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想移民難
『壹』 彭文生:數字經濟發展的四個冷思考
近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顯示,數字經濟增加值已由2011年的9.5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佔GDP比重從20.3%提升到36.2%。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社交隔離凸顯了非接觸式技術的重要性,在線辦公、視頻會議、網上授課、網上支付等蓬勃發展,數字經濟體現出了對沖經濟下行風險的積極作用。
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中金公司研究部負責人、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牽頭完成《數字經濟,下個十年》課題,從宏觀經濟、行業及投資等維度對數字經濟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課題認為,當前,數字化運營成為這些企業維持業務至關重要的方式,為了拓展生存空間,許多企業更顯著加速了他們的數字化戰略布局。一項針對全球2569家企業的調研發現,本次疫情將全球的數字化進程至少提前了5-7年。
「不過,這樣一場深刻的數字革命顯然不會只有帕累托式改進,只是人們對問題和風險的認知還存在較大的分歧。」彭文生認為。
以下內容摘編自上述課題成果。原課題發表於「中金點睛」公眾號。
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數據的採集、加工與使用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與網路經濟性,低甚至零邊際成本意味著創新創業的門檻較低,但先發企業能夠憑借自我增強的大數據優勢來實現與固化壟斷地位。
課題認為, 現實中哪些數字經濟企業是「好」的壟斷,哪些是「不好」的壟斷,並沒有那麼分明 ——巨型 科技 企業在開始階段是「好」的壟斷,是與創新緊密聯系的,但到了一定規模後就有可能阻礙競爭。
例如亞馬遜、谷歌、臉書等 科技 巨頭在發展初期,非競爭性的零邊際成本帶來其規模快速擴張,提升了 社會 的整體福利,這個階段的「壟斷」是好的「壟斷」。然而一旦形成先發優勢,這些成功者往往會利用知識產權、先發優勢和網路效應等構建自身的競爭壁壘,以尋求壟斷租金。
課題認為, 判斷數字經濟是否出現「壟斷」,還需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待。
按照熊彼特的創新理論, 壟斷和創新有天然的聯系,沒有壟斷的超額收益,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創新動力。 科技 公司創新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需要風險溢價的補償來吸引創新。超額收益既來自壟斷租金,也來自整體市場要求的風險補償。
從 歷史 經驗來看,巨型 科技 公司的壟斷似乎符合上述動態的特徵。比如上世紀90年代,雅虎搜索引擎一家獨大,幾乎佔領了所有的搜索市場,但在谷歌推出搜索引擎後,雅虎的搜索業務很快就被性能更優異的谷歌搜索所替代。如果監管層一開始就強力監管雅虎的搜索業務,限制其盈利,可能谷歌也沒有動力推出更好的搜索引擎。
微軟的IE瀏覽器也曾受到壟斷的指責,但如今其地位也讓位於Chrome。類似的例子在中國也不鮮見,電商平台京東與阿里盡管構建了很高的行業壁壘,但無法阻止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同樣愛奇藝、優酷也沒有辦法阻止抖音成為世界級的流行應用。
因此,如何判斷數字經濟中的「壟斷」現象仍然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彭文生認為, 「我們一方面要鼓勵競爭、防止惡意的壟斷,另一方面也要用動態的眼光去看待數字創新中的回報收益的問題,不能為了反壟斷而誤傷創新。」
那麼我們究竟能不能對 科技 企業的壟斷行為進行監管呢?
