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以太坊知識 » 物聯網應用以太坊不足

物聯網應用以太坊不足

發布時間: 2023-09-24 02:17:29

1. 以太坊是什麼以太坊與區塊鏈有什麼關系

以太坊是一個全新開放的區塊鏈平台,它允許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過區塊鏈技術運行的去中心化應用。就像比特幣一樣,以太坊不受任何人控制,也不歸任何人所有——它是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由全球范圍內的很多人共同創建。

和比特幣協議有所不同的是,以太坊的設計十分靈活,極具適應性。在以太坊平台上創立新的應用十分簡便,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使用該平台上的應用。

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區塊鏈。它並不是給用戶一系列預先設定好的操作(例如比特幣交易),而是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建復雜的操作。這樣一來,它就可以作為多種類型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平台,包括加密貨幣在內但並不僅限於此。

以太坊狹義上是指一系列定義去中心化應用平台的協議,它的核心是以太坊虛擬機(「EVM」),可以執行任意復雜演算法的編碼。在計算機科學術語中,以太坊是「圖靈完備的」。開發者能夠使用現有的JavaScript和Python等語言為模型的其他友好的編程語言,創建出在以太坊模擬機上運行的應用。

和其他區塊鏈一樣,以太坊也有一個點對點網路協議。以太坊區塊鏈資料庫由眾多連接到網路的節點來維護和更新。每個網路節點都運行著以太坊模擬機並執行相同的指令。因此,人們有時形象地稱以太坊為「世界電腦」。

這個貫穿整個以太坊網路的大規模並行運算並不是為了使運算更高效。實際上,這個過程使得在以太坊上的運算比在傳統「電腦」上更慢更昂貴。然而,每個以太坊節點都運行著以太坊虛擬機是為了保持整個區塊鏈的一致性。去中心化的一致使以太坊有極高的故障容錯性,保證零停機,而且可以使存儲在區塊鏈上的數據保持永遠不變且抗審查。

以太坊平台本身沒有特點,沒有價值性。和編程語言相似,它由企業家和開發者決定其用途。不過很明顯,某些應用類型較之其他更能從以太坊的功能中獲益。以太坊尤其適合那些在點與點之間自動進行直接交互或者跨網路促進小組協調活動的應用。

例如,協調點對點市場的應用,或是復雜財務合同的自動化。比特幣使個體能夠不藉助金融機構、銀行或政府等其他中介來進行貨幣交換。以太坊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

理論上,任何復雜的金融活動或交易都能在以太坊上用編碼自動且可靠地進行。除金融類應用外,任何對信任、安全和持久性要求較高的應用場景——比如資產注冊、投票、管理和物聯網——都會大規模地受到以太坊平台影響。

2. 以太坊2.0上線大熱,你如何展望技術與生態交織的未來

隨著存款目標的超額達成,以太坊2.0信標鏈已於12月1日正式啟動,這標志著以太坊2.0主網的第一步落地。此次升級將完成對加密網路的一次重大更新,這是以太坊網路歷史性的里程碑,也是加密貨幣歷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很多加密貨幣愛好者已經開始暢想,以太坊2.0上線之後,技術與生態的交織會構建出一個怎樣的未來呢?

事實上,以太坊作為一個區塊鏈產品和技術平台,初衷是希望區塊鏈可以像手機操作系統一樣,當開發者想構建應用時不必重復創造和維護區塊鏈,直接使用以太坊即可。在經歷過第一階段的發展之後,基於當前面臨的一系列發展境況,以太坊2.0概念終於橫空出世。

對於以太坊2.0,有人稱之為ETH 2.0或「寧靜」(Serenity),是原生以太坊區塊鏈的升級版本。本次升級的目標是提高以太坊網路速度、效率和擴展性,使以太坊區塊鏈可以處理更多交易並緩解吞吐量瓶頸,與此同時通過對基礎架構進行一系列調整,繼而更好地解決網路可擴展性和安全性,將以太坊現有的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變成權益證明機制。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引入了分片鏈的以太坊2.0,將加快網路處理速度,同時在技術與生態的相互推進之中,以太坊也將不僅用於轉賬、資產發行、權屬登記、投票、物聯網等使用場景,還能更好地支持構建更多不同類型的價值應用,如:DeFi、DEX、游戲、市場、供應鏈、開發工具、治理、企業以太坊、預言機、ERC標准等。

