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特礦池top
這是近三個月來礦池份額:
② 丈北雲礦的礦池有哪些
這里有BTC.com礦池、Antpool螞蟻礦池、F2Pool魚池、ViaBTC礦池、BTC.top萊比特礦池啊。直接通過這里,我認為更明智些。
③ 比特幣礦池哪個最好
這是近三個月來礦池份額:
但其實看這些基本沒有什麼大的用處了,無非也就是100塊錢和100.5元的差別,你要是算力真的特別特別大,可能有差得多了,但是,要是普通算力,其實沒多大差別。選擇一個手續費低的,或者說免手續費的更重要。
④ 內蒙古發布打擊虛擬貨幣挖礦措施,國內礦業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國內礦業或將面臨「大撤退」。
近日,國務院金融委發聲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後,記者發現,距離金融委發聲僅4天,已經有不少礦商有所反饋。
部分平台暫停了相關服務。5月23日,萊比特礦池創始人江卓爾宣布停止中國大陸境內客戶礦機代購服務;24日,火幣發布英文版公告,稱目前將暫停為中國大陸的新用戶提供相比特幣礦機的商城服務;25日,算力蜂平台宣布將暫停比特幣、以太坊系列相關挖礦產品的銷售。
也有部分平台選擇屏蔽大陸境內IP訪問。當前,已有名為火星雲礦、比特富富、BitDeer比特小鹿等礦商衍生服務提供平台宣布擇時屏蔽所有中國大陸地區IP。
不過,國內礦業向海外轉移,仍然成為業內預測其長遠趨勢的共識。此前,在金融委宣布打擊挖礦的政策新聞發出後,就已有不少礦場主陸續在朋友圈發布海外礦場招商信息,地點包括加拿大、非洲、伊朗、美國等,並因此誕生了新的生意。
有投資機構運營人員對記者表示,之前雖有海外資源但並無海外礦場招商計劃,嗅到商機之後已經開始分發招商信息,目前也的確收到不少問詢。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礦場轉移至海外難度不小,不僅需要重新找地、建廠、招人,還需要面臨礦機轉移的高昂費用,「小礦場也折騰不起,猜測會有一波拋售潮。」
內蒙古《八項措施》加大挖礦打擊面
5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官方發布公告,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徵求意見稿)》(下稱《八項措施》)公開徵求意見。
據了解,該規定不僅劃定了比特幣挖礦的非法主體范圍:對「挖礦」提供場地的工業園區、數據中心、自備電廠、存在「挖礦」行為的主體包括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企業、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網吧等,且明確了各個主體的追責形式。
如對於提供虛擬貨幣挖礦的工業園區,將採取核減能耗預算、退出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的追責形式;對於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等主體,則採取依法吊銷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的追責形式。
同時,《八項措施》還將對存在「挖礦」企業、人員納入失信黑名單,對公職人員參與虛擬貨幣「挖礦」或為其提供方便與保護的,一律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以上內容參考界面新聞-第一槍!內蒙古八大舉措嚴打虛擬貨幣挖礦,國內礦業面臨大撤退
⑤ 丈北雲礦怎麼樣
這里有BTC.com礦池、Antpool螞蟻礦池、F2Pool魚池、ViaBTC礦池、BTC.top萊比特礦池。直接在這里挖礦的話,就可以獲得檯子的大力支持,可以提供足夠貼心的幫助。
⑥ 若是挖礦,可以找丈北雲礦這家不
這里有BTC.com礦池、Antpool螞蟻礦池、F2Pool魚池、ViaBTC礦池、BTC.top萊比特礦池,選擇的餘地更大了。
⑦ 比特幣分叉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於比特幣,這兩天消息滿天飛。
具體是這樣,先是國外有家叫BTN FOUNDATION的基金會宣布,已經組建比特幣分叉開發團隊,要推出一種新的比特幣分叉幣BTN,現在官網都已經上線了,就叫btn.kim。沒兩天,另外一個比特幣開發團隊Bitgo,也宣布要對比特幣進行分叉,名字更好聽,叫BTF,直譯過來就是「比特幣信仰」。
據知名比特幣專欄作家姚遠統計,12月比特幣將「產子」10個,將至少將分叉出BCX、SBTC、LBTC等10個「孩子」。
這些事一出,比特幣市場又開始波動了,部分投資人炸毛了,各種風言風語也都出來了:咋這么多分叉啊?比特幣是不是不行了?