學術界提出一種可能,就是從數字經濟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出發,降低數據使用的排他性。監管層可以對不同的 科技 公司基於自身收集的數據做出互操作性的要求(interoperabilitymandate)。
課題指出,這背後的邏輯是,如果數據的生產力具有規模效應,那麼收集數據的過程就是在獎勵先行者,但這其實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因為消費者只能被迫選擇最先收集數據的公司,而無法選擇其他可能提供更好服務的公司。 一旦數據具有一定的互操作性,那麼就能避免後來者的競爭劣勢。
當然,這種監管方式需要專家學者的密切合作,一方面要防止對初始者的創新抑制,同時也要防止消費者隱私被濫用。因此這一監管活動本身可能也需要是動態的,在保護自由市場運作機制的同時,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調整。
歷史 上,從兩百年前的李嘉圖到一百年前的凱恩斯,經濟學家一直都擔心機器替代人。經濟學里有個專有名詞叫「技術性失業」(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即技術進步所導致的失業。這種擔心貫穿於 歷史 ,一直存在爭議。
在當下我們如何來看待這個問題呢?課題認為,這次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中,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 就是機器既可以賦能人,也可以替代人。
機器對人的賦能,體現在很多領域。比如餐飲外賣行業,如果沒有數字技術、智能手機、GPS定位等技術支持,外賣員的配送效率就會非常低;再比如這次疫情下的遠程教育、遠程辦公、遠程醫療等無接觸經濟,並沒有替代老師、白領工人和醫生,而是對他們進行了賦能。數字技術使得我們在疫情沖擊、社交隔離的情況下,還可以維持一定的經濟活動,所以它和人是互補的。當然機器也可以替代人,比如無人物流、無人配送、正在發展的無人駕駛等。
課題認為,數字經濟在中美,替代人和賦能人的程度並不一樣,這跟中美的稟賦差異相關。美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更多的是機器替代人,通過資本深化替代就業。 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則更多的是機器和勞動力互補,對勞動力是友好的。
美國的勞動力替代型數字經濟體現為常規性、簡單重復的工作,比如一些製造業流水線能被機器代替,同時甚至有一些不是很簡單的、重復性的工作,也能夠被機器替代。中國的勞動力互補型數字經濟則體現在一些非常規的服務上,比如說外賣、送貨員、專車司機、視頻主播等等。
不過,彭文生認為,雖然數字經濟的發展在現階段在中國有勞動友好型的一面, 但中國也難以避免數字經濟加大收入分配差距的共性的一面,數字技術使得明星企業和個人可以用低成本服務大市場,少數人和企業贏者通吃。
美國有學術研究顯示,過去40年勞動者之間收入差距的擴大, 主要反映(同一行業內)受雇企業之間的差別,而不是職業之間的差別。 這背後一個重要的相關問題是數據產權沒有明確界定,相關企業對大數據資源免費的、排他性佔有,實際上是獨佔了關鍵資源的壟斷租金。
如何界定大數據產權歸屬?對於這種壟斷租金,應該採取管制方式,還是征稅方式?如果征稅,如何確定稅基、稅率?數字經濟越壯大,這些問題越不容忽視。
彭文生認為,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 數字經濟也豐富了應對貧富分化的政策工具 :數字移民和數字貨幣。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傳統辦法通常是勞動力轉移,或者產業轉移。數字經濟創造了一個新思路,即「數字轉移」。
例如,大企業將客服中心布局在欠發達地區,勞動力無需轉移就可以享受發達地區的輻射帶動,可以看作是「數字移民」;數字新基建催生了網路直播、雲 旅遊 等方式,將欠發達地區的風土人情、青山綠水等特色資源「運輸」到發達地區,「產業數字化轉移」增加了當地人收入。
數字貨幣方面,中國人民銀行DCEP重點在於發展電子支付手段,但從長遠看,數字貨幣的發展可能對現有金融體系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促進普惠金融、降低金融的順周期性,有利於結構性導向的財政政策更有效發揮作用,更好地平衡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彭文生認為,這可能來自三個方面: 服務貿易、國際征稅以及數據主權和安全。
第一個容易理解,就像製造業貿易量擴大後會產生國際摩擦,服務貿易量擴大也可能帶來糾紛,中國需要積極參與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國際貿易規則的變革。
稅收方面,針對數字經濟繞開現行征稅准則的逃、避稅問題,國際上討論比較多的替代性方案是基於用戶征稅,這需要進行國際協調,以確定各國所屬的應稅稅基。在世界大變局背景下,國際協調難度正在變大。
更大的國際沖突風險可能來自於國家安全或者說數據主權問題。
彭文生舉例,美國和印度近期對中國的平台企業的不友好做法,固然存在政治層面的原因,也反映了一個問題:大數據歸屬是否涉及到主權甚至是國家安全問題?近期,中國更新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新增了「基於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似乎也印證了大數據及相關技術對於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個人數據採集和隱私保護的問題。
