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以太坊知識 » 以太坊和超級賬本的區別

以太坊和超級賬本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4-12-18 14:51:05

區塊鏈中超級賬本是什麼

超級賬本(hyperledger)是Linux基金會於2015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數字技術和交易驗證的開源項目,30家初始企業成員(包括IBM、Accenture、Intel、J.P.Morgan、R3、DAH、DTCC、FUJITSU、HITACHI、SWIFT、Cisco等)。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台,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

hyperledger

當下是區塊鏈快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包括醫療、文化、物聯網等等,都在尋求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各自的行業痛點。要支持各種行業的應用,就意味著區塊鏈應該具有企業級屬性,保密性和吞吐量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超級賬本在區塊鏈中的位置:

- 比特幣- 代表數字貨幣、區塊鏈思想的誕生,提供了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原型

- 以太坊- 掙脫數字貨幣的枷鎖,智能合約的誕生,延伸了區塊鏈技術的功能

- 超級賬本- 進一步引入許可權控制和安全保障,首次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到分布式聯盟賬本的應用場景。

鏈喬教育在線旗下學碩創新區塊鏈技術工作站是中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開展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學碩創新工作站 」唯一獲準的「區塊鏈技術專業」試點工作站。專業站立足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改革,構建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Ⅱ 各區塊鏈架構的橫向比較

