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和幣圈哪個好
㈠ 幣市與股市一樣嗎
幣市和股市是不一樣的,但是幣市往往是借鑒了傳統股票二級市場的交易邏輯。從形式上來看,幣市和股市都會經歷一級市場的募資和二級市場的交易。但是他們之間存在諸多不同,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發行方式不同:幣通過區塊鏈發行,有總量的設置,不可增發,且伴隨著銷毀機制,大多數屬於「通縮型」貨幣;股是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發行的一種證券資產,並不具備貨幣屬性,是一種收益型資產,通過持股數*股價來確定股份的價值;
(2)交易方式不同:加密數字貨幣可以同時上線多家數字貨幣交易所,並可以7*24小時交易,而首次證券發行的公司往往會選擇一家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逢節假日會休市;
(3)監管不同:幣市目前仍處在無監管狀態,沒有權威、獨立的監管機構,發行加密數字貨幣更大程度上屬於個人意願;而全球股市都會有證券監督委員會這樣的官方監管機構,他們往往起到市場監督、防範金融風險的作用。
(4)功能不同:幣除了用於二級市場交易外,還可以用於日常消費、購買相關業務產品等,根據功能不同,幣可分為功能性、證券型和商品型,比特幣就是典型的商品型;而股一般都指證券,只能用於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的轉讓、交易。目前各國也在探索分類監管模式,將證券型功能的幣與股票證券市場一樣進行監管。
㈡ 適合普通人的中低風險投資有哪些
看了很多的回答,都是教條性質的回答,很多答案可能自己都沒試過胡亂從哪裡搬過來,真是誤人子弟。
我在這里重申一個觀點,低風險不代表低收益!!!像有的回答放余額寶裡面,這種東西寫出來都是浪費字數,讓我真正的給你幾個基本上沒風險但是收益還不錯的投資。
第一,自己買股票,對,你沒看錯,就是自己買股票,有的人說買這個基金,那個基金,各種費率你算過沒有,碰上不靠譜的基金,再來個中油寶啥的,真的是無比惡心,我告訴你,就買大藍籌高分紅的股票,比如工商銀行,長江電力,妥妥的年化率在百分之5到百分之7,在我看來,沒有任何的風險,你要說風險就是工商沒了?長江水不動了?不抬杠啊,有點常識的就知道不可能,而且買了高分紅股票還有一個隱藏紅利,就是打新股,如果你有運氣打中了新股,那妥妥的一萬多少不了,碰上肥簽都是大幾萬的收入,而且操作簡單,動動手指即可,這是一個幾乎沒有任何風險又賺錢的事情
第二個,就是在幣圈的機會,有的人肯定會說那玩意風險多大,比特幣都是騙人的,如果現在2020年還有人這么說的話,我真的懷疑你跟錢有仇,你都沒進來看一眼,憑自己想像就把錢途滅了,也是人才。
現在我跟大家說個關鍵之處,任何!!!注意!!!是任何讓你投資真金白銀買什麼幣的項目都不要去碰!!無論說的多麼天花亂墜,就算是哪個非洲總統親自來跟你握手,你都不要去投資一毛錢。
普通人的中低風險投資可選擇產品還是比較多的,給你推薦幾個類別。
像余額寶本身投資的也是貨幣基金,但是它是經過貨幣基金包裝過的,收益來講比貨幣基金要低一點,所以我們正常投資的話,可以選擇真正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一般在2%~3%
因為主要投資的標的是國債,企業債等。一般都是有票面收益的,也不會有太大的本金虧損的風險。從長期的 歷史 趨勢來看,在可控范圍內,相對來講還是比較穩的,年化收益率一般佔4%~5%
目前混合型基金,有的投資的股票比例比較高,已經接近股票型基金了,不建議考慮。
選擇的時候可以著重看一下股票的佔比。選擇股票佔比沒有那麼高的,以債券基金為主的。
這類的基金比債券基金收益要高一點,並且沒有股票基金那麼高的風險,一般收益能在10%~15%
以上這些基金類的產品都是屬於中低風險的,可以在支付寶、微信、基金網站等,理財頻道裡面都可以買到。選擇收益排行高一點的,准沒錯。
但是有一定的起始資金要求,一般在5萬以上。年化收益率的話,也是差不多3%~5%左右吧。
如果對資金的靈活性沒有什麼要求的話,可以選擇時間跨度長一點的保險理財,一般在一年以上收益在4%~5%左右。
希望這些建議能給你提供一些參考。
適合普通人的中低風險投資是銀行定期和貨幣基金。
銀行定期利率固定,保本不虧,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裡面幾年定期,建議五年、三年、一年都配製一些,避免用錢時無法取用。
貨幣基金雖說是不保本,但 歷史 上也未出現過虧損,其實也全是保本理財。相對銀行定期,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是動態的,收益率可能沒有利息高,但是可以隨時取用,只用提前一天賣出即可。余額寶就是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
我們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想著怎麼理財賺錢,想找到一頭現金奶牛。我們知道理財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銀行存款,股票,基金,期貨,信託,房產,股權,石油,黃金,其他貴金屬,收藏……它們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不是每個人都有入場券,即使有入場券,更多的人是失望而回。除了存銀行,我們最容易接觸的理財就是股票基金,屬於無門檻理財。股票的風險很高,據統計10個人投資股票,其中七個人虧錢,兩個不賺不賠,只有一個人賺錢,可以看出想從股市賺錢有多難。現實是不斷的有人前仆後繼地往裡鑽。一方面是因為股票沒有資金門檻,另一方面是股市中會不斷的涌現出妖股,有造富效應。每個人都希望像別人一樣一天賺百分之10%,一個月賺100%,一年翻幾倍。這種人有嗎?有但很少,更多的是虧損離場,也只是暫時的離場,這一點與賭場非常相似。基金是把錢給專業人士投資股票,不論賺還是賠,都要出管理費,比股票的波動更小一點。股票定投是一個相對穩妥的投資方式。信託和房子是有最低門檻的,黃金,期貨等是可以加杠桿的,很快就會把本金虧完的。石油這種東西現在政治化嚴重更不適合一般投資者投資。以上各種投資方式都不太適合一般人,無法滿足中低風險。
對於普通人,最好的投資是學習和運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保持身體 健康 。一般大師級的投資回報率也就保持30%左右的回報率,更別說我們一般人。我們如果在一個行業里沉澱,就算是工資的上漲也是有可能實現的,而且這個一旦實現具有長久的特徵,如果能夠利用一技之長創業,收入就更可觀。 健康 就更重要了,有啥莫有病,身體出問題花錢的同時還失去了收入,一場大病更是把一個家庭拖入絕境。趁年輕,我們最該做的是學習本領,多運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保持 健康 的身體。
投資風格分幾類,分為激進型投資,穩健型投資,保守型投資。
對於普通人來說,中低風險的投資,也意味著中低收益,所以穩健型投資和保守型投資比較適合。
穩健型投資和保守型投資有以下幾個供參考:
一、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中國人都在儲蓄的習慣,但如果只存定期,利息比較低。但銀行理財產品在保證本金安全的情況下,對儲蓄的利息相對高。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現在是1.5%,五年期銀行存款利率是2.75%。
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相對更高,銀行非保本浮動型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5%,而保本型理財產品收益率在3%-4%。收益在4%-5%的銀行理財產品,按照銀行的風險劃分方法,一般是屬於R2級別,大多是債券型產品。
二、買保險:保險是家庭財產的防盜門,特別是當投資人家庭遭遇變故時,保險可以守護好家庭,避免財產因意外風險而流失。
三、買股票中的ETF:股票相對而言是風險較大的投資品種,但是A股指數ETF相對比較安全,尤其是經濟上升期,投資可以通過ETF享受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同時,少了選股帶來的風險。
投資時,還要做好資產配置 ,即保持一定的收益率,又更安全無風險。
1、國債
我們一般說買國債都是指儲蓄國債儲蓄國債,主要有3年期和5年期,三年期5%,五年期5.41%。
還分為「電子式國債」和「憑證式國債」,它們主要區別在於付息方式:電子式國債每年付息,憑證式國債到期一次性付息。國債的利率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高。
2、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看,年化收益在3%-6%。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從一年到7天不等,投資起來比較靈活,也可以鎖定收益。能否提前贖回要看協議書是否有相關約定。
3、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大多集中在4%~6%區間,有超過6%的產品,也有1.5%左右的產品。所以,買貨幣基金的時候還是需要慎重選擇。此外,它的投資門檻也較低。
現在的理財項目五花八門,看的人眼花繚亂,賠點本金還罷,最怕遇到「原油寶」那樣的,本金沒了,還得倒賠人家錢!巴菲特常說只投資自己看的懂的行業,我們普通人更要如此!