當人們使用手機時,個人數據就會被源源不斷地上傳到相關應用的伺服器上。雖然很多人意識到私人數據被採集,但對於哪些數據被採集,以及這些數據被如何使用卻一無所知。數據採集和使用的「黑箱」,讓民眾在防範隱私泄露方面極為被動。
課題認為, 由於數據具有非競爭性,有時還具有非排他性,這就讓數據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公共品的屬性,然而對個人而言這卻意味著隱私可能更容易受到侵害。
比如在疫情期間, 健康 碼的大量使用,幫助了公共部門和私人機構共同參與防疫,但如果這些數據在疫情之後不能安全退出,一旦泄露就有可能損害個人的隱私。
課題提出,企業對用戶隱私信息的掌握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細致豐富的用戶數據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這些數據有助於企業更好地匹配潛在消費群體,進而降低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詳盡的個人資料一旦泄露,將會對個人安全甚至企業經營帶來威脅。
關於是否應該隱私保護,學術界分成了兩派:
一派以芝加哥學派為代表,他們認為在競爭市場中,隱私保護會降低 社會 福利,並降低市場的運行效率,而完全信息有助於提高市場效率。芝加哥學派認為個人有動機隱瞞自己的負面信息,而這些行為會轉嫁成其他市場參與者的成本。真實信息的流動受阻將導致經濟資源和生產要素最終被低效利用,進而降低 社會 福利。
但另一派支持隱私保護的人則認為個人的行為動機具有復雜性,芝加哥學派背後的利己行為假設並不準確。如果不保護隱私, 科技 企業可以利用收集的數據推測消費者偏好,從而實施價格歧視,此時消費者剩餘都將被企業拿走;此外企業還可以將消費者的數據二次出售給第三方,但消費者卻無法分享任何收益,甚至可能承擔數據被濫用的風險。因此對個人隱私數據進行保護有助於提高經濟效率和 社會 福利水平。
課題認為,不過無論理論如何,數字經濟發展對數據依賴越大、信息傳遞障礙越少,隱私泄露造成的傷害也就越大。數字經濟時代,公權力介入數據監管以及隱私保護已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歐美在隱私保護方面已經進行了有意義的 探索 ,比如美國在2012年推動的《消費者隱私權法案》提出對消費者隱私保護的建議,旨在賦予消費者對個人信息擁有更大控制權,並且降低數據泄露給他人帶來的風險。同樣地,歐盟在2018年實施《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這部法律適用於歐盟的所有個人數據,對公司收集和使用隱私數據的方式進行了限制。在中國,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也引起了國家立法機關的重視,2020年中國人大提出將專門制定完整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以改變之前相應法律法規相對零散的問題。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隱私保護將會持續成為公共治理中的一個重要議題。彭文生認為,從公平角度看,立法保護隱私數據是必要的;從效率角度看,隱私保護的關鍵可能在於度,甚至需要設計狀態依存的保護制度。
責編:瑟瑟
監制:卜海森 李俊虎
『貳』 80後江蘇小伙的比特幣之路,賺了180億還登上福布斯封面
賺了180億!幣圈玩家登上福布斯封面,江蘇小伙的比特幣之路
為什麼如此看好數字貨幣?
許多人認為比特幣是自互聯網以來最偉大的技術創新,他們認為:
第一、比特幣可以永遠改變個人和公司做生意的方式。
第二、加密貨幣不涉及銀行。
第三、這是一種沒有任何組織和個人進行人為操縱的數字資金轉移。
第四、沒有一家銀行對貨幣進行人為估價,造成通貨膨脹。
第五、它消除了信用卡的潛在「欺詐」。
第六、以法定貨幣進行的金融交易必須符合不同市場的不同規定。
所以虛擬數字貨幣的行情比股市還要凶險百倍,而有「數字黃金」之稱的比特幣行情更是跌宕起伏,在短時間內價格暴漲暴跌是家常便飯,但也因此讓無數人虧的血本無歸,而把握機會變成億萬富豪的人不在少數,國內三大交易所之一的創始人趙長鵬就是其中一位。
趙長鵬本身是標準的程序員出身,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接觸比特幣,隨後痴迷其中無法自拔。由於當時比特幣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趙長鵬把握手機成為了中國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聯合創始人和首席技術官(CTO),積攢了21億美元(人民幣180億 )的巨額財富,還登上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3 月 13 日, 趙長鵬在某社交平台上發文,稱自己 2014 年賣掉上海的房子後,全部投入到比特幣中,平均購買價格是 600 美元,目前比特幣價格超過 6 萬美元,實現了 100 倍的回報。趙長鵬表示仍將繼續持有。
趙長鵬相信很多人都熟悉,1977 年生於江蘇,幼年時移民至加拿大,在溫哥華接受教育,2017 年帶領團隊創建了交易平台,在短短的 180 天里就賺了 20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 130 億),並且登上了福布斯世界數字貨幣富豪榜。
對此,趙長鵬表示:"能登上福布斯雜志封面我很榮幸,但這是屬於團隊的集體功勞。我們並非僅僅用了 6 個月,這樣的結果離不開 20 年的積淀,再次感謝福布斯雜志"。
交易所的快速逆襲震驚了整個區塊鏈行業,趙長鵬也成為業內的風雲人物 .