其實比特幣分叉這個事,遠比表現出來的要復雜,不把它的來龍去脈歷史背景交待清楚,還真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分叉的由來:底層協議差異
比特幣的分叉由來已有,所謂分叉,指的是因底層協議不同而引發的記賬差異。按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薛洪言主任的解釋,比特幣是由若干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節點共同維護的,整個系統的有序運轉依靠的是所有節點的共識,即對於哪些交易是可以接受的、哪些節點具有記賬權等關鍵事宜,有一套公認的標准。這套標準是部署在區塊鏈底層協議中自動化執行的。
但節點畢竟是人來操作運行的,即所謂「礦工」,而但凡是由人來操作的事情,就一定會有區別。比如說有些節點的礦工天天上線,有些節點的礦工又偶爾才上線;有些節點在東半球,有些節點在西半球……總之由於種種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比特幣不同節點中,使用的底層協議並不一樣。
如果節點中運行不同版本的底層協議時,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標准,此時就會產生分叉。如果節點之間能夠處理好這些版本差異,最終形成統一標准,那分叉最終會消失,這種分叉被稱之為軟分叉。如果差異不能被消除,部分節點繼續運行不同版本的協議時,分叉將會持續,這就是硬分叉。
軟分叉好解決,就是賬本錯了,修改過來就行。硬分叉不好解決,誰也不認為自己是錯的,都按自己的標准來解釋,最終只能各行其是,各記各的帳。目前所說的比特幣分叉,指的就是硬分叉。
第一次分叉:技術升級
比特幣最早的一次硬分叉,是純粹的技術原因。比特幣本身的結算性能有限,按最初的技術協議,比特幣每秒最多隻能支持7次結算。這在早期不是問題,隨著比特幣的大火,越來越多的人蜂擁而入,結算也變得空前頻繁,此時原有的技術就顯得不夠用了。
因此在2017年年中,一部分礦工就提出了新的技術協議,但另外一部分礦工卻不認同,最終變成雙方各持一端,各自運行自己認同的底層協議,這就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次分叉。
分叉越來越多,性質逐漸變味
但隨著比特幣交易手段的發展,投機者逐漸把分叉視作一種圈錢手段,導致目前的分叉性質大為改變。
其原理是這樣的,每一次分叉,實質上都相當於發行了一種新的數字貨幣,而且這種數字貨幣是跟比特幣掛鉤的。面向的受眾人群,比一般的ICO更為龐大,而且也更容易被普通用戶所接受,比起直接發行一種新的數字貨幣來得容易多了。
而創造這種分叉的團隊,因為占盡了先機,所以非常容易掌控新幣種的交易,特別是在前期,只需要很小的成本就能操縱整個幣種的價格走向。這就留下很大的投機炒作空間,分叉團隊只需要讓新幣種得到用戶的接受,就可以人為將價格炒到一個天價,等真正的用戶涌進來之後,再把手頭囤積的大量貨幣全部出手,憑空獲得高額利潤。
今年10月25日,國內一團隊分叉出比特幣黃金(BTG),而在分叉前兩天,萊比特礦池CEO江卓爾就公開指責這次分叉是圈錢:「BTG創始人廖翔在分叉前已預挖了20萬枚BTG幣,並且想將其兌換成2萬個比特幣,圈錢8000萬元。」
分叉的好處於此可見一斑,以至於炒幣界開始流行一句話「分叉創造價值」,為此還衍生出一個新詞「IFO」—— 首次代幣發行。
知名財經博主何生曾對媒體表示,所謂的IFO大部分可能衍變為收割韭菜的圈錢操作,「很多之前做ICO的在做IFO,ICO還需要寫白皮書和上交易所才可能獲得市場認可,而IFO連白皮書都不用寫。」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比特幣分叉越來越多,有利可圖呀。說白了,人人都想當中本聰。
能不能不分叉?
無論是蘇寧金融的洪蜀寧,亦或是比特幣錢包軟體提供商BitGo CEO、Segwit2x項目的負責人之一麥克•貝爾西(Mike Belshe),對於比特幣的這種分叉,業界其實是拒絕的。實際上,真正的區塊鏈從業者,一直對投機炒作行為是深惡痛絕的。目前國內區塊鏈行業的領先企業,都明確表示對比特幣分叉泛濫的反對。如推出國內首個可落地的大眾化區塊鏈項目的迅雷,其公司CEO陳磊在接受采訪時就說:「迅雷反對一切利用區塊鏈投機的行為,所以也肯定反對以炒作和割韭菜套利為目的的比特幣分岔。」
但要解決這個問題,光有態度還不夠,得有具體手段。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能不能讓比特幣不分叉?
這很難做到,比特幣自身技術是比較原始的區塊鏈技術,計算能力有限,在面對以前的交易規模時還勉強能行,就目前比特幣大火的情況來看,是難以支撐的。所以比特幣遲早要解決自身算力的問題。
但並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總會有一些新的路子出現。比如迅雷提出的共享計算,就能在現有硬體設施不變的條件下,有效提升計算能力總量,並降低單位計算能力的成本。如果將比特幣與共享計算結合到一起,可以有效解決比特幣的算力極限問題,而且還不會產生新的分叉。
其次可通過監管手段來對這種以割韭菜為目的的分叉進行監管。比如對比特幣錢包進行實名制,對交易也實行實名制,可以有效防範金融做局的風險。目前實名制在一些區塊鏈項目中已得到實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迅雷的鏈克,就是國內首個引入實名制的區塊鏈應用,基本杜絕了惡意炒作的隱患。
總之辦法是有的,就看比特幣玩家接不接受了,而且真正施行起來,也有個過程,需要時間。所以在當前這個階段,對各種名目的比特幣分叉,大家還是敬而遠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