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與貨幣政策
『壹』 論匯率與貨幣政策的關系
一國貨幣價格(此處我認為用價格更合適),即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單純來講,一國央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市場資金供應充足,市場利率下降,使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反之,該國貨幣升值。
但這一切都是兩者間簡單的關系,而且其影響結果也是短期的而非長期。因為貨幣價格變化不僅受到本國與他國市場利率的影響,也受到本國與其他國家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比如我國採取緊縮政策,造成市場資金短缺,促使貨幣市場利率相比其他國家要高,自然吸引一部分外資入境,使人民幣匯率升高。而且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穩定向上,對於外資的安全性也有保障,同樣加快外資流入,推高人民幣匯率。但如果一國央行推行寬松政策,導致貨幣貶值,在一定時期內,同樣吸引外資入境,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推高該國貨幣匯率,當然這多半是經濟強國才可能會出現此情況。並非一國央行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即所謂加大印鈔速度就會導致該國貨幣貶值,要關注央行的整體操作,即一方面投放基礎貨幣,一方面是否在公開市場業務等方面回籠貨幣做對沖操作。同時,投資者的盈利預期也是推高貨幣價格的重要因素。比如日元在前期因貨幣寬松政策導致日元匯率下跌。但下跌程度過大,使投資者認為日元已跌至較低水平,就開始大量購入日元,在短期內反而推高了日元匯率。k另外,一國貨幣價格與該國的貿易狀況也互相影響,如該國貿易順差導致本貨升值,該國貿易逆差導致本貨貶值,而本貨貶值又促進貿易出口。無論一國實行緊縮與寬松政策,都是一個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所以,一定要辯證地看待貨幣政策與匯率的關系,並要結合該國國內經濟形勢與國際間貿易狀況。同時還要參照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與貨幣市場利率的狀況,他國貨幣的主動貶值程度也對我國貨幣價格有影響。另外,一國外匯儲備的大量減少,也會使投資者對該國貨幣匯率變化產生下降的預期,在市場上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導致該國貨幣加速貶值。
所以說,貨幣政策並不能單純影響該國貨幣價格,有很多因素互為因果。經濟學研究對於過去與現在的的經濟問題能夠提供可靠的分析,但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由於受到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只能依據現有的數據和理論,不斷調整經濟政策,保持經濟發展的穩定,並針對國際經濟變化做相應調整。
『貳』 貨幣政策的內容和意義
貨幣政策狹義內容:
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包括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
貨幣政策廣義內容:
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
貨幣政策的意義:
1.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2.積極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3.消極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消極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4.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
『叄』 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包括哪些怎麼區別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
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
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
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肆』 貨幣政策影響和效果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用以達到特定或維持政策目標——比如,抑制通脹、實現完全就業或經濟增長。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設置銀行最低准備金(最低儲備金)。
根據對總產出的影響方面,可把貨幣政策分為兩類:擴張性貨幣政策(積極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穩健貨幣政策)。在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採取措施增加貨幣供給,由此引起利率降低,刺激投資和凈出口,增加總需求,稱為擴張性貨幣政策。反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太高時,中央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貨幣供給,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資和消費,使總產出減少或放慢增長速度,使物價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是通過政府對國家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一國政府擁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來實現其宏觀經濟目標。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積極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消極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消極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 根據央行定義,貨幣政策工具庫主要包括公開市場業務、存款准備金、再貸款或貼現以及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等。從學術角度,它大體可以分為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價格工具集中體現在利率或匯率水平的調整上。數量工具則更加豐富,如公開市場業務的央行票據、准備金率調整等,它聚焦於貨幣供應量的調整。
