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財產的貨幣保護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虛擬財產保護法的第四章
虛擬財產主體的劃分與確認
(虛擬財產的歸屬)
第十四條 虛擬財產的主體為游戲玩家。
網路虛擬財產的取得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勞動,虛擬財物、經驗值等獲得。玩家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且還伴隨著大量購買游戲裝備的費用;另一種就是玩家直接從游戲運營商手中購買,或者從虛擬的「貨幣」交易商場以及私下交易中獲得。
(一)虛擬財產的佔有權是玩家與運營商的合意
虛擬財產在伺服器上的數據顯示在存儲空間,是運營商的合法佔有,但運營商也只是代玩家保管這些數據,並沒有對其任意修改的權利。
運營商「保管不慎」則為違約;運營商自主處分,則為侵權。違約或侵權要處200--8000元賠償金,情節嚴重者,可酌情增加,但最多不超過10000元。
(二)虛擬財產的使用權掌握在玩家手中。
在虛擬架構的世界中,玩家有權使用虛擬財產繼續練級或交易買賣,使用權掌握在玩家手中。
(三)虛擬財產的收益權歸玩家所有。
(四)虛擬財產的處分權歸玩家所有。
在虛擬社會中,玩家處分其財產,有權以賣或贈的方式處分其在虛擬世界中的財產,虛擬財產的處分權人為玩家。
第十五條 玩家在游戲練級或行使權利時不得侵犯其他人的權利。
Ⅱ 虛擬財產不受法律保護嗎
虛擬財產只要有現實的金錢價值,就會受法律保護.現在有的網路游戲里的一些裝備是可以用現實的金錢來買的,所以也具有現實的金錢價值.目前國內也有過因為網路游戲發生糾紛的案例
Ⅲ 虛擬財產的保護現狀
面對越來越多的虛擬財產糾紛,我國的立法表現出明顯的滯後性。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並沒有對玩家的虛擬財產的數據資料的相關權益作出規定,玩家對指代其虛擬財產的數據的權利也不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九項消費者權利中的任何一項。已經頒布和實施的《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中,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也是一片空白。在我國,網路虛擬財產並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究其原因在於現行法律包括《憲法》和《民法通則》只對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予以認可,而並沒有對虛擬財產的合法性作出明確規定。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網民對虛擬財產的權利也不屬於現有的消費者權利中的任何一項,因此出現了很多玩家在丟失財物後投訴無門的現象。因而為了保護網路游戲者的合法利益,促進網路事業的健康發展,加快解決「網路虛擬財產的合法性認定、制定保護網路虛擬財產的相關性法律法規等關鍵問題」迫在眉睫。
由此可見,當前我國並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對網路虛擬財產進行有利的保護,現實生活中,關於網路虛擬財產的糾紛日漸增多並且出現了一系列的惡性案件。
Ⅳ 什麼時候才有保護虛擬財產的法律
看得出來你對愛理解的甚少
我沒看明白你的題目。難道你把毛毛當作你的虛擬財產嗎?
