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幣圈言論
㈠ 孫宇晨因病取消巴菲特午餐,如何看待網友對他「炒作大王」的說法
孫宇晨一直話題不斷。自從他以456萬美元的高價拍下巴菲特午餐,就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並且他特別善於利用這些新聞把自己包裝的高大上,眼裡也越發沒有別人了。
從他諷刺王小川、對罵王思聰、邀特朗普赴會、聲援小鵬汽車用戶維權,再到突發腎結石爽約巴菲特,一路走來,滿滿的全是話題。
所以孫宇晨花式的折騰說明他也確實是太能炒作了。
這幾天,某網站發起了一個關於孫宇晨取消巴菲特午餐的投票。結果顯示有差不多將近六成的網友認為,孫宇晨這次是要炒糊了。
㈡ 比特幣今年突破幾萬美金
從上周末開始,BTC一路飆升,從周五6400奪命狂奔到7500,今天直破8000美金,這個飆升讓群眾猝不及防,讓投資者者欣喜若狂。
2019年可謂是比特幣的「旺」年,強勢擺脫2018年持續低迷的橫盤下調的走勢,迎來回暖,紛紛突破6000點、6400點、6800點等大關,甚至沖到8000美元,讓幣圈重現久違的火熱。
BTC也重登各大社交媒體的焦點,就讓我們一探背後爆漲的原因:
比特幣的上漲與其說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地震」,倒不如說是一場醞釀已久的「風暴」。
首先是比特幣馬上迎來每四年減產一次的慣例,而逢減產必然引起幣價的上升。其次是富達公司——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在今年五月份也加入了投資比特幣的大軍。與黃金、石油等傳統投資相比,比特幣這兩年平均高達457%的回報率讓傳統金融巨頭蠢蠢欲動。
今年1月份,美國國會討論兩份關於虛擬貨幣的法案,比特幣期貨ETF重新回到大眾視野。而USDT貨幣的市場失信,讓大量USDT的用戶投入BTC的懷抱。
當然,臨門一腳的功勞非美國總統特朗普莫屬,自此特朗普決定將中國出口關稅從10%提高到25%,中國出口產業面臨滅頂之災,國內股市狂跌,熱錢從股市流入了加密貨幣市場,對比特幣的暴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Bitoffer透露,比特幣可能再現高峰
據新加坡STO交易所Bitoffer的COO表示,目前比特幣的價格已回到去年4月的價格水平,預測今年會突破10萬美金。
45%的人認為當BTC達到1萬美元時將會出現FOMO效應
Fundstrat聯合創始人Tom Lee在推特上發起一項「BTC在什麼價格將會出現FOMO(害怕錯過)效應」的調查問卷。截至目前,調查數據顯示,32%的人認為在BTC超過2萬美元(新高)時;45%的人認為當BTC達到1萬美元;23%的人認為是現在。
Bitoffer是一家來自新加坡STO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為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的數百萬用戶提供安全、可信賴的比特幣交易及資產管理服務。
㈢ croc這個交易所有點意思,只做領頭羊,吃第一批草!
Croc為什麼值得跟隨?
1.大家都知道比特幣和交易所是幣圈兩個最成功的落地應用,整個幣圈市值都不如一個蘋果公司,未來的成長空間極大,鱷魚交易所是由新加坡,日本以及華爾街聯合區塊鏈資深從業者通過去中心化組織形式創立的一個專注於區塊鏈資產交換平台,平台將90%的交易手續費分紅回饋用戶,只留10%用於平台的運營維護。現在市面上沒有一個交易所是這么做的,這是一個真正讓用戶可以參與和受益的平台,用戶可以當家作主。Facebook發幣,特朗普懟比特幣,德意志銀行因為比特幣暴漲而裁員,這一些列的動作和事實表明區塊鏈行業大爆發要來了,隨著行業萬億級資金和市場的進入,用戶量將呈現幾何倍數增長,這個從鱷魚交易所印度尼西亞市場的火爆程度就可以看出,鱷魚交易所將是所有交易所中受益的一家,區塊鏈的浪潮沒有人可以阻擋。這個世界上機會很多,你為什麼沒有財務自由?很多機會也許你看到了,但是你沒有參與!
2.只做領頭羊,吃第一批草!
