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凌以太坊
A. 李元霸是隋唐好漢排名第一的,歷史上原型又是誰
李元霸是古典風格長篇小說章回體小說《說唐》及其說書《興唐傳》、《瓦崗英雄》中的編造角色。在《說唐》中李元霸是天下第一條梁山好漢,隋朝十八梁山好漢之首,無人能敵。雙臂四象但是之手。使一對錘子,重八百斤。書里的李元霸稱為是確界大鵬金翅鳥臨凡,被煬帝封為趙王,稱西府趙王,書里對他的描繪是:
年方十二歲,生得嘴尖縮腮,一頭紅毛促在中間。戴一頂烏金冠,面似病鬼;瘦骨嶙峋,力大無比。雙臂有四象但是之勇,捻鐵如泥,勝於楚漢西楚霸王項羽。一餐斗米,肉食十斤。用兩柄錘子,四百斤一個,兩柄現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坐一騎萬里雲,無人能敵。
一般大家覺得李元霸的原型便是李玄霸。
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德盛,唐高祖李淵第三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唐太宗同母弟,李元吉同母兄,媽媽就是李淵的正室太穆皇後竇氏。元便是玄,二字本可通用性,一說由於避康熙皇帝諱,清代把史籍中的李玄霸改成李元霸。李玄霸從真實身份、年紀都和李元霸貼近,好像是當之無愧的原型。史籍記述:
幼辯惠,隋大業十年薨,年十六,無子嗣。武德年間,追封衛懷王,又贈秦州主管、司空。以太坊宗子泰為宜都王,奉其祀,葬芷陽。後泰徙封越,更以列侯西平王瓊子保定市嗣。薨,無子嗣,國除。
疏忽是說:
李玄霸從小辯惠。元朝偉業十年,李玄霸過世,年僅十六歲,無子嗣。武德年間(618年),唐高祖李淵創建唐代後,追封李玄霸為衛王,溢號懷。又追贈為秦州主管、司空。武德四年,唐高祖李淵以秦王李世民第四子李炳為宜都王,作為李玄霸的後嗣。並將李玄霸遷葬於芷陽。有關李玄霸的歷史資料記述就這么多,由於英年早逝只活過十六歲,他也沒做了過多能夠 被史官記述的事兒。
史籍記述,李道玄性格慎重篤厚,熟練武功,謙遜有禮,慎重篤厚和謙遜有禮當然與李元霸風格不融洽,但熟練武功、青少年武勇,並且是唐代列侯皇室核心人物,名稱也是小玄子,這和李元霸是十分合乎的。對於青少年早逝喪生於陣型,則更相一致了。李道玄數次追隨唐太宗討伐,唐太宗對這一堂兄的過世深為惋惜,對人會講到:
道玄常追隨我討伐,見我深層次敵營,心裡艷羨要想效仿,才會那樣。
並為李道玄的犧牲而痛哭流涕不己。李道玄的犧牲的緣故是他與副將史龍聲不和。那時候,李道玄帶領輕騎兵首先上場沖進敵營,命史龍聲率精兵接著。史龍聲坐觀成敗,對他的心腹說:
我奉皇上手書敕令,敕令說淮陽王是寵狗,部隊行動均授權委託老頭子我。如今淮陽王笨嘴笨舌地進攻,假如和他一同攻擊,必定一起不成功造成 覆沒,比不上用淮陽王作餌誘惑對手,假如淮陽王不成功,對手必然競相前行,我恪守於己,就一定可以擊敗對手!
這樣一來,李道玄孤軍深入敵營兵敗犧牲。史龍聲領兵提前准備作戰,但戰士也沒有士氣,唐軍因而慘敗。史龍聲是否有唐高祖李淵委派他當具體指揮者的手書敕令,並沒有準確的直接證據,但最少「用淮陽王作餌誘惑對手」這一計謀是徹底失敗了,並且用作為主教練的列侯皇室來魚餌,也虧他想得出去。
因此 有關李道玄死亡之謎有陰謀的叫法,在這類叫法中,史龍聲的行為非常大。可是李道玄身為主導將,沒有遵照孫臏兵法「不動如山」的標准,益身急於求成,自身是多少也是有一些義務的。所幸的是,他的武勇無所畏懼,以一種極具特色的品牌形象,在大家的記憶里留有了印痕。
B. 唐太宗私下召見身邊近臣議事的地方是哪裡求解。。
凌煙閣
C. 【有道門神經病院】蘇幕遮2
【蘇幕遮】
落鴉髻,狐步碎。
掛月婀娜,道氅胭脂墜。
洗罷風流磯畔睡。
紅暈沾濕,戲謔簫滋味。
牝玄冥,森鬼魅。
起落無常,壓碎桃花蕾。
慵懶何堪依壁壘。
盪漾洪波,盡付一江水。
D. 唐朝宮中所有職位表格
一、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師西周時期已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長老,對王負有指導、輔佐、監護的責任。保,保其身體;傅,傅
其德義;師,導之教訓。「君師者,治之本也」(《大戴禮記。禮三本》)在君主年幼或尚未成熟之時負
起全面的指導作用。非道德功勛崇高,則不居其位,寧缺毋濫。到唐代,轉變成三公,名位高但不實際行
使權力的虛職,不屬僚屬之列的榮譽職位。
二、中央行政機構——三省六部,九寺五監
三省六部負責朝政決策與執行
中書省:制定並傳達政令
門下省:審議政令及各類奏章,牽制中書省。
尚書省:政令執行
1、中書省:正職長官為中書令,副職長官為中書侍郎。下設有中書舍人、右散騎常侍、右諫議大夫、右補
闕、右拾遺、起居舍人等官職,以及集賢殿和史館等機構。
中書令——通常擔任相職,參與軍國大事。
中書侍郎——在唐初作為中書令的副手,唐高宗時開始被任命為宰相並成為慣例,因此中書侍郎實際脫離
了中書省日常事務。
中書舍人——共六員。負責中書省最重要的詔令起草工作,兼負宰相會議的秘書事務。不僅需要較高的文
學才能,也要有較好的政治才幹,因此唐代十分重視中書舍人一職,其被視為文學之士擔任的最高職務。
起居舍人——共二員。記錄皇帝言行與詔令內容。
通事舍人——共十六員。負責朝見禮儀和傳達詔令。
右散騎常侍/右諫議大夫/右補闕/右拾遺——各二至六人員。諫官,對國家政事提出批評和建議。
2、門下省:正職長官為門下侍中,副職長官為門下侍郎。下設有給事中、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左補
闕、左拾遺、起居郎、城門郎、符寶郎等官職,以及掌管圖書、禮儀、制度沿革的機構弘文館。
門下侍中/侍郎——常兼任宰相之職。較少行使封駁職權。
門下給事中——一般共四員。負責詔令的審議與封駁,即擁有封還皇帝詔書和駁回臣下章奏的權力。
起居郎——二員。朝廷政事記錄和皇帝言行與詔令的記錄。
符寶郎——掌管各種印鑒符節。
左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左補闕/左拾遺——各二至六員。諫官,評議朝廷決策的得失。
中書省集賢殿書院/門下省弘文館——皇家圖書館,供皇帝官員參考。
史館——初屬門下省,後屬中書省,負責國史修撰。
3、尚書省:全國最高行政機構。根據詔令起草政令,並頒發給九寺五監和地方行政。正職長官為尚書令,
副職長官為左、右僕射。下設有都省六部二十四司等政務機關。各部設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各司設郎
中/員外郎為正/副長官。
都省——尚書省總辦公機構。負責尚書省各類文書的審核、簽發與存檔,指導六部諸司工作。由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員外郎主管。
