本的社會化,即由個人之間的借貸發展到銀行和有價證券。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中介的銀行出現了。人們把閑置貨幣存入銀行,銀行再轉貸出去生息,人們還可以用手中的閑置貨幣購買各種有價證券來生息,這時人們手中的有價證券就是虛擬資本。 第三階段是有價證券的市場化,即形成了虛擬資本進行交換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進而由股票、債券逐步發展到期貨交易。早期的虛擬資本最大的問題在於缺少流動性,從而妨礙了閑置貨幣向生息資本的轉化。有價證券市場化以後就可以根據其預期的收益而自由買賣,從而產生了進行虛擬資本交易的金融市場。 第四個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即虛擬資本可以進行跨國交易,經歷了一個曲折過程。19世紀中葉美國等債務國政府和鐵路公司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金融市場上發行利率固定的債券,但直到20世紀初才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跨國證券投資。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陸續出現了期貨交易方式,1973年還出現了期權交易。 第五階段是國際金融的集成化。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國經濟之間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漸增大;二是隨著因美元脫離金本位而導致浮動匯率制的形成,金融創新的增強,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增大;三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中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流量也越來越大。以上三個因素促進了各國內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相互間的影響也日益增大,可以說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 虛擬經濟的特徵 虛擬經濟系統有這樣幾個特性。一是復雜性。虛擬經濟是一個復雜系統,其主要組成是自然人和法人,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在金融市場中進行虛擬經濟活動。每個人都有獨立決策的自由,但又不能不受到其他人的決策和環境的影響。以股票市場為例,投資者何時買進和賣出股票是由他本人自主決策的,但這個決策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不可能不受到政策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在系統中由於組分之間的非線性作用而容易產生混濁現象,但由於系統的自組織作用而可以呈現一定的有序性和穩定性。 二是介穩性。虛擬經濟系統是一種介穩系統,即遠離平衡狀態,但還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系統。具有耗散結構,必須要靠與外界進行資金交換才能維持相對穩定。比如股票市場,必須有買和賣,新資金不斷注入,股票市場才能生存。虛擬經濟的介穩性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虛擬資本的內在的不穩定性。二是來自貨幣的虛擬化。貨幣與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脫鉤以後,已經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種實物來衡量的價值了。政府可以用印鈔票的方式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沒有了以前的貨幣退出機制。這時貨幣的價值只能用其購買力來衡量,而它又受到貨幣的發行量、利率、匯率、人們的消費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貨幣的虛擬化會增強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三是來自正反饋作用。從理論上說,股價上升會減少對股票的需求,由於買的人少了,股市供求就自動平衡了;但由於股市中存在著正反饋作用,股價上升後,許多投資者對股市前景樂觀,會有更多的資金進入股市來投機,由於需求增多,會促使股價進一步上升。這種正反饋作用會造成放大效應,使虛擬資本的價格大起大落。從而加劇了虛擬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 三是高風險性。可分為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近年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從過去數據中預測將來方面取得了不少進步,但仍然不可能完全准確地預測未來,這就存在著客觀風險。主觀風險來自於人們對預期收益主觀估計錯誤。股市發展是靠人們樂觀的心理預期來支撐的,如果股市中沒有投機、泡沫和風險,就不是股市。投機者不是看未來收益的折現,而是看買賣的價差。有投機就必然有泡沫,有泡沫就必然有風險。這就是主觀風險。這種風險有正反饋作用,很容易被放大,造成恐慌。此外,內部交易、莊家操縱、信息披露不真實等違法行為的存在,也會造成虛擬經濟的高風險。 四是寄生性。虛擬經濟系統是由實體經濟系統中產生,又依附於實體經濟系統的。它的寄生性表現在其運行周期大體上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運行周期,但短期的背離是可能發生的。由於虛擬與實體兩種經濟系統之間聯系緊密,在實體經濟中產生的風險,例如產品積壓、企業破產等,都會傳遞到虛擬經濟系統中,導致其失穩。而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例如股票指數大落、房地產價格猛跌、銀行呆賬劇增、貨幣大幅貶值等,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已不可能脫離虛擬經濟系統而運行。 五是周期性。虛擬經濟的演化大體上呈現出周期性特徵。