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側鏈SKL
㈠ LINK, ChainLink是什麼
LINK
1.簡介
LINK是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ERC20標准化代幣,用於支付Chainlink節點運營商,以便從脫鏈數據中檢索數據,將數據格式化為區塊鏈可讀格式,脫鏈計算以及保證正常運行時間。Chainlink代幣作為運行節點的一部分,可防止不良參與者。
2.項目介紹
首個分散的 Oracle 網路,允許任何人安全地提供智能合同,訪問關鍵的外部數據,離線支付和任何其他 API 功能。任何擁有數據 feed、離線服務(如本地付款)或任何其他 API 的用戶均可以直接將其提供給智能合同,以換取 LINK 令牌。ChainLink網路是ChainLink節點的分布式網路,它們都直接將特定數據、API和各種離線支付功能的使用輸送給智能合約。Chainlink網路由兩個獨立的部分組成,鏈上鏈和外鏈,它們必須交互以提供服務。該網路的構建方式使其可以升級,因此可以在更好的技術和技術出現時替換其不同的組件。網路的鏈上組件通過服務級別協議(SLA)基於智能合約的一方請求的度量來過濾神諭。使用這些指標,Chainlink收集對SLA查詢的響應,使用聲譽和聚合模型對它們進行排序,並提供可能實施到智能合約中的Chainlink查詢的最終集合結果。網路的鏈外組件由連接到以太坊網路的Oracle節點組成,這些網路獨立收集對離線請求的響應。這些脫鏈節點可以位於任何行業內,例如紐約證券交易所運營的脫鏈節點可以為Chainlink網路提供實時准確的交易信息,或者Visa網路脫鏈節點可以解決交易通過Chainlink網路與消費者和供應商進行交互。Chainlink技術旨在將來自所有這些行業的節點集成到一個通用網路中,該網路本身充當(低成本)中間人,根據需要解釋並正確分配數據。Chainlink系統將確保從神諭中得到的結果是准確的,並且允許神諭與他們提供的數據保持獨立。任何數據,付款,電子簽名或其他API提供商以及個人開發人員都可以通過將他們熟悉的API連接到網路,輕松加入Chainlink網路。一旦API連接到ChainLink,用戶就成為ChainLink節點操作員,並負責將該API連接到ChainLink網路。為了激勵運營商提供API信息,他們在LINK令牌中得到了補償,以便成功完成在線鏈接請求。該項目目前提供了一個完全分布式的與比特幣,以太坊和Hyperledger兼容的神諭網路。預計未來將支持其他區塊鏈,這將允許智能合約與任何其他公共或私有連鎖之間的跨鏈連接,允許世界上的任何人使用Chainlink網路,無論其平台如何。所有服務提供商都將能夠安全地提供智能合同,以訪問關鍵的外部數據,甚至可能還有非連鎖支付。
3.評述
Chainlink(LINK)是一個分散的網路,可為智能合約提供信息(oracle)。 Chainlink由謝爾蓋·納扎羅夫(Sergey Nazarov)和史蒂夫·埃利斯(Steve Ellis)於2017年成立,旨在通過智能合約為其執行參數解決鏈下信息采購問題。智能合約被設計為在滿足某些參數時自動執行,但是,當這些參數在鏈下存在時,則依賴於信息源(稱為oracle)來提供必要的信息。脫鏈預言者往往是集中的,並且依賴於第三方以可信賴且時間緊迫的方式提供關鍵信息。 ChainLink旨在通過分散的預言網路將信息提供給智能合約,從而打破這種依賴性,這些預言在Link區塊鏈上協同工作,以驗證並將關鍵信息轉發給這些合約。 ChainLink網路允許擁有數據饋送或信息承載API的用戶輕松地向智能合約提供信息,以換取LINK令牌。大事記2017年9月-ChainLink ICO。2018年11月-收購Town Crier(智能合約和數據隱私項目)。2019年6月13日-宣布與Google合作效用鏈接網路通過Oracle的分散網路(數據源和API)向智能合約提供及時,准確的信息。該信息對於有效和准確地執行智能合約至關重要,因為所需信息存在於鏈下,並且必須有一種可靠的方法來獲取鏈上信息。 LINK令牌用作使用Link Network提供的數據的智能合約的付款,其中提供准確信息的預言機將按所佔LINK的比例進行獎勵。重要功能與SWIFT和Google等主要行業參與者的合作夥伴關系以太坊側鏈的整合,例如Harmony,Celer和Matic。平均區塊時間n / a;總供應量10億LINK;通過閾值簽名將Oracle Consensus寫入以太坊區塊鏈。
相關鏈接:https://chain.link/
https://en.bitcoinwiki.org/wiki/ChainLink
https://everipedia.org/wiki/lang_en/chainlink-cryptocurrency
https://blog.chain.link/threshold-signatures-in-chainlink/
https://blockonomi.com/chainlink-guide/
㈡ 區塊鏈主鏈等同於公鏈嗎謝謝
這個兩個不同的概念。區塊鏈按照不同標准,主要有3種分類:
(1)根據區塊鏈的網路范圍,可分為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
(2)根據區塊鏈對接類型,分為單鏈、側鏈與互聯鏈;
(3)根據區塊鏈部署的顯示環境,可分為主鏈和測試鏈。
主鏈可以理解為正式上線的、獨立的區塊鏈網路,而公鏈指任何人都可讀取的、任何人都能發送交易且交易能獲得有效確認的、任何人都能參與其共識過程的區塊鏈。
㈢ 主鏈和側鏈有什麼關系
通俗來說,主鏈可以理解為正式上線的、獨立的區塊鏈網路;而側鏈則不然。它不會特指某個區塊鏈,是遵守側鏈協議的所有區塊鏈的統稱。
側鏈旨在實現雙向錨定,讓某種加密貨幣在主鏈以及側鏈之間互相「轉移」。以比特幣為例:通過側鏈技術,比特幣可從主鏈「轉移」到其他區塊鏈之上,並在「轉移」後的區塊鏈上使用,同時還能安全「返回」主鏈;整個過程比特幣保持著相同的價值。所以說,側鏈的概念是相對主鏈而言的;只要符合側鏈協議,所有現存的區塊鏈,如以太坊、萊特幣、Zcash等等都可成為側鏈。
在主鏈上部署側鏈技術,就意味著用戶可以使用他們已有的資產訪問新的加密貨幣系統,從而實現在主鏈上無法達到的操作目的。舉個例子,使用RootStock技術將能讓比特幣通過智能合約技術進行更為復雜的交易操作,如微支付。與此同時,加密貨幣還可通過在主鏈以及側鏈上的雙向流通,來擴大其應用范圍。
另一方面,由於側鏈本是獨立的區塊鏈,有自己的節點網路,代碼以及數據也是相對獨立的;所以它在運行過程中不會增加主鏈的負擔,避免數據過度膨脹的情況出現。不過側鏈技術較為復雜,需要支持可被後期重組證明失敗交易的腳本以及足夠多的運行節點,來確保其安全性。
㈣ 以太坊區塊鏈ETH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以太坊區塊鏈目前暴露出三大問題,長時間以來其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一直無力解讀。第一是以太坊區塊鏈整體很低的性能和TPS;第二是資源不隔離,CryptoKitties虛擬貓咪的事件,一度占據了整個以太坊 20% 的流量,直接造成以太坊網路用戶無法展開及時的交易,就是資源不隔離最大的痛點;第三個問題在於以太坊治理結構的體現,區塊鏈作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以太坊過去以來,創始人團隊主導了其網路發展,過於中心化的治理模式,讓目前的以太坊出現了ETH、ETC、ETF等分叉,以太坊社區目前進入四分五裂的治理狀態。而以太坊網路目前出現的各種弊病,在「aelf」創始人與CEO馬昊伯看來,這是無法接受的。於是,「aelf」定位,就是為對標以太坊的下一代去中心化底層計算平台,重點解決目前以太坊存在的性能不足、資源不隔離、治理結構三方面的問題而誕生的。
㈤ 以太坊帶來了那些爭議和質疑呢
以太坊和比特幣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區別在哪裡呢?比特幣定義的是一套貨幣體系,而以太坊側重的是打造一條主鏈(可以理解為一條公路),可以讓大量的區塊鏈應用跑在這條公路上。
從這一點來看,以太坊的應用場景更廣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以太坊標志著區塊鏈
1.0時代一個單純的貨幣體系,向區塊鏈2.0時代實現其他行業以及應用場景的轉變。
但是,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以太坊雖然拓展了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范圍,還提升了處理交易的速度,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定的爭議與質疑。
一、以太坊的擴展性不足的解決之道:分片技術和雷電網路
以太坊的底層設計,最大的問題是以太坊只有一條鏈,沒有側鏈,這就意味著,所有程序都要對等地跑在這條鏈上,消耗資源的同時,還會引發系統擁堵。正如去年非常火爆的以太坊游戲「加密貓」,這個游戲火爆的時候,一度引發以太坊網路癱瘓。
對於提升處理能力這個問題,以太坊提出兩種方式:一個是分片技術(shard),一個是雷電網路,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這兩種技術。
(一)分片技術
以太坊創始人 V 神(Vitalik Buterin)認為,諸如比特幣這種主流的區塊鏈網路,之所以處理交易的速度很慢,是因為每一個礦工要處理全網的每一筆交易,這樣的效率其實是非常低下的。分片技術的構想是:一筆交易不必發動全網所有節點都去處理,只要讓網路中的一部分節點(礦工)處理就好了。於是,以太坊網路被劃分成很多片,同一時間,每一分片都可以處理不同的交易,這樣一來,會大大提升網路性能。
但是,分片技術也是有一定爭議的。我們知道,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思想是去中心化,全網都去見證(處理)同一交易,這才具有最高的權威性。而以太坊分片技術,並不是所有節點共同見證,而是類似於分小組見證,這樣一來,它便失去了絕對的「去中心化」屬性,只能通過犧牲掉一定的去中心化特性來達到高性能的目的。