而且建議你應當把你的用戶名改為毛毛and熊熊,兩個人在一起姿態要低一些。
戰勝他以前的她的方法不是用分手威脅、嚇唬他,不是用心理戰術讓他重視你,也不是用沖動鎮住對方,而是用溫柔、體貼、理解、寬容贏得他的心,一步步讓彼此離對方越來越近卻又給彼此留有空間而不感到壓抑和厭倦。
人是現實的,所以人的感情也是現實的,所以兩個人的愛情是現實的,不要把它想得過於浪漫和虛無,要時時刻刻澆灌、滋養你們的感情,讓這份感情保鮮,還要為未來打算,才不至於失去「珍惜的機會」。
Ⅳ 虛擬財產是不是也受法律保護
目前虛擬財產也屬於個人財產范疇,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如果別人盜竊你的虛擬財產,數額較大,則構成盜竊罪,可以報警。
Ⅵ 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相關規定嗎
據報道,根據民法總則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虛擬財產』並不是法律已經規定的財產權利的類型」,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趙虎介紹說,游戲中的充值和裝備常被視為「虛擬財產」,但其在法律當中沒有明確的界定,由於游戲的充值和裝備不屬於物權,因此此類糾紛不屬於物權法范疇,此外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也都沒有關於保護「虛擬財產」的內容。
關於游戲公司是否可以在不告知的情況下封號,趙虎認為,這要看雙方簽訂的協議中,有沒有關於封號約定,如果約定可以不通知就封號,還要看所簽協議是否為格式合同和霸王條款,進而判斷約定是不是有效。
「在判斷約定無效之前,一般都假定這個約定還是有效的」,趙虎說,除非是能證明這個雙方的約定排除了對方的主要權利,以及沒有合理性。比如說封號之後,玩家是不是可以通過某些途徑申訴,有沒有救濟手段等,這些都屬於玩家的主要權利,如果說協議排除了主要的權利,或者侵犯了玩家的主要權利,這種約定應該是有問題的,而在網路游戲領域中,目前這種情況其實較為普遍。
Ⅶ 什麼算虛擬財產,怎樣維護自己的虛擬財產
「虛擬財產」是隨著互聯網路游戲的發展而出現的新詞,是指在互聯網空間存在的非物化、數字化的一種財產形的式。它包括網路游戲賬號、游戲貨幣、游戲賬號擁有的各種裝備、以及網民的電子郵件、網路尋呼等一系列信息類產品。
目前我國還沒有關於網路虛擬財產的立法。如果發生了糾紛,可以根據《民法通則》、《合同法》的相關內容來處理。在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總體來說我國虛擬財產保護法缺位。
Ⅷ 國外對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現狀
(一)韓國
在韓國,根據韓國警察廳的統計,僅2002年1月到10月,與網路有關的犯罪達到2.5萬件,其中與網路游戲有關的虛擬犯罪佔到 26%,達到6519件。另據漢城警察廳搜查部發表的電腦犯罪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全體犯罪中網路游戲的黑客攻擊及欺詐佔47.9%,一般欺詐占 10.7%,黑客及病毒傳播佔7.4%,個人信息侵害佔6.1%。據韓國有關專家分析,因為好奇心、沖動而引起犯罪的少年明顯減少,反而在網路游戲現金交易等財產取得上的欺詐行為增加,而實施這種犯罪行為的則以青年、中年為主。這些現象的存在促使韓國開始正視虛擬財產的歸屬問題,並明確規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於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服務商只是為玩家的這些私有財產提供一個存放的場所,而無權對其作肆意的修改或刪除,這種網財的性質與銀行賬號中的錢財並無本質的區別。
(二)香港地區
