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e7筆記本京東
A. 一篇看懂國內大廠元宇宙布局
元宇宙國內大廠布局新就業風口來了
一、騰訊
國內元宇宙產業布局先鋒,目前戰術,通過資本(收購&投資)+流量(社交平台)組合拳,在底層架構(引擎UnrealEngine)、後端基建(雲服務、大數據中心)、內容與場景(各類型內容產品與成熟的社交網路互通生態)這三大方向上均著力布局,未來將像搭積纖歷木一樣探索與開發元宇宙。
1、底層架構:騰訊通過投資EpicGames、Snap占據VR、AR生態的有利地位UnrealEngine幫助渲染虛擬世界、Snap協助打造鏡像世界,布局XR硬體。騰訊於2012年花費3.3億美元投資EpicGames48.4%股份,Epic Games目前有三大塊業務,自研游戲,游戲平台,游戲引擎。
2、後端基建:ToC端,騰訊打造全周期雲游戲行業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全鏈路雲游戲平台與生態。ToB端,騰訊雲布局全場景IDC能力,目標是做新基建的「基建」,例如Roblox的G輪融資跟投,獨家代理Roblox中國區產品發行。迷你玩科技,旗下游戲《迷你世界》核心玩法是線上堆積木,引導玩家創作虛擬作品,目前月活超過1億。
3、內容與場景:騰訊在社交(微信+00)、游戲(全球最大游戲公司)、娛樂內容(閱文集團)等領域的優勢地位穩固,例如社交型產品Soul、虛幻引擎4驅動的3D升級版OO秀等。
騰訊在智慧零售、企業服務方面等也緊抓企業數字化浪潮推進,以「雲服務」為主要抓手,構建騰訊會議、騰訊文檔、小程序服務等通信與效率辦公Saas工具,支持企業客戶內部及其與外部用戶的協作。
4、元宇宙技術層面: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騰訊在全球126個國家、地區中,共有24000餘件元宇宙領域的已公開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佔99.74%。
騰訊在該領域的專利布局主要集中於數據處理、區塊鏈、伺服器、人工智慧、圖像處理、虛擬場景等專業技術領域。同時,騰訊在元宇宙的布局也包括數據中心的支撐,上海松江為騰訊提供了236畝的土地,助力騰訊數據中心加速落地,進而助推騰訊元宇宙基建順利實施。
二、阿里巴巴
阿里的業務核心在於電商,將圍繞某寶、TM等電商平台以及支付亮棚寶支付平台為主,逐漸打造自身的元宇宙平台。其根本原因在於這兩大平台,都為阿里巴巴聚集了大量的用戶體系,和內容生態體系。
1、某寶的VR購物Buy+計劃
Buy+是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輔助感測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維購物環境。用戶可以直接與虛擬世界中的人和物進行交互,甚至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虛擬化,成為一個可以互動的商品,增強線上購物的體驗感。攜手虛擬數字人AYAYI推廣營銷,並為商家提供虛擬數字人的解決方案。
2、達摩院XR實驗室
阿里趁著元宇宙這波風潮,在旗下的達摩院研究所中建立了XR實驗室,該實驗室所展示的Demo中,包括了和tm合作的全息店鋪的案例。在該場景中,XR實驗室通過三維重建的技術構建出線下店鋪的VR模型。此外,XR實驗室也與松美術館合作開發AR藝術展,成功研製應用於IDC機房的智能運維機器人。
三、網路