『伍』 擴張的貨幣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有什麼區別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
目前中國實行的是:從緊的貨幣政策和穩健的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是通過政府對國家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性質(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以及貨幣、產出和通貨膨脹三者之間聯系的方式)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一國政府擁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來實現其宏觀經濟目標。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
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貨幣政策中介目標而採取的政策手段。
貨幣政策是涉及經濟全局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政策、投資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資政策等關系十分密切,必須實施綜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幣值穩定。
根據央行定義,貨幣政策工具庫主要包括公開市場業務、存款准備金、再貸款或貼現以及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等。從學術角度,它大體可以分為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價格工具集中體現在利率或匯率水平的調整上。數量工具則更加豐富,如公開市場業務的央行票據、准備金率調整等,它聚焦於貨幣供應量的調整。
『陸』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別
金融學中的一塊基本內容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相互搭配使用,具體說來有以下四種配套方式:寬松的貨幣加擴張財政;從緊的貨幣加緊縮的財政;寬松的貨幣加緊縮的財政;緊縮的貨幣加寬松的財政。可是,結合當今世界貨幣發行的規律和經濟發展現實來看,根本不存在「緊縮貨幣政策與寬松財政政策」共存的現實,即便是在理論上也是行不通的,所以兩者的搭配方式只有三種,沒有四種。
為什麼從緊的貨幣政策與寬松的財政政策無法共存呢?其根本原因在於世界各國的貨幣體系和財政體系都被政策操控,財政部和央行雖分屬不同的機構,但其做出的決定都必須經過最高決策層同意,也就是說。一國的金融體系(在不考慮外資沖擊的假設下)基本上是由政府說了算,而不是市場說了算,即便是號稱最自由的美國也是如此。於是可以推出,貨幣的發行量也是政府說了算。
寬松的財政政策導致的後果就是財政赤字,赤字的理論依據就是政府提供信用向人民借錢,借的錢總要還啊,怎麼還呢?有三種方式:第一,增稅,這種方式會引起民眾反感,不好。第二,發國債,美其名曰「金邊債券」,政府肯定不會欠你錢的啊,信用有保證,但是呢,過幾年要還利息,也不太好。第三,就是自己印錢還債,美其名曰貨幣發行,這種方式對政府最有利,理由如下:第一、不用還利息;第二、想印多少印多少,欠再多錢也不怕,欠債的人可以自己印錢還債,這是天下最霸道的一個笑話,對嗎?所以,全天下的政府在理論上都是破產的,但實際上都沒破產,因為權力讓它得以繼續運行。
再接著說赤字的償還方式對貨幣政策有何影響。增稅,是最基本的國民收入再分配方式,老百姓拿得少了,政府拿去的多了,蛋糕一樣大,分法不同而已,對社會貨幣總量幾乎沒有影響,所以對貨幣政策也沒啥影響。發債,是提前預支老百姓的未來收入和後期稅收收入,基於李嘉圖等價定理,其效果跟增稅差不多,對貨幣總量稍有影響,那就是政府要多支付一項成本:債券利息,但一般而言債券利息往往比不上CPI,也就是說,因為利息產生的貨幣輸入不足以對後期應有的貨幣總量產生較大影響(因為那個時候GDP的總量也在增加,貨幣自然合理的同步增加)。所以,產生後果最嚴重的還債方式就是「印鈔票」,第一,印鈔票的依據往往是根據政府負債的情況,而非現實經濟發展需要;第二,多印的鈔票沒有任何實體經濟產品作為支撐,單一增加社會總需求而已;第三,印鈔導致的通脹會隱藏政府實際赤字,導致實際利率降低,低於CPI,使政府少還錢但讓老百姓利益受損。
也就是說,只要政府以印鈔票的形式,以貨幣發行為基礎來支撐擴張的財政政策,那麼其貨幣政策一定是寬松的,根本無法從緊,從緊了錢從哪裡來呢?從緊了不就等於宣布政府破產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後金融危機時期世界各國遇到的復甦瓶頸,當初為應對危機設計的「雙松」政策為現在的尷尬處境埋下了伏筆。流動性在被各國政府強心劑般的政策刺激過後,開始了新一輪的泛濫泡沫,於是乎不少有識之士提出來,貨幣可以適度從緊啦,再不緊一點就又是通脹啦,可是,各國突然發現我們走進了一條死胡同,不是不想從緊,是根本不能從緊,從緊了政府就要破產,當初政府是欠了好幾萬億的債啊,不發貨幣怎麼還錢呢?還是維持低利率不變吧,否則政府活不下去,幸好我們政府可以自己印錢還債。
所以,當貨幣政策被財政政策綁架的時候,怎麼可能會獨立發揮作用呢?於是,後危機時代,冰島政府宣布破產,希臘陷入債務危機,歐盟各國都不同程度受到債務影響,於是在近期都不約而同的選擇緊縮政策削減預算,這是一樁好事,把邏輯釐清了政策才能對路。歐元區國家之所以一直陷入通縮甚至債務危機,恰恰是因為該體系內國家貨幣發行權(歐元)與本國行政權力脫離,也就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脫離,各國財政政策可以自行制定,但歐元的發行量不是法國、德國說了算,而是整個歐盟說了算,於是「自行印鈔」的還債渠道被徹底堵死,所以貨幣政策避免了被財政政策綁架,那欠下的錢怎麼辦?增稅肯定不行,發債也沒人敢買(中國肯定願意買,呵呵),貨幣又不能多發,所以只能量入為出,緊縮財政,大幅削減赤字。所以,目前來看,只有歐盟可以實現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四種搭配了。