左右僕射——唐初為宰相,參與朝政決策。中期以後多為榮譽職銜,並不具體負責尚書省日常事務。
1)吏部——官吏選拔、任免、升降、考試、勛賞。下設有主事、令史、書令史、制書令史、甲庫令史、亭
長、掌固等官職。
2)戶部——戶籍、土地、賦役、倉儲、市易。下設有主事、令史、書令史、計史、掌固等官職。
3)禮部——禮儀、祭祀、科舉、學校、教育。
註:以上三部左司統之。
4)兵部——軍隊。
5)刑部——刑獄、財政審計。
6)工部——土木工程、屯田、水利。
註:以上三部左司統之。
4、九寺五監
九寺,事務機關,地位在六部之下。正、副長官為卿、少卿。分別為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
太僕寺,大理寺(中央最高審判機關),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
五監:國子監、少府監、軍器監、將作監、都水監。國子監長官稱祭酒,都水監長官稱使者,少府、將作
、軍器監長官都稱為監。
三、諫議監察機構——御史台
御史台長官為御史大夫,副長官為御史中丞。唐代中期以後,御史大夫職位崇高,不常設置,御史中丞成
為實際上的御史台長官。
1)台院:侍御史四人。負責糾舉彈劾百官和參與審訊重大案件。年資最深者一人還負有處理御史台日常事
務的職責。
2)殿院:殿中侍御史六人。掌各種儀式和京城巡察。
3)察院:監察御史十人。分察尚書省六部(可列席尚書省會議)和分巡各地。雖只八品,氣魄很大,「御
史出使,不能動搖山嶽震攝州縣,為不任職」
另外,三公也有諫議監察的權利職責,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補闕、拾遺也是專門的諫官。
四、宮廷侍從機構
秘書省、殿中省、內侍省:地位與寺監相等
秘書省——掌管皇家圖籍檔案。監、少監、丞、秘書郎(抄寫貯藏經史子集)、校書郎(校讎典籍)。
太史局——負責天文歷法。一度屬秘書省管轄。
殿中省——下轄尚食、尚葯、尚衣、尚舍、尚乘、尚輦六局,負責皇帝衣食住行。
內侍省——管理宦官和宮女。
東宮官吏——模仿朝廷設置的太子宮廷機構。多為閑職。
學士院——從朝官中選拔有才藝者居翰林,叫「翰林供奉」,後改稱「學士」,專掌內命。
五、地方行政系統——州縣/道州縣府
唐代前期,採用州、縣二級制。唐代中期出現府、道。唐玄宗開元28年,全國有府州328個,縣1573個,可
見唐代地方官吏系統的龐大。
1)州長官為刺史,下有上佐、判司和錄事參軍。
上佐——長史、司馬,沒具體職事,輔佐刺史而已。往往成為安排閑冗官員的職位,因此唐後期一般不置
上佐之職。
判司——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六參軍,與尚書省六部對應,具體分管州的官吏考課、禮
儀、賦稅、倉庫、戶口、驛傳、刑獄和工程水利各方面事務。錄事參軍——負責監察舉劾本州六曹官吏,
相當於朝廷御史台與尚書左右丞的職責。
經學博士、醫學博士、市令——分別負責學校、醫葯與市場交易。
2)縣長官為縣令,下設縣丞、主薄和縣尉。
縣丞——縣令副手,相當於州上佐。
縣尉——負責管轄諸曹吏員、追捕盜賊,相當於州判司。
主薄——負責勾檢稽失,監察官吏,相當於州錄事參軍。
3)府:京都和曾作為陪都的州為顯示其地位重要而稱為府。府官與州官設置相同,僅名稱稍有變化,如長
官稱尹,副長官稱少尹。邊疆地區設置都護府以管轄廣大邊境,都護府設官也與州相同,僅長官稱都護與
副都護。
4)道:唐代前期是一種監察區。唐太宗「因山河形便,分天下為十道」。各道由皇帝不定期派巡察使或采
訪使巡視,監察地方官吏和了解各地情況。後唐玄宗「又因十道分為十五道,置十五采訪使,檢查如漢刺
史之職」。唐代後期,道的長官觀察使一般都兼任節度使,擁有軍權,形成大小不等的方鎮。各個方鎮管
轄的行政區域也稱為道,這樣的道到唐憲宗元和時有47個。道的長官的下屬有副使、行軍司馬、判官、使
、掌書記、推官、巡官、衙推等一大批幕職官員。
六、武官系統
1、南衙諸衛和府兵
朝廷設十六衛,直接統屬於皇帝,無調兵權。
·十六衛名稱:唐玄宗開元時大體固定為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右左威衛、右左領軍衛、左右金吾
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總稱為南衙諸衛。
·十六衛職責:前十二衛均管轄府兵,後四衛不轄府兵,只負責京城和宮殿諸門警衛以及皇帝的貼身宿衛。
·十六衛官吏:每衛設大將軍一人、將軍二人,下有長史、錄事參軍總管各衛日常事務,倉、兵、騎、胄四
曹分別負責俸祿、給養、考績、宿衛、馬匹、兵械等具體事務。
·除十六衛外,東宮還仿照十六衛設十率府,各設率一人,副率一至二人,下轄一定數量的府兵,作為太子
的禁衛部隊。
·調兵:由皇帝和宰相議定後,頒發詔令到兵部,由兵部再發下符契,符契與詔令一起同時頒下各折沖府或
州郡發兵。
2、北衙禁軍
唐高宗時,由宮城北門玄武門禁軍發展而來的北衙禁軍開始興起,逐漸取代南衙請衛的職能。南衙諸衛則
由於府兵制的廢棄,逐漸成為閑司,其長官大將軍、將軍也變為武官升遷的官階,不再擁有實際職權。
·最先設置的北衙禁軍是左右羽林軍,玄宗時設左右龍武軍,肅宗時又設左右神武軍,以上稱為北衙六軍,
各設置大將軍一人、將軍三人。唐代宗時再以神策軍列入北衙禁軍行列,德宗以宦官任神策軍左右護軍中
尉統率,因此神策軍勢力迅速發展,凌駕於北衙六軍之上。
·唐代後期,北衙六軍的大將軍、將軍等職也逐漸成為武官遷轉的官階,實際並無兵權。
七:官員品級
唐代沿襲隋制,官員分九品,每品內又分為正、從,共為十八個等級。
文官自正四品以下,武官自正三品以下,還分為上下階,因此唐代文官的散官實際上有三十個等級,武官
E. 唐代坊市制度嚴格,《唐律疏議》規定,「凡官私鬥、秤、度尺,每年八月詣寺校印署,無或差謬,然後聽用之
【題目】:唐代坊市制度嚴格,《唐律疏議》規定,「凡官私鬥、秤、度尺,每年八月詣
寺校印署,無或差謬,然後聽用之。」這說明唐代
A.坊市制度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 B.法律僅有維護封建統治的作用
C.坊市管理有利於商業的發展 D.實行較為嚴格的重農抑商政策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唐朝加強對度量器物的管理,有利於維護交易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故符合題意的選項為C。商業管理對商業的影響不能籠統理解為對經濟影響,A錯,商
業立法的影響廣泛,不僅對政治統治的影響,B錯,D項與材料信息無關。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生材料有效信息的獲取能力,解題時需掌握材料關鍵題眼為政
府加強對度量器物的管理。
