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發展報告PPT
『壹』 怎樣從品牌IP進入元宇宙
元宇宙與品牌IP的融合之道
在新IP項目的開發中,陳格雷團隊近期忙於探索如何將品牌IP引入元宇宙。此篇文章概要了陳格雷將在2022天與空創意節上的演講內容,提前與蛋友們分享。
陳格雷與天與空創意公司多年老友,自十多年前便相識於廣告領域,見證了其成長為創意界的領軍者,令人欣喜。本次創意節以元宇宙發展為主題,活動設於初創元宇宙星球「天空寺」。
「天空寺」是一個充滿無限想像的元宇宙設想,其初始狀態為一個白色、圓零形的太空站。楊燁炘兄以數字「0」作為設計靈感,象徵空無,萬事萬物皆從空開始,天空寺亦從零開始,引導參與者回歸初心。
「天空寺」不僅是一場行為藝術,同時能成為虛擬建築、科技產品、禪修中心。它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每一過程都是行為選擇的體現,從概念圖到數字藏品推出,再到創意節講堂,以及未來的各種活動,它將面臨各種挑戰,甚至是看似不可能的挑戰。然而,面對更大的挑戰,創造更大的藝術價值的可能性也更大。楊燁炘相信,「天空寺」是一個長期、無終點的行為藝術。
對陳格雷而言,天空寺是一個開放的元宇宙,比許多重金投入的項目更符合元宇宙特質,如web3開放精神與去中心化規劃。它充滿無限可能,每一個可能都源於人的嘗試與挑戰。這些創新與難度構建了天空寺無窮無盡的未來。
天與空創意節共有20位達人進行演講,每場演講圍繞元宇宙和創意主題展開。陳格雷的演講主題為「從品牌打造IP,到元宇宙」,精選了過去一年中關於元宇宙及品牌IP發展的要點以及新項目打造的精萃。
在演講PPT中,陳格雷精選了幻燈片,對元宇宙品牌的六大特質、元宇宙作為人、貨、場營銷升級的概念、元宇宙的三大文化要素、元宇宙營銷的三個階段、品牌與IP在元宇宙合體的趨勢、打造品牌IP的策略、MEME模因的IP養成作用、MEME模因的特性與種類,以及團隊的嘗試:「賤盤仔babykeys」進行了闡述。
元宇宙與品牌IP的融合之道,不僅涉及創建完整的虛擬場景、構建IP角色與道具,還涵蓋了給予消費者自創空間,讓消費者與品牌的產品、服務在元宇宙中和諧共存。打造品牌IP適應NFT與元宇宙需求的策略,核心在於MEME模因,它在社群發展中扮演著IP養成的關鍵角色。
未來,品牌與IP將在元宇宙中合為一體,為消費者提供自創形象、自發行動的平台,讓消費者與品牌的產品、服務在元宇宙中和諧共存,創造一個屬於每個人的web3生活元宇宙。陳格雷團隊相信,中國人也能創造出世界級的藍籌元宇宙NFT!
『貳』 元宇宙品牌是什麼
元宇宙是哪家公司開發的?概念簡介
元宇宙(Metaverse)是Facebook公司開發打造的一個可以多人同時居住的數字世界。[1]「元宇宙」概念還與蘋果、谷歌、亞馬遜和微軟開發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密切相關。元宇宙可視為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後繼技術。一般來說,技術專家們認為元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在那裡大量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玩、工作和社交。
發展歷程
2021年7月,Facebook宣布成立新產品團隊開發「元宇宙」。[1]Facebook公司自己創建的元宇宙將用於虛擬現實耳機、移動設備和游戲機。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會是由科技公司創建和運營的虛擬世界,還是結合物理和數字化技術的增強現實體驗?出現在手機上的位置服務和博物館、商店中的虛擬物品展示都屬於元宇宙這個范疇嗎?以上關於元宇宙的兩種觀點都是正確的。
元宇宙是互聯網的下一次迭代,人類與其的交互模式將是虛擬、實時、三維和物理體驗的組合,所有人的工作、購買和消費方式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對人類社會和生活的影響將比智能手機的影響更加深遠。
但當談到企業的真正投資回報率時,我們仍處於起步階段,現在是時候在基於元宇宙的場景中進行試驗、投資和創新了。
無論它們是互聯網上發生的還是在增強現實空間中發生的,其中的關鍵都是專注於創建虛擬世界體驗的業務成果和目標。雖然企業和媒體更加關注元宇宙中的營銷和創收潛力,但各種潛在的元宇宙應用也不容小覷,除了娛樂之外,企業還可以使用元宇宙來優化業務運營並豐富員工協作和培訓體驗。
了解人機交互
了解人機交互體驗的未來發展趨勢非常重要,可以使企業更好對其商業模式進行戰略規劃。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於與平板電腦、手機、電腦和顯示器進行基於2D平面用戶界面的交互,這是目前人們與互聯網的主要交互方式。
現在,出現了更多所謂的自然或空間用戶界面,使用戶與物理環境進行交互。這是一種將視覺、自然空間和傳統界面相結合的體驗,從而實現多感官體驗。自然用戶界面可以通過觸覺、聽覺甚至嗅覺體驗來刺激其他感官,以創建一種更加身臨其境的交互模式,還可以使用包括AR或VR技術,以增強交互方式。
當然,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改進,比如改變用戶體驗和界面設計,當人們參與其中時,必須讓人覺得這些體驗是安全可信的。
模擬交易過程
當客戶前來商店購買商品時,如果企業能夠提前模擬交易過程,就可以有效應對可能發生的場景。這種體驗過程可以方便人們了解客戶或員工在整個交易過程中的感受,以更好的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員工的業務能力。
例如,長時間的等待會讓客戶對品牌產生負面影響,以致在與員工互動時變得不耐煩、不積極,這樣也給員工帶來了壓力和挫敗感。
通過回顧模擬交易流程,企業就可以確定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從而為客戶和員工在整個交流過程中創造更好的體驗,對品牌保持積極友好的印象。而且通過元宇宙中的虛擬交互,可以節省人工成本,員工只需與虛擬人互動即可。
除此之外,用戶還可以通過增強現實體驗與3D數字商品進行接觸,在購買實物之前就能清楚這個商品是否適合自己。
Facebook公司宣布更名Meta,如何看待該品牌新提出的元宇宙概念?
