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特礦池負責人
礦池是比特幣(數字貨幣)等P2P密碼學虛擬貨幣開采所必須的基礎設施,一般是對外開放的團隊開采伺服器,其存在意義為提升比特幣開采穩定性,使礦工薪酬趨於穩定。目前全球算力較大的礦池有魚池(F2Pool)、蟻池(AntPool)、幣網(BW Pool)、國池(BTCC Pool)、BitFury。除了BitFury,其餘都來自中國。
隨著參與挖礦的人數越來越多,比特幣全網的算力不斷上漲,單個設備或少量的算力都很難再挖到比特幣。這時候,礦池誕生了。
比特幣礦池運作原理
礦池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將分散在全球的礦工及礦場的算力進行聯結,一起挖礦。
礦池負責信息打包,接入進來的礦場負責競爭記賬權。
由於集合了很多礦工的算力,所以礦池的算力佔比大,挖到比特幣的概率更高。
舉例
假設100萬人參與比特幣挖礦,全網400P算力,其中90%的礦工為1P(1000T)以下的算力,如果投入一台1T礦機,將佔全網算力的40萬分之1,理論上平均每40萬個10分鍾能挖到一個區塊,也就是7.6年才能挖到一個區塊然後一次性拿到50個比特幣。
那麼,假如我再找9個擁有1T算力礦機的礦工,達成協定,我們總共10個人,其中任何一個人挖到區塊,都按照每人的算力佔比來進行平分,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整體,總共10T算力,那麼平均0.76年即可挖到一個區塊,然後算下來到我們手上的就是0.76年開採到5個比特幣,如果組織100人、1000人、1萬人甚至10萬人呢?
如果是10萬人,那麼平均100分鍾就能挖到1個區塊,作為團隊的一份子,我的收入將會趨於穩定。
這就是礦池的基本原理,即大家組隊進行比特幣開采,可以參考彩票中的合買。
當然,以上只是對礦池的基本原理和性質進行簡單的描述,實際情況會非常復雜。
礦池是一個全自動的開采平台,即礦機接入礦池——提供算力——獲得收益。
礦池挖礦所產生的比特幣獎勵會按照每個礦工貢獻算力的佔比進行分配。
相較單獨挖礦,加入礦池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收益。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⑵ 萊特幣礦池有哪些 萊特幣礦池地址及埠大全匯總
萊特幣Litcoin和比特幣類似,也是需要在礦池中挖掘才行,目前比較主流的礦池躲到20多個,那麼哪些更好呢?網俠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一下吧: 萊特幣礦池排行榜: WeMineLTC 5,543.7 MH/s Coinotron 4,406.2 MH/s give-me-ltc.com 4,379.9 MH/s lit...
⑶ Miningpool礦池是什麼
這是一種服務,使得礦工們能夠一起工作以創建區塊,並平分利潤。這使得礦工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而不是小概率的一次性獲得50個(現在是25個)比特幣
⑷ 如何選擇萊特幣礦池
萊特幣Litcoin和比特幣類似,也是需要在礦池中挖掘才行,目前比較主流的礦池躲到20多個,那麼哪些更好呢?網俠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一下吧:
萊特幣礦池排行榜:
WeMineLTC 5,543.7 MH/s
Coinotron 4,406.2 MH/s
give-me-ltc.com 4,379.9 MH/s
litecoinpool.org 3,247.8 MH/s
Pool-X.eu 768.2 MH/s
P2Pool 758.5 MH/s
Hypernova 698.0 MH/s
Netcode Pool 396.5 MH/s
LiteBonk 236.4 MH/s
CoinHuntr 216.1 MH/s
burnside』s Pool 209.2 MH/s
Litepool.eu 164.1 MH/s