一般包括實體經濟加速增長、經濟泡沫開始形成、貨幣與信用逐步膨脹、各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揚、股票與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外部擾動造成經濟泡沫破滅、各種金融指標急劇下降、人們紛紛拋售實際資產和金融資產、實體經濟減速或負增長。這種周期性並不是簡單的循環往復,而是螺旋式向前推進的。虛擬經濟總是處於膨脹、泡沫生成、泡沫破滅、緊縮或者崩潰這樣一種循環運動中。 實體經濟是硬體,虛擬經濟是軟體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馬克思論述資本循環過程是,先用貨幣資本通過交換去僱工人、購買原料、機器、建廠房,然後通過生產變成產品,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經過交換才能再變成貨幣。我認為,這一過程就是實體經濟。而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這是貨幣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DP總和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美元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 實體經濟是經濟中的硬體,虛擬經濟是經濟中的軟體,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研究虛擬經濟的意義 研究虛擬經濟不僅有理論上的意義,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方面是因為虛擬經濟的規模在迅速擴大,而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比,規模還比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時候也僅相當於GDP的55%,而且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流通股,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也相對較小,金融衍生物基本上還沒有發展,我國還沒有像紐約的華爾街、英國的倫巴德街等那樣大規模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在如何駕馭虛擬經濟方面還缺乏經驗,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在虛擬經濟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例如在資金運用方面,對於如何利用利率差和時間差,我們還有一些經驗,而對如何利用流動性差、組合差、風險差,在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之間取得最優的平衡,我們就知之不多了。此外,我們對如何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也缺乏經驗。我們要認真研究虛擬經濟的運動和發展規律,特別是要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盡量防範和消除它的消極影響。
G. 製造業迴流,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在中國的現實意義
虛擬經濟的形成虛擬經濟經歷了5個主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閑置貨幣的資本化,即人們手頭的閑置貨幣成為生息資本。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間的商務借貸行為。例如,甲向有閑錢的乙借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並約定到期後甲向乙還本付息。借據,就是虛擬資本的雛形,它通過借還循環運動而取得增值。這時乙並未從事實際的經濟活動,只是通過一種虛擬的經濟活動來賺錢。第二階段是生息資本的社會化,即由個人之間的借貸發展到銀行和有價證券。隨著社會的發展,作為中介的銀行出現了。人們把閑置貨幣存入銀行,銀行再轉貸出去生息,人們還可以用手中的閑置貨幣購買各種有價證券來生息,這時人們手中的有價證券就是虛擬資本。第三階段是有價證券的市場化,即形成了虛擬資本進行交換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進而由股票、債券逐步發展到期貨交易。早期的虛擬資本最大的問題在於缺少流動性,從而妨礙了閑置貨幣向生息資本的轉化。有價證券市場化以後就可以根據其預期的收益而自由買賣,從而產生了進行虛擬資本交易的金融市場。第四個階段是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即虛擬資本可以進行跨國交易,經歷了一個曲折過程。19世紀中葉美國等債務國政府和鐵路公司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金融市場上發行利率固定的債券,但直到20世紀初才出現了比較大規模的跨國證券投資。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商品的交易陸續出現了期貨交易方式,1973年還出現了期權交易。第五階段是國際金融的集成化。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國經濟之間的依存程度大大提高,金融自由化程度逐漸增大;二是隨著因美元脫離金本位而導致浮動匯率制的形成,金融創新的增強,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增大;三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虛擬資本在金融市場中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流量也越來越大。以上三個因素促進了各國內的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相互間的影響也日益增大,可以說到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步。虛擬經濟的特徵虛擬經濟系統有這樣幾個特性。一是復雜性。虛擬經濟是一個復雜系統,其主要組成是自然人和法人,他們按照一定的規則在金融市場中進行虛擬經濟活動。