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認為的虛擬貨幣有哪些
㈠ 求完整馬克思的貨幣起源說,不要簡單概括
馬克思研究貨幣起源是從分析商品開始的,「只要理解了貨幣的根源在於商品本身,貨幣分析上的主要困難就克服了。」對於貨幣的形成與發展過程,馬克思始終圍繞著商品的內在矛盾及其外化這一中心來展開。馬克思認為在人類幾千年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發展史上,貨幣的價值形式經歷了四個階段:簡單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貨幣形式。
(一)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是指商品價值只是偶然地、簡單地通過另一個商品表現出來。例如:1隻羊=3把斧子。這個等式表明了一隻羊的價值通過三把斧子表現出來。
(二)擴大的價值形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交換成為一種經常現象。這時一種商品已經不是偶然同一種商品相交換,而是經常地和許多商品相交換了。這樣,價值形式便發展到第二階段,這就是擴大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是指商品的價值通過許多商品表現出來。這一價值形式較簡單價值形式更能充分反映價值的性質,即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
(三)一般的價值形式。人們從無數次的交換中認識到,在某地區市場上,什麼商品是大家願意接受的。這樣只要用自己的商品先換到這種大家比較樂意接受的商品,然後用這種商品再去換自己需要的東西,交換不僅成功,而且省事了。這樣就有一種商品會自然而然地從許多商品中分離出來,變成一切商品的等價物。價值都通過這種商品表現出來。這種價值形式便稱為一般價值形式。它的出現是價值形式發展的一個質的飛躍。
(四)貨幣形式。交換的發展,使一般等價物固定地由金銀來承擔。金或銀之所以能夠固定地擔當這個重任,首先是因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價值;其次,是因為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不易變質損壞、質地均勻、易於分割等方面的特性,最適合充當貨幣材料。因此,馬克思指出:「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當金銀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固定地獨佔一般等價物地位時,就成為貨幣。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貨幣是價值形式發展的結果,它是在商品交換的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從商品世界中游離出來的一種特殊商品。貨幣是價值形式的完成形態,這就是貨幣的起源。正是基於此,馬克思認為貨幣的本質無非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體現了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生產關系。
貨幣的本質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這種本質只有通過貨幣的職能才會充分表現出來。貨幣有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貨幣、世界貨幣。前面兩種職能是基本職能,後面三種職能是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而不斷產生出來的。
(一)價值尺度。所謂價值尺度,就是貨幣充當計量其它一切商品價值量大小的尺度。貨幣能有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因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結著一般的人類勞動,也有價值。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就是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一定的價格,因而不需要實在的貨幣,只要有想像的或觀念的貨幣就行了。(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就是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是:商品—貨幣—商品(W—G—W)。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需是實在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金銀在逐步為紙幣所代替,有形的紙幣又為無形的電子貨幣所代替。