各區塊鏈架構的橫向比較
時常聽人們談起區塊鏈,從 2009 年比特幣誕生至今,各式各樣的區塊鏈系統或基於區塊鏈的應用不斷被開發出來,並被應用到大量的場景中,而區塊鏈技術本身也在不停地變化和改進。
區塊鏈又被稱為分布式賬本,與之對應的則是中心化賬本,比如銀行。與中心化賬本不同的是,分布式賬本依靠的是將賬本數據冗餘存儲在所有參與節點中,來保證賬本的安全性。簡單地說,區塊鏈會用到三種底層技術:點對點網路技術、密碼學技術和分布式一致性演算法。而通常,區塊鏈系統還會「免費附贈」一種被稱為智能合約的功能。智能合約雖然不是區塊鏈系統的必要組成部分,但由於區塊鏈天生所具備的去中心化特點,使它可以很好地為智能合約提供可信的計算環境。
為了適應不同場景的需求,區塊鏈系統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往往會需要進行各種改造,以滿足特定業務的要求,比如身份認證、共識機制、密鑰管理、交易頻次、響應時間、隱私保護、監管要求等。而實際應用區塊鏈系統的公司往往沒有進行這種改造的能力,於是市場上慢慢出現了一些用於定製專用區塊鏈系統的框架,採用這些框架就可以很方便地定製出適用於企業自身業務的區塊鏈系統。
本文將對目前市場上幾個典型的區塊鏈框架進行橫向對比,看看它們都有哪些特點,以及它們之間到底有哪些區別。為了保持對比的公正性,本文將只針對開源的區塊鏈框架進行討論。
各區塊鏈架構的簡單介紹
1、比特幣
比特幣(bitcoin)源自一名叫做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 2008 年發表的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論文,文中描述了一種被他稱為「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及其演算法。在之後的幾年裡,比特幣不斷成長和成熟,而它的底層技術也逐漸被人們認識並抽象出來,這就是區塊鏈技術。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鼻祖,在區塊鏈的大家族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基於比特幣技術開發出的山寨幣(altcoins)的數量有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
從論文中可以得知,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實現一種完全基於點對點網路的電子現金系統,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中介機構。總結來說,他希望比特幣的設計能夠實現以下這些目標:
● 不需要中央機構就可以發行貨幣
● 不需要中介機構就可以支付
● 保持使用者的匿名性
● 交易無法被撤銷
從電子現金系統的角度來看,以上這些目標在比特幣中基本都得到了實現,但是依然有一些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延展性攻擊、區塊容量限制、區塊分叉、擴展性等。
在應用場景方面,目前大量的數字貨幣項目都是基於比特幣架構來設計的,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實際的應用案例,比如彩色幣、t? 等。
彩色幣(coloredcoin),通過仔細跟蹤一些特定比特幣的來龍去脈,可以將它們與其他的比特幣區分開來,這些特定的比特幣就叫作彩色幣。它們具有一些特殊的屬性,從而具有與比特幣面值無關的價值,利用彩色幣的這種特性,使得開發者可以在比特幣網路上創建其它的數字資產。彩色幣本身就是比特幣,存儲和轉移不需要第三方,可以利用已經存在的比特幣的基礎。
t? 是比特幣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是美國在線零售商 Overstock 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私有和公有股權交易平台。
2、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 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帶有圖靈完備語言的區塊鏈,用這種語言可以創建合約來編寫任意狀態轉換功能,用戶只要簡單地用幾行代碼來實現邏輯,就能夠創建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序,並應用於貨幣以外的場景。
以太坊的設計思想是不直接「支持」任何應用,但圖靈完備的編程語言意味著理論上任意的合約邏輯和任何類型的應用都可以被創建出來。總結來說,以太坊在比特幣的設計目標之外,還需要實現以下幾個目標:
● 圖靈完備的合約語言
● 內置的持久化狀態存儲
目前基於以太坊的合約項目已達到數百個,比較有名的有 Augur、TheDAO、Digix、FirstBlood 等。
Augur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平台,基於以太坊區塊鏈技術。用戶可以用數字貨幣進行預測和下注,依靠群眾的智慧來預判事件的發展結果,可以有效地消除對手方風險和伺服器的中心化風險。
限於篇幅,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平台的項目就不多介紹了。基於以太坊的代碼進行改造的區塊鏈項目也有不少,但幾乎都是閉源項目,只能依靠一些公開的特性來推斷,所以就不在本文展開討論了。
3、Fabric
Fabric 是由 IBM 和 DAH 主導開發的一個區塊鏈框架,是超級帳本的項目成員之一。它的功能與以太坊類似,也是一個分布式的智能合約平台。但與以太坊和比特幣不同的是,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框架,而不是一個公有鏈,也沒有內置的代幣(token)。
超級賬本(hyperledger)是 Linux 基金會於 2015 年發起的推進區塊鏈技術和標準的開源項目,加入成員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幾個不同利益體,目標是讓成員共同合作,共建開放平台,滿足來自多個不同行業各種用戶案例,並簡化業務流程。
作為一個區塊鏈框架,Fabric 採用了松耦合的設計,將共識機制、身份驗證等組件模塊化,使之在應用過程中可以方便地替換成自定義的模塊。除此之外,Fabric 還採用了容器技術,將智能合約代碼(chaincode)放在 docker 中運行,從而使得智能合約可以用幾乎任意的高級語言來編寫。
以下是 Fabric 的一些設計目標:
● 模塊化設計,組件可替換
● 運行於 docker 的智能合約
目前已經有不少採用 Fabric 架構進行開發的概念驗證(POC)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其中不乏一些金融機構做出的嘗試,不過由於項目剛剛起步,還沒有比較成熟的落地應用。
4、DNA
DNA(Distributed Networks Architecture,分布式網路架構),是由總部位於上海的區塊鏈創業公司「分布科技」開發的區塊鏈架構,可以同時支持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等不同應用類型和場景,並快速與業務系統集成。
與以太坊、Fabric不同的是,DNA 在系統底層實現了對多種數字資產的支持,用戶可以直接在鏈上創建自己的資產類型,並用智能合約來控制它的發行邏輯。對於絕大部分的區塊鏈應用場景,數字資產是必不可少的,而為每一種數字資產都開發一套基於智能合約的轉賬、發行邏輯是非常浪費且低效的。因此,由區塊鏈底層提供直接的數字資產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而對於那些完全不需要數字資產的應用場景,同樣可以基於 DNA 提供的智能合約架構來編寫任意的自定義邏輯來實現。
DNA 的設計目標主要有以下幾點:
● 多種數字資產的底層支持
● 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和狀態持久化
● 跨鏈互操作性
● 交易的最終性
目前已有不少金融機構採用 DNA 架構來進行區塊鏈概念驗證產品的開發。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已經落地的區塊鏈項目,如小蟻區塊鏈、法鏈等。
小蟻(antshares)是一個定位於資產數字化的公有鏈,將實體世界的資產和權益進行數字化,通過點對點網路進行登記發行、轉讓交易、清算交割等金融業務的去中心化網路協議。它採用社區化開發的模式,在架構上與 DNA 保持一致,從而可以與任何基於DNA 的區塊鏈系統發生跨鏈互操作。
法鏈是全球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法律存證區塊鏈,一個底層基於 DNA區塊鏈技術,並由多個機構參與建立和運營的證據記錄和保存系統。該系統沒有中心控制點,且數據一旦錄入,單個機構或節點無法篡改,從而滿足司法存證的要求。
5、Corda
Corda 是由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區塊鏈創業公司 R3CEV 開發的,由其發起的 R3區塊鏈聯盟,至今已吸引了數十家巨頭銀行的參與,其中包括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紐約梅隆銀行、花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三菱 UFJ 金融集團、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法國興業銀行等。
從 R3 成員的組成上也可以看出,Corda 是一款專門用於銀行與銀行間業務的區塊鏈架構。盡管 R3 自己聲稱 Corda 不是區塊鏈,但從各項特徵來看,它具備區塊鏈的一些特性。
技術對比
1、數字資產
接下來,將對前文中提到的這些區塊鏈框架進行一系列的技術對比,並從多個維度展開介紹它們的區別與相似之處。

