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礦機叫歐幾里德
⑴ 收集一些關於勤奮而成功的科學家的故事!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達爾文探索生物鏈
1843年暮春的一天,從離英國倫敦10多公里的一個名叫唐恩的小鎮里,走出一個三十齣頭的青年人,他就是生物學家達爾文。
這天天氣晴朗,一些美麗的蝴蝶和蜜蜂在開滿鮮花的田野里飛來飛去。達爾文徑直向一片開滿了粉紅色花朵的三葉草田裡走去,他是來對田野里的谷種植物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的。
達爾文先觀察三葉草的花朵。他要看看這些花朵是怎樣繁殖後代的,它們的媒人究竟是誰�達爾文看到,有許多土蜂在三葉草上空飛舞,有的土蜂停在花朵上面,正把自己吸食花蜜的器官深深地插入花蕊的蜜腺之中吸食花蜜。他知道,這些土蜂就是幫助三葉草授粉和繁殖後代的媒人。達爾文一連觀察了幾天,見今年的土蜂非常多;而到夏天的時候,三葉草結的籽也特別多。三葉草豐收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達爾文又去觀察。他發現這一年在三葉草地里采蜜的土蜂很少;而到了夏天收獲的時候,三葉草結的籽也大大減少;三葉草歉收了。這顯然是土蜂少了,減少了給三葉草傳粉的機會的緣故。他又在思索:這一年的土蜂為什麼少了呢�於是,達爾文又對土蜂進行追尋,終於,他在一些岩石洞和樹洞里,找到了一個個土蜂窩。同時,他又有新的發現——許多土蜂窩被老鼠吃光了蜜,並且被破壞了。這樣,達爾文又明白了,是老鼠的多少決定著土蜂繁殖的數量�老鼠多了,它破壞的土蜂窩多了,土蜂就少了。
後來,達爾文又經過觀察發現,老鼠的多少是由貓的多少決定的。三葉草、土蜂、老鼠和貓這幾種看來根本毫不相乾的植物和動物之間,原來還存在著這樣有趣而又復雜的關系。達爾文就這樣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關系,經過進一步深入的觀察和研究,終於寫出了《物種起源》等偉大著作,成為19世紀世界傑出的科學家和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
貝爾發明電話的故事
如今,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你知道電話是誰發明的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面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 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這里來!」 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 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今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以上仨個都是
⑵ Avalon是什麼意思
阿瓦隆(英語:Avalon)是亞瑟王傳奇中的重要島嶼,為古老宗教的中心地。同時也是威士爾彼世的別稱,又稱為「蘋果島」與「福佑島」。一般相信它就是今天位於英格蘭西南的格拉斯頓堡(Glastonbury)。傳說中,阿瓦隆四周為沼澤和迷霧所籠罩,只能通過小船才能抵達。在亞瑟王傳奇中,阿瓦隆象徵來世與身後之地,是彼世中神秘的極樂仙境,由9位仙後守護著。亞瑟王死後,他的同母異父的姐姐摩根勒菲(Morgan le Fay)與其他2位女巫用一張黑色小船將他的遺體運來並埋葬於此地。關於avalon的詞源,有一種理論認為它是凱爾特語「Annwyn」的英語化,而Annwyn意指仙女之地或冥間。英國編年史家,蒙茅斯的傑佛里(Geoffrey of Monmouth)則認為avalon是蘋果島之意(isle of apples)。考慮到直到今天,apple一詞在布列塔尼語(Breton)和康沃爾語(Cornish)中仍被拼為Afal,而在威爾士語(Welsh)中則為Aval,傑佛里的說法似乎較為可信。Glastonbury在凱爾特語中又稱為"Ynis Witrin",意即玻璃島(The Isle of Glass)。馮象先生於2003所出以亞瑟王傳奇為主題的新書,即以《玻璃島》為書名。也許您仍然會困惑為何一個島會以玻璃命名。一種有趣的解釋是,古代的玻璃鏡乃青銅打磨而成,而Glastonbury青蔥一碧,顏色具象,故有此名。[編輯]閑談在動畫Fate Stay night(命運停駐之夜)最終話有提到「遺世後塵的理想鄉」,日文是念做アヴァロン與阿瓦隆(Avalon)同意,在稍微後面的劇情提到是個連五大魔法都無法干涉的聖地。在動畫花冠之淚中,亞羅溫(アロウン)所屬的城堡也被稱做阿瓦隆(Avalon),在動畫中意思為「蘋果城」,是個像世外桃源的地方。
⑶ 角膜塑形鏡要多少錢呢歐幾里德的怎麼樣
角膜塑形鏡要多少錢,其實價格是根據近視患者不同的數據來選擇合適的鏡片,角膜塑形鏡從7000-15000元都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設計,價格是不同的。我比較推薦歐幾里德的OK鏡,也是現在醫生比較推薦近視人群尤其是近視兒童和青少年配戴的,可以用來矯正近視和延緩近視發展。歐幾里德角膜塑形鏡有美國FDA和中國CFDA雙重認證,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比較放心。我兒子從小學三年級近視後度數開始漲了,後來怕他漲的太高就給他配了歐幾里德,8000塊左右,最開始戴的時候要去醫院復查效果和視力,大概一個月後就趨於穩定了,他家的口碑就是控制效果來得快又是老牌子美國全進口。不過各個地區略有不同,具體要到當地醫院咨詢哦。
⑷ 珍惜今天 勤奮學習的故事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愛因斯坦的小故事
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東部的烏爾姆,猶太血統。他的父親海爾曼·愛因斯坦很有數學天賦,但父母沒錢供他上學,只好棄學經商,愛因斯坦的母親保里諾·愛因斯坦是富有糧商的女兒,很有音樂天賦。年幼時,愛因斯坦就開始學習音樂,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音樂幾乎成了愛因斯坦的"第二職業",小提琴終身陪伴著他。
