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底層通信協議
1. 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各層內分別有什麼協議,每一種協議的作用是什麼
一、網路接入層:
1、 MAC:媒體接入控制,主要功能是調度,把邏輯信道映射到傳輸信道,負責根據邏輯信道的瞬時源速率為各個傳輸信道選擇適當的傳輸格式。MAC層主要有3類邏輯實體,第一類是MAC-b,負責處理廣播信道數據;第二類是MAC-c,負責處理公共信道數據;第三類是MAC-d,負責處理專用信道數據。
2、LC:無線鏈路控制,不僅能載控制面的數據,而且也承載用戶面的數據。RLC子層有三種工作模式,分別是透明模式、非確認模式和確認模式,針對不同的業務採用不同的模式。
3、BMC:廣播/組播控制,負責控制多播/組播業務。
4、PDCP:分組數據匯聚協議,負責對IP包的報頭進行壓縮和解壓縮,以提高空中介面無線資源的利用率。
二、網路層:
1、IP:IP協議提供不可靠、無連接的傳送服務。IP協議的主要功能有: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IP地址是重要概念
2、ARP:地址解析協議。基本功能就是通過目標設備的IP地址,查詢目標設備的MAC地址,以保證通信的順利進行。乙太網中的數據幀從一個主機到達網內的另一台主機是根據48位的乙太網地址(硬體地址)來確定介面的,而不是根據32位的IP地址。
3、RARP:反向地址轉換協議。允許區域網的物理機器從網關伺服器的 ARP 表或者緩存上請求其 IP 地址。區域網網關路由器中存有一個表以映射MAC和與其對應的 IP 地址。當設置一台新的機器時,其 RARP 客戶機程序需要向路由器上的 RARP 伺服器請求相應的 IP 地址。
4、IGMP:組播協議包括組成員管理協議和組播路由協議。組成員管理協議用於管理組播組成員的加入和離開,組播路由協議負責在路由器之間交互信息來建立組播樹。
5、ICMP: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用於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網路通不通、主機是否可達、路由是否可用等網路本身的消息。這些控制消息雖然並不傳輸用戶數據,但是對於用戶數據的傳遞起著重要的作用。
6 、BGP :邊界網關協議。處理像網際網路大小的網路和不相關路由域間的多路連接。
7、RIP:路由信息協議。是一種分布式的基於距離矢量的路由選擇協議。
三、傳輸層:
1、TCP: 一種面向連接的、可靠的、基於位元組流的傳輸層通信協議。
2、UDP: 用戶數據報協議,一種無連接的傳輸層協議,提供面向事務的簡單不可靠信息傳送服務。
3、RTP: 實時傳輸協議,為數據提供了具有實時特徵的端對端傳送服務,如在組播或單播網路服務下的互動式視頻音頻或模擬數據。
4、SCTP:一個面向連接的流控制傳輸協議,它可以在兩個端點之間提供穩定、有序的數據傳遞服務。SCTP可以看做是TCP協議的改進,它繼承了TCP較為完善的擁塞控制並改進TCP的一些不足。
四、應用層:
1、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基於TCP,是用於從WWW伺服器傳輸超文本到本地瀏覽器的傳輸協議。它可以使瀏覽器更加高效,使網路傳輸減少。
2、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是一組用於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傳送郵件的規則,由它來控制信件的中轉方式。
3、SNMP:簡單網路管理協議,由一組網路管理的標准組成,包含一個應用層協議、資料庫模型和一組資源對象。
4、FTP:文件傳輸協議,用於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雙向傳輸。同時也是一個應用程序。
5、Telnet:是Internet遠程登陸服務的標准協議和主要方式。為用戶提供了在本地計算機上完成遠程主機工作的能力。在終端使用者的電腦上使用telnet程序,用它連接到伺服器。
6、SSH:安全外殼協議,為建立在應用層和傳輸層基礎上的安全協議。SSH是目前較可靠,專為遠程登錄會話和其他網路服務提供安全性的協議。
7、NFS:網路文件系統,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統中的一種,允許網路中的計算機之間通過TCP/IP網路共享資源。
TCP/IP網路體系結構中,各層作用:
1、網路接入層:為傳輸數據所需要的物理鏈路創建、維持、拆除,而提供具有機械的,電子的,功能的和規范的特性,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聯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
2、網路層:提供阻塞控制,路由選擇(靜態路由,動態路由)等。
3、傳輸層:提供分割與重組數據,按埠號定址,連接管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糾錯的功能。傳輸層要向會話層提供通信服務的可靠性,避免報文的出錯、丟失、延遲時間紊亂、重復、亂序等差錯。
4、應用層:與其它計算機進行通訊的一個應用,它是對應應用程序的通信服務的。
2. 乙太網的通信協議不是tcp/ip協議那是什麼
CSMA/CD
標准為802.3(嚴格說來是DIX EV2,不過差別很小,所以沒關系).