1:余額寶,在這里不單指余額寶,包擴微信的理財通,京東的小金庫等很多大型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都是背靠大樹的貨幣型理財工具,優點是靈活,風險很低,缺點就是年化收益率也低,只能做到資金的保值,如果你有幾萬塊錢是家庭的備用金,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用了,建議你就買這些就可以!
2:貨幣+債券型基金組合,這個在各大理財APP內都可以購買,有的推出最高近一年期收益能達到4.8%,這個在中低風險里的收益已經算高的了,優點還是靈活,缺點就是收益不固定,有可能會達不到預期目標!
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投資,同樣,中低風險的投資也適合任何人,不論我們是普通人還是富人。那麼,適合我們中低風險投資的有哪些渠道或者產品呢?主要看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看自己是否了解這個渠道或者商業活動,巴菲特的投資原則是:不熟悉的不投 那我們投資也一樣,只有熟悉這個行業或者產品,我們還能更好地把控風險,那麼我們就是中低風險投資,否則就是靠運氣去賭,變成高風險低收益。
其次,看自己手裡的可利用資金是否足夠。有些人想通過股票賺錢,逢低就買,逢高就買,但由於技術一般,在下跌的半山腰全倉買入,結果當股票下降到最低點時,沒有資金買入,一直等到股票反彈到半山腰並一直震盪,而自己卻在苦苦等待大漲。這就造成資金的損失,這也是高風險的體現,如果沒有可利用的資金,那麼投資就是高風險投資。
最後,看自己的投資渠道有多少。投資渠道越少,風險越高,而普通人和富人的最大區別之一,也是渠道少,所以,我們要想降低投資風險,就需要增加自己的投資渠道,並從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商業活動或者投資產品。
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在投資的道路上要做到運籌帷幄,風險可控這三點必不可少。
今天我就寫3款中低風險,但是潛在收益更高的產品。
純債基金
全部投資於債券的基金就叫純債基金,根據債券到期時間的長短,純債基金又分為短債基金和長債基金。
基金投資的債券,決定了基金的表現,在分析債基之前,有個基礎知識大家要知道。
市場利率下降,債券價格就會上漲;市場利率上行,債券價格就會下降。
剩餘期限越長的債券價格受市場利率影響越大。
安全性:
債券基金的風險有兩塊,一是市場利率上行導致債券價格下降,二是債券違約。
長債基金由於債券剩餘期限長,所以受市場利率影響大,潛在風險更大。
而短債基金的債券剩餘期限短,所以受市場利率影響小,潛在風險更小。
而債券如果違約,用來買債券的本金和原本承諾的利息,都可能拿不回來。
所以,基金投資的債券里,信用等級高的債券佔比越大越安全。
整體來看,只要基金重倉信用等級較高的債券,尤其是國債、國開債這種默認不會違約的債券,基金就比較安全。
流動性:
開放式基金的流動性高,可隨時申贖;封閉式基金的流動性低,但如果已上市交易,就能在二級市場買賣。
收益:
債基今年的整體表現很不錯。
成立超過1年的長債基金絕大多數收益為正,近1年表現排在前四分之一的基金,大多數近1年收益超過7%,前四分之一中最差的那隻基金近1年收益也有6.73%。
成立超過1年的短債基金,近1年的收益全部為正,今年的爆款嘉實超短債基金,近1年收益已經達到6.42%。
門檻:
1元起購,相當於0門檻。
渠道:
基金公司直銷、銀行代銷、券商代銷、第三方代銷。
參考文章:《這款產品秒殺余額寶,收益率達6.24%!》
可轉債
可轉債,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轉換成普通股票的債券。
一般來說,結束發行的6個月之後,我們就可以根據事先約定好的價格(轉換價格),把債券轉換成股票。
等到轉換價格比股票市場價格低的時候,我們進行轉換,就可以賺一個差價。
如果債券到期,轉換價格還是比股票市場價格高,轉換不劃算的話,那你可以一直持有可轉債,反正可轉債說到底還是債券,持有就有利息。
還有一點如果我們看上了某家公司的股票,又不想貿然入場,他家正好有可轉債的話,我們也可以考慮持有。
安全性:
在發行可轉債的公司正常營業的情況下,可轉債安全性很高。
可如果發行可轉債的公司經營不善,可能會導致債券違約,而且股票也沒有什麼轉換的價值。
流動性:
可上市交易,流動性較強。
收益:
如果公司的股價上漲,可以轉換成股票,再賣掉股票賺差價。
可轉債本身的市價也會波動,如果價格上漲,我們也可以賣出獲利。
如果不是以高於面值的價格買入可轉債,在債券不違約的前提之下,我們最差也可以持有到期,獲得利息收入。
但可轉債的平均年利率幾乎是在1%左右,遠比普通的債券低。
門檻:
1000元起。
投資渠道:
證券賬戶
券商收益憑證
券商收益憑證是證券公司的一種融資工具,可以公開募集資金(證監會批准),也可以向特定的用戶發行,我們今天只說公開募集的情況。
產品分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三種。
前面兩種以證券公司的信用作為背書,以自有資金保證本金安全,屬於中低風險投資。
而非保本浮動收益不保證本金安全,與產品相關聯的資產風險系數高,所以屬於高風險投資,不在今天文章的討論之列。
保本固定收益不僅本金安全,而且會按照約定給投資者收益。
非保本浮動收益雖然本金安全,但是收益會根據具體的盈虧狀況有所浮動。
安全性:
如果證券公司正常運營,就會根據事先約定好的,給投資者保本固定收益產品的本金和收益。
也會保障保本浮動收益產品本金的安全,收益根據具體的盈虧狀況來決定。
但是一旦證券公司倒閉,投資者的錢就拿不回來了。
但是龍頭券商倒閉的可能性非常小,可以說是「大而不能倒」,購買這種券商的收益憑證,目前看來不會因為券商倒閉而受到波及。
流動性:
多為封閉型產品,沒有到期不能提前支取,但是產品期限有1個月(含)以內、1-3個月、3-6個月、6-12個月以及12個月以上等多種選擇。
在產品封閉期間用不上的資金,可以用來投資。
收益:
保本固定收益產品因為收益固定,所以收益不高,收益與期限有關。
期限如果超過一個月,年化收益就可以達到3%以上,但在1年之內,年化收益很少超過4%。
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的預期收益多在0.1%-10%之間,我們最後能拿到多少,還是要看產品的表現。
門檻:
保本型產品的門檻一般是5萬,不算高,但是資金量比較少的投資者可能無法參與。
投資渠道:
證券賬戶
以上3種中低風險投資品,供大家投資理財參考,買與不買,希望大家結合自己的情況謹慎配置。
既然這里題主提到的:適合普通人的中低風險投資有哪些?那麼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中低風險是什麼。
其實理財產品按可以按照風險等級分為五個級別,它們由低到高分別為:低風險(R1)、中低風險(R2)、中風險(R3)、中高風險(R4),高風險(R5)。它們分別適合於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進取型、激進型投資者,當然風險承受能力越高的投資者可以投資風險等級較低的理財產品,而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就不適合投資風險等級更高的理財產品,簡單地說就是「向下兼容」。
低風險(R1類)的理財產品主要是銀行定期、國債、貨幣基金、本金保障型收益憑證、債券質押式逆回購、低風險金融產品等,而中低風險(R2類)的理財產品則是政府債、金融債、信用債,普通債券基金等。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選擇可轉債投資,債券基金投資,券商收益憑證都比較合適。
純債基金的風險主要在於債券價格的下降和債券違約。每日債券的全價=每日債券凈價+每日應記利得,雖然每日應記利得不會發生變化,但市場利率、信用風險、通貨膨脹等就會影響每日凈價,當凈價波動為負且超過每日應記利得時就會出現凈值下跌的情況了。
如果債券出現違約了,那麼本金和利息就可能拿不回來了,因此在選擇債券基金時最好選擇持倉佔比中信用等級高的債券,如國債和國開債比例高。
值得注意的是債券基金也有流動性的考慮,有的債券基金屬於開放式基金,流動性高,可以隨時申贖,有的債券基金屬於定開債基,流動性低,到期才能買賣。