(三)貯藏手段。貯藏手段指貨幣退出流通領域而被人們當作社會財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獨立的價值形態保存和貯藏的職能。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在的和足值的貨幣。(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指貨幣作為交換價值而用於清償債務、繳納賦稅和租金等方面的職能。在商品生產和交換中,由於各種商品的生產時間和銷售時間各有不同,必然會出現賒銷賒購現象。在這里,貨幣不是直接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的支付只是為了償還以前的欠款。貨幣執行支付手段時,必須以交換雙方的信用為前提,並藉助一定的契約形式。(五)世界貨幣。世界貨幣指在國際市場上發揮一般等價物作用的貨幣。世界貨幣的職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作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來支付國際收支的差額;二是作為一般的購買手段,用來購進外國商品;三是充當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如支付戰爭賠款、輸出貨幣資本等。隨著貨幣形式的發展和國際經濟聯系的加深,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形式大為減弱,某些經濟實力雄厚國家的貨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世界貨幣的作用。貨幣的五種職能之間存在著有機的聯系,它們共同體現了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本質。
最後,馬克思還詳細闡述了貨幣流通規律問題。貨幣流通規律即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規律。其基本內容是,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量,取決於需要流通的商品的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公式中的商品價格總額又取決於待流通的商品數量與商品的價格水平的乘積。因此,價格水平、待流通的商品量和貨幣的流通速度這三個因素,決定著貨幣的流通量。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產生以後,出現了賒銷賒購現象,在這種條件下,上述關於貨幣流通量的公式應作適當補充。用公式表示為: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待銷售商品價格總額-賒銷商品價格總額+到期應支付的價格總額-相互抵消的總額)/同名貨幣流通次數。
貨幣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和發展尤其是對於加強和改進宏觀調控特別是金融領域的宏觀調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首先,我們必須自覺遵循貨幣流通規律,以商品流通的客觀需要為依據,嚴格控制貨幣發行,保持貨幣流通與市場商品可供量的大體平衡。其次,對於貨幣執行的信用職能來說,我們既不能迴避它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一面,又不能讓其自由發展。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有待逐步完善和成熟、我國金融體系還很脆弱的情況下,只能採取漸進式的金融領域的開放和改革。除此之外,還要合理和規范發展虛擬經濟。虛擬經濟的發展要以實體經濟為基礎,以防止虛擬經濟盲目擴張。
㈡ 用馬克思的貨幣理論看比特幣
馬克思的貨幣理論中,貨幣有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貨幣、世界貨幣。
比特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當今社會經濟和網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正因為被大家所接受,被人們賦予了它一定的價值,所以,比特幣在世界范圍內流通。
比特幣的流通主要是通過比特幣交易平台進行的;雖然國內的比特幣交易被禁止,但在國外其他國家的,甚至充當貨幣的角色,可用於商品的支付。
同樣,部分投資者認為比特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於是,就有很多人持有比特幣,或存放於比特幣錢包,比如說幣包,或用於交易平台以獲得更大的收益。