3. 區域網中乙太網採用的通信協議是什麼
區域網常用的三種通信協議分別是TCP/IP協議、NetBEUI協議和IPX/SPX協議
4. 乙太網採用的通訊協議是什麼
現在比較通用的乙太網通信協議是TCP/IP協議,TCP/IP協議與開放互聯模型ISO相比,採用了更加開放的方式,它已經被美國國防部認可,並被廣泛應用於實際工程。TCP/IP協議可以用在各種各樣的信道和底層協議(如T1、X.25以及RS一232串列介面)之上。確切地說,TCP/IP協議是包括TCP協議、IP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01)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01)協議和其他一些協議的協議組。
(4)以太坊底層通信協議擴展閱讀: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七層抽象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四層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四層分別為:
(1)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協議(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2)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包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3)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4)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5. 底層協議是什麼作用是什麼
是計算機網路OSI模型中最低的一層——物理層(或稱物理層,Physical Layer)。
物理層主要功能: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通路、傳輸數據。具體作用為:
1.為數據端設備提供傳送數據的通路,數據通路可以是一個物理媒體,也可以是多個物理媒體連接而成。一次完整的數據傳輸,包括激活物理連接,傳送數據,終止物理連接。所謂激活,就是不管有多少物理媒體參與,都要在通信的兩個數據終端設備間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通路。
2.傳輸數據,物理層要形成適合數據傳輸需要的實體,為數據傳送服務。一是要保證數據能在其上正確通過,二是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帶寬是指每秒鍾內能通過的比特(BIT)數),以減少信道上的擁塞。傳輸數據的方式能滿足點到點,一點到多點,串列或並行,半雙工或全雙工,同步或非同步傳輸的需要。
3. 完成物理層的一些管理工作。
6. IP/TCP所基於的底層協議
您好,IP的底層是網際介面層,分物理和數據鏈路
數據鏈路層協議主要分為區域網與廣域網倆部分
區域網:
1.簡單的介質訪問控制:
每台計算機一有數據就向信道上發送幀,同時監聽,若檢測到錯誤就判定幀沖突,並等待一段隨機時間a,然後重復以上動作
2.ALOHA協議:
要求網路上所有計算機的時鍾是同步的,ALOHA協議讓每台計算機只在特定的離散時刻發送幀,其他方面與簡單介質訪問協議相同
3.CSMA協議:載波監聽訪問控制協議,實際應用於有線區域網和無線網路
CSMA/CD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介質訪問控制協議
①適配器獲得一個分組,加上乙太網首部和尾部,組成乙太網幀放入適配器緩存
②若適配器檢測到信道空閑,就發送這個幀,否則持續監測直到檢測到信道空閑,然後發送
③在發送過程中檢測信道,若一直沒檢測到碰撞,就成功發送,若檢測到,就停止發送,並發送人為干擾信號
④在終止發送後,適配器就採取2進制退避演算法,等待r倍512bit時間後,重返步驟②
4CSMA/CA協議(適用於無線區域網)
不用CSMA/CD協議原因:
①CSMA/CD 協議要求一個站點在發送本站數據的同時還必須不間斷地檢測信道,但在無線區域網的設備中要實現這種功能就花費過大。
②即使我們能夠實現碰撞檢測的功能,並且當我們在發送數據時檢測到信道是空閑的,在接收端仍然有可能發生碰撞。
2個問題:A和C都檢測無沖突時向B發送信號,卻沖突(隱蔽
站問題)
A像B發送並不影響C像D發送(暴露站問題)
CSMA/CA協議:
①欲發送數據的站先檢測信道。在 802.11 標准中規定了在物理層的空中介面進行物理層的載波監聽。
②通過收到的相對信號強度是否超過一定的門限數值就可判定是否有其他的移動站在信道上發送數據。
③當源站發送它的第一個 MAC 幀時,若檢測到信道空閑,則在等待一段時間 DIFS 後就可發送。
5.輪詢介質訪問控制協議
令牌傳遞協議:
站點狀態: 偵聽和發送. 開始時所有站點都處於偵聽狀態.