二、投資可轉債,可轉債就是一種可以轉換成普通股票的債券。它也是一種比較適合普通投資者的產品,當轉換價格比股票價格低時就可以進行轉換賺差價,同時可轉債自身價格也會發生波動,價格上漲時也能賣出獲利。如果轉換價格比股票市場價格高,那就可以選擇不轉換,一直持有,到期拿回本金和利息,只是可轉債的年利率低於普通債券。
投資可轉債的風險在於如果發行可轉債的公司經營不善也可能出現債券違約,如果可以轉換的股票價格也一直上不去,那麼就得不償失了。可轉債的流動性較強,投資門檻為1000元起。
三、投資券商收益憑證,券商收益憑證是證券公司的一種融資工具。它可以分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和非保本浮動收益三種。其中保本固定收益和保本浮動收益都屬於中低風險投資,只要證券公司不倒閉就能獲得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理財產品大多屬於封閉型產品,流動性較差,需要存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期間不能取出,通常年化收益在3.5%左右,投資門檻為5萬元起。
以上三種都是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可以供大家參考。
適合普通人的投資理財,我自己採用的是基金定投。每個月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資金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一般各種交易機構如銀行,基金公司都有這樣的功能。適合普通人投資,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為入市的選擇費腦筋。
㈢ 股市除了股票還有幣圈,那股票和幣圈的區別有哪些
股票是股票經紀人來進行處理交易的, 幣圈是在數字錢包中進行交易,隱秘性比較好股票的收益相對比較低一些,股票的交易比較簡單,交易量比較高,,而幣圈的流動性是非常小的,風險非常高。
㈣ 炒數字貨幣跟炒股票有什麼不同
炒數字貨幣跟炒股票的不同:
1、從時間上來看,炒股有時間限制,炒幣沒有。
炒股的時間限制特別嚴謹,上午9:30開盤,11:30收盤;下午13:00開盤,15:00收盤,一天4小時交易,一周共20個小時交易。然而,炒幣是沒有這個限制的,全天24小時交易。因為幣市向全世界各地開放,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參與交易,打破時差帶來的困擾,就設置了24小時全天交易模式。
2、從漲跌幅度來看,股市有漲跌幅限制,幣市沒有。
股市每日漲跌幅不能超過10%,然而幣市的波動卻十分巨大。例如,2017年9月4日,央行發出公告,指出國內通過發行代幣形式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進行的融資活動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活動,嚴重擾亂了經濟金融秩序。這一公告引發了幣圈大地震,所有幣暴跌。9月4日下午3點央行文件發出後,各虛擬貨幣更是全線跳水,交易區的幣種三日跌幅在4%-20%左右,創新試驗區跌幅在15%-50%左右。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2、在投資數字貨幣之前,建議您先去了解一下項目存在的風險,對項目的投資人、投資機構、鏈上活躍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資或者誤入資金盤。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應答時間:2021-03-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隨著IPFS/FIL市場越來越火爆現在的市場出現了很多方式來炒幣。買漲跌,買算力,買礦機形式多樣化。那麼哪種才是更適合我們投資人的投資方式呢?
首先,我們先解析下三者的操作方式。
一.炒幣,炒幣和股票一樣屬於風險投資,市場不穩定的因素太過,高買高賣,低買低賣都時有發生,風險高回報低。
1.個人風險
賬戶密碼以及私鑰很容易就會被盜,一旦錢包以 及 數字貨幣交易 所 裡面的數字資產發生了丟失,那麼找回的幾率是很小的,甚至是無法找回。個人信息被泄露的幾率大,並且很容被地下產業鏈進行個人信息的轉賣。
2.市場風險
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聽到過,所謂幣圈一日股市一年,這話可不是說著玩的,數字貨幣風險尤其的高,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暴跌,2018年幣圈可以說是完全進入了熊市當中。
在幣圈當中有很多的大佬都是喜歡割韭菜,一個數字貨幣暴漲了近十倍,漲之前買那是你的眼光和運氣,漲了之後再去買,那麼就是接盤俠還有一大堆的韭菜了。現在有很多的大佬,都喜歡站台拿著低價的籌碼,自媒體發布一些假消息最後來收割韭菜。
3.平台風險
近幾年來,數字貨幣交易平台被黑客攻擊的消息也是頻繁的出現,很多的投資者都是一舉栽倒了黑客的手中。數字貨幣相關平台跑路的消息也是不斷,選擇交易平台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二.買算力:買算力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是不是資金盤,其次就是銷售型公司,最後才是我們選擇的 科技 型公司
1.資金盤公司:資金盤是指投資者將資金打給平台,然後投資者從中獲得收益和本金,這個資金完全沒有經過投資者的交易。一般來說,資金盤大多出現在傳銷或者是非法P2P之中,即前面的人的本金和利息都來源於新加入者的本金,所以一旦沒有新鮮血液注入,平台老闆無利可圖,就會捲款跑路或者是被抓起來。
2.銷售型公司: 以營銷為導向的的公司,沒有自己的研發團隊。通過渠道購買低價礦機倒手賣給礦工,在中間賺取差價形成利益差。最主要的是自己購買的礦機沒有技術做支撐,做好後面的運維,一旦發生問題你將血本無歸。
3.技術型公司: 技術創新型企業作為工業企業發展的高級形態,它保留了生產型企業和生產經營型企業的優點,同時又有了新的內涵。技術創新型企業把企業競爭從單純的生產競爭和營銷競爭擴展到技術創新的競爭,把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職能,在企業內部實現技術創新的制度化,集研究與開發、生產、銷售三位一體,形成研究與開發、生產、銷售三者互動的健全的體制和機制,通過持續技術創新,獲得持續性的收益。具有市場核心競爭力。
三.買礦機:買礦機就是一種價值投資, 挖礦 除了能賺取更高的凈收益,同時可以降低獲取 幣 的難度,在挖礦活動中,我們僅需支付幣 礦機 的費用,後期連續支付維持礦機運行的電費、運維費用,相當於分期付款、或定投購買幣,同時規避了定投時幣升值帶來的幣本位損失。我們從一下幾個方面來給大家做詳細的講解:
1.使用周期, 算力 使用周期一般在540天,而礦機運維三年,使用期是五年。
2.質押幣, 算力 質押幣是不返還的,而礦機使用五年後。你封裝的質押幣都會返還給你。你的錢還是你的錢。
3.價格, 算力 的單T價格和礦機單T的價格(除去質押部分會返還)整體核算是要高於買礦機的。
4.收益, 算力 的收益隨著時間的增長它的收益會成下滑趨勢,而礦機你滿封裝後他是成上升趨勢的。
1.購買礦機一定要挑選正規的廠商,能夠在區塊鏈瀏覽器上找得到的公司!已經經過了整整5輪的測試,不存在什麼保留實力之類的說法了。除非沒有機器,或者是數據非常差,否則不可能不對外公布。這樣的公司,不透明,投資沒有保障!
一定是要和礦商直接簽訂正式的銷售合同和託管合同!!!不要相信任何的非官方渠道的轉售、轉租、以及不熟悉的人的拼單!
2.最重要的,購買礦機的時候,一定要通過對公賬戶轉賬。切忌把資金轉入個人賬戶!一來,個人賬戶沒有保障;二來使用個人賬戶收款的公司,主要是為了偷稅漏稅,做IPFS是長期投資,公司財務方面有漏洞,長期而言,肯定是不安全的!
#數字貨幣# #歐易OKEx# #比特幣[超話]# #FIL#
㈥ 幣圈年輕人現狀:炒幣揮金如土,生活縫縫補補
幣圈一天,人間十年。
當炒幣客在幣圈待了三四年,如約成為老韭菜,會不會對這個圈子沉澱出自己的視角?
5.19幣圈地震,有人日虧百萬,又為何心中毫無波瀾?