在香港,近年來由於網上游戲的武器有價,「網上武器失竊」層出不窮。2002 年11月中旬。由於香港葵涌16歲的游戲參與者梁某不能忍受被人偷去辛苦「練功」換來的網上「武器」而跳樓自殺。這一案件的發生,導致香港警方嚴重關注網路游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問題。 此前,香港警方曾因虛擬財產失竊案首次採取過行動,拘捕了三名年齡16至19歲的「網路大盜」。2002年6月10日,香港地區一名16歲的男孩在銅鑼灣一網吧玩一個網上角色扮演冒險游戲後離開,但之後他發現自己游戲賬戶內15件武器(斗篷、盔甲、寶劍)被他人私自轉移到其他賬戶,總值達五千元,於是報警求助。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警員深入調查後,發現事主於6月10日離開銅鑼灣一網吧後,他的游戲賬戶即被他人重新登入,而他賬戶內的武器亦被轉移至其它賬戶。科技罪案組人員翻查計算機紀錄,最後成功確認三名游戲用戶的身份,懷疑他們與竊案有關,涉嫌觸犯「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計算機」的罪名。 2002年11月,警方分別於魚涌、灣仔和西環地區拘捕了3名16至19歲的青少年。這是香港警方首次偵破盜取網上游戲虛擬財產的案件。
2002 年香港警方一共接獲272宗計算機犯罪案,其中涉及非法入侵計算機系統案164宗,其它計算機盜竊案25宗,較前年大幅上升四成半及近一倍。但香港的網路游戲開發商指出,報警數字只屬冰山一角。有網路游戲供貨商透露,平均每日都可接獲超過百宗的投訴,投訴內容均與網路游戲中貯存的「武器」不翼而飛有關,顯示情況相當嚴重。在國際拍賣網站「eBay」,或香港本地的網站時常會有網路游戲中的武器出售,一些熱門游戲,如《DiabloII》及《Everquest》中的罕見武器,炒價更會高達過百美元,部分玩家直言,這類在網上拍賣的武器大多來歷不明。
香港警方認為,網上游戲的武器已經變成可以轉移及具有金錢價值的東西,警方將會時刻關注偷取網上游戲工具的行為。對於這種在虛擬世界的新興罪行,香港警方已經成立專門的項目部門處理。警方發言人同時強調,若以偷竊手法取得游戲武器,無論金額多少,均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入獄五年至十年。國際刑警代表警告,此類案件一旦觸及跨境犯案,國際刑警一定會與海外執法人員,包括與香港合作,全球追緝疑犯歸案,家長應小心看管子女,以免墮入法網。國際刑警管理監控及業務表現評核組專業顧問雷保雅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不要誤以為在網上游戲中盜取虛擬武器是一件小事,疑犯是明知故犯,盜竊更屬刑事罪行,一旦證明有跨境犯罪成分,不論案件大小,國際刑警定會協力打擊。
為有效治理愈來愈多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方面的信息科技違法犯罪,香港政府已陸續修改了各項條例。例如,根據《電訊條例》第 27A條,任何人藉電訊,明知而致使計算機執行任何功能,從而在未獲授權下取用該計算機所保有的任何程序或數據,即屬違法,最高刑罰罰款20000元。《刑事罪行條例》第200章第161條規定,有犯罪或以不誠實意圖取用電腦而使其本人獲益或引致他人蒙受損失,最高刑罰可判監禁5年。如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的,根據該《條例》第201章第17條的規定,最高刑罰可判監禁10年。
(三)台灣地區
在台灣地區,網路游戲犯罪案件屬於高發性案件,數量占整個網路犯罪案件的第二位。根據資料顯示,以2002年為例,總數三千多件的網路犯罪里就有一千餘件屬於網路游戲犯罪案件,犯罪型態包括:盜取玩家的虛擬寶物、虛擬貨幣、游戲賬號,用社交或是木馬工具,入侵或騙取詐欺虛擬物品、賬號。另外還有強盜、恐嚇以取得游戲相關物品等事件。
1997 年台灣「立法院」通過刑法修正案,將第323條「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關於本章之罪,以動產論」,修正為「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或電磁記錄,關於本章之罪,以動產論」。修正案把「電磁記錄」列為「動產」,使網路游戲賬號被盜終於有法可循,盜取他人賬號內的虛擬寶物的人不再可以逍遙法外。關於虛擬財物之物權效力,「法務部」於2001年12月正式解釋,電磁紀錄在詐欺及竊盜罪章中均以動產論,有關線上游戲賬號及道具資料,均是以電磁紀錄方式儲存在游戲伺服器中,該游戲角色及道具雖為虛擬,然現實世界中均有一定財產價值,玩家可透過拍賣或交換,與現實世界財物並無不同。由此可知,線上游戲之虛擬財物在法律上視為動產,玩家對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所有人得依民法第七百六十七條規定,對於無權佔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盜用他人賬號者,亦得依刑法第三百二十條「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之規定加以處理。