什麼是元宇宙呢?我今天結合我最近的一些思考給大家做下分享。插圖是來自我的好朋友陳維,在知群中國產品設計大會的分享PPT截圖。從浪潮和趨勢的角度,你可以理解為,現在這些企業之所以要進軍元宇宙,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互聯網的下一代浪潮。上一次浪潮,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基於智能手機誕生了很多App,背後則是很多行業和企業的快速成長,例如移動購物、手機打車、外賣等等。下一波浪潮是什麼?很多公司都在苦苦的尋找。這個時候,大家發現全球的很多科技巨頭都開始往元宇宙靠攏。Facebook很早就宣布自己在做元宇宙,而後來乾脆把自己定位為元宇宙公司。微軟說自己在搞企業元宇宙,而騰訊則提出了全真互聯網,馬化騰說要開始由實入虛,也要進軍元宇宙。而一些以元宇宙為概念的上市公司,市值也快速升高。投資圈裡,有投資人朋友說看到元宇宙這個詞,都看吐了,什麼項目都會往元宇宙上靠。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有三部電影,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其中至少一部:《黑客帝國》《阿凡達》《頭號玩家》。在這些電影里,除了現實中的世界外,人們還會面對另一個世界。在《黑客帝國》里是由超級計算機母體虛擬出來的世界,人們都不知道自己其實生活在虛擬世界裡。在《阿凡達》里真人通過系統操縱另一個替身,可以具備另一個身份。而在《頭號玩家》里,一個外賣小哥化身為游戲世界裡的高手。元宇宙就是另一個世界。用標準的概念來說,元宇宙(Metaverse)是指以AI、AR/VR/MR、Blockchain三大技術為核心,由諸多共享基礎設施、標准和協議打造的數字化宇宙。它跟物理世界並非割裂彼此孤立,而是相互通融。
其實我們現在每天用手機,也是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有沒有想過,我們在現實世界裡要買東西,首先要去商場,在一個物理空間里,和售貨員發生信息交流,最終完成交易。而藉助手機,我們可以躺在床上,繞過這些物理限制,直接完成最後的目標,也就是買到商品。但是手機的世界並沒有很強的沉浸感,和我們的現實世界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而換個視角,想想游戲,如果你體驗過VR游戲,當你帶上VR眼鏡,會發現自己置身在一個新的世界裡,身臨其境。而如果你的虛擬世界,和別人的虛擬世界,彼此打通,大家能夠在這個共同的虛擬世界裡相遇,交流,甚至一起玩,一起工作,甚至還有新的貨幣,可以買東西,商品也是全新的,這個時候你就完全沉浸在了另外一個世界裡。游戲只是一個場景,在人們理想中的元宇宙,本來就是一個社會。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矽谷的科技公司的職員都在家辦公,現在也有很多科技巨頭允許員工長期在家工作。這裡面的很多員工本身就是程序員等職業,每天的工作也是對著電腦寫代碼。那麼如果Facebook這家公司,完全存在於虛擬世界呢?大家要開會,都戴上VR眼鏡,在這裡面的各種事物,都是虛擬出來的,但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是真實的,這樣會怎麼樣呢?很可能會發現大多數工作其實還是可以正常進行,也許比現實世界中更有效率。這就是元宇宙。人們的肉身還在現實世界,而行為都發生在了虛擬世界當中。
拉回到現實,Facebook改名成Meta公司,宣布自己要專注於轉向以虛擬現實為主的新興計算平台,並且把自己旗下的產品分為兩大板塊,一塊是原來的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業務,另一個是之前的Oculus等虛擬現實業務。說到Oculus,Facebook的虛擬現實設備OculusQuest也改名叫MetaQuest。MetaQuest2是一個突破性的虛擬現實頭顯設備,我也有一台,效果還不錯,比之前很多虛擬現實設備的體驗都要更好一些。而這些就是Facebook向元宇宙進軍的基礎。要想真正支撐起元宇宙,需要很多領域的技術。例如晶元技術、5G甚至6G等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各種游戲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所以現在有所謂的元宇宙概念股,就是反正能和這些領域沾上邊的產品或者公司,都可以接著這一波風來炒作一下。那麼到底現在元宇宙到了什麼程度呢?如果我們用智能手機的發展來類比,現在元宇宙大概到了早期大哥大手機的程度,甚至再早一點,步話機的程度。也就是說,元宇宙目前仍然處在極其早期的程度。目前沒有任何公司和產品能夠真正實現元宇宙的應用。為什麼元宇宙這么火呢?為什麼很多資本都在爭相投資元宇宙相關的概念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方面,從投資的角度,大家都要早點布局,如果真等到這個概念都已經實現了,可能就沒什麼機會了。大家有時候會看到一些資本投的早期項目,特別天馬行空,聽上去不靠譜,但是就是因為在特別早期的階段,才有可能性,才能卡位成功。
今天已經特別厲害的那些互聯網公司,最早的時候講出來你可能會認為是騙子、是笑話。但是真正有幸投資了他們的資本,都大賺特賺。風險投資,正因為有風險,才能夠有高回報。所以要早早入場,早早布局。資本本身就會追逐風口,都害怕錯過機會。往往是這樣,如果沒有人投資,就真的都沒人投,但是一旦成為熱點,一下子又都會涌進來。這是市場本身的特點,因為這些風險資本的管理人也都是職業人士,他們要對資本的LP(有限合夥人)、也就是背後的出資人負責。如果風口出現了,不管怎麼說,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都是先追上去再說。第二方面,市場目前確實也缺乏熱點。互聯網領域突出的機會沒有以前那麼多,現在需要尋找下一個增長點。而大家都知道新的機會往往誕生於新的設備、新的平台的誕生。元宇宙的概念符合這些的特點,也迎合了大家對於機會的渴望。第三方面,扎克伯格等人一直在推波助瀾。在科技和投資領域,一定是需要有一些人、一些公司的帶動。他們把聲勢帶起來,讓更多的人都覺得萬一有可能呢?於是就會有更多資金和人才進來,然後整體的技術和市場又會再往前前進,這樣原本可能是夢想,就有可能真的變為現實。這也是一種冷啟動。但是我們也發現,現在市場上很多所謂的元宇宙公司,其實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往往是因為自身缺乏概念,而硬套了一個概念,燃起了一波虛火。剛說了很多和資本、和市場相關的概念,可能都還是離我們很遠。對於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保持開放的心態,開拓視野,多主動學習,尋找一些可能性。不要盲目相信,不要盲目追熱點,但是同時,也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我猜測這條視頻發布之後,一定會有人說這都是騙人的,都是炒作等等。如果這個世界真可以這么幾句話就概括,那也太簡單了。哪怕你就把這些都當做一個新知識,知道也許這是未來的趨勢,很多公司在做相關的事情,以後遇到一些機會的時候,再多進一步了解,這樣會更有意義。這也是我希望提倡的一種態度,讓我們一起觀察這個饒有趣味的世界,保持好奇心,也許,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有趣的機會呢?