馬斯克喊單、各部門監管、新韭菜亂入...2021又是幣圈黑天鵝頻飛的一年,對年輕人來講,這是一個可以把豬吹上天的風口嗎?亦或是一個連光也逃不脫的黑洞?時間給了不同的人不同答案。
這次我們請了幾位炒幣客,聊了聊自己的炒幣經歷。我們也要先提醒想入場的朋友,如果這是個新事物,請對它保持敬畏,也保持懷疑。
以下是受訪者的口述——
編輯: 九歌
監制: 景歲
玩幣收益近千萬,吃10多塊的面都嫌貴
——大魚 成都 27歲 最高浮盈1000w
區塊鏈的技術是螺旋式上升的,數字貨幣僅僅是它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的信仰是區塊鏈。
我是2019年進的場,我老公比我早兩年,他算是這個圈子裡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喜歡分析幣圈的技術面,也懂一些金融知識,不算是完全的投機者。
我們本金加起來3萬塊左右,從2017到現在,最高收益到過千萬,但是炒幣客的狀態很相似:幣圈揮金如土,平常縫縫補補。 我們連外面10來塊的面條都覺得貴,平常的 娛樂 也就是外出看看電影, 到了生活層面的消費,對標的可就是自己的工資了。
幣圈開始有不少屌絲,都是生活上不太如意的人。我們2017年在深圳工作,一線城市的房價真遙不可攀,憑工資想都不要想。當時我老公初進幣圈正趕牛市,3萬本金很快翻到200多萬。但是幣圈一天,人間十年,很快又跌到幾十萬,這幾年做了10多趟過山車,起起伏伏大起大落,5.19那天我們利潤回吐了大概200萬,這樣的經歷算是習以為常了, 幣圈掙的錢,像大風刮來的,會刮來也就意味著會颳走。
房產證丨受訪者供圖
2019年我們回成都買了第一套房,當時還沒在幣圈套過現,首套房的錢就是東拼西湊,當時我們的心態就是什麼也不想,便宜就行。後來套了300萬左右,又在成都買了一套公寓和一套住宅,這時候就比較關注房子的品質和小區環境。 在大部分同齡人還在為首付發愁的時候,我們不到30歲在二線就有了這些資產,生活上會很從容,這個裡面,有很大運氣的成分。
收益圖丨受訪者供圖
開始在幣圈我們處於一個囤幣的階段,自己在平台小程序上挖礦,牛市挖礦非常暴利,幾萬本金一兩天就可以收回來。後來一些大佬帶著幾億幾十億的巨款入場挖礦,基本把礦挖塌了,形成了一種壟斷。幣圈這幾年其實發展的很快,華爾街幾十年沉澱出的金融玩法幾個月就在幣圈落地,加上國家層面的監管,這個圈子在朝著良性發展,規則建立了,投機者就可能變少。
金融市場是人性的修羅場。不少玩家尤其是新入局的嫩韭菜,手裡的幣漲了就認定這是經濟領域的革命,跌了,幣圈就成了龐氏騙局。 我們每天生活的狀態就是工作、下班炒幣、研究玩幣的策略套路、讀項目書,我可能掙一個億也不會離場,它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願意和區塊鏈的技術一起成長。當然,我們也不辭職,工作才是比較穩定的收入來源。
想入場的新人千萬不要借錢炒幣,更不能梭哈,最好先虧點錢,心態和技術都需要沉澱,這個圈子裡有不少投機行為,但不要成為一個投機者。 如果這是一場賭局,賭到最後都是人心。
帶我進圈的大哥,
在熊市的時候找了算命先生問漲跌
——左左 北京 30歲 最高浮盈50w
幣圈是把人性放大了很多倍的修羅場 ,24*365不停歇地在路上狂奔,只要賭場還在開門,就一定有賭徒參與進來,狂歡永不眠。
2017年,在一場酒局上,濤哥跟我們談論一種叫數字貨幣的東西,當時這還是一個新概念,現在大家聽到這個詞可能見怪不怪,但在4、5年前聽說這么個詞,還有人告訴你它可以漲幾倍,毫無疑問,你會覺得這是個騙局。
時間不長,當年的9月4號,是幣圈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七部委聯合打擊區塊鏈泡沫,幣災從天而降,炒幣客被連根拔起。 但過後不久,數字貨幣就開啟了新一輪的蒙眼狂奔。 到12月份,濤哥已經積累了千萬收益,瀟灑地離開傳統互聯網,轉身去了一家區塊鏈公司。這時候我就想好好研究一下數字貨幣,最終我認為,這大概率就是個擊鼓傳花的鬱金香騙局,可能是本世紀最大的經濟泡沫,但即便泡沫破裂,也足以在世界金融史上留下傳奇的一筆。
對話丨受訪者供圖
作為 科技 公司的年輕人,我決定要做一把時代的弄潮兒,於是就投了5萬,成為了幣圈切身的體驗者。
最近狗狗幣比較火了,經常在熱搜上徘徊,其實4年前就已經有了,當時我還研究了它的白皮書和背景,和狗狗幣的創始人一樣,我覺得這個東西就是在 搞笑 。 那時候狗狗幣一枚價格貌似就一兩分錢,很多人不是買的,是挖礦的時候平台送的。 最近doge瘋漲,當年的很多人才記起來自己還持有,不少人都忘了錢包密碼。
幣圈還是很有意思的,當時我買了一款公鏈的幣,最高收益翻了10倍,但我們就覺得要看到1000倍,天空才是極限。幣圈不像股市,可以分析一隻股票的PB、PE值,從而推導出股價的合理區間。 炒幣是基於共識,就像當有1000個人說玫瑰象徵愛情,那玫瑰就真的和愛情產生了聯系,共識是什麼?有時候就是空氣。
在熊市的時候,共識破裂,我的50萬收益最低連1萬都不到。
濤哥遇熊市,我們去柬埔寨騎摩托散心丨受訪者供圖
最近興起了新一輪炒幣風潮, 我們公司有個炒幣群,我眼睜睜地看著它幾天內從300人變成了兩千人。 裡面很多技術大佬,也有很多年輕人,不少新人來了就開合約,幻想暴富,結果被多空雙爆,他們又嚷嚷著要把炒幣群改名為「虛擬貨幣維權群」,給出各種奇奇怪怪的維權點。在我看來,這是一群心態不成熟的投機者、渴望不勞而獲的賭徒,對他們來講,幣圈可能是一個黑洞。
幣圈真是存在人生百態。當時引我入圈的濤哥,牛市的時候感覺飛黃騰達,階層跨越,做各種投資,周遊全世界。熊市的時候就很低落,大規模盈利消失,甚至去找了算命先生,問人家幣圈會朝什麼方向發展;有的人追漲殺跌不知適可而止,賠進家財也不收手;也有人幾句喊單就能引起幣圈大震。
這是一個各種毒蛇猛獸出沒的叢林,心態不好的人成不了萬獸之王。
我想和新來的炒幣客聊一聊
——何文 深圳 26歲 最高浮盈百萬
馬斯克屬於一個亂入者,幣圈這一輪牛市和去年的新冠疫情關聯太大。
剛入圈的時候我是個投機者。2017年12月,比特幣單價超過2萬美金,當時真被這個價格吸引了,不過真正炒幣是從18年3月開始的。當時充了大概5萬塊左右,最初玩的時候也沒碰過比特幣,對小散戶來講,它的價格太高了,而且漲跌幅比較穩定,一天漲10個點,在幣圈不會滿足的,買的主要還是以山寨幣為主。
18年下半年遇到了大熊市,當時手裡的三款山寨幣全部腰斬,有的跌掉了百分之九十,最慘的時候,5萬本金只剩4000塊錢。後來在區塊鏈媒體公司工作,和一些同事聊了聊,才慢慢懂了一些操作。到今年最高浮盈百萬左右,5.19幣圈被血洗的時候,我一天浮虧了20萬,其實還挺難受的。
18年第一次看到btc漲10個點丨受訪者供圖
炒幣是個心神不寧的生意,幣圈波動性太大,會忍不住隔一會就看一眼平台。 要盯價格盯k線,研究是不是做的方向反了,會不會虧損,要不要止損止盈。可能睡覺的時候一個波動,單子就爆倉了。
以前我開單的時候,基本上晚上會醒兩三次,3點醒一次,5點又醒一次,這是不需要鬧鍾的,是生理的應激反應。 這幾年,就覺得頭發白了不少,也掉了許多。
炒幣客自我調侃丨圖源網路
去年疫情,不少國家放水,大家為了抵抗通脹,不少人進了幣圈,加上馬斯克的喊單,和各種莊家的輿論博弈,市場情緒顯得很浮躁。 作為一個老韭菜,還是想對打算入場的人聊點看法——
投資是掙的認知和認識邊緣的錢。 如果你剛剛進場就翻了許多倍,千萬不要覺得那就是你的能力了,你可能就是運氣好。你不去了解這個行業,不去總結歸納這個行業的規則,不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到手的錢一定會虧出去。就像我18年的時候,總體還是虧得挺慘的。
同時也希望每一個炒幣客都能坦然地經歷一次牛熊。 熊市來了也不要恐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買入時機,大部分的投資本身就是掙高買低賣的差價,事非經過不知難,切身走了這一個流程,你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些規則。
最重要的一點,千萬別碰什麼資金盤、傳銷幣,這個東西太害人,隨時都能跑路的平台才是最大的風險環,一定要走正規的渠道。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使用化名)
-THE END-
㈦ 【必看2】幣圈莊家操盤全揭秘!