(二)雷電網路
雷電網路使用的是鏈下交易的方式。這是什麼意思呢?它的意思是:使用雷電網路的參與者在互相轉賬時,不需要通過以太坊主鏈交易確認,而是通過參與者之間創建支付通道,在鏈下完成。
不過,雷電網路並不是脫離主鏈的,在建立支付通道之前,需要先用主鏈上的資產做抵押,生成余額證明(Balance Proof),擁有餘額證明才能表明你能做出相應余額的轉賬。在交易雙方都持有餘額證明的情況下,雙方可通過支付通道在鏈下進行無限制次數的轉賬。
只有在完成鏈下交易,需要將資產轉回鏈上時,才會在以太坊主鏈上登記主鏈賬戶的余額變化信息,而這期間不管發生多少次交易在主鏈上是不會有記錄的。
雷電網路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好處,就是可以為你省下礦工費用。目前我們在以太坊主鏈上進行交易,需要消耗 Gas,需要支付礦工費用,那麼一旦將交易搬到鏈下,就可以節省這一部分的成本。
當然,雷電網路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在使用雷電網路時需要用主鏈上的資產作抵押;而這部分資產作為抵押物,在使用者完成鏈下交易之前是不能使用的。這也就決定了,雷電交易只適合小額交易。
上面就是以太坊擴展性不足的問題,以及目前提出的兩個主要解決方案:分片技術和雷電網路。
二、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存在漏洞與臭名昭著的 The Dao 事件
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很強大,但是,凡是代碼都會存在漏洞的,以太坊智能合約最大的爭議就在於所謂的漏洞,也就是安全性問題。據相關研究表明,在基於以太坊的近100萬個智能合約上,發現有34200(約3%)個含有安全漏洞,將允許黑客竊取ETH、凍結資產或刪除合約,比如說,臭名昭著的The Dao 事件。
(一)Dao是什麼意思?
介紹 The Dao 事件之前, 我們先見到介紹一下 DAO 是什麼。DAO 是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的簡稱,可以理解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從以太坊的角度來理解,DAO 是區塊鏈上的某一類合約,或者一個合約組合,用來代替政府的審查以及復雜等中間程序,從而實現高效的、去中心化的信任的系統。所以,DAO 不是特定的某個組織,也就說呢,可以有很多的DAO,各種各樣的DAO。
(二)臭名昭著的The Dao事件
但是,我們現在提到DAO,基本上所指的都是The DAO事件,也就是我們剛剛說的那個臭名昭著的黑客攻擊事件。我們知道,英文中的 The是特指的意思,The DAO事件呢就
是特指的那個DAO事件,因為我們剛剛說了DAO不是特定的某個組織,可以有很多的DAO,各種各樣的DAO。
2016 年的時候,德國一家專注「智能鎖」的公司 Slock.it,為了實現去中心化的實物交換(比如說:公寓啊,船隻啊),在以太坊上發布了 DAO項目。並且於2016年4月
30日開始,融資窗口開放了28天。
沒想到,這個DAO項目的人氣非常高,短短半個月就籌得了超過一億美元,而到整個融資期結束,一共籌集到1.5億美元,由此呢,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眾籌項目。然而好景不長,到了6月份,黑客利用智能合約裡面的漏洞,成功轉移了超過360萬個以太幣,並投入到一個DAO子組織中,這個組織和The DAO有著同樣的結構。以至於當時以太幣價格從20多美元直接跌破13美元。
這個事件說明智能合約的確是有漏洞的,而且一旦漏洞被黑客利用,那麼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這就是現在很多人批評以太坊,說它的智能合約不智能。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國外有很多公司為了解決智能合約的漏洞問題 ,開始提供代碼審計服務。而從技術的角度來說,目前一些團隊正在對智能合約進行檢驗,這些團隊多數由哈佛、斯坦福和耶魯的教授帶隊,部分團隊已經獲得了頭部機構的投資。
除了目前以太坊存在的擴展性不足、智能合約漏洞問題,對於以太坊的爭議還在於它所追求的POS共識機制,也就是權益證明機制,在權益證明機制下,如果說誰持幣的數量越大、持幣時間越久,獲得的「權益」(利息)就越多,還有機會得到記賬權力,記賬又可以獲得獎勵,那麼這樣一來,容易造成「強者越強」的寡頭優勢。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ICO亂象的問題。ICO是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咱們可以理解為預售。以太坊上ICO項目的爆發,滋生了打著ICO旗號進行資金盤、詐騙圈錢等不法行為,對社會和金融穩定造成安全隱患。