2021年12月網路推出的第一個,主打元宇宙的APP產品希壤宣布正式定向內測,希壤打造了一個跨越虛擬與現實、永久續存的多人互動空間。主會場是一個具有未來感的城市場景,在主會場之外的空間布局方面,希壤引入大量中國元素。
功能主要分為虛擬空間定製、全真人機互動、商業拓展平台,希壤打造的世界由無限連接的虛擬空間組成,每個虛擬空間都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城市。在希壤虛擬世界裡,每個用戶都有一套Avatar3D角色形象。通過虛擬形象,可以跟客戶或者合作夥伴進行即時的語言、互動和交流。
2022年7月,網路智能雲推出數字人直播平台,可實現超寫實數字人24小時純AI直播。2020年網路核心研發費用占收入比例達敬豎則21.4%,研發投入強度位於中國大型科技互聯網公司前列。在探索下一代互聯網的過程中,網路的努力方向是成為元宇宙引擎,為希壤以及其他元宇宙產品提供AI和雲計算能力。
四、位元組跳動
位元組跳動基於「硬體+內容」的邏輯,以社交與娛樂為切入口,基於短視頻流量優勢在海內外市場同步發力,同時斥資90億元收購國內規模最大的VR軟硬體製造商Pico。
從硬體及操作系統(收購Pico)、底層架構(投資代碼乾坤、維境視訊)、內容與場景(短視頻、游戲、VR社交)這三大組件發力著力布局元宇宙。
今年1月,位元組跳動推出社交App「派對島」,主打沉浸式社交,是一個實景化的實時線上活動社區,用戶在這里可以隨時以自己的虛擬形象化身和朋友一起閑逛,還可以一起實時聊天互動、共同參與線上活動,並獲得意想不到的陪伴與參與感。不過「派對島」是一個仍在小范圍內測的社交產品,必須有邀請碼才可以使用。
五、網易
網易作為游戲大廠,具備元宇宙先天優勢。除了在自家游戲中探索元宇宙之外,還積極推出了元宇宙基礎設施的軟體框架,網易稱之為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架構。
1、推出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架構
去年年12月,網易首次公布其面向「元宇宙」的下一代互聯網技術架構,並推出其虛擬人SDK(軟體開發工具包)「有靈」、沉浸式活動系統「瑤台」。
1)有靈虛擬人SDK,包括3D智能捏臉、3D動畫合成、語音合成等多個模塊,使用戶能夠製作虛擬數字人,降低使用門檻。
2)沉浸式活動系統瑤台,目前主要面向活動、會展、會議等應用場景,使參會者可以定製自己專屬形象,進行動作和表情遷移,獲得沉浸式的虛擬活動體驗。
3)網易伏羲推出虛擬人「林么」,首次亮相網易嚴選6周年慶代言人徵集活動,並穿越至三次元世界打卡嚴選實體店。
2、游戲結合元宇去年10月,在《逆水寒》中舉辦了第二屆國際分布式人工智慧學術會議。全球300多位學者換上古風服裝、梳起發髻,在大宋皇宮中討論人工智慧前沿技術,採用瑤台提供支持,PPT入式播放、分會場自由切換和文字及語音群聊等會議功能,其中最受好評的要數定製化的「牆展」功能。
參會學者可以閱讀牆展論文,像線下一樣對話、交流,充分還原了學術會議中最有魅力的交流環節。
六、京東
京東首次提出了「產業元宇宙」的概念,並重點闡釋了去發展布局和基礎實踐。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陶大程認為,產業元宇宙不止強調數字世界的構建,而是更加重視數字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再創造能力,著力提升人類在現實世界、實體經濟中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基於此,京東構建了OmniForce開放生態平台的體系,提供一體化中台解決方案,向開發者提供數字攣生的復刻能力、數字伴生的模擬優化能力,以及數字原生對現實世界的改造能力,夯實產業元宇宙的雲底座。