比特幣正因為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要,所以在某種情況下,在世界中,充當了貨幣的角色。
㈢ 虛擬貨幣有哪些
除了比特幣之外,虛擬世界還存在很多別的虛擬貨幣。
Litecoin
Litecoin(LTC)發布於2011年10月7日,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山寨幣,約為 BTC 市值的2%。目前單價為2.31美元,總幣值 3800 萬美元。
這同樣是一種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不同於比特幣使用的 SHA256 挖礦演算法,LTC 採用 scrypt 演算法。獨特的演算法也是從山寨幣中脫穎而出的關鍵,scrypt 演算法使用 SHA256 作為其子程序,而 scrypt 自身需要大量的內存,每個散列作為輸入的種子使用的,然後與需要大量的內存存儲另一種子偽隨機序列,共同生成序列的偽隨機點而輸出哈希值。在 BTC(Bitcoin)的開采依靠單純的顯卡挖礦已經力不從心(利用一般配置顯卡挖到一個 BTC 大概需要十幾到數十天),各種價格不菲挖礦機的出現提高了普通人通過挖礦獲得 BTC 的門檻,而 LTC 在使用 PC 顯卡挖礦上具有一定優勢。(本段來源於知乎。)
Litecoin 對比 BTC 在技術上做了一點的改進,如果現在 BTC 是金,那 LTC 暫時是銀。
Litecoin 的最大優點是能更快確認真偽,該虛擬貨幣由 Charles Lee 設計和維護。比特幣的交易需要驗證,驗證的時間平均在10分鍾以上,大多數交易網站驗證需要1個小時。Litecoin 交易確認平均為2.5分鍾,開發者聲稱縮短驗證增加了虛擬貨幣的實用性。定製機器和 AMD GPU 的比特幣采礦效率最高,令使用 CPU 采礦的礦工幾乎無利可圖。Litecoin 的采礦排除了 GPU 和定製處理器,因此不過於依賴少量專業礦工。
PPCoin
PPCoin(PPC) 發布於2012年8月19,在 BTC 原有技術上有所提升。使用 proof-of-stake,並加入 coin age 概念。
PPCoin 是 Bitcoin 的分叉項目,目標是實現能源效率,並盡可能保持原 Bitcoin 的最好性能。PPCoin 單價0.22美元,總幣值 400 萬美元。
PPCoin 沒有一個固定的貨幣供應量上限,但這並不意味著 PPCoin 比 Bitcoin 有明顯通脹。可以將 Bitcoin 比做黃金,黃金每年的通脹是1-3%左右,雖然黃金並沒有已知的貨幣供應量上限,但我們仍知道它是可靠的稀缺品。
PPCoin 的鑄造有兩種類型,工作證明及股權證明。工作證明的鑄幣率受摩爾定律影響,這取決於我們的工作證明能力的成倍增長。而大家都知道的是摩爾定律最終會結束,到那時通脹的 PPCoin 可能已經接近黃金的水平。而股權證明鑄造每年最多通脹 1%。與此同時,PPCoin 的交易費用被銷毀以抗衡通脹。所以整體來說, PPCoin 的鑄幣設計仍是未來一個非常低的通脹設計,可以達到和 Bitcoin 相媲美的程度。
PPCoin 的獎勵方式類似彩票,會根據礦工持有的 PPCoin 數量決定獲勝幾率,創始人之一的 Sunny King 說,他們的設計是基於長期能量效率的新概念。
Terracoin
Terracoin(TRC)發布於2012年10月26,總幣量 4200 萬。每塊速度為2分鍾,比 LTC 稍快一些。技術上沒有太多特別之處,類似 BTC 每4年產量減半。
不過運營團隊似乎有較強商業背景,可能會在流通上優於其他比特幣。虛擬貨幣現在的發展越來越得到重視,現在一些有商業背景的團隊進入,會加速虛擬貨幣的發展。
Namecoin
Namecoin 是一個基於比特幣技術的分布式域名系統,其原理和 Bitcoin 一樣, 這個開源軟體首次發布的日期是2011年4月18日。
Namecoin 產生於一個不同於 Bitcoin 主交易區塊的起源塊, 使用一個新的區塊鏈(blockchain),獨立於 Bitcoin 的區塊鏈之外,因為是基於 Bitcoin,域名的安全性, 分布性, 魯棒性, 加密性, 遷移都有數學保證。可以用挖 Bitcoin 的方式,同時挖 Namecoin。
這個項目由 bitdns 討論並提出,主要是對目前 DNS 的缺陷不滿。Namecoin 惟一的頂級域名是 .bit, 注冊 .bit 域名需要花費 Namecoin。
另外,什麼q幣,盛大幣,起點幣,各種網路游戲幣等也是虛擬貨幣。
㈣ 馬克思認為,貨幣的基本職能是什麼
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㈤ 馬克思貨幣理論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基本內容:
1)商品的二因素與勞動的二重性原理
使用價值--------具體勞動 價值----------------抽象勞動
2)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商品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貨幣的產生與發展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價值形式發展的完結階段。
