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要推動數字貨幣研發Y
㈠ 央行正加速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數字人民幣僅是人民幣的數字化形態嗎
數字化人民幣不僅僅是人民幣的數字化形態。數字人民幣,英文簡稱為“DC/EP”,分別是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的縮寫,這表明數字人民幣不僅是貨幣,而且也是電子支付工具。這就表示,在討論數字人民幣的時候,首先還是要認可和肯定人民幣的基本屬性是貨幣,是現有法幣體系的組成和補充,其次才是一種數字支付的工具。
三、數字化人民幣有利於引領國際金融格局。數字化人民幣有助於形成新的國際金融格局,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數字化人民是基於數字技術的經濟金融活動,可以帶來全新的發展覬覦。數字人民幣從發型,流通,存儲、投資和跨境流動等所有環節都可以變成數據,這都為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的發展,做出了有利的貢獻,所以數字人民幣在未來社會,是有很高的發展潛力的。
㈡ 如何看待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未來貨幣的主要形式,不久的將來,貨幣無紙化是必然的趨勢。因為數字貨幣有非常多的優勢,便於攜帶,沒有任何發行、運輸、存儲、防偽等等成本,而且數字貨幣的流通速度非常快,效率極高。最關鍵的是,有了數字貨幣,央行可以更加了解市場上貨幣流通的真是情況,從而制定更加准確的的貨幣政策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2)央行要推動數字貨幣研發Y擴展閱讀
1、數字貨幣的概念
理論界對數字貨幣尚未形成專門的學術定義,但對數字貨幣基本形成三種認識:一是數字貨幣等同於電子貨幣;二是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的一種;三是數字貨幣是種獨立的支付工具。不同的認識源於兩方面原因:一是數字貨幣是新興事物,且主要是依託於信息網路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專業性和獨特性使得其被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紗」;二是數字貨幣早期的理念創立者提供的僅僅是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而技術的長期價值讓數字貨幣展現於世人面前,顯現出其蘊藏的巨大能量。
2、如何看待央行要推動數字貨幣研發?
因為央行數字貨幣的引入可以豐富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箱,數字貨幣利率未來或可成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數字貨幣對於貨幣政策是否有影響以及帶來何種影響,微觀上取決於央行數字貨幣業務屬性的具體設計,中觀上受制於金融體系結構,宏觀上依賴於貨幣金融環境。從長期演進視角來觀察,數字時代的中央銀行貨幣應適應數字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同時滿足中央銀行對於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職能需求。數字貨幣的引入可以豐富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箱,數字貨幣利率未來或可成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並在給定條件下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增強貨幣政策傳導的靈敏度,進一步助推貨幣政策調控框架從「數量型」向「價格型」的轉型。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一定程度折射出貨幣金融體系兩端的趨勢性變化:一方面,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貨幣形態與內涵都發生了重要改變,人們對於貨幣與支付的需求也朝著更加開放、即時、分布式的方向演化;另一方面,本輪金融危機以來中央銀行在宏觀金融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央銀行貨幣在未來貨幣金融體系中的作用也需要及時審視與探究。
㈢ 中國央行為什麼要推數字貨幣
央行准備發行數字貨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的代表,在貨幣形式探索上走在了前列。全球大多數國家對其是又愛又恨,尤其是中國對比特幣發起了接二連三的打擊,但是比特幣仍舊是屹立不倒,展示出超強的生命力。
不過,央行計劃發行的數字貨幣是具有貨幣屬性的,有央行的信用背書。央行版的數字貨幣會首先應用到票據市場。央行版的數字貨幣在國內進行普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全國各地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
與此同時,國內也出現了一些應用型數字貨幣。例如,普銀集團推出的普銀數字貨幣,這是一種本位制數字貨幣,背後有相關茶葉資產的信用背書。
㈣ 央行推行數字貨幣到底意義何在