F. 唐太宗,唐玄宗,武則天的小故事
1、唐太宗——箭術無雙
史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隨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闕天弓。
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前,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為太累與士兵一起睡著,被敵人發現,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發現身邊都是敵人,於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發百中,終於逃出追擊。
虎牢關之戰時,李世民對尉遲恭說:「我拿著弓箭,你手持馬槊相隨,即使有百萬大軍又奈我如何!」足見他對自己箭術的自信。
李世民繼位前曾任天策上將,設天策府。李世民繼位後在苑囿內狩獵,有一群野豬奔了出來。李世民四箭射殺了四隻,但還是有一頭雄壯的公野豬沖到近前。吏部尚書唐儉慌忙下馬,與之搏鬥。李世民拔劍砍死野豬,笑著對唐儉說,「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耶?何懼之甚!」
原來唐儉曾任天策府長史。唐儉當即回答道:「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復逞雄心於一獸!」李世民覺得唐儉說得有理,於是停止了狩獵。
2、唐玄宗——呵斥武氏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從小就很有大志,在宮里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
在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大將軍(掌管京城守衛的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 」隨之揚長而去,武則天知道後,非常驚訝,不僅沒有責怪,反而更加寵愛他。
3、武則天——創字改名
武則天為改革文化,創造了則天文字。部分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成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韓國慶州也發現過則天新字的印經 。
武則天稱帝前一年,改名為「曌」(zhào)。曌是「照」在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日月當空」之意。又作「瞾」,取「雙目當空」之意。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
4、唐太宗——小鳥依人
成語小鳥依人出自唐太宗之口:
褚遂良是唐朝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博採眾長,變化多姿,自成一家。因為精通書法,被魏徵推薦給唐太宗,並受到太宗的賞識。
唐太宗任命褚遂良擔任起居郎一職,專門記載皇帝的言行起居。有一次,唐太宗問褚遂良:「你每天記載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以看看嗎?」
褚遂良回答說:「如今設立起居郎的職務,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惡行都要記錄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錯。我從未聽說皇帝本人要看這些內容的。」唐太宗又問道:「如果我有不好的言論、行為,你也要記下來嗎?」褚遂良回答說: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您的一言一行,我都要記下來。」
不久之後,唐太宗對長孫無忌說:「我今天要當面評論你們的功過得失,引以為鑒,使你們警惕。說者沒有過錯,聽者自己改過。」
說完他就看著長孫無忌說:「你善於避嫌、隨機應變,但是領兵打仗不是你的長項。高士廉博覽群書,悟性很高,臨危受難不變節,做官也不拉幫結派,但是缺少直諫的勇氣。」
唐太宗將朝中大臣評論一番,最後說到了褚遂良。唐太宗說褚遂良在學問方面大有長進,性格很剛直,對朝廷忠心,對我很有感情,平時一副飛鳥依人的模樣,我很是憐愛他啊!」
5、武則天——大享明堂
明堂既是布政之宮,也是敬神之所,為武則天「至尊所居」,是皇權的象徵,大享明堂,是武則天當政時的重要政治活動。武周革命前,武則天五次大享明堂。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周圍有九條龍捧托。頂部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號「萬象神宮」。明堂落成後,武則天宴賜君臣,大赦天下,並允許百姓入紫微城參觀萬象神宮。允許百姓參觀皇宮正殿,這在世界歷史上都極為罕見。
從明堂建成,歷經武則天稱帝,從永昌元年(689年)到長安四年(704年),幾乎每年元日、冬至都在明堂大朝大祀,明堂聖殿成為了正殿,成為了她的統治中心。
G. 比特幣在中國內地可以交易使用嗎在哪裡可以交易是否合法
很不幸,比特幣在中國內地已經交易不了了。比特幣中國宣布,將於2017年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拓展資料:
繼上海、深圳的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微比特分別宣布將於2017年9月30日關閉交易業務後,9月15日晚,總部位於北京的國內另外兩家大型比特幣交易平台火幣網和OKCoin幣行雙雙發布公告稱,從2017年9月15日21:30起,暫停注冊、人民幣充值業務;將於9月30日前通知所有用戶即將停止交易,並將於10月31日前,依次逐步停止所有數字資產兌人民幣的交易業務。
據worldcoindex數據,自9月1日以來,比特幣從4800美元跌至3655美元,跌幅達24%,市值縮水近200億美元。
同期,國際市場上以太幣跌幅為37.5%,萊特幣跌幅為31%。兩周以來,萊特幣在國內三大交易平台上的跌幅均超過了40%。
H. ICO將被納入監管是什麼情況
8月28日,一位證監會內部人士向記者確認,近期火熱的ICO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目前在准備各種材料。「目前ICO風險很大,從長期來看,肯定要被納入監管。」
4問ICO
1、ICO該不該納入監管?