以太坊2.0的前景讓很多加密愛好者感到非常樂觀,但技術與生態要想交織出更耀眼的火花,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創新力量,這力量可以是交易平台、是熱點概念、是資本社群......以長期專注於技術研究的BTSE幣希為例,這家成立於2018年的科技金融公司在加密貨幣領域一直進行著創新性的改革,他們同樣希冀以技術為核心動能,為產業生態帶來更多價值,為用戶帶來更優質的參與體驗。

目前,雄心勃勃,一路向上發展的BTSE幣希,在產品創新方面具備五大優勢:

1、對於現貨交易,BTSE幣希流動性比較高。通過多合一委託列表,全世界不同的用戶都可以進行交易。

2、對於期貨交易,BTSE幣希的期貨交易用美元結算,最高可以提供100倍杠桿,而且支持多種抵押金,包括多貨幣、穩定幣、比特幣和以太幣。

3、對於場外交易,也就是OTC服務。BTSE幣希為VIP客戶提供24小時的 OTC交易服務,只需要通過KYC就可以使用,平台支持9種多貨幣和8種加密貨幣之間的交易。

4、新產品「幣希雲」,是一站式白標服務方案。全世界的加密用戶可以通過該平台定製一套新的交易系統,與BTSE幣希共享流動性。

5、平台的增值服務,包括資產轉換、錢包託管服務、投資服務,未來BTSE幣希將推出更多投資服務給用戶。

可以預見,在資本加持和技術聚焦的加密領域,區塊鏈產業將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迎來又一輪的爆發增長期。區塊鏈與加密產業的向善發展,需要以太坊這樣領軍力量,需要像BTSE這樣恪守創新之心的新銳勢力,需要越多越多的價值型參與用戶,如此,加密未來,才更值得拭目以待。

3. 談談物聯網目前的局限性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盡管我們已經朝著這個未來主義的願景邁近了很多步,但還遠遠無法達到理想的目標。以下簡單地列出了一些關鍵的局限性:

1、缺少專門為物聯網設備開發的主流區塊鏈網路(注意:截至本文撰稿時間,還沒有任何區塊鏈系統稱得上是「主流的」);

2、設備製造商尚未將加密密鑰嵌入到所有硬體中,也沒有把與區塊鏈的兼容性確立為一個通用標准;

3、用於保證隱私保護演算法的軟體加密方法效率極低且不切實際 [1],而硬體解決方案則需要建立在對製造商和整個製造供應鏈完全信任的基礎上。因此止數據盜版很難被防止;

4、人工智慧還不夠精密,無法在設備中實現這種高度自主的決策行為;

5、為了進一步消除鏈上交易風險,還需要確立相應的法律手段,但是只有有限的國家和地區 [2] 才承認鏈上智能合約具有和鏈下合約同等的法律約束力。

但即使存在這些局限性,區塊鏈依舊具有提供廣泛增值應用的潛力,能夠解決物聯網面臨的許多技術。首先,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區塊鏈技術當前的進展,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現有技術水平。

為物聯網設備開發的區塊鏈網路
考慮到區塊鏈和物聯網之間的所有協同作用,一個能夠完美適配物聯網需求的區塊鏈網路會具備哪些特徵?盡管許多區塊鏈技術在本質上都是基礎性的,並不會明顯側重於特定應用,但在公共分類帳層面,有許多設計和優化選擇能夠反映設計者在開發過程中考慮到的應用堆棧。

物聯網設備的特徵及其對區塊鏈網路設計的影響

在談及物聯網,特別是將其與現有區塊鏈網路上運行的節點做對比時,我們需要明確一點:目前所有的區塊鏈網路,都依賴於功能強大且始終聯網的伺服器來執行所有記錄保存和共識任務。當下顯而易見的是,我們所認為的大多數「物聯網」設備,或者更小的,有時是移動的聯網設備,其受限且獨有的特徵並不適合上述情況。