‖干貨‖黑幕‖騙局‖揭秘‖
真實、客觀、不造謠、不作惡
親身經歷,揭秘你我身邊的灰色內幕
人在資金盤,一筆一故事
明日成時評文,傳揚天下
前言: - 寫文章
五、談談散戶的和莊家的定位問題
在一個大草原上,小散戶就是羊群,而莊家是狼。我這樣定位大家可能沒什麼意見吧,不管是股市還是幣圈有70%人賠錢,這基本上是真實的。就像打麻將一樣,四個人打,三個人賠。這三個人的錢自然流入到那一個人口袋裡去了,也就是說,股民和炒幣的所賠數萬億既沒消失,也沒揮發,而是轉移,轉移到少數人口袋裡去了。這就是狼吃羊的故事。
在草原中,羊看到狼會跑,為什麼?怕它把自己吃了。但在股市裡卻不一樣,大部分人買股票喜歡買有庄股,說有庄股拉起來就凶了,會漲的快,最好是強庄。羊在草原上吃什麼?吃草。它會選擇有狼的地方去嗎?而且這個狼還非常彪悍。絕對不會。
這就是股民的自我定位上的錯誤,你本來是羊,吃草就行了,這個草就是找個名氣幣種,像萊特幣,小以太,比特幣之類,在合適的價格下把它買來,然後找機會做波段。或者長期持服,但大部分炒幣的人不這樣,總想跟著狼後面吃點殘羹剩渣,這還有不虧損的道理?
六、主力是如何對散戶進行教育灌輸的?
我說的這個題目,不少人可能覺得新鮮,沒聽說過這樣的事,主力還能對我進行教育灌輸?是不是維穩或者保障群眾財產性收入之類的。我說不是,其實你沒感覺,那就是主力的成功,主力不需要你感覺什麼,只要你按著他的指揮去做就行。
主力有這樣的本事?那他叫我割肉我就割肉,讓我站頂我就站頂,那我的錢不都讓主力賺去了?對,情況就是這樣。
那主力給散戶灌輸的是什麼呢?很簡單,熊市思維和牛市思維。只要你接受了這兩種思維中的一種,你到股市來基本上就是賠錢的,成了主力下酒的小菜。
有這么厲害么?我就來談談傳銷中的洗腦。
現在傳銷還在一些地方暗地進行,人員數量也不少。但在社會大眾中,已經成了臭狗屎,人們避之唯恐不及,不過傳銷依然存在,這就說明其有異於常理的地方,其實這就是強制洗腦。
人剛開始進入他們群內,可能都不願意參與傳銷,因為大部分是被騙去的,但他們有辦法讓你服從,最後自覺自願的加入到他們當中,成為他們的一員。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就是上課,讓你在這個群體中,天天說的同樣話題,不少人現身說法,只要幾個月下來,你基本上已經接受了,在過一段時間,你就失去了自我,變成了一個被操控的木偶。
在幣圈裡,其實主力在做著同樣的事,那就是用K線不斷的,反復的,長時間的向你灌輸著熊市或者牛市思維,大家有沒有感覺最近亂七八糟炒幣微信群越來越多,每天討論的不是這個幣就是哪個幣,不是這個幣漲10倍,就是哪個幣翻20倍。
其實人的思維一但形成,那慣性是要維持很長時間的,為什麼現在許多炒幣的被套,或者被深套?相信牛市還在。而且這一次新老菲菜均被套,不過老菲菜賺錢的肯定是大部分
每一輪反彈,後面伴隨著更深的下跌,不斷的被反復,幾年如此,你會的到一個什麼思維方式?先是不敢,最後就是大膽的高拋低吸。對,主力要的就是這個結果,當 最後一個高拋了,你還在耐心的等待低吸時,價格已經高升,但你嚇破了膽,不敢再去追了,這時候,你已經被熊市思維的慣性給控制了。
七、市場主力是怎樣讓散戶割肉的?
一般人在被套初期總有這樣的想法,我就相當於存銀行了,我不賣,就是不賣,打死我也不賣,這個幣很不錯,各種應用還可以,憑什麼讓我賣?過幾年肯定會漲回來 的。這時候被套10%,20%,40%,但到了最後70%或者80%以上時反而說了聲:「庄爺爺,偶怕你了,給你行了吧。」喀嚓一刀,割個干凈。
這種現象很奇怪,為什麼在套得少的時候不賣,結果到賬上所剩無幾時反而能痛下決心割干凈呢?其實這就是市場主力的誘惑,因為幾年的牛市思維慣性,使你堅決相 信牛市還存在,跌20%咱補倉,攤低成本,等它反彈到我不虧時我就出局。但情況卻不如你料想的,散戶大部分表現為兩種:一是到其成本位就不太願意出了,還 想再賺一點;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股價到不了他的成本位就又下去了,散戶的補倉不但沒有減少成本反而擴大了虧損。
那我坐莊是怎麼做到這一步的?太簡單了,當跟風盤變少而拋壓增大時立即反做,我跑在大部分人前面。
這樣的反彈後面的幅度會越來越小,最後乾脆橫盤,到了最後期,一天跌個一分兩分,上下幅度只有幾分,你想做T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為我把做T的成本計算好了,買賣的差價不夠手續費,再說了。因為不斷的下跌,你只要賣出去基本就沒什麼興趣再買回來了。
有人可能有疑問,既然都是那樣,我不賣不就得了。
其實,到了虧損70——80%以上的情況下是沒人願意割肉的,但為什又割了?這就是市場主力的誘惑,在反彈中,不斷的安排一些幣走翻倍行情。你拿的幣子不斷陰跌,極長時間毫無起色,而不少股一反彈就是很快翻倍,並且那個業績是一天不如一天,你心裡是什麼滋味?
從忍耐、懷疑到絕望,最後痛下決心調倉換幣。當市場大部分人都這樣做時,主力就獲得了成功。
調倉換幣錯了嗎?不錯,不過你很難買到那些反彈中很快翻倍的幣,為什麼?一個它是逆市而行,大部分人因為害怕把籌碼早早的就拋了; 第二是仙幣,那籌碼都在主力手上,做多少都是給你看的。第三是你買到了,並獲得了利潤。不過,這是你撞大運了,在這個市場里比例極低。
八、市場主力是到底誰?
要說明這個問題,還是從股市上來舉例子:美國道瓊斯最有名的1929年大崩盤說起。
1929年10月,道瓊斯發生了歷史上最有名的大崩盤,到現在為止各個學者仍然是眾說紛紜,莫終一是,只是說泡沫破裂,導致道瓊斯走入熊市,並對後來美國經濟破壞極大,導致資本主義國家進入蕭條。
不過翻翻歷史,我到是感覺很奇怪,當時美國經濟相當繁榮,完全可以支持美股繼續高漲,拿現在的時髦話,基本面支持股價上升,市盈率並不高,那它在牛市7年後 為什麼突然改變方向?終於我發現了一點,美聯儲在1929年3月份開始收緊流動性,在後面幾個月里有人在大量做空,當年它的一季度,二季度的指數平均值要 高於三季度,這說明了一個問題,說明市場主力在大量出貨,而10月19日的那一天不過是個臨界點被擊穿罷了。
當時美國總統胡佛發表談話,要求美國人民要有信心,美國的基本面仍然健康,不過後來好象沒有多大作用,救市也不了了之。再後來就更有意思了,美國普通人的財 富大量縮水,政府的財力卻直線上升,羅斯福在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建議下實行新政,將美國的大量資源投入了基礎設施建設,國內市場重整,武器軍工方面等,終於 贏得了二戰的勝利,使美國從一個普通國家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
當然,在1987年美國股市走熊,還沒兩年蘇聯就在美國打壓下跨台了,當時蘇聯賴以生存的能源出口全面虧損,國際原油居然降到9美元一桶。要知道將國際原油打到9美元,需要多少財力支持,那都是高買低賣。在29年到87年中間還有幾次走熊,因為限於篇幅我就不說許多了。
這說明,像美國這樣的國家,股市走熊和政府的財力是負相關的。政府越有錢,股市就越走熊,政府越沒錢,股市越牛!