做任何事情先機很重要,一個生意也好,一個項目也好,知道的人多了,做的人多了那機會已經不屬於你了,我們要做就做領頭羊,做一個平台的種子用戶,做原始股東,吃新鮮的草,而不是被前面的羊踩過踐踏過的草!鱷魚交易所目前上線不久,平台處於積累原始用戶階段,所有的活動只會越受益於最先進入的用戶。包括任務挖礦和交易挖礦,後面一旦減半你的鱷魚幣是收益也將減半,這個跟比特幣是一個道理。鱷魚幣發行價格0.00144美金,上線才幾天時間目前已經漲到了0.0017了,機會不會等你。
3.時代紅利
幣安為何能夠成為行業老大?請問靠的是什麼?答:靠入場時機和時代紅利。中國的房市九幾年到現在20多年了,房地產一直發展非常好,房地產就屬於終於中國老百姓的時代機遇,炒房的都發財了,那些很早很早買了很多房子和地皮的人很有能力嗎,不見得,但他一定有眼光!有時候一個人成功跟能力沒啥關系,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時代大機會。 幣安是所有老幣友都知道的中國2017年9.4關閉所有的交易所進場的,所有以人民幣為虛擬貨幣計價單位的交易所都關閉了,導致用戶沒有地方去交易,而幣安順勢推出以比特幣為幣的計價單位,開通所有其它山寨幣跟比特幣的交易兌,瞬間所有用戶全部擠進幣安交易,從而造就了幣安老大的地位。當然這之後也離不開幣安團隊的實力和信譽。幣安幣發行價格是0.6-1元,最高漲到接近40美金,接近300倍的漲幅。鱷魚交易所在印度關閉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Koinex之後順勢推出,吸引了大量的印度用戶,它會不會成為第二個幣安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Croc的使命是為交易者在購買、轉換、儲存加密數字資產提供方便、極速、安全的環境。平台在交易數據,入場流量以及營收資金等方面全面保證公平性和透明性。這個確實是大家都能看的到的,最後一個項目好壞還是靠你自己去判斷,機會都是留給有眼光的人,鱷魚交易所的實力我相信大家從網站就可以看的出來,我自己認為是一個可以好好把握的機會。就分享這么多。
㈣ 寶貝狗怎麼分紅
現在幣圈中的Babydoge(寶貝狗)幣是什麼?
Babydoge(寶貝狗)幣是目前特朗普的「新寵物」,Babydoge是一個只有發行時間只有22天的新幣種。但是根據CoinGecko的數據,它在幣圈如果動盪的時期,其價格自成立逆市上漲了549.5%。
Babydoge是一種運行在另一個區塊鏈基礎設施之上的代幣,同時Babydoge是一種BEP-20代幣,它是在幣安智能鏈上開發的。因此,Babydoge在技術設計方面類似於前面的柴犬幣(SHIB)。
Babydoge有什麼特點?
Babydoge幣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Babydoge的每筆交易將有5%重新分配給Babydoge的持有者,還有2.5%Babydoge幣會被燃燒掉 。因此大家一旦賣出,Babydoge就會減少,如果大家想重新買入Babydoge幣是非常難的。
並且Babydoge也是有持幣獎勵機制,大家如果將Babydoge放入TokenPocket錢包可享有分紅權利,這更加導致交易者想更多的持有Babydoge幣。
㈤ 薩爾瓦多法定比特幣,幣圈瘋狂搖旗,美國卻比誰都著急
這兩天薩爾瓦多成為全球首個用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這對國際貨幣市場,應該是一個較大的沖擊。當然首先覺得比較狂熱的還是我們幣圈的朋友,我看到很多幣圈的朋友現在興奮啊!
