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分裂
❶ 什麼是ETC/以太坊經典
以太經典(ETC)簡史
以太經典始於一個不幸的事件。
2016年5月,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舉行了一次代幣銷售,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風險投資,以資助Ethereum生態系統內未來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
基本上,DAO是一個去中心化方式運作的復雜的智能合約–當條件滿足時自動在多方之間執行任務的計算機代碼。
盡管其有著雄心勃勃的目標以及成功的代幣銷售,DAO的代碼卻有一個重大漏洞,使得攻擊者可以從去中心化組織中竊取ETH。
攻擊者在2016年6月利用這一漏洞,引發了臭名昭著的DAO黑客事件,惡意竊取了大約價值5000萬美元的ETH。
毋庸置疑,DAO黑客事件曾震驚了Ethereum社區,也使得ETH價格從20美元跌至13美元。
在DAO黑客事件發生後,Ethereum社區不得不從三個選項中選擇。
什麼都不做,努力承受攻擊帶來的後果;或
啟動軟分叉,收回資金;或
部署一個硬分叉來恢復丟失的ETH。
軟分叉和硬分叉都是重大的網路升級。然而,軟分叉允許未升級的用戶和升級後的用戶相互交流,而硬分叉則不能向後兼容以前的版本。
由於開發人員意識到部署軟分叉會使網路受到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Ethereum社區決定發起硬分叉,以恢復在DAO黑客攻擊中損失的資金。
雖然這一方案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但Ethereum社區中的一小部分人卻表示反對,他們認為 「代碼即律法」,區塊鏈網路應該是不可改變的。
由於雙方未能在解決方案上達成一致,最終導致了Ethereum區塊鏈的分裂。
那些試圖找回丟失的ETH的人選擇了硬分叉,開啟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Ethereum(ETH)區塊鏈,而另一群人則留在了最初的Ethereum Classic(ETC)鏈上。
以太經典解決了那些問題?
以太經典(ETC)是一個允許開發者部署智能合約和DApps的區塊鏈平台。
雖然這個功能與Ethereum(ETH)的功能相同,但ETC區塊鏈有兩個主要區別。
首先,Ethereum Classic社區反對篡改分布式賬本,支持「區塊鏈網路不能也不該被修改」的觀點。
其次,雖然ETH總供應量沒有硬性上限,但以太經典採用恆定供應的貨幣政策,最多允許創建2.3億個ETC。
作為一個加分項,以太經典在去年啟動了Atlantis硬分叉,以增加與Ethereum的交互性,並通過zk-SNARKS提高交易的隱私保護程度。
以太經典ETC推薦的交易平台
火幣、OKEX、AAX等。
❷ 以太坊經典是什麼
1.什麼是以太經典?
ETC(Ethereum Classic)是以太坊在1,920,000個塊後硬分叉出的分叉幣種,功能和以太坊極為類似。ETC秉承去中心化理念,支持區塊鏈保證的共識機制。ETC堅信,區塊鏈一旦開始運行,它的發展方向就不被任何中心團隊所左右,而是按照參與整個網路人員的共識和全網算力的共識所決定。
2016年7月份進行的以太坊區塊鏈硬分叉旨在將被黑客盜竊的The DAO資金轉移到一個由投資者掌控的賬戶,並讓舊的交易記錄被歷史遺忘。大多數以太坊開發者都參與了這次逆轉,交易所、創業公司和該生態系統中的其他成員也參與了。幾天之後,該項目恢復了常態。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想將舊的交易記錄忘記。於是一小部分礦工繼續使用原來的區塊鏈,以此作為一種抗議,他們將硬分叉描述為是對The DAO這個廢棄項目的抽資行為。於是Ethereum Classic(ETC)就誕生了。
2.詳細參數
中文名:以太經典 英文名:Ethereum Classic 英文簡稱:ETC
研發者:以太經典團隊 核心演算法:Ethash 共識證明:POW
發布日期:2016/7/20 區塊時間:約15-17秒/塊
貨幣總量:固定為2.1億,最高不超過2.3億,每500萬個區塊減速20%,第一次減產時間預計為2017年12月
主要特色:獨立的加密貨幣
❸ 以太坊分叉後原來的幣會怎麼樣
以太霧EthereumFog,簡稱:ETF,是以太坊Ethereum的分叉鏈,是為了解決以太坊所缺乏的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計算能力而生,後期會切換為POW+POS混合挖礦。原生Coin為ETF。
以太坊分叉成以太霧後,兩者會共同存在,共同發展。
❹ 9. 解釋ETH促進果實成熟的原因
最佳答案
1)脫落酸的作用在於抑制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抑制莖和側芽生長;乙烯可以促進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使細胞膜的透性增加,加速呼吸作用,加速成熟。這是拮抗作用!
