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時虛擬貨幣
Ⅰ 經濟危機後,貨幣是否貶值呢
何謂「廣場協議」?最簡單直觀而又合乎邏輯的表述是:上世紀80年代,美國經濟復甦了,美元上漲了,大量國外產品,特別是來自日本和德國的產品輸入到美國。於是,美國人民認為國外產品擠佔了美國國內市場,剝奪了「應該」屬於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導致美國的失業率顯著上升。類似推論通過輿論和國會對里根政府形成巨大壓力,他們不得不把世界主要五個經濟體(G5,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及英國)的財政首腦邀請到紐約,說服他們共同致力於美元的貶值。善解人意的五國財長當即同意,並發表了聯合聲明,即「廣場協議」。
聲明發表幾個小時後,美元開始了瘋狂的貶值進程。國際外匯市場開始瘋狂拋售美元,持續了兩年之久,仍沒有任何停下來的跡象,以至於這五位了不起的先生(或他們的後任)不得不再度聚首,商議採取措施,以阻止美元進一步下跌。這就是1987年達成的盧浮協議,那是後話。
「廣場協議」後,日元和馬克開始大幅升值。自1971年浮動匯率體制實施之後,美元開始對馬克和日元貶值。進入80年代之後,美元穩步走強,這一慢性走高的趨勢在1985年中期再次被打斷,日元和馬克又開始大幅升值。1985年之後的三年左右時間里,美元急劇貶值。馬克的升值水平恢復到了80年代初期的水平,而日元則升到了戰後的歷史新高。這正是日元成為「廣場協議」焦點的一個重要原因。
「廣場協議」與日元升值的副作用
首先,日元升值全面抬高了日本產品的成本和價格。過去曾以物美價廉馳騁世界市場的日本產品,一下子全都變成了商品世界中的「貴族」。雖說日元升值對那些具有無可替代性的產品出口影響不大,但是,日本的出口產品中,畢竟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可以替代的。日元升值會抑制國際市場對這類產品的需求,從而對生產這類產品的企業造成打擊。這種打擊還會通過產業鏈條波及其他產業,甚至有可能形成對日本經濟增長的全面抑制。這就是日本政府所擔心的「日元升值蕭條」。
第二,日元升值降低了日本的進口價格。這固然可以使資源短缺的日本用較少的支出換取所需要的資源,但是,廉價的外國製成品也同時湧入日本,沖擊著日本原有的產業結構。受影響最大的是那些技術含量不高、但對維持就業具有重要意義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第三,日元大幅度升值引起了國際投機資本的興趣,使日元成為投機資本的炒作對象。此後日元匯率的大起大落和日本股市的動盪,都有國際投機資本在興風作浪。這給日本經濟帶來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四、「廣場協議」後的日元升值與日本泡沫經濟的關系
按照日本政府的思維定式,日元升值必然帶來經濟蕭條。為了應對「日元升值蕭條」,日本政府提出了向內需主導的經濟增長轉變的政策。在財政方面,從1986年度到1988年度的政府預算,都將克服「日元升值蕭條」作為重要政策課題。在金融政策方面,日本連續5次下調利率,公定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以後的2.5%。此外,日本還通過增加政策性貸款,擴大公共投資規模。
然而,原有產業結構下的日本經濟增長已趨飽和,迅速增大的貨幣供應無法被產業吸收。在「土地拜物教」、收益預期的驅動,大量資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產。於是,地價爆漲,股價扶搖直上。日本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泡沫經濟。到1989年末,日經225種股票的平均價格高達38915.87日元,相當於1984年的3.68倍。從表面的因果關系和時間順序來看,「廣場協議」與日本的泡沫經濟似乎確有某種聯系。「廣場協議」促成了日本宏觀經濟政策的轉變,成為改變日本經濟增長基調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轉折點恰恰也是日本泡沫經濟的起始點。
但從另一方面看,「廣場協議」後,主要發達國家的貨幣均對美元升值。但是,那些國家並沒有發生像日本那樣嚴重的泡沫經濟。這說明,「廣場協議」與泡沫經濟並沒有必然的聯系。
諸多研究成果表明,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根源在日本內部。這些原因包括:在追趕型經濟增長結束後,未能主動向自主開拓型經濟增長轉變,制度和體制老化;宏觀經濟政策失誤,原有結構下的經濟發展已趨飽和,但卻人為刺激景氣,造成經濟虛漲;金融體制不健全,在金融自由化的風潮中,銀行監管缺位;對剩餘資本流向缺乏引導,致使大量資金流向投機市場等等。
Ⅱ 如果真的經濟危機了,保有美元還是其他貨幣,或者是實物
個人看法:
如果真的又發生經濟危機,我覺得保有實物是人民最理想的應對方式。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很大程度上是各種貨幣在市場上運行的結果造成的。在經濟危機到來時,繼續保有虛擬貨幣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如果危機及時處理,保有的貨幣有升值的可能,如果危機持續蔓延,繼續保有虛擬貨幣只會面對更多的惡耗。食物、交通工具、房子、衣物等實物是人生存的必需品,貨幣的最終兌現形式是實物,沒有實物作基礎發行的貨幣無疑為一堆泡沫。
在經濟界里,中國是比較特殊的發展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行政管理方式占據主導地位,國企眾多的中國內部很難發生經濟危機,即使發生也是人為的,市場的誘發可能性小之又小。因此,中國發生的經濟危機大都是「進口「的,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各國採取的貨幣以及貨幣政策的差異,其貨幣所受的影響很難討論。
假如中國央行大量發行貨幣,其他情況不變引起的人民幣貶值,那麼以美元為基準價結算的商品價格也會有變動,假如危機前1美元可購買價值6元人民幣的商品,那麼危機人民幣貶值後,1美元可購買價值大於6元人民幣的商品。
Ⅲ 數字貨幣會受到經濟危機影響么
這個肯定會受到影響,經濟位置會影響實體的實體的換算,也會影響數字貨幣的事情,貶值的速度,貨幣也會跟著貶值的一樣的。
Ⅳ 經濟危機與貨幣
問題一:貨物多了低價少了高價本是正常規律,但利潤還與彈性相關,彈性大的低價會帶來利潤增加,若彈性小,降價只會減少利潤。經濟危機一旦出現,大家普遍捂緊錢袋,所以很多商品即使低價也無人問津,這就導致了供給的相對過剩,並不是生產的東西多了,而是沒人買了,不過銷毀貨物畢竟是個別現象,只具有象徵意義。
問題二:正如問題一中提到的,危機出現時不論高價低價,貨物沒有人購買,如果存儲,一方面可能有些商品的保質期很短,不便存儲;而更主要的是,一旦存儲,公司存貨就會增加,資金周轉就會出現問題,由於公司經營都有負債,這種負債多是向銀行借錢,銀行在危機當中自身難保,公司若到期不還銀行錢,可能銀行就會破產,可現在公司的產品沒有賣出去大量積壓,手裡缺少現金,根本無錢可還,這時候就可能導致公司破產。所以在經濟危機中,囤積貨物是不可取的,就好像現在中國的房地產一樣,由於國家調控,房價下行已經不可逆轉,購房者大多持幣觀望,即使降價,購買者也是寥寥無幾,事實上就是一場地產業的經濟危機,地產商手裡房屋大量積壓無法變現,年底時銀行貸款到期,若能續借還可以堅持一陣子,如不能續借,又借不到新款,房地產公司就只能面臨破產。
問題三:一樓回答的很好,現在有可能通過印鈔票解決問題的也只有美國,美元是國際貨幣,所以大量印美元導致的將是全球性的通貨膨脹。對於窮國,事實上不只是窮國,現在世界上除了美國,其他國家若多印貨幣,貨幣必然貶值,貨幣的國際購買力下降,以前6塊能買一美元現在變成10塊一美元了,不僅無法多買國外商品,由於多印貨幣導致的過內通貨膨脹還有可能使得由於多印貨幣而買到的國外貨物更少。
Ⅳ 經濟危機到底是怎麼回事貨幣蒸發又是怎麼回事
經濟危機(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普遍的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從未擺脫過經濟危機的沖擊。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體制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本主義的特性,其爆發也是存在一定的規律。
金融危機發生的過程,就是泡沫破滅的過程,由於現代金融的創造信用功能,使基礎貨幣放大若干倍,人們對經濟前景越有信心,投資沖動就越大,金融機構製造的泡沫就越大,當危機來到時,人們爭著持有外匯,黃金等避險貨幣,就是個泡沫破滅,資產去杠桿化的過程,沒有人會獲利,只有損失少的和損失多的區別。最典型的是我們的房子和股票,當市場標價30000RMB/平米時,我的100平米的房子是300W元,當市場跌到10000RMB/平米時,我的房子是100W元,同理,股票的標價決定了股民的財富。因市人們都是參照市場上交易的價格認定自己的財富。就像賣水果的,倉庫中有10箱水果,但決定他的財富的是在外面成交的那箱的價格呀。經濟金融危機時,人們手中的「蘋果」全不值錢了,社會財富總價是大大地變小了。也就是錢被蒸發掉了,錢不值錢了,有點象廢紙一樣。
Ⅵ 經濟危機,貨幣危機,金融危機有什麼區別,哪個影響力更大,期待專業點的回答,內容多和少都行
經濟危機的影響力大,經濟危機是整個經濟體出現了危機,不僅包括金融業還包括製造業等實業。如1929年大蕭條。金融危機是金融業出現的危機,如2008年金融危機,是由於次貸危機(銀行把錢貸給還不起錢的人)引起,進而引發金融危機,如果金融危機處理不當會影響製造業等實業,引起經濟危機,貨幣危機指匯率的變動,一國貨幣的升值與貶值,貨幣危機是金融危機的一種。每種危機的范圍不同,影響力不同,但是任何一次危機處理不當,都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映。
Ⅶ 一般經歷過經濟危機 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情況