這意味著什麼啊?我覺得其實這意味不了太多。首先,像薩爾瓦多這種國家如果想要建立比較完整的金融體系是難度極大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它只有600多萬人口。這么一個國家要是搞個央行,還跟著美元加息減息真的是沒有必要,所以他直接就選擇了美元。所以它的結算貨幣包括國內通用的都是美元。
但是,我想可能對其他方面的沖擊就比較大。比如說,世界各國加快允許使用數字貨幣。很多朋友就會說,既然數字貨幣可以用那比特幣為什麼不行,乾脆直接用比特幣不是更省事。我覺得這里有一個極大的相反的意思,一個國家開始使用這個東西肯定玩法跟幣圈是不一樣。所以我覺得這個東西對幣圈來說意義不大。如果是小國來使用,體量那麼小對整個比特幣這么大的市值來說意義不是很大。如果是大國,一旦綁定某種貨幣一定要中心化,一定要它可控,要不然綁定它幹嘛呢?這就又與幣圈的去中心化產生沖突,這就形成了對比特幣此消彼長的對沖。所以這件事情其實對幣圈中長期來看真的意義不大。
但是這件事情卻對美國尤其是美元形成了極大的威脅。這件事對美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呢。這兩天特朗普的發言就已經說明了一些問題,特朗普說比特幣是騙局,是對美元的挑戰。這其實就是實話,川寶寶一直都是耿直哥。薩爾瓦多本身使用的是美元,現在比特幣也可以支付了。如果隨後再有幾個小國跟隨,美元的需求量會不斷的降低,美國不斷的印錢,美元再不斷的迴流那場面真的是不要過於美如畫了。隨著歐洲,中俄還有像伊朗等等大國都紛紛去美元化,美元本來就越來越依賴於收割這些小國家呢。
美國現在不斷的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就是它國內的壓力越來越大的體現,美國通脹很嚴重,而且未來會預期更嚴重。美國國內包括 財經 界,華爾街,所有的機構啊,全部是在說今年通脹是可控,沒有一家是說這個今年美國通脹很嚴重。我看了這兩天有一個數據預計美國今年的G D P能增長8%,這話就得反著聽。你想要美國現在經濟是什麼情況高 科技 也好,製造業也好,服務業也好,總產出有增加嗎?
貿易有一些生活必需品是在高速增加,但是高附加值的很多都停止了。所以,如果真的有8%這種增長也只能來自於貨幣超發之後價格增加。所以,這就應該理解成今年通脹8%。所以薩爾瓦多用比特幣作為法幣這件事對於漂亮國來講就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釜底抽薪啊。
㈥ 戳穿日本民宿騙局
聽說投資日本的房產很掙錢,投資日本地民宿更掙錢。
第一波宣傳日本民宿的人是誰呢?
是一群幣圈大佬。
在國家嚴打各種虛擬幣之後,各種幣圈大佬只能想另外一個辦法掙錢。
一幫人開始帶人去東南亞購置房產,一幫人開始帶人去日本購置民宿。
民宿,是一個包裝好的騙局。
因為民宿這東西,說穿了就是把自己家收拾一下租給陌生人。
這是酒店業的雛形和原始版,而不是升級進化版。
最原始最古老的酒店,就是民宿。
所以想靠民宿賺大錢純屬天方夜譚,這東西永遠比不上正規酒店,沒聽說過一個行業越發展越倒退的。
做得最好的民宿,發展到最後,就是酒店。
當然,這種新事物拿來忽悠中國人在日本買房,還是很不錯的。
國內中介賣房,收2%的傭金,被很多人罵黑心。
但是賣日本的民宿就不一樣了,開發商給到國內渠道公司的費用高達10~12%,簡直就是橫財。
他們說,在日本投資民宿,租金年回報率在10~13%,還能享受房產增值,非常劃算。
當初,這個數字純屬吹牛, 日本的實際租金回報率,在5~6%之間。
但這個數據還是很高啊,遠遠高於國內。
雖然被人忽悠了去日本投資民宿,那也不算虧啊,最差也有5~6%,可以了。
那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日本的房子日本人自己不買,非把這種無腦賺錢的機會留給你?
很多人夢想著自己去日本買一套房產後,直接甩給當地的公司委託代理,然後人就可以坐在中國不斷的收錢了。
簡直是想得美。
先談談這個租金回報。
滿租一年的收益確實有5~6%,但你絕不可能滿租,再牛的代理公司也做不到。
一年能累計租出去9~10個月,就是最頂級的成績了,這樣你的租金收益就只有4~5%了。
然後,你的租金收益要扣除掉物業費+託管公司管理費+房地產稅+租金所得稅+各種雜稅。
尤其是託管公司的管理費和房地產稅,這兩個很重,分別都是1%以上。
所以這么多成本加在一起,至少2%起步
這樣你的收益就只有2~3%了,但這並沒有結束。
日本大多數房子,都是一戶建,也就是小別墅。
是不是聽起來很高大上?而且土地還是私有的,只要你每年繳納房地產稅就可以了。
但這種房子有一個問題,折舊費特別離譜。
每到一定的年限,就要大翻修一次,否則就無法居住。
最多50年,你就得翻修,如果是木製的,那最多撐30年。
也就是說,每年的折舊費,你得留個2%出來,不然等房屋破舊時你就得向銀行貸款了。
這么算下來,每年的收益,就只剩下0~1%了,還得負擔風險。
是不是算錯了,故意誇大了成本,在自己負擔投資風險的前提下,怎麼可能就到手0~1%這么點錢。
沒算錯,要不然你以為為什麼日本人不買,非把這個房子留給你這個外國人。
如果你還是算不過這筆帳,沒關系,我們算一個更簡單的。
日本人的錢都拿去幹嘛了?