"去歡迎我們的地方,跟不傻的人,用最簡單的盈利模式,做合法的生意。"趙長鵬在瞬息萬變的區塊鏈世界,保持著自己的節奏,開拓更廣闊的天地。
#數字貨幣# ##比特幣[超話]# #歐易-OKEx#
『叄』 多地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數字貨幣推廣會面臨著哪些困難
數字貨幣在推廣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還是技術應用,因為對於目前的整個數字貨幣來說,它的本質就是一項數字加密火幣,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設施和相應的技術產業的話,那麼對於大多數數的數字貨幣在推行的過程中就會變得阻力重重。
並且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數字貨幣在推廣的過程中,更為關鍵的還是要保證數字貨幣的安全性和加密性,因為對於整個數字貨幣來說,它的生命線就是它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相比於普通的實物貨幣來說,他如果再進行丟失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掛飾手段來保證自己的財富不外流,並且國家也能夠通過數字貨幣的安全性和加密性來實施控制整個金融領域的貨幣數量,通過建造方式來達到控制整個金融系統的最終目的。
『肆』 swift系統對中國銀行的沖擊
1、SWIFT(環球銀行間金融電訊協會)是一個國際銀行間收付信息電文標准制定及其傳遞與轉換的會員制專業合作組織,它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收付電訊傳送與交換處理體系,成為最重要的國際收付清算體系的基礎設施(信息通道),不加入SWIFT,就很難開展國際收付清算業務。海王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王永利撰文指出,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和運行機制變化,勢必對現有包括SWIFT在內的國際收付清算體系產生很大沖擊,需要相應變革,打造出適應數字貨幣運行的區域化、全球化收付清算新體系新機制。
2、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郝毅也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會沖擊SWIFT系統。央行數字貨幣相比現有的電子支付系統是巨大改進。一方面,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在跨境結算領域,將現有SWIFT結算時間由幾天提升至秒級,大幅提高了結算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跨境轉賬的成本。技術進步帶來的變革是無法通過政治干預壓制的。因此,央行數字貨幣一旦大規模應用於跨境結算,將會對SWIFT系統帶來較大沖擊。不過,李煉炫指出,SWIFT是一個多幣種的電文處理系統,是國際清算體系中的電訊通道,而非支付系統。
3、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孫楊也指出,SWIFT是信令傳遞機制,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是一個層面的事情,但是和央行數字貨幣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DCEP是一種現金,後端支付清算還是需要有對應系統支持的,可以是SWIFT也可以是CIPS。「SWIFT成立於1973年5月,歷史悠久,很多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都是其會員,這種信任關系很難被沖擊,更不要提DCEP只是在研究階段,還沒有發展起來。」孫楊說。「事實上,自2012年以來,中國就開始建設自己的跨境支付系統CIPS,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其期待DC/EP在跨境支付領域上的突破,不如加快我國CIPS的建設。」李煉炫說。
拓展資料
1、移投界是中國專業的投資移民信息服務平台,致力於為全球華人提供一站式海外置業服務,提供最新、最全、最真實的海外房產、移民留學信息。目前,入駐平台的海外房產,投資移民,海外留學項目覆蓋全球 30 多個國家,累計超過10000個,充分滿足用戶對移民資訊以及海外房產信息的需求。