有人可能有疑問,那日本股市90年熊市呢,台灣及東南亞呢?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些國家和地區熊市後,美國是亢奮的發展,超出了美國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彷彿美國有用不完的財力一樣.錢哪裡來的?
再回到我們國內,93年走熊,到96年,國內經濟是大增長。同樣的.2001到2005,股市熊,經濟走牛,國內基礎設施脫胎換骨。但我們國家股市走牛年份 呢,往往都是問題叢生的年份,先是90年代初的市場疲軟,96到97年後的亞洲金融危機,99年使館被炸到2000年在國際上奮力搏擊的年代。這次走牛還 沒兩年,國內通貨膨脹加上國際經濟走軟。這些問題後面都要拿很多錢去應付,特別是奧運後的一地雞毛,打掃起來那是要費一番周折的。
九、說說賭場,看看幣圈有沒有它的影子?
一個老闆想到一個鎮上去開一個賭場,他需要怎樣做才能吸引人進來?添置必要的設備,例如吃角子老虎、輪盤賭、明星九七、21點等等。為了吸引人進來,先把這 些裝置調到1賠2,意思就是你放一元進去,它就吐兩元出來。因為剛開始,人家都還不熟悉,所以盡管老闆一賠二,玩的人由於不多,老闆也不用拿出多少錢來。
由於這個賭場有賺錢效應,結果吸引了小鎮上不少人目光,有些人就開始進來也嘗試賭一把。這時候老闆一看,人來的多了一些,就將裝置調1賠1.5。為什麼要這樣調呢?因為人進來的多了一些,老闆貼一點,大家互相贏一些,賺錢效應仍然強烈。
這時候小鎮上就開始沸騰了,那個賭場進去的90%以上都賺錢,我不進去還等何時?大家都把錢向裡面送。因為人更多,等於人氣被激發起來了,賭場老闆也要贏利 了,就把賭*具的賠率調到1賠0.8,老闆開始賺0.2。這里可能有人有疑問,人氣已經激發起來了,那個老闆為什麼不把賠率調更高一些,這樣賺得不更快一 些嗎?
對這個問題老闆自然有考慮,還有不少人並沒有把錢全部拿出來,如果短時間的調很高就會把人嚇走,老闆不是賺不到多少錢。終於,賭場里人聲鼎沸,大家在賺錢效應的刺激下傾其所有都來賭了。
這時候老闆就不動聲色的將賭*具的賠率改成1賠0.2了,當然,為了穩住人心,留幾台機子不改。經過幾天,不少賭徒就有疑問,怎麼這些機不吐分啊,我都餵了它好些進去了,原來不是這樣的啊,喂一點就開始吐了啊,是不是喂少了,還要繼續喂?
這時候大廳總有幾台機子丟一元吐幾元,叮叮當當發出脆耳的響聲。因為不少人的疑問,老闆就指那幾台吐分的機子說:「不是我這賭場不賺錢,主要是你們機子沒選好啊,你看看,那幾個人不是賺錢了嗎?」
經過一段時間,小鎮上的人大部分的錢都裝進了老闆的腰包,沒有多少錢再去賭了,但不少人還不死心,就在賭場里死不走,要求救救賭場,說如果不救,那賭場就完 了。其實,這時候的老闆心如明鏡,你們口袋裡都沒錢了,我救賭場就是我要拿錢出來給你們繼續玩,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來自大咖小密圈id99218718) 你們繼續在這兒玩,口袋裡又沒幾個錢, 我還要找服務人員,還要茶水、電費和機器損耗的倒貼,發神經了我啊?不但不調高賠率,乾脆將其調到1賠零。但老闆也不想得罪小鎮上的人,因為還想人們掙錢 後下次繼續來,就說,你看看,我又添置了不少新機子,而且到鎮上到處號召人家來賭,都盡了最大努力了,人家不願來啊。
實際上老闆現在最希望的是什麼?是希望小鎮上的人離開賭場去外面掙錢,你不出去掙錢,整天泡在賭場里,老闆下次賺誰的?
不過小鎮上的有些人總整不明白,向老闆建議,賭場不旺是否和新玩法缺少有關?例如添加點獅子貓、牌九、梭哈什麼的。老闆自然點頭稱是,說後面會考慮,轉過背去肚裡卻罵到:一群蠢貨,那玩意更耗錢,這小鎮上的人有嗎?這個表現今年就在聚幣網,自5月到6月份,每天晚上12點總有一個幣子要起飛,你有沒有感覺像壓注,壓對了就翻好幾倍,不過要6月中旬開始,很多12點就飛一下,就飛不動了,更多的是被套了!
十、大部分散戶為什麼在幣圈裡不掙錢?
其實,這個問題是非常簡單的,網友問我操作的座右銘是什麼,我的回答就是「慢慢做」。一個莊家,他選擇一隻幣子進入後,就象一個商人選擇了一個鋪面,租下或者買下後就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買賣幣子就是進貨和出貨。一般來說需要運作很長時間,幾年或者更長時間。
那麼散戶呢?大部分都是過客。什麼意思?就是看到這個店生意好了,立即在這個店買點貨就在店門口擺著賣起來,所希望的就是店鋪能將經銷的貨物提高價格,自己 也能賣上個好價格。這在生意繁榮時無所謂,因為足夠的生意,店鋪提價仍然可以賣出去,你批的貨自然可以沾點光,賺點差價。但到生意疲軟時就會怎樣?自然會 賠掉老本。
這里的關鍵就是店鋪的定價權。你的貨首先是在這家店鋪里批的,那就說明,你的成本、數量、價位等一系列商業數據無密可保,店鋪老闆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在生意清淡時老闆會讓你賣給可能是自己銷售對象的顧客嗎?絕對不會。
那他會怎麼做?以比你低的價格向別人兜售。你由於對老闆的成本和數量等一無所知,最後你只能以比老闆價格更低的辦法來出手,而可能買你這個產品的人你可能都不知道是誰。
也就是說,店鋪老闆的活動在幕後,你的活動卻在店鋪老闆的眼皮低下,孰優孰劣?一目瞭然吧。
還有一點更重要,過客和店鋪老闆的時間觀念。店鋪老闆是長期經營,他可以一筆一筆,或者幾個月橫盤慢慢經營,因為他有固定地點,固定的貨物。而過客呢?批來的貨如果不及時出手,馬上衣食堪憂。身份的不對等導致了散戶賺莊家錢難,而莊家存在定價權,賺散戶錢相對容易些。
十一、講講「給你看價格」的用意
因為這個知識屬於常識性的問題,前面我就沒說了,今天把它拿出來單獨說一下,主要是我有個猜想,可能不少人沒有明白是怎麼被套的。
在街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有些商鋪門口寫著「清倉大甩賣,羊毛衫原價98,現價56」,不少路人一看,確實便宜了不少,那就買一件吧。當然,現在還有,但可能少了一些,不過,原來是相當多的。
那麼,老闆虧本了嗎?原價98,現價56,這中間老闆好象降了不少。其實呢,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老闆如果不標那98,現價56是賣不出去的,那個98是給你看的,並不是成交價,要是98能賣出去,老闆何必56賣,直接賣98就行了。
這就是給你看價格的妙處,如果你不看到98,你會56去買嗎?不會。
在幣圈上也一樣,往往有些幣價拉得很高,這個高位其實不是成交價,是給你看的,就像賣羊毛衫的老闆,他真正想要賣給你的價格也許是這個價位的30%— 50%。這就是不少人抄底被套的原因,你看到了原來的價,發現跌了不少,就以為它還會上漲,所以被套了。如果你沒有看原來的價格,你會在那個價位去買嗎? 同樣不會的。
對上面這個問題,估計現在大家都清楚了,那麼我就反過來說說主力是如何讓你賣的。
在底部同樣有個給你看價格的問題,就是主力如果想在4—5元一帶收集籌碼,他必然要把它打到2元左右,這個2元不是成交價格,而是給你看的價格。關於這個問 題, 網路上有一篇很好的帖子,說的是一個廟里的主持,看中了外面一個店鋪里經銷的佛像,但又不願意按店鋪老闆的價格支付,就命和尚們輪流去還價,和尚們去 了,一個比一個價格出的低,經過較長時間,使那個老闆每一次都悔恨不已:要是早賣了就好了。
最後主持出面,開出了比最後一個和尚高一倍的價格,立即成交,老闆還感激不盡。
這個故事就是主力在底部所做之事,打到盡量低的位置給你看。
十二、為什麼炒幣要聽的話?