區塊鏈的內置代幣通常是一種經濟激勵模型和防止垃圾交易的手段。比特幣天生就有且只有一種內置代幣,所以在比特幣系統中所有的「交易」本質上都是轉賬行為,除非通過外部的協議層來給比特幣增加額外的數字資產。
以太坊和 DNA 具有內置代幣,它們的作用除了以上提到的經濟激勵和防止垃圾交易之外,還具有為系統內置功能提供一個收費的渠道。比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運行需要消耗 GAS,而 DNA 的數字資產創建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代幣。
以太坊和 Fabric 沒有內置的多種數字資產支持,而是通過智能合約來實現相應的功能。這種方式的好處在於,系統設計可以做到非常簡潔,而且資產的行為可以任意指定,自由度極高。然而這樣的設計也會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比如所有的資產創建者不得不自己編寫重復的業務邏輯,而用戶也沒有辦法通過統一的方式去操作自己的資產。
相比之下,DNA 和 Corda 採用了在底層支持多種數字資產的方式,讓資產創建者可以方便地創建自己的資產類型,而用戶也可以在同一個客戶端中管理所有的資產。對於邏輯更加復雜一點的業務場景來說,他們同樣可以利用智能合約來強化資產的功能,或者創建一種與資產無關的業務邏輯。
2、賬戶系統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是這樣一種機制:每一枚數字貨幣都會被登記在一個賬戶的所有權之下,一枚數字貨幣有兩種狀態,即要麼還沒有被花費,要麼已經被花費。當需要使用一枚數字貨幣的時候,就將它的狀態標記為已經花費,並創造一枚新的與之等額的數字貨幣,將它的所有權登記到新的賬戶之下。在這個過程中,被標記為已花費的數字貨幣就被稱為交易的輸入,而創造出來的新的數字貨幣被稱為交易的輸出,在一筆交易中,可以包含多個輸入和多個輸出,但是輸入之和與輸出之和必須相等。要計算一個賬戶的余額時,只要將所有登記在該賬戶下的數字貨幣的面額相加即可得出。
比特幣和 Corda 就採用了 UTXO 這樣一種賬戶機制,而以太坊則採用了更加直觀的余額機制:每個賬戶有一個狀態,狀態中直接記錄了賬戶當前的余額,轉賬的邏輯就是從一個賬戶中減去一部分余額,並在另一個賬戶中加上相應的余額,減去的部分和加上的部分必須相等。DNA 在賬戶機制上同時兼容這兩種模式。
那麼 UTXO 模式和余額模式,究竟有什麼優缺點呢?UTXO 最大的好處就是,基於 UTXO 的交易可以並行驗證且任意排序,因為所有的 UTXO 之間都是沒有關聯的,這對區塊鏈未來的伸縮性是有很大幫助的,而基於余額的設計就沒有這個優勢了;反過來,余額設計的優點是設計思想非常簡潔和直覺化,便於程序實現,特別是在智能合約中,要處理 UTXO 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麼以智能合約為主要功能的以太坊選擇余額設計的原因,而比特幣、OnchainDNA、Corda 這些以數字資產為核心的架構則更傾向於 UTXO 設計。
關於身份認證,比特幣和以太坊基本沒有身份認證的設計,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兩者的設計思想都是強調隱私和匿名,而反對監管和中心化,而身份認證就勢必要引入一些中心或者弱化的中心機構。Fabric、DNA 和 Corda 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採用數字證書來對用戶身份進行認證,原因在於這三者都有應用於現有金融系統的設計目標,而金融系統必然要考慮合規化並接受監管,此外現有的金融系統已經大范圍地採用數字證書方案,這樣便可以和區塊鏈系統快速集成。