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他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指北針),羅盤的指針總要指著南北極,使小愛因斯坦研究和著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還記得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經歷給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學幾年後,他領到一本歐幾里德幾何學課本,書中論證得無可置疑的許多公理,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於無法按照課程進度學習,而是一口氣就將它學完。
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並不早慧,他到3歲還不會說話,在整個學習期間也無"神童"的表現,甚至在教師眼裡顯得平庸遲鈍,他主要是對教師的呆板教學方法感到不滿,而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勤奮自學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學時代就自學了包括微積分在內的基礎數學及某些理論物理知識,進入大學後,他經常缺課,獨自修讀了經典理論物理,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愛因斯坦不拘成見,勇於創新。"懷疑一切"的信條始終貫穿他的整個科學生涯。當然,愛因斯坦的傑出科學成就來之於他堅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個青年人請教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愛因斯坦給他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他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勞動,Y代表你對所研究問題的興趣,而Z表示少說空話,要謙虛謹慎。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學研究好像鑽木板,有人喜歡鑽薄的,而我喜歡鑽厚的。魯迅早上要接待很多的客人要到早上2,3點鍾才能寫作他往往要到4,5點鍾才睡,睡覺連衣服動不脫,為了能起床以後不用穿衣,能節省時間。
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 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 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 」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裡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 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准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以上是珍惜時間)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時就生患絕症,然而他堅持不懈,戰勝了病痛的折磨,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 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但霍金不會因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棄了對學習的渴望,他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霍金還在1988年4月出版了《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李時珍撰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間,讀過八百多種典籍。在研讀古書時,發現諸家說法並不一致,且相互矛盾,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采葯」,同時向許多有實踐經驗的醫生、葯工、樵夫、漁夫等人請教,終於鑒別考證了歷代記載的一千多種葯物,為它們重新做出了科學結論。
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以科學家竺可楨為事實論據)為了研究氣象學,每天總是步行上班,並繞道公園,以便觀察動植物的活動情況。不管三伏天還是三九天,總是如此,(幾個詞語點明了竺可楨為研究氣象學,堅持不懈的精神)這對他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成才故事總是為我們後人所津津樂道,他自幼家貧,卻刻苦勤奮,他不畏世俗和現實的壓迫,執著地用他現實之筆寫出了《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不朽的戲劇大作。後人稱贊他的劇作為「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世紀」。我們從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故事中,理解了勤奮的價值。與莎士比亞的成才故事一樣,許多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名人,他們的成才故事總是能給我們後人帶來很多的思考和啟迪。歌曲之王舒伯特天資聰穎,壓制不住的音樂天賦和執著的音樂創作成就了歌曲之王的美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從小刻苦勤奮,對繪畫的學習和創作能持之以恆,終成一代國畫大師;醫學家華佗自小立志醫學,對醫學難題不斷地思索與實踐,終成一代醫學名家。事實論據
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後後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還有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不怕嘲笑,力糾口吃
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司馬光是宋史學家,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歷時19年之久。他用圓木做了個枕頭,取名「警枕」,意在警惕自己,切莫貪睡。當他枕在這圓木上睡覺時,只要稍一輾轉,「警枕」就會翻滾,將他喚醒。然後,立刻坐起,繼續奮筆疾書。
道理論據
