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物聯網平台層
A. 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是指被利用科技手段來進行鏈接與創造,是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循序漸進,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
元宇宙六大核心技術
1、物聯網技術:分為感知層、網路層、應用層。
2、區塊鏈技術:演算法及時間戳技術、數據傳播及驗證技術、共識機制、分布式存儲、智能合約、分布式賬本等。
3、交互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AR虛擬現實技術、MR混合現實技術、全息影像技術、隨機交互技術、感測技術等。
4、網路及運算技術:5G6G、雲計算、邊緣計算。
5、人工智慧技術: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音學習、自然語音處理、智能語音等。
6、電子游戲技術:游戲引擎、3D建模、實時渲染等。
B. 【元宇宙】元宇宙的核心技術及相關名詞解釋
一、元宇宙的六大核心技術
元宇宙的基石由以下六大核心技術構成:
基礎設施:物聯網技術、網路通信及算力技術、數字孿生技術
底層: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技術
前端:交互技術(全息影像技術、腦機交互技術、感測技術)
1、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在元宇宙中扮演關鍵角色,為元宇宙提供去中心化保障,確保文件的原始性和唯一性。它通過防篡改和可追溯性確保數據安全,支持元宇宙中的規則、資產等。
2、交互技術
交互技術為元宇宙提供沉浸式體驗,包括VR、AR、MR全息影像技術、腦機交互技術及感測技術。用戶能直接輸入內容,探索無限可能性。
3、網路通信及算力技術
高性能網路通信技術,如5G/6G、雲計算、邊緣計算,是元宇宙運行的關鍵。5G提供高速、低延遲、高可靠性和低功率的通訊,支撐元宇宙需求。雲計算提供元宇宙所需的計算和存儲能力,邊緣計算確保低延遲體驗。
4、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讓設備能接入互聯網,實現信息交互。無線模組是設備聯網的關鍵,為元宇宙提供感官鏈接,提升沉浸感。
5、數字孿生技術
數字孿生技術通過物理模型、感測器數據、運行歷史等,構建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虛擬映射,模擬真實世界的復雜系統。
6、人工智慧技術
人工智慧技術,如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為元宇宙提供智能支撐,實現更高效、人性化的交互體驗。
二、元宇宙相關名詞解釋
1、元宇宙(Metaverse):一個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2、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構建元宇宙的基礎技術,包括網路雲服務、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等。
3、實時服務(Live Services):基於互聯網支持復雜虛擬世界和在線游戲的軟體平台。
4、發現(Discovery):了解元宇宙中可參與活動的方式,包括傳統營銷和去中心化市場。
5、低代碼平台(Low Code Platform):簡化應用程序開發的平台,支持無編碼製作。
6、人機界面(Human Interface):包括傳統屏幕、虛擬現實設備和腦機介面等。
7、控制論(Cybernetics):彌合人類與機器感知動覺系統差距的技術。
8、空間計算(Spatial Computing):使用戶沉浸式進入計算環境並與周圍對象進行計算。
9、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向環境增加信息的技術。
10、模擬現實(Simulating Reality):准確模擬現實世界的技術趨勢。
11、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中的技術。
12、智能眼鏡(Smartglasses):結合了虛擬現實功能的增強現實設備。
13、5G:第五代無線網路,提供高速、低延遲和高連接能力。
14、圖形處理單元(GPU):專門用於渲染3D圖形和AI的晶元。
15、3D引擎(3D Engine):支持實時生成三維圖形的軟體。
16、區塊鏈(Blockchain):確保信息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的技術。
17、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使用加密演算法和區塊鏈的虛擬貨幣形式。
18、非同質化代幣(NFT):區塊鏈上的資產所有權證書。
19、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基於區塊鏈的編程方式交換價值。
20、權益證明(Proof-of-Stake):一種處理交易的去中心化方法。
21、分布式網路(Distributed Network):由多個節點機互連的網路。
22、創作者經濟(Creator Economy):軟體和市場為元宇宙創造內容。
23、邊玩邊賺(Play-to-Earn):通過游戲賺取虛擬物品或貨幣的經濟模型。