元宇宙是什麼?目前國內外有哪些公司涉及元宇宙?元宇宙很多人把它視為3D版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web3.0,大多數人理解的元宇宙則指一個通過AR(現實增強)、VR(虛擬現實)等技術支持的、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簡單來說,就是現實世界中的所有人和事都被數字化投射在了這個雲端世界裡,你可以在這個世界裡做任何你在真實世界中可以做的事情。與此同時,你還可能做你在真實世界裡做不到的事情。
目前國內外基本上主要的科技巨頭都在進軍元宇宙。
國內內容端:
騰訊(成立XR部門,主攻社交、游戲)
位元組跳動(流量全球化)
網易(網易園宇宙產業基地)
芒果超媒(互動+虛擬+雲渲染)
愛奇藝(內容版權和VR產出能力)等等。
國內硬體端:
歌爾股份(VR/AR硬體)
京東方(智慧顯示方案)
東山精密(軟/硬板核心供應商)
歐菲光(VR/AR透鏡、模組)
利亞德(AR沉浸式全景模擬系統、MR混合現實拍攝)
水晶光電(濾波片、光學器件和模塊)等等。
國外主要的元宇宙公司
Matterport,Inc:專注於物理世界數字化的空間數據公司。
Mate:Facebook前身,不用多說,連名字都改了的元宇宙公司。
Roblox公司:元宇宙領域的關鍵參與者。
UnitySoftwareInc:創建並運營一個互動式實時3D內容平台。
Autodesk,Inc:在全球范圍內提供3D設計、工程和娛樂軟體和服務。
英偉達:該公司的旗艦元宇宙產品是NVIDIAOmniverse,該平台使企業能夠匯集各種數字資產並在虛擬環境中實時模擬生產過程。
亞馬遜:已將元界技術集成到其市場中。該公司提供了一種AR購物工具,允許用戶在購買前將其房間中的傢具可視化。
AlphabetInc:提供了一系列AR和VR產品。
微軟:該公司正在開發基於AR和VR技術的Azure、Windows、Office365和LinkedIn的未來版本。
「元」宇宙到底是個啥全世界似乎都在談「元宇宙」。到底什麼是「元宇宙」?它為什麼突然火了?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比拼想像力的時候到了
什麼是「元宇宙」?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確切定義,人們對它的描述,還處在「比拼想像力」階段。
近日,美國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宣布,該平台的品牌部分更名為「Meta(元宇宙)」,其創始人提出的「元宇宙」,打算讓真人置身網路。他在演講視頻里說:「下個階段的平台和媒體,會讓人更有身臨其境之感,你將不僅僅是從旁觀看,而是置身『實體互聯網』之中。這就是『元宇宙』……當我把小孩的視頻發給我父母時,他們會覺得自己就像和我們在一起樣,而不是只通過一個小小的屏幕觀看;當你和朋友玩游戲時你會覺得跟他們同處同一世界,而不是獨自面對電腦。」
他在視頻里還呈現出多種設想的「元宇宙」場景,比如,開會時,真人、虛擬人、機器人出現在同一空間中。一位女士想通過網路連線分享自己在現實街道上看到的塗鴉,這幅塗鴉瞬間就逼真地展現在所有人眼前。
緊隨其後,不少互聯網從業者也紛紛拋出自己對「元宇宙」的理解。有的說,這事精彩就精彩在它的不確定性上。有的說,人們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比如,現在我們以為AR(增強現實)是進入虛擬世界的通道,但未來它可能還將成為我們回到真實世界的紐帶。」
那麼,科研人員怎麼看「元宇宙」?智能信息處理研究學者陳捷援引了「元宇宙鼻祖」、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提出的概念:「元宇宙」是平行於現實世界的始終在線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除了吃飯、睡覺需要在現實中完成,其餘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實現。
在陳捷看來,雖然「元宇宙」的出現與發展,將面臨諸多技術層面及社會規范層面上的挑戰,但它是人類交互願望與技術發展的必然走向。多年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張軍平則認為:「『元宇宙』就是讓真人真正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沈陽團隊嘗試給「元宇宙」下一個規整的定義。
他們在近期發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中提道:「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
基於數學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這串概念下面還有一排小字:「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發展、演變的概念,不同參與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斷豐富著它的含義。
鼓勵探索,警惕忽悠
即便「元宇宙」概念尚不清楚,也無法阻擋它成為資本和輿論的焦點。陳捷說,人類不滿足烽火狼煙、飛鴿傳書的通信方式,於是發明了電話、電報,不滿足只聽到聲音,於是發明了視通話,不滿足簡單看見平面的已有的影像,於是發展出了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為了滿足暢游世界的夢想,一方面在現實世界發展科技,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構建虛擬世界。
不過,當人們看到「元宇宙」概念里出現的擴展現實、數字孿生、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廣為人知的技術名詞時,仍不免冒出一串問號:「『元宇宙』就是這些?沒什麼新東西呀!是不是炒作?」
前不久,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連發兩文,表達了對「元宇宙」概念的謹慎態度。他認為,「任何產業或行業的重大改變,都是技術上逐步積累的結果,是有明顯徵兆的」,而這次的「元宇宙」概念,彷彿是被資本包裝之後「突然蹦了出來」一樣。
也有一種聲音認為,恰恰是平靜催生了熱鬧。沈陽就「『元宇宙』為啥突然火了」給出三方面理由:社會進步以技術為本,但近些年互聯網領域的技術概念有些枯竭;普通用戶對手機審美疲勞,期待新鮮事物;資本缺乏新熱點,需要新方向。
秉承理性和開放的態度,李志民對「元宇宙」的走紅評論道:「任何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探索都應該鼓勵,任何以科學為名義的忽悠都需要警惕。」技術這把尺子現在量不出來不論「元宇宙」是虛火還是真火,它都製造了一個讓全世界集中審視熱門技術的機會。人們渴望知曉「元宇宙」距離現實到底有多遠,就必須先把目光聚焦到科技本身。正如陳捷所說,現實世界的科技水平決定了「元宇宙」的上限。
為了查明「元宇宙」的技術可行性,張軍平瀏覽了國內最近出版的《元宇宙通證》,書中一幅「『元宇宙』六大支撐技術」的分析圖令他印象深刻。他認為,「元宇宙」就像是一個「水果拼盤」,「目前技術上沒有太多突破,但業界又希望整合這些技術形成一個全新的應用。」
作為全球科技巨頭之一,微軟也布局了「元宇宙」,他們認為,「元宇宙」的本質在於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持久、穩定連接的數字世界。
高通公司在XR(擴展現實,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的統稱)領域已經積累了十餘年。當被問到「XR技術距離讓人『虛實難辨』還有多遠」時,該公司XR業務中國區負責人表示不好預測。
再把目光轉向國內互聯網大廠,「元宇宙」似乎更遠了。某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員工透露,他們目前不便談論「元宇宙」,原因有二:一是這一概念涉及貨幣等因素,政策風險較高;二是當今技術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創造「元宇宙」的要求。
陳捷坦言,目前「元宇宙」更像是人們的願景,這種願景可能承載了人們對技術發展的信心,也承載了人們對各種「夢想成真」的渴望。
張軍平直白地說:「目前很多核心技術問題沒有解決。」當被問及「『元宇宙』距離現實還有多遠」時,他話鋒一轉,說:「我想起網上一個關於區塊鏈的玩笑,說『目前區塊鏈的盈利,主要集中在區塊鏈的相關講座上』。」
麥客存儲-為何大廠紛紛注冊「元宇宙」商標?它有何趨勢?目前很多互聯網大廠在布局元宇宙的苗頭,紛紛注冊「元宇宙」商標,包括但不局限鵝廠、阿里等。為何「元宇宙」會成為互聯網大廠中的香餑餑,它到底是什麼?未來,又會掀起什麼浪潮呢?
今天麥客存儲就帶你了解下,這個披著神秘面紗的「元宇宙」!
何為「元宇宙」?
元宇宙這一詞來源於尼爾·斯蒂芬森的自科幻小說《雪崩》,《雪崩》構建了現實世界中的人們可以打破時空界限,以數字化身在元宇宙中生活,且永不下線。
如果大家看過《頭號玩家》的電影,對元宇宙就不會太陌生,《頭號玩家》的場景,就有表現人在虛擬空間和時間節點所構成的「元宇宙」中學習、旅遊、生活等。
而當下元宇宙的切入點——超寫實數字人,清華大學的學霸華智冰,近日成為天貓數字主理人的AYAYI,都是超寫實數字人的代表,也是元宇宙切入點的價值表現。
說了這么多,可能有人還是一頭霧水,元宇宙到底是指什麼?多位專家和從業者給出了解釋:
元宇宙,未來趨勢如何?