2、移投界擁有數萬家的移民留學、海外房產代理、財富管理機構、以及企業與個人用戶關注,立足於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輻射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武漢、杭州等10多個主要城市。依託國內專業的移投行業大數據甄選全球優質項目,與5000多家國內渠道保持緊密聯系與合作,是您在中國推廣優質項目的首選平台。
『伍』 數字貨幣給普通人帶來的利與弊
在投資領域,近一年來最火爆肯定是數字貨幣了,就連我們小區的門衛大叔都知道什麼比特幣、萊特幣、瑞波幣......,雖然在生活中還未大規模的使用這些數字貨幣,但是無疑數字貨幣已經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
那數字貨幣在經濟中的角色到底應該如何定位,到底是一種單純的新技術還是類似於股票的投資技術呢,我翻閱了很多關於數字貨幣的文章,其中公眾號緩緩君的文章「比特幣的邏輯」幫我理清了比特幣的特點。就結合現下最火的比特幣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吧。
1.比特幣是一種技術,它很難被操控。 使用比特幣的每一筆交易都會被記錄,它的好處是去中心,也就是說沒有一個集中地,每一筆交易都會被每個幣記住,你可以串改其中一個幣的記錄,但是你沒辦法串改其他人手中的幣的記錄,所以這個幣很難由一個人或組織對它進行操控。
2.比特幣隱秘性強。 它只記錄什麼時候交易了多少幣,不記錄用途,而且它生成一串數字秘鑰,只有持幣人才知道,這就意味著國家很難對你的交易活動進行監控和稅收。
3.比特幣是有限的。
對於我這樣的非技術吃瓜群眾,從技術上探知比特幣的特點很難,但既然比特幣已經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實際的使用,說明還是經受住了很多技術大牛的考驗,我們假設比特幣能做到這些。
我所在的海南在2016年至今,房價已經翻了一倍,2016年海口的新房普遍在9000左右,現在海口的新房均價20000。這才相隔一年,大家的工資沒什麼變化,可是突然之間原來能買130平米家庭房的價格,一年之後只能買60平米的小戶型。賣煎餅的阿姨原來每天工作八小時就夠了,但是一年之後煎餅阿姨要工作16小時才能維持原狀,銀行里的錢突然之間像被洗劫了一半,這不是被搶劫是什麼?
人民幣如此讓人不信任,所以中國人熱衷買房,就算自己不需要住,但是沒有什麼比房子更能抵消通貨膨脹。
但是 數字貨幣很可能改變這個通貨膨脹過度的局面。 就拿比特幣來說,它無法被國家政府管控,它只受市場調控,它不像人民幣一樣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也就是說它的可信度很高,沒有一個組織或是一個人能讓它一天貶值一半。
現在的數字貨幣更像是一種投機品,被投資者炒的一會高一會低的,但既然比特幣是一種技術,那麼肯定還會有技術牛人開發出新的、讓人信任的數字貨幣技術,當一種技術貨幣真正的被當作交易貨幣使用,取得大規模的信任,那麼很可能會取代人民幣等其他國家通行的貨幣,畢竟每種國家貨幣都會人為操控貶值。
技術的洪流不斷的向前,沒有人能控制逼迫人類倒退生活,到最後國家也不一定能管控所有的數字貨幣,那必將會導致以後我們以後可能會用數字貨幣來結算、交易我們的勞動成果。
迫於數字貨幣的威脅,國家也要保證自己發行的貨幣有人使用和持有,也要保證稅收能正常進行, 未來國家肯定不敢輕易的大幅度通貨膨脹,一旦人們徹底不信任人民幣,一旦人們有了新的可替代的貨幣,那麼人民幣的價值將會成為歷史 ,未來社會會成什麼樣子還未可知。
所以,數字貨幣給普通人帶來最大的好處是,再 沒有哪個組織可以不經你許可隨意掠奪你的勞動成果了 。
一個硬幣有正面也會有反面。正是由於數字貨幣很難被監管,所以它可以用於很多見不得光的交易,比如說行賄受賄、比如說買賣毒品,比如說各種經濟犯罪活動。這不是想像,這已經成為了現實,比特幣全世界聞名正是因為一次模特綁架案,歐洲的人肉販子要求買方以比特幣支付。
既然上不了檯面,那必然是無法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的事物。
人類發展至今,已經脫離了野蠻,通過善良風俗、文化傳承和法律法規已經形成了一套大家認可的社會制度,這套制度是文明的成果,我們遵循制度是因為相信這套制度不僅約束自己也會約束他人,我們相信自己在制度的保護下是安全可信的。因為一旦有人破壞,就會受到眾人的譴責,承擔後果。
我們約束自己不去搶別人的東西、保持文明禮貌更多是因為害怕被譴責,害怕被懲罰。如果一個人干壞事,別人不知道也沒辦法查出來,你猜猜會發生什麼?
這個真實的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受到懲罰,人就會變成禽獸和惡魔。 不受約束的自由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數字貨幣不能被監管的特性一但為人所用,又回激發多少人的邪惡呢?如果使用數字貨幣行賄,無法被查處和監控,那麼腐敗會不會更加的肆無忌憚?