目前針對網路游戲的犯罪行為,已有實際判決,如台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書九十年度簡字第三九九三號,依嫌犯連續以詐術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叄佰元折算壹日,緩刑貳年。即為台灣首宗線上游戲竊盜案判例。 由於台灣地區刑法學學界及司法實務界一向認為:刑法上所稱之竊盜,須符合破壞他人持有、建立自己持有之要件,而電磁記錄具有可復制性,其與電能、熱能或其他能量經使用後即消耗殆盡之特性不同;且行為人於建立自己持有時,未必會同時破壞他人對該電磁記錄之持有(例如:以復制之方式取得他人電磁記錄)因此,將電磁記錄竊盜納入竊盜罪章規范,與刑法傳統之竊盜罪構成要件有所不同。 因此,2002年底台灣通過刑法修改案,將第323條「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或電磁記錄,關於本章之罪,以動產論」,改回「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關於本章之罪,以動產論」。2003年6月27日,台灣刑法增訂第三十六章「計算機犯罪專章」,其中新增「無故入侵電腦罪」規定:「無故輸入他人賬號密碼、破解使用電腦的保護措施或利用電腦系統的漏洞,而入侵他人的電腦或其相關設備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並處以十萬元以下罰金。」而新增「保護電磁紀錄」的規定(第359條)則明訂:「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他人電腦或其相關設備的電磁紀錄,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並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在刑法增訂「計算機犯罪專章」後,「法務部」邀集業者與相關單位進行座談,討論線上游戲糾紛的問題。關於虛擬世界的糾紛是否該以刑法論處的問題,與會的業者代表與律師認為,線上游戲產生問題,不應該以刑法論處,應該視為不同的場合,甚至是屬於不犯罪的。例如與會的賴文智律師即表示,對純粹虛擬世界的活動,應該只是游戲的一部分,不適合以刑法規范,也應該是沒有罪的。但現任「法務部」檢察司檢察官並一手催生「計算機犯罪專章」的葉奇鑫則認為,談虛擬寶物竊盜和詐欺是否應以刑法處罰,雖然有學術上之價值,但過去二年來,法官和檢察官對於此類案件已有高度共識,均判處有罪,而且從法律的角度觀察,虛擬寶物確實具有價值,不管游戲廠商允不允許買賣虛擬寶物,虛擬寶物都有《行情表》,玩家之間的買賣及交易非常普遍,很難僅因為是游戲,就否定這些計算機資料受法律保護之價值。但是,由於這類案件數量龐大,以去年為例,警察就移送了一千多件虛擬寶物案件,而這種案件情節多屬輕微,為了避免浪費檢警有限之偵查人力,也為了讓玩家之間可以經由和解免除到法院、警察局訴訟之困擾,2003年6月27日施行之刑法計算機犯罪專章,已經將計算機犯罪原則上列為告訴乃論。葉奇鑫表示,當初在編法時正好是2001年《歐洲網路犯罪公約》通過之際。由於《歐洲網路犯罪公約》是世界第一套針對網路犯罪所規范的條文公約,並且就像是一套標准,讓各國可遵循其標准,再依不同需求與法令做出適當的規范與處罰,因此他也在參照與比較下擬出最適合台灣的刑法增定第三十六章「計算機犯罪專章」。「事實上,很多玩家只是希望把東西要回來而已,不一定要置對方於罪,也因此,游戲公司若能協助玩家將被盜的寶物、賬號尋回,在新的計算機犯罪法律架構下,玩家間有很高的和解機會。」 葉奇鑫表示,在2003年6月刑法未增定計算機犯罪專章之前,司法實務上還是將這些案件以刑法中的竊盜、強盜、詐欺與恐嚇等罪論處。由於當中很多案件的當事人都是未成年人,故多數案件裁定都是在少年法庭,為保護少年的權益,這些案件結果都不會公布,相對地也希望涉嫌犯罪的少年有改過自新的機會。至於成人涉及的案件,經判決成立者,去年也有數百件,顯示虛擬世界的犯罪,數量上還是驚人的。刑法增定計算機犯罪罪章之後,今年6月底以後的案件,實務上將以新的法律論處,刑度雖然沒有改變,都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新法改為告訴乃論,希望能讓玩家有更多和解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