脫落酸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乙烯(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脫落和衰老。這是協同。
❺ 區塊鏈中的硬分叉,以太經典ETC是什麼意思
以太經典(ETC)簡史
以太經典始於一個不幸的事件。
2016年5月,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舉行了一次代幣銷售,目標是建立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風險投資,以資助Ethereum生態系統內未來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s)。
基本上,DAO是一個去中心化方式運作的復雜的智能合約–當條件滿足時自動在多方之間執行任務的計算機代碼。
盡管其有著雄心勃勃的目標以及成功的代幣銷售,DAO的代碼卻有一個重大漏洞,使得攻擊者可以從去中心化組織中竊取ETH。
攻擊者在2016年6月利用這一漏洞,引發了臭名昭著的DAO黑客事件,惡意竊取了大約價值5000萬美元的ETH。
毋庸置疑,DAO黑客事件曾震驚了Ethereum社區,也使得ETH價格從20美元跌至13美元。
在DAO黑客事件發生後,Ethereum社區不得不從三個選項中選擇。
什麼都不做,努力承受攻擊帶來的後果;
啟動軟分叉,收回資金;
部署一個硬分叉來恢復丟失的ETH。
軟分叉和硬分叉都是重大的網路升級。然而,軟分叉允許未升級的用戶和升級後的用戶相互交流,而硬分叉則不能向後兼容以前的版本。
由於開發人員意識到部署軟分叉會使網路受到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Ethereum社區決定發起硬分叉,以恢復在DAO黑客攻擊中損失的資金。
雖然這一方案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但Ethereum社區中的一小部分人卻表示反對,他們認為 「代碼即律法」,區塊鏈網路應該是不可改變的。
由於雙方未能在解決方案上達成一致,最終導致了Ethereum區塊鏈的分裂。
那些試圖找回丟失的ETH的人選擇了硬分叉,開啟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Ethereum(ETH)區塊鏈,而另一群人則留在了最初的Ethereum Classic(ETC)鏈上。
以太經典解決了那些問題?
以太經典(ETC)是一個允許開發者部署智能合約和DApps的區塊鏈平台。
雖然這個功能與Ethereum(ETH)的功能相同,但ETC區塊鏈有兩個主要區別。
首先,Ethereum Classic社區反對篡改分布式賬本,支持「區塊鏈網路不能也不該被修改」的觀點。
其次,雖然ETH總供應量沒有硬性上限,但以太經典採用恆定供應的貨幣政策,最多允許創建2.3億個ETC。
作為一個加分項,以太經典在去年啟動了Atlantis硬分叉,以增加與Ethereum的交互性,並通過zk-SNARKS提高交易的隱私保護程度。
以太經典ETC推薦的交易平台:火幣、OKEX、AAX等。
❻ power over ethnet是什麼意思.
