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談談對元宇宙的理解
㈠ 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Facebook的元宇宙
元宇宙到底有多火,對互聯網行業有多重要?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最近宣布,這家科技巨頭將從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轉變為「一家元宇宙公司」,在一個「實體互聯網」中運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融合現實和虛擬世界。近日,元宇宙成為大眾熱議的一個話題,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也出現的越來越頻繁。因此,官方也提醒到,要大家你信看待。而有關元宇宙很多人並不是很理解,那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意思?元宇宙是下一個風口嗎?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元宇宙的相關知識吧。
元宇宙概念是什麼意思?
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多種新技術而產生的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元宇宙是一個新興概念,人們可以脫離現實空間的束縛,在元宇宙打造的虛擬空間進行社交和娛樂。准確地說,元宇宙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更像是一個經典概念的重生,是在擴展現實(XR)、區塊鏈、雲計算、數字孿生等新技術下的概念具化。而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在科技圈也颳起了一陣「元宇宙」的熱風,這一概念在投資界,科技圈火得一塌糊塗,人人都想藉此機會,踩在新一輪的風口上,實現財務自由。
元宇宙一詞來自哪裡?
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
元宇宙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2021年11月,虛擬世界平台Decentraland公司發布消息,巴貝多將在「元宇宙」設立全球首個大使館,暫定2022年1月啟用。
元宇宙的名詞定義是什麼?
從時空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空間維度上虛擬而時間維度上真實的數字世界;
從真實性來看: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物,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
從獨立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既緊密相連,又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
從連接性來看:元宇宙是一個把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囊括進來的一個永續的、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元宇宙是風口嗎?
元宇宙是風口。
因為,互聯網的未來發展迫切需要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而處於萌芽狀態的元宇宙帶來了巨大的可拓展空間和彎道超車的機會。而元宇宙作為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的載體,蘊含著社交、內容、游戲、辦公等場景變革的巨大機遇,傳統科技企業和新型初創企業都在搶占未來的新賽道。
總得來說,元宇宙概念是互聯網虛擬空間,而也是未來的一個風口,但大家要你信看待。
什麼是Facebook的元宇宙!
馬克·扎克伯格押注於互聯網的新版本,它被稱為Metaverse(也就是最近業內很火的「元宇宙」),他希望Facebook處於這項技術的最前沿。事實上,他設想了一個未來,你不僅會登錄他公司的產品,你還將在其中生活、工作和閑逛。
什麼是Facebook的元宇宙?
在2021年7月28日與投資者舉行的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向華爾街介紹了一個名為Metaverse的概念。他稱其為「下一代互聯網和我們公司的新篇章」。這是對社交網路的大規模重新構想,需要大量的年度投資。事實上,Facebook正在為此花費「數十億」,希望在它成功時最終能賺錢。
扎克伯格在電話會議上說:「在未來幾年,我預計人們會從主要將我們視為一家社交媒體公司轉變為將我們視為一家Metaverse公司。在許多方面,Metaverse是社交技術的終極表達。」他補充說:「這是我們正在努力的未來。一個虛擬環境,你可以在數字空間中與人們一起出現。一個你身處其中的實體互聯網」。
雖然用模糊的高級語言,扎克伯格基本上將Metaverse描述為一個身臨其境的虛擬世界,很像現在的虛擬現實,但人們花時間在一起並分享經驗。他在電話會議前幾天首次提到Metaverse,並指出計劃聘請一個團隊來開發它。然而,現在,他將其描述為未來,是他在Facebook之前「夢想建造」的東西。
Facebook的元宇宙將如何運作?
扎克伯格說Metaverse的定義是「這種感覺,你真的和另一個人在一起或在另一個地方」。
他認為Facebook的Metaverse將可以從所有設備和應用程序訪問,用戶將進入Metaverse玩游戲、工作、創造和與朋友分享體驗。他們甚至會像今天使用互聯網一樣使用它,但他們也將能夠做「一些今天在互聯網上沒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跳舞」。扎克伯格還指出,創建化身和數字對象將是用戶如何在Metaverse中表達自己的核心。
只有Facebook在構建元宇宙嗎?