Elitist Jerks 160.6 MH/s
⑸ 比特幣的挖的礦池是如何產生的
比特幣(BitCoin)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 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
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在前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之內。還有一點是,你可以用電腦生產比特幣。
⑹ 比特幣礦池推薦哪個好
這是近三個月來礦池份額:
⑺ 萊特幣自己建立礦池
比特幣特幣特幣礦池是一個組隊挖礦的伺服器。比特幣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會有千萬人競爭,而這個區塊最終只歸1個人所有,其它人都顆粒無收。你也許要挖5年才能獲得一個區塊。
組隊挖礦就是,一旦隊伍里任何人獲得了一個區塊,就將區塊中的貨幣按大家的性能分給大家,這樣大家就能很快地獲得比特幣。萊特幣礦池的遠離也是如此。
如果你擁有大規模的萊特幣算力可以去自建礦池,如果沒有建議你放棄。
⑻ 比特幣礦池有什麼差別
主要是獲得的比特幣分配模式不同:根據運營模式,常見的比特幣礦池有如下幾種:PPLNS、PPS、DGM、P2Pool等
PPLNS:(最純正的組隊挖礦)全稱Pay Per Last N Shares,意思是說「根據過去的N個股份來支付收益」,這意味著,所有的礦工一旦發現了一個區塊,大家將根據每個人自己貢獻的股份數量佔比來分配區塊中的貨幣。(share就是股份的意思)
在PPLNS模式下,運氣成份非常重要,如果礦池一天能夠發現很多個區塊,那麼大家的分紅也會非常多,如果礦池一天下來都沒有能夠發現區塊,那麼大家也就沒有任何收益。
PPS:Pay-Per-Share方式---該方式為立即為每一個share支付報酬。該支出來源於礦池現有的比特幣資金,因此可以立即取現,而不用等待區塊生成完畢或者確認。這樣可以避免礦池運營者幕後操縱。這中方法減少了礦工的風險,但將風險轉移給了礦池的運營者。運營者可以收取手續費來彌補這些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
為了解決PPLNS那種有時候收益很高,有時候沒有收益的情況,PPS採用了新的演算法。PPS根據你的算力在礦池中的佔比,並估算了礦池每天可以獲得的礦產,給你每天基本固定的收益。
怎麼樣,有沒有感覺這就是一個穩定的工作?實際上,PPS模式的礦池為了避免虧本風險,往往會收取7%-8%的高額手續費。
DGM:Double Geometric Method. 雙幾何制. 結合了 PPLNS 和幾何獎勵類型, 使得礦池運營者能規避一部分風險. 礦池運營者在短期內收取部分挖出的貨幣, 然後在之後以正規化過的值返還給礦工,像電容充放電, 運氣好每 block 少給你點, 運氣差多給你點。
175btc:175btc的挖礦節點工作在類似比特幣區塊鏈的一種shares鏈上。由於沒有中心,所以也不會受到DoS攻擊。和其他現有的礦池技術都不一樣---每個節點工作的區塊,都包括支付給前期shares的所有者以及該節點自己的比特幣。99%的獎勵(50BTC+交易費用)會平均分給礦工,另外0.5%會獎勵給生成區塊的人。
比特幣之家網有詳細的介紹。
⑼ 比特幣分叉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於比特幣,這兩天消息滿天飛。
具體是這樣,先是國外有家叫BTN FOUNDATION的基金會宣布,已經組建比特幣分叉開發團隊,要推出一種新的比特幣分叉幣BTN,現在官網都已經上線了,就叫btn.kim。沒兩天,另外一個比特幣開發團隊Bitgo,也宣布要對比特幣進行分叉,名字更好聽,叫BTF,直譯過來就是「比特幣信仰」。
據知名比特幣專欄作家姚遠統計,12月比特幣將「產子」10個,將至少將分叉出BCX、SBTC、LBTC等10個「孩子」。
這些事一出,比特幣市場又開始波動了,部分投資人炸毛了,各種風言風語也都出來了:咋這么多分叉啊?比特幣是不是不行了?