都拿去買日本國債了。
日本的國債票面利率已經低到了0.1%,但依然有大量的資金搶購,而且全是日本國內的資金,外國人幾乎沒有。
當然,國債利率定多少都可以,你想定多低都行。
但定這么低利率的國債還賣得出去,依然有日本人願意買,這事你就要好好考慮下為什麼了。
而在國債的二級交易市場上,情況更誇張,日本十年期國債的實際利率,已經跌到了0.038%,即便這樣還有大量的人搶購,拖著利率持續下滑。
日本人寧可去搶購年利率0.038%的國債,都不願意去買年收益5~6%的房子,而把這個發財的機會留給了你這個中國人,你說這是為什麼?
是你蠢,還是日本人蠢?
日本人住的房產,日本人自己不買,讓中國人買。
而一個中國人,幻想著利用日本的房產,在日本的土地上,依靠日本法律的保護,榨取日本人的剩餘價值(收租)。
你不覺得很 搞笑 么。
事實上,如果在日本購置房產,全款也就罷了,假如是貸款。
那麼中國人的貸款利率是2.9%,日本銀行不做中國人的生意,因為無法得到中國法律的保護,所以只能和來自於中國的第四方貸款機構合作。
和國內5%以上的房貸利率相比,2.9%簡直太幸福了。
但如果是日本人要買這套房子,日本銀行的房貸利率,最低0.47%,最高0.7%,平均值0.639%。
幾乎不要利息,只要你願意買這套房子。
同樣購置一套日本房產,日本人在利率上面,每年的優勢就達到了2%以上,競爭優勢非常誇張。
但即便如此,日本人還是不買。
日本人曾經瘋狂的買房,全民都對房產有狂熱的執念。
日本土地有限,房價必然只漲不跌。
1991年最巔峰時,賣掉日本的所有房產可以買下4個美國,東京的房價高達15萬人民幣/平米,那可是1991年的15萬,中國人的月薪普遍在三百多元的時代。
近30年之後的今天,東京的房價,才勉強回到了5萬人民幣/平米,甚至比不過深圳。
在《新城的黃昏》這本書里,織部一家人在1991年,花費5200萬日元在東京買了一套老破小,其中4200萬日元是30年貸款。
後來,房地產泡沫破裂了,丈夫的工資也大降。
原本做家庭主婦的妻子,被迫去便利店當店員補貼家用,大兒子輟學去打工。
更慘的是,房價節節下跌,根本沒有買家對自己的老破小感興趣。
而更更慘的是,整個日本的經濟,都進入了萎靡不振的狀態,投資極其虧損,並不單純只是房地產糟糕。
不管你是買股票還是買房子,都虧。
如果你開公司,那虧的速度更快。
日本人沒辦法,只能拚命的把錢存在銀行,哪怕存款利率千分之一也要存,因為至少銀行可以保本。
而今天的日本銀行,早就無法提供千分之一的利率了, 今天的日本人存款是負利率,但哪怕如此也無法阻擋日本人存款的熱情。
千分之一利率的國債,被日本人瘋搶。
在日本投資賺錢有多難,可見一斑。
但有些對日本人生地不熟的中國人,卻以為來日本投資可以無腦賺錢。
就自己聰明,全日本的精英都是傻瓜。
中國的經濟是個奇跡,放眼全球都是個奇跡,絕對不是一個常態。
出了中國,很難找到投資如此容易賺錢的地方。
小布希年代,美國的經濟也很牛X,當時美國國債的年收益率逼近10%。
但特朗普剛剛發行的十年期國債,票面利率只剩下0.625%了。
但美國,依然是西方強國里增速第一的國家。
因為法國的十年期國債,票面利率0.5%,實際利率為 負0.346%。
而率先開創負利率時代的德國,其十年期國債的利率為 負0.622%。
而中國發行的十年期國債, 利率是3.2% ,高得嚇人。
這說明中國的GDP增速,要超過歐美日2.5~3%左右,對應的投資收益差距也差不多。
那為什麼歐美日的資金不瘋狂湧入中國?