問題是,Metaverse並不是Facebook發明的新概念。這是科幻小說中的常規主題。Facebook現在才開始公開使用這個術語,同時透露它一直在與Oculus以及其他虛擬和增強現實投資合作。
正如扎克伯格在Facebook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指出的那樣,沒有一家公司可以開發Metaverse。對於Facebook來說,Metaverse將是一個新的生態系統,擁有新的協議、新的支付系統和新的一切。因此,該公司委託一個內部團隊構建其版本的Metaverse,扎克伯格將其視為可供數億人使用的社交產品。
當被問及互操作性時,扎克伯格表示,這種「虛擬環境」將可以在設備和耳機上訪問,而不僅僅是Facebook的,而且所有公司都將有機會為Metaverse創造體驗。那是白日夢嗎?可能。沒有什麼能阻止競爭對手建立自己的元宇宙。哎呀,微軟、Nvidia和EpicGames都討論了他們自己的迭代。
在Facebook的一篇帖子中,Facebook的AR/VR副總裁安德魯·博斯沃思承認Metaverse就在這里。他將其描述為「數字世界的集合,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物理學,以確定其中的可能性」。但為了實現Facebook對Metaverse的完整願景,他說他的公司需要建立「這些空間之間的連接組織」並「消除物理限制」。
都有誰參與了Facebook的元宇宙?
Facebook的Metaverse團隊包括以下高管:
維沙爾·沙阿來自Instagram,負責領導整個工作;
維維克·夏爾馬來自FacebookGaming,將領導Horizon團隊。
傑森·魯賓來自Oculus和FacebookGaming,將領導內容團隊。
為什麼元宇宙對Facebook很重要?
扎克伯格認為Facebook幫助形成互聯網的下一個版本至關重要。他相信Metaverse中會有很多成功的玩家,但他希望它仍能反映Facebook的使命和商業模式。他說,我們當然在基礎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關鍵投資,以便能夠交付我們想要的部件。
㈡ 元宇宙-國內外名家眼中的元宇宙
國內外名家眼中的元宇宙各具特色,展現出這一概念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將元宇宙描繪為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人們能夠在其中擁有自己的分身,實現許多在現實世界中無法完成的野心。
馬克·扎克伯格則從科技行業的角度出發,將元宇宙視為移動互聯網的繼任者,強調其帶來的機會,包括為創作者、藝術家、遠離城市中心工作的人以及居住在教育和娛樂機會匱乏地區的人提供平台。他表達了對於元宇宙成功的期待,並希望在未來五年內將Facebook公司轉型為一家元宇宙公司。
馬修·鮑爾則從技術角度闡述了元宇宙的六大特徵:永續性、實時性、無准入限制、經濟功能、可連接性、可創造性。他強調元宇宙不局限於虛擬空間、虛擬經濟或游戲,而是一個始終在線、實時、多元化、可連接的實時世界,擁有完整的經濟體系。
經濟學家朱嘉明將元宇宙視為人類社會實現最終數字化轉型的路徑,與「後人類社會」發生全方位交集,認為它具有與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時代、宇航時代同等歷史意義。他指出元宇宙經歷了三個基本歷史階段,並認為從陸九淵和王陽明的深邃思想中可以參透元宇宙的真諦。
大衛·巴斯祖奇認為元宇宙是科幻作家和未來主義者構想了超過30年的事情,現在已經具備實現的可能性。他強調元宇宙是所有人共同創造的產物,具備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經濟系統和文明等八個特點。
謝爾蓋·布林認為元宇宙是未來幾年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是《雪崩》這本小說預見的未來。蒂姆·斯威尼則指出元宇宙能夠成為比現存任何封閉系統都更高效的引擎,推動經濟效率提升,強調創作者獲得的分成比例遠遠高於平台「抽水」,並認為元宇宙將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普遍和強大。
馬化騰提出,移動互聯網即將迎來下一波升級,稱為「全真互聯網」,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旨在幫助用戶實現更真實的體驗。黃仁勛強調元宇宙是一個連接到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由多人共享的虛擬世界,具有真實的設計和經濟環境,創造了一種在物理世界之上的疊加層。