它會被互聯網大廠看中,無外乎元宇宙吸納著當前科技領域中的信息革命(5G/6G)、互聯網革命(web3.0)、人工智慧革命,以及VR、AR、MR,不僅囊括了所有的數字技術,還包括區塊鏈技術成就;豐富了數字經濟轉型模式,融合DeFi、IPFS、NFT等數字金融成果。
歸結來說,元宇宙是後互聯網時代的起點,也是未來數字化的具象表現。隨著元宇宙的普及,線上的數字經濟與線下的實體經濟會加速深度融合,構建數字化信任,控制數據,杜絕隱私泄露的區塊鏈技術價值,也會有鮮明的顯現。
畢竟數字化的元宇宙是建立在網路、算力之上,作為元宇宙關鍵技術的區塊鏈,將構建打破原有身份區隔、數據護城河的基礎設施,通過智能合約打造經濟系統。它在未來會掀起數字化的浪潮,隨著現實世界要素與虛擬網路的聯絡,元宇宙會成為我們社會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叄』 FBEC2021@Unity大中華區平台技術總監楊棟:從Unity引擎出發,助推元宇宙技術實現
2021未來商業生態鏈接大會暨第六屆金陀螺獎頒獎典禮(簡稱「FBEC2021」)於2021年12月10日在深圳市大中華喜來登酒店盛大召開,本次大會由廣東省游戲產業協會、廣東省虛擬現實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互聯網文化市場協會指導,陀螺科技主辦,以「迎風破局?守正創新」為主題,聚焦游戲、電競、XR、元宇宙等互聯網前沿領域,探討行業熱門話題。歲末年關,聚錦鵬城,我們與無數互聯網從業者同舟,共同探討未來商業生態鏈接的創新和變革!
在FBEC2021「Let'sMetaverse?2021元宇宙峰會」上,Unity大中華區平台技術總監楊棟以「Unity引擎與元宇宙的技術實現」為主題發表了演講。楊棟從技術的角度分析,從跨平台應用、寫實類/風格化3D內容、多人聯網體驗、虛擬聯接現實四個角度切入,分享引擎技術發展並介紹Unity技術的發展方向。
以下為演講實錄:
感謝大家來聽我的演講,我今天的主要內容是講Unity引擎與元宇宙的技術實現。
剛才兩位嘉賓講的是和硬體相關,我講的是和軟體相關,也就是內容創作相關的內容。
所有的事物——無論是現在用的網際網路,還是正在說的元宇宙,它們都是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才會出現的。
今天之所以能夠在這里討論元宇宙,我覺得是因為實時渲染3D內容創作的技術門檻已經普及到了一定的程度。
在這張圖裡面(PPT圖示):
1.從2D到3D的趨勢非常明顯,現在主要的內容都是3D的內容。比如10年前,2009年就開始使用引擎相關的產品,當然我現在用的是Unity。
2.從離線到實時的轉變也是非常的明顯,現在所有的3D內容里,有非常多非游戲的應用也開始用到實時3D的技術。
3.從個體到社交的交互。我相信大家都玩過聯網類的游戲,無論是古裝,還是未來風格,本質上是社交類的游戲。
4.從被動的變成互動式的,也就是主動的體驗,通過XR相關的設備來進行。
作為十幾年引擎方面的工作者,我想從4個方面具體來聊一下引擎技術發展,從技術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元宇宙在我看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認為有4點:
1.跨平台的應用。
2.寫實類、風格化3D內容
3.多人聯網體驗。
4.虛擬聯接現實。
跨平台的應用,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游戲,再是社區、電子商務以及各種各樣的體驗。這個體驗,可以是商場裡面的VR體驗,也可以是在工廠車間裡面的工業4.0的體驗。使用AR、VR、MR方式來做各種各樣的培訓,甚至在產線上做零件的裝配,都已經有所應用。
游戲方面,大家熟悉的《原神》可以支持更多的平台,所以游戲可以持續運維下去。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跨平台游戲,有可能你做一款游戲,可以放到不同的平台上,但賬號不打通,不能在同一個世界體驗這些東西,但《原神》做到了這一點。
如果我們要開發跨平台的應用,Unity目前支持28個平台。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用Unity去創作所有人都可以體驗的內容。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用的設備都不太一樣,如果你是做IT行業,或者是跟計算設備靠得比較近的人,你使用的設備會非常多。你必然需要內容創作平台——能夠讓你在創作各式各樣的平台上能夠運行內容。我們想讓它觸達所有人,必然要能夠支持所有的設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目前,Unity的手遊方面佔比最大。《空戰獵鷹》這款游戲,我為什麼放這個案例出來?它有一個特點,它是一位開發者開發的,是一個人用Unity引擎完成了所有的開發,使這款游戲成為了一款首發的爆款游戲。
非游戲行業也有廣泛的應用,我們推廣了一個產品,叫UnityForma。可以把產品的三維模型導入到這個界面,可以通過挑選不同的鏡頭出影片,最後導出做成PC端或者是MAX可執行的互動式應用。
關於多年聯網的體驗,我們拿MeetinVR舉例——通過多人聯網的方式,進行線上的會議,這比普通的視頻會議更加有互動式的體驗。
虛擬聯接現實,裡面主要是兩個內容:
1.數字化身,也就是數字人。這個畫面上,右邊有非常寫實類的人類形象,中間是比較卡通類的,下面是小水滴。雖然形象只是小水滴,但通過AI驅動的表情及眼神,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真實性。所以,無論是虛擬的,還是寫實的,還是卡通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讓人感覺到它是在跟你交互,這點實時交互3D內容就能夠達到。
在《異教徒》的影片里,我們通過把一個演員的形象掃描下來,把表情拍攝下來,再導入到Unity里,做成大家看到的形象(PPT圖示)。這個數字人的細節,全身有超28萬個三角面。大家所看到的視頻是在我的筆記本電腦上運行的,我的筆記本顯卡相當於PC上的2060的算力性能,可以實時運行得非常的流暢,甚至可以動態改變它的視角。
這個數字人有非常大的特點,一是皮膚渲染,二是眼球渲染。具體的技術內容,大家可以去搜索我們的公眾號查看,Unity有公開的、免費學習的資源可以下載的,如果你想去要Unity的版本,可以在官網上直接下載。
(PPT圖示)這個鄰家女孩的形象,用的設備非常地簡單。頭發用了一套插件渲染,而我們現在有完整的基於發絲的渲染方案。除這種寫實類的之外,也有二次元相關的,比如B站,現在有十幾二十個虛擬偶像都在運維中。
這個數字人是今年發布的數字人1.0版,是在國內做的項目。用4D掃描的方式將一位同事轉化成了數字人。這所用到的技術除了頭發之外和前面《異教徒》是一樣的,頭發的製作是用到了我們自行開發的發絲系統,而不是傳統的卡片式的渲染,可以將發絲一根根渲染出來,然後非常精確的移動,包括物理碰撞。
我們希望把門檻降低,讓大家用簡單的設備就能把數字人做出來。
2.數字孿生。
我們有非常多的例子,比如國內海爾做了生產線上的數字孿生,左邊是在Unity里進行操控,右邊是真實的機械臂。上海的國際汽車城自動駕駛模擬平台也用到了我們的數字孿生技術。
我們的技術發展方向:
1.性能高效。這主要是面向數據的編程模式,裡面有三套技術,一是JobSystem,二是ECS(EntityComponentSystem),三是BurstCompiler。
2.畫面精美。現在有28個平台,所以必須要支持非常多的渲染管線,因為不同的平台,渲染的能力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有:一是URP通用渲染管線,支持所有的平台;二是HDRP高清渲染管線;三是實時光線追蹤。
3.真實模擬。目前有UnitySimulation和MachineLearningAgents。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的內容,可以到我們的官方渠道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肆』 一篇看懂國內大廠元宇宙布局