Ⅲ 區塊鏈底層技術PK

常見的區塊鏈底層技術:Ethereum(以太坊),EOS,Fabirc,Fisco Bcos,CITA

平台簡介

1.Ethereum

以太坊( Ethereum )是由Vitalik Buterin和Gavin Wood領導開發的支持智能合約的 去中心化應用 平台。以太坊提供圖靈完備的腳本語言,極大拓展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項目於2013年末發布 白皮書 啟動,2015年7月產生創世區塊。近期即將進行擴容升級。

2.EOS

EOS 是由BM(Daniel Larimer)領導開發的區塊鏈應用平台,已於2018年6月正式上線。其slogan是「去中心化一切」,旨在為區塊鏈提供更高的性能。

3.Fabric

Fabric是由開源超級賬本( Hyper ledger)區塊鏈聯盟發布的可用於構建應用的產品級解決方案,並且已有上百個概念證明項目會進行過構建。於2017年7月發布正式版。

4.CITA

CITA是由EEA(企業以太坊聯盟)創始成員之一的 Crypt ape秘猿科技自主研發的企業級區塊鏈產品原型。CITA以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擴展性以及未來適應性為設計目標,於2017年7月發布開源版本。

5.BCOS

BCOS是微眾銀行、萬向區塊鏈、矩陣元聯合創建的企業級應用服務的區塊鏈技術平台,為分布式商業提供完備的區塊鏈技術基礎設施及服務。2017年7月BCOS第一階段正式開源。

* Fabric在隱私保護方面做得最出色,有CA機制

國際難題: 跨鏈技術

為了解決傳統互聯網世界的信息孤島問題,區塊鏈使用去中心化網路的結構,試圖實現信息共享來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然而,眾多區塊鏈應用的出現,區塊鏈的鏈與鏈之間並不互通,使區塊鏈也面臨這一種「孤鏈」的窘境。不符合區塊鏈的初衷。

如何根據業務功能、隱私保護、數據隔離、性能容量擴展的需求等,在同一個區塊鏈平台實施多鏈共存。如何在身份准入機制、信息標准、業務形態都不一致的區塊鏈平台之間實施信息和業務交互。有望將成為開發的重要方向。

轉自【鏈世界】: https://www.7234.cn/news/2316

Ⅳ 一文解惑超級賬本HyperLedger

了解超級賬本(Hyperledger)及其在區塊鏈世界的獨特地位,我們需要跳出公有鏈與聯盟鏈的二元思維,認識到每種技術都有其適用場景與價值。聯盟鏈(私有鏈)被設計為現有中心化商業團體之間進行B2B業務活動的手段和渠道,其性能與商業機密保護能力使其難以直接遷移到公有鏈上。盡管公有鏈如比特幣或以太坊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但聯盟鏈(私有鏈)的存在,表明了區塊鏈技術在不同場景下能發揮的多樣化作用。


Hyperledger Fabric作為IBM發起的一個聯盟鏈項目,於2015年底移交給Linux基金會,成為開源項目。Hyperledger基金會匯集了IBM、Intel、思科等眾多大牌成員,孕育了眾多區塊鏈項目,Fabric是其中最為知名的一個。本文將深入探討Fabric的架構設計、多鏈多通道功能、賬本設計、鏈碼編寫與部署流程,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挑戰與不足。



Fabric架構



Fabric架構經歷了從0.6版本到1.0版本的迭代,0.6版本主要適用於商業驗證場景,無法應用於真實業務環境。其關鍵問題是所有功能集中於peer節點,缺乏擴展性、安全性和隔離性。在1.0版本中,Peer節點的功能被拆分,共識服務從Peer節點獨立出來,由Orderer節點提供可插拔的共識服務。更顯著的變化是引入了多通道(multi-channel)功能,實現了多業務的隔離,使得Fabric在0.6版本基礎上實現了質的飛躍。



Fabric的核心架構包括兩個關鍵組件:Peer和Orderer。它們分別是一個二進製程序。在Fabric網路中,參與者可以選擇部署一個或多個Peer、Orderer,或者同時部署兩者。所有Peer和Orderer節點通過通信與連接,形成了Fabric的網路。每個Peer節點存放全量數據(賬本),構成完整的區塊鏈鏈。為了防止舞弊,查詢數據時必須確保來自自己的Peer。網路中存在大量的Peer節點,每個節點存放全量數據,如何確保數據正確性?Fabric通過Orderer節點之間的協商來實現數據的正確傳播。