七、華為
積極布局元宇宙的後端基建,在5G、晶元領域具有優勢。華為河圖擁有先進的「3D地圖+空間計算+視覺識別」技術,能夠為移動終端用戶帶來全新的交互模式和視覺體驗。
華為河圖已經落地了一些初步應用場景,比如和北京首鋼園合作的「首鋼園元宇審」項目、華為AR地圖開啟敦煌「飛天游」等。在硬體設備方面,2021年11月,推出了VRGlass6DoF游戲套裝。
B. 元宇宙插畫-VR全景的市場前景怎麼樣
土木與法律專業如何進入元宇宙行業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美的旅途。
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偏軟方向,交互技術相關的交互設計專業無疑也是「元宇宙」領域中的香餑餑專業:理工類學校有比較偏人機交互,更看重的交互流程,交互形式,更多地研究一些與實體產品,與機器的交互。藝術設計類院校的交互設計就比較偏重於界面交互,界面布局,如何在有限的界面空間中,利用圖案、文字、聲音等方式來提示用戶完成操作。
「元宇宙」概念里,與技術類人才相比,美術類人才更像是「通才」,豐富虛擬場景和角色需要大量美術人才實現,他們大多都是游戲設計專業、動畫專業背景,集中在游戲、動畫公司的人才未來也許會流向到更多與元宇宙有關的行業。數字媒體藝術、交互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藝術類專業人才無論是交互頁面的設計,還可以直接創造出NFT的插畫師、IP設計師,抑或是元宇宙建築師、三維場景、人物建模師,甚至元宇宙攝像師都是需要一定美術審美基礎的。
市場營銷專業、藝術管理專業也是香餑餑專業,他們擅長整合NFT項目和平台,甚至精通運營和策劃、包裝等,畢竟沒人會比他們更會「講故事」了。
一般情況下,技術的發展是先於法律的,合法合規成了NFT的最大挑戰,在法律專業人士的幫助下警惕其中存在的法律風險非常必要。多數時候NFT技術乃至更廣闊的區塊鏈應用落地面臨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技術層面,而是認知層面和監管層面。
通證經濟,非共享經濟,主要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於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NFT項目將越來越多地依靠通證經濟專家來有效設計新的通證,所以經濟學專業如果搭上一些社會學專業知識的人才,也必然很搶手。
未來我想搞「元宇宙」,該選啥專業?
00後學生玩NFT經歷暴富爆虧過山車,立志入行把錢賺回來。
原畫培訓機構哪裡好原畫培訓機構還是比較多,目前市場上的原畫培訓班推薦這幾個:
1、輕微課:輕微課是國內人氣很高的板繪學習平台,主打課程有日系插畫、游戲原畫、古風插畫、動漫漫畫等,輕微課的魔鬼繪畫特訓班風靡網路,通關晉級+魔鬼督學模式深受學生喜歡,吸引大量網友挑戰他們的「魔鬼訓練」和「魔鬼督學」服務!
2、觸站:觸站是國內人氣最高的繪畫作品平台,基於觸站本身的海量知名畫師,觸站上面匯集了各種繪畫名師的課程,同樣包括了插畫、動漫、漫畫、原畫、商業插畫等在線課程。觸站上面有大量的畫師入駐,每日超萬張作品更新,是畫師接單約稿,積累人氣的平台,同時也是繪畫愛好者看圖、找圖、學習繪畫的網站。
3.畫觸陪優:畫觸陪優是一家專注CG繪畫的在線學習網校,主打的分月付費,不收全款的模式讓很多學生大呼「良心」,極大的減輕了學員的學習壓力!