技術本身是沒有善惡的,就看人們怎麼使用它。 數字貨幣技術的使用也會帶來很多道德、社會上的問題,它將如何演化還未可知,但是,我相信,經歷過文明、秩序社會的人們不會允許野蠻、混亂的發生,如果一項技術被更多邪惡的使用,最終也會遭受人們的背棄。
『陸』 數字貨幣有哪些弊端
數字貨幣面臨的法律風險:(一)在宏觀層面,存在法律風險、系統風險和消費者保護等問題。目前,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的立法問題尚未解決,電子貨幣的概念和相關條款有待明確,許多法律法規都還未跟進。其次,存在因單一發行機構倒閉而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如果某個發行機構因經營不善導致整個市場對電子貨幣喪失信心,其他電子貨幣發行機構也會面臨擠兌風險。而且,在缺少規范監管的前提下,社會公眾難以有效識別發行機構的資質和信用水平,如何有效地提示風險和保護社會公眾的權益成為難題。此外,互聯網支付的隱蔽性、快捷性和跨國界性使得電子貨幣不可避免地成為犯罪分子的洗錢工具。(二)在微觀層面,電子貨幣發行主體存在技術風險和信用風險。我國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包括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和其他企業,由於部分發行主體金融專業基礎薄弱,特別是我國缺乏強制性的技術安全標准,使得電子貨幣發行機構存在嚴重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隱患,系統軟體或硬體故障會影響電子貨幣的可用性。其次,發行機構的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投資集中度過高等原因會導致流動性不足,易於出現違約風險。此外,電子貨幣的支付和流通嚴重依賴各類網路,存在各類操作性風險,比如蓄意盜用他人賬號、發行機構內部作案和黑客的惡意入侵等隱患,均會損害電子貨幣持有人的利益。比特幣、瑞泰幣等所有的數字貨幣都適合。
『柒』 注冊美國MSB數字貨幣牌照申請難度大嗎費用多少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先分析一下美國MSB牌照。
首先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創新等各方面都位列全球首位:
1、現代市場經濟高度發達、市場機制健全,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2、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寬松自由的生活環境、頂尖的教育資源等,不斷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前來投資移民;
3、其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額均居世界首位
因此,很多區塊鏈項目選擇在美國落地也是非常明智的。
美國MSB牌照是是由Fincen(美國財政部下設機構金融犯罪執法局)監管並頒發的一類金融牌照,主要收監管對象是金錢服務相關的業務與公司,包括了數字貨幣、虛擬貨幣的交易,ICO發行,以及外匯兌換, 國際匯款等等的業務。要申請牌照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家美國公司,沒有的話需要注冊一家。
目前注冊美國公司的資料相對簡單,時間也很快。
美國公司成立流程:
1.擬定公司名稱- 我們將於美國公司注冊機構進行核名
2.股東詳情(我們要求至少 1名股東,股東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
股東姓名(與護照一致)
股東姓名(與護照一致)
股東地址
持股百分比
3.董事詳情(我們要求至少 1 名自然人擔任董事。)
董事姓名(與護照一致)
董事地址(地址應與地址證明保持一致)
美國MSB牌照所需提交的材料
一.美國公司基本資料;
1公司注冊證書
2公司章程或同等文件
3公司成立1年以上的良好信譽證明
4公司EIN稅務編號
二. 美國公司股東、董事詳細個人資料(護照掃描件,個人電話,住址等)
三. 交易所的簡要概況
1交易所提供的服務
2交易所目前經營狀況
3交易所的客戶群
四. 服務類型,參考MSB服務類型列表。
五. 總交易金額:列出前12個月內每個單獨月份,MSB發行的金融產品或服務的總交易金額超過$ 100,000的列表。
注冊流程一般在四周左右。整個牌照的申請時間,一般為1到2個月。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哦。
『捌』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發展十分迅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各種各樣的便利,以前出門一定要帶錢包和要是,現在一台手機,一個指紋就可以解決。不想出門,可以網購,可以點外賣。聽到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這一新聞的時候,我並不是很驚訝,我覺得央行也是順應科技的潮流罷了,這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呢?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
一、對電子支付更加放心
因為電子支付很方便,年輕人都不想帶錢包出門了,已經不能再忍受紙幣的麻煩了。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不敢使用電子支付,比如我媽,一個中年人,沒什麼文化,平時網路詐騙的新聞看了不少,如果上網買東西要綁定銀行卡的話,買完東西一定會解綁,因為怕卡裡面的錢不翼而飛。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學習,而是他們的觀念還是覺得電子支付不安全,這次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就不一樣了,國家出面,大家也能更加放心使用電子支付。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分享。