架構細節與功能



Fabric架構中的System Chain與Orderer的存在,使得「控制信息的傳播范圍」成為可能。通過Orderer節點,數據傳播范圍得到了控制,這為實現私有和機密交易奠定了基礎。Fabric的私有和機密交易功能正是基於System Chain與Orderer的結合實現的。



參與者可以在Fabric網路中創建屬於小團體的私鏈(Channel),每個Channel成員名單記錄在system chain中,Orderer節點可以將數據只分發給對應Channel中的Anchor Peer。在最新版本1.2中,引入了SideDB中的私有數據存儲,進一步強化了數據隔離與安全性。



Hyperledger Fabric v1.2版本的重點是引入了私有數據存儲機制,強化了在permissioned networks上進行private confidential transactions的能力。對比比特幣網路的全公開網路特性,Fabric的定位更偏向於商業應用,強調的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聯盟鏈。在Fabric中,所有參與者都是經過批准和實名認證的,這與提倡「匿名」的公鏈形成了鮮明對比。



合約與智能合約



為了確保賬本的有效性和安全,每個參與者保存的正確數據(賬本)還需智能合約的加持。合約規定了數據修改的規則、約束條件,以及觸發修改的條件。智能合約是分布在每個Peer上的容器,確保了數據修改的可控性和安全性。Fabric中的合約升級和改動需要滿足特定的約束,如所有簽署合約的參與者一致同意。合約的執行流程涉及交易發起、智能合約調用、結果校驗、簽名驗證、區塊打包和廣播等多個步驟,確保了交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MSP與賬號認證



Fabric網路中的訪問控制通過MSP(Membership Service Provider)實現,MSP包含了賬號的私鑰和證書,管理了組織、組件和用戶的身份認證。每個組織和角色擁有特定的MSP目錄,用於存儲證書和私鑰。MSP的分級管理確保了網路層面和角色層面的准入控制,同時,Fabric還支持TLS證書用於加密通信過程,保障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



交易執行流程



區塊鏈賬本由Peer節點維護,訂單服務集群負責交易排序,只保留處理過程中的部分信息。在Hyperledger Fabric系統中,節點的物理設備與邏輯概念分離,設計上允許Endorsing Peer校驗客戶端簽名,執行智能合約代碼,模擬交易後返回結果給客戶端。客戶端將結果發送給Ordering Service,然後Ordering Service將交易打包成區塊,廣播至Committing Peer和背書者進行驗證寫入區塊鏈。完整的交易流程確保了數據的最終一致性。



概念解析與Hyperledger Fabric的優勢



Hyperledger Fabric的概念包括智能合約(chaincode)、交易(transaction)、世界狀態(world state)、背書(endorse)、背書策略(endorsement policy)、Peer節點、Channel、PKI、MSP、組織(org)等。理解這些概念對於深入掌握Fabric架構至關重要。



Hyperledger Fabric針對企業級應用提供了一系列優勢,包括確保企業合法性質、提供可伸縮、可擴展的架構、增強靈活性、實現智能化的數據分區、支持不可變分布式賬本的自助查詢、採用模塊化架構支持插件組件、以及保護數字密鑰和敏感數據的能力。這些特性使得Fabric成為企業級區塊鏈解決方案的首選之一,尤其適用於金融、醫療等行業,以及需要遵守數據保護法規的場景。

Ⅳ 什麼是聯盟鏈聯盟鏈項目有哪些

聯盟鏈,是一種特殊的區塊鏈形式,它由多個私有鏈組成,由多個參與機構共同管理。這些機構擁有各自管理的節點,數據許可權限於聯盟內部,僅允許系統內機構進行讀寫和交易。它的特點是部分去中心化,內部共識容易達成,可控性強,且數據不公開,交易速度快。聯盟鏈項目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平台:



  • 超級賬本(Hyperledger):Linux基金會支持的開源項目,由270多個會員組織構成,包括金融、製造等領域的領導者,孵化了多個商用區塊鏈技術如Hyperledger Fabric等,旨在推動跨行業區塊鏈技術應用。