每個人都有獨立決策的自由,但又不能不受到其他人的決策和環境的影響。以股票市場為例,投資者何時買進和賣出股票是由他本人自主決策的,但這個決策不可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也不可能不受到政策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雖然在系統中由於組分之間的非線性作用而容易產生混濁現象,但由於系統的自組織作用而可以呈現一定的有序性和穩定性。二是介穩性。虛擬經濟系統是一種介穩系統,即遠離平衡狀態,但還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系統。具有耗散結構,必須要靠與外界進行資金交換才能維持相對穩定。比如股票市場,必須有買和賣,新資金不斷注入,股票市場才能生存。虛擬經濟的介穩性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虛擬資本的內在的不穩定性。二是來自貨幣的虛擬化。貨幣與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脫鉤以後,已經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種實物來衡量的價值了。政府可以用印鈔票的方式來調節貨幣供應量,沒有了以前的貨幣退出機制。這時貨幣的價值只能用其購買力來衡量,而它又受到貨幣的發行量、利率、匯率、人們的消費行為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貨幣的虛擬化會增強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三是來自正反饋作用。從理論上說,股價上升會減少對股票的需求,由於買的人少了,股市供求就自動平衡了;但由於股市中存在著正反饋作用,股價上升後,許多投資者對股市前景樂觀,會有的資金進入股市來投機,由於需求增多,會促使股價進一步上升。這種正反饋作用會造成放大效應,使虛擬資本的價格大起大落。從而加劇了虛擬經濟系統的不穩定性。三是高風險性。可分為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近年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從過去數據中預測將來方面取得了不少進步,但仍然不可能完全准確地預測未來,這就存在著客觀風險。主觀風險來自於人們對預期收益主觀估計錯誤。股市發展是靠人們樂觀的心理預期來支撐的,如果股市中沒有投機、泡沫和風險,就不是股市。投機者不是看未來收益的折現,而是看買賣的價差。有投機就必然有泡沫,有泡沫就必然有風險。這就是主觀風險。這種風險有正反饋作用,很容易被放大,造成恐慌。此外,內部交易、莊家操縱、信息披露不真實等違法行為的存在,也會造成虛擬經濟的高風險。四是寄生性。虛擬經濟系統是由實體經濟系統中產生,又依附於實體經濟系統的。它的寄生性表現在其運行周期大體上取決於實體經濟的運行周期,但短期的背離是可能發生的。由於虛擬與實體兩種經濟系統之間聯系緊密,在實體經濟中產生的風險,例如產品積壓、企業破產等,都會傳遞到虛擬經濟系統中,導致其失穩。而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例如股票指數大落、房地產價格猛跌、銀行呆賬劇增、貨幣大幅貶值等,也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在市場經濟中,實體經濟已不可能脫離虛擬經濟系統而運行。五是周期性。虛擬經濟的演化大體上呈現出周期性特徵。一般包括實體經濟加速增長、經濟泡沫開始形成、貨幣與信用逐步膨脹、各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揚、股票與房地產價格不斷上升、外部擾動造成經濟泡沫破滅、各種金融指標急劇下降、人們紛紛拋售實際資產和金融資產、實體經濟減速或負增長。這種周期性並不是簡單的循環往復,而是螺旋式向前推進的。虛擬經濟總是處於膨脹、泡沫生成、泡沫破滅、緊縮或者崩潰這樣一種循環運動中。實體經濟是硬體,虛擬經濟是軟體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實體經濟。馬克思論述資本循環過程是,先用貨幣資本通過交換去僱工人、購買原料、機器、建廠房,然後通過生產變成產品,產品通過流通變成商品,商品經過交換才能再變成貨幣。我認為,這一過程就是實體經濟。而虛擬經濟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這是貨幣資本不經過實體經濟循環就可以取得盈利,簡單地說,虛擬經濟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DP總和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美元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實體經濟是經濟中的硬體,虛擬經濟是經濟中的軟體,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研究虛擬經濟的意義研究虛擬經濟不僅有理論上的意義,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一方面是因為虛擬經濟的規模在迅速擴大,而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比,規模還比較小。股市市值最高的時候也僅相當於GDP的55%,而且只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流通股,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也相對較小,金融衍生物基本上還沒有發展,我國還沒有像紐約的華爾街、英國的倫巴德街等那樣大規模的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於我國在如何駕馭虛擬經濟方面還缺乏經驗,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在虛擬經濟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例如在資金運用方面,對於如何利用利率差和時間差,我們還有一些經驗,而對如何利用流動性差、組合差、風險差,在收益性、安全性與流動性之間取得最優的平衡,我們就知之不多了。此外,我們對如何認識和處理虛擬經濟系統中的風險也缺乏經驗。我們要認真研究虛擬經濟的運動和發展規律,特別是要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以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並盡量防範和消除它的消極影響。