如果你富於天資,勤奮可以發揮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奮可以彌補它的不足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為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古代名人勤學的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⑸ 歐幾里德一生中的重要貢獻是什麼
作為一個數學家,歐幾里得面對的是一大堆雜亂無章的前人留下來的數學知識,就像斷了線的珍珠撒落在地上,令人無從入手。歐幾里得深知,要使數學得以廣泛流傳,就必須將這些數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成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然而要完成這項宏大的前無古人的工作又談何容易!為此,歐幾里得付出了極為艱巨的勞動。 他做了三件大事:首先為數學體系尋找一個理論框架,這就是亞里士多德形式邏輯的演繹體系,它就相當於穿珍珠的線,有了它,各種數學公式、定理之間的承接關系便一目瞭然,數學是「演繹的」這一邏輯特性也因此而確定了下來。其次,為了演繹系統的需要,歐幾里得十分精細地對所有的數學命題加以分析,確定它們各自的位置,哪些可以放在最前面,其正確性不須證明,稱之為公理;哪些命題放在中間或後面,要依靠公理或前面已被證明的命題來證明其正確性,這些稱為定理。概念也須一一加以定義,在定義中出現的概念必須是已被定義過的。這樣一步步追溯上去,總有一些概念是處於這一「邏輯鏈」的最前頭,被稱為「原始概念」。完成這一工作需要清晰的頭腦、堅強的毅力和有條不紊的工作,這也是歐幾里得數學才華的真正展現。第三,歐幾里得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根據他所構造的數學體系進一步向前推演,得到了一批新的定理,充分顯示了他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經數載辛勤勞動,歐幾里得的鴻篇巨著——《幾何原本》終於在公元前300年問世了!《幾何原本》問世至今已2000多年了。除了《聖經》,再沒有任何一本書像它那樣擁有如此眾多的讀者、被譯成如此多種語言。從1482年拉丁文本首次在威尼斯印刷出版到19世紀末,它的各種版本用各種語言出了1000版以上。在這之前,它的手抄本統治幾何學也已達1800年之久。歐幾里得的影響如此深遠,以致他的名字成了「幾何學」的同義語,這本西方最古老的數學著作,為2000年來用公理法建立演繹的數學體系樹立了最早也是最光輝的典範。相傳當時托勒密國王對幾何也深感興趣,自認為以他絕頂聰明的頭腦很容易學懂《幾何原本》。可事與願違,他看了《幾何原本》後感到難以理解,他想這條艱難的大道是專為凡夫俗子們攀登幾何高峰而設計的,對於他這個一國之王,必會另有捷徑。於是就問歐幾里得:「幾何中是否有讓我走的捷徑?」不料歐幾里得冷冷答道:「幾何學只有這一條大道,哪有專為你國王而單獨開辟的小路?」托勒密一世被當頭潑了一瓢冷水,大為掃興。從此「幾何無王者之道」成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
⑹ 蟲洞可以分為洛倫茲蟲洞和歐幾里得蟲洞羊種類型對嗎
是的,按蟲洞理論,蟲洞分為兩種:一種是歐幾里德蟲洞,永遠存在;一種是洛倫茲蟲洞,偶然出現。
打開蟲洞的方法目前還沒有理論依據,因為蟲洞理論本身也沒有依據,只是人們的美好想像罷了:人們猜想,蟲洞入口位於高維空間,原則上應該是超光速的時候可以被打開,在一種認為是用別的能量(或是一種機制)產生一個可以維持的場維持蟲洞的入口不被關閉(但這違反相對論原理),從而自由穿梭於蟲洞。
蟲洞與黑洞之間的關系就是: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中,黑洞由於強大的引力吸收空間和物質,吸入黑洞後通過蟲洞與另一個宇宙或者空間的白洞相連。白洞的性質恰與黑洞完全相反。
⑺ 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的生平簡介和主要科學成就
阿基米德(Archimedes)
生卒年代:前287-212
簡介:
古希臘偉大的數學家、力學家。
生於西西里島的敘拉古,卒於同地。
早年在當時的文化中心亞歷山大跟隨歐幾里得的學生學習,以後和亞歷山大的學者保持緊密聯系,因此他算是亞歷山大學派的成員。後人對阿基米德給以極高的評價,常把他和I.牛頓、C.F.高斯並列為有史以來三個貢獻最大的數學家。他的生平沒有詳細記載,但關於他的許多故事卻廣為流傳。
生平:
阿基米德(Archimedes,約前287—212),誕生於希臘敘拉古附近的一個小村莊。他出生於貴族,與敘拉古的赫農王(King Hieron)有親戚關系,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親是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學識淵博,為人謙遜。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對數學、天文學特別是古希臘的幾何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他剛滿十一歲時,藉助與王室的關系,被送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城去學習。亞歷山大位於尼羅河口,是當時文化貿易的中心之一。這里有雄偉的博物館、圖書館,而且人才薈萃,被世人譽為「智慧之都」。阿基米德在這里學習和生活了許多年,曾跟很多學者密切交往。他兼收並蓄了東方和古希臘的優秀文化遺產,在其後的科學生涯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公元前二一二年,古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被羅馬士兵殺死,終年七十五歲。阿基米德的遺體葬在西西里島,墓碑上刻著一個圓柱內切球的圖形,以紀念他在幾何學上的卓越貢獻。 阿基米德的成就
阿基米德無可爭議的是古代希臘文明所產生的最偉大的數學家及科學家,他在諸多科學領域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使他贏得同時代人的高度尊敬。