4、羊課網:羊課網是免費的插畫學習網站,上面有大量的CG插畫、板繪、日系二次元、游戲原畫等學習課程,主要為興趣類的學習提供一個免費學習的平台。
5、美術加:美術加網校是從興趣美術、藝考美術到職業插畫的學習平台,上面有興趣美術、藝考美術、手繪、插畫的學習網課。
教學模式市面上的插畫培訓班採用的都是大班制(40-60人/班)線上網課於線下課程都差不多,要想找那種小班或者一對一的,目前沒有,幾十有在費用方面肯定不會少。
但想要學好板繪卻並不是件簡單的事,不僅要在學習前打好基礎,同時還要學習思維創新設計以及商業應用元素,才能讓自己的繪畫作品更有新意,同時也提高了商業價值。因此想要學好插畫,當一名合格的插畫師,特別是對於以就業為目的的小夥伴們,還是到專業的培訓機構學習效果會更好
VR全景的市場前景怎麼樣?VR技術開始爆發,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前進道路十分曲折。VR是虛擬現實技術的簡稱,是近兩年剛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可以說,VR市場前景非常好。
作為一種復合型技術,它集感測器、數據可視化、圖形圖像、人機交互等核心技術於一體,目前已經在娛樂、影視、旅遊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另一方面,VR產業也是5G發展新的增長點,5G與VR/AR的確存在著密切聯系,5G標準的確立對VR/AR的進一步發展而言起著重要作用,能更好地支持時延敏感的AR應用。以此同時,近日國家工信部已經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發放了5G系統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加快推動我國5G產業鏈的成熟與發展的時機已經到來。下面,我從三方面來分析:
一、從全球看
VR硬體將是未來五年的一個集中爆發期,僅僅頭盔式設備年復合增長率達到99%;到2020年全球虛擬現實頭盔出貨量將達到2500萬台。這幾年,谷歌、Facebook、索尼和Valve等大公司先後進入這一戰場,市場競爭持續火熱,2019年VR市場有望突破159億美元規模。Facebook,Sony,HTC等國際巨頭已經有相關產品,Google,蘋果等巨頭也在進行研發,都意在成為硬體+軟體平台的行業標准制定者。至2020年AR預計能達到1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其中全球虛擬現實軟硬體的產值將達670億美元。到2020年,VR市場包括游戲、硬體、電影和主題公園等的市場規模約為300億美元,其中VR游戲的市場規模佔比接近50%,其次是VR硬體和VR影視內容。
二、從國內看
中國VR市場銷售規模2016年為57億元人民幣,2017-2022年將超過700億元;從2015年至2017年,全國VR企業超過800家。我國以VR+為基礎的新業態正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增長期,已經在人工智慧、5G通信、高端晶元、新興顯示等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通過這些領域的協同創新,以虛擬現實為產業抓手,能夠推動不同領域的跨界融合,進而定義新標准與新技術,乃至裂變出顛覆式的新產品和新市場。
三、從產業性質看
VR產業要如同專家和機構預測的那樣,避讓基於該產業將要給社會帶來的變化。而VR的產業鏈包括硬體,軟體平台和內容。僅僅2020年1200億美元的市場=蛋糕足夠誘惑各大公司。智能手機的普及,必然使得VR硬體在2019年會進入到一個高速普及期,一旦行業標准形成,VR內容產業將全面爆發。IDC的一份新報告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VR市場呈現復甦態勢。其中,VR/AR設備銷量同比增長9.4%,全球VR頭顯出貨量在該季度達到190萬台。我國VR潛在用戶群體規模達到2.86億,青年男性、宅男宅女、科技達人、網游電競成為VR重度用戶最重要的標簽。VR直播受益於全民社交的時代,游戲、直播、影視、行業+應用四個細分領域的商業模式已經出具端倪。