中國和美國是反面典型,中國政府印錢造成通脹是剝削老百姓為資產階級服務,美國政府印錢造成通脹是剝削發展中國家為自己服務,這兩個意識形態不相容的國家竟然在經濟政策上出奇的一致:用財政政策綁架貨幣政策,政府自己印錢還債!所以至今兩個超級大國都不敢說政策轉向,因為一轉向政府就破產,先趕緊印鈔讓政府還了債再說,通脹的後果讓可憐的百姓承擔去吧!
綜上我們發現,要發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獨立作用,必須使兩者的決定權分離,顯然,國家的存在是不會允許財政權旁落的,但歐元區的示範讓我們看到了超主權貨幣發行體系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貨幣發行不為一國政府所利用,那麼區域內超主權貨幣的出現怕是一條遲早會被腳印踩出來的路了。
雙松雙緊的政策後果如何大家應該比較清楚,那麼就還剩下一個小問題,寬松的貨幣加從緊的財政,這樣的搭配好么?理論上說應該不錯,總體上講一松一緊,整體溫和,不會導致赤字,可能會帶有一點通脹,但應該不嚴重,可當今世界似乎很少聽說有哪些國家採取的是這種方式,原因就是凱恩斯所說的流動性陷阱,單純寬松貨幣似乎已經解決不了刺激經濟的問題了,同時通脹和政府支出的減少必定會加大貧富差距,這也許會被民眾所詬病。
所以,目前來看似乎找不到完美的搭配方式,只是很期待超主權貨幣的到來,期待貨幣政策回到它應有的原貌。
希望採納
希望採納
『柒』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目前我們正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兩大基本政策手段,主要是通過實施擴張性或收縮性政策,來調整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二者各有側重,既有區別又有緊密聯系。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區別與聯系:
①區別:▲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貨幣政策是 指一國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
▲ 內容不同。凡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對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政策。
▲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②聯系:
1、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經濟政策。二者主要是通過實施擴張性或收縮性政策,調整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保持經濟總量的平衡,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具有一致性。兩者都要求達到貨幣幣值 的穩定,經濟穩定增長,勞動者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以推動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的發展。
3、.在一般條件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財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為特徵,有迅速啟動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容易引起過度赤字、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因而,財政政策發揮的是經濟增長引擎作用,用以對付大的與拖長的經濟衰退,只能作短期調整,不能長期大量使用。貨幣政策則以微調為主,在啟動經濟增長方面明顯滯後,但在抑制經濟過熱、控制通貨膨脹方面具有長期成效。它通過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具有直接、迅速和靈活的特點。由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兩種長短不同的政策時效搭配,因而兩者可形成合力,對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發揮調控作用。4、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實現手段具有交叉性。財政 政策能否順利實施並取得效果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國債把本來分別由財政機關和中央銀行執行的相互獨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聯結起來,成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最佳結合點
『捌』 財務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
財政政策(Fiscalpolicy/'fiskl'pɒləsi/AmE'pɑ:ləsi/)經濟學詞彙。財政政策的概述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總需求,從而增加國民收入,反之則壓抑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稅收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收縮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稅收,可以抑制總需求從而減少國民收入,反之,則刺激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用以達到特定或維持政策目標——比如,抑制通脹、實現完全就業或經濟增長。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設置銀行最低准備金(最低儲備金)。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是同一事物的兩面,一個是從經濟理論角度講,一個是從政策措施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