阿基米德求得了拋物線弓形、螺線、圓形的面積和體積以及橢球體、拋物面體等復雜幾何體的體積。在推演這些公式的過程中,他熟練的啟用了「窮竭法」,即我們今天所說的逐步近似求極限的方法,因而被公認為微積分計算的鼻祖。他還利用此法估算出∏值在 和 之間,並得出了三次方程的解法。面對古希臘繁冗的數字表示方式,阿基米德提出了一套有重要意義的按級計演算法,並利用它解決了許多數學難題。 阿基米德在力學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方面。他在研究機械的過程中,發現了杠桿原理,並利用這一原理設計製造了許多機械。他在研究浮體的過程中發現了浮力定律,也就是有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阿基米德在天文學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他設計了一些圓球,用細繩和木棒將它們聯接起來模仿日月和星辰的運動,並利用水力使它們轉動。這樣日食和月食就可以生動的表現出來了。阿基米德認為地球是圓球狀的,並圍繞著太陽旋轉,這一觀點比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要早一千八百年。限於當時的條件,他並沒有就這個問題做深入系統的研究。但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提出這樣的見解,是很了不起的。 阿基米德的著作很多,作為數學家,他寫出了《論球和圓柱》、《論劈錐曲面體與球體》、《拋物線求積》、《論螺線》等數學著作。作為力學家,他著有《論平板的平衡》、《論浮體》、《論杠桿》、《論重心》等力學著作。在《論平板的平衡》中,他系統地論證了杠桿原理。在論浮體中、他論證了浮體定律。
阿基米德不僅在理論上成就璀璨,還是一個富有實踐精神的工程學家。他一生設計、製造了許多機構和機器,除了杠桿系統外,值得一提的還有舉重滑輪、灌地機、揚水機以及軍事上用的投射器等。被稱作「阿基米德舉水螺旋」的揚水機是為了將水從大船的船艙中排出而發明的。揚水機可以利用螺旋把搬運到高處,在埃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現代螺旋泵的前身。 「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
阿基米德不僅是個理論家,也是個實踐家,他一生熱衷於將其科學發現應用於實踐,從而把二者結合起來。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桿來抬起重物,不過人們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潛心研究了這個現象並發現了杠桿原理。
赫農王對阿基米德的理論一向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他要求阿基米德將它們變成活生生的例子以使人信服。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移動地球。」國王說:「這恐怕實現不了,你還是來幫我拖動海岸上的那條大船吧。」這條船是赫農王為埃及國王製造的,體積大,相當重,因為不能挪動,擱淺在海岸上已經很多天了。阿基米德滿口答應下來。 阿基米德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杠桿滑輪系統安裝在船上,將繩索的一端交到赫農王手上。赫農王輕輕拉動繩索,奇跡出現了,大船緩緩地挪動起來,最終下到海里。國王驚訝之餘,十分佩服阿基米德,並派人貼出告示「今後,無論阿基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
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Eureka,我知道了,我找到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愛國者阿基米德
在阿基米德晚年時,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指導同胞們製造了很多攻擊和防禦的武器。當侵略軍首領馬塞勒塞率眾攻城時,他設計的投石機把敵人打得哭爹喊娘。他製造的鐵爪式起重機,能將敵船提起並倒轉,拋至大海深處。傳說他還率領敘拉古人民製作了一面大凹鏡,將陽光聚焦在靠近的敵船上,使它們焚燒起來。羅馬士兵在這頻頻的打擊中已經心驚膽戰,草木皆兵,一見到有繩索或木頭從城裡扔出,他們就驚呼「阿基米德來了」,隨之抱頭鼠竄。羅馬軍隊被阻入城外達三年之久。最終,於公元前二一二年,羅馬人趁敘拉古城防務稍有鬆懈,大舉進攻闖入了城市。此時,阿基米德正在潛心研究一道深奧的數學題,一個羅馬士兵闖入,用腳踐踏他所畫的圖形,阿基米德憤怒地與之爭論,殘暴的士兵哪裡肯聽,只見他舉刀一揮,一位璀璨的科學巨星就此隕落。
關於他的傳聞及貢獻:
據說他確立了力學的杠桿定律之後,曾發出豪言壯語:「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就可以移動這個地球!」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裡面摻有銀子,便請阿基米德鑒定一下5彼��朐∨柘叢枋?水漫溢到盆外,於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否摻假。阿基米德高興得跳起來,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臘語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將這一流體靜力學的基本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於排去液體的重量,總結在他的名著《論浮體》中,後來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稱於世。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期,羅馬大軍圍攻敘拉古,阿基米德獻出自己的一切聰明才智為祖國效勞。傳說他用起重機抓起敵人的船隻,摔得粉碎;發明奇妙的機器,射出大石、火球。還有一些書記載他用巨大的火鏡反射日光去焚毀敵船,這大概是誇張的說法。總之,他曾竭盡心力,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最後敘拉古因糧食耗盡及奸細的出賣而陷落,阿基米德不幸死在羅馬士兵之手。流傳下來的阿基米德的著作,主要有下列幾種。《論球與圓柱》,這是他的得意傑作,包括許多重大的成就。他從幾個定義和公理出發,推出關於球與圓柱面積體積等50多個命題。《平面圖形的平衡或其重心》,從幾個基本假設出發,用嚴格的幾何方法論證力學的原理,求出若干平面圖形的重心。《數沙者》,設計一種可以表示任何大數目的方法,糾正有的人認為沙子是不可數的,即使可數也無法用算術符號表示的錯誤看法。《論浮體》,討論物體的浮力,研究了旋轉拋物體在流體中的穩定性。阿基米德還提出過一個「群牛問題」,含有八個未知數。最後歸結為一個二次不定方程。其解的數字大得驚人,共有二十多萬位!
