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李笑來
⑴ 兀幣會跟比特幣一樣暴漲嗎
絕對不會!
雖然很不想回答這個毫無意義的問題,但國內玩pi幣的確實有點多,
所以客觀地給大家分析一下Pi的情況吧!
國內去年已經全面清退,PI幣不管怎樣吹牛,畢竟是九成以上的國內會員,受眾局限性極大。
BTC的出現是由於經濟危機,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大部分美國人對其法幣不再信任,中本聰適時推出通縮制,衡量的比特幣,所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認可。
以太坊也是如此,2013年BTC暴漲暴跌之後,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比特幣,通過其了解區塊鏈的雛形。就有越來越多的電腦極客開始研究是否可以在比特幣的基礎上,研發一款合約平台,可以提供普通人開發應用,以太坊也在這時候崛起了。
可以說,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出生和發展,都是現象級的產物。後來也出現了很多與其對標的項目,大部分以失敗告終,更多的是歸零的CX幣。
但是一些創新的項目還是有一定成功幾率的,比如公鏈,DEFI,NFT,元宇宙,鏈游,每一個板塊的龍頭,都發展的還不錯。
綜上,任何token的成功,都需要符合天時地利人和,需要解決一定的問題,需要一定的成本價,否則沒有任何意義。
那麼PI幣,究竟有什麼優勢!
它的成本是什麼?
它創造了什麼?它的概念旨在解決什麼?
它符合當前的天時地利人和么?
先說說成本這塊
PI友們一直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大餅的成功是因為其底層邏輯支撐非常嚴謹。不管是消耗電力成本,通縮機制,受眾群體,大餅有價值的原因是,其從產出那一刻,就帶著價格出世的。
BTC在二級市場很多人願意買賣主要是因為完全透明的產出機制,唯一的產出方式就是WK,而且WK需要消耗成本。這也是為什麼每一次4年產量減半都會大幅上漲的原因。
那PI幣的成本又在哪裡?
從某些方面來說,PI幣完全沒有成本。
時間成本?勞動力成本?都不構成散戶買入的動機。
「如果是使用手機『WK』,說明這個項目的底層演算法比較簡單,肯定不會像BTC和ETH設計的那麼仔細。」後者往往超過百萬線,依靠超級哈希礦機來維持產出。」
挖一個BTC要消耗大量電力,成本至少是價值點。Pi用手機還可以免費存幣,說明成本很低,邊際成本可以忽略不計,註定了市場價值很低。」
另外,大餅和以太的成功也離不開開源屬性和稀缺性。
據了解Picoin官網尚未備案,甚至被銀行機構,官方媒體,下載商店列為欺詐軟體。GitHub上也找不到開源代碼,這不符合區塊鏈屬性和去中心化功能。
在Pi開發早期,設置了高額獎勵,少數人囤積了大量Pi(這很多人都知道)。後期代幣數量迅速減半,難度大增。當幣可以交易時,囤積大量幣的早期玩家可能會造成套現風險。這種模型與「空氣幣」非常相似。
很多人都知道,pi幣是無限增發的,只是不同階段會觸發減半機制。
據網友反映,實際上pi友也一直在推算主網上線時pi幣的總供應量將超過600億枚。數學好的同學可以算一下,波場總量1000億枚,目前價格在幾毛左右,你覺得已經發行600億以上的pi幣價值多少?另外還沒有將開發者獎勵算上!
沒有人知道有多少人持有多少pi幣,也沒人知道它的成本是多少。
那麼誰會為這樣不透明的東西買單呢?
換而言之,如果大餅和以太是這種不透明不公平機制,就不會有如此大的共識,甚至早就被歷史淘汰了。
所以,從成本上來說,PI幣沒有價值,也完全沒有通縮機制和透明公開化。
再說說Pi創造了什麼?它的概念旨在解決什麼?
大餅解決了跨境轉賬,抗通縮等等問題。
以太推動智能合約發展,鏈上開發等等功能。
而我翻了很多Pi的資料,始終搞不明白Pi究竟是做什麼的。
除了所謂的宣傳對標「大餅」,所謂的「用Pi買了房子,車子」,我還找到了極其簡單的白皮書,白皮書中關於Pi幣最重要的應用環節,只有簡短兩句話:
我們的使命:建立一個平常人能運用的加密貨幣智能合約平台,既安全又易於操作。
我們的願景:在Pi(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加密貨幣)的推動下,建立世界上最具包容性的p2p市場。
所以,PI幣究竟要做什麼?你看不懂,我更看不懂。
Pi符合當前的天時地利人和么?