元宇宙國內大廠布局新就業風口來了
一、騰訊
國內元宇宙產業布局先鋒,目前戰術,通過資本(收購&投資)+流量(社交平台)組合拳,在底層架構(引擎UnrealEngine)、後端基建(雲服務、大數據中心)、內容與場景(各類型內容產品與成熟的社交網路互通生態)這三大方向上均著力布局,未來將像搭積纖歷木一樣探索與開發元宇宙。
1、底層架構:騰訊通過投資EpicGames、Snap占據VR、AR生態的有利地位UnrealEngine幫助渲染虛擬世界、Snap協助打造鏡像世界,布局XR硬體。騰訊於2012年花費3.3億美元投資EpicGames48.4%股份,Epic Games目前有三大塊業務,自研游戲,游戲平台,游戲引擎。
2、後端基建:ToC端,騰訊打造全周期雲游戲行業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全鏈路雲游戲平台與生態。ToB端,騰訊雲布局全場景IDC能力,目標是做新基建的「基建」,例如Roblox的G輪融資跟投,獨家代理Roblox中國區產品發行。迷你玩科技,旗下游戲《迷你世界》核心玩法是線上堆積木,引導玩家創作虛擬作品,目前月活超過1億。
3、內容與場景:騰訊在社交(微信+00)、游戲(全球最大游戲公司)、娛樂內容(閱文集團)等領域的優勢地位穩固,例如社交型產品Soul、虛幻引擎4驅動的3D升級版OO秀等。
騰訊在智慧零售、企業服務方面等也緊抓企業數字化浪潮推進,以「雲服務」為主要抓手,構建騰訊會議、騰訊文檔、小程序服務等通信與效率辦公Saas工具,支持企業客戶內部及其與外部用戶的協作。
4、元宇宙技術層面: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騰訊在全球126個國家、地區中,共有24000餘件元宇宙領域的已公開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佔99.74%。
騰訊在該領域的專利布局主要集中於數據處理、區塊鏈、伺服器、人工智慧、圖像處理、虛擬場景等專業技術領域。同時,騰訊在元宇宙的布局也包括數據中心的支撐,上海松江為騰訊提供了236畝的土地,助力騰訊數據中心加速落地,進而助推騰訊元宇宙基建順利實施。
二、阿里巴巴
阿里的業務核心在於電商,將圍繞某寶、TM等電商平台以及支付亮棚寶支付平台為主,逐漸打造自身的元宇宙平台。其根本原因在於這兩大平台,都為阿里巴巴聚集了大量的用戶體系,和內容生態體系。
1、某寶的VR購物Buy+計劃
Buy+是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輔助感測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維購物環境。用戶可以直接與虛擬世界中的人和物進行交互,甚至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虛擬化,成為一個可以互動的商品,增強線上購物的體驗感。攜手虛擬數字人AYAYI推廣營銷,並為商家提供虛擬數字人的解決方案。
2、達摩院XR實驗室
阿里趁著元宇宙這波風潮,在旗下的達摩院研究所中建立了XR實驗室,該實驗室所展示的Demo中,包括了和tm合作的全息店鋪的案例。在該場景中,XR實驗室通過三維重建的技術構建出線下店鋪的VR模型。此外,XR實驗室也與松美術館合作開發AR藝術展,成功研製應用於IDC機房的智能運維機器人。
三、網路
2021年12月網路推出的第一個,主打元宇宙的APP產品希壤宣布正式定向內測,希壤打造了一個跨越虛擬與現實、永久續存的多人互動空間。主會場是一個具有未來感的城市場景,在主會場之外的空間布局方面,希壤引入大量中國元素。
功能主要分為虛擬空間定製、全真人機互動、商業拓展平台,希壤打造的世界由無限連接的虛擬空間組成,每個虛擬空間都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城市。在希壤虛擬世界裡,每個用戶都有一套Avatar3D角色形象。通過虛擬形象,可以跟客戶或者合作夥伴進行即時的語言、互動和交流。
2022年7月,網路智能雲推出數字人直播平台,可實現超寫實數字人24小時純AI直播。2020年網路核心研發費用占收入比例達敬豎則21.4%,研發投入強度位於中國大型科技互聯網公司前列。在探索下一代互聯網的過程中,網路的努力方向是成為元宇宙引擎,為希壤以及其他元宇宙產品提供AI和雲計算能力。
四、位元組跳動
位元組跳動基於「硬體+內容」的邏輯,以社交與娛樂為切入口,基於短視頻流量優勢在海內外市場同步發力,同時斥資90億元收購國內規模最大的VR軟硬體製造商Pico。
從硬體及操作系統(收購Pico)、底層架構(投資代碼乾坤、維境視訊)、內容與場景(短視頻、游戲、VR社交)這三大組件發力著力布局元宇宙。
今年1月,位元組跳動推出社交App「派對島」,主打沉浸式社交,是一個實景化的實時線上活動社區,用戶在這里可以隨時以自己的虛擬形象化身和朋友一起閑逛,還可以一起實時聊天互動、共同參與線上活動,並獲得意想不到的陪伴與參與感。不過「派對島」是一個仍在小范圍內測的社交產品,必須有邀請碼才可以使用。
五、網易
網易作為游戲大廠,具備元宇宙先天優勢。除了在自家游戲中探索元宇宙之外,還積極推出了元宇宙基礎設施的軟體框架,網易稱之為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架構。
1、推出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架構
去年年12月,網易首次公布其面向「元宇宙」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架構,並推出其虛擬人SDK(軟體開發工具包)「有靈」、沉浸式活動系統「瑤台」。
1)有靈虛擬人SDK,包括3D智能捏臉、3D動畫合成、語音合成等多個模塊,使用戶能夠製作虛擬數字人,降低使用門檻。
2)沉浸式活動系統瑤台,目前主要面向活動、會展、會議等應用場景,使參會者可以定製自己專屬形象,進行動作和表情遷移,獲得沉浸式的虛擬活動體驗。
3)網易伏羲推出虛擬人「林么」,首次亮相網易嚴選6周年慶代言人徵集活動,並穿越至三次元世界打卡嚴選實體店。
2、游戲結合元宇去年10月,在《逆水寒》中舉辦了第二屆國際分布式人工智慧學術會議。全球300多位學者換上古風服裝、梳起發髻,在大宋皇宮中討論人工智慧前沿技術,採用瑤台提供支持,PPT入式播放、分會場自由切換和文字及語音群聊等會議功能,其中最受好評的要數定製化的「牆展」功能。
參會學者可以閱讀牆展論文,像線下一樣對話、交流,充分還原了學術會議中最有魅力的交流環節。
六、京東
京東首次提出了「產業元宇宙」的概念,並重點闡釋了去發展布局和基礎實踐。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陶大程認為,產業元宇宙不止強調數字世界的構建,而是更加重視數字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再創造能力,著力提升人類在現實世界、實體經濟中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基於此,京東構建了OmniForce開放生態平台的體系,提供一體化中台解決方案,向開發者提供數字攣生的復刻能力、數字伴生的模擬優化能力,以及數字原生對現實世界的改造能力,夯實產業元宇宙的雲底座。
七、華為
積極布局元宇宙的後端基建,在5G、晶元領域具有優勢。華為河圖擁有先進的「3D地圖+空間計算+視覺識別」技術,能夠為移動終端用戶帶來全新的交互模式和視覺體驗。
華為河圖已經落地了一些初步應用場景,比如和北京首鋼園合作的「首鋼園元宇審」項目、華為AR地圖開啟敦煌「飛天游」等。在硬體設備方面,2021年11月,推出了VRGlass6DoF游戲套裝。
『伍』 元宇宙是哪個品牌,宇宙是什麼牌子
宇宙筆記本電腦是什麼品牌元宇宙電腦是feedme牌子的。feedme這個筆記本電腦是一款不錯的中低性能的電腦品牌。
元宇宙筆記本電腦搭載英特爾十代J系處理器,這款處理器是四核四線程處理器系,睿頻加速可達2.5HZ功耗低、性能卻強大,處理文字文件、大內存視頻、打游戲等切換操作不卡頓,運行起來也很迅速。
元宇宙是哪家公司開發的?