紙貴科技CEO、墨鏈總發起人唐凌告訴記者,ICO應該納入監管。在財富效應示範之下,目前「傳銷幣」、「空氣幣」太多了,很多項目還未確定便能融資,投資者炒幣很瘋狂,風險很大。
中國科技金融法律研究會理事肖颯認為,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強化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穿透性」,所有金融業務都要納入監管。ICO也應該納入監管。金融創新,只有依法合規規范才有生命力,任何違規和濫用都將適得其反。
李林表示,由於目前ICO融資後在資金的使用上沒有監管,融資之後的資金去向成謎。他建議,監管應該注意投資者適當性。
2、ICO應當如何監管?
OKCoin幣行副總裁田穎認為,ICO的監管,首先是明確法理定性。對ICO的企業進行登記式管理、對ICO募集的代幣進行公開透明的託管管理,項目發起方、代幣流通平台、第三方宣傳機構,對項目真實性需要加強考察,增加投資者風險教育,有效控制風險。這些監管辦法都可以在定性後執行。也有很多法學專家建議參考英國、新加坡推行的金融科技沙盒監管系統,將創新和風險間的矛盾最小化。
對於如何監管,唐凌建議設置項目審核和盡調。目前ICO項目是「自審自過會」,雖然代投平台也會審核,但是沒有備案。同時,應設立資金託管。前期有媒體曝出個別平台拿資金沉澱去購買理財產品,這就是沒有資金託管導致的,容易出現平台捲款跑路。此外,規范化管理,資金撥付不要一次性給完。很多創業者沒見過這么多錢,不知道怎麼花,容易出問題。
肖颯認為具體監管抓手為:產品登記、信息披露、資產託管、項目真實、合格投資。
「進行產品備案登記是監管機構了解和監控高風險金融業務的有效方法;信息披露是常規方案,能夠讓項目更透明;資產託管,防止涉眾案件;項目真實,是對ICO發行方的最低要求;合格投資,將風險和投資者分級匹配,約束投機資金。」肖颯說。
3、ICO監管難點在哪兒?
唐凌表示,監管難點在於:現在很多平台通過智能合約就能ICO,尤其是通過以太坊的項目,不需要經過平台,自己就可以募集,私募行為比較多,風險大。
田穎認為,認定ICO的性質是推進監管的一個難點。ICO有點類似眾籌,但又跟眾籌不完全相同。美國SEC在前一陣公布了對THE DAO代幣的調查結果中,認為該代幣具有有價證券范疇,歸證監法監管范圍。這次判定,也是美國監管層花了大量的時間研究和分析的結果。有一些非證券類代幣可能期望得到的是某些產品的使用權,那就不屬於有價證券這個范疇了。
她認為,ICO是互聯網產物,有些ICO項目是全球化運營的,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增強國際間協調。還有就是,監管的力度應該到什麼地步。
肖颯表示,對於ICO的本質,業內存在分歧。如果把ICO的本質定性為「以物換物」,用一種特殊的虛擬貨幣換取另一種特殊的虛擬貨幣,尚可解釋。
如果ICO項目直接募集「法幣」,包括人民幣、美元、歐元等,則可理解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存款」,一旦符合刑法第176條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要件,則可能構成犯罪。
肖颯認為,如果ICO項目有分紅條款,則有股權標志,如果項目有回購條款,具有「保本保息」的嫌疑,類似理財產品,沒有牌照而發理財產品,這實際上是一種非法經營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中,如果非法經營較難界定,那麼上述行為很可能認定為傳銷。很多ICO項目在推廣過程中,有推廣獎勵行為,比如「拉一個投資者返代幣」。
4、監管對ICO的影響?
維優元界CEO初夏虎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監管層應該規范ICO的發展,尤其是設立「合格投資人制度」,因為很多普通投資者並沒有高風險承擔能力,不應該參與這么高風險的項目。如果沒有合格投資者制度,容易造成社會問題。
對於監管的影響,田穎表示,短期來看對目前市場是沖擊,長期看是利於整個數字資產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真正做到讓市場先健康,再高效。另一方面,監管也會使優質的項目能夠呈現其價值。
華創證券一份研報認為,ICO的創新趨勢值得關注,長期來看,隨著其影響力越來越大,接受監管才能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而具備較強實力的ICO平台或項目有望率先擁抱監管,平衡創新屬性與潛在風險,成為ICO未來發展的受益者。
I. 文言文《文彥博》翻譯
出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傳第七十二》
【原文】
文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晉高祖及宋翼祖諱改焉。少與張昪、高若訥從潁昌史炤學,炤母異之,曰:「貴人也。」待之甚厚。及進士第,知翼城縣,通判絳州,為監察御史,轉殿中侍御史。