H. 什麼叫虛擬經濟,它的模式是怎樣的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
虛擬經濟相對實體經濟而言,具有較強的不穩定性,這就是由虛擬經濟自身所決定的,虛擬經濟自身具有的虛擬性,使得各種虛擬資本在市場買賣過程中,價格的決定並非象實體經濟價格決定過程一樣遵循價值規律。
而是更多地取決於虛擬資本持有者和參與交易者對未來虛擬資本所代表的權益的主觀預期,而這種主觀預期又取決於宏觀經濟環境、行業前景、政治及周邊環境等許多非經濟因素,增加了虛擬經濟的不穩定性。
(8)虛擬經濟與貨幣供應量擴展閱讀:
虛擬經濟的危害
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而產生,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可能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破壞性的損害,其主要表現是:
虛擬經濟獨立於實物資本之外、流動性很大,是投機家的樂園。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使虛擬資本同實物資本脫離得更遠、流動性更強,更可以供持有者突然大數額、遠距離運作,從而對一國、一個地區甚至全球經濟造成沖擊。
從「瘋狂的鬱金香」、「密西西比騙局」到「南海上的泡沫」,從「黑色星期一」、「十月大屠殺」到「這次真的不一樣」,每一次金融危機都造成了一些國家倒金字塔結構嚴重錯位,並中斷了重要區域經濟有效增長,致使世界經濟嚴重衰退。
虛擬貨幣的過量發行和銀行信貸壞帳的大幅增多,會動搖實體經濟正常運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礎。自從紙幣特別是後來的帳面貨幣、電子貨幣產生後,人類便進入了虛擬貨幣時代。虛擬貨幣的出現雖然使貨幣的供應具有足夠的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彈性,但也使貨幣的過量發行和貨幣膨脹成為可能。
尤其是當具有信用創造功能的現代商業銀行,脫離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大量通過創造存款提供信用時,整個實體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遭受通貨膨脹之害。
銀行發放的大量貸款,如果難以收回並形成大幅度增多的呆壞帳,則不僅會使銀行的金融資產因實際價值大大低於帳面價值而產生金融泡沫,而且會使正常信用關系遭受破壞,動搖實體經濟穩定運行的信用基礎。
虛擬經濟扭曲資源配置方式,降低資源配置效率,阻礙農業、工業等實物經濟的發展。在泡沫經濟興起階段,投資於股市、匯市和房地產等可以得到遠非實體經濟能夠企及的很高的回報率。
高回報率使大量資本從實體經濟部門流入股市、匯市或房地產,資金失衡又會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實體經濟部門的發展因融資成本過高而萎縮甚至停滯;
同時,股市、匯市和房地產業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經濟領域,使勞動成本因人力資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產成本的過度膨脹會降低實物經濟部門的國際競爭能力。
虛擬經濟破壞金融系統運作,降低銀行抗風險能力,引發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基礎中投機活動盛行,資金需求劇增,誘使銀行不斷提高利率以獲得更高的收益。
高利率促使銀行擴大信貸,放鬆對信貸質量的審查和可行性研究,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量資金湧入股市、匯市和房地產等過度投機市場,實物經濟由於無法承受過高的銀行利率而使其正常的資金受到極大的抑制,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既得利益集團,對股市、匯市和房地產投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不良作用。
泡沫經濟引致的虛擬繁榮景象扭曲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是產生過度消費現象的重要根源,而過度消費又容易引致進口大量增加。同時,企業由於借貸成本過高、勞動力成本加大,會降低出口競爭力。
進口的大量增加與出口的急劇下降,破壞經常項目的貿易平衡,經常項目出現巨額逆差、外匯儲蓄劇減,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此外,泡沫經濟可重新分配國民收入,加劇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引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社會安定構成威脅。
I. 虛擬經濟增長過快會出現哪些弊端
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適應實體經濟的需要而產生,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可能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是破壞性的損害,其只要表現是:
1、虛擬經濟使國民經濟發生動盪和危機的可能性增大。虛擬經濟獨立於實物資本之外,流動性很大,是投機家的樂園。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使虛擬資本同實物資本脫離得更遠,流動性更強,更可以供持有者突然大數額、遠距離運作,從而對一國、一個地區甚至全球經濟造成沖擊。從「瘋狂的鬱金香」、「密西西比騙局」到「南海上的泡沫」;從「黑色星期一」、「十月大屠殺」到「這次真的不一樣」,每一次金融危機都造成了一些國家倒金字塔結構嚴重錯位,並中斷了重要區域經濟有效增長,致使世界經濟嚴重衰退。