肖風認為元宇宙是人類社會數字文明形態的核心和基礎,是利益相關者的經濟體,主要是由創作者經濟驅動的。李騰躍則指出元宇宙的基盤將會對接BIM/CAD/IoT等數據的數字孿生系統,B端應用將構建在這個系統之上,AR將會是這個數字孿生系統和元宇宙的入口。
提拉克·曼達迪認為元宇宙的概念正在通過「主題樂園元宇宙」得到實現,讓遊客能夠使用聯網設備與周邊物理環境進行互動,創造出特殊的新體驗。喬·拉多夫提出元宇宙價值鏈的七個層面,包括體驗、發現、創作者經濟、空間計算、去中心化、人機交互和基礎設施。
蔡浩宇、吳顯昆、皮爾斯·基科斯、王澍敏、馬文彥、李劼、范睿傲、陳序、劉懷洋等其他專家和企業家也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元宇宙的概念、機遇、挑戰以及其在娛樂、教育、經濟、技術等方面的應用與潛力。他們共同描繪出元宇宙作為連接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橋梁,為人類提供沉浸式體驗、經濟創新、文化融合等可能性的願景。
㈢ 元宇宙最直白的解釋
元宇宙是虛擬世界的宇宙。這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著不同的解釋。例如,福布斯技術委員會認為它是類似於漫威多元宇宙的概念。而Meta/Facebook的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將其定義為一個並非物理空間,無論是虛擬的還是其他形式的,而是一個時間的概念。簡單來說,元宇宙就是虛擬世界的宇宙。
從時空性的角度來看,元宇宙是一個在空間維度上是虛擬的,在時間維度上是真實的數字世界。在真實性方面,元宇宙中既有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製品,也有虛擬世界的創造物。在獨立性方面,元宇宙是一個與外部真實世界緊密相連,同時又是高度獨立的平行空間。在連接性方面,元宇宙是一個包括網路、硬體終端和用戶的永續、廣覆蓋的虛擬現實系統。
元宇宙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游戲:這是目前元宇宙最流行的應用。通過元宇宙,可以創造一個沉浸式的游戲體驗。無論是基於計算機的游戲,如《魔獸世界》,還是控制台游戲,如Roblox,都在積極打造元宇宙中的虛擬游戲,這是未來沉浸式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2. 購物:吸引大多數公司進入元宇宙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可以通過營銷和增加銷售來賺錢。目前,很多技術的發展都聚焦於提供比現實生活更好的購物體驗。例如,用戶可以使用數字化身試穿衣服,為即將到來的婚禮挑選合適的服飾,而無需離開家門或整理頭發。
3. 工作培訓:從教醫生如何進行手術,到對新員工進行必要的培訓,元宇宙提供了一種更簡單、更安全的教學方式。在這里,可以練習急救技能,學習復雜的機器和程序,而且可以在方便的時間和地點上課,不會危及真實的人身安全。
㈣ 扎克伯格自拍照被群嘲,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扎克伯格自拍照被群嘲,元宇宙是虛擬的,與現實有一點格格不入,現在很多人還不能接受。
㈤ 元宇宙到底是什麼哪些公司是做元宇宙的會有相關職業產生
元宇宙定義為集體的虛擬共享空間,包含虛擬世界和互聯網,以及現實世界的衍生物,不同於增強現實。它是一個可感知的虛擬宇宙,由持久的、共享的、三維的虛擬空間組成,並連接成一個實時、無限制的環境,用戶可以通過不同設備訪問。
扎克伯格認為,元宇宙是移動互聯網的繼任者,是一個永續、實時且無准入限制的環境,用戶能用各種設備訪問。他認為,用戶可以在這個空間中身臨其境地體驗內容。
David Baszucki,Roblox的聯合創始人及CEO,認為元宇宙是一個人們可以花費大量時間工作、學習和娛樂的虛擬空間。Roblox用戶未來不僅能夠在平台上閱讀關於古羅馬的書籍,還可以在元宇宙中參觀重建的歷史名城,並在城中閑逛。
Eric Redmond,耐克技術創新全球總監,認為元宇宙跨越了現實和虛擬現實之間的物理和數字鴻溝。
Tom Allen,《人工智慧研究雜志》創始人,認為元宇宙是一個呈指數級增長的虛擬世界,人們可以在其中創造自己的世界,應用物理世界的經驗和知識。
