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幣圈知識 » 古幣旋圈是什麼意思

古幣旋圈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5-01-02 08:48:29

㈠ 誰能簡單地介紹一下中國古代錢幣

中國古代錢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品種紛敏,多姿多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幣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東方貨幣文化。

根據中國的歷史文獻和大量的考古資料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由於原始農業的產生和發展,開始出現了「物物交換」的現象。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價值形態的漸次演變,出現了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在漫長地交換過程中,於諸多的交換物中間逐步篩選出與交換相適應的貨幣形態。

到夏、商時代,出現了中國最早的貨幣——貝,為以後的貨幣文化開創了先河。在殷商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中都有記載,特別是出土大量銅仿貝、包金貝,證明我國在殷商時期已進入金屬鑄幣階段。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急劇變化的時代,同時也是中國貨幣經濟訊速發展的時代,西周晚期,隨著領主經濟的動搖,出現了獨立的商業資本,在貨幣經濟發展與金屬鑄幣流通范圍上亦相應擴大,由於不同的生產方式,產生了不同的貨幣形態,形成了不同的流通區域。

北方的周、鄭、晉、衛以農業為主並產生了由農具鎛劃演變而來的布幣區,濱海的以漁牧業為主並由漁獵工具削演變而來的刀幣區;南方以楚國為主沿襲貝幣形制的蟻鼻錢區;此後,由於手工業的發燕尾服,並由手工業的工具紡輪演變而來的圜錢體系在周、韓、魏、趙、秦、齊、燕廣大地區鑄造和流通。

由於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各地區的商品交換逐步擴大,原來不同形制的貨幣流通范圍虧埋滾亦逐步被突破,燕、趙則成為刀、布並行區。圓錢分東方系和西方系,東方系圓錢的特徵為圓錢方孔,以「化」為貨幣單位;西方系圓錢的特徵是由圓錢圓孔到圓錢方孔,以釿、兩為貨幣單位。

秦始皇兼並六國後,悉刻六國貨幣,將圓錢方也的「半兩」錢推行全國,成為全國統一的法定鑄幣形式。此後兩千多年的我國貨幣,基本上皆 沿襲此種形制。

漢承秦制,仍鑄行「半兩」錢,呂後鑄八銖半兩,繼而更鑄「五分錢」,由於減重現象愈演愈列,文商時鑄行四銖半兩錢,直到武商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更鑄五銖錢。由於五銖錢更能適應商品交換的需要,成為中國鑄行時間最長的貨幣,歷經西漢、江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諸液皮朝代,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才由銖、兩貨幣改為按數計算的通寶制,五銖錢先後行用了700多年之久。

有隋,唐始,由於鑄造技術由模鑄法改進為母錢翻砂鑄法,此後宋、遼、金、元、明、清皆沿襲此法。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加之歷代上幾次大的政治動亂,封建割據政權幾經更迭,各自為政,私鑄、盜鑄錢之幾屢禁不止,致使中國錢幣從形制、版別、大小、數量及幣村等方面形成的多樣化和貨幣流通范圍的區域性特點。

由於中國貨幣文化歷史悠久,對東方貨幣文化亦有較大的影響,尤其鄰近的國家和地區,諸如朝鮮、越南、日本銷余、琉球、爪哇及東南亞地區,不僅鑄造自己的漢文錢,還仿鑄中國歷史的某些年號錢,並且從形制、幣材等方面亦與中國錢幣雷同。這樣就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東方貨幣文化體系。

以歷史古錢幣為內涵的中國貨幣文化,它不僅反映出各個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及鑄造技術進程,從以錢文為主的古錢幣,還反映出中國文字和書法藝術的發展狀況。

㈡ 懂古幣專業用語的幫忙看下哦!!