湧入了啊,要不然中國那4萬億美元的外匯你以為哪來的?那些錢至少一半是外國人的。
而且一個外國人,不可能在中國的土地上投入太多的錢,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
就好像大多數中國人知道越南等地最近經濟增速還可以,但也沒有去投資開廠的意思,只有極少數人去了,因為你無法掌控當地的情況,管理成本也會劇增。
外國的普通人看中國也一樣,絕大多數人,只敢投資本國,有魄力跨國投資的,是極少數。
如果你過去20年裡沒有在中國賺到錢,那你去了日本投資,會虧的褲衩都不剩。
日本人搶購年化利率千分之一的國債,瘋狂的搶購,對本國的資產不感興趣。
而很多中國人一邊嫌棄國內4%的理財收益過低,一邊瘋狂的幻想到日本買資產賺錢。
要麼是日本人蠢,拱手送錢給外國人。
要麼是你蠢,拱手送錢給別人。
你猜哪個才是真相?
這就是日本民宿騙局。
作者:遠方青木(YFqingmu)
㈦ 比特幣和黃金 真能相提並論嗎
黃金和比特幣之間不僅沒什麼關系,它們甚至還代表了不同的資產類別。不能把比特幣與黃金當做蘋果和桔子來比。
供職於Brevan Howard Asset Management 和 Roubini Global Economics的知名投資顧問和Shelley Goldberg認為,作為類比的話,就好比是大豆期貨和英特爾股票。許多人可能認為,黃金和比特幣都是貨幣,因為它們可以用於購買商品和服務。或者,兩者都是大宗商品,因為交易商品期貨需要滿足開戶資金的最低標准,以及遵守相關的期貨和期權合約規定。但黃金是一種商品,比特幣和區塊鏈是技術。
抽象的東西用什麼單位衡量?
全球金融服務和科技公司Goldmoney副總裁Stefan Weiler認為,黃金是真實存在的,具有可物理測量的天然優勢,而不是抽象的人造貨幣,包括法定貨幣。因此,黃金具有可測量的質量和重量以確定它的單位(克,troy盎司等)。但是比特幣沒有這個特性。 Weiler指出「抽象的東西只能以自己設定的單位來衡量」。所以「稱重」的比特幣價值和黃金的價值在字面上根本不能相比。
Stefan曾在全球頂級金融機構供職十餘年,曾任高盛高級商品策略總監、商品對沖基金BBL Commodities研究主管,2014年該對沖基金斬獲51.3%的回報,榮獲「年度新基金」之冠。
Weiler通過對比特幣和黃金之間的單位的嚴格比較來解釋這個問題:
當比較黃金單位和比特幣單位時,必須首先定義衡量哪個單位,是克...千克...還是噸?或者盎司?Weiler利用兩家公司的市值(蘋果(NASDAQ:AAPL)和Seaboard公司(NYSEMKT:SEB))做一個比喻來說明單位大小/金額是如何歪曲價格的:比較1個單位的比特幣和1盎司黃金的價格有點像比較Seaboard公司(每股4,179美元)的股份與蘋果公司的股份(每股116美元),並得出結論,Seaboard公司的市值約是蘋果公司市值的35倍。僅考慮兩家公司的股價,而不考慮發行的股票(即單位),顯然得不行。Weiler認為比較黃金和比特幣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兩者都不是貨幣
根據定義,貨幣是作為交換媒介和被廣泛接受的流通支付手段。黃金被歸為商品貨幣很大程度上要追溯到資本主義早期,那個時候人們可以用黃金來換牛。但是這種模式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黃金經常短缺。黃金是可交易的工具和有資產支持的貨幣,因為它可以兌換一定數量的美元,但是如果你拿金塊去雜貨店買東西,雜貨店卻不會賣給你。除非回到黃金兌美元是固定的匯率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否則黃金其實和任何貨幣都沒有直接掛鉤。
毫無疑問,比特幣正在成為一種無論在線下還是線上都可被接受的支付手段,比如線下的商店Home Depot,線上交易,比如Expedia.com,很多國家也接受了這樣的方式,比如愛沙尼亞和丹麥。但它仍然沒有被全世界廣泛接受。
貨幣是國家法定的,意味著各國會在貨幣政策中使用它。美聯儲可以印刷盡可能多的美元來刺激經濟。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50個銀行組織加入R3區塊鏈聯盟,但比特幣並不依賴於政府和銀行等第三方。