在幣圈裡,不少散戶看不清幣子大勢,當然,這其中包括有些機構和大戶,不知道什麼是頂什麼是底,結果幣子不是過早離場或者就是被套牢,今天我就談一下頂和底的問題。
在這里還是以股市來打比方:在 90—93年中國股市有一波牛市,當時的市場環境怎樣?國際制裁、市場疲軟,許多工廠走下坡路,搖搖欲墜。但股市卻漲瘋了,為什麼會那麼漲?因為市場的疲 軟,造成企業的蕭條,這時候銀行存款卻大幅度飆升。銀行因為企業效益不好,根本就不敢向外放款,這些款一但貸出去,大部分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為了 找到放款渠道,『老闆』就默許銀行資金進入股市,所以股市就瘋起來的,當然,到後面國內經濟開始好轉,企業同樣需要資金,『老闆』就勒令銀行資金迴流企業,股市就開始走下坡路。
在05年牛市起步時同樣如此,各大公司股東紛紛增持自己的股票,後面引發了這一輪大牛市。有人說是股改的成果,也許是吧,但沒有巨量資金將富裕的股票消耗掉,哪怕將股改吹成一隻花都沒用。
這里就說,05年國內經濟是處於一種什麼局面?高增長低通脹。但問題來了,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銀行聚集了大量個人儲蓄,趕都趕不出來,這些資金吃著利息, 一旦國內通貨膨脹再起,那就嚴重的威脅著國內經濟安全,成了籠中虎。所以,銀行利息一降再降,利息稅一增再增,盡量將這個存款逼進市場去消費,但結果令人 失望,存款只增不減。
後來,『老闆』利用股改的東風,將這個款借給公司增持,終於完成了存款的一輪削減。
這就是股市裡經常有人說的,炒股要聽得話。
不過我覺得,聽話是一方面,更需要的是看『老闆』怎麼做,如果『老闆』拿出實際行動,向你手上送錢了,那就是股市底部,就不用客氣和害怕,捂住股票,耐心等待。如果反之,那就是頂了,趕緊拋出去。
這幾天好多人都在討論底部的問題,牛市大神多,熊市就沒有哪么多大神了,我想除去主流幣子之外,像一些山寨幣子,可以通過這兩篇文章來分析,如果你是莊家,現在敢起行情不,我相信莊家肯定自己已經在慢慢吸籌了,准備年前的行情,所以多少是底我也不知道,有人說現在能不能建倉,我覺得在此基礎上的價格,最少還得跌上一倍,你才能拿出你資金的10分之一來慢慢建倉,莊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還是吸不到貨,可能下一步還要砸,必須要把你們這些深套的籌碼給砸出來...
㈧ 為什麼有人說「炒幣不如屯幣,買幣不如挖礦」
首先強調一句,這是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的,而且只針對部分幣種(比特幣、以太坊)。
先說說為什麼炒幣不如屯幣。很簡單,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炒幣技術都太爛了,頻繁的交易除了養活了交易所,賺不到多少錢,遠遠不如選擇優質幣種後拿住來的簡單。
再說說為什麼買幣不如挖幣。所謂挖礦,其實可以理解成低成本的買幣,買打折的幣,所以說,從這個角度看,買幣當然不如挖礦。
但上面這個說法,也存在一些漏洞。
有些人就是天賦異稟,炒幣專家,就是能從炒幣賺錢。
而挖礦看似美好,其實對新人來說有很多坑,畢竟大多數人沒有條件自建礦場,只能選擇託管和雲算力,而這都存在乙方不靠譜的可能性。
總之,大家還是要學會變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幣圈賺錢辦法。
這么跟你說吧,2020年3月份,
一個以太坊86美金,現在最高1800美金
一個比特幣3800美金,現在最高48000美金
你自己想想,屯一年,你會賺多少錢
1.風險高:金融行業很早就有句的名言:高收益伴隨的是高風險,炒幣也一樣;
2.前期需要做大量功課:這和購買股票有些類似,你需要了解你投資目標的團隊、白皮書、應用場景、背景等等基本信息進行前期深入了解和認知,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的做出判斷,這可不是剛進場的小白能學的來的。
通過以上炒幣與挖礦的對比,挖礦收益遠遠高於炒幣,屬於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方式。
現在幣價低,有人說買礦機不如直接買幣,其實不然,買幣必須承擔幣價下跌的風險,風險與收益並存,而買礦機則是「旱澇保收「、保值上升,作為投資者來說,長遠的眼光看礦機生產幣;而在沒有豐富的市場經驗時所作出買幣的決定只是投機者的選擇!
挖礦的優勢:
1.風險小:挖掘比特幣的風險遠遠小於其他幣;
2.利潤大:只要能夠將成本控制好並形成規模,利潤是十分客觀的;
3.不費心:只要設定好挖礦程序、做好日常維護保障礦機運行,你就坐等BTC入賬吧。
囤幣的優勢:
1.門檻低:幾乎和股市一樣進入門檻低,交易門檻幾乎沒有;
2.成本低:和那些單價動輒數萬的礦機和大面積的廠房比起來,囤幣的那些錢與之相比,就不算什麼了,另一方面就是,囤幣基本要付出的就是時間;
總結:所以把用挖礦產生的幣囤起來未嘗不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方式。
忽悠你委託挖礦的,都是把你的錢投資買幣了!古代種糧食的有幾個發大財的,都是靠販賣糧食賺錢!
囤幣與炒幣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麼看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不是一個單選題,沒有人極化到說囤幣是最好的或者說炒幣是最好的。本來是要對比的策略,卻演化成兩個都好。曾經的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如今卻是魚要吃,熊掌更要吃。
不過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又能做大魚和熊掌兼得,炒幣和囤幣並不是物品,也不是有或者沒有的關系。它們僅僅是一個如果將自身資產放大的策略,只是,結果也許是無限縮小。
我並不知道大家炒幣或者囤幣到底賺錢如何,這種隱私的事情,很少人會說出來。不過我想大部分人炒幣並不怎麼賺錢。炒幣,炒山寨幣,或者主流幣,目的無法玩波段,炒作熱點。既然是炒作,本身的價值自然是會被擴大,虛無的價格又有誰知道有多少水分。
過於貪婪
我並不想否認炒幣的價值,在很多人眼中,炒幣是來錢最快的,囤幣是收益最穩的。在我的認知當中,很多人追求炒幣的風險投資,總是認為自己可以買在低點附近,恰好逃頂。
人有失足,馬有失蹄。這種不常見的錯誤,在炒幣關鍵的時刻往往是經常出現。在我的炒幣生涯中,這種錯誤卻是不少。可以說,我炒幣時候,在買進的時候,雖然談不上底部但也是相差不遠。可是總是失敗,貪婪的人性讓我忘卻了高點出貨,猶豫不決最終造成巨大的虧損。
我想我這樣的經歷大部分人都是有的,被莊家玩弄得傷痕累累之後,默默選擇了定投囤幣。畢竟,在幣圈的定投,雖然收益相對而言少一些,但是比存在銀行還是強上數倍的。
定投的失敗,我的經歷基本上都是沒有出貨到位。嘴上喊著別人貪婪我恐懼,結果卻是別人貪婪我還要貪。過於貪婪,在山寨幣炒作的博弈當中往往是傷害最深的那些。以後倘若炒幣,還是降低慾望為好。
缺乏真正的分析
利益的追逐無論合適都不會讓人放棄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畢竟我們需要虎骨虎皮。炒幣的利潤還是相對難以吃到,於是大家慢慢學習分析,看蠟燭圖,學習各種指標的意義。書讀多了,彷彿自己也很智慧了,指點幣圈,預測走勢,彷彿都是那麼准確。
在行情當中尋找規律,在規律當中尋找變倉的點位,然後開啟自己的騷操作。相信不少人用自己所學的東西去判斷未來走勢,然後進行交易,通過結果來驗證自己判斷能力,這的確是一個提升自己分析能力的好方法。
不過,既然被收割了,自然是炒幣操作失敗。K線的走勢,全無規律,所謂的規律不過是陷阱上的誘餌罷了。
當然,幣圈也是高級的分析玩家,帶領大家奮斗戰場。
比如幣圈的反指蔡曙,聽說很多人喜歡跟著他反向操作。如果一個人失敗率如此之高,我是不信的。記得一次線下,有人問過他,結果是他對行情進行了大數據分析。也因此證明了,反指背後,是存在技術的。
我個人對幣圈行情的數據分析並不了解,近的來說,在流動性挖礦破滅之前,江卓爾曾經說過自己數學建模預測流動性挖礦的暴富破滅。無論怎樣,未來的行情,已然不是一本精通k線分析書可以預測的了。
這種事情就像,王者裡面別人已然六神裝了,自己卻是基礎裝備。如此畢竟,不被收人頭還能做什麼唉。炒幣,別人開著程序,我們還在看那些不懂的指標。未來,我想,專注於炒幣的玩家還是先把數據分析程序搞定。不然的話,又怎能躲過莊家無情的鐮刀。雖說炒幣門檻僅僅是注冊一個賬號,但是想要成為炒幣中的成功玩家,門檻卻是極高了。倘若無法成為鐮刀,那何必在炒幣世界做一個韭菜呢?