小平:折值一文使用的小錢,也稱平錢,一般直徑24毫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折值二文使用的錢,一般直徑28毫米,重7克。折三、折五、折十等類推。
文:錢幣的基本單位,一枚小平錢稱一文。
串:一百錢(文)稱串。
貫:一千錢(文)稱貫。
小樣:指錢徑小於同類型者。
大樣:指錢徑大於同類型者。
面:指錢幣之正面。
背:指錢幣之反面。
肉:指錢幣的厚薄度,有厚肉、薄肉之分。
錢文:錢幣文字、符號、圖案的總稱,正面的稱面文,背面的稱背文或幕文。
穿:指錢身穿孔,也稱好。廣穿指錢孔較大者;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內郭:指穿孔四周的突起部分,又稱好郭。內郭較寬者稱廣郭;內郭較窄者稱狹郭,內部重疊者稱重郭。
四決:指穿孔四角向外突出者。
四齣:指穿孔四角向外突出延伸到外輪者。
外輪:指錢身外圍的突起部分。又稱外緣、外郭。外輪較寬者稱寬輪,寬緣;外輪較窄者稱狹輪、狹緣;外輪重疊的稱重輪。
日文:指錢背凸起的圓圈。
月文:指錢面或背凸起的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稱僵月。
星文:指錢面或背凸起的圓點。
孕星:指錢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錢背光素無文。
錢范:鑄錢的模型,有泥范、銅范、鐵范等。
錢樣:用象牙、玉石、木質等材料手工刻制而成的錢幣樣品,專供皇帝或上司部門裁決。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有一枚「咸豐重寶」寶河局當五十棗木雕刻的錢樣。
雕母:又稱祖錢。用銅、錫等材料手工雕刻而成的錢幣模型。錢文纖勁,錢體厚大,精美超常,存世極少。穿孔多為小圓孔,俗稱「金口未開」。現存最早的銅質雕母有報國寺錢幣館中的宣和通寶行草書雕母錢和南京博物館珍藏的明代「嘉靖通寶」雕母錢。
母錢:由雕母直接翻鑄加工而成,作為翻鑄時的范模。錢文細挺,精美厚大,存世很少。
鐵母:用來翻鑄鐵錢的母錢,本身為銅質。較鐵錢精美、厚大。
鐵范銅:用鑄造鐵錢的范型翻鑄的銅錢。一般屬試鑄性質,鑄量不多。
樣錢: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作為鑄錢標准或供上司檢驗。
部頒樣錢:由中央戶、工兩部監制頒發給地方錢局,作為鑄錢標準的樣錢。
進呈樣錢:地方錢局進呈上級有關部門審查檢驗的樣錢。
簽字版:指金幣、銀幣、銅幣等機制幣版別中雕鑄有英文簽名的一種。多為義大利雕刻師魯·喬治的親筆簽名,一般在幣面的邊緣寫有「L.GIORGI」之英文,或「L.G」的英文縮寫。因文字細小,拓片上難發現,但在實物上卻是很明顯的。僅有少量試鑄,作為饋贈留念用。市面所見,幾盡偽品。
對錢:又稱「對書錢」。用漢文不同書體書寫而成對兒的錢。對錢從錢文、大小、厚薄、邊郭、紋飾、材質方面均相同,惟書體不同,以北宋對錢最多。
子錢:指大量鑄行的流通錢,一般精美程度不高.存世極多。
合背:指誤用兩件面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面。
合面:指誤用兩件背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
傳形:錢文呈反向排列,左右易位,見於秦至六朝時期。
直讀:錢文按上下右左的順序排列。
旋讀:錢文按上右下左的順序排列。
反文:錢文反書。
背逆:錢幣正反面圖文不相對,有移位現象。
重文:在鑄錢過程中,由於鑄模重復壓制並移位而形成雙重文字或圖案,這種現象叫疊文或重文。
旋背:錢背以旋車加工者謂之「旋背」。車削之紋絡由邊向內,與邊郭成若干同心圓狀。
生坑:指新出土的古錢,表面氧化嚴重,銹色復雜。
熟坑:指未經人土的傳世古錢。
傳世古:指流傳於世,未經人土的古錢表面顏色,一般呈黑褐色,有光澤,又稱黑漆古。
水銀古:出土的古錢表面呈現出銀白色的氧化層,又稱水銀銹。
正用錢:指作為正式流通的錢幣。
冥錢:古代特為死者而制的錢,有泥質、陶質、鉛質、銅質及金、銀質等。
花錢:對那些具有圖案花紋或其他文字的非正用品錢及錢形物的統稱。
壓勝錢:指為辟邪求福、消災解厄、鎮壓詛咒而鑄制的錢形佩牌,是中國神仙思想產物,最早起源於漢魏時期,又稱厭勝錢。
無文花錢:指沒有文字,僅有圖案花紋的花錢。