24、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權力和控制分散到網路中的各個節點。
25、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鏈上治理形式,成員通過投票指導方向。
26、去中心化金融(DeFi):無信任、無許可的金融合作。
27、數字全息圖(Digital Hologram):物理空間中的相干圖像投影。
28、數字身份(Digital Identity):數字化的真實身份信息。
29、數字孿生(Digital Twin):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虛擬映射系統。
30、角色化身(Avatar):個人數字身份的圖形表示。
31、自我主權身份(Self-Sovereign Identity):個人控制和擁有身份。
32、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支持多人交互的持久環境。
33、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虛擬世界內的記賬單位。
34、虛擬經濟(Virtual Economy):控制虛擬貨幣和物品的系統。
35、虛擬物品(Virtual Item):游戲或其他虛擬世界體驗中的物品。
36、虛擬主流化(Virtual Mainstreaming):數字身份、虛擬財產與實體財產平等化。
37、虛擬存在(Virtual Being):游戲或其他元宇宙體驗中的角色。
38、網真(Telepresence):通過增強現實或虛擬現實遠程傳送。
39、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實現人腦與計算機直接連接的技術。
40、體驗(Experiences):元宇宙中的活動,如游戲、社交、辦公等。
41、未來辦公(Future of Work):遠程協作的能力。
42、沉浸式社交(Immersive Social):面向社交互動的元宇宙體驗。
43、游戲(Games):推動元宇宙體驗的硬體和軟體技術(GameTech)。
44、免費游戲(Free-to-Play):基於游戲的貨幣化模式。
45、游戲技術(GameTech):支持現代電子游戲的技術棧。
46、修改(Mods):游戲或虛擬世界的修改。
47、電競(Esports):電子游戲競賽形式。
48、開放平台(Open Platforms):無需許可的內容和應用程序創作平台。
49、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無需許可即可使用的技術。
50、OpenXR
51、WASM
52、Web3.0
53、零知識證明(Zero Knowledge Proof):無需提供額外信息即可驗證特定內容的技術。
54、圍牆花園(Walled Gardens):元宇宙中的特定域,限制內容創作。
55、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s):網路價值增長的理論。
56、高性能計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具有極高計算能力的計算系統。
57、量子計算
58、雲計算
59、邊緣計算
C. 元宇宙概念股是什麼意思
元宇宙概念股是什麼意思?
元宇宙這個概念最早由美國科幻作家尼爾·斯蒂文森在1992年的小說《雪崩》中創造。元宇宙就是指虛擬世界的空間,會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消費內容和交互體驗等等,對應國內雲游戲、VR 等產業,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而元宇宙概念股就是指與元宇宙概念相關的股票。
Roblox給出的定義,包含八大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要素眾多,每個要素背後,還有一連串的解釋。總之,一句話說不清楚,這也恰恰說明這一概念的模糊性。
通過對元宇宙構思和概念的「考古」,可以從時空性、真實性、獨立性、連接性四個方面去交叉定義元宇宙。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從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從連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1、元宇宙第一股——Roblox(RBLX.N)
元宇宙概念股第一大股,游戲UGC平台;作為一個UGC平台,Roblox向玩家提供游戲,同時,還提供創作游戲的開發者編輯器,允許玩家自行製作游戲上傳,並與平台分成。
之所以說這個平台是元宇宙概念第一股,是因為實現元宇宙的暢想,一個公司、一個研發團隊必然是力不能及的。而當游戲參與者也是游戲研發者,游戲平台由所有參與者共同搭建,游戲才能真正擁有海量內容,趨近於真實世界。
2、Unity(U.N)
一家世界領先的游戲引擎公司,在蘋果和谷歌商店,排名前1000名有超過50%的游戲用Unity製作;
可用於創作、運營和變現任何實時互動的2D和3D內容,支持平台包括手機、平板電腦、PC、游戲主機、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設備。
3、動視暴雪(ATVI.O)
動視暴雪是全世界最大的游戲開發商和發行商,擁有魔獸世界、守望先鋒等一系列頂級游戲IP;
4、騰訊控股
5、網易
布局包括《蛋仔派對》等元宇宙概念游戲
6、心動公司
taptap雲玩平台
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需要什麼技術條件?