「IoT」一詞基本上被用於指代任何連入互聯網的設備,我們可以對這些設備的特徵做一些總結性的陳述:

大規模:[3] 據一些統計顯示,物聯網設備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世界人口,並將繼續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有限的算力:[4] 即使是與普通筆記本電腦的處理能力相比,物聯網設備的算力在量級上往往也排不上號;

有限的存儲空間:大多數物聯網設備的初衷並不是在本地存儲信息,而是單純的信息中繼(例如上傳到雲端),因此其存儲空間非常有限;

有限的帶寬和網路連接性:許多物聯網設備在沒有可靠網路連接的野外環境運行,聯網成本高昂(例如,樹林深處的衛星網路);

能耗限制:許多物聯網設備使用電池或通過能量採集機制運行,這嚴重限制了其能耗。

那麼想要設計最適合物聯網設備的區塊鏈網路,需要滿足哪些關鍵指標?

1、網路需具備可擴展性:考慮到可能有數十億個設備連接到任何特定的區塊鏈網路,該網路必須能夠擴展其處理交易和請求的能力。

2、網路需支持通用資產的發現和交易:物聯網設備上有許多可交易的數字資產和資源(例如數據),其中不僅僅是貨幣。因此還需要發現這些資產的途徑。

3、網路需支持選擇性存儲:考慮到物聯網設備的所有局限性,它們將只能參與網路的一個小的子集,並且必須仔細甄選每個設備所存儲和處理的內容。

4、網路不能僅僅依靠「工作」來維持安全性:網路安全不能單純基於解決復雜的密碼難題,這會使物聯網設備難以執行區塊鏈事務。

5、網路需支持去信任的輕節點:目前的物聯網設備並不足以支持全節點的操作,但仍需要保持其在區塊鏈網路上的獨立性,因此在物聯網設備上運行的「輕」節點不能太過天真(即盲目地信任另一個全節點),並且應該具備某種方法能夠驗證網路狀態和狀態轉換。

6、網路需支持點對點交易:IoT 設備之間的許多事務都是高度本地化的,即設備彼此相鄰,不可能每次都去等待全網驗證造成的延時。

綜上,即便目前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還存在許多局限性,在滿足上述關鍵指標的基礎上,就能夠設計出最適合物聯網設備的區塊鏈網路,從更好地賦能物聯網生態。

4. 如何從各方面擊破物聯網痛點,穩步前進發展

物聯網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雲平台成為競爭核心領域
物聯網市場規模持續穩步增長
2017年以來,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持續穩步增長,跨界應用不斷興起。我國物聯網數據規模及多樣性持續擴大,行業生態體系逐步完善,細分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技術和應用發展進入落地關鍵期。
據前瞻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物聯網行業應用領域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達398億美元,同比增長21%,到了2017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了798億美元,同比增長14%。預計2018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36億美元,同比增長30%。
物聯網發展呈現新特點與趨勢分析
1、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爆發式增長,物聯網解決方案漸趨成熟。2017年以來,全球物聯網設備規模、普及率和企業級應用項目的爆發式增長,物聯網解決方案漸趨成熟。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強勁增長,達到84億台,首次超過人口數量。全球物聯網市場有望在十年內實現大規模普及,到2025年市場規模或將成長至3.9-11.1萬億美元。
2、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突破萬億,物聯網雲平台成為競爭核心領域
2017年,我國物聯網市場逐步回歸理性,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全年市場規模突破1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其中物聯網雲平台成為競爭核心領域,預計2021年我國物聯網平台支出將位居全球第一。具體來看,C端用戶(個人用戶)更加關注物聯網設備帶來的實際智能體驗,B端用戶(行業用戶/企業用戶)則更加關注物聯網應用的投入產出比。
3、物聯網細分領域熱度出現分化,技術演進驅動應用產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方向發展
2017年以來,物聯網在交通、物流、環保、醫療、安防、電力等領域逐漸得到規模化驗證,「物聯網+行業應用」的細分市場開始出現分化,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車聯網、智能家居成為四大主流細分市場。晶元、智能識別、感測器、區塊鏈、邊緣計算等物聯網相關新技術的迭代演進,加快驅動物聯網應用產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以及小型化方向發展。
4、中國物聯網重點上市企業營收達4833.8億元,同比增長20.7%,創近五年新高
2017年,我國滬深板塊52家及港股板塊11家重點物聯網上市企業營業收入及增長率均創近五年新高,概念股交易趨於活躍,虧損面收窄,企業凈利潤總額波動增長,總體盈利情況出現好轉。
5、無錫持續深化國家感測網創新示範區建設,累計建成、獲得20多個物聯網相關國家級品牌
2017-2018年,無錫持續強化應用試點示範,健全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物聯網產業發展路線圖進一步細化,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進程逐步加快,「一核兩翼多元」產業格局凸顯。截至2017年底,無錫物聯網營業收入2437億元,擁有物聯網企業超過2000家,發明專利申請量2500多件,承接的物聯網工程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700多座城市,其中國家級重大應用示範工程21個,牽頭制定國際標准「物聯網參考架構」,正式掌握頂層架構標准主導權,已累計建成、獲得20多個物聯網相關國家級品牌,全球影響力穩步提升。
中國物聯網行業生態體系日趨完善,但仍存在一些發展瓶頸。市場與產業協同不足,行業標准政出多門,高端產品研發能力有待提高,網路基礎設施亟待全面升級,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仍然突出等。
中國物聯網產業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夯實物聯網應用基礎,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協同,加快開發消費端規模化應用產品;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定,加強標准互操作研究;明晰安全防護思路,各有側重分類實施。