㈥ 什麼叫比特幣側鏈
自2014年側鏈概念被首次公開討論以來,這種概念已經獲得來自比特幣社區的大量宣傳。從本質上講,側鏈可以讓用戶在比特幣區塊鏈與其他具有不同功能的區塊鏈之間相互轉移比特幣。
目前正在開發的側鏈包括RSK(Rootstock),一個以太坊式的更加靈活的智能合約平台;Mimblewimble,一種用於改進比特幣區塊鏈隱私和可擴容性的實驗性方法;Bitcoin Hivemind,一個基於區塊鏈的預測市場平台。
要將比特幣從主鏈轉移到側鏈,這些比特幣首先將會被凍結在主鏈上,然後在第二鏈上激活;這就是雙向掛鉤(two-way peg)。根據誰或者什麼來控制這些被凍結在比特幣主鏈上的資金用於雙向掛鉤機制,目前有5種著名的解決方案。
1.單一保管方
2.聯盟模式
3.SPV側鏈
4.驅動鏈
5.混合鏈
㈦ 在區塊鏈中什麼是側鏈和主鏈
主鏈:即正式上線的、獨立的區塊鏈網路。可以這樣說,區塊鏈的存儲數據的實體,一般認為是主鏈網路本身。比如BTC主網、ETH主網和EOS主網都是主鏈。
側鏈:首先,側鏈協議的本質屬於一種跨區塊鏈的解決方案。簡單的說,通過此方案可以讓數據信息在兩條區塊鏈之間實現轉移。側鏈最初的提出是基於實現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資產在多個區塊鏈間的轉移。
通俗來說,側鏈就像是一條條通路,將不同的區塊鏈互相連接在一起,以實現區塊鏈的擴展。側鏈完全獨立於主鏈,但是這兩個賬本之間能夠「互相操作」,實現交互。
側鏈協議——側鏈協議是指(以比特幣為例):可以讓比特幣安全地從比特幣主鏈轉移到其他區塊鏈,又可以從其他區塊鏈安全地返回比特幣主鏈的一種協議。這里將比特幣換成以太幣或者其他區塊鏈也是同樣的道理。那請問,我們為什麼需要側鏈,或者側鏈有什麼好處呢?
主鏈缺乏的功能,側鏈來提供。
比如比特幣網路沒有智能合約的功能,但可以通過側鏈來實現這一功能。
如果主鏈的運行效率低下,可以將主鏈部分功能轉移到側鏈來實施。
比如主鏈的轉賬速度很慢,沒有辦法滿足日常支付需求,我們可以開發閃電網路來作為側鏈滿足日常的支付。同樣是因為性能低下,以太坊沒有辦法支持大型商業級的DAPP(去中心化應用),可以通過側鏈開發來實現。
如果拋開技術上的嚴謹性,可以採用另外一種更為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側鏈,一切為原來的主網路提供支持或者服務的網路都可以叫做側鏈,不用在乎這個側鏈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比如:
第三方支付網路(支付寶/微信),可以把銀行網路想像成為主鏈,而第三方支付就是一種側鏈。
加密貨幣交易,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等自由的網路看成是主鏈,那交易所可以看成一個側鏈。
RSK 和Loom,他們分別是針對比特幣和以太坊主鏈單獨開發出來的側鏈。
第一種應用,裡面的主鏈和側鏈都是中心化的
第二種應用,主鏈是去中心化,側鏈是中心化的
第三種應用,主鏈是去中心化,側鏈也是去中心化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深入,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價值交換活動,會慢慢的從第一種應用逐步過渡到第三種應用。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㈧ 什麼是公有鏈、私有鏈、聯盟鏈和側鏈
公有鏈去中心化程度。這種以比特幣以及以太坊為代表的公有區塊鏈,不受第三方機構控制,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讀取鏈上的數據記錄、參與交易以及競爭新區塊的記賬權等。
程序開發者無權干涉用戶,各參與者(即節點)可自由加入以及退出網路,並按照意願進行相關操作。
私有區塊鏈則完全相反,該網路的寫入許可權由某個組織或者機構全權控制,數據讀取許可權受組織規定,要麼對外開放、要麼具有一定程度的訪問限制。
簡單來說,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弱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的系統。由於參與節點具有嚴格限制且少;與公有鏈相比,私有鏈達成共識的時間相對較短、交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而聯盟鏈則是介於公有鏈以及私有鏈之間的區塊鏈,可實現「部分去中心化」。
鏈上各個節點通常有與之相對應的實體機構或者組織;參與者通過授權加入網路並組成利益相關聯盟,共同維護區塊鏈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