從2020年開始,國內就開始關閉P2P平台,至2021年,最後一批P2P平台全部關閉。
2017年9月4日,關於虛擬幣的整治文件中,明確提到禁止私募ICO,從此中國再無ICO。
2021年的5月19日和9月24日,關於虛擬幣監管加碼,禁止了任何形式的虛擬幣交易所的運營和WK,以及明確要所有交易所清退國內用戶。
2021年12月31日,火幣即將清退完成。
2021年12月11日,知名交易所A網跑路。
2021年,PI幣APP被列為欺詐軟體,竊取用戶信息。
新華社,中國證券網曾經發布網評:PI幣是用夢支撐的騙局,一群痴心妄想家的發財夢註定破滅。
寶二爺曾經爆料:PI幣是深圳發起的一個資金盤項目。
李笑來親切的稱呼「PI幣是個屁」。
說這么多,只想說一個靠著APP,需要實名認證,注冊信息才能參與WK的項目,本質上已經脫離了區塊鏈的意義。這不僅僅不切實際,而且可能會造成自己在互聯網上的裸奔,數據信息暴露,財產安全。
終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幣圈暴跌,國內即將全面清退,PI幣卻說要上線主網了。
那麼上線主網後,誰會買?誰會賣?有多少人買,多少人賣?如果能想通這一條,你就知道,PI幣的未來會怎麼樣。
這是個簡單的數學題,供需關系。
對於普通零擼的玩家,不多做置評,因為這或許是底層玩家的一個希望。
但是對於那些吹牛的媒體,到處辯論的」精英「,」舍我其誰「的夢想家們,我實在是為他們感到可悲,因為他們把天上掉餡餅的概率,放的過於大了。
雖不看好,仍舊希望大家心有所願,皆成現實。
發布於 2022-02-25禁止轉載
喜歡 5
⑵ 2022年一季度書單(28本)
1月輸入總時長105小時,共讀完11本書。
1、《只管去做》
2、《復盤》作者虛舟
3、《財富自由之路》李笑來❤️
4、《元宇宙》
5、《幸運手賬》萌薇
6、《人生效率手冊》張萌
7、《把時間當做朋友》李笑來
8、《多賣三倍》弗蘭克❤️
9、《商界》雜志
10、《奇特的一生》❤️
11、《拆掉思維里的牆》
本月輸入總時長80小時,共讀完7本書
1、《刻意學習》❤️
2、《人人都能打造個人品牌》
3、《文案女王藏金閣》❤️
4、《內容經濟》
5、《10倍速成長》
6、《肖逸群的創業手冊》
7、《我的第一本人生規劃手冊》❤️
本月學習輸入總時長102小時,共讀完10本書
1、《生財日歷》❤️
2、《爆款小紅書》
3、《厲害是攢出來的》
4、《優勢成長》❤️
5、《復雜世界的明白人》
6、《個人崛起與能力變現》❤️
7、《微信互聯網平民創業》
8、《精進3》
9、《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10、《終身寫作》
⑶ 哪些年輕人月入過萬
首先IT行業可細分為互聯網行業和傳統IT行業。
互聯網行業這幾年一直是「朝陽行業」。無論是前段時間鼓吹是下一個風口的「人工智慧」,還是近來爆火「元宇宙」,互聯網行業一直處於「就業薪資居首」的位置,各大互聯網公司對畢業生開出的價位也越來越高,甚至到了「不過萬就無人問津」的程度,月入過萬者多如牛毛。
相比之下,傳統IT行業這些年無疑就比較「冷靜」了。除非畢業生條件很好的,才會直接開出「月薪過萬」的價位;否則一般都需要積累2-3年的工作經驗後,再順利步入月薪過萬的行列。
一句忠告:「IT行業薪資要過萬,聰明絕頂是關健。
2 金融行業
金融行業一直秉承著「不差錢」的精神,對招聘人才方面的投入,比互聯網行業還要「瘋狂」。
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對畢業生開出的價位也在不斷走高,應屆畢業生平均綜合薪酬已經達到9000+,畢業生月薪過萬非常普遍。
不過,相對來說,金融行業是門檻比較高的一個行業,它對於普通人並不友好,因為這是一個靠人脈資源支撐薪資的一個行業,講究家庭背景與學歷。
3 銷售行業
銷售行業也可細分為傳統銷售行業和電商類。
傳統銷售行業沒啥可說的,憑自己的「能耐」吃飯,90後月入數十萬的大有人在。
電商行業趁著互聯網行業崛起而井噴似的爆發,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很多網紅直播帶貨都實現了財富自由!
多位在電商行業工作的朋友表示,行業內「月薪過萬」的90後員工算是「標配」,不值得「大驚小怪」。
4 影視行業
影視行業可能是對普通人來說最友好的一個行業了。
它真的是一個注重專業技能,忽視學歷高低的行業。
隨著,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提出。」未來,我國必將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影視產業鏈發展;影視行業必將是絕對的「朝陽」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