概念簡介
元宇宙(Metaverse)是Facebook公司開發打造的一個可以多人同時居住的數字世界。[1]「元宇宙」概念還與蘋果、谷歌、亞馬遜和微軟開發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密切相關。元宇宙可視為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後繼技術。一般來說,技術專家們認為元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在那裡大量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玩、工作和社交。
發展歷程
2021年7月,Facebook宣布成立新產品團隊開發「元宇宙」。[1]Facebook公司自己創建的元宇宙將用於虛擬現實耳機、移動設備和游戲機。
元宇宙很多人把它視為3D版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web3.0,大多數人理解的元宇宙則指一個通過AR(現實增強)、VR(虛擬現實)等技術支持的、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簡單來說,就是現實世界中的所有人和事都被數字化投射在了這個雲端世界裡,你可以在這個世界裡做任何你在真實世界中可以做的事情。與此同時,你還可能做你在真實世界裡做不到的事情。
目前國內外基本上主要的科技巨頭都在進軍元宇宙。
國內內容端:
騰訊(成立XR部門,主攻社交、游戲)
位元組跳動(流量全球化)
網易(網易園宇宙產業基地)
芒果超媒(互動+虛擬+雲渲染)
愛奇藝(內容版權和VR產出能力)等等。
國內硬體端:
歌爾股份(VR/AR硬體)
京東方(智慧顯示方案)
東山精密(軟/硬板核心供應商)
歐菲光(VR/AR透鏡、模組)
利亞德(AR沉浸式全景模擬系統、MR混合現實拍攝)
水晶光電(濾波片、光學器件和模塊)等等。
國外主要的元宇宙公司
Matterport,Inc:專注於物理世界數字化的空間數據公司。
Mate:Facebook前身,不用多說,連名字都改了的元宇宙公司。
Roblox公司:元宇宙領域的關鍵參與者。
UnitySoftwareInc:創建並運營一個互動式實時3D內容平台。
Autodesk,Inc:在全球范圍內提供3D設計、工程和娛樂軟體和服務。
英偉達:該公司的旗艦元宇宙產品是NVIDIAOmniverse,該平台使企業能夠匯集各種數字資產並在虛擬環境中實時模擬生產過程。
亞馬遜:已將元界技術集成到其市場中。該公司提供了一種AR購物工具,允許用戶在購買前將其房間中的傢具可視化。
AlphabetInc:提供了一系列AR和VR產品。
微軟:該公司正在開發基於AR和VR技術的Azure、Windows、Office365和LinkedIn的未來版本。
Facebook公司宣布更名Meta,如何看待該品牌新提出的元宇宙概念?什麼是元宇宙呢?我今天結合我最近的一些思考給大家做下分享。插圖是來自我的好朋友陳維,在知群中國產品設計大會的分享PPT截圖。從浪潮和趨勢的角度,你可以理解為,現在這些企業之所以要進軍元宇宙,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互聯網的下一代浪潮。上一次浪潮,是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基於智能手機誕生了很多App,背後則是很多行業和企業的快速成長,例如移動購物、手機打車、外賣等等。下一波浪潮是什麼?很多公司都在苦苦的尋找。這個時候,大家發現全球的很多科技巨頭都開始往元宇宙靠攏。Facebook很早就宣布自己在做元宇宙,而後來乾脆把自己定位為元宇宙公司。微軟說自己在搞企業元宇宙,而騰訊則提出了全真互聯網,馬化騰說要開始由實入虛,也要進軍元宇宙。而一些以元宇宙為概念的上市公司,市值也快速升高。投資圈裡,有投資人朋友說看到元宇宙這個詞,都看吐了,什麼項目都會往元宇宙上靠。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有三部電影,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其中至少一部:《黑客帝國》《阿凡達》《頭號玩家》。在這些電影里,除了現實中的世界外,人們還會面對另一個世界。在《黑客帝國》里是由超級計算機母體虛擬出來的世界,人們都不知道自己其實生活在虛擬世界裡。在《阿凡達》里真人通過系統操縱另一個替身,可以具備另一個身份。而在《頭號玩家》里,一個外賣小哥化身為游戲世界裡的高手。元宇宙就是另一個世界。用標準的概念來說,元宇宙(Metaverse)是指以AI、AR/VR/MR、Blockchain三大技術為核心,由諸多共享基礎設施、標准和協議打造的數字化宇宙。它跟物理世界並非割裂彼此孤立,而是相互通融。
其實我們現在每天用手機,也是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裡。有沒有想過,我們在現實世界裡要買東西,首先要去商場,在一個物理空間里,和售貨員發生信息交流,最終完成交易。而藉助手機,我們可以躺在床上,繞過這些物理限制,直接完成最後的目標,也就是買到商品。但是手機的世界並沒有很強的沉浸感,和我們的現實世界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而換個視角,想想游戲,如果你體驗過VR游戲,當你帶上VR眼鏡,會發現自己置身在一個新的世界裡,身臨其境。而如果你的虛擬世界,和別人的虛擬世界,彼此打通,大家能夠在這個共同的虛擬世界裡相遇,交流,甚至一起玩,一起工作,甚至還有新的貨幣,可以買東西,商品也是全新的,這個時候你就完全沉浸在了另外一個世界裡。游戲只是一個場景,在人們理想中的元宇宙,本來就是一個社會。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矽谷的科技公司的職員都在家辦公,現在也有很多科技巨頭允許員工長期在家工作。這裡面的很多員工本身就是程序員等職業,每天的工作也是對著電腦寫代碼。那麼如果Facebook這家公司,完全存在於虛擬世界呢?大家要開會,都戴上VR眼鏡,在這裡面的各種事物,都是虛擬出來的,但是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和協作是真實的,這樣會怎麼樣呢?很可能會發現大多數工作其實還是可以正常進行,也許比現實世界中更有效率。這就是元宇宙。人們的肉身還在現實世界,而行為都發生在了虛擬世界當中。
拉回到現實,Facebook改名成Meta公司,宣布自己要專注於轉向以虛擬現實為主的新興計算平台,並且把自己旗下的產品分為兩大板塊,一塊是原來的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業務,另一個是之前的Oculus等虛擬現實業務。說到Oculus,Facebook的虛擬現實設備OculusQuest也改名叫MetaQuest。MetaQuest2是一個突破性的虛擬現實頭顯設備,我也有一台,效果還不錯,比之前很多虛擬現實設備的體驗都要更好一些。而這些就是Facebook向元宇宙進軍的基礎。要想真正支撐起元宇宙,需要很多領域的技術。例如晶元技術、5G甚至6G等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各種游戲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所以現在有所謂的元宇宙概念股,就是反正能和這些領域沾上邊的產品或者公司,都可以接著這一波風來炒作一下。那麼到底現在元宇宙到了什麼程度呢?如果我們用智能手機的發展來類比,現在元宇宙大概到了早期大哥大手機的程度,甚至再早一點,步話機的程度。也就是說,元宇宙目前仍然處在極其早期的程度。目前沒有任何公司和產品能夠真正實現元宇宙的應用。為什麼元宇宙這么火呢?為什麼很多資本都在爭相投資元宇宙相關的概念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方面,從投資的角度,大家都要早點布局,如果真等到這個概念都已經實現了,可能就沒什麼機會了。大家有時候會看到一些資本投的早期項目,特別天馬行空,聽上去不靠譜,但是就是因為在特別早期的階段,才有可能性,才能卡位成功。