西方用兵,偏校有監陳先退、望敵不進者,大將守著令皆申覆。彥博言:「此可施之平居無事時爾。今擁兵數十萬,而將權不專,兵法不峻,將何以濟?」仁宗嘉納之。黃德和之誣劉平降虜也,以金帶賂平奴,使附己說以證。平家二百口皆械繫。詔彥博置獄於河中,鞫治得實。德和黨援盛,謀翻其獄,至遣他御史來。彥博拒不納,曰:「朝廷慮獄不就,故遣君。今案具矣,宜亟還,事或弗成,彥博執其咎。」德和並奴卒就誅。以直史館為河東轉運副使。麟州餉道回遠,銀城河外有唐時故道,廢弗治,彥博父洎為轉運使日,將復之,未及而卒。彥博嗣成父志,益儲粟。元昊來寇,圍城十日,知有備,解去。遷天章閣待制、都轉運使,連進龍圖閣、樞密直學士、知秦州,改益州。嘗擊球鈐轄廨,聞外喧甚,乃卒長杖一卒,不伏。呼入問狀,令引出與杖,又不受,復呼入斬之,竟球乃歸。召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貝州王則反,明鎬討之,久不克。彥博請行,命為宣撫使,旬日賊潰,檻則送京師。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薦張環、韓維、王安石等恬退守道,乞褒勸以厲風俗。與樞密使龐籍議省兵,凡汰為民及給半廩者合八萬,論者紛然,謂必聚為盜,帝亦疑焉。彥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脫有難,臣請死之。」其策訖行,歸兵亦無事。進昭文館大學士。御史唐介劾其在蜀日以奇錦結宮掖,因之登用。介既貶,彥博亦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許州,改忠武軍節度使、知永興軍。至和二年,復以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與富弼同拜,士大夫皆以得人為慶,語見《弼傳》。
三年正月,帝方受朝,疾暴作,扶入禁中。彥博呼內侍史志聰問狀,對曰:「禁密不敢漏言。」彥博叱之曰:「爾曹出入禁闥,不令宰相如天子起居,欲何為邪?自今疾勢增損必以告,不爾,當行軍法。」又與同列劉沆、富弼謀啟醮大慶殿,因留宿殿廬。志聰曰:「無故事。」彥博曰:「此豈論故事時邪?」知開封府王素夜叩宮門上變,不使入;明旦言,有禁卒告都虞候欲為亂。沆欲捕治,彥博召都指揮使許懷德,問都虞候何如人,懷德稱其願可保。彥博曰:「然則卒有怨,誣之耳。當亟誅之以靖眾。」乃請沆判狀尾,斬於軍門。
先是,弼用朝士李仲昌策,自澶州商胡河穿六漯渠,入橫壠故道。北京留守賈昌朝素惡弼,陰約內侍武繼隆,令司天官二人俟執政聚時,於殿庭抗言國家不當穿河於北方,致上體不安。彥博知其意有所在,然未有以制之,後數日,二人又上言,請皇後同聽政,亦繼隆所教也。史志聰以其狀白執政。彥博視而懷之,不以示同列,而有喜色,徐召二人詰之曰:「汝今日有所言乎?」曰:「然。」
彥博曰:「天文變異,汝職所當言也。何得輒預國家大事?汝罪當族!」二人懼,色變。彥博曰:「觀汝直狂愚耳,未忍治汝罪,自今無得復然。」二人退,乃出狀示同列。同列皆憤怒曰:「奴敢爾僣言,何不斬之?」彥博曰:「斬之,則事
彰灼,於中宮不安。」眾皆曰:「善。」既而議遣司天官定六漯方位,復使二人往。繼隆白請留之,彥博曰:「彼本不敢妄言,有教之者耳。」繼隆默不敢對。二人至六漯,恐治前罪,更言六漯在東北,非正北也。帝疾愈,彥博等始歸第。當是時,京師業業,賴彥博、弼持重,眾心以安。沆密白帝曰:「陛下違豫時,彥博擅斬告反者。」彥博聞之,以沆判呈,帝意乃解。御史吳中復乞召還唐介。彥博因言,介頃為御史,言臣事多中臣病,其間雖有風聞之誤,然當時責之太深,請如中復奏。時以彥博為厚德。久之,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封潞國公,改鎮保平、判大名府。又改鎮成德,遷尚書左僕射、判太原府。俄復鎮保平、判河南。丁母憂,英宗即位,起復成德軍節度使,三上表乞終喪,許之。初,仁宗之不豫也,彥博與富弼等乞立儲嗣。仁宗許焉,而後宮將有就館者,故其事緩。已而彥博去位,其後弼亦以憂去。彥博既服闋,復以故官判河南,有詔入覲。英宗曰:「朕之立,卿之力也。」彥博竦然對曰:「陛下入繼大統,乃先帝聖意,皇太後協贊之力,臣何聞力之有?兼陛下登儲纂極之時,臣方在外,皆韓琦等承聖志受顧命,臣無與焉。」帝曰:「備聞始議,卿於朕有恩。」彥博遜避不敢當。帝曰:「暫煩西行,即召還矣。」尋除侍中,徙鎮淮南、判永興軍,入為樞密使、劍南西川節度使。
熙寧二年,相陳升之,詔:「彥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彥博下,以稱遇賢之意。」彥博曰:「國朝樞密使,無位宰相上者,獨曹利用嘗在王曾、張知白上。臣忝知禮義,不敢效利用所為,以紊朝著。」固辭乃止。夏人犯大順,慶帥李復圭以陳圖方略授鈐轄李信等,趣使出戰。及敗,乃妄奏信罪。彥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誅信等,秦人冤之。慶州兵亂,彥博言於帝曰:「朝廷行事,務合人心,宜兼采眾論,以靜重為先。陛下厲精求治,而人心未安,蓋更張之過也。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舉之敝爾。」安石知為己發,奮然排之曰:「求去民害,何為不可?若萬事隳脞,乃西晉之風,何益於治?」御史張商英欲附安石,摭樞密使他事以搖彥博,坐不實貶。彥博在樞府九年,又以極論市易司監賣果實,損國體斂民怨,為安石所惡,力引去。拜司空、河東節度使、判河陽,徙大名府。身雖在外,而帝眷有加。
時監司多新進少年,轉運判官汪輔之輒奏彥博不事事,帝批其奏以付彥博曰:「以侍中舊德,故煩卧護北門,細務不必勞心。輔之小臣,敢爾無禮,將別有處置。」未幾,罷去。初,選人有李公義者,請以鐵龍爪治河,宦者黃懷信沿其制