阿基米德當時是否已解出來頗值得懷疑。除此以外,還有一篇非常重要的著作,是一封給埃拉托斯特尼的信,內容是探討解決力學問題的方法。這是1906年丹麥語言學家J.L.海貝格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發現的一卷羊皮紙手稿,原先寫有希臘文,後來被擦去,重新寫上宗教的文字。幸好原先的字跡沒有擦乾凈,經過仔細辨認,證實是阿基米德的著作。其中有在別處看到的內容,也包括過去一直認為是遺失了的內容。後來以《阿基米德方法》為名刊行於世。它主要講根據力學原理去發現問題的方法。他把一塊面積或體積看成是有重量的東西,分成許多非常小的長條或薄片,然後用已知面積或體積去平衡這些「元素」,找到了重心和支點,所求的面積或體積就可以用杠桿定律計算出來。他把這種方法看作是嚴格證明前的一種試探性工作,得到結果以後,還要用歸謬法去證明它。他用這種方法取得了大量輝煌的成果。阿基米德的方法已經具有近代積分論的思想。然而他沒有說明這種「元素」是有限多還是無限多,也沒有擺脫對幾何的依賴, 更沒有使用極限方法。盡管如此, 他的思想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無愧為近代積分學的先驅。他還有許多其他的發明,沒有一個古代的科學家,象阿基米德那樣將熟練的計算技巧和嚴格證明融為一體,將抽象的理論和工程技術的具體應用緊密結合起來。
後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其原因在於他通過大量實驗發現了杠桿原理,又用幾何演澤方法推出許多杠桿命題,給出嚴格的證明。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他在數學上也有著極為光輝燦爛的成就。盡管阿基米德流傳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來部,但多數是幾何著作,這對於推動數學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砂粒計算》,是專講計算方法和計算理論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計算充滿宇宙大球體內的砂粒數量,他運用了很奇特的想像,建立了新的量級計數法,確定了新單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數量的模式,這與對數運算是密切相關的。 《圓的度量》,利用圓的外切與內接96邊形,求得圓周率π為:22/7 <π<223/71 ,這是數學史上最早的,明確指出誤差限度的π值。他還證明了圓面積等於以圓周長為底、半徑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積;使用的是窮舉法。 《球與圓柱》,熟練地運用窮竭法證明了球的表面積等於球大圓面積的四倍;球的體積是一個圓錐體積的四倍,這個圓錐的底等於球的大圓,高等於球的半徑。阿基米德還指出,如果等邊圓柱中有一個內切球,則圓柱的全面積和它的體積,分別為球表面積和體積的 。在這部著作中,他還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拋物線求積法》,研究了曲線圖形求積的問題,並用窮竭法建立了這樣的結論:"任何由直線和直角圓錐體的截面所包圍的弓形(即拋物線),其面積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積的三分之四。"他還用力學權重方法再次驗證這個結論,使數學與力學成功地結合起來。 《論螺線》,是阿基米德對數學的出色貢獻。他明確了螺線的定義,以及對螺線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還導出幾何級數和算術級數求和的幾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關於力學的最早的科學論著,講的是確定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重心問題。 《浮體》,是流體靜力學的第一部專著,阿基米德把數學推理成功地運用於分析浮體的平衡上,並用數學公式表示浮體平衡的規律。 《論錐型體與球型體》,講的是確定由拋物線和雙曲線其軸旋轉而成的錐型體體積,以及橢圓繞其長軸和短軸旋轉而成的球型體體積。 丹麥數學史家海伯格,於1906年發現了阿基米德給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傳抄本。通過研究發現,這些信件和傳抄本中,蘊含著微積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沒有極限概念,但其思想實質卻伸展到17世紀趨於成熟的無窮小分析領域里去,預告了微積分的誕生。 正因為他的傑出貢獻,美國的E.T.貝爾在《數學人物》上是這樣評價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張開列有史以來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之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兩們通常是牛頓和高斯。不過以他們的宏偉業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比較,或拿他們影響當代和後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
歐幾里德(Euclid of Alexandria),希臘數學家。約生於公元前330年,約歿於公元前260年。
歐幾里德是古代希臘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是亞歷山大里亞學派的成員。歐幾里德寫過一本書,書名為《幾何原本》(Elements)共有13卷。這一著作對於幾何學、數學和科學的未來發展,對於西方人的整個思維方法都有很大的影響。《幾何原本》的主要對象是幾何學,但它還處理了數論、無理數理論等其他課題。歐幾里德使用了公理化的方法。公理(axioms)就是確定的、不需證明的基本命題,一切定理都由此演繹而出。在這種演繹推理中,每個證明必須以公理為前提,或者以被證明了的定理為前提。這一方法後來成了建立任何知識體系的典範,在差不多2000年間,被奉為必須遵守的嚴密思維的範例。《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發展的頂峰。
歐幾里得 (活動於約前300-)
古希臘數學家。以其所著的《幾何原本》(簡稱《原本》)聞名於世。關於他的生平,現在知道的很少。早年大概就學於雅典,深知柏拉圖的學說。公元前300年左右,在托勒密王(公元前364~前283)的邀請下,來到亞歷山大,長期在那裡工作。他是一位溫良敦厚的教育家,對有志數學之士,總是循循善誘。但反對不肯刻苦鑽研、投機取巧的作風,也反對狹隘實用觀點。據普羅克洛斯(約410~485)記載,托勒密王曾經問歐幾里得,除了他的《幾何原本》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學習幾何的捷徑。歐幾里得回答說: 「 在幾何里,沒有專為國王鋪設的大道。 」 這句話後來成為傳誦千古的學習箴言。斯托貝烏斯(約 500)記述了另一則故事,說一個學生才開始學第一個命題,就問歐幾里得學了幾何學之後將得到些什麼。歐幾里得說:給他三個錢幣,因為他想在學習中獲取實利。