發行數字貨幣有著諸多益處,並且勢在必行。按照央行的說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數字貨幣和紙幣將並存流通。人們到銀行取錢時,不僅可以直接提取現金,也可選擇兌換成數字貨幣。在小編看來,數字貨幣體系的建成和發行,不僅能讓人們的交易變得更加便捷、安全,也將會逐漸弱化紙幣在現實流通中的比例,對於郵幣卡電子盤來說,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當人們習慣於數字貨幣的時候,紙幣則將會一代一代地慢慢退出流通市場,從而進入收藏領域。在新的支付流通環境下,傳統的紙幣,將會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成為人們的一種回憶,那些曾經在市場上流通的紙幣也將成為一種文化藝術投資品,活躍於郵幣卡電子盤之上。而那些更早甚至更稀有的錢幣品種,也將在此形勢下刺激其價格不斷攀升。由此可見,央行循序漸進的推進數字貨幣,必將會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投資理財產生深遠的影響,值得期待。(搜狐網)
但是,數字貨幣不一定都要用於支付,國內的一些應用型數字貨幣已經開始另闢捷徑,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理。例如,幣盈中國眾籌項目代幣;普銀集團推出的茶本位數字貨幣普銀。
㈤ 為何我國要推行數字貨幣
央行行長易綱介紹,當前,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高效地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助推我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央行較早開始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工作。2014年,央行成立專門團隊,開始對數字貨幣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問題進行專項研究。
2017年末,經批准,央行組織部分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和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的研發。DC/EP在堅持雙層運營、現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
(5)央行要推動數字貨幣研發Y擴展閱讀
DCEP和微信支付、支付寶的區別
DCEP是貨幣,不是支付手段,但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來支付DCEP。
很多人會把DCEP和微信支付、支付寶放在一起比較,但實際上這是兩類不可比的概念:DCEP是貨幣,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是支付手段,如果把貨幣比作水,支付手段就是運水的水管,水和水管又如何進行比較呢?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其實都屬於第三方移動支付,是支付方式的一種,它的作用是在支付過程中,將一個賬戶中的貨幣轉移到另一個目標賬戶中,只起到一個渠道作用,至於它轉移的貨幣是人民幣、美元還是其他貨幣,在整體流程上並不會有太大區別。
因此,當DCEP普及後,我們只需要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所支付的人民幣換成DCEP,便可以通過此渠道實現DCEP的移動支付。同時,這一改變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基本沒有影響,因為在支付方式沒有改變的情況下,背後的貨幣無論是現在的實體現金還是未來的DCEP,對於消費者而言都同樣是顯示在手機屏幕上的賬戶余額。
此外,值得一提的一點是,在DCEP普及後,由於在貨幣端也實現了數字化,理論上它可以實現「跨渠道支付」,也就是說,你可以使用銀行APP直接向支付寶轉賬,或者從微信直接轉賬至支付寶,這是因為DCEP本身就有著電子支付渠道的功能,底層渠道連接所有渠道,就把原先各個獨立的渠道全部打通了。
㈥ 央行推行數字化貨幣嗎
目前,全球各國央行和金融機構都在進行貨幣數字化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在12月20日深圳市政府主辦的「中國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峰會」上,平安集團、微眾銀行、大成基金等40餘家單位宣布將共同發起籌建中國深圳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配合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研究制定數字貨幣行業標准和相關體制機制。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實習編輯 李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全球支付方式的深刻變化,更高運行效率、更強經濟適應性的數字貨幣,正在成為未來貨幣發展的新趨勢。
在這一趨勢下,全球各國央行和金融機構都在進行貨幣數字化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在12月20日深圳市政府主辦的「中國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峰會」上,平安集團、微眾銀行、大成基金等40餘家單位宣布將共同發起籌建中國深圳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配合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研究制定數字貨幣行業標准和相關體制機制。
貨幣數字化是大勢所趨
在KPMG發布的一項全球科技創新調查中,數字貨幣與3D列印、物聯網、生物科技等被並列為未來三年裡最有前景的技術。目前,全球已有多個國家在推進貨幣數字化的研究。