為浚川杷,天下指笑以為兒戲,安石獨信之,遣都水丞范子淵行其法。子淵奏用杷之功,水悉歸故道,退出民田數萬頃。詔大名核實,彥博言:「河非杷可浚,雖甚愚之人,皆知無益,臣不敢雷同罔上。」疏至,帝不悅,復遣知制誥熊本等行視,如彥博言。子淵乃請覲,言本等見安石罷,意彥博復相,故傅會其說。御史蔡確亦論本奉使無狀。本等皆得罪,獨彥博勿問。尋加司徒。
元豐三年,拜太尉,復判河南。於是王同老言至和中議儲嗣事,彥博適入朝,神宗問之,彥博以前對英宗者復於帝曰:「先帝天命所在,神器有歸,實仁祖知子之明,慈聖擁佑之力,臣等何功?」帝曰:「雖雲天命,亦系人謀。卿深厚不伐善,陰德如丙吉,真定策社稷臣也。」彥博曰:「如周勃、霍光,是為定策。
自至和以來,中外之臣獻言甚眾,臣等雖嘗有請,弗果行。其後韓琦等訖就大事,蓋琦功也。」帝曰:「發端為難,是時仁祖意已定,嘉祐之末,止申前詔爾。正如丙吉、霍光,不相掩也。」遂加彥博兩鎮節度使,辭不拜。將行,賜宴瓊林苑,兩遣中謁者遺詩祖道,當世榮之。
王中正經制邊事,所過稱受密旨募禁兵,將之而西。彥博以無詔拒之,中正亦不敢募而去。久之,請老,以太師致仕,居洛陽。元祐初,司馬光薦彥博宿德元老,宜起以自輔。宣仁後將用為三省長官,而言事者以為不可,及命平章軍國重事,六日一朝,一月兩赴經筵,恩禮甚渥。然彥博無歲不求退,居五年,復致仕。紹聖初,章惇秉政,言者論彥博朋附司馬光,詆毀先烈,降太子少保。卒,年九十二。崇寧中,預元祐黨籍。後特命出籍,追復太師,謚曰忠烈。
彥博逮事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名聞四夷。元祐間,契丹使耶律永昌、劉霄來聘,蘇軾館客,與使入覲,望見彥博於殿門外,卻立改容曰:「此潞公也邪?」問其年,曰:「何壯也!?軾曰:「使者見其容,未聞其語。其綜理庶務,雖精練少年有不如;其貫穿古今,雖專門名家有不逮。」使者拱手曰:「天下異人也。」既歸洛,西羌首領溫溪心有名馬,請於邊吏,願以饋彥博,詔許之。其為外國所敬如此。
彥博雖窮貴極富,而平居接物謙下,尊德樂善,如恐不及。其在洛也,洛人邵雍、程顥兄弟皆以道自重,賓接之如布衣交。與富弼、司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會故事,置酒賦詩相樂,序齒不序官,為堂,繪像其中,謂之「洛陽耆英會」,好事者莫不慕之。神宗導洛通汴,而主者遏絕洛水,不使入城中,洛人頗患苦之。彥博因中使劉惟簡至洛,語其故,惟簡以聞。詔令通行如初,遂為洛城無窮之利。
彥博八子,皆歷要官。第六子及甫,初以大理評事直史館,與邢恕相善。元祐初,為吏部員外郎,以直龍圖閣知同州。彥博平章軍國,及甫由右司員外郎引嫌改衛尉、光祿少卿。彥博再致仕,及甫知河陽,召為太僕卿,權工部侍郎,罷為集賢殿修撰、提舉明道宮。蔡渭、邢恕持及甫私書造梁燾、劉摯之謗,逮詣詔獄,及甫有憾於元祐,從而實之,亦坐奪職。未幾,復之,卒。
【譯文】
文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他的祖先本姓敬,因避晉高祖石敬塘和宋翼祖的名諱而改姓文。少年時他和張、高若訥跟潁昌史火召學習,史火召的母親覺得文彥博不同尋常,跟人說,文彥博有貴人氣質。對他十分寬厚。文彥博考中進士後,為翼城縣知縣,通判絳州,後被任命為監察御史,並升為殿中侍御史。
當時西部邊疆連年交戰,軍隊中若有副將臨陣先退、望敵不進的,按照常規,大將應向朝廷請示後才作處理。文彥博說「:這種辦法在平居無事之時還可行。但現在連年作戰,將領帶兵數十萬,如果沒有權力自主處置這些事情,將權不集中,軍法不嚴峻,怎麼能成功呢?」宋仁宗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吸取他的意見。當時黃德和與劉平有矛盾,誣告劉平投降於遼朝,並用金帶賄賂劉平的奴僕,使他附和己說證實劉平投敵。劉平一家二百多人因此而被捆起來投入監獄。宋仁宗命文彥博在河中設法庭進行審理。通過仔細審查,文彥博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但黃德和的同黨很多,圖謀推翻文彥博的審理結論,以至於動員朝廷另派御史來河中辦案。文彥博拒不接納,說:「朝廷憂慮此案辦不成功,所以才派你來。現在案情已審出結果,你應該馬上回朝廷。倘使此案現有反復,我文彥博寧願承擔責任。」黃德和及劉平的奴僕最後因此而被正法。不久,文彥博以直史館的身份任河東轉運副使。麟州運糧餉的路曲折遙遠,而銀城河外有唐時運糧餉的故道,被廢棄沒有疏理。文彥博的父親文洎在任轉運使職期間,曾考慮修復唐時故道,沒來得及動工就死了。文彥博繼承他父親的志願,修復了唐時故道。並由此而儲備了大量糧餉。遼兵入寇,把麟州圍了十日,知道城中做了准備,撤圍而退。不久改任天章閣待制、都轉運使,連升龍圖閣、樞密直學士、秦州知州,不久又改為益州知州。曾在鈐轄官舍踢球,聽到門外喧囂,一打聽,乃知是卒長鞭打一兵士,兵士不認罪。文彥博讓他們進來,詢問了事情的原委,命人把兵士拉出去接受鞭打,但這個兵士還是不認罪,文彥博叫人把他斬了,踢完球後才回家。仁宗把文彥博召到朝廷,任命他為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貝州王則反叛,明鎬對王則進行討伐,很久也攻不下來。文彥博請求去貝州討伐,被任命為宣撫使,十多天內叛兵就崩潰了,文彥博把王則囚送京師。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他向朝廷推薦張瑰、韓維、王安石,說他們恬淡名利,有道德講原則,請求對他們進行褒獎以激勵風俗。