4)價值規律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實行等價交換。
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中的邏輯線索和基礎地位:(1)與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派比較,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最大貢獻是證明了「勞動的二重性」;(2)在勞動二重性的基礎上,馬克思創立了剩餘價值學說;(3)在剩餘價值學說的基礎上,馬克思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並由此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結論。概括地說,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揭示資本主義從產生到滅亡的歷史規律的基礎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個理論基石,是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為工人階級爭取經濟和政治主體地位的學說。馬克思從「勞動是唯一的價值源泉」入手,無情地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勞動的異化和資本家榨取剩餘價值的罪惡,並由此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結論。
㈥ 馬克思貨幣理論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引言
可以說馬克思的貨幣理論蘊含著非常現代的洞察力,它從各個方面預示了凱恩斯的理論。這在馬克思對待信用和金融危機上面表現得最明顯。然而,只有在一般的價值理論背景之中馬克思的貨幣理論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也就是說,在作為交換價值的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形式與職能間建立緊密聯系是必要的。貨幣的衍生物成為獨立的價值形式,成為了價值尺度。貨幣其自身是先於資本主義出現的,它在歷史的演進中完成交換領域和一般流通領域中的各種職能。這些貨幣的各種形式與一般貨幣等價物所執行的職能是不可分離的。本文將要提出,特定的資本主義貨幣形式與貨幣循環理論相結合提供了更為系統連貫的分析框架,它加強了馬克思最初的對信用貨幣的分析。與這些特定的資本主義貨幣形式對應的是現代銀行和復雜信用創造工具的演進。
貨幣的形式和職能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貨幣衍生物以價值採取它自主的形式為條件。商品交換價值的貨幣表現構成了可度量的「一般等價物」。商品的價格是商品與貨幣間的交換比例(例如擴大的價值形式),它是由在一般等價物中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相對量所決定的。從這個方面來說,價值形式代表了商品的社會形式,以其內在的能力進入到交換過程和表現貨幣價格。對象化到使用價值中的勞動時間只能通過貨幣的形式被社會承認,作為交換價值通過市場實現。根據馬克思,一般等價形式對象化為交換價值的貨幣表現。確實,貨幣系統本身能夠作為一種延遲支付的手段或者信用循環的現代表現。但貨幣在資本主義以前是以商業資本或商人資本形式出現的。馬克思認為社會習慣和規定會決定何種商品貨幣被選擇,通過排除其他所有商品,而賦予某種特殊的商品一般等價物的角色。貨幣於是獲得了商品購買力的壟斷力量。一般等價物作為具有壟斷力的購買手段是商品所有者的社會紐帶,資本主義社會的神經(nexus rerum)。
只要抽象勞動需要社會承認,一般等價物就必然表現為自主的、獨立的價值形式。在馬克思那個時代,金是一般等價物,馬克思將紙幣作為金的「符號」。貨幣作為共同屬性,作為價值的度量和作為商品價值量的社會表達的必要手段來起作用。流通中貨幣的數量遵循「迴流定律」(law of reflux)來與價格總額相適應,方式為金融系統中的貯藏或拋售,或者流通速度的變化。流通過程創造了貨幣本身能使得商品可以通約的幻覺。但是在表面或者交換價值的「現象形式」之下,抽象勞動決定了價值的物質實質。用馬克思自己的話說:「因為一切商品作為價值都是對象化的人類勞動,從而本身可以通約,所以它們能共同用一個獨特的商品來計量自己的價值,這個獨特的商品被轉換為他們共同的價值尺度或貨幣。」[1]在M-C-M′的一般循環中,貨幣作為循環過程的中介,在這個過程中真實的社會生產特徵被歸入到了買賣中個體的行為之中。貨幣積極地將商品當作價值。這預先假定了在發達的資本主義關系中為賣而買(M-C-M′)是占統治地位的。在M-C-M′中,貨幣不能看成是被動的,因為貨幣的增加是被設定為流通的目的。貨幣在經濟中是最積極的東西,任何貨幣理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解釋這個現象。