1.基礎條件必須滿足,量子計算機,又或者算力更強的計算機技術,才能模擬輝煌龐大的宇宙數據並不會出現卡頓。
2.必須普及vr、ar、腦機介面設備,能夠提供元宇宙概念的客戶埠。
3.VR、AR、腦機介面的技術一定要做到能夠模擬體感、直覺等必要的生理反應,其次是能夠做到完全沉浸式的體驗形式。
腦機介面可以做到控制大腦神經,發送電信號以達到模擬夢境的感覺,並以此打造沉浸式的元宇宙環境。這樣的腦機介面技術,才能夠算是真正的元宇宙概念,也是元宇宙實現的完美解決方案。
然而VR、AR的缺點便是無法通過設備模擬真實的知覺、體感,需要藉助外界的設備,如沉浸式的VR體驗艙,能夠模擬和實現相應的水的感受,肢體接觸的感受,但不能做到100%,且無比的笨重,需要現實的物質模擬,對此只會在元宇宙初級的階段出現。
D. 元宇宙需要哪些知識(什麼是「元宇宙」)
說說你所理解的元宇宙?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連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
1、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術,如5G、6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強調虛實相融。」沈陽說。沈陽介紹,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幾項核心技術:一是擴展現實技術,包括VR和AR。擴展現實技術可以提供沉浸式的體驗,可以解決手機解決不了的問題。二是數字孿生,能夠把現實世界鏡像到虛擬世界裡面去。這也意味著在元宇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虛擬分身。三是用區塊鏈來搭建經濟體系。隨著元宇宙進一步發展,對整個現實社會的模擬程度加強,我們在元宇宙當中可能不僅僅是在花錢,而且有可能賺錢,這樣在虛擬世界裡同樣形成了一套經濟體系。
2、元宇宙的概念想要成真,涉及的不僅是畫面,還要解決多人互動的訴求。不同於傳統的網路游戲、在線會議,元宇宙的高實時性、高互動性和高沉浸感要求虛擬空間需要能夠容納數以萬計、甚至數以億計的用戶實現同時交流。元宇宙是一種未來,一種很大程度上會實現的未來,而現在正是一個可以占據主動權的最佳時機。
3、元宇宙的發展過程中,也將遇到價值倫理、虛擬空間管控等新問題,需要監管部門進一步進行規范。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認為:「當現實空間遇到虛擬空間,除了要關注技術發展帶來的變革,更需關注『價值』本身的意義,要將有序的政策監管納入其中,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現階段,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演變、不斷發展的概念,不同參與者也會不斷豐富它的含義,需要警惕資本綁架、倫理風險、立法監管空白等問題。
想要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元宇宙,還需要整個社會的有機配合,無論是科技公司、內容公司還是資本,都需要從底層技術出發,找到內容生態系統的突破口。以上就是我個人理解的元宇宙。
什麼是元宇宙,有哪些核心技術?