5. 傳統乙太網絡有什麼痛點

最大的痛點就是網路不夠用。
家庭場景中,網路不夠用的影響是打游戲PIN值高有延遲,或者看視頻會卡頓,難受;而在企業級網路不夠用可是會影響正常生產和商業活動的,帶來的可是實實在在的業務損失,更難受。
從大趨勢看,隨著企業/園區信息化應用的不斷更新,傳統乙太網的建網方式和承載能力逐漸越來越難滿足信息化發展的要求。尤其是在疫情的影響下,需求更甚。
打個比方,在線辦公、VR/AR、視頻會議等高流量、大帶寬的在線業務需求激增,好比水庫里的水越來越多;同時,Wi-Fi 6、5G、雲計算等新技術應用不斷落地,新業務上線的壓力,更多物聯網IoT設備接入的壓力,意味著河流上游還有有上頭大量水(數據)需要持續排放,要是不想整個水庫溢出決堤(系統宕機,數據丟包),就只能把沿線的河流、管道、水庫(鏈路)全部擴容,讓整條管道能夠承載更多的水(數據)。但是現有的管道,也就是銅纜網線,承載的能力有限,想挖寬河道,換更高級別的網線來,成本和部署上的壓力都很大(7類線很粗很沉,水晶頭的工藝也越來越復雜),這是很多人想到光纖的原因。
其實能面臨這種問題,也是因為傳統的乙太網絡使用的介質上限明顯,這些年無論是家用寬頻還是企業園區網,都在提「光進銅退」,光纖入室成為下一代網路發展的趨勢,光纖通過其優秀的性能能夠解決傳統銅纜網線帶寬和傳輸距離的瓶頸,這對於企業園區網來說也是重大利好。
當然如果現有的網路需求沒有說不堪重負,只有個別需要填補的需求,如只需要擴展一兩個信息點位或者增加一小批物聯網設備,其實通過增加銅纜的方式還是更為方便和經濟;而如果現有的園區網路已經存在高並發帶寬不夠用的情況,建議考慮升級為全光網路。
全光網路現有兩種技術路線,一是走PON網路的全光網(華為的GPON、新華三的EPON),一種是以太協議的全光網(銳捷的極簡以太全光),看項目的需求和具體的情況,可以選擇合適,具體的直接找廠家或者服務商的銷售聊就完事了。
簡單說下區別,PON是比較典型的無源光纖網路,構成是兩層,一個類似於核心的OLT在弱電間,中間會有一個無源的分光器,將OLT下行的主線按照數量分出來到各個房間,靠光纖連接入室的光網路單元ONU,光纖從OLT到ONU是1:N入室的。以太全光網是類似於傳統的乙太網絡的3層架構,原本是將接入交換機部署在樓層弱電間,拉網線到每個房間,現在以太+全光也是光纖直接入室,把接入交換機改造成更適合入室的,和ONU一樣都是直接通過光纖入室,是1:1入室的。以太這么多年了,大家都比較有底。