綜上所述:
任何新興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持續的關鍵技術突破與科技創新支撐,強大的各類VR人才支撐,不衰的市場需求拉動。而虛擬現實技術可能的顛覆性,以及對未來人類社會的影響,決定了各個國家都要搶占這個市場風口,VR的發展就成了一種時代的必然。VR產業要可持續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在綜合影響,可以說,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前進道路十分曲折。
在本周舉行的谷歌秋季新品發布會上,除了Pixel4系列手機之外,還有PixelBuds2無線耳塞,PixelbookGoChromebook筆記本電腦、GoogleNestMini智能揚聲器,以及NestWifi智能路由器燈一系列讓人應接不暇的新硬體出爐。不過好像是為了印證「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正確性,谷歌方面在推出大量新款硬體產品的同時,也宣告了自家一款產品的終結。
谷歌方面日前表示,Pixel4系列將不再支持虛擬現實平台Daydream,並且未來也將不再銷售DaydreamView等設備。很顯然,盡管現有的產品依然能夠基於老機型運行,在未來一段時間也會獲得維護,但毫無疑問的是,谷歌已經放棄了Daydream這一平台。而事實上Daydream的失敗早已是必然結果,這個項目能一直「苟延殘喘」到今天,可能才是更為出乎意料的結果。
當然,我們之所以這么說,並非是這個Daydream項目的名字(白日夢)不太吉利,而是在此之前,Daydream就已經是一個「僵屍」項目了。谷歌方面一年多沒有更新DaydreamVR設備,也沒有對系統進行有意義的更新,商店中更沒有新的內容上架。
無獨有偶,在今年8月的三星GalaxyNote10系列上,官方也宣布將不再兼容GearVR,並不再提供適配器的兼容形式,而GearVR則是Facebook旗下Oculus聯合三星推出的VR頭顯設備。對此,Oculus首席技術官JohnCarmack解釋稱,Facebook為恢復GearVR的市場地位投入了大量心血,但最終還是決定將重點轉向VR一體機。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Daydream這個在2016年的I/O大會上誕生的項目,以及此後Oculus與三星的合作,很明顯就是谷歌、三星、Facebook三家應對彼時VR熱潮的應激反應。但不幸的是三者都趕了個晚集,因此在此後連續3年的I/O大會上,Daydream都處於邊緣化的地位,劈柴哥大談特談的除了Android就是AI,VR似乎被拋諸腦後,而GearVR也歡快的被OculusGO所代替。
至於說谷歌和Facebook先後放棄手機VR的原因,目前業內的主流看法是由於屏幕、電池,及性能方面的原因。這類需要將手機連接頭顯的VR盒子,作為最為廉價的VR產品,其所帶來的沉浸式體驗是需要手機本身的屏幕來呈現的,以1080P解析度為主的手機屏幕在日常使用中確實足夠,但當視距被極大壓縮後,在放大數倍的情況下,所帶來的則是極其嚴重的顆粒感。
如果說觀感一般還可以忍忍,那麼VR畫面輸出的渲染對於手機性能的壓榨,帶來的則是短時間內的高發熱,而高發熱則將會使得手機出現主控降頻及性能下降的情況,再加上智能手機有限的電池容量,二者也共同限制了這類產品的實際使用時間。因此這樣一個使用體驗一般,使用時間有限的產品,被消費者束之高閣也就在情理之中,谷歌所設想通過與時下最熱門的移動設備智能手機結合,教育用戶加入VR生態的做法,則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只能以破產告終。
當然,就像在當初VR熱時很多人說的那樣,這類手機VR盒子的使命就是作為廉價版產品,給消費者接觸VR提供一個低門檻的機會。順著這個邏輯引申,如今手機VR的衰退在一些人眼中,則恰好是VR開始走向成熟的標志,用戶已經不滿足於手機VR所提供的簡陋體驗,轉而需要畫面更精細、視場角更大、性能更高的VR一體機等設備。