『玖』 數字貨幣的弊端
一是宏觀審慎監管難度加大。數字貨幣「點對點」結算方式,使各國貨幣政策與全球資金跨境流動關聯度明顯增強,對監管部門風險識別能力、風險化解能力、快速風險處置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法律保障缺失。目前沒有對數字貨幣的服務准入、運營、技術標准等做出規定,在盡職調查、交易監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記錄保存及報告可疑交易等方面也缺乏規則。
三是金融穩定風險加大。數字貨幣市場24小時開放,沒有漲跌限制,價格易被操縱,普通投資者易遭受重大損失。數字貨幣使用范圍和規模越來越大,單個非法定數字貨幣體系風險可能演變為系統性金融風險,對金融穩定形成沖擊。
四是現行數字貨幣沒有發行和維護機構,其點對點交易特點導致監管部門無法直接掌握完整業務信息,個人之間的資產可以在沒有統一清算、沒有金融機構和中央銀行系統干預的情況下實現轉移。
拓展資料
CBDC,全稱為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譯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在其關於CBDC的研究報告中給出這樣的定義: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是中央銀行貨幣的電子形式,家庭和企業都可以使用它來進行付款和儲值。
中國版CBDC被描述為,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而我們所說的DC/EP是中國版的央行數字貨幣,譯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
國際清算中心(BIS)與支付和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PMI)兩個權威國際組織聯手在2018年和2019年對全球60多家中央銀行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各國央行在數字貨幣上的工作進展、研究數字貨幣的動機以及發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70%的央行都表示正在參與(或將要參與)數字貨幣的研究。
2020年8月14日,商務部印發《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在「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任務、具體舉措及責任分工」部分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中西部具備條件的試點地區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
先由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及未來冬奧場景相關部門協助推進,後續視情擴大到其他地區。
全面深化試點地區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涪陵區等21個市轄區)、海南、大連、廈門、青島、深圳、石家莊、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合肥、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貴陽、昆明、西安、烏魯木齊、蘇州、威海和河北雄安新區、貴州貴安新區、陝西西咸新區等28個省市(區域)。
『拾』 人民幣數字貨幣來襲!幣圈的世紀騙局還能持續多久
編輯 | 娜美
作者 | 鄭鎧
來源 | 商業金英
然而,做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官方集大成者,人民幣數字貨幣的出現,必將給野蠻生長的幣圈生態鏈帶來覆滅性的一擊!
歷史 告訴我們,正規軍進山,第一步就是先剿匪!
長期以來,頂著區塊鏈,高 科技 的概念到處招搖撞騙的幣圈,被稱之為中產收割機!
贏可能需要很多次,但輸光,只需要一次。除了極少部分創始人賺得盆滿體盈逍遙法外,放眼望去,全是一片綠幽幽的韭菜!
近年來,幣圈騙局不斷暴雷!
號稱全球最大幣圈騙局的plustoken暴雷,堪稱慘烈,300萬人血本無歸,400億資金全部充公。
數字貨幣交易所FCoin創始人張健圈了8億人民幣,無力兌換跑路!
波場創始人孫宇晨套現20億,逃到美國與巴菲特共進午餐,被稱之為幣圈賈躍亭。
.......
可憐又脆弱的中產階層以為自己很有錢,其實只有一點點錢,一次大病,一次暴雷,分分鍾一夜回到解放前!
拼了命的追求高收益,做著財富自由的美夢,最終成為他人走向財富自由的墊腳石!
一.為何區塊鏈被國家鼓勵發展?
幣圈卻是十幣九騙?
首先,我們來理清一下什麼是區塊鏈,從本質上講,它是一個共享資料庫,存儲於其中的數據或信息,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徵。
以比特幣為例,本質上它是一連串的加密數據(而不是具體的「貨幣」),儲存在各個終端的數據環環相扣,當一個比特幣(數據)從一個終端轉移到另一個終端的時候,會生成一連串新的加密數據,並上傳到區塊鏈(不同的數據終端節點)。
通過數據交易產生貨幣價值。市場越是追捧,關注度越高,交易價值越大。其價值更像是荷蘭鬱金香,有人認可才有交易價值,一旦無人問津,隨時可能崩盤。
而貨幣的本質是信用背書,主權國家貨幣能在市場上流通,是基於人們對於主權國家綜合實力兌換能力的信任。
比特幣作為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受到全世界極客的追捧,在全球掀起虛擬幣熱潮,但至今難以流通兌換,堪稱無本之木。比特幣尚且有崩盤風險,為何批量生產的啊貓啊狗幣可以大肆流行,收割韭菜?