與李嘉圖不同,馬克思認為貨幣不能僅限於作為交換和流通手段。確實,甚至在凱恩斯批判薩伊定律之前,馬克思就反對古典的貨幣中性教條,後者認為貨幣僅僅是蓋在物物交換上的「面紗」。在純粹的商品經濟中,貨幣作為被動的角色反映物物交換過程中商品間的交換比例。在這個物物交換的經濟中,購買和出售同時進行,也就是說商品使用價值是主要目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薩伊定律——認為普遍的生產過剩是不存在的——能夠被驗證。肯定的,即使假設商品交換是通過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只要貨幣不被閑置貯藏起來或作為價值的儲存,薩伊定律就會有效。古典體系混淆了純粹的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貨幣經濟,馬克思的體系顯然與之相反,他從貨幣的最初形式開始。就主要目的是以貨幣形式實現交換價值而言,以貨幣形式存在的一般等價物決定了市場經濟的邏輯。最終驅動單個資本家的是以貨幣形式來創造和實現剩餘價值。資本的貨幣形式與商品形式之間的矛盾預示了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信用貨幣的貶值(更不用說它的只是幻想的貨幣資格的喪失)會動搖一切現有的關系。因此,為了保證商品價值在貨幣上的幻想的、獨立的存在,就要犧牲商品的價值。一般說來,只要貨幣有保證,商品價值作為貨幣價值就有保證。因此,為了幾百萬貨幣,必須犧牲許多百萬商品。這種現象在資本主義生產中是不可避免的,並且是它的妙處之一。在以前的生產方式中沒有這種現象,因為在它們藉以運動的那種狹隘的基礎上,信用和信用貨幣都還沒有得到發展。一旦勞動的社會性質表現為商品的貨幣存在,從而表現為一個處於現實生產之外的東西,貨幣危機——與現實危機相獨立的貨幣危機,或作為現實危機尖銳化表現的貨幣危機——就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很清楚,只要一個銀行的信用沒有動搖,這個銀行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增加信用貨幣就會緩和恐慌,但通過收縮信用貨幣就會加劇恐慌。」[2]
馬克思確認了貨幣的三種基本職能。首先,貨幣被當作計算單位,通過確定價格來作為價值尺度行使職能。馬克思的商品貨幣理論使他將金作為價值尺度。金自身的價值由生產這種特殊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其他所有商品不同,金具有一般交換價值,這是通過社會承認和作為價值尺度由國家認可的。第二,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例如現代的紙幣),是由私人銀行發行,並最終由中央銀行通過其儲備的高能貨幣來調節。第三項職能可以描述為價值的抽象代表或簡單地說,「作為貨幣的貨幣」。在這個觀點上,馬克思區分了三種貨幣的功能:(1)以貨幣貯藏的形式儲存價值:「資本的一定部分,必須不斷作為貯藏貨幣,作為可能的貨幣資本存在,這就是:購買手段的准備金,支付手段的准備金,一種在貨幣形式上等待使用的閑置資本;而且資本的一部分不斷以這種形式流回。」[3]貨幣以潛在資本的面貌出現。作為價值的儲存,貨幣取得了固有的購買力,並且通過M-M′的循環,獲得了自我擴大的價值;(2)作為支付手段或者以信用形式延遲支付;(3)作為世界貨幣、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資產。在馬克思自己的時代,這個功能是由英國強權所支持的國際金本位來執行的。一旦貨幣被作為價值尺度和價格標准,貨幣就取得了作為流通手段的地位。作為流通手段,貨幣法定的清償手段被國家承認並擔保,被作為法幣發行。也就是說,國家獲得了佔有鑄幣稅的特權。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的職能是社會承認的。僅僅是在流通過程中貨幣才能以價格形式充當一般等價物。馬克思的分析框架建立了一個因果聯系,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價格標準是以其作為流通手段的存在為前提條件的。
貨幣的各種職能也與其特定的歷史形態相一致。銀行業務的出現和信用創造與資本主義演進的高級階段相一致。相反,法幣和貴金屬自發演進或金屬貨幣形式出現在資本主義之前,其起源就如同文物一般古老。這些不同的貨幣形式深刻地影響著貨幣中介的決定。於是,貨幣作為價值的抽象表達與資本主義交換更發達的、更高級的貨幣中介形式一致。現代銀行演變見證了支付和信用創造管理手段的融合。現代的信用創造工具和金融媒介,可以說是價值抽象表現的最近的形式。它們是信用的形成和調節發生的地方,處於資本家和工人以及資本家之間貨幣流通的中心。但是,必須強調不考慮貨幣形式,基本職能仍然是相同的。商品貨幣僅僅是一般等價物歷史形式的一種。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其他具體形式的資本主義貨幣如信用、不可兌換的法幣、銀行存款等等,逐漸成為了占統治地位的形式。