可事實真的有這么樂觀嗎?當然不是這樣的。目前以3C數碼產品銷售聞名的京東為例,拋開已經被谷歌和Facebook判了死刑的手機VR盒子,HTC、Pico,乃至愛奇藝的VR一體機合起來,累計評價也不到百萬量級,基本與家用游戲機的銷量半斤八兩。如果說主機玩家在國內數量不多,是歷史原因及PC和手游擠壓的結果,但VR作為全新的娛樂形態是幾乎沒有同生態位競爭對手的,所以這樣的銷量也只能證明,VR現階段還依然是個小眾市場。
除了沒有起色的消費級市場,與HTC一樣「AllInVR」的FacebookCEO扎克伯格也說了大實話。其最近在接受外媒有關「什麼時候VR/AR能夠從小眾市場走進主流C端市場」的提問時表示,還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達到一種「人們願意期待Facebook更多新產品」的水平,這一天可能不在2020年,不過希望不會是2030年。在就連旗下硬體業務僅有VR的Facebook,對於這類產品的普及都還沒有很強烈的信心。
本質上來說,在經過了虛火過旺之後的VR,如今面臨的核心問題是缺少「顛覆性」。英國廣播公司(BBC)在解散其VR內容團隊時表示,這項技術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他們在基於智能手機的VR上看不到未來,因此可能要過幾年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技術進步的情況下,VR設備的解析度、刷新率、視場角、操控性確實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暈動症的問題卻始終讓廠商們束手無策。而暈動症的典型表現,就是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一種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在VR領域則是VR設備告訴眼睛的信息是「你正處於飛馳的賽車上」,但身體卻原地不動,因此使得大腦會因為視覺上的欺騙導致「宕機」,這也是許多VR設備都會提示玩家一次體驗時間不宜太長的原因。
因此准確來說,只要暈動症這一核心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那麼VR就不太可能成為市場的主流。畢竟大家想體驗VR通常都是為了娛樂,而不是想難為自己。
作為VR還不普及的現在,投入成本以及基礎設備的匱乏,導致人們還很難看到它的優點。但是VR從出現到現在,可以看到它的未來是不可估量的
目前VR應用最有前景的領域是在影視、教育、旅遊與游戲。
首先影視上可以讓人置身於其中,這不是一般3D、4D電影所能做到的,VR電影用過一幅眼鏡就可以給感官帶來無與倫比的體驗;教育上目前已經在陸續在各中小學校建立智慧教室系列,通過VR在線的方式,對於學生各個學科的學習,做到身臨其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以規避在學習過程中所潛在的風險;旅遊上的VR體驗可以讓有興趣的遊客不用在盲目聽信宣傳,以自己切身體驗去感受,VR技術不僅可以滿足沒有到過景點的遊客的瀏覽需求,也能將不存在或即將不復存在的旅遊景觀復原展示;最後在游戲領域雖然還沒有得以廣泛的實踐,但是最近的一部電影「頭號玩家」,足以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無窮前景,以VR眼鏡為媒介,就可以切身體會虛擬世界你所想像的冒險,加上別的一些可穿戴設備,就可以帶給感官最真實的體驗。
VR的未來,在各個行業的前景將是不可估量的。
學習完本專業畢業可以進游戲公司、動漫公司從事3dmax模型師,動作師,插畫師,3dmax設計師。也可以從事室內創意設計師、家裝設計師、工裝設計師、效果圖表現師、園林設計師等工作。