吉語花錢:指鑄有吉利祝語的花錢。用於禮贈、祝福、紀念之類。
鏤空花錢:錢體透空的花錢,幣身似用刻刀契鏤而成(實為鑄造而成)。
生肖花錢:指鑄有十二屬相、八卦等圖案文字的花錢。
仙佛錢:指鑄有佛像、佛語的花錢。
棋錢:指古代鑄成錢形的棋子。
馬錢:北宋時期興盛起來的一種游戲名「打馬格」,錢上鑄有馬形馬名,或鑄有騎馬將軍及將軍之名等。
異形花錢:指各種奇形異狀的花錢,多為佩掛之用。
陶幣:日本傀儡政權滿洲國流通使用的一種鎂土所制輔幣,中心圓孔,表面紅褐色,有「一分」和「五分」兩種幣值。其他時期陶質幣多為冥錢。
站人:英國侵華期間在印度鑄造的一種銀元,稱「英國貿易銀」,面值壹元,背有女人像站立,右手執戟,左手提盾。我國俗稱「站人」、「站洋」等。
鷹洋:公元1823年,墨西哥共和國成立後始鑄。鴉片戰爭後,逐漸流人我國,數量巨大。一面有飛鷹啄蛇圖案,另一面似冠,放射光芒。我國俗稱「鷹洋」、「墨洋」等。
羅漢錢:指點康熙通寶中的「熙」字寫為「熙」的一種錢幣,少量鑄有「大清」或「龍鳳紋」。特祝康熙皇帝帝運齊天,壽命長久之開爐錢。
材質:指鑄造錢幣所用的主要原材料,一般由銅、金、銀、鐵、鎳、鋁、鉛等。
交子:北宋時期的一種鈔票。宋真宗時發行於四川,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其後北宋的紙幣還有錢引、小鈔,南宋的紙幣有關子、公據、會子等。
龍圖:清代鑄幣中最常見的圖形。有坐龍、立龍、飛龍、官局龍、大清龍等。
花星:清代機制幣上的星紋圖案。有梅花星、米字星、十字星、六瓣星、五角星、六角星、圓點星等。
珠圈:由眾多的圓點組成的圈形圖案。通常鑄於幣的中央與邊緣之間。
邊道:鑄幣周邊的側面部分,有光邊、齒邊、鷹洋邊等。邊道的精細均勻程度,是區分鑄幣真偽的重要方面。
沙版:採用翻砂工藝鑄造出來的銅元。銀幣也有這種非機製品。
庫平:清代國家金、銀庫的標准重量。康熙時撰《律呂新義》,以古十二殊為當時二錢五分,十錢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後編訂度量衡表,以金屬的立方寸重量為衡制標准。庫平一兩合37.301克。後來,中央與地方,或不同時期的庫平均有差異。
廠平: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吉林官局鑄造標准銀幣的一種計算單位。幣值共分一錢、二錢、五錢、七錢、一兩五等。僅屬試鑄,並未獲准流通。清末吉林市俗稱「船廠」,故其所鑄銀幣的標重稱「廠平」。廠平一兩合35.86克。
湘平:清末湖南湘潭縣所用稱量銀兩的一種標衡,銀每兩重35.84克。清代咸豐以來,士兵多湖南人,所以軍隊中多用湘平稱銀,後在湖南全省推廣,涉及長江流域各大商埠及新疆等地。湘平一兩合36.65克。
法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黨政府下令中央、中國、交通三大銀行發行紙幣,並規定這些紙幣為法定貨幣,簡稱「法幣」。
坐龍:中國機制幣中常見的龍形圖案之一,龍頭正向,身呈「S」狀蟠曲,其勢如坐而得名。
立龍:中國機制幣中常見的龍形圖案之一,取其作站立之狀而得名。分為水龍和早龍(無水波紋)。
飛龍:中國機制幣中常見的龍形圖案之一,取其作飛翔之勢而得名。
長須龍:通常用於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版別區分。因龍須長而直得名。
短須龍:通常用於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版別區分。因龍須短而直得名。
曲須龍:通常用於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版別區分。因龍須左右分開且彎曲得名。
大尾龍:通常用於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版別區分。因龍尾特大而得名,龍須多達12道,且伸入雲端。
反龍:通常用於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的版別區分。因龍尾右轉,其龍身作反「S」狀而得名。
品相:指錢幣本身所表現出來的精美程度,一般分為新品(未使用)、極美品、美品、近美品、上品、近上品、中上品、中品、中下品、下品十個等級。錢幣品相的優劣直接影響錢幣的價值