今年初,英國央行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稱,數字貨幣以及移動技術的結合可能會徹底改變英國人民的購物習慣,英國央行正考慮利用這種技術來發布官方數字貨幣。而瑞典央行正在考慮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ekrona(電子克朗),以應對該國現金使用量大幅下降的趨勢。
2014年,我國央行成立了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以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今年初,央行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進一步明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11月,央行官網發布的直屬單位印製科學研究所2017年度人員招聘計劃顯示,擬招聘6名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的專業人士進行數字貨幣研發工作。
央行科技司副司長兼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姚前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方案已完成兩輪修訂,未來有望在票據市場等相對封閉的應用場景先行先試,不過推出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暫無明確時間表。
第三方支付機構可能消失
在12月20日舉辦的首屆「中國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峰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深圳市政府的指導下,平安集團、招商銀行、微眾銀行、大成基金等40餘家單位將共同發起籌建中國深圳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以及FinTech研究院。
據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介紹,聯盟將配合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研究制定數字貨幣行業標准和機制體制。研究院則將全面開展FinTech基礎設施和創新業務的研究,探索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應用。
作為聯盟發起單位之一,火幣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林指出,談到數字貨幣,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法幣的數字化與數字貨幣存在本質區別,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其本質是一種標准化的數字資產。但是因為法幣數字化可能會選擇利用加密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作為其中一種核心實施技術,所以兩者之間又有著緊密的聯系。
李林表示,區塊鏈在不可重復交易、不可偽造、不可篡改等安全屬性上具有非常突出的技術優勢。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具有去中介化、開放性、公開透明、可追溯等特性,而這些特性也將對未來主權數字貨幣的流通產生深遠影響。
「在全球加密數字貨幣運營流通體系裡,有一個統一開放的協議,不同機構之間遵循標准協議,為貨幣賬戶的跨平台流轉提供了基礎。無需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服務,來對接不同銀行。」李林舉例說道。在他看來,未來主權數字貨幣如果使用統一開放的區塊鏈協議或者其他協議,單純提供跨銀行協議的技術服務第三方支付公司將會消失。
李林同時指出,去中心化結構下的加密數字貨幣結構體系,給政府監管帶來非常大的問題,因此在主權數字貨幣體系裡會有一些改變,例如匿名是可控的匿名,而不像比特幣網路中的完全匿名。
㈦ 推行數字貨幣的目的是什麼
從2014年到現在,央行數字貨幣(DC/EP)研究已經開展了5年。我國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消息讓人振奮。不過,央行為啥要發行數字貨幣?怎麼發行?怎麼用?會不會帶來通貨膨脹?接下來,那麼我們好好說道說道~
01、為啥發?——方便安全成本低
數字貨幣,一般簡稱為「DC」,是英文「Digital Currency」的縮寫。
不過,央行數字貨幣的英文簡稱是「DC/EP」。除了數字貨幣,還有電子支付的概念(EP即electronic payment)。
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此前就強調,研究數字貨幣,本質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統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
對於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穆長春介紹,要注重M0(紙鈔和硬幣)替代。現有的M0容易匿名偽造,存在用於洗錢、恐怖融資等的風險。另外,電子支付工具,基於現有銀行賬戶緊耦合的模式,不能完全滿足公眾匿名支付需求。所以,電子支付工具無法完全替代M0。特別是在賬戶服務和通信網路覆蓋不佳的地區,民眾對於現鈔依賴程度還是比較高。
「我們DC/EP的設計,保持了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特徵,也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是替代現鈔比較好的工具。」穆長春說。