乙太網供電 (POE) 概述
POE (Power Over Ethernet)指的是在現有的乙太網Cat.5布線基礎架構不作做何改動的情況下,在為一些基於IP的終端(如IP電話機、無線區域網接入點AP、網路攝像機等)傳輸數據信號的同時,還能為此類設備提供直流供電的技術。POE技術能在確保現有結構化布線安全的同時保證現有網路的正常運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POE也被稱為基於區域網的供電系統(POL, Power over LAN )或有源乙太網( Active Ethernet),有時也被簡稱為乙太網供電,這是利用現存標准乙太網傳輸電纜的同時傳送數據和電功率的最新標准規范,並保持了與現存乙太網系統和用戶的兼容性。IEEE 802.3af標準是基於乙太網供電系統POE的新標准,它在IEEE 802.3的基礎上增加了通過網線直接供電的相關標准,是現有乙太網標準的擴展,也是第一個關於電源分配的國際標准。
IEEE在1999年開始制定該標准,最早參與的廠商有3Com, Intel, PowerDsine, Nortel, Mitel和National Semiconctor。但是,該標準的缺點一直制約著市場的擴大。直到2003年6月,IEEE批准了802. 3af標准,它明確規定了遠程系統中的電力檢測和控制事項,並對路由器、交換機和集線器通過乙太網電纜向IP電話、安全系統以及無線LAN接入點等設備供電的方式進行了規定。IEEE 802.3af的發展包含了許多公司專家的努力,這也使得該標准可以在各方面得到檢驗。
一個典型的乙太網供電系統如圖1所示。在配線櫃里保留乙太網交換機設備,用一個帶電源供電集線器(Midspan HUB)給區域網的雙絞線提供電源。在雙絞線的末端,該電源用來驅動電話、無線接入點、相機和其他設備。為避免斷電,可以選用一個UPS。
圖1 一個典型的乙太網供電系統
POE的關鍵技術
POE的系統構成及供電特性參數
一個完整的POE系統包括供電端設備(PSE,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和受電端設備(PD, Power Device)兩部分。PSE設備是為乙太網客戶端設備供電的設備,同時也是整個POE乙太網供電過程的管理者。而PD設備是接受供電的PSE負載,即POE系統的客戶端設備,如IP電話、網路安全攝像機、AP及掌上電腦( PDA)或行動電話充電器等許多其他乙太網設備(實際上,任何功率不超過13W的設備都可以從RJ45插座獲取相應的電力)。兩者基於IEEE 802.3af標准建立有關受電端設備PD的連接情況、設備類型、功耗級別等方面的信息聯系,並以此為根據PSE通過乙太網向PD供電。
POE標准供電系統的主要供電特性參數為:
電壓在44~57V之間,典型值為48V。
允許最大電流為550mA,最大啟動電流為500mA。
典型工作電流為10~350mA,超載檢測電流為350~500mA。
在空載條件下,最大需要電流為5mA。
為PD設備提供3.84~12.95W五個等級的電功率請求,最大不超過13W。
POE供電的工作過程
當在一個網路中布置 PSE供電端設備時,POE乙太網供電工作過程如下所示。
檢測:一開始,PSE設備在埠輸出很小的電壓,直到其檢測到線纜終端的連接為一個支持IEEE 802.3af標準的受電端設備。
PD端設備分類:當檢測到受電端設備PD之後,PSE設備可能會為PD設備進行分類,並且評估此PD設備所需的功率損耗。
開始供電:在一個可配置時間(一般小於15μs)的啟動期內,PSE設備開始從低電壓向PD設備供電,直至提供48V的直流電源。
供電:為PD設備提供穩定可靠48V的直流電,滿足PD設備不越過 15.4W的功率消耗。
斷電:若PD設備從網路上斷開時,PSE就會快速地(一般在300~400ms之內)停止為PD設備供電,並重復檢測過程以檢測線纜的終端是否連接PD設備。