歐幾里得將公元前 7世紀以來希臘幾何積累起來的豐富成果整理在嚴密的邏輯系統之中,使幾何學成為一門獨立的、演繹的科學。除了《幾何原本》之外,他還有不少著作,可惜大都失傳。《已知數》是除《原本》之外惟一保存下來的他的希臘文純粹幾何著作,體例和《原本》前6卷相近,包括94個命題,指出若圖形中某些元素已知,則另外一些元素也可以確定。《圖形的分割》現存拉丁文本與阿拉伯文本,論述用直線將已知圖形分為相等的部分或成比例的部分。《光學》是早期幾何光學著作之一,研究透視問題,敘述光的入射角等於反射角,認為視覺是眼睛發出光線到達物體的結果。還有一些著作未能確定是否屬於歐幾里得,而且已經散失。
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中收錄了23個定義,5個公理,5個公設,並以此推導出48個命題(第一卷)。
⑻ 歐幾里得是什麼人
歐幾里德(Euclid of Alexandria),生活在亞歷山大城的歐幾里得(約前330~約前275)是古希臘最享有盛名的數學家。
以其所著的《幾何原本》(簡稱《原本》)聞名於世。
成長經歷
關於他的生平,現在知道的很少。早年大概就學於雅典,深知柏拉圖的學說。公元前300年左右,在托勒密王(公元前364~前283)的邀請下,來到亞歷山大,長期在那裡工作。他是一位溫良敦厚的教育家,對有志數學之士,總是循循善誘。但反對不肯刻苦鑽研、投機取巧的作風,也反對狹隘實用觀點。據普羅克洛斯(約410~485)記載,托勒密王曾經問歐幾里得,除了他的《幾何原本》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學習幾何的捷徑。歐幾里得回答說: 「幾何無王者之路。」意思是, 在幾何里,沒有專為國王鋪設的大道。 這句話後來成為傳誦千古的學習箴言。斯托貝烏斯(約 500)記述了另一則故事,說一個學生才開始學第一個命題,就問歐幾里得學了幾何學之後將得到些什麼。歐幾里得說:給他三個錢幣,因為他想在學習中獲取實利。
歐幾里得生於雅典,是柏拉圖的學生。他的科學活動主要是在亞歷山大進行的,在這里,他建立了以他為首的數學學派。
歐幾里得,以他的主要著作《幾何原本》而著稱於世,他的工作重大意義在於把前人的數學成果加以系統的整理和總結,以嚴密的演繹邏輯,把建立在一些公理之上的初等幾何學知識構成為一個嚴整的體系。
歐幾里得建立起來的幾何學體系之嚴謹和完整,就連20世紀最傑出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不能對他不另眼相看。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當他最初接觸歐幾里得幾何學時,如果不曾為它的明晰性和可靠性所感動,那麼他是不會成為一個科學家的。」
《幾何原本》中的數學內容也許沒有多少為他所創,但是關於公理的選擇,定理的排列以及一些嚴密的證明無疑是他的功勞,在這方面,他的工作出色無比。
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共有13篇,首先給出的是定義和公理。比如他首先定義了點、線、面的概念。
他整理的5條公理其中包括:
1.從一點到另一任意點作直線是可能的;
2.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3.a=b,b=c,則a=c;
4.若a=b則a+c=b+c等等。
這裡面還有一條公理是歐幾里得自己提出的,即:整體大於部分。
雖然這條公理不像別的公理那麼一望便知,不那麼容易為人接受,但這是歐氏幾何中必須的,必不可少的。他能提出來,這恰恰顯示了他的天才。
《幾何原本》第1~4篇主要講多邊形和圓的基本性質,像全等多邊形的定理,平行線定理,勾股弦定理等。
第2篇講幾何代數,用幾何線段來代替數,這就解決了希臘人不承認無理數的矛盾,因為有些無理數可以用作圖的方法,來把它們表示出來。
第3篇討論圓的性質,如弦、切線、割線,圓心角等。
第4篇討論圓的內接和外接圖形。
第5篇是比例論。這一篇對以後數學發展史有重大關系。
第6篇講的是相似形。其中有一個命題是: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矩形,其面積等於兩直角邊上的兩個與這相似的矩形面積之和。讀者不妨一試。
第7、8、9篇是數論,即講述整數和整數之比的性質。
第10篇是對無理數進行分類。
第11~13篇講的是立體幾何。
全部13篇共包含有467個命題。《幾何原本》的出現說明人類在幾何學方面已經達到了科學狀態,在經驗和直覺的基礎上建立了科學的、邏輯的理論。
歐幾里得,這位亞歷山大大學的數學教授,已經把大地和蒼天轉化為一幅由錯綜復雜的圖形所構成的龐大圖案。
他又運用他的驚人才智,指揮靈巧的手指將這個圖案拆開,分成為簡單的組成部分:點、線、角、平面、立體——把一幅無邊無垠的圖,譯成初等數學的有限語言。
盡管歐幾里得簡化了他的幾何學,但他堅持對幾何學的原則進行透徹的研究,以便他的學生們能充分理解它。
據說,亞歷山大國王多祿米曾師從歐幾里得學習幾何,有一次對於歐幾里得一遍又一遍地解釋他的原理表示不耐煩。
國王問道:「有沒有比你的方法簡捷一些的學習幾何學的途徑?」
歐幾里得答道:「陛下,鄉下有兩種道路,一條是供老百姓走的難走的小路,一條是供皇家走的坦途。但是在幾何學里,大家只能走同一條路。走向學問,是沒有什麼皇家大道的,請陛下明白。」
歐幾里得的這番話後來推廣為「求知無坦途」,成為傳誦千古的箴言。
關於歐幾里得的一生的細節,由於資料缺乏,我們知道得很少。有一個故事說的是歐幾里得和妻子吵架,妻子很為惱火。
妻子說:「收起你的亂七八糟的兒何圖形,它難道為你帶來了麵包和牛肉。」
歐幾里得天生是個憨脾氣,只是笑了笑,說道:「婦人之見,你知道嗎?我現在所寫的,到後世將價值連城!」
妻子嘲笑道:「難道讓我們來世再結合在一起嗎?你這書獃子。」
歐幾里得剛要分辯,只見妻子拿起他寫的《幾何原本》的一部分投入火爐中。歐幾里得連忙來搶,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據說妻子燒掉的是《幾何原本》中最後最精彩的一章。但這個遺憾是無法彌補的,她燒的不僅僅是一些有用的書,她燒的是歐幾里得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如果上面這個故事是真的,那麼他妻子的那場震怒可能並不是歐幾里得引起來的。因為古代的作家們告訴我們,他是一個「溫和慈祥的老頭。」
由於歐幾里得知識的淵博,他的學生們簡直把他當作偶像來崇拜。歐幾里得在教授學生時,像一個真正的父親那樣引導他們,關心他們。
然而有時,他也用辛辣的諷刺來鞭撻學生中比較傲慢的,使他們馴服。有一個學生在學習了第一定理之後,便問道:「學習幾何,究竟會有什麼好處?」
於是,歐幾里得轉身吩咐傭人說:「格魯米阿,拿三個錢幣給這位先生,因為他想在學習中獲得實利。」
歐幾里得主張學習必須循序漸進、刻苦鑽研,不贊成投機取巧的作風,更反對狹隘的實用觀念。後來者帕波斯就特別贊賞他這謙遜的品德。