02、怎麼發?——不直接發到老百姓手裡
央行數字貨幣怎麼發行呢?是不是直接發到老百姓手裡?理論上可以,但人民銀行並沒有採取這種形式,而是使用雙層運營體系。
啥意思呢?就是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為什麼不直接發給老百姓,穆長春介紹了央行的幾個考慮:
1、單層運營架構,意味著央行要獨自面對所有公眾,挑戰極大。
2、雙層架構能充分發揮商業機構的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促進創新,競爭選優。
3、雙層運營體系有助於化解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
4、使用單層運營架構,會導致金融脫媒。
但是,穆長春強調,在雙層架構下,還是要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原因一,央行數字貨幣仍然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的負債,債權債務關系沒有變。
原因二,為了保證並加強央行的宏觀審慎和貨幣調控職能。
原因三,避免運營機構貨幣超發
㈧ 央行推行數字貨幣到底是不是依照去中心化
央行推行數字貨幣到底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如果從國內央行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一個中心化過程,如果從銀行表外、互聯網金融、美聯儲等角度來考慮,我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就是去中心化。
但是從美元、國內銀行、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等角度來說,則是一個去中心化過程。長期以來美國用美元的鑄幣稅橫行天下,全球各經濟苦美久矣,而我國基礎貨幣的不斷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元輸入所導致的。
截至今年3月份,我國央行的總資產為36.5萬億元,以當前匯率折算成美元大概為5.16萬億美元。我國央行的資產有大部分都是外匯資產,佔比達到了58%,其次為對存款金融機構的債權,佔比在31%左右。
由於美元輸入導致外匯占款比例較高,因此我國央行的貨幣發行權等於被美聯儲所侵佔,這不僅嚴重影響國內的宏觀調控,還為中國帶來了外匯儲備風險與經濟風險,對國內調控經濟增速、通脹水平、資產價格等等都非常不利,因此央行數字貨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繞過美元的國際支付與結算體系,令我國去美元化,去美元的中心化,這利於央行權力的再集中,也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又是去中心化。
另外,長期以來,由於銀行表外與互聯網金融等不斷抬高貨幣乘數,導致央行的貨幣發行權被稀釋,這不僅對國內系統性安全形成嚴重威脅,同時還令央行的貨幣政策越來越無力,這加大了市場風險,同時也降低了人民幣的信用,而央行數字貨幣會對銀行表外等具有明顯的牽製作用,會加強央行集權。
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有國家信用背書,與法定貨幣等值,具有法償性,所以央行數字貨幣註定不同於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
央行數字貨幣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書,以國家形式發行的數字貨幣,這是中心化的區塊鏈記賬方式。而目前流行的區塊鏈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等是去中心化,但是比特幣等由於不具備國家信用等特徵而不斷表現出高波動性,這就無法取代等價物,所以中心化的法定數字貨幣更具信用特徵、法律特徵、穩定特徵,才會比比特幣等得到更多的認同,才會有價值基礎,才會做等價標准。
各個國家所研究的數字貨幣,自然都具有主權特性,這必然與比特幣等去中心化不同,只能是中心化產物,與數字貨幣去中心化這一屬性會出現矛盾。 中心化在我,去中心化在他,這恐怕是各國央行數字化貨幣的必然選擇。
嗯,對於央視推出的數字貨幣。很多人有很多爭論,但是國家也是考量了很多方面的原因。才決心推動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從去年就開始國家有這方面的想法。但是並沒有去太多的實施。由於疫情的突發國家對數字貨幣這一塊更重視,也更快的去真正落地了。一個紙幣容易交叉感染不衛生。由於紙幣有可能會通過造假讓普通老百姓受損。存款取款特別不方便。而今天有了數字貨幣就不一樣了。所有的財富都會在我們的手機裡面。不需要任何數據網路是通過手機碰一碰就可以雙方產生交易。就不會產生太多的金融詐騙之類的。所以推動數字貨幣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它是需要一個過程。
央行推出的,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法定貨幣!肯定不是去中心的!說直白點就是點子版的人民幣!和我們平時花的紙錢性質是一模一樣的!
不同的是數字貨幣簡單化了流程,會更方便,簡單的服務大眾!比如我們要紙錢,我們要去銀行辦理銀行卡,要好多繁瑣的步驟,那如果對於要存一百塊錢的人來說就過於繁瑣了!所以現在全球好多人都還沒享受到金融服務!
數字貨幣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只需要個手機號就能開啟服務!不過隨著業務量的增加,該有的認證還是會一步步加上去的!
有人會說,現在支付寶,微信不是也挺方便的,支付寶,微信背後都必須有銀行卡的綁定,那就又回到之前的那個繁瑣的手續問題了!
所以數字貨幣的推出,會大大降低人們的使用成本,更方便的服務大眾!