元宇宙是一種沉浸式體驗,可以完成很高級的感知和交互,但其本質仍然是構建在程序之上的虛擬世界。再從技術角度看,有業內人士認為,元宇宙技術應該被理解為現有各種技術的組合升級,可以說是「3D的互聯網」。到目前為止,這仍是十分恰當和精妙的總結。元宇宙中所涉及的前端技術主要包括感知模塊、內容創作模塊、以及真實感渲染模塊。
元宇宙有六大核心技術:①物聯網技術;②區塊鏈技術;③交互技術;④電子游戲技術;⑤人工智慧技術;⑥網路及運算技術。
在辦公領域,雲桌面技術的不斷發展讓人們看到了元宇宙的雛形。元宇宙的概念里,我們以虛擬形態實現沉浸式辦公,人們隨時隨地遠程接入虛擬空間;這是元宇宙辦公領域的前提,也是現如今雲桌面最大的優勢所在。
相比於傳統PC電腦而言,以雲計算、虛擬化技術實現的虛擬桌面及應用服務,可以讓企業員工通過各種終端隨時隨地訪問桌面及數據,使用呆貓雲桌面不再受限於物理硬體的性能,不斷提升的算力以及交互、協同能力,能夠適配更多更為復雜的辦公場景,提升辦公體驗及效率。
贊奇超高清雲工作站提供非常豐富的配置規格,企業的IT管理人員可以統一根據不同人員的許可權修改配置,在辦公場景上,從基礎辦公到專業的設計、模擬等,雲工作站都可以滿足,算力由雲來提供,並且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工作需要隨時調整配置,實現一機在手,永不過時。
元宇宙是什麼?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互聯網所組成。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虛擬空間。
「元宇宙」概念最早起源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只要戴上耳機和頭顯設備,就可以通過終端連接進入計算機模擬構建的三維世界。目前可見的簡單應用場景包括:VR/AR+社交/游戲/購物/辦公等。成為元宇宙至少要滿足的8大關鍵特徵:身份、朋友、沉浸感、隨時隨地、多元化、低延遲、經濟系統、文明。
元宇宙始於1992年國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這兩個概念。人們在其中可以擁有自己的虛擬替身,這個虛擬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
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術,如5G、6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強調虛實相融。
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幾項核心技術:一是擴展現實技術,包括VR和AR;二是數字孿生,能夠把現實世界鏡像到虛擬世界裡面去;三是用區塊鏈來搭建經濟體系。
元宇宙包括哪些技術元宇宙包括:區塊鏈(Blockchain)、人機交互(Interactivity)、電子游戲(Game)、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網路及運算(Network)、數字孿生(digitalTwin)六大技術。
具體來講,元宇宙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基於人機交互技術實現更高維度,基於電子游戲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多場景深度學習,基於網路及運算技術打造「智慧連接」「深度連接」「全息連接」「泛在連接」與「算力即服務」的基礎設施,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鏡像,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身份系統、社交系統、經濟系統上密切融合,賦能用戶進行個性化內容生產和多元化世界編輯,構建虛實融合的數字生活空間。
元宇宙核心技術有哪些?一、元宇宙的6大核心技術
分類:
(1)基建:物聯網技術、網路通信及算力技術、數字孿生技術
(2)底層:區塊鏈技術、人工智慧技術
(3)前端:交互技術(全息影象技術、腦機交互技術、感測技術)
1、區塊鏈技術
對於元宇宙,區塊鏈技術極其重要,是元宇宙的重要底層技術,元宇宙的最基礎保障,同樣一個文件很難區分誰是復製品,區塊鏈技術完美的解決了這一點利用防賞改和可追溯性使得區塊鏈天生具備了「防復制」的特點,區塊鏈還為元宇宙帶來去中心化的支撐,為元宇宙提供數據去中心化、存儲-計算-網路傳輸去中心化、規則公開、資產等支持。
2、交互技術
交互技術為元宇宙提供了沉浸式虛擬現實驗階梯,例知VR、AF、MR全息影象技術、腦機交互技術及感測技術等。在這個世界裡,內容可以由用戶自己輸入,帶來了無限可能。
3、網路通信及算力技術(5G6G、雲計算、邊緣計算)