㈢ 古錢幣收藏有哪些常用術語

鑄幣:鑄成一定大小形狀,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額價值,充當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屬貨幣,古代以銅為主,後有金銀鑄幣。在中國,金銀鑄幣雖早,但主要流通於近代。

布幣:指春秋戰國時期的鏟狀貨幣,包括平首布和空首布。

刀幣:指春秋戰國時期的針首刀、尖首刀、明刀、圓首刀等刀形貨幣。

圓錢:指圓形貨幣,包括圓孔圓錢和方孔圓錢,通常指後者。

空首布:指春秋戰國時期的鏟狀貨幣,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聳肩尖足空首布。

平首布:戰國時期的鏟狀貨幣,包括布、異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和圓足布,流通於三晉和燕國。

銖兩貨幣:中國隋以前鑄行的以銖、兩為重量單位的貨幣,如半兩、五銖等。

五分錢:西漢高後六年鑄,屬於半兩錢的一種。

三分錢:西漢武帝建元五年發行的貨幣,屬半兩錢的一種。

比輪: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大小輕重並行,大錢稱「比輪」,形容其大如車輪。

四文:指一錢當四枚小錢用,一般指東晉時沿用孫吳舊錢中大小適合的錢。

小平錢:值一文的小錢,也稱平錢、小錢,直徑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錢:當二文使用的錢,直徑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折三錢:當三文使用的錢,直徑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

大錢:指大面值錢和大型錢,六朝時稱標准大小的五銖錢為大錢。

文:錢幣的基本單位名稱,一枚小平錢稱一文。

貫:一千錢稱貫,又鑄錢場所穿在錢孔中的方形木條也稱貫。

小樣:指錢徑小於同類型的錢。

大樣:指錢徑大於同類型的錢。

面:指錢幣正面。

面文:指錢幣正面的文字。

背:指錢幣背面,又稱幕。

背文:指錢背文字,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

廣穿:指錢孔較大。

狹穿:指錢孔較小。

內郭:指錢孔四周突出部分,又稱好郭。

廣郭:指內部較寬。

狹郭:指內部較狹。

重郭:指兩重內郭。

決文:指錢身方孔之一角或數角尖出者。

四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稱四決。

粟角:指方孔四角尖出呈小點狀。

四齣文:指錢身方孔四角有陽文延伸至郭外,又稱四齣、四道。

外郭:指錢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寬緣:指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

狹緣:指外郭較窄,又稱狹輪、狹邊。

重輪:指二得外郭。

額輪:指外郭外高內低,多見於王莽錢。

削邊:指外郭向外斜削,與額輪相反。

磨邊錢:指磨去外郭邊緣的錢。

肉:指錢幣的內外郭之間無文字圖案部分,厚者稱厚肉,薄者稱薄肉。

日:指錢背之凸起的圓圈,又稱日文。

月:指錢面、背之凸起圓弧,又稱月文、甲文、月痕、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稱偃月。

星:指錢面、背之凸起圓點,又稱星文。

圈星:指錢背下凹之圓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錢無文,又稱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指誤用二件面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有錢文。