6. 物聯網技術應用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所有智能化技術的核心都是設備間的網路互聯,而這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物聯網(IoT)。據預測,到2020年,將有500億個「事物」實現互相通信或是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面對如此迅速的普及和發展,一些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如何才能使物聯網易於使用並且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和效率呢?對此,德州儀器(TI)眾多物聯網專家經過深入交流,指出了物聯網發展所面臨的六大主要挑戰,並給出了解決這些挑戰的關鍵,尤其強調了針對消費類、工業和汽車領域的物聯網應用。
挑戰一:低功耗是重中之重
物聯網從一個利基市場(小眾市場)不斷發展成為一個幾乎將我們生活各個方面都連接在一起的龐大網路,面對如此廣泛的應用,功耗是至關重要的。在物聯網領域中,許多聯網器件都是配備有採集數據節點的微控制器(MCU)、感測器、無線設備和制動器。在通常情況下,這些節點將由電池供電運行,或者根本就沒有電池,而是通過能量採集來獲得電能。特別是在工業裝置中,這些節點往往被放置在很難接近或者無法接近的區域。這意味著它們必須在單個紐扣電池供電的情況下實現長達數年的運作和數據傳輸。
「電池的安裝、養護和維修不僅難度很高,同時也會帶來高昂的開銷。而在某些車間或廠房內,這些操作甚至非常危險。」關注無線和低功耗充電領域的Harsha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讓用戶在器件的使用壽命內無需更換電池。」基於此,Harsha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究盡可能延長微型電池供電時間的方法。例如,藉助太陽能來供電,無論是室內或是戶外光源,即使是只從光源中採集很少的能量,其影響也是巨大的。同時,通過工廠中某一物件的內外環境溫差,也能夠實現能量的採集,例如溫度高於外部空氣的高溫液體管道。此外,在工業裝置中,車間內機器所產生的振動也能被用於能量採集。通過住所內來自WiFi的無線電波,也可以為支持物聯網節點的電池生成一個小電荷。
以上種種方法的目標是將電池的使用壽命延長10%或20%。雖然消費類電子元器件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但是工業應用中的物聯網技術可以持續很長的時間。通過使用能量採集來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一塊電池可以持續供電20年到30年,直到所有的節點需要更換。在某些情況下,由於能量採集的使用,這些節點甚至可以實現無電池運行。
挑戰二:感測必不可少
如果沒有感測,那麼物聯網也將不復存在。感測器、微型器件和節點是構成整個物聯網系統的基石,它們能夠測量、生成數據並將數據發送給其他節點或雲端設備。無論是感測住宅的房門是否關閉,還是汽車的機油是否需要更換,抑或是生產線上的某個設備會不會出現故障,感測器採集到的數據都是關鍵信息。
「感測在需要作出決策的時候便會發揮作用,這一過程不一定需要人工干預。」專注電流感測領域的Jason表示,「如果傳送帶正在傳輸某個物體,感測器能夠幫助確定這個物體是什麼、重量為多少以及傳送帶是否過熱等。例如,分析電機內的電流能夠讓人們了解電機的健康狀況、是不是出現了故障。這些都是在進行工廠控制時需要了解的內容,而感測器使這一切變為可能。當提供實時數據時,這些重要數據的結合將影響到方方面面。」
因為感測器採集了海量的數據,特別是在工業物聯網(IIoT)中更是如此,所以感測器軟體的創新與感測器硬體的創新同樣重要。當獲得了海量的信息時,如何確定信息是不是過多?如何判定所掌握的數據是不是有用?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就是演算法。一旦有了合適的演算法並且得以充分利用,它們將改變製造業。工廠會變得越來越小,效率卻越來越高。
挑戰三:連通性選擇由繁化簡至關重要