並同樞密使龐籍商議裁省兵員,總計裁撤為民以及支付原俸祿一半的士兵和將佐共八萬人,對這件事,當時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些人一定會聚為盜賊,仁宗對此也感到疑慮。文彥博說:「現在公私困竭,就是因為兵員過多。假使這些裁撤的兵士要作亂,我死也要把這事平定下去。」他的謀劃終於執行,而裁撤的兵士也沒有鬧事。他被升為昭文館大學士。御史唐介彈劾他在蜀時曾以奇錦跟宮廷里進行結交,所以才有被任命為昭文館大學士的機會。唐介被罷職,而文彥博也降職,為觀文殿大學士、許州知州,改為忠武軍節度使,主管永興軍。至和二年,再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這次是與富弼一同被任命,士大夫都以朝廷得人為慶幸。具體情況可參見《富弼傳》。
至和三年正月,仁宗正在臨朝受文武百官參拜時,突然發生疾病,被扶入宮廷。文彥博叫來內侍史志聰了解情況。史志聰說:「宮廷里的事我不能向外泄露。」文彥博叱喝他說「:你們在宮廷里來來往往,卻不讓宰相知道天子的身體狀況,目的何在?自今天開始,若皇上病情加劇,一定要告訴我,否則,以軍法從事。」他還與同列劉沆、富弼計謀開啟大慶殿,設醮祈禱,並留宿大慶殿外的小屋。史志聰說:「從來就沒有這樣的先例。」文彥博說:「這個時候,還能考慮有先例沒先例嗎?」開封府知府王素半夜扣打宮門,宣稱要報告謀反的事情,文彥博不讓他進來;第二天早上,王素說有京師禁衛告訴他都虞候要作亂。劉沆主張逮捕都虞候,加以審理。文彥博把都指揮使許懷德叫來,問都虞候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許懷德說他可擔保都虞候不會謀反,文彥博說:「那麼這事是禁衛有怨仇,誣告都虞候而已,應該立即把這禁衛殺了以安定眾心。」於是請劉沆把案情做個結論,把禁衛在軍門前斬了。
在這以前,富弼採納朝士李仲昌的計策,從澶州商胡河貫穿六漯渠,使之流入橫壠舊道。北京(今河北大名)留守賈昌朝一向討厭富弼,暗中勾結內侍武繼隆,指使司天官二人等執政在一起討論朝廷大事時,於殿廷宣揚國家不應該在北方開河渠,開河渠(損害地脈)導致皇上身體欠安。文彥博明白了他們用意所在,但沒有採取辦法加以制止。過了幾天,這二個司天官又上書,請仁宗皇後一同處理政事,這也是武繼隆所指使的。史志聰把司天官的上書拿給執政大臣看。文彥博看了以後,把它藏起來,不給其他同列看,而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不慌不忙地把二位司天官叫來盤問,說:「你們今天有些話要講吧?」二位司天官回答:「是的。」文彥博說:「天文變異,你們的職責就是要如實反映。但怎麼隨便參預國家大事?你們的罪行應該株連一族。」二位司天官害怕,面色都變了。文彥博說:「我看你們不過是狂狷愚蠢罷了,不忍心治你們的罪行,但以後不能再這樣了。」二位司天官退出去後,文彥博才把司天官的上書給同列看。同列都非常氣憤,說:「這些傢伙竟敢如此僭越而上書,你怎麼不把他們給斬了?」文彥博說「:把他們斬了,事情也弄大了,恐怕引起皇後不安。」眾人都說「:想得周到。」不久朝廷議定派遣司天官核實六漯渠的方位,並派二人前往。武繼隆代表他們請求留下,文彥博說:「他們本來不敢亂說,有人指使他們這樣干罷了。」武繼隆沉默不敢回答。二位司天官至六漯,害怕究治前面所犯罪行,改而說六漯的方位在東北,不是在京師正北面。仁宗病癒,文彥博等才從大慶殿回家。在仁宗生病的這些日子裡,京師吏民擔心害怕,靠文彥博、富弼老成持重,吏民的心情才得安寧。劉沆在仁宗病癒後偷偷告訴仁宗說「:陛下身體不好時,文彥博曾擅自誅斬報告謀反的人。」文彥博聽到了後,把劉沆的判詞呈給仁宗,仁宗的疑慮才消除了。御史吳中復請求把唐介召回朝廷。文彥博說,唐介過去做御史,彈劾我的事大多都針對我的毛病,其中有些是道聽途說,難免不實,但當時我也過分責備了他,請皇上按中復的奏摺辦理。當時都認為文彥博品德高尚。過了很久,文彥博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被封為潞國公,改鎮保平,判大名府。不久改鎮成德,升為尚書左僕射、判太原府。不久再鎮保平,判河南府。因母親去世而辭官守喪,英宗即位,任命為成德軍節度使,文彥博多次上表,請求守完喪,朝廷允許了。
當初仁宗身體不好,文彥博與富弼等人請求立太子。仁宗答應了。但後宮將有生產的,這件事拖了下來。不久,文彥博離職,後來,富弼亦以守喪離職。文彥博守喪禮完畢。官復原職,判河南府,英宗有詔命到朝廷拜見。英宗對他說:「我被立為太子,是你的功勞。」文彥博嚴肅地回答「:陛下立為太子,承繼帝統,是仁宗皇帝的意願,也是皇太後襄贊之功,臣子沒有什麼功勞。而且陛下被立為太子以及繼統之時,臣子不在朝廷,都是韓琦等人根據先帝意願而受命行事,臣子沒有參與。」英宗說:「使先帝有所裁擇,以及開始創議,你都對我有恩。」文彥博謙遜地迴避,不敢認為有功於英宗。英宗說「:你暫且西去任職,不久就會把你召回朝廷。」不久即升為侍中,改鎮淮南府,判永興軍,入朝廷為樞密使、劍南西川節度使。