幣種選擇
炒幣,選擇的幣種也是極其重要的。炒幣總是風險的博弈,為了倍數,也許不少人會追求一些瞬間暴漲而且無人問津的幣種。這一類項目,火幣就有,而且前幾天也出現過。面對這樣的漲幅,我是看不懂的。自己是買到低點也無法出貨的。
個人認為,項目如此拉盤,無法吸引人氣順便收割一波。上面說過,別人都已經使用大數據進行計算了,也許大家的資金東西甚至個人情緒都在計算之內。總之,在莊家的眼裡,我們認為的渾濁的幣圈也許是極其透明的!我並不知道玩那樣的幣種能否賺錢,但是到沒有聽說過那位的騷操作能夠在其中盈利到。
曾經有人說,在低點分批買入這類幣種,然後等他們拉盤。這樣的想法我也是有過,但是也是未曾聽聞誰從中盈利了。幣圈很可怕,我擔心,莊家已然把一切都計算好了,在程序面前,我還是認輸吧。
無論選擇怎樣的幣種炒作,吃波段,最重要的還是選對幣種,選擇那些有價值的項目。起碼這樣的項目在隨著幣圈蓬勃發展的時候,會向上走的而不是突然拉盤突然收割。
炒幣是最費腦子的事情,人類的計算能力以及感情用事已然無法與計算機得到的結果相抗衡了。炒幣盈利的門檻極高極高,囤幣的門檻卻是極低,買了就放著,不會擔心被收割。不過這本質上的,還是能力的差距。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沒有能力永遠無法保障收益,還是遠離這無情博弈吧。
畢竟我們的辛苦,在別人的眼中,是無力的是微小的是脆弱的。
炒幣和囤幣的區別就是炒股短線和長線的區別。看好了一隻股票,長期持有,風險反而比短線小。比特幣長期持有,大概率是賺錢的。短期反而風險很大,容易血本無歸。
原話是「炒幣不如囤幣,囤幣不如挖礦」,炒幣是二級市場短線交易,囤幣也是二級市場買現貨低吸高拋,挖礦也是自身成本價獲取數字貨幣,屬於實體投資!前面兩者是純粹的金融行為,後者是實體+金融。
那為什麼有這個說法呢?炒幣是屬於短線交易,需要投資者對行情的判斷有較好的准確覺,較強的倉位控制和止盈止損策略。有的人第一次賺錢,第二次賺錢,第三次虧錢可能就把前面兩次賺的錢都虧了。更有甚者去玩合約,加杠桿,風險性就更大了。囤幣的玩家是趨於對未來長期性行情的預判,克服中途幣價漲跌的恐懼心理而堅定持有。有句話叫「幣價下跌只要資產縮水,賣出去了才是真正虧損」,囤幣者能較好把握行情趨勢,賺取較大利潤。挖礦是一次性投入礦機成本,期間支付電費,產出的直接是數字貨幣。由於是實體投資,首先是收回成本的過程其次才是盈利,大部分的礦工屬於被動型囤幣。由於成本比購買現貨要低,受幣價波動的影響較小,穩定的產出,使得礦工抗風險能力更強。由於礦工的產出是每天到賬並且能夠提現,所以礦工資金的靈活性較好,應對資金需求的時候能夠及時解決。只要礦機的產出大於投入,礦工就有源源不斷的收益。雖然按天算看著較少,但是架不住每天都有啊。
還有其他方面就不細說了,歡迎討論!
炒幣為什麼不如屯幣? 這個很簡單,交易市場上有個2/8法則,講的意思就是市場裡面80%的人都是賠錢的或者沒有賺到錢的,而剩下的20%的人才是真正賺錢的人,而且很能掙錢。
做交易賺錢看似簡單,一買一賣就完成了一次交易。 大家都想著高拋低吸、高拋低吸低買高賣,但最終卻變成了追漲殺跌。 每一個人在炒幣前都認為自己是那20%裡面的,但最後都和那80%的人一樣成了"韭菜"。
加密貨幣市場是7天24小時不間斷可以進行交易的,同時交易所提供的杠桿和合約也放大了人性的貪婪,讓人覺得幣圈就是一個賭場,再加上現在的市場越來越偏向機構化,折讓普通人能從機構手中賺到錢的概率幾乎為零。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杠桿合約交易,十死無生。靠炒幣賺錢的人鳳毛麟角。
再說說為什麼買幣不如挖礦,很多人買幣之後,想要一直屯著等漲價,這個想法是不錯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是很難的。為什麼這么說? 因為 「守幣比守寡都難」, 市場跌宕起伏會讓很多持幣者情緒起伏,看到幣價大漲就忍不住想要馬上兌現自己手中的利潤,看到大跌就馬上要止損,真正擺正心態,把握大趨勢者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挖礦 是區塊鏈領域最傳統的投資方式,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幣圈大佬基本上都是從挖礦起家的,在2019年胡潤富豪榜區塊鏈領域的榜單,其中前12名中有9名是因為挖礦而上榜的,可見挖礦才是幣圈真正致富的秘籍。
挖礦就像你有一隻會下蛋的母雞,每天都會給你下一兩個雞蛋,而雞蛋即可以拿去賣錢變現(將挖出來的幣賣的),也可以把雞蛋孵成小雞(屯幣長期持有)。
所以說挖礦是相對最保險的一種投資方式,同時抗波動風險的能力也更強。挖礦同時也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短時間的波動對於礦工的心態影響並不大,所以選擇挖礦的投資人往往能夠把握住市場的大行情。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所謂「炒幣」,本質上就是低買高賣,賺取差價,這里的關鍵點在於把握買和賣的時機,事實上,這一點是很難准確把握的,萬一時機沒把握好,搞成個低賣搞買,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炒幣」的風險很大!
所謂「屯幣」,就是把幣存起來,靜等它增值。這樣一來,麻煩事確實省了不少,但是也有他的問題:一是周期長的問題,二是大趨勢不好把握的問題。周期長,很多人等不及,現代人很浮躁,沒有幾個人會願意慢慢變富。大趨勢不好把握,未來他是漲還是跌,誰都不知道,另外還有很多偶然性因素。總而言之,風險也是比較大的,時間成本也會比較高。
所謂「買幣」,買來干什麼?炒或者屯,在此不贅述。
所謂「挖礦」,就是備好工具(礦機、電腦)去開采幣,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付出的成本代價(工具損耗、電費)比較小,所以比較劃算。
總體來說,挖礦是最劃算的!
最後我要科普一下「挖礦」這個事。
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實際上就是一個很復雜的一個方程的一些特解,此方程理論上有多少個特解,就有多少了幣。所謂「挖礦」,也叫開采數字貨幣,實際上就是用電腦去解方程,不斷地去試特解,試出來了就挖到礦了。這就好比我們的面前有一個保險箱,我們不知道密碼,我們可以去不停地試,一旦試成功了,裡面的東西就歸你了,也就是挖到礦了。
屯幣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