㈦ 馬克思的貨幣理論主要有哪些主要內容
可以說馬克思的貨幣理論蘊含著非常現代的洞察力,它從各個方面預示了凱恩斯的理論。這在馬克思對待信用和金融危機上面表現得最明顯。然而,只有在一般的價值理論背景之中馬克思的貨幣理論才能得到充分的理解。也就是說,在作為交換價值的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形式與職能間建立緊密聯系是必要的。貨幣的衍生物成為獨立的價值形式,成為了價值尺度。貨幣其自身是先於資本主義出現的,它在歷史的演進中完成交換領域和一般流通領域中的各種職能。這些貨幣的各種形式與一般貨幣等價物所執行的職能是不可分離的。本文將要提出,特定的資本主義貨幣形式與貨幣循環理論相結合提供了更為系統連貫的分析框架,它加強了馬克思最初的對信用貨幣的分析。與這些特定的資本主義貨幣形式對應的是現代銀行和復雜信用創造工具的演進。
貨幣的形式和職能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貨幣衍生物以價值採取它自主的形式為條件。商品交換價值的貨幣表現構成了可度量的「一般等價物」。商品的價格是商品與貨幣間的交換比例(例如擴大的價值形式),它是由在一般等價物中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相對量所決定的。從這個方面來說,價值形式代表了商品的社會形式,以其內在的能力進入到交換過程和表現貨幣價格。對象化到使用價值中的勞動時間只能通過貨幣的形式被社會承認,作為交換價值通過市場實現。根據馬克思,一般等價形式對象化為交換價值的貨幣表現。確實,貨幣系統本身能夠作為一種延遲支付的手段或者信用循環的現代表現。但貨幣在資本主義以前是以商業資本或商人資本形式出現的。馬克思認為社會習慣和規定會決定何種商品貨幣被選擇,通過排除其他所有商品,而賦予某種特殊的商品一般等價物的角色。貨幣於是獲得了商品購買力的壟斷力量。一般等價物作為具有壟斷力的購買手段是商品所有者的社會紐帶,資本主義社會的神經(nexus rerum)。
只要抽象勞動需要社會承認,一般等價物就必然表現為自主的、獨立的價值形式。在馬克思那個時代,金是一般等價物,馬克思將紙幣作為金的「符號」。貨幣作為共同屬性,作為價值的度量和作為商品價值量的社會表達的必要手段來起作用。流通中貨幣的數量遵循「迴流定律」(law of reflux)來與價格總額相適應,方式為金融系統中的貯藏或拋售,或者流通速度的變化。流通過程創造了貨幣本身能使得商品可以通約的幻覺。但是在表面或者交換價值的「現象形式」之下,抽象勞動決定了價值的物質實質。用馬克思自己的話說:「因為一切商品作為價值都是對象化的人類勞動,從而本身可以通約,所以它們能共同用一個獨特的商品來計量自己的價值,這個獨特的商品被轉換為他們共同的價值尺度或貨幣。」[1]在M-C-M′的一般循環中,貨幣作為循環過程的中介,在這個過程中真實的社會生產特徵被歸入到了買賣中個體的行為之中。貨幣積極地將商品當作價值。這預先假定了在發達的資本主義關系中為賣而買(M-C-M′)是占統治地位的。在M-C-M′中,貨幣不能看成是被動的,因為貨幣的增加是被設定為流通的目的。貨幣在經濟中是最積極的東西,任何貨幣理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解釋這個現象。
與李嘉圖不同,馬克思認為貨幣不能僅限於作為交換和流通手段。確實,甚至在凱恩斯批判薩伊定律之前,馬克思就反對古典的貨幣中性教條,後者認為貨幣僅僅是蓋在物物交換上的「面紗」。在純粹的商品經濟中,貨幣作為被動的角色反映物物交換過程中商品間的交換比例。在這個物物交換的經濟中,購買和出售同時進行,也就是說商品使用價值是主要目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薩伊定律——認為普遍的生產過剩是不存在的——能夠被驗證。肯定的,即使假設商品交換是通過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只要貨幣不被閑置貯藏起來或作為價值的儲存,薩伊定律就會有效。古典體系混淆了純粹的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貨幣經濟,馬克思的體系顯然與之相反,他從貨幣的最初形式開始。就主要目的是以貨幣形式實現交換價值而言,以貨幣形式存在的一般等價物決定了市場經濟的邏輯。最終驅動單個資本家的是以貨幣形式來創造和實現剩餘價值。資本的貨幣形式與商品形式之間的矛盾預示了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信用貨幣的貶值(更不用說它的只是幻想的貨幣資格的喪失)會動搖一切現有的關系。因此,為了保證商品價值在貨幣上的幻想的、獨立的存在,就要犧牲商品的價值。一般說來,只要貨幣有保證,商品價值作為貨幣價值就有保證。因此,為了幾百萬貨幣,必須犧牲許多百萬商品。這種現象在資本主義生產中是不可避免的,並且是它的妙處之一。在以前的生產方式中沒有這種現象,因為在它們藉以運動的那種狹隘的基礎上,信用和信用貨幣都還沒有得到發展。一旦勞動的社會性質表現為商品的貨幣存在,從而表現為一個處於現實生產之外的東西,貨幣危機——與現實危機相獨立的貨幣危機,或作為現實危機尖銳化表現的貨幣危機——就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很清楚,只要一個銀行的信用沒有動搖,這個銀行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增加信用貨幣就會緩和恐慌,但通過收縮信用貨幣就會加劇恐慌。」[2]