神宗熙寧二年(1069),以陳升之為宰相。詔書說:「文彥博是朝廷歷朝臣子,令陳升之位在文彥博之下,以符合朕禮賢之意。」文彥博說:「宋朝樞密使職,沒有在宰相上面的。只有曹利用曾經在王曾、張知白上。臣下對禮義難說全懂,但不敢仿效曹利用所為,以紊亂朝廷禮法。」堅決推辭才沒有使自己位在陳升之之上。夏人進犯大順,將帥李復圭把陣圖和方略授給鈐轄李信等人,命令他們出戰。等到失敗,卻誣奏李信有罪。文彥博把其中的是非暴露出來,而宰相王安石曲意誅殺李信等,秦人認為他們都冤枉。慶州兵亂,文彥博對神宗說:「朝廷施政,務必符合人心。應該兼采各種意見,以靜重為第一要務。陛下勵精圖治,而人心不安,恐怕是法令改變太大的緣故。祖宗之法未必都不能實行,不過是有偏而不全的弊端而已。」王安石知道這些話是針對他來說的,起來反駁道:「謀求為百姓除害,怎麼做都行。若萬事都拖拖沓沓,那是西晉亡國之風,對國家的治理有什麼好處?」御史張商英欲依附王安石,指使樞密院以其他事動搖文彥博,由於事實不真而被貶斥。文彥博在樞密府九年,終因激烈地爭論,說市易司監賣果實,有傷國體,並引起百姓怨恨,引起王安石的嫉恨,最後請求辭職。神宗任命他為司空、河東節度使、判河陽,徙大名府。身雖不在朝廷,神宗對他的關注卻有增無減。
當時監司多新提拔的少年,轉運判官汪輔之就奏告文彥博不辦事,神宗批示了這個奏摺,並把它交給文彥博,說:「因為你的舊恩德,故請你守護京師北門,細小的事情不必勞心。汪輔之官小位卑,竟敢如此無禮,將會另加處置。」沒過多久,就罷掉了汪輔之的官。當初,有個叫李公義的選人,請求以鐵龍爪治黃河,宦官黃懷信承襲鐵龍爪的做法,製作浚川耙,天下都笑著談論浚川耙,以為拿它治理黃河等於兒戲,而王安石獨相信它。派遣都水丞范子淵實行此法。范子淵奏稱田浚川耙的功用,使河水都回原道。退出被淹沒的民田有數萬頃。神宗詔命大名府核實。文彥博說「:黃河不是浚川耙就可疏通的,即使愚蠢至極的人,都知道沒有效果,我不敢跟著別人胡說以欺騙皇上。」文彥博的奏疏呈上,神宗看完不高興。另派知制誥熊本等去考察,考察的結果如文彥博所說。范子淵於是請求拜見皇上,說熊本等人看到王安石被罷相,臆測文彥博將為宰相,故意附會文彥博的說法。御史蔡確也彈劾熊本等人受命考察時不守法紀。熊本等都得到處罰,唯獨不涉及文彥博。不久加官司徒。
元豐三年(1080),文彥博被拜官太尉,復判河南。當此時王同老說起仁宗至和年間議論立皇太子的事,文彥博恰好入朝。神宗問他,文彥博還是以從前對英宗說的話對神宗說「:英宗皇帝天命所在,國家政權有歸宿。這實在是仁宗皇帝了解兒子的賢明,慈聖太皇太後擁佑之力,臣下有什麼功勞可言?」神宗說:「雖然是天命,但也靠人謀,你品性深厚,不宣揚自己的善德,陰德如丙吉,真是定策的大臣,是國家的依靠。」文彥博說:「像周勃、霍光等,才可算是定策的臣子。自至和以來,朝廷內外建議立皇太子的人很多,臣下雖然也有建議,但並沒有立即實行。後來,韓琦等終於把大事辦成,主要是韓琦的功績。」神宗說:「開端更難,當時仁宗高皇帝的意向已定。嘉(1056~1063)之末,只不過是把以前的詔命再復述一遍而已。正好像丙吉、霍光,不致相互掩蓋功勞。」於是加文彥博兩鎮節度使,文彥博推辭不受。將到河南府任職,神宗賜宴瓊林苑,並兩次派宦官送給文彥博他寫的詩。當時都以這事十分榮耀。
王中正經管邊事,凡所到之處都宣稱受密旨招募禁兵,而把他們向西邊帶去。文彥博以沒有看到詔令拒絕在河南府招募。王中正也不敢招募而離開。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求請回家退休,以太師職位退休,居在洛陽。哲宗元初年,司馬光推薦文彥博,說他是宿德元老,應該重新起用,來輔佐朝廷。宣仁後將任命文彥博為三省長官,而言事的人認為不行,於是任命他為平章軍國重事,六天朝覲一次,一月兩次到皇宮講經書,皇帝對他恩禮有加。但文彥博每年都要求告退,在朝廷任官五年後,又請退休。哲宗紹聖年間,章控制政治,言官議論文彥博與司馬光是朋黨,對神宗詆毀,降太師為太子少保。死時九十二歲。崇寧年間(1102~1106),被列入元黨籍。後來哲宗特別命令從黨籍中除名,追復太師之官。
文彥博歷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將相共五十年,聲名聞於四夷。哲宗元年間,契丹派使者耶律永昌、劉霄來訪問,蘇軾接待,同使者一起拜謁哲宗。在殿門外使者望見文彥博,退立改容說道「:這是潞國公吧?」並問文彥博年壽。蘇軾回答後,使者說:「年壽如此高,但身體怎麼這么健壯。」蘇軾說「:使者還只看到了他的容貌,沒有聽見他說話。他綜理各種事情,極其精練,即使少年也趕不上;他學問貫古通今,即使專門名家也有不如。」使者崇敬地說「:文彥博真是天下異人。」文彥博回洛陽後,西羌首領溫溪心有匹名馬,請求邊境官吏,願意把名馬贈送給文彥博,哲宗特詔允許。文彥博為外國人崇重達到了如此程度!
文彥博雖然官職很高,也很富裕,但平常接待人謙遜下士,尊德樂善,生怕做得不好,他退居洛陽後,洛陽人邵雍、程顥兄弟都以儒家道統自重,對待文彥博如布衣之交。他和富弼、司馬光等十三人,根據白居易九老會故事,置酒賦詩相互取樂,只以年齡大小論長幼,而不以職位高低排名位,建造了一個大堂,在其中繪有十三人之像,稱為「洛陽耆英會」,好事者都很羨慕。神宗想把洛水通過汴京,但主管者卻堵絕洛水,不使入洛陽,洛陽城裡的人都為此事煩憂。文彥博趁宦官劉惟簡至洛陽的機會,把其中的情況反映了,劉惟簡告訴了皇上。皇上特詔洛水如以前照樣通行,於是洛陽城得到了無窮的便利。
文彥博有八個兒子,都擔任重要官職。第六個兒子文及甫,開始靠大理評事直史館的身份,與邢恕兩人很友好。元(1086~1094)初年,成為吏部員外郎,以直龍圖閣知同州。文彥博為平章軍國,文及甫由右司員外郎為了避免嫌疑改任衛尉、光祿少卿。文彥博再次退休,文及甫擔任河陽知州,奉詔擔任太僕卿,代理工部侍郎,降為集賢殿修撰、提舉明道宮。蔡渭、邢恕拿著文及甫的私人書信製造對梁燾、劉摯的誹謗,後來下詔書要獄官捉拿到監獄,文及甫對元年間政治不滿意,也跟隨他們參加了此事,也由於犯罪被剝奪官職。不久,又恢復官職,後來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