在把任何網路設備連接到PSE時,PSE必須先檢測設備是不是PD,以保證不給不符合POE標準的乙太網設備提供電流,因為這可能會造成損壞。這種檢查是通過給電纜提供一個電流受限的小電壓來檢查遠端是否具有符合要求的特性電阻來實現的。只有檢測到該電阻時才會提供全部的48V電壓,但是電流仍然受限,以免終端設備處在錯誤的狀態。作為發現過程的一個擴展,PD還可以對要求PSE的供電方式進行分類,有助於使PSE以高效的方式提供電源。一旦PSE開始提供電源,它會連續監測PD電流輸入,當PD電流消耗下降到最低值以下,如在拔下設備時或遇到PD設備功率消耗過載、短路、超過PSE的供電負荷等,PSE會斷開電源並再次啟動檢測過程。
電源提供設備也可以被提供一種系統管理的能力,例如應用簡單網路管理協議(SNMP)。這個功能可以提供諸如夜晚關機、遠端重啟之類的功能。
研究POE的供電方式可以看出,在供電的過程中有兩個關鍵的問題需要考慮,一個是對於PD設備的識別,另一個是系統中UPS的容量。
POE通過電纜供電的原理
標準的五類網線有四對雙絞線,但是在l0M BASE-T和100M BASE-T中只用到其中的兩對。IEEE80 2.3af允許兩種用法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通過空閑腳供電
圖3 通過數據腳供電
應用空閑腳供電時,4、5腳連接為正極,7、8腳連接為負極。
應用數據腳供電時,將DC電源加在傳輸變壓器的中點,不影響數據的傳輸。在這種方式下線對1、2和線對3、6可以為任意極性。
標准不允許同時應用以上兩種情況。電源提供設備PSE只能提供一種用法,但是電源應用設備PD必須能夠同時適應兩種情況。該標准規定供電電源通常是48V、13W的。PD設備提供48V到低電壓的轉換是較容易的,但同時應有1500V的絕緣安全電壓。
POE標准還規范了傳送電功率應使用的非屏蔽雙絞線對電纜,即3、5、5e或6類電纜。明確了與其一起工作的現存電纜設施不需要任何改動,這其中包括3、5、5e或6類電纜、各種短接線與接線板、電源插座引線和連接的硬體等。POE標准與IEEE 802.3標准系列兼容。
POE的兩種供電方法
POE標准為使用乙太網的傳輸電纜輸送直流電到POE兼容的設備定義了兩種方法:一種稱作「中間跨接法」( Mid -Span ),使用乙太網電纜中沒有被使用的空閑線對來傳輸直流電,相應的Endpoint PSE支持POE功能的乙太網交換機、路由器、集線器或其他網路交換設備。另一種方法是「末端跨接法」(End-Span),是在傳輸數據所用的芯線上同時傳輸直流電,其輸電採用與乙太網數據信號不同的頻率。Midspan PSE是一個專門的電源管理設備,通常和交換機放在一起。它對應每個埠有兩個RJ45插孔,一個用短線連接至交換機,另一個連接遠端設備。可以預見,End-Span會迅速得到推廣,這是由於乙太網數據與輸電採用公用線對,因而省去了需要設置獨立輸電的專用線,這對於僅有8芯的電纜和相配套的標准RJ-45插座意義特別重大。
圖4是POE供電系統的一個實例,由供電設備PSE 、受電設備PD和相關的配套設備及乙太網傳輸電纜組成。
圖4 符合IEEE 802.3af標準的乙太網供電系統實例
當PD設備與POE標准兼容時就可直接通過RJ-45插座從乙太網電纜供電,對於與POE不兼容的設備可以採用直流變換器或抽頭分壓裝置的方法,將其電壓變換成POE兼容的電壓。這些裝置有時也被稱為有源乙太網分裂器(Sputters),它可以將太網電纜的直流電壓取出來並通過常規的直流插座供PD設備使用。
POE技術的優勢以及拓展的應用
使用乙太網線供電的優勢是明顯的:
POE只需要安裝和支持一條電纜,簡單而且節省空間,並且設備可隨意移動。
節約成本。許多帶電設備,例如視頻監視攝像機等,都需要安裝在難以部署AC電源的地方,POE使其不再需要昂貴電源和安裝電源所耗費的時間,節省了費用和時間。
像數據傳輸一樣,POE可以通過使用簡單網管協議(SNMP)來監督和控制該設備。