像古希臘的大多數學者一樣,歐幾里德對於他的科學研究的「實際」價值是不大在乎的。他喜愛為研究而研究。
他羞怯謙恭,與世無爭,平靜地生活在自己的家裡。在那個到處充滿勾心鬥角的世界裡,對於人們吵吵鬧鬧所作出的俗不可耐的表演,則聽之任之。
他說:「這些浮光掠影的東西終究會過去,但是,星羅棋布的天體圖案,卻是永恆地巋然不動。」
歐幾里得除了寫作重要幾何學巨著《幾何原本》外,還著有《數據》、《圖形分割》、《論數學的偽結論》、《光學》、《反射光學之書》等著作。
主要成就
歐幾里德是古代希臘最負盛名、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是亞歷山大里亞學派的成員。歐幾里德寫過一本書,書名為《幾何原本》(Elements)共有13卷。這一著作對於幾何學、數學和科學的未來發展,對於西方人的整個思維方法都有極大的影響。《幾何原本》的主要對象是幾何學,但它還處理了數論、無理數理論等其他課題。歐幾里德使用了公理化的方法。公理(axioms)就是確定的、不需證明的基本命題,一切定理都由此演繹而出。在這種演繹推理中,每個證明必須以公理為前提,或者以被證明了的定理為前提。這一方法後來成了建立任何知識體系的典範,在差不多2000年間,被奉為必須遵守的嚴密思維的範例。《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發展的頂峰。
突出貢獻
歐幾里得將公元前 7世紀以來希臘幾何積累起來的豐富成果整理在嚴密的邏輯系統之中,使幾何學成為一門獨立的、演繹的科學。除了《幾何原本》之外,他還有不少著作,可惜大都失傳。《已知數》是除《原本》之外惟一保存下來的他的希臘文純粹幾何著作,體例和《原本》前6卷相近,包括94個命題,指出若圖形中某些元素已知,則另外一些元素也可以確定。《圖形的分割》現存拉丁文本與阿拉伯文本,論述用直線將已知圖形分為相等的部分或成比例的部分。《光學》是早期幾何光學著作之一,研究透視問題,敘述光的入射角等於反射角,認為視覺是眼睛發出光線到達物體結果。還有一些著作未能確定是否屬於歐幾里得所著,而且已經散失。
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中收錄了23個定義,5個公理,5個公設,並以此推導出48個命題(第一卷)。
歷史地位
歐幾里德寫過另外幾本書,其中有些流傳至今。然而確立他歷史地位的,主要是那本偉大的幾何教科書《幾何原本》。 《幾何原本》的重要性並不在於書中提出的哪一條定理。書中提出的幾乎所有的定理在歐幾里德之前就已經為人知曉,使用的許多證明亦是如此。歐幾里得的偉大貢獻在於他將這些材料做了整理,並在書中作了全面的系統闡述。這包括首次對公理和公設作了適當的選擇(這是非常困難的工作,需要超乎尋常的判斷力和洞察力)。然後,他仔細地將這些定理做了安排,使每一個定理與以前的定理在邏輯上前後一致。在需要的地方,他對缺少的步驟和木足的證明也作了補充。值得一提的是,《幾何原本》雖然基本上是平面和立體幾何的發展,也包括大量代數和數論的內容。
《幾何原本》作為教科書使用了兩千多年。在形成文字的教科書之中,無疑它是最成功 的。歐幾里得的傑出工作,使以前類似的東西黯然失色。該書問世之後,很快取代了以前的幾何教科書,而後者也就很快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幾何原本》是用希臘文 成的,後來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它首版於1482年,即谷登堡發明活字印刷術3O多年之後 。自那時以來,《幾何原本》已經出版了上千種不同版本。
在訓練人的邏輯推理思維方面,《幾何原本》比亞里土多德的任何一本有關邏輯的著作 影響都大得多。在完整的演繹推理結構方面,這是一個十分傑出的典範。正因為如此,自本書問世以來,思想家們為之而傾倒。公正地說,歐幾里得的這本著作是現代科學產生的一個主要因素。科學絕不僅僅是把經 過細心觀察的東西和小心概括出來的東西收集在一起而已。科學上的偉大成就,就其原 因而言,一方面是將經驗同試驗進行結合;另一方面,需要細心的分析和演繹推理。 我們不清楚為什麼科學產生在歐洲而木是在中國或日本。但可以肯定地說,這並非偶然 。毫無疑問,像牛頓、枷利略、白尼和凱普勒這樣的卓越人物所起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也許一些基本的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些出類拔革的人物都出現在歐洲,而不是東方。或許,使歐洲人易於理解科學的一個明顯的歷史因素,是希臘的理性主義以及從希 臘人那裡流傳下來的數學知識。 對於歐洲人來講,只要有了幾個基本的物理原理,其他都可以由此推演而來的想法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因為在他們之前有歐里得作為典範(總的來講,歐洲人不把歐幾里得的 幾何學僅僅看作是抽象的體系;他們認為歐幾里得的公設,以及由此而來的定理都是建 立在客觀現實之上的)。
上面提到的所有人物都接受了歐幾里得的傳統。他們的確都認真地學習過歐幾里得的《 幾何原本》,並使之成為他們數學知識的基礎。歐幾里得對牛頓的影響尤為明顯。牛頓的《數學原理》一書,就是按照類似於《幾何原本》的「幾何學」的形式寫成的。自那以後,許多西方的科學家都效仿歐幾里得,說明他們的結論是如何從最初的幾個假設邏 輯地推導出來的。許多數學家,像伯莎德·羅素、阿爾弗雷德·懷特海,以及一些哲學 家,如斯賓諾莎也都如此。同中國進行比較,情況尤為令人矚目。
多少個世紀以來,中國在技術方面一直領先於歐洲。但是從來沒有出現一個可以同歐幾里得對應的中國數學家。其結果是,中國從未擁有過歐洲人那樣的數學理論體系(中國人對實際的幾何知識 理解得不錯,但他們的幾何知識從未被提高到演繹體系的高度)。直到1600年,歐幾里得才被介紹到中國來。此後,又用了幾個世紀的時間,他的演繹幾何體系才在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之中普遍知曉。在這之前,中國人並沒有從事實質性的科學工作。 在日本,情況也是如此。直到18世紀,日本人才知道歐幾里得的著作,並且用了很多年才理解了該書的主要思想。盡管今天日本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但在歐幾里得之前卻沒 有一個。人們不禁會問,如果沒歐幾里得的奠基性工作,科學會在歐洲產產嗎? 如今,數學家們已經記識到,歐幾里得的幾何學並不是能夠設計出來的惟一的一種內在 統一的幾何體系。在過去的150年間,人們已經創立出許多非歐幾里得幾何體系。自從愛 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被接受以來,人們的確已經認識到,在實際的宇宙之中,歐幾里得 的幾何學並非總是正確的。便如,在黑洞和中子星的周圍,引力場極為強烈。在這種情 況下,歐幾里得的幾何學無法准確地描述宇宙的情況。但是,這些情況是相當特殊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歐幾里得的幾何學可以給出十分近似於現實世界的結論。