今天已經特別厲害的那些互聯網公司,最早的時候講出來你可能會認為是騙子、是笑話。但是真正有幸投資了他們的資本,都大賺特賺。風險投資,正因為有風險,才能夠有高回報。所以要早早入場,早早布局。資本本身就會追逐風口,都害怕錯過機會。往往是這樣,如果沒有人投資,就真的都沒人投,但是一旦成為熱點,一下子又都會涌進來。這是市場本身的特點,因為這些風險資本的管理人也都是職業人士,他們要對資本的LP(有限合夥人)、也就是背後的出資人負責。如果風口出現了,不管怎麼說,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都是先追上去再說。第二方面,市場目前確實也缺乏熱點。互聯網領域突出的機會沒有以前那麼多,現在需要尋找下一個增長點。而大家都知道新的機會往往誕生於新的設備、新的平台的誕生。元宇宙的概念符合這些的特點,也迎合了大家對於機會的渴望。第三方面,扎克伯格等人一直在推波助瀾。在科技和投資領域,一定是需要有一些人、一些公司的帶動。他們把聲勢帶起來,讓更多的人都覺得萬一有可能呢?於是就會有更多資金和人才進來,然後整體的技術和市場又會再往前前進,這樣原本可能是夢想,就有可能真的變為現實。這也是一種冷啟動。但是我們也發現,現在市場上很多所謂的元宇宙公司,其實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往往是因為自身缺乏概念,而硬套了一個概念,燃起了一波虛火。剛說了很多和資本、和市場相關的概念,可能都還是離我們很遠。對於我們每個普通人來說,保持開放的心態,開拓視野,多主動學習,尋找一些可能性。不要盲目相信,不要盲目追熱點,但是同時,也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我猜測這條視頻發布之後,一定會有人說這都是騙人的,都是炒作等等。如果這個世界真可以這么幾句話就概括,那也太簡單了。哪怕你就把這些都當做一個新知識,知道也許這是未來的趨勢,很多公司在做相關的事情,以後遇到一些機會的時候,再多進一步了解,這樣會更有意義。這也是我希望提倡的一種態度,讓我們一起觀察這個饒有趣味的世界,保持好奇心,也許,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有趣的機會呢?
「元」宇宙到底是個啥全世界似乎都在談「元宇宙」。到底什麼是「元宇宙」?它為什麼突然火了?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比拼想像力的時候到了
什麼是「元宇宙」?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確切定義,人們對它的描述,還處在「比拼想像力」階段。
近日,美國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宣布,該平台的品牌部分更名為「Meta(元宇宙)」,其創始人提出的「元宇宙」,打算讓真人置身網路。他在演講視頻里說:「下個階段的平台和媒體,會讓人更有身臨其境之感,你將不僅僅是從旁觀看,而是置身『實體互聯網』之中。這就是『元宇宙』……當我把小孩的視頻發給我父母時,他們會覺得自己就像和我們在一起樣,而不是只通過一個小小的屏幕觀看;當你和朋友玩游戲時你會覺得跟他們同處同一世界,而不是獨自面對電腦。」
他在視頻里還呈現出多種設想的「元宇宙」場景,比如,開會時,真人、虛擬人、機器人出現在同一空間中。一位女士想通過網路連線分享自己在現實街道上看到的塗鴉,這幅塗鴉瞬間就逼真地展現在所有人眼前。
緊隨其後,不少互聯網從業者也紛紛拋出自己對「元宇宙」的理解。有的說,這事精彩就精彩在它的不確定性上。有的說,人們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比如,現在我們以為AR(增強現實)是進入虛擬世界的通道,但未來它可能還將成為我們回到真實世界的紐帶。」
那麼,科研人員怎麼看「元宇宙」?智能信息處理研究學者陳捷援引了「元宇宙鼻祖」、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提出的概念:「元宇宙」是平行於現實世界的始終在線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中,除了吃飯、睡覺需要在現實中完成,其餘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實現。
在陳捷看來,雖然「元宇宙」的出現與發展,將面臨諸多技術層面及社會規范層面上的挑戰,但它是人類交互願望與技術發展的必然走向。多年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張軍平則認為:「『元宇宙』就是讓真人真正生活在虛擬世界裡。」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沈陽團隊嘗試給「元宇宙」下一個規整的定義。
他們在近期發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中提道:「元宇宙」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
基於數學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這串概念下面還有一排小字:「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發展、演變的概念,不同參與者以自己的方式不斷豐富著它的含義。
鼓勵探索,警惕忽悠
即便「元宇宙」概念尚不清楚,也無法阻擋它成為資本和輿論的焦點。陳捷說,人類不滿足烽火狼煙、飛鴿傳書的通信方式,於是發明了電話、電報,不滿足只聽到聲音,於是發明了視通話,不滿足簡單看見平面的已有的影像,於是發展出了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為了滿足暢游世界的夢想,一方面在現實世界發展科技,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構建虛擬世界。
不過,當人們看到「元宇宙」概念里出現的擴展現實、數字孿生、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廣為人知的技術名詞時,仍不免冒出一串問號:「『元宇宙』就是這些?沒什麼新東西呀!是不是炒作?」
前不久,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連發兩文,表達了對「元宇宙」概念的謹慎態度。他認為,「任何產業或行業的重大改變,都是技術上逐步積累的結果,是有明顯徵兆的」,而這次的「元宇宙」概念,彷彿是被資本包裝之後「突然蹦了出來」一樣。
也有一種聲音認為,恰恰是平靜催生了熱鬧。沈陽就「『元宇宙』為啥突然火了」給出三方面理由:社會進步以技術為本,但近些年互聯網領域的技術概念有些枯竭;普通用戶對手機審美疲勞,期待新鮮事物;資本缺乏新熱點,需要新方向。