馬克思確認了貨幣的三種基本職能。首先,貨幣被當作計算單位,通過確定價格來作為價值尺度行使職能。馬克思的商品貨幣理論使他將金作為價值尺度。金自身的價值由生產這種特殊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其他所有商品不同,金具有一般交換價值,這是通過社會承認和作為價值尺度由國家認可的。第二,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例如現代的紙幣),是由私人銀行發行,並最終由中央銀行通過其儲備的高能貨幣來調節。第三項職能可以描述為價值的抽象代表或簡單地說,「作為貨幣的貨幣」。在這個觀點上,馬克思區分了三種貨幣的功能:(1)以貨幣貯藏的形式儲存價值:「資本的一定部分,必須不斷作為貯藏貨幣,作為可能的貨幣資本存在,這就是:購買手段的准備金,支付手段的准備金,一種在貨幣形式上等待使用的閑置資本;而且資本的一部分不斷以這種形式流回。」[3]貨幣以潛在資本的面貌出現。作為價值的儲存,貨幣取得了固有的購買力,並且通過M-M′的循環,獲得了自我擴大的價值;(2)作為支付手段或者以信用形式延遲支付;(3)作為世界貨幣、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資產。在馬克思自己的時代,這個功能是由英國強權所支持的國際金本位來執行的。一旦貨幣被作為價值尺度和價格標准,貨幣就取得了作為流通手段的地位。作為流通手段,貨幣法定的清償手段被國家承認並擔保,被作為法幣發行。也就是說,國家獲得了佔有鑄幣稅的特權。貨幣作為價值尺度的職能是社會承認的。僅僅是在流通過程中貨幣才能以價格形式充當一般等價物。馬克思的分析框架建立了一個因果聯系,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價格標準是以其作為流通手段的存在為前提條件的。
貨幣的各種職能也與其特定的歷史形態相一致。銀行業務的出現和信用創造與資本主義演進的高級階段相一致。相反,法幣和貴金屬自發演進或金屬貨幣形式出現在資本主義之前,其起源就如同文物一般古老。這些不同的貨幣形式深刻地影響著貨幣中介的決定。於是,貨幣作為價值的抽象表達與資本主義交換更發達的、更高級的貨幣中介形式一致。現代銀行演變見證了支付和信用創造管理手段的融合。現代的信用創造工具和金融媒介,可以說是價值抽象表現的最近的形式。它們是信用的形成和調節發生的地方,處於資本家和工人以及資本家之間貨幣流通的中心。但是,必須強調不考慮貨幣形式,基本職能仍然是相同的。商品貨幣僅僅是一般等價物歷史形式的一種。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其他具體形式的資本主義貨幣如信用、不可兌換的法幣、銀行存款等等,逐漸成為了占統治地位的形式。
㈧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里,請問什麼叫「觀念上的貨」幣
我們買東西用的人民幣就屬於「現實的貨幣」,而商店裡商品的標簽上寫的標價則屬於「觀念上的貨幣」。
貨幣職能中的價值尺度職能,可以用想像的或觀念的貨幣,流通手段職能則必須使用現實的貨幣。
㈨ 對於貨幣的本質,馬克思認為貨幣是什麼的工具
馬克思認為,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
㈩ 馬克思貨幣起源說的觀點
馬克思在講到貨幣起源時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馬克思是從商品交換關系中分析貨幣起源的,並將貨幣商品論建立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從價值形式的發展要求中揭示了貨幣產生的客觀必然性。
其理論邏輯是:
1.商品交換與價值形式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物。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用以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它證明凝結在商品中人類一般勞動的存在。商品交換的依據是商品的價值,因為使用價值是不同質的,無法相互比較,只有價值具有質的共同性和量的可比性,等價交換便成為一條自然的交換法則。那麼,怎樣才能知道商品有無價值和價值的大小呢?或者說,商品的價值是如何表現出來的呢?