不管怎樣,人類知識的這些最新進展都不會水削弱歐向里得學術成就的光芒。也不會因 此貶低他在數學發展和建立現代科學成長必不可少的邏輯框架方面的歷史重要性。
⑼ 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 100字以上
科學家發明的小故事:
一、富蘭克林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裡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一聲雷響,雨點就傾瀉下來了。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裡去,拉緊風箏線。」
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
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
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二、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敘拉古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阿斯米德從小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辯論。長大後飄洋過海到埃及的山歷山大里亞求學。他向當時著名的科學家歐幾里德的學生柯農學習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知識,最後通古博今,掌握了豐富的希臘文化遺產。
在亞歷山大里亞求學期間,他經常到尼羅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節,他看到農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從尼羅河提上來澆地,他便創造了一種螺旋提水器,通過螺桿的旋轉把水從河裡取上來,省了農人很大力氣。它不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當代用於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進器的原始雛形。
三、巴普洛夫
小時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一起挖種蘋果樹的坑,坑已經挖好了,父親一看,說位置不對,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鐵杴不幹了,而巴甫洛夫卻又挖了起來,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一直到把坑挖好,種上蘋果樹才歇手。
後來,巴甫洛夫成為生理學家,成天在實驗室里研究狗的條件反應。
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資去買實驗用的狗。在解剖狗時,一干就是四、五個小時。他非常細心地數著從玻璃管中流出來的狗的唾液,詳細地記錄在筆記本上。一位新來的助手數了一會兒,就感到單調、厭倦。
而巴甫洛夫卻鄭重地對他說: "如果科學需要,就數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歲高齡時,得了肝炎,後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學的苦工"。他還為自己作為一個科學家沒有完全盡到對人類的義務感到十分遺憾。
四、雷達
在一九四七年一月號的英國奮勉雜志上,有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這是什麼原因?它怎樣明白前面有無障礙呢?
關於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零年已經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一種天然雷達,但是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從蝙蝠口中發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范圍以外。
二位科學家用一種特製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這種聲波碰到牆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距離遠近,而向適宜方向飛去。蝙蝠傳輸聲波也像雷達一樣,都是相距極短的時間而且極有規則。
並且每隻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這樣蝙蝠可分清自己的聲音,不至發生擾亂。因這緣故,蝙蝠飛行之時,常是張口,假如你將它口緊閉,它便失去指揮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牆上,無法飛行。這個搞笑的實驗,道破了它的秘密。
五、諾貝爾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乾的發明家,傾心於化學研究,尤其喜歡研究炸葯。受父親的影響,諾貝爾從小就表現出頑強勇敢的性格,他經常和父親一起去實驗炸葯。多年隨父親研究炸葯的經歷,也使他的興趣很快轉到應用化學方面。他開始了對硝化甘油的研究。
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和犧牲的艱苦歷程。死亡時刻都在陪伴著他。在一次進行炸葯實驗時發生了爆炸事件,實驗室被炸的無影無蹤,5個助手全部犧牲,連他弟弟也未能倖免。這次驚人的爆炸事故,使諾貝爾的父親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擊,沒有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鄰居們出於恐懼,也紛紛向政府控告諾貝爾,此後,政府不準諾貝爾在市內進行實驗。但是諾貝爾百折不撓,他把實驗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繼續實驗。
經過長期的研究,他終於發現了一種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質--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決了炸葯的引爆問題,這就是雷管的發明。它是諾貝爾科學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