秉承理性和開放的態度,李志民對「元宇宙」的走紅評論道:「任何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探索都應該鼓勵,任何以科學為名義的忽悠都需要警惕。」技術這把尺子現在量不出來不論「元宇宙」是虛火還是真火,它都製造了一個讓全世界集中審視熱門技術的機會。人們渴望知曉「元宇宙」距離現實到底有多遠,就必須先把目光聚焦到科技本身。正如陳捷所說,現實世界的科技水平決定了「元宇宙」的上限。
為了查明「元宇宙」的技術可行性,張軍平瀏覽了國內最近出版的《元宇宙通證》,書中一幅「『元宇宙』六大支撐技術」的分析圖令他印象深刻。他認為,「元宇宙」就像是一個「水果拼盤」,「目前技術上沒有太多突破,但業界又希望整合這些技術形成一個全新的應用。」
作為全球科技巨頭之一,微軟也布局了「元宇宙」,他們認為,「元宇宙」的本質在於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持久、穩定連接的數字世界。
高通公司在XR(擴展現實,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混合現實的統稱)領域已經積累了十餘年。當被問到「XR技術距離讓人『虛實難辨』還有多遠」時,該公司XR業務中國區負責人表示不好預測。
再把目光轉向國內互聯網大廠,「元宇宙」似乎更遠了。某知名互聯網企業的員工透露,他們目前不便談論「元宇宙」,原因有二:一是這一概念涉及貨幣等因素,政策風險較高;二是當今技術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創造「元宇宙」的要求。
陳捷坦言,目前「元宇宙」更像是人們的願景,這種願景可能承載了人們對技術發展的信心,也承載了人們對各種「夢想成真」的渴望。
張軍平直白地說:「目前很多核心技術問題沒有解決。」當被問及「『元宇宙』距離現實還有多遠」時,他話鋒一轉,說:「我想起網上一個關於區塊鏈的玩笑,說『目前區塊鏈的盈利,主要集中在區塊鏈的相關講座上』。」
《榮威元宇宙》NFT首登國拍為跨圈營銷再添生動案例近兩年,圈層彷彿成為了網路高頻熱詞,被人們運於各個領域。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對於個人而言,圈層影響著人生下限和自身的格局。而對於物品來說,圈層則賦予了它的背後的內涵和明面的價碼。在以往,圈層之間似乎有著明確的邊界,不同圈層之間的「壁壘」將人群加以區隔,讓彼此之間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營銷則讓圈層之間的邊界變得愈發模糊,尤其那些深入人心的品牌,反而善於利用圈層,以破圈、出圈再塑圈的方式推廣自己,從而「圈」住更多消費人群。例如,此前IT大佬聯想與故宮合作,推出多款中國元素筆記本,引發了業內的極大關注;著名運動品牌李寧與linefriends合作,讓喜愛布朗熊的消費者趨之若鶩.....
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汽榮威登錄國拍的消息,激發了各圈層人群極大的關注熱情,一系列頗有創意的營銷打法,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品牌營銷的定義,為跨圈營銷增添了又一生動案例。
《榮威元宇宙》首登國拍獲得各圈層人群持續關注
提及「元宇宙」,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一最早出現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當中的名詞,最初僅僅用以描繪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不過,在各大科技巨頭的推波助瀾下,元宇宙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浪潮,甚至入選《柯林斯詞典》2021年度熱詞。
面對來勢洶洶的「元宇宙」,身為中國科技國潮第一汽車品牌的上汽榮威緊扣時代脈絡,在不久前在官方微博宣布,將以一幅《榮威元宇宙》NFT數字藝術作品,登錄國拍進行公開拍賣。該消息一經發布,便吸引了時尚、藝術、體育、美妝等各圈層的集體關注。汽車品牌跨圈元宇宙這一稀罕事,瞬間激發了廣大瓜眾的好奇心、引起了網友們的強勢圍觀。
很多網友疑惑的表示:榮威登錄國拍,這是什麼神仙操作?甚至有人驚呼,難道現實世界已經Out了?榮威要轉戰元宇宙賣車了?面對大家的疑惑,上汽榮威又「趁熱打鐵」釋放了更多消息,通過一張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十足的海報,首次披露「跨次元共同體」這一全新概念,並以「誰將成為榮威元宇宙第一人」的懸疑設置,進一步將人們的好奇心推向了更高潮。
自此之後,上汽榮威不斷通過微博、微信、B站視頻以及新聞媒體平台等多種方式,對《榮威元宇宙》登錄國拍的消息進行全方位、不間斷的預熱,並通過NFT作品進行理念解讀,作者進行介紹等方式,與各圈層人群展開積極互動,各圈層人群也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榮威元宇宙》拍賣的最新動態。
最終,在1月23日當天,經過多輪緊張、激烈的角逐,榮威首幅NFT數字藝術藏品《榮威元宇宙》,在所有人的共同注視下以100萬人民幣的高價,由80後著名藝術家葉聖琴女士拍得。
上汽榮威率先布局元宇宙為品牌營銷開辟了全新路徑
如果對此次《榮威元宇宙》登錄拍賣進行復盤,我們不難發現,此次《榮威元宇宙》NFT首登國拍,不僅是上汽榮威在時代變革中的一次全新嘗試,更是汽車行業圈層營銷的又一次創新。
事實上,自從「元宇宙」概念爆紅網路之後,跟風者不勝枚舉,但能夠將品牌與元宇宙進行深度融合者卻泛善可陳,而上汽榮威以《榮威元宇宙》拍賣為契機,率先叩開了元宇宙的大門,將品牌營銷與元宇宙這一全新概念深度綁定,為汽車品牌圈層營銷開辟了一條全新路徑,成為了汽車行業布局元宇宙的先行者。誠如負責此次拍賣的拍賣師所言:「這次拍賣是上海國拍行的NFT第一拍,更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第一拍,上汽榮威能夠抓住這個風口,大膽創新舉行拍賣,我覺得非常了不起」。
另外,從營銷廣度而言,此次榮威登錄國拍也極為成功。眾所周知,經過多輪的網路傳播和發酵,元宇宙已不再是小圈子的「秘密」,而是進入公眾視野,成為了科技、時尚、藝術、體育、美妝甚至動漫在內多個圈層的共同「交集」。而此次上汽榮威首開行業先河,通過NFT作品拍賣這一創舉,輕松打破汽車圈與各圈層之間的壁壘,形成跨多個圈層的集體共振,實現了品牌聲量的倍增。另外,在營銷手法上,榮威以「好奇心」為有力抓手,變被動為主動,由單向傳遞改雙向互動,持續獲得各圈層人群的好感和關注。
除了在圈層營銷方式、手法上進行創新以外,上汽榮威對於元宇宙理念的運用也走在了眾人前面。
自「元宇宙」橫空出世以來,包括NBA巨星庫里,余文樂以及周傑倫等明星紛紛涉足NFT領域,就連俄羅斯冬宮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官方收藏機構也紛紛加入到拍賣NFT數字藏品的行列。不過,有別於明星、機構將實物作品通過NFT虛擬化的方式,此次《榮威元宇宙》NFT數字藝術藏品的拍賣,並非隨大流的盲目跟隨,而是以「次時代」的全新視角反其道而行之,變「鑄造」為「創造」的脫虛向實之舉,以一幅《榮威元宇宙》NFT藝術作品,將美好的理念通過技術與科技將「虛擬」化作「現實」,將一款全新的跨次元共同體——龍貓,帶到每個人的身邊。
截止到目前,《榮威元宇宙》NFT數字藝術藏品拍賣已塵埃落定,但此次榮威的跨圈營銷未到達終點,未漏真容跨次元共同體龍貓,已經在多個圈層受眾心中再次種下了一顆「好奇種子」。那麼,這款「跨次元共同體」到底有哪些亮點?就讓我們一同期待有關它的新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