一旦感測器數據被低功耗節點採集,這些數據必須被傳送到某個地方。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會被傳送至一個網關,這是物聯網系統中互聯網與雲或其他節點之間的中間點。目前,根據獨特的使用情況和不同的需求,我們可以選擇多種有線或無線的方式來連接設備。各項不同連通性標准和技術都有其特殊的價值與用途,不過將WiFi、Bluetooth、Sub-1 GHz和乙太網中的所有這些標准都整合起來卻是一項巨大的工程。鑒於產品的多樣性以及需要將連通性添加到很多標准與技術並不相同且大多數此前並不具備互聯網連通性的產品中,這就需要採用復雜的技術,並使其變得更加簡單。
挑戰四:管理雲端連通性是關鍵
一旦數據通過一個網關,它在大多數情況下會直接進入雲端。在這里,數據被分析、檢查,然後付諸實施。物聯網的價值源自雲端服務上運行的數據。正如連通性一樣,雲端服務的選擇也有很多,這也是物聯網發展中另一個復雜點。
「目前,雲端供應商的種類繁多,數量也不盡相同,並且沒有針對雲端設備連接和管理方式的標准。」專注物聯網市場發展領域的Gil表示。為了滿足那些使用多個雲端服務的用戶的需求,必須開發物聯網雲端生態系統,提供集成的TI技術解決方案。可喜的是,由於雲端技術已經實現了良好的成本效益,物聯網目前正以極快的步伐飛速發展。不過,為了實現物聯網的進一步增長,在復雜度簡化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挑戰五:安全性是廣泛採用的關鍵
整個系統的安全性是制約物聯網被廣泛採用的最大障礙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變得「智能化」,越來越多的潛在安全性漏洞將出現。這需要業界研究構建先進的硬體安全機制,同時將安全機製成本和功耗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這需要相關廠商在集成安全協議和安全性軟體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努力減少把高級安全性功能添加到物聯網產品中所遇到的障礙,以確保在保障安全性方面降低門檻。
挑戰六:為經驗不足的開發人員提供簡易物聯網解決方案
雖然物聯網技術曾經主要由技術公司使用,但是從目前來看甚至在未來一段時間里,物聯網技術將在有著一定技術背景限制的行業中被廣泛應用。以一個生產龍頭公司為例。直到目前,由於沒有任何需求,電氣工程師也許從未在龍頭製造公司工作過。但是如果這家公司打算生產接入互聯網的花灑,那麼其在人力和時間方面的投入將是巨大的。因此,物聯網技術必須能夠輕松地添加到其現有和未來的產品中,而無須網路和安全工程師參與其中。這些公司不需要像一家互聯網技術公司那樣,在技術學習方面投入,他們現在可以從相關企業獲得現成可用的技術。對於相關技術公司來說,如何為這些經驗不足的開發人員提供簡易且立即見效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由於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物正在與網路建立互聯,並且隨著物聯網應用的不斷普及與拓展,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完成。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化應用是對我們未來方方面面高品質生活的巨大展望,包括我們的住所、汽車和高效工廠內的用戶便利性與生活方式等,而這一切將最終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熱點內容
比特幣eth以太坊每日開盤時間 發布:2025-01-12 02:53:57 瀏覽:478
atc挖礦平台怎麼樣 發布:2025-01-12 02:43:55 瀏覽:669
eth代幣手機挖礦智能合約 發布:2025-01-12 02:36:06 瀏覽:694
以太坊2020年會爆發嗎 發布:2025-01-12 01:42:28 瀏覽:739
算力挖礦是屬於合法的嗎 發布:2025-01-12 01:16:08 瀏覽:145
eth廠 發布:2025-01-12 01:07:45 瀏覽:945
bter交易平台pst對eth 發布:2025-01-12 01:03:49 瀏覽:948
普通人玩eth 發布:2025-01-12 00:58:55 瀏覽:812
美國多所大學捐贈基金持續買入比特幣 發布:2025-01-12 00:56:05 瀏覽:220
拿住BTC 發布:2025-01-12 00:27:46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