與貨幣不同,黃金和比特幣都是有限供應。地球的黃金供應取決去地下的儲藏量,比特幣的創造上限為2100萬。
Goldberg認為,比特幣價值雖然首超黃金,但是比特幣和黃金還是沒有可比性。
兩者並非不可替代
第一次使用黃金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擁有與黃金相同屬性的東西被發現或創造出來。冶金學家已經煉出外觀和感覺像黃金的合金,但是它們並不是黃金,因為它們不滿足物理交割標准。另一方面,比特幣有無數的替代品,因為無數的「altcoin」加密貨幣已經像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挑戰它,例如遵循Casper規則的以太幣。
據cryptocoincharts,3694個加密電子貨幣市值就達到了278億美元。當然,這其中比特幣具有壓倒性的市場份額,但是誰知道未來會有什麼其它的加密電子貨幣普及或一些技術來挑戰和破壞當前的市場。這在不久前,Mt. Gox交易所就有很多的比特幣被盜。去年夏天,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項目被黑客攻擊也損失了幾百萬美元。所以還有改進的餘地。
黃金是商品,比特幣不是
「說白了,黃金是商品,比特幣不是。黃金是能在商業中使用的基本商品或硬資產,並且可以作為生產其它商品的材料。人們也可以利用黃金進行實物交付,然後可以將其製成某種其他形式以供使用。雖然比特幣是可存儲的,但它不是物理的,不能被持有,被感覺或者轉讓。」Goldberg說。
比特幣與黃金都具避險屬性?
幾個世紀以來,黃金一直被視為避險資產,或者用於對沖通脹,但是這一屬性並非是恆久不變的,因為有許多替代品出現,比如瑞郎,比如TIPS。而比特幣不一樣。事實上,中國最大的三個比特幣交易所最近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壓力之下停止了提款,因為擔心比特幣被用來將資金轉移出國。比特幣從誕生到現在全球都還沒有經歷過通脹,所以它抗通脹的屬性目前還沒有驗證。
但是,它們也還是有相似之處的。Shelley Goldberg認為,比特幣和黃金是罕見的,它們的價格可能是波動的,並且每個都作為對那些缺乏法定貨幣和貨幣政策的信心的替代投資。比特幣交易不像黃金那麼容易,因為人們必須通過在線交易平台購買比特幣,或者投資於場外交易的比特幣信託。不久可能會有一個比特幣ETF,因為美國證交會(SEC)正在考慮一項推出由比特幣支持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提議。將在本周六前做出最終決定。
2月14日,SEC官員會見了比特幣ETF的倡導者Tyler Winklevoss和Cameron Winklevoss兄弟,一起討論了上述提議。市場預計一旦比特幣ETF宣告上市,它將吸引大量的資金投入,至少能達到3億美元。隨著這一進展,比特幣將成為一個更容易的交易。
加密貨幣支持者認為比特幣是未來交換和存儲價值的媒介。然而,當僅測量下行偏差而不是標准偏差時,比特幣的波動性是個問題。"該方法更好的顯示比特幣成為廣泛採用的貨幣後具有的風險」,Weiler說道。
在他的分析中,Weiler認為「比特幣的波動率顯著超過了黃金和貨幣的波動率。
Weiler認為,比特幣的短期表現雖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與黃金和貴金屬相比,它在效用和儲蓄方面仍然有嚴重的局限性。同時,Shelley Goldberg也認為,比特幣的相對價值除了投機之外,其它基本沒有。近期比特幣價值走高部分原因除了預期特朗普會放鬆美國的金融監管環境之外,還有中國、印度、委內瑞拉等國收緊了對比特幣的監管。因此,隨著新興市場貨幣不穩定,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對股市調整的預期,還是有很好的理由去購買黃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