POE供電端設備只會為需要供電的設備供電,只有連接了需要供電的設備,乙太網電纜才會有電壓存在,因而消除了線路上漏電的風險。
一個單一的UPS就可以提供相關所有設備在斷電時的供電。
用戶可以自動、安全地在網路上混用原有設備和POE設備,這些設備能夠與現有乙太網電纜共存。
使網路設備便於管理。因為當遠端設備與網路相連後,才能夠遠程式控制制、重配或重設。
在無線區域網中,POE可以簡化射頻測試任務,接入點能夠被輕松地移動和接入。
隨著IEEE 802.3af標準的確立,其他大量的應用也將快速涌現出來,包括藍牙接入點、燈光工作、網路列印機、IP電話機、Web攝像機、無線網橋、建築的保安系統如門禁讀卡機與監測系統等。用戶在當前的乙太網設備上融合新的供電裝置,就可以在現有的網線上提供48V直流電源,降低了網路建設的總成本,並且保護了投資。已經有製造商在市場上投放產品,例如帶電源的Midspan Hub。
PoE的核心就是將48V的額定電壓通過乙太網電纜傳輸給受電設備(PD)陣列。IP電話就是受電設備的一種,其它還有Wi-Fi設備和藍牙接入點,網路攝像機和零售終端。
POTs(傳統電話服務)通過本地交換機將48V的額定電壓傳送到用戶的電話上,而這種傳送會隨著我們拿起電話一並進行。但對很多像VoIP之類的具體PoE應用,最為關鍵的是明確網路關鍵物理基礎設施(NCPI)能否支持這些PD,能否被正確的安裝,這樣才能確保它比POTs發揮更大的效用。
圖1 典型的PoE布局圖
能量傳輸
通過乙太網給受電設備傳送能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使用電纜里的兩對空閑雙絞線,每一對分別對應一個極性;另一種方法是通過網路開關,將極性傳送到接收器和發射器相互隔離的轉換器的次級中心抽頭中。
額定的48V電壓是通過電源設備(PSE)來提供的,其提供方式也有兩種,經端點PSE或中點PSE。其中,端點PSE可配合新型的網路開關工作或是集成進網路開關中。Midspan PSE通過網路開關輸出48V的額定電壓就是經由端點PSE,此法通常用於升級已建成的網路。其典型的實現方法就是使用了電源模塊插座和電源集線器。
根據網路結構的大小和相關的基礎結構,PSE通常布置在中間配線架(IDF)中、主配線架或數據中心中。但不管採用何種方案,依據實際需要對NCPI監視和加強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部署PoE時一定要對IDF仔細考慮,主要考慮因素包括散熱、物理空間和對更高性能的要求。
因為每個PoE連接能傳送15W的電能,所以根據埠的數量和PD,IDF上的能量需求會有很大的變化,可以從小於100W一直到4000W或更高。
圖2 配屬PoE的布線室圖
UPS和基礎結構概念
是布置endspan還是midspan PSE,關鍵取決於關鍵應用中的PoE系統能否被UPS支持。如果要在IDF上增加輔助設備,監視IDF上的可用電源和房間中的散熱就變得十分的重要。當現有的PoE標准規定每個連接只能傳送大約15W電力的時候,新的PoE+標准已整裝待發,它能將傳輸水平提升到30~50W之間,但這會給IDF帶來很大的壓力。
與IDF不同,MDF一般被看作一個小型的網路或計算機房,因而對物理基礎設施的快速升級就要優先考慮。因為,新的核心路由器和冗餘模式下的開關所帶來的負載將遠超過現有UPS能力。舉例來說,UPS可能沒有充足的運行時間,而現有的冷卻能力也不能滿足需要,因為它們都不是為PoE使用所設計的。
對數據中心而言,挑戰則來自於集成能容納PoE和相關應用設備的機櫃,因為它們需要更高的實用性、冗餘性和高於其他設備的電池工作壽命。
對NCPI的考慮
在設計高可用性PoE網路時,對NCPI可以按不同部分進行考慮,例如像UPS電源、機櫃、冷卻、管理和服務。
首先是電源。要確定UPS能支持的IDF(中間配線架)、MDF或數據中心上的總負載,而並不僅是網路開關。然後,確定具體應用需求,保證整個網路能充分的運行。一般來說,電話系統的典型需求是能連續工作1~2小時。