合面:指誤用二件背范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

直讀:指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順讀、對讀。

旋讀:指錢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稱環讀。

左讀:指錢文由左向右讀。

傳形:指刻成正字的陰文范鑄成之錢,錢文呈反字狀,見於先秦至六朝時期。

離郭:指錢文遠離內郭。

接郭:指錢文均與內郭相連。

隔輪:指錢文遠離外郭不相連接。

連輪:指錢文與外郭相連。

深字:指錢文特別深峻。

隱起文:指錢文高低粗細不一。

聚頭:指錢文之首均對內郭,又稱聚首。

並足:指錢文之首均對外郭。

重文:指錢身上出現重復錢文,又稱搖頭,因范身上有重復印痕所致。

生坑:指新出土之錢,表面氧化嚴重。

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銅錢銅銹被傳世色澤所掩。

熟坑:指未經入土的傳世古錢。

傳世古:指流傳世上未經入土之錢表面的顏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澤,又稱黑漆古。

包漿:指銅錢傳世色澤,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紅色、橙黃色等多種。

水銀古:出土古錢表面之一種銀白色氧化層,又稱水銀銹、水銀沁。

雕母:用銅、錫、鉛、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錢幣模型,又稱祖錢。

母錢:翻鑄時作模之錢,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鑄而成。

鐵母:指鑄造鐵錢之母錢,本身為銅質。

鐵范銅:以鐵錢范型翻鑄的銅錢。

樣錢: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

部頒樣錢:由中央戶、工兩部監制頒發各省作為標準的樣錢,也可稱作母錢用。

進呈樣錢:地方進呈有關當局審查的樣錢。

剪鑿錢:剪邊錢與延環錢的總稱,即將一枚圓錢剪鑿成內外二枚。

剪邊錢:被剪鑿去外圈的錢,又稱對文。

餅錢:王莽時厚型貨泉的俗稱。後來在北宋時寬緣厚型的咸平、祥符錢也稱餅錢。

對錢:指錢文對稱之錢,其錢文、輪郭、大小、厚薄、銅質等相同,惟採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又稱和合錢。始於南唐,盛於兩宋。

公式女錢:南朝梁武帝時所鑄無外郭的五銖錢,也稱女錢。

男錢:王莽時布泉的俗稱。

紅錢:清代新疆鑄行的銅錢,因紅銅而得名。

制錢:封建時代本朝鑄行的錢幣。

正用錢:作為正式通貨的錢幣。

厭勝錢:屬壓邪取吉性質的非用錢,多作吉慶、上樑、供奉、懸掛、佩帶之用,又稱壓勝錢、押勝錢。

宮錢:封建時代皇宮內節日慶典作裝飾、賞賜用的特製錢。

佩錢:古人佩帶在身上作為裝飾品的錢幣。

供養錢:寺觀內作為供品的錢幣,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掛於佛龕之旁,又稱佛臟錢。

春錢:元代的一種金銀小錢,婦女用作首飾。

打馬錢:打馬游戲中的棋子,又稱馬錢。

金背:明代用四火銅(經過四次熔煉的銅)鑄的銅錢。

火漆:明代用二火銅鑄的銅錢。

旋邊:用旋車對鑄錢進行挫磨加工。

惡錢:唐代劣質私鑄錢的稱謂,有鐵錫、銅沙、銅盪、穿穴等名目。

夾錫錢:北宋微宗年間蔡京主行的一種夾錫鐵錢。

錢范:鑄錢模型,印錢幣正面的稱面范,印背面的稱背范。

熱點內容
doge什麼意思中文翻譯 發布:2025-01-02 09:03:56 瀏覽:435
古幣旋圈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02 08:48:29 瀏覽:810
安裝的虛擬機沒有eth0 發布:2025-01-02 08:47:46 瀏覽:805
區塊鏈標准化工作 發布:2025-01-02 08:06:14 瀏覽:802
doge原始價位 發布:2025-01-02 08:01:17 瀏覽:668
doge汽車6 發布:2025-01-02 07:54:52 瀏覽:975
御銀股份有區塊鏈題材嗎 發布:2025-01-02 07:54:40 瀏覽:3
生產挖礦機利潤高嗎 發布:2025-01-02 07:40:43 瀏覽:299
eth時代建築 發布:2025-01-02 07:27:09 瀏覽:558
shiba和shib是同一個幣嗎 發布:2025-01-02 07:17:41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