  • 企業以太坊聯盟(EEA):由石油、金融和軟體開發公司的企業共同建立,旨在為企業級區塊鏈開發提供標准和解決方案,幫助機構遵守監管要求並利用區塊鏈優勢。

  • R3區塊鏈聯盟:由R3公司和多家金融機構組建,基於Corda平台,用於金融機構間的金融協議記錄和管理,現已擴展至醫療保健等其他行業。

  • 區塊鏈服務網路(BSN):由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等發起,提供全球性的聯盟鏈基礎設施,支持雲資源和數據中心的連接。

  • 中國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ChinaLedger):專注於金融領域,提供適應中國監管的分布式賬本平台,強調隱私和特權機制設計。

  • 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CBRA):由金融、科技公司及協會發起,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究、交流、政策溝通和市場應用。

  • 金鏈盟: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自願組成的聯盟,聚焦金融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場景探索。


這些聯盟平台通過標准化、協作與創新,為企業和行業提供了安全、高效且定製化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Ⅵ 比特幣以太坊超級賬本之間的區別

從定義上有以下區別點。
1、相同點。
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是成功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是最典型的代表。具體點是:有了比特幣才有區塊鏈技術,有了以太坊人們才認識到區塊鏈還可以獨立出來。不僅僅是比特幣才能有區塊鏈技術,還有以太坊為後面開啟了區塊鏈世界的思路、思想。因為都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所以底層基礎思路是一樣的。都是點對點的網路節點、公開的賬本、共識基礎演算法,都是通過挖礦來維護網路。
2、不同點。
比特幣是點對點數字化支付系統,類似的是一家可以全球結算的銀行,而這個銀行是沒有中心化組織成員的,沒有群主,沒有管理員,只有代碼和共識的基礎原則。而這個銀行的結算或者發行的貨幣就叫比特幣,這家銀行也叫比特幣。最主要的是銀行的賬本完全公開的,任何人查看每筆交易和記錄都可以,而且每筆交易都可以追溯到源頭,通過加密及數學魅力也實現了賬本不可更改等特性。

Ⅶ 什麼是聯盟鏈聯盟鏈項目有哪些

聯盟鏈是一種特殊的區塊鏈形式,由多個機構共同管理,每個節點對應一個實體組織。它不同於公有鏈,具有部分去中心化、可控性強、數據隱私以及快速交易等特點。以下是幾個著名的聯盟鏈項目平台:



  • 超級賬本(Hyperledger):Linux基金會旗下的開源項目,由270多個全球會員組織構成,涉及金融、物聯網等眾多領域,支持多個商用區塊鏈技術如Hyperledger Fabric等,致力於推動企業級區塊鏈應用落地。

  • 企業以太坊聯盟(EEA):由全球知名企業如BP、摩根大通等組成的聯盟,目標是為企業級區塊鏈制定標准,幫助遵守監管要求,同時提供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好的隱私保護。

  • R3區塊鏈聯盟:由巴克萊、高盛等金融機構聯合組建,基於Corda平台,為金融服務和多個行業提供記錄、管理和執行財務協議的解決方案。

  • 區塊鏈服務網路(BSN):由中國信息中心等發起的全球基礎設施網路,連接雲資源,旨在提供區塊鏈服務,已在中國及海外建立節點。

  • 中國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ChinaLedger):中國首個金融區塊鏈聯盟,由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服務公司共同設立,專注於金融領域應用的合規平台。

  • 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CBRA):由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論壇發起的區塊鏈研究平台,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究、政策溝通和市場應用。

  • 金鏈盟: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組成的聯盟,旨在推動金融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場景創新,由多家知名企業發起。


這些聯盟鏈項目通過合作,為不同行業提供定製化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推動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
熱點內容
區塊鏈技術應用到了什麼行業 發布:2024-12-18 16:03:19 瀏覽:99
彩雲羽毛幣礦池 發布:2024-12-18 15:46:32 瀏覽:421
雅典港口去市中心交通 發布:2024-12-18 15:34:12 瀏覽:569
貨幣usdt交易對上線市值 發布:2024-12-18 15:34:08 瀏覽:410
以太坊和超級賬本的區別 發布:2024-12-18 14:51:05 瀏覽:471
比特幣一旦崩潰 發布:2024-12-18 14:45:33 瀏覽:112
我的世界召喚挖礦機器人指令 發布:2024-12-18 14:42:41 瀏覽:399
幣圈五倍適合長期持有嗎 發布:2024-12-18 14:33:19 瀏覽:570
機構入幣圈 發布:2024-12-18 14:27:44 瀏覽:661
比特幣現在不能開杠桿了嗎 發布:2024-12-18 14:27:41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