沒有一個央行會把自己手中的控制權拱手相讓給予市場,不然央行也無需這樣千辛萬苦地打造自己的數字貨幣,其目的就是在於市場化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沖擊,擔心會把自己的這快大蛋糕給瓜分走一部分。於是,各國央行也准備進行全面反擊,而最重要的各國央行的核心作用地位不能改變,各行央行發行貨幣的邊際成本為零的格局不能改變,央行可以根據政策需要發揮無限制量化寬松的貨幣發行特色不能改變。最後一個最難也是最緊要的,就是貨幣的獨立政策下的區域流動性特色不能改變,除非達到了貨幣全球化的時刻。
接下來,再說說這個數字貨幣的規模情況,我國的基礎貨幣大約在30萬億人民幣,可是紙幣的規模也就在7萬億,而我國3月份的供應量達到了208萬億,2019末的國內債務總規模達到了251.3萬億,是GDP的220%。當數字貨幣全面放開的情況下,估計也不可能會消滅紙幣的存在,而且其規模還是不會太小。因為無論紙幣和數字貨幣其鑄幣稅都是極其高昂,成本也都是可以忽略不計。對於央行來說其實打造數字貨幣和發行紙幣都是沒有太大問題。只要大眾需要兩種都可以發行。假如有一天數字貨幣與紙幣旗鼓相當,也就是3~4萬億的規模,占整個M2208萬億的2%。
這區區2%的數字貨幣又如何能夠達到去中心化,顯然不可能。但數字貨幣的本身就是去中心化,不僅可以通過第三方平台的大數據可以轉賬,通過點對點的無互聯網前提下也可以轉移錢包內的數字貨幣,這就是去中心化。而數字貨幣的移動痕跡是可以尋找到的。這也是央行在發行數字貨幣時必須做到的技術,而紙幣的痕跡比較難以跟蹤。可無論孫悟空的跟鬥打出十萬八千里,總是逃不出央行如來佛的手中心。而這手中就是掌握在幾百萬億規模的總貨幣供應量。
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背景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作為一項去中心化技術,數字貨幣自誕生之日起就有「反骨」,這與中心化的金融貨幣管理和發行機構形成了天然的沖突。中國、瑞典以及新加坡在內的各國央行已經著手開始籌備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
問題也隨之而來。這種由國家政權背書的法定數字貨幣與產生在區塊鏈公鏈基礎上的諸如比特幣、以太幣有哪些區別?能否共存?未來二者的結局走勢又將如何?下面讓我們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問題一:數字貨幣與央行數字貨幣的多重差異
從技術定義來看,數字貨幣的表現形式是建立於開放區塊鏈之上的智能合約,其本質是勞動價值共識。因為區塊鏈有分布式賬本這種共享協議的存在,這種價值共識無需通過中介來傳遞和證明。反觀各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從目前的設計角度來看,其角色都是作為現行貨幣體系的補充,直白的說只是將現行貨幣進行數字化,所以本質上仍然擔當著價值中介的角色。
從產生背景來看,嚴重的通脹所帶來的世界范圍內的法定貨幣價值貶值,是數字貨幣產生的重要前提之一。數字貨幣的出現從邏輯層面解決了貨幣貶值和人為操縱價值波動的問題,但同時也必然對現行金融秩序形成了巨大挑戰。央行的數字貨幣正在在這一挑戰下所推出的被動應對措施。
由於各國金融貨幣體系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在設計功能及擔負使命上也有很大差異。
比如,瑞典央行啟動數字貨幣研究的動機簡單而直接,就是為了應對國內現金流通的萎縮,所以直接稱呼為「數字克朗」,即數字現金。加拿大央行的出發點是評估數字貨幣是否比現有零售支付體系更加高效和低成本,所以提出的定義強調其支付媒介功能:「由中央銀行負債發行用於支付的數字價值形式」。英格蘭銀行對其的界定是央行通過特定規則發行的、與法定貨幣等價並且生息的數字貨幣,向公眾授予了一種可以隨時隨地、電子化接入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方式。
相比之下,歐洲央行的理念更為全面宏大而長遠,打算利用區塊鏈技術同時支撐起基於賬戶和基於價值的兩種央行數字基礎貨幣(DBM)模式,並同時認可兩種模式下交易合法性,也是目前包容度最高的體系制度。