三個位元組的小令牌(Token)幀,環中無信息時,3位元組的令牌一直旋轉下去。
檢測到一個經過的閑令牌,保留這個令牌。然後發送一個數據幀 ,該站持有令牌(持牌時間 10ms)。
數據將沿當數據幀到達接收點後, 該站點
接收站將 FS 位元組的 A 位由 0變為 1,表示目的站存在
檢測差錯CRC,校驗正確,該接收站拷貝該幀,
並將 FS 位元組的C 位由 0 變為 1,表示目的站正確收到數據,該站在接收過程中同時將該幀轉發出去
幀接續沿環前進, 直到它回到發送地點
發送站收回發送出去的幀,檢查 FS 的 A 位和 C 位的狀態, A = 0,C = 0,目的站不存在或未接受
廣域網:
1.PPP協議(面向位元組)
①PPP 協議有三個組成部分
一個將 IP 數據報封裝到串列鏈路的方法。
鏈路控制協議 LCP
網路控制協議 NCP
首部和尾部的F:16進制標志欄位標志開始結束
A:地址欄位
C:控制欄位
協議:為0x0021時,PPP幀的信息欄位就是IP數據報
為0xC021時,PPP幀的信息欄位是控制協議LCP的數據
為0x8021時,PPP幀的信息欄位為NCP的網路層控制協議
③為了避免歧義在非同步傳輸過程中採用位元組填充,同步傳輸過程中採用0比特傳輸(避免F的歧義)
④PPP的工作過程
當用戶撥號接入 ISP 時,路由器的數據機對撥號做出確認,並建立一條物理連接。
PC 機向路由器發送一系列的 LCP 分組(封裝成多個 PPP 幀)。
這些分組及其響應選擇一些 PPP 參數,和進行網路層配置,NCP 給新接入的 PC機分配一個臨時的 IP 地址,使 PC 機成為網際網路上的一個主機。
通信完畢時,NCP 釋放網路層連接,收回原來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著,LCP 釋放數據鏈路層連接。最後釋放的是物理層的連接。
HDLC協議
控制部分(分3種)
控制 I:用於信息傳送,序號模 8
控制 S:鏈路監視、應答,幀確認、
重發請求、暫停發送等(採用滑動窗口)
RR:接收准備好
RNR:接收未准備好
REJ:要求重發N(R)及以後的 I 幀
SREJ:要求重發N(R)的 I 幀
控制 U:用於鏈路控制的附加功能,鏈路
建立、模式設定、鏈路釋放等
7. 單片機的底層通訊協議是指什麼
你好,
就我個人理解,協議包括通訊方式和通訊內容兩個內容。
通訊方式有232,ttl,485,422,can等。
通訊內容需要你們自己決定,比如數據的首尾是什麼,中間每一位元組又代表什麼,是否需要校驗,校驗的方式又是什麼。你收到數據後是不是要回數據?如果出錯了要怎麼辦?
祝你生活愉快。
8. 乙太網採用的通信協議是什麼
乙太網的通訊協議: 802.1,TCP/IP
乙太網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組建於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乙太網)是一種傳輸速率為10Mbps的常用區域網(LAN)標准。在乙太網中,所有計算機被連接一條同軸電纜上,採用具有沖突檢測的載波感應多處訪問(CSMA/CD)方法,採用競爭機制和匯流排拓樸結構。基本上,乙太網由共享傳輸媒體,如雙絞線電纜或同軸電纜和多埠集線器、網橋或交換機構成。在星型或匯流排型配置結構中,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使得計算機、列印機和工作站彼此之間相互連接。
乙太網具有的一般特徵概述如下:
共享媒體:所有網路設備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體。
廣播域:需要傳輸的幀被發送到所有節點,但只有定址到的節點才會接收到幀。
CSMA/CD:乙太網中利用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節點同時發送。
MAC 地址:媒體訪問控制層的所有 Ethernet 網路介面卡(NIC)都採用48位網路地址。這種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網路組成:
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雙絞線),10Base-2(同軸細纜),10Base-5(同軸粗纜)。
轉發器或集線器:集線器或轉發器是用來接收網路設備上的大量乙太網連接的一類設備。通過某個連接的接收雙方獲得的數據被重新使用並發送到傳輸雙方中所有連接設備上,以獲得傳輸型設備。
網橋:網橋屬於第二層設備,負責將網路劃分為獨立的沖突域獲分段,達到能在同一個域/分段中維持廣播及共享的目標。網橋中包括一份涵蓋所有分段和轉發幀的表格,以確保分段內及其周圍的通信行為正常進行。
交換機:交換機,與網橋相同,也屬於第二層設備,且是一種多埠設備。交換機所支持的功能類似於網橋,但它比網橋更具有的優勢是,它可以臨時將任意兩個埠連接在一起。交換機包括一個交換矩陣,通過它可以迅速連接埠或解除埠連接。與集線器不同,交換機只轉發從一個埠到其它連接目標節點且不包含廣播的埠的幀。
乙太網協議:IEEE 802.3標准中提供了以太幀結構。當前乙太網支持光纖和雙絞線媒體支持下的四種傳輸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擁有計算機並以撥號方式介入網路的用戶需使用
A CD--ROM B 鍵盤 C 電話機 D MODEM
答案:D MODEM
9. 簡述網路通信協議的層次結構
主要有2種 一種是iso 的osi/rm 標準的 7層結構
一種是tcp/ip 標準的 4層結構
分別是: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應用層—傳輸層—互聯層—(主機-網路層)
tcp/ip 得到了比較多的認可
市場上的產品都是基於tcp/ip 的
10. 以太坊架構是怎麼樣的
以太坊最上層的是DApp。它通過Web3.js和智能合約層進行交換。所有的智能合約都運行在EVM(以太坊虛擬機)上,並會用到RPC的調用。在EVM和RPC下面是以太坊的四大核心內容,包括:blockChain, 共識演算法,挖礦以及網路層。除了DApp外,其他的所有部分都在以太坊的客戶端里,目前最流行的以太坊客戶端就是Geth(Go-Ether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