通常情況下,一個國家的經濟崩潰時,伴隨著通貨膨脹,物價飛漲,貨幣不斷貶值。
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多,資源越來越少,普通人拿到錢的時候,已經物資匱乏價格高漲了。經濟崩潰,物價飛漲,貨幣貶值,大部分企業經營難以為繼,股市暴跌就很正常。
惡性的通貨膨脹是一種不能控制的通貨膨脹,在物價急速上漲的情況下,使得貨幣很快失去價值。這種惡性的通脹一般是需求遠遠大於供應。
中國出現經濟危機,人民幣兌美元會發生貶值,國內生產水平跟不上,進口也跟不上,貨幣供給遠遠大於市場上的實物。
通貨膨脹會造成老百姓實質性的購買力下降,那麼同時國家的實際收入也會減少,其一是稅收體制,主要體現在稅收的計算和納付上的滯後。
(7)經濟危機時虛擬貨幣擴展閱讀:
貨幣貶值對國內的影響:
貨幣貶值首先會提高貿易商品的國內價格,並通過貿易商品與非貿易商品的替代作用,使非貿易商品的價格也會提高,物價水平的提高將意味著實際貨幣余額的下降。
從而導致對名義貨幣余額需求的增加,在貨幣供應量不變的情況下,人們必然會通過出售商品和金融資產來滿足增加的名義貨幣需求,從而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但是,本幣貶值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的效應只有在貨幣供應縮減或保持不變的基礎上才會產生,否則。
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沖抵了由本幣貶值引起的名義貨幣需求量的增加,國際收支將得不到改善甚至會更加惡化。
Ⅷ 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是什麼關系
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來越呈現出某種混合形式的危機
泰國的金融危機事發於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動亂。首先是外匯市場的美元收縮沖擊,使得泰銖在很短的時間內大幅度貶值,進一步影響了泰國的股票市場和金融體系,東南亞的金融市場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捆綁經濟,而且各國的貨幣不統一,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美元最終成為交易單位。間接的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創造了助動力。
所以,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來自於外匯市場的沖擊,貨幣危機又成了金融危機的附屬。
Ⅸ 當經濟危機時為什麼要實行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有助於刺激消費,對外則使得商品具有競爭力,刺激本國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保護本國經濟,但負面影響就是使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不利於全球經濟的復甦。
從國內角度看,貨幣貶值在金屬貨幣制度下是指減少本國貨幣的法定含金屬量,降低其對金屬的比價,以降低本國貨幣價值的措施;貨幣貶值在現代紙幣制度下是指流通中的紙幣數量超過所需要的貨幣需求量即貨幣膨脹時,紙幣價值下降。從國際角度看,貨幣價值表示為與外國貨幣的兌換能力,它具體反映在匯率的變動上,這時貨幣貶值就是指一單位本國貨幣兌換外國貨幣能力的降低,而本國貨幣對外匯價的下降。例如,如果100美元去年兌換300元人民幣,今年兌換400元人民幣,則人民幣貶值了。貨幣貶值在國內引起物價上漲現象。但由於貨幣貶值在一定條件下能刺激生產,並且降低本國商品在國外的價格,有利於擴大出口和減少進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把它作為反經濟危機、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Ⅹ 國家法律對於虛擬貨幣是怎樣規定的
虛擬財產目前不受法律保護!社會中的貨幣只是一種方便經濟交流的特殊商品,是由國家特殊機構來發行的。而且,貨幣是不能亂發行的,如果流通的貨幣和國家的經濟總產值比例失衡,就會可能導致兩種後果之一,一、通貨膨脹。二、經濟危機。國家每年都會對經濟的總產值進行宏觀調控和評估,由此來決定下一年的貨幣發行量。以維持國家的經濟平衡。大家現在可以想在網路游戲的虛擬社會中的貨幣是怎麼來的。答案很簡單,游戲中的貨幣大部分由殺怪物或虛擬技能賺來的,沒有任何游戲會有專門的貨幣發行機構。也就是說,游戲中貨幣可以無限增長。所以,游戲中通貨膨脹是非常常見的情況。同樣,游戲中的其他虛擬物品只要通過適當的手段(比如外掛),也可以無視日常的經濟規律,無限增加。如果現在把這兩種完全受不同經濟規律影響的財產給聯系起來,會有什麼後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