可以看到智能硬體版塊同比增長210%,歌爾似乎找到了出蘋果耳機外的第二利潤增長點!隔天的股價表現也很明顯,直接拉漲停,表示各路資金十分認可歌爾交出的半學期成績單。然而,市場的熱情永遠是短暫的,9月8日創出52.25的階段高點之後,(這主力有強迫症吧,還搞個對稱價)第二天以跌停開啟了回調,10月28日,在成立了十七年零八個月後,Facebook這家全球擁有超20億用戶的社交平台,正式宣布戰略轉型,曾經的大拇指標志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類似於「無窮」的新標志和一個新名字——Meta,由此元宇宙概念被徹底引爆。歌爾也受益供貨Facebook的VR設備而開啟一個月左右的上漲。在此期間無數公司選擇與『元宇宙』沾邊,市場資金也喜歡炒作這些新鮮事物,這個板塊成為游資們的娛樂場。
古人雲『成也蕭何,敗也蕭何』。Meta更名後的首份財報不及預期,不僅導致它大跌26%,也澆滅了炒的火熱的元宇宙概念。
前段時間歌爾成功修煉了九陰真經,股價已經跌到了前期低點附近,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看看vr,再來審視歌爾。它的投資邏輯是否發生了變化,vr產業是否停滯不前。
歌爾股份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
從公司的官網可以看到,歌爾為客戶提供精密零組件和智能硬體的垂直整合產品服務。精密零組件業務包括聲學光學微電子結構件,包括揚聲器受話器,揚聲器的模組,觸覺馬達,無線充電器,天線麥克風感測器等;另外一塊業務是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也就是各類耳機,有線耳機,TWS耳機,還是頭戴耳機等;還有一塊業務是智能硬體業務,包括VR虛擬現實產品,AR增強現實產品,還有一些可穿戴設備產品,智能手錶手環,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家用電子游戲機等。
講歌爾股份的業務,也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歌爾業績的驅動力來自哪。歌爾股份的模式,就是ODM模式,是代工廠,不僅是一些組裝業務,還包含一些設計整合業務,一些國際消費電子大牌廠商,像蘋果的AirpodsMax耳機是歌爾股份獨家代工的。
提到產品就不得不提及meta的OculusQuest2這款產品,2020年10月底,Facebook發布新款VR一體機產品OculusQuest2,性能較初代升級,且售價僅299美元,較初代價格下降了100美元。因此,發售半年時間內,Quest2累計銷量超過歷代OculusVR之和。並且,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2020Q4至2021年Q1,出貨量占鰲頭,市佔率高達75%!
知名咨詢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21-2025年,全球VR虛擬現實的產品的出貨量年化增長41%,AR的年化增長138%。
而歌爾是高度綁定OculusQuest2這款產品,但不限於此包括國外的索尼,國內的pico等等與歌爾都有業務聯系。
雖說歌爾的年報要3月30日才能露出真面目,但是它早已在三季報時自信的提前預告,預計2021年1-12月業績預增,歸屬凈利潤約為42.44億元至45.28億元,同比上升49%-59.00%,每股收益約1.28元至1.36元。就是這么自信!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年他的一季報增速會繼續保持!
由於春節前後,資金得各種負面消息,包括美元加息的預期,賽道股、基金重倉股遭遇了重點爆破,歌爾也經歷九陰真經,也遭遇10面埋伏(十連陰)。
上周過後由於賽道股迎來反彈,歌爾動態市盈率PE也來到34倍左右,而公司的業績增速在50%-60%,所以從PEG估值角度而言,歌爾股份的估值是比較低,尤其是在一個VR產業剛爆發大爆發的背景下。總之這輪歌爾的每一輪下跌未嘗不是一個機會,與歌同行,與爾向未來!
技術面
日線級別上來看歌爾從前期地點反彈了10%左右,並且看到前期底部是有成交量的!說明這波上漲還沒有結束,從上漲節奏來說,目前也是處在3浪的上升趨勢中(圖中紅色線),同時我們也要看到47附近有長時間的成交密集區(壓力位,圖中黃色線),股價到達這個位置肯定不會一蹴而就直接越過,要麼在這里震盪,要麼回落。回落之後又是一個好的買點,因為越靠近一季報,股價越容易出驚喜!