二.天下騙術千千萬萬
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利用人性的貪婪!
區塊鏈技術比較復雜難懂,一般人難以理解,認為國家支持,高新技術,應該沒問題!殊不知這正中下懷,打著高新技術的幌子,聲稱公司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來自清華北大,矽谷中關村,營造大型跨國 科技 公司的聲勢,利用公眾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一知半解,大肆宣傳虛擬幣,以暴利為賣點,誘惑公眾為「夢想窒息」。
比特幣用9年的時間暴漲2000萬倍,令頂著超越比特幣的便宜山寨幣開始描繪自己的宏偉藍圖。
幣民輕飄飄,以為可以復制比特幣造富神話,在數字貨幣沒有股票漲跌幅度限制的情況下,部分炒幣者選擇了「賭博式」買賣, 漲了一夜暴富,爆倉傾家盪產。
實際上虛擬幣的漲跌根本毫無依據! 由於缺乏國家主權信用做背書,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導致虛擬幣暴跌,某些幣種所謂的優質運用token不屬於虛擬幣本身的屬性,難以支持虛擬幣價格,例如Q幣,依託的是騰訊公司的兌付信用,而不是Q幣可以運用於購買 游戲 裝備。
虛擬幣市場依然存在莊家操盤。 開發團隊通常囤積大部分數量虛擬幣,足以利用市場風吹草動大肆打壓虛擬幣價格收割韭菜,循環收割。
更加血腥的是,某些虛擬幣壓根就只是交易平台上的一個模擬數字,價格變動可以在後台隨意控制。 幣民買入虛擬幣所花的錢全部流入開發團隊口袋,高興就調高價格,吸引投資者進場,不高興分分鍾暴跌,讓投資者血虧。
由於缺乏監管,幣值漲跌完全掌控在發行方手裡,人性的惡被無限放大!如此一本萬利的生意令各種五花八門的虛擬幣如潮水一樣湧向。說投資虛擬幣是賭博簡直侮辱了賭場智商。
當然,多如牛毛的虛擬幣不可能像主流幣那樣獲得巨額的流量與關注度,因此衍生出了 旁氏騙局式的虛擬幣 與 傳銷式虛擬幣 。
三.幾乎可以斷言
承諾保本高收益的虛擬幣全部都是騙局!
以前陣子被公安機關一窩端的幣圈最大騙局plus token為例,為了吸引客戶,聲稱最低只要投入500美金,就可以每月為投資者提供10%-30%的收益,一年利潤600%,如此明顯的騙局, 僅僅只是披上高大上的區塊鏈高新技術就可以大肆進行斂財,通過新進客戶的本金兌付舊用戶的收益,平台大肆擴張,達到一定就宣告倒閉,捲款跑路,手法與P2P如出一轍。
比P2P更狠的是,還有傳銷幣騙局 ,不光騙投資者的錢,還要把投資者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客戶一起拉下水。通過鼓勵客戶拉人頭返佣,發展下線的方式形成病毒式傳播,裂變,最終將受害者整個家族甚至是朋友圈一起拉下水!
你以為自己為親朋好友找到了一個投資理財的好項目,殊不知正是自己一手將其一起拉入深坑中!
更令人激憤的是,由於這種方式涉嫌互聯網傳銷,即便平台破產倒閉,創始人被抓,投資者也無法追回任何損失! 依據法律規定,傳銷涉案資金將全部充公!參與傳銷的投資者不僅自己血本無歸,甚至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截至2019年,倒閉跑路的虛擬幣平台超過200家,由於資金互聯虛擬化運營的諸多特點決定了,最終破案和把錢要回來的概率鳳毛麟角。
大多數資本家已經帶著血腥收割的巨額資金逍遙海外,甚至乎換個馬甲以成功人士的身份重新活躍在大眾眼前,一邊喊著為夢想窒息的口號,一邊在心裡嘲笑又是一片片綠幽幽的韭菜!
結語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說過: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指年化收益率!!)
股神巴菲特縱橫資本市場大半輩子,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只有20%!!
你還在做著依靠投資一夜暴富的美夢嗎?
如果你不想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家人還在被同樣的騙局欺騙。動動手指轉發朋友圈讓更多人看見!讓我們一起戳破幣圈這個世紀大騙局,還互聯網一片清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