其實比特幣分叉這個事,遠比表現出來的要復雜,不把它的來龍去脈歷史背景交待清楚,還真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分叉的由來:底層協議差異
比特幣的分叉由來已有,所謂分叉,指的是因底層協議不同而引發的記賬差異。按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薛洪言主任的解釋,比特幣是由若干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節點共同維護的,整個系統的有序運轉依靠的是所有節點的共識,即對於哪些交易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節點具有記賬權等關鍵事宜,有一套公認的標准。這套標準是部署在區塊鏈底層協議中自動化執行的。
但節點畢竟是人來操作運行的,即所謂「礦工」,而但凡是由人來操作的事情,就一定會有區別。比如說有些節點的礦工天天上線,有些節點的礦工又偶爾才上線;有些節點在東半球,有些節點在西半球……總之由於種種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比特幣不同節點中,使用的底層協議並不一樣。
如果節點中運行不同版本的底層協議時,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標准,此時就會產生分叉。如果節點之間能夠處理好這些版本差異,最終形成統一標准,那分叉最終會消失,這種分叉被稱之為軟分叉。如果差異不能被消除,部分節點繼續運行不同版本的協議時,分叉將會持續,這就是硬分叉。
軟分叉好解決,就是賬本錯了,修改過來就行。硬分叉不好解決,誰也不認為自己是錯的,都按自己的標准來解釋,最終只能各行其是,各記各的帳。目前所說的比特幣分叉,指的就是硬分叉。
第一次分叉:技術升級
比特幣最早的一次硬分叉,是純粹的技術原因。比特幣本身的結算性能有限,按最初的技術協議,比特幣每秒最多隻能支持7次結算。這在早期不是問題,隨著比特幣的大火,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入,結算也變得空前頻繁,此時原有的技術就顯得不夠用了。
因此在2017年年中,一部分礦工就提出了新的技術協議,但另外一部分礦工卻不認同,最終變成雙方各持一端,各自運行自己認同的底層協議,這就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次分叉。
分叉越來越多,性質逐漸變味
但隨著比特幣交易手段的發展,投機者逐漸把分叉視作一種圈錢手段,導致目前的分叉性質大為改變。
其原理是這樣的,每一次分叉,實質上都相當於發行了一種新的數字貨幣,而且這種數字貨幣是跟比特幣掛鉤的。面向的受眾人群,比一般的ICO更為龐大,而且也更容易被普通用戶所接受,比起直接發行一種新的數字貨幣來得容易多了。
而創造這種分叉的團隊,因為占盡了先機,所以非常容易掌控新幣種的交易,特別是在前期,只需要很小的成本就能操縱整個幣種的價格走向。這就留下很大的投機炒作空間,分叉團隊只需要讓新幣種得到用戶的接受,就可以人為將價格炒到一個天價,等真正的用戶涌進來之後,再把手頭囤積的大量貨幣全部出手,憑空獲得高額利潤。
今年10月25日,國內一團隊分叉出比特幣黃金(BTG),而在分叉前兩天,萊比特礦池CEO江卓爾就公開指責這次分叉是圈錢:「BTG創始人廖翔在分叉前已預挖了20萬枚BTG幣,並且想將其兌換成2萬個比特幣,圈錢8000萬元。」
分叉的好處於此可見一斑,以至於炒幣界開始流行一句話「分叉創造價值」,為此還衍生出一個新詞「IFO」—— 首次代幣發行。
知名財經博主何生曾對媒體表示,所謂的IFO大部分可能衍變為收割韭菜的圈錢操作,「很多之前做ICO的在做IFO,ICO還需要寫白皮書和上交易所才可能獲得市場認可,而IFO連白皮書都不用寫。」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比特幣分叉越來越多,有利可圖呀。說白了,人人都想當中本聰。
能不能不分叉?
無論是蘇寧金融的洪蜀寧,亦或是比特幣錢包軟體提供商BitGo CEO、Segwit2x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麥克•貝爾西(Mike Belshe),對於比特幣的這種分叉,業界其實是拒絕的。實際上,真正的區塊鏈從業者,一直對投機炒作行為是深惡痛絕的。目前國內區塊鏈行業的領先企業,都明確表示對比特幣分叉泛濫的反對。如推出國內首個可落地的大眾化區塊鏈項目的迅雷,其公司CEO陳磊在接受采訪時就說:「迅雷反對一切利用區塊鏈投機的行為,所以也肯定反對以炒作和割韭菜套利為目的的比特幣分岔。」
但要解決這個問題,光有態度還不夠,得有具體手段。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能不能讓比特幣不分叉?
這很難做到,比特幣自身技術是比較原始的區塊鏈技術,計算能力有限,在面對以前的交易規模時還勉強能行,就目前比特幣大火的情況來看,是難以支撐的。所以比特幣遲早要解決自身算力的問題。
但並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總會有一些新的路子出現。比如迅雷提出的共享計算,就能在現有硬體設施不變的條件下,有效提升計算能力總量,並降低單位計算能力的成本。如果將比特幣與共享計算結合到一起,可以有效解決比特幣的算力極限問題,而且還不會產生新的分叉。
其次可通過監管手段來對這種以割韭菜為目的的分叉進行監管。比如對比特幣錢包進行實名制,對交易也實行實名制,可以有效防範金融做局的風險。目前實名制在一些區塊鏈項目中已得到實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迅雷的鏈克,就是國內首個引入實名制的區塊鏈應用,基本杜絕了惡意炒作的隱患。
總之辦法是有的,就看比特幣玩家接不接受了,而且真正施行起來,也有個過程,需要時間。所以在當前這個階段,對各種名目的比特幣分叉,大家還是敬而遠之的好。
⑽ 比特魚礦池怎麼提現
只有商家才能提現的,其餘的只能在交易區賣出。買過礦機的滿1000隨便提現,或者你有交易卷也隨便提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