第二是機櫃和PDU。為開關選擇的機櫃要能夠透風,特別是對基於重底盤的開關要選擇帶4腳的機櫃。總而言之,就是要根據重量和尺寸來選擇能支持大型號UPS和電池盒的機櫃。對PDU的要求則是它應帶許多插座或能測量電流。為防止過載,測量型智能PDU還要能夠通過網路瀏覽器來進行遠程式控制制。
第三是冷卻。根據需要來判斷用戶的布線室、MDF、數據中心是否應加強通風。還要對IDF、MDF和數據中心的溫度和濕度進行監控,並讓用戶通過多種方式得到警告,以避免發生大事故。
第四是服務。當用戶為PoE作計劃或是布置網路連接的時候,就要考慮對電源/基礎結構進行監控,還要考慮接入服務。如果用戶沒有室內安裝的經驗,還需聘請專業人士進行安裝。
最後是管理。目前有個趨勢就是建立自診斷、自防禦、自治療的系統,相同的概念也可擴展到NCPI或物理層。否則,安全問題將成為一個主要的瓶頸。要為完整的基礎結構而不是單個設備設計完整的管理措施,確保多節點網路能有一個合理的管理策略。
❼ 水鏈是如何產生的
並不參與DNA的實際復制和轉錄過程,DNA分子並沒有與水形成水合物,新合成的子鏈也不斷地延伸。 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糖核苷酸,DNA分子首先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從而各形成一個新的DNA分子、一分子脫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各自合成與母鏈互補的一段子鏈,把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這樣。然後,填滿裂縫 DNA聚合酶Ⅲ——合成DNA DNA連接酶——連接DNA末端所以整個過程中水只作為物質的載體,按照鹼基配對互補配對原則為什麼在DNA轉錄形成mRNA過程中會生成水 DNA的復制和轉錄過程不會有水生成!復制和轉錄過程中參與的物質和所起的作用如下,它由一分子含氮鹼基。 DNA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通過細胞分裂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所以在DNA解螺旋化和螺旋化過程中以及復制和轉錄過程中都不會有水產生,復制結束後。隨著解旋過程的進行,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所以自然就不會有水產生。復制開始時,以解開的每一段母鏈為模板,同時:酶和蛋白質——作用拓撲異構酶——幫助解開復制叉前後的超螺旋結構 DNA解旋酶——解開螺旋 Rep蛋白——幫助解開雙螺旋結構引物合成酶——合成RNA引物單鏈結合蛋白——穩定單連區 DNA聚合酶Ⅰ——消除引物,這個過程叫解旋,以周圍環境中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每條子鏈與其母鏈盤繞成雙螺旋結構,一個DNA分子
❽ 比特幣現金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以太坊經典
2017年8月1日一種基於比特幣原鏈的新型區塊鏈資產比特幣現金(BCC)橫空出世,一時間成為了大街小巷熱議的話題,市直一度突破70億美元,成為僅次於比特幣、以太坊的數字貨幣。
比特幣現金在這一過程中也盡力了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這讓人們不禁想起了以太坊經典,把比特幣現金和以太坊經典作對比,那麼,比特幣現金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比特幣經典呢?