問題二:國家法定數字貨幣是否可以替代傳統數字貨幣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從 社會 學層面來進行定位。從種群角度來說,人類作為群體性動物,天然需要中心化的組織。同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種傳統矛盾哲學所帶來的 歷史 經驗也告訴我們,完全的去中心化是做不到的。其實,中心化本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中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壟斷、不平等及欺詐行為的產生。但在公平、自由這種民主文明血液下所誕生的區塊鏈,恰恰沒有受到負面因素的干擾,所以反而產生了制約這種負面影響的技術功能。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再對這個問題產生過多的疑問和糾結。被譽為全球區塊鏈技術「扛把子」,同時也是Steemit公司聯合創始人和CTO的Dan Larime對這一點看的很透徹。他在采訪時就表示:「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去中心化也不是目的,而是反審查、保持網路不被外界權力關閉的一種手段。」
合理預測,傳統數字貨幣與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會經歷三個過程:前期並行、中期互補、後期融合。
原因很簡單,生產力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區塊鏈技術也一樣。同樣的,國家背書的法定公信力與技術背書的共識公信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無法比較的。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現存全球金融貨幣體系暫時還看不到崩潰的跡象,所以可以得出的基本判斷是二者無法相互替代,也無法相互消滅。
不僅如此,二者甚至可能在產生某種程度上的互補。(當然,前提是各國央行能夠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法定數字貨幣的出現一方面會打擊各種假幣、空氣幣的生存空間,推進區塊鏈在金融系統的加快開發和利用,同時也在客觀上聚焦投資,讓有價值的區塊鏈以及ICO顯現出來。
我們可以拒絕選擇,但是無法拒絕未來。破繭成蝶的過程固然痛苦,但之後的展翅高飛更加值得我們期待。
不是,是可溯源的,是以國家本幣為背書的,如徹底完全去中心化,交易管理不可接受,它的最大的功能是交易和管理便利化
要理解具有價值傳遞功能的數字支付工具,那就有必要說說目前我們常用的支付寶、微信、二維掃碼等電子化支付工具。先舉一個簡單的場景,支付寶付款為什麼在無網路(離線支付)狀態下無法使用呢,難得離線就無法聯接嗎,為什麼就不能用藍牙、NFC等點對點連接方式支付呢,背後的原理就在於支付寶僅僅是支付中介手段,是實物貨幣支付的數字化、電子化形式,也就是說,表面是數學化支付、背後實質仍然是實物貨幣在交換。所以必須要聯網,對接實物貨幣過(賬戶系統)結算,否則電子化支付無法完成等價(價值)交換。
對的,去中心化是大趨勢
不是去中心化的,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dcep只是採用了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演算法,並沒有才有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結構 其實就是人民幣的數字化而已
現在還是有中心的,只要是央行推出的,就必然是有中心的,將來可能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
㈨ 為什麼央行要發行數字貨幣
最近,中央銀行數字貨幣DCEP在農業銀行內測定的錢包APP照片在網上廣泛流出,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進行試驗,然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發表聲明證實.接下來,金投小編將介紹中央銀行為什麼發行數字貨幣
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於中央銀行的負債,具有國家信用和法定貨幣等值.中國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和其他中央銀銀敬行的數字貨幣不太一樣英語簡稱DC/EP,其中DC表示數字貨幣,EP表示電子支付.
DC/EP的本質是紙幣和硬幣的替代,即M0(流通中的現金)的替代,只是實現了形態鋒培慎的數字化.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中國正逐漸進入無現金時代.然而,在這種非現金支付方式中,銀行賬戶需要綁定.使用的貨幣也被稱為電子貨幣.依賴的基礎仍然是紙幣和硬幣,只是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完成.
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明確定義了其功能中運屬性與紙幣完全相同,只是數字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