元宇宙集成應用了前沿數字技術,如區塊鏈、人工智慧、5G、VR、AR、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邊緣計算。它被定義為下一代互聯網,即第三代互聯網,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應用場景范圍擴展,提升社會經濟層次。
互聯網發展階段被分為三個階段:PC互聯網(Web 1.0),移動互聯網(Web 2.0)和元宇宙(Web 3.0)。第一代互聯網以PC為中心,第二代以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為中心,第三代則代表元宇宙。
2021年被視為元宇宙元年,新一輪互聯網迭代升級即將拉開序幕。這一階段將出現一系列變化,包括區塊鏈、智能合約、人工智慧、物聯網、AR、5G、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等技術的應用,以及一系列新的殺手級應用和新型經濟組織的誕生。
元宇宙的本質特徵是五大融合: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數字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融合、數字資產與實物資產的融合、數字身份與現實身份的融合。元宇宙的目標是實現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強交互和深融合,推動互聯網和社會經濟向更高層次進步。
㈥ 元宇宙的發展前景
「元宇宙」,即「Metaverse」,一個在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表示將Facebook的公司名稱更改為Meta之後被「引爆」的新興概念名詞。科技界因之轟動,資本界因之「瘋狂」,而文學藝術界的各位在了解了元宇宙概念後,或許會生出許多期待——小說中的世界或有望實現。
來自科技界的轟動:扎克伯格將其推上高峰
2021年三月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的沙盒游戲公司Roblox上市首日股價上漲54.4%,市值超過400億,2021年7月以社交起家的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表示,要在五年內將Facebook打造為「元宇宙」公司。2021年10月,Facebook公司改名為「Meta」徹底將「元宇宙」概念推向頂峰。2021年11月,微軟在Ignite會議上宣布將推出新的Mesh for Microsoft Teams軟體,待該平台上線後,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可獲得協作和共享全息體驗,實現加入虛擬會議、發送聊天、協作處理共享文檔等更多功能。
元宇宙淺談:科技創新是永恆發展之道
元宇宙世界由來已久,但彼時的元宇宙更多的被看做「科幻」的一種表現方式。在文學作品中,藝術家們通過合理想像,在文學作品中構建出了一個超脫現世的虛擬互聯世界,人們通過某一設備媒介(游戲方艙或虛擬現實頭盔等)進入一個被某家或某幾家大廠搭建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們的生活與現實生活一般無二。
隨著現代科技技術的發展,我們似乎與小說中構建的科幻世界距離變近,全息投影、AR/VR技術創新、雲端生態搭建等等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科技使得小說中的虛擬現實世界似乎近在咫尺,於是「元宇宙」的提出似乎也變得順理成章。
與此同時,現階段「元宇宙」搭建仍然存在眾多技術困難,其未來發展也可能會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和法律法規層面的規范性問題。從現階段技術發展來看,我們僅僅解決了通往元宇宙媒介的部分,如何真正意義上搭建一個虛擬世界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因此概念炒作需要慎重,科技創新才是永恆的生存發展之道。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應當立足於不斷堅持科技創新的現在!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虛擬現實(VR)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