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部門要對虛擬貨幣境外流動
1. 央行對虛擬貨幣進行監管的目的是什麼
主要有以下幾個目的:
1、加強對虛擬貨幣互聯網站的管理;
2、防範虛擬貨幣可能產生的洗錢風險;
3、加強對社會公眾貨幣知識的教育及投資風險提示;
4、護社會公眾的財產權益,保障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防範洗錢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5、避免因比特幣等虛擬商品借「虛擬貨幣」之名過度炒作,損害公眾利益和人民幣的法定貨幣地位。
2. 互金協會為何再度提示境外虛擬貨幣交易風險
互金協會表示,目前,有關管理部門對境內ICO行為及「虛擬貨幣」交易場所的清理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其間有部分投資者轉向境外開展相關活動。根據國家相關管理政策,境內投資者的網路訪問渠道、支付渠道等可能會受到影響,投資者將蒙受損失。據了解,近期,隨著多個國家都注意加強對「虛擬貨幣」領域的監管,有的境外交易平台可能會被所在國政府強製取締,有的境外交易平台因存在明顯的合規風險已被限制訪問。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曾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指出,自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交易相關的業務;對於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代幣融資交易平台,金融管理部門將提請電信主管部門依法關閉其網站平台及移動APP,提請網信部門對移動APP在應用商店做下架處置,並提請工商管理部門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
3. 「炒幣」熱該降降溫監管在哪裡
繼1月初發布防範變相ICO(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的風險提示後,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再次提示,投資者應認清境外ICO與「虛擬貨幣」交易平台的風險。不僅如此,據了解,我國將對虛擬貨幣境外交易平台網站採取監管措施,針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仍在持續加碼。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虛擬貨幣,比特幣背後的風險,其實大多數虛擬貨幣都存在。然而,還是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可錯過的「風口」。去年9月,人民銀行等7部委採取措施,要求虛擬貨幣交易所徹底關停其在中國的所有交易活動,此後仍有一些人轉向境外平台網站繼續參與虛擬貨幣交易。與此同時,境內有部分機構或個人還在組織開展所謂的幣幣交易和場外交易,並配之以做市商、擔保商等服務,這實質上還是屬於虛擬貨幣交易場所,與現行政策規定明顯不符。
對投資者而言,給「比特幣們」降降溫正好給了他們冷思考的時間。隨著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注意加強對虛擬貨幣領域的監管,有的境外交易平台因存在明顯的合規風險已被限制訪問,有的可能會被所在國政府強製取締。看上去很美的「風口」可能是個陷阱,並不能因為有些人曾借其實現了暴富,就認為那是一種正確的投資手段。投資者還是需要主動強化風險意識,時刻保持理性,遠離各類非法金融活動。
對企業而言,任何創新都要以合法合規為前提。無論是意識到新型貨幣蘊藏的價值,還是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應用,光是靠炙手可熱的概念,或許有人會嘗到甜頭,但頭破血流的更多,那些僅僅是為了吸引眼球、炒概念賺錢的想法終將破滅。只有踏踏實實搞研究,專注主業或技術本身,用產品說話,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正道。
必須要嚴格監管。
4. 政治題目,央行對虛擬貨幣進行監管的目的是什麼
5. 有關部門會不會持續加強虛擬貨幣洗錢的打擊力度
會持續加強打擊虛擬貨幣的洗錢力度的。因為虛擬貨幣在我國是不合法的,不受到法律的保護,所以打擊是必要的。
6. 為什麼現在虛擬貨幣這么火,國家怎麼監管。我身邊的人現在都在挖礦,
原因: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實體貨幣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資金流動需求。如果有足夠多的人認可某種虛擬貨幣的價值,則它完全可能成為物質交換的替代單位,虛擬幣的存在必然還會再引起金融界的一股熱潮。
針對虛擬貨幣可能存在的風險,目前已有許多國際組織和中央銀行對虛擬貨幣體系的監管問題進行了公開回應。這些回應大體可以分為四類:警告與風險提示,監管與登記許可,立法規范,明令禁止。
(1)警告與風險提示。
一些中央銀行與監管機構對比特幣及虛擬貨幣體系發出了風險警告。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法蘭西銀行、荷蘭和比利時中央銀行就針對使用比特幣可能引發的洗錢與恐怖主義融資發出了公開警告。歐洲銀行業管理局(EBA)在2013年底發布的報告中警告消費者虛擬貨幣存在的諸多風險,如兌換損失、電子錢包被盜、支付不受保護、價格波動等。西班牙雖然沒有類似的風險警告,但及時發布了與虛擬貨幣有關的信息公告。
(2)監管與登記許可。
總體而言,國際組織均認為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應在防範風險和促進創新之間找到平衡。瑞典從2012年開始要求與虛擬貨幣有關的交易必須在金融監管機構進行登記。另外一些國家則注重資質監管,進而使其間接滿足審慎監管要求。還有些國家的監管主要針對虛擬貨幣交易的商業模式。法國金融審慎監管局將提供比特幣流通買賣服務,並在此過程中賺取資金的行為視作是一種支付服務而要求得到政府授權。另外一些國家將監管的重點著眼於與虛擬貨幣有關的中介機構。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和丹麥的監管機構認為,為虛擬貨幣提供中介服務需要獲得授權。
(3)立法規范。
目前,已有部分國家擬立法監管虛擬貨幣交易。加拿大擬立法允許政府對比特幣交易進行監管,並將數額大於一萬美元的交易納入可疑監管范圍。美國希望調整相關法律結構應對比特幣的發展。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路(FinCEN)為使銀行保密法(BSA)在網路背景下適用,於2013年發布了針對私人生成、持有、分配、交易、接受和傳輸虛擬貨幣的行為及主體界定的解釋性指引。歐洲央行強調應加強現有法律框架下的國際合作,從歐洲與全球層面在現有法律制度框架下對虛擬貨幣加以規范。更多的國家則認為比特幣不是一種流通貨幣,不具有法律地位,也不符合金融工具的定義,如芬蘭、瑞典、馬來西亞和印尼等。
(4)明令禁止。
在某些國家,與比特幣有關的交易被禁止。201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禁止金融機構進行比特幣交易,上述禁令隨後擴展至支付服務的供應商。持同樣態度的還有泰國和印尼央行。匿名網路貨幣(包括比特幣)的流通被俄羅斯司法檢查部門視作對貨幣的替代而被禁止。俄羅斯中央銀行早先已經將提供比特幣服務納入可疑交易的監察范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禁止發行未注冊股票換取比特幣,禁止未經注冊從事以虛擬貨幣計價的網上證券交易活動。
7. 數字貨幣是真是假國家一定監管,要是假的,被騙的是百姓,對國家也沒有好處的,被騙的會持力不住
近年來,與虛擬貨幣相關的炒作(如ICO、IFO、IEO、IMO和STO等)花樣翻新、投機盛行,價格暴漲暴跌,風險快速聚集。相關融資主體通過違規發售、流通代幣,向投資者籌集資金或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其本質上屬於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嚴重擾亂經濟金融秩序。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對ICO和虛擬貨幣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境內虛擬貨幣交易規模大幅下降,有效避免了虛擬貨幣價格暴漲暴跌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沖擊。
8. q幣是貨幣嗎 央行對虛擬貨幣監管的目的
q幣不是貨幣,他只是騰訊官方推出的騰訊虛擬貨幣,是企業虛擬貨幣
央行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主要體現在曾經對比特幣的監管上,央行禁止任何企業或個人將比特幣作為支付結算工具,作為結算支付工具,虛擬貨幣有很大的風險,因此央行對於虛擬貨幣的監管非常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