他們的相似之處都是因為理念的不同,通過一次硬分叉的方式產生的一種新型區塊鏈資產,和主鏈分離之後走向了獨立的發展道路,也都經歷了價格過山車式的波動,都繼承了原鏈的衣缽,改變較少。但也存在諸多的不同之處:
1、產生的背景不同:
2016年6月全球最大以太坊項目TheDAO被盜360萬個以太坊,市直高達6000萬美元,這對當時剛剛起步的以太坊社區來說是致命。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和社區大部分認為不能就這樣算了,社區通過網路投票的方式決定對以太坊交易進行回滾。而以太坊社區的一少部分人認為這違背了區塊鏈不可逆的原則,是對規則的破壞,繼續堅持發展以太坊原鏈,以太坊經典由此誕生,走向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比特幣現金是長達三年之久的比特幣擴容之爭的產物,一方面,一部分堅持大區塊的社區成員和開發者厭倦了無休止的爭論,社區共識方案紐約共識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未來依舊不明朗,大區塊的支持者希望走向獨立的發展道路;另一方面,大區塊的在社區支持率也是非常之高,BU擴容方案雖然經常出現BUG,但依舊獲得了全網40%的算力支持,比特幣現金脫胎於BU擴容方案,延續了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初衷,在技術上作出了一定的改變,是一種新型的技術嘗試。在這種大背景下,比特幣現金應運而生,適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
2、關注度和影響力不同
比特幣現金的前身是比特幣,是比特幣的阮生兄弟,而比特幣是全球數字貨幣的霸主。比特幣向現金和主鏈分離之後和比特幣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比特幣現金可以說是含住金鑰匙誕生的,一經問世就獲得了社區的廣泛關注,成為社區討論的焦點,新聞滿天飛,國內外的眾多的主流交易平台也多選擇支持。價格在經過短暫的調整之後逐漸回歸了理性,市直一度名列前三,至今仍排在第四。
以太經典的前身是以太坊,以太坊在今年才登上全球數字貨幣第二把交椅,在2016年的時候知名度和社區影響力都不是太高。分裂出來的以太坊經典更是被社區各種不看好,上線的平台少之又少,價格是一路狂跌。以太坊經典在社區的關注度和影響力一直不高,市直遲遲進不了前十,社區討論和媒體關注機會沒有,在經過幾輪的爆發之後市直也只是排到了第九。
綜上所述,無論是關注度和社區影響力,還是產生的歷史背景,比特幣現金和以太坊經典都是不可同日而語,比特幣現金未來的發展將會更加美好,如果比特幣社區依舊是內訌不斷,不思進取,拒絕改變,比特幣現金是有機會撼動比特幣霸主地位,取而代之的。
❾ 以太坊經典ETC是什麼
由於以太坊的去中心化,Vitalik Buterin回滾交易記錄的決定必須至少獲得51%用戶的通過。結果以太坊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太坊經典(Etherum Classic),他們堅持區塊鏈不容更改的初衷,留下來繼續維護原有的以太坊。另一派則是以太坊(Etherum),由Vitalik Buterin團隊維護。這就是「以太坊硬分叉」帶來以太坊經典的來歷。貢獻者:比特網bitewang
❿ 比特幣即將分叉,怎麼看待新比特幣現金
比特幣現金(BCH)是比特幣的分叉幣。其實,除了比特幣現金,比特幣還有很多分叉幣,那麼分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第一節 為什麼一言不合就分叉?
分叉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比特幣。
我們知道,比特幣交易是基於比特幣區塊鏈網路的(一個一個區塊構成一個前後關聯的鏈條,形成比特幣區塊鏈網路),區塊既然是一個塊,它肯定是有容量的(大家腦補一下區塊這個東西,無非是一堆一堆代碼的集合),區塊容量的大小會對交易的效率產生限制,如果區塊容量太小,那麼自然所容納的交易數量也越小,一旦交易量過大,就會造成擁堵。
比特幣區塊的容量只有 1M,它所能容納的交易數量大概也就 5-7 筆而已。早先比特幣交易的用戶比較少,這個容量倒是沒什麼問題,但是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越來越多的用戶湧入,比特幣區塊容納不下這么多交易,就出現了擁堵的現象。
比特幣心裡急啊:慢點啊兄dei們,我跟不上你們的交易速度啊喂!用戶心裡也急啊:大哥,你能不能快點啊喂!