60分鍾級別上來看,歌爾股份在2月14號走出今年最低價後進入了一個緩慢爬坡的過程;在爬坡之前歌爾股份經歷一段超大放量下跌的過程,這一輪必然是洗出去了不少高位籌碼,股價又重新進入了一個吸籌周期;在爬坡過程中歌爾股份並未有過急漲急跌的現象,此種情況或是流通股已有一定的控盤度,又或者該股進入到了一個無人問津的地步,但從交易量來看前者概率更大;考慮到歌爾股份的基本面,機構在該位置理應有吸籌的動力,結合大盤位置該股再次大幅回撤的概率較低。不過因為歌爾股份本身市值很大且換手率相對較高(近半年平均在3%以上),吸籌過程必然漫長,此階段很容易走出小寬幅震盪的行情,若持有該票比較適合反復做T,若未持該股可以選擇逢跌逐步建倉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以後就是互聯網信息時代,關於房產APP都開始大量推廣VR,大多數客戶都會覺得它更真實就好比實地看房一樣。
VR時代是未來世界的潮流
剛好有個朋友做VR,在業內比較知名,也是我很佩服的一家企業,今年初A輪,跟他取過幾次經,強答一波VR技術目前的應用場景:
1、購物平台產品展示,比如你要買一件衣服,對著手機比劃就可以看到底合不合身,買包也一樣。
2、旅遊景點宣傳,景區門口直接通過VR屏幕,就可以直觀立體地觀賞整個景區,身臨其境。
3、衛星呈像,導航地圖
4、火車站機場人臉識別,民用或者偵查都可以,犯罪分子只要出現在火車站機場,哪怕戴著帽子口罩或者在動,也能根據體態、身材比例或者身體器官比例來識別。
。。。
是不是特別科幻
不到之處,歡迎交流。
如今VR技術可以說在各個領域都被廣泛應用,逐漸形成了規模化,國家也在大力扶持VR技術這一高新科技的發展,G20峰會明確提出利用人工智慧與虛擬現實技術與現有的實體經濟相結合,創造出更利於人們生產生活的新型發展模式。
VR+3D的全景展示技術給了用戶全新的視覺聽覺體驗,是以往的平面視覺所不能觸及的,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商家都可以利用VR技術實現全景營銷,讓用戶有身臨其境的極佳體驗,所以VR全景市場前景是非常好的。
01教育部新規:虛擬現實教育將作為創新教學的改革方式
02《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出虛擬現實,並表明未來將大力扶持虛擬現實技術
03《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再將虛擬現實列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開闊地
04工信部、發改委將VR、AR納入智能硬體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
05文化部鼓勵游戲游藝設備生產企業積極引入AR/VR技術
06住建部編制的《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鼓勵使用虛擬現實技術
07商務部、發改委、財政部發紅頭文件,鼓勵進口虛擬現實等服務
08發改委將AR/VR技術納入「互聯網+」建設專項
09《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新增VR產業分類
當然,這只是部分政策,自2017年VR元年後,國家層面乃至地方政府都密集出台了許多推動虛擬現實產業快速多元化發展的政策。相信在國家政策環境的積極引導下,虛擬現實產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工信部發布《加快推進VR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8年12月,工信部正式發布《加快推進VR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指導意見》),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對國家加快VR發展。
2019年VR將出現新的轉折點!
教育部把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加入專業目錄
2019年71所高職院校首次開設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2018年,教育部宣布在《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中增設「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共有71所院校從2019年開始執行。從長遠來看,教育部的新舉措為產業的長遠發展帶來了堅強的後盾,同時也為VR/AR行業帶來了信心。
之所以這件事很重要,是因為VR產業發展多年來是沒有專業的,是在教育目錄之外。
VR與其它技術的結合發展
2018年,VR開始和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進行結合,形成互相融合、互相促進發展的潮流。在此背景下將催生一批新形態設備,例如可穿戴式計算機,也將會促進產業融合。」再好的技術也要和產品相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都要VR進行可視化結合來展現。」
VR與5G的結合趨勢
新視維認為,隨著5G技術的成熟和普及,未來可能會誕生新的應用高潮和新形態的產品。毫無疑問,5G技術憑借低延時、高帶寬可為VR帶來更優秀的體驗,而具體到應用場景中將會產生非常大的變革。
VR+教育優勢突出將迎來新發展
「VR在教育行業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雖然VR不可能完全取代教育,但VR會帶來教育上的革命和創新。
空間情景實踐,降低教育成本
沉浸式體驗,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交互模式教學,增強課程互動
2019年71所高職院校首次開設虛擬現實應用技術專業
隨著人們VR的理解逐漸深入,加上國家政策更多的落地和推動,更多企業開始尋找更加多樣的應用場景。在教育、醫療、娛樂、房地產的應用越來越多。VR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講已經不是一個新奇的概念,VR全景肯定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