元宇宙的續用會產生巨大的數據吞吐,為了同時滿足高吞吐和低延時的要求,就必須使用高性能通信技術。「5G」具有「高網速、低延遲、高可靠、低功率、海量連接」等特性。「5G」時代的到來,將提供元宇宙的通訊技術支撐。此外,正處於起步階段的元宇宙,若想實現沉浸式、低延遲、高解析度等功能,提供用戶易於訪問、零宕機的良好的用戶體驗,離不開現實世界中數字基礎設施的支撐,包括計算能力、3D視覺效果、虛擬現實技術、互聯網連接和其他技術支撐,雲計算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元宇宙的發展需要大規模的計算和存儲,需要大量的數據交互。真實世界的計算、存儲能力直接決定了元宇宙的規模和完整性。
4、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IT行業又叫:泛互聯,意指物物相連,萬物萬聯。由此,「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路;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感官是真實世界與虛擬「元宇宙」的鏈接,是元宇宙升沉浸感體驗的關鍵所在。物聯網的首要條件是設備能夠接入互聯網實現信息的交互,無線模組是實現設備聯網的關鍵環節。
5、數字孿生技術(游戲引擎、3D建模、實時渲染)
數字孿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感測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集成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模擬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從而反映相對應的實體裝備的全生命周期過程。數字孿生是一種超越現實的概念,可以被視為一個或多個重要的、彼此依賴的裝備系統的數字映射系統。
6、人工智慧技術
人工智慧技術是使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如學習、推理、思考、規劃等)主要包括計算機實現智能的原理、製造類似於人腦智能的計算機,使計算機能實現更高層次的應用。元宇宙中主要用到其中的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音學習、自然語音處理、智能語音等技術支撐。
(4)元宇宙物聯網平台層擴展閱讀:搭建元宇宙,目前有哪些技術難題有待突破?
1、新型顯示技術
沉浸式的體驗必然要求沉浸式的顯示技術,目前在AR/VR顯示領域,無論是顯示器件還是圖像處理與渲染演算法,尚不能完全滿足元宇宙應用的技術指標要求。市面上主流的AR/VR顯示器件(主要是光學波導片)大多存在著重量大,功耗大,解析度差,色偏嚴重,常伴有眩暈感等問題,要獲得一款又輕又好的顯示模組,需要材料學與光學的重大突破。
2、算力約束
從計算架構角度看,元宇宙必然是一種「雲-邊-端」協同的模式。然而,目前無論是雲端還是終端,主流晶元的算力儲備遠遠滿足不了元宇宙應用的要求。特別是端側算力瓶頸巨大,這是因為端側不僅承擔了部分智能感知演算法,且更重要的是承擔了最核心的虛實融合的真實感圖像渲染演算法,這類演算法算力要求巨大且要求超低功耗,目前主流的端側計算晶元均不滿足如此嚴苛的技術指標。
3、低時延通訊
元宇宙的核心在於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交互,這些交互了產生天量的實時數據通訊需求。目前5G技術是否能夠完全滿足如此高帶寬、高並發的實時通訊,依然是一個未知數,也許我們要等到6G甚至7G時代的到來才能圓滿解決這些問題。
4、新型感測器技術
元宇宙應用對於用戶態勢感知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對於用戶全維度的信息感知(例如外觀、位置、姿態、運動、各種生命體征、甚至心情、意圖等)需要輕便而高可靠的全系列新型可穿戴感測器。
元宇宙將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可能,大眾可以准備擁抱它所帶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期待生活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精彩。
而對於相關的企業與投資機構,筆者在這里想說的是,與其熱衷於概念炒作,不如沉下心來積極投入到元宇宙相關支撐技術的研發投入中來。畢竟,如果能突破晶元、顯示器件、感測器、計算架構等「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未來才真正無可限量。
什麼是元宇宙?元宇宙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爆火,虛擬數字人又再次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在商湯科技發布的《企業級AI數字人白皮書》中,將數字人分成L1-L5五個等級,其中,L4和L5等級的數字人統稱為「AI數字人」。杭州李未可科技有限公司表示,他們打造的虛擬人,正是這樣的「AI數字人」。與普通CG製作的數字人不同,李未可家族,是擁有「智慧大腦」的「AI數字人」,其最終落地在AR眼鏡產品中,在XR世界與用戶進行個性化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