使用價值以物質形態直接出現,可為人們的感官直接感知,但價值是寓於商品中的抽象勞動,不能通過商品自己表現,而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相對表現出來的。也就是說,通過交換,一種商品的價值表現在另一種商品上了。這後一種商品就成了前一種商品的價值表現形式,它以自身的若干數量證明了與其交換的前一種商品中所含的勞動量。這就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簡稱為價值形式。貨幣正是在這種由商品交換發展所決定的價值形式的發展中產生的,貨幣不過是一種高級的價值表現形式而已。
2.價值形式發展與貨幣產生
(1)簡單價值形式中的等價物
人類社會尚未發生大分工以前,商品交換只是偶然現象。極為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人們不可能經常有剩餘產品拿來交換,更談不上專門為交換而進行生產。但這種偶然的商品交換已經具有了商品價值表現的簡單形式,即商品的價值通過另一種商品相對表現出來。它說明商品已經有了等價物,價值不再是完全抽象的,而具有了「物的形式」。作為交換,商品只是滿足交換者對不同使用價值的需求,作為等價物,它的意義並不在使用價值方面,而在價值方面。一種商品一旦作為等價物,便具有了如下特徵:
第一,使用價值成為價值的表現形式。等價物並不能用自身的價值來表現出其他商品的價值,因為它自身的價值也是內在的、不可捉摸的,只能以自身的外在形式即一定量的使用價值來表現。
第二,具體勞動成為抽象勞動的表現形式。等價物也是具體勞動的產物,但它卻被用來衡量別的商品所含勞動的質和量,成為抽象勞動的代表。生產等價物的具體勞動,使凝結在與其交換的商品當中的抽象勞動具體化了。
第三,私人勞動成為社會勞動的表現形式。一種商品主動與等價物交換,其實質是使生產這種商品的私人勞動求得社會的承認,轉化為社會勞動。但生產等價物的勞動也是私人勞動,只因為等價物在交換關系中被他人所迫求,具有與別的商品直接交換的能力,這種私人勞動便具有了直接的社會性,成為社會勞動的代表。
等價物的上述特徵提醒人們,在商品價值的簡單表現形式中已經孕育了貨幣的胚芽,等價物的特徵中蘊藏著貨幣的本質,貨幣是一種發展成熟了的等價物。
(2)擴大的價值形式證明了價值的無差別性,暴露了物物直接交換的缺陷。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尤其是社會分工的出現,商品交換不再是偶然發生的事情,而成為一種經常性的有規律的現象。這樣,每一種商品不再是偶然地和另一種商品相交換,而是經常地與其他許多種商品相交換;其價值不再是由另一種商品簡單地表現,而是由許多種商品來表現;每一種商品的等價物不止有一個,而是有一系列。這種情況說明,商品價值同它藉以表現的使用價值的特殊形式沒有關系,每一種進入交換的商品都可以充當其他商品的等價物。價值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在這種擴大了的價值表現形式中得到了證明。這時候,商品之間的交換比例不再是偶然確定的,而是更加接近於它們內部實際包含的價值量。
盡管如此,商品價值的表現仍然是不充分的,尤其是不統一的。其根本原因在於,這時的商品交換都是直接的物物交換,商品藉以表現自己價值的材料還沒有與交換者本人對其使用價值的直接需求分開,因而許多商品事實上並不能充當等價物,使價值表現受到限制。而且,一種商品的等價物,對另一種商品來說很可能不是等價物,因為前者需要它的使用價值,而後者不需要,商品價值沒有統一的表現尺度。生產越發展,參加交換的商品越多,就越發暴露出這種價值表現不統一的缺陷;用於交換的商品必須在品種、數量、質量等方面都符合交換雙方的需求,且價值量相等,才能實現交換。這給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造成極大的困難;為了換到所需要的商品,往往需要進行若干次迂迴曲折的交易。交換中的這種困難,要求價值形式的進一步發展。
(3)一般等價物的出現
當人們在直接的物物交換中遇到困難時,便開始自發地或本能地在市場上發現一種商品,這種商品進入交換的次數最多,其使用價值是大家都共同需要的,只要將自己的商品先換成這種商品,再換他實際所希望的商品就不成問題了。誰都這樣做,誰都把這種商品當作等價物,那麼,這種商品實際上就成了所有商品的公共的或一般的等價物了。人們終於擺脫了各種不同的使用價值在交換中對他們的束縛,使直接的物物交換變成由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間接交換。
顯然,一般等價物已經不再是普通的商品,它有兩個重要特徵:
第一,一般等價物不再是消費的對象,而成了交換的媒介。它說明,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並不是人們交換的目的,而是交換的手段。
第二,一般等價物不是用其自然的使用價值,而是用由社會賦予它的使用價值——直接與其他商品相交換的能力——來表現商品的價值。它說明,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完全可以脫離商品的軀體,採取任意的形式。
(4)貨幣的產生
一般等價物的出現,解決了直接物物交換的矛盾和困難,使商品交換在一般等價物的媒介作用下獲得了新的發展。但這時候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還是不固定的,時而是這種,時而又是那種。這種情況必然阻礙商品交換的進一步發展。因此,人們很自然地要求在較大的范圍內(如一個民族市場甚至一個國家)將一般等價物統一起來,使其成為長期固定的一般等價物。這種固定化了的一般等價物就是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