這是個大問題,不僅在於大家耐心有限,最主要的原因是,比特幣的定位是貨幣啊,你作為一個貨幣,就應該快准狠地實現支付收款嘛,要是一直這么慢,啥時候才能實現貨幣屬性?所以,這是一個大問題。
比特幣社區當然知道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比特幣社區就出現了分歧,這個分歧在於要不要擴大比特幣區塊的容量(因為我們剛剛說了,正是比特幣區塊容量太少才導致了交易速度過慢、擁堵的情況)。
爭議主要分成兩個陣營:
以 Core 為首的比特幣原開發團隊認為:比特幣是一種價值儲存品的電子黃金,一旦擴容則會破壞其核心的東西;
而以吳忌寒為首的礦工團隊則認為:比特幣未來應該是一種可快速流通的貨幣,需要對其進行擴容以解決交易擁堵問題。因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任何個人和機構都無法決定比特幣系統該如何去「擴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大家的意見產生了分歧,誰也不願意退讓,於是,大家一拍兩散,各走各的路。比特幣這條鏈便分裂成了BTC和BCH兩條鏈,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所謂的「分叉」。
這是分叉的由來。
第二節 分叉之後會怎麼樣?
對於區塊鏈來講,分叉就是區塊鏈協議的改變,類似於對區塊鏈做一個升級,來彌補系統存在的不足。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的手機軟體也經常提示你升級是一個道理的。
但是,我們知道,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它不像你的手機軟體那樣,開發者說升級就升級。在區塊鏈的世界裡,任何的修改都需要全體成員達成共識,沒有人能夠決定什麼時候改變、如何改變區塊鏈底層協議。
所以,當比特幣原開發團隊和礦工團隊產生分歧之後,系統就會一分為二,出現兩個基於原有區塊鏈的新系統,大家各過各的,誰也不能幹預誰。這樣一來,比特幣系統便分成了兩條鏈:BTC 和 BCH,也就是所謂的「分叉」,而 BCH 就被稱為分叉幣(比特幣的分叉幣)。
其實,不止 BCH,比特幣的分叉幣還有很多。為什麼一提到分叉幣首先想到的是 BCH 呢,這是因為,BCH 是做得比較成功的分叉幣,它的市值最高的時候排在加密貨幣市值排行的第四位,僅次於比特幣、以太坊和EOS這三大主流幣種。
第三節 硬分叉和軟分叉
我們打一個比喻,如果說比特幣系統是一棵大樹的樹干,那麼BCH等分叉幣就是大樹的分枝。但是,分叉並不像這個比喻這么簡單,分叉還分為硬分叉和軟分叉。
一、硬分叉:再見再也不見
我們上面說的BCH就屬於硬分叉。硬分叉意味著,使用舊軟體的節點再也不能驗證使用新軟體節點生產的區塊了。你想驗證你只能升級,而升級之後就相當於換了賽道,跑在另一個新系統上了,就好比 BCH 之於 BTC,BCH 就是一個全新的賽道(一個全新的鏈),這個鏈上的幣就是BCH(比特幣現金),那麼,使用BCH系統的節點再也無法去BTC網路上進行交易驗證了。硬分叉,通俗講,就是各走各的路,再也沒有什麼交集了。
二、軟分叉:變得更好來重逢
與硬分叉相對的是軟分叉。軟分叉意味著,使用舊版本的節點可以驗證使用新版本節點所生產出的區塊,使用新版本的節點也可以驗證使用舊版本節點生產出的區塊,兩種版本可以兼容。
比特幣 2017 年隔離見證升級所採用的方式就是軟分叉。在整個過程中,不管是使用舊版本還是使用新版本都沒有關系,因為兩者兼容,新版本只是更好地解決了一些問題,本質上大家還是在比特幣這一條鏈上跑,沒有新幣產生。
總結來講,軟分叉與硬分叉的區別就在於,使用舊軟體的節點能否兼容使用新軟體的節點,可以兼容就是軟分叉,不能兼容就是硬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