2、虛擬貨幣的過量發行和銀行信貸呆壞帳的大幅增多,會動搖實體經濟正常運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礎。自從紙幣特別是後來的帳面貨幣、電子貨幣產生後,人類便進入了虛擬貨幣時代。虛擬貨幣的出現雖然使貨幣的供應具有足夠的適應實體經濟發展的彈性,但也使貨幣的過量發行和貨幣膨脹成為可能。尤其是當具有信用創造功能的現代商業銀行,脫離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大量通過創造存款提供信用時,整個實體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遭受通貨膨脹之害。銀行發放的大量貸款,如果難以收回並形成大幅度增多的呆壞帳,則不僅會使銀行的金融資產因實際價值大大低於帳面價值而產生金融泡沫,而且會使正常信用關系遭受破壞,動搖實體經濟穩定運行的信用基礎。
3、虛擬經濟扭曲資源配置方式,降低資源配置效率,阻礙農業、工業等實物經濟的發展。在泡沫經濟興起階段,投資於股市、匯市和房地產等可以得到遠非實體經濟能夠企及的很高的回報率。高回報率使大量資本從實體經濟部門流入股市、匯市或房地產,資金失衡又會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實體經濟部門的發展因融資成本過高而萎縮甚至停滯;同時,股市、匯市和房地產業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經濟領域,使勞動成本因人力資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產成本的過度膨脹會降低實物經濟部門的國際競爭能力。
4、虛擬經濟破壞金融系統運作,降低銀行抗風險能力,引發金融危機。泡沫經濟基礎中投機活動盛行,資金需求劇增,誘使銀行不斷提高利率以獲得更高的收益。高利率促使銀行擴大信貸,放鬆對信貸質量的審查和可行性研究,使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大量資金湧入股市、匯市和房地產等過度投機市場,實物經濟由於無法承受過高的銀行利率而使其正常的資金受到極大的抑制,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既得利益集團,對股市、匯市和房地產投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不良作用。
5、虛擬經濟扭曲消費行為,惡化國際收支狀況。泡沫經濟引致的虛擬繁榮景象扭曲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是產生過度消費現象的重要根源,而過度消費又容易引致進口大量增加,同時,企業由於借貸成本過高,勞動力成本加大,會降低出口競爭力。進口的大量增加與出口的急劇下降,破壞經常項目的貿易平衡,經常項目出現巨額逆差,外匯儲蓄劇減,使國際收支狀況惡化,此外,泡沫經濟可重新分配國民收入,加劇社會貧富兩極分化,嚴重的引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社會安定構成威脅。
6、虛擬經濟過度增長導致財政風險。IMF規定,一國財政赤字超過GDP 的3%,國內外債總和超過GDP的60%,就會發生財政風險。理論和實踐表明,財政風險濫觴於虛擬經濟的過度增長,直接產生於產業空洞化。這是因為,舊產業的衰退和新產業的不能及時形成會造成兩種後果:一是經濟增長放慢或中斷,會使財政收入銳減;二是不能實現充分就業,徒然增加財政支出,擴大赤字,過快提高債務依存度,強化財政風險向金融風險的轉化,迫使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7、虛擬經濟過度增長客觀上要求重新分配國民收入,而眾多投機商的加盟,勢必會加劇貧富兩極分化,由此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並釀成政治動盪。「智力奇跡」和「日本神話」的破滅,菲律賓總統彈劾案的發生、韓國大宇破產和印尼政局持續不穩等等都無不與此有關。http://ke..com/view/145310.htm
J.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有什麼不同
實體經濟,指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是人通過思想使用工具在地球上創造的經濟。包括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文化產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
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系統,包括物質價格系統和資產價格系統。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系統不同,資產價格系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這也就是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區別如下:
1、范圍不同
實體經濟包括行政管理和技術人員,材料采購、保管和駕駛各種機械、車輛的人員,材料到達工地倉庫前的搬運裝卸工人,專職工會人員、醫務人員以及其他由施工管理費或營業外支出開支的人員的工資。
而虛擬經濟包含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計、書畫、雕刻、影視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2、工作內容不同
實體經濟主要制定、修改關於許可權和職能責任的組織結構,建立雙軌的、相互的、縱向及橫向的信息交流系統。預測對於工作人員的需求,做出人員投入計劃,並對所需要的管理政策和計劃做出預先設想。
虛擬經濟主要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做好工作人員的工資定級、升級和各種保險福利工作。通過各種教育方式,提高工作人員的思想政治覺悟,激勵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對工作情況和程序進行總結、評價,以便改進管理工作。
3、職責不同
實體經濟負責本單位財產物資的統一管理,每年進行一次財產清查,健全保管、領用、維護、賠償、報廢、報損以及人員調動交接制度,保證賬物相符。
虛擬經濟負責組織編制本單位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並組織實施。資金的籌集計劃和使用計劃要結合本單位的經營預測和經營決策以及生產、經營、供應、銷售、勞動、技術措施等計劃,按年、按季、按月進行編制,並根據企業的經濟核算責任制將各項計劃指標分解下達落實,督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