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削弱貨幣政策
1. 央行數字貨幣政策
這些在央務官網上都有你可以去官網上了解一下
2. 數字貨幣「不計息」 對央行貨幣政策是否有所沖擊
【導讀】在疫情發展之後,央行數字貨幣試用腳步明顯加快,日益受到各界關注。近日,在2020中國-阿聯酋創新投資大會上,各界分別對數字貨幣發展前瞻與挑戰發表了各自的觀點,那麼數字貨幣「不計息」,對央行貨幣政策是否有所沖擊呢?
是否會沖擊第三方支付?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相繼與多家互聯網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究探索數字人民幣創新應用合作。數字貨幣與第三方支付是否存在競爭關系?是否會對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產生沖擊,引發市場廣泛探討。
數字貨幣的確會對第三方支付產生一定影響。在零售支付場景下,數字人民幣和第三方支付之間會有某種相互替代關系。
可以設想一個激勵相容設計,支付寶、微信支付如果幫助推廣了數字人民幣應用,它們存管在央行的支付備付金就可以獲得更多利息收入。
關於數字貨幣和支付寶等支付工具的關系,數字貨幣和支付寶等支付工具,並非處於同一維度。微信和支付寶是金融基礎設施,是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支付工具,是錢包的內容。
在電子支付場景下,微信和支付寶這個錢包里裝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數字人民幣發行後,大家仍然可以用微信支付寶進行支付,只不過錢包里裝的內容增加了央行貨幣。同時,騰訊、螞蟻各自的商業銀行也屬於運營機構,所以和數字人民幣並不存在競爭關系。
零售型數字貨幣除了作為傳統的支付工具外,還可承擔一些其他功能。例如,可根據不同使用主體設置不同份額、不同的使用期限,從而更好地實現相關政策意圖。這是數字貨幣相對傳統現金的亮點,但相對於現有的銀行支付系統與第三方支付而言,優勢並不大,因為後者實現這些功能也不存在技術上的本質困難。
對貨幣政策有何影響?
數字人民幣研發已悄然提速,它對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會帶來哪些影響?
數字人民幣主要定位於M0,是法定貨幣的數字化形態數字人民幣不計付利息,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的是社會效益和社會福利最大化。因此,人民銀行對數字人民幣執行與現金一致的免費策略。
數字人民幣意圖取代的現金通常不被認為是貨幣政策操作的工具,因此它的數字化對貨幣政策影響不會很大,除非數字人民幣的推出導致了比較大的金融結構變化。
在此前在深圳實施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過程中,採取了限制額度的形式:面向在深個人發放1000萬元「禮享羅湖數字人民幣紅包」,總計5萬個名額,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但此次試點只利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智能合約,數字人民幣的雙離線支付的「碰一碰」功能,暫未投入使用。據悉,在「雙離線支付」模式下,交易雙方可在無網路或地鐵、飛機、偏遠地區等信號不佳的情況下,通過兩部手機「碰一碰」直接完成線下離線交易。
任何國家推出央行數字貨幣,都不會把現金完全廢除掉,現金仍將流通。央行數字貨幣至少需要智能手機等門檻,現金更接近零門檻。但由於現金依然存在,通過央行數字貨幣實行負利率的必要性並不大。從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的設計方案看,不付息是主流。
跨境支付標准如何定?
目前,數字人民幣主要聚焦國內應用,但不少觀點認為,包括數字人民幣在內的CBDC跨境優勢明顯,可以降低跨境支付成本。
央行數字貨幣有零售型和批發型,在跨境支付環節,兩條路都是行得通的,但以哪種模式為主,目前沒有定論。數字人民幣跨境使用,在理論上完全成立。
據悉,目前新加坡金管局和加拿大銀行、香港金管局和泰國金管局、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都用批發型數字貨幣進行了測試。目的是改進目前的實時全額結算系統,並縮短代理行鏈條。
如果兩個貨幣之間跨境同步交收,涉及到區塊鏈跨鏈操作。比如,數字化港幣和數字化泰銖不在同一個區塊鏈系統中,進行交互時存在跨鏈問題。但目前跨鏈技術不是很完善,還面臨技術上瓶頸。
此外,未來在跨境支付打通過程中,各國央行應如何協作也涉及標准制定的問題。
國際清算銀行和金融穩定理事會等都在牽頭做各種研究,將來會涉及多個層次的標准:一是技術標准,比如是否採用分布式賬本,以及安全性、隱私保護、監管合規等方面要求;二是經濟設計方面,比如央行數字貨幣採取批發型還是零售型,是否付息,與現有金融賬戶和電子支付體系之間的銜接,以及如何支持跨境同步交收等。
數字人民幣將來在實施中可能仍需額度限制,以防止數字現金的兌換隨著利率波動而大幅變化,否則不僅會導致金融風險,而且對商業銀行來說也會造成很大打擊,包括迫使銀行持有更多流動性,甚至有可能導致商業銀行不得不進行高風險投資以緩解資金成本上升所導致的盈利壓力。
3. 數字貨幣真的基於貨幣政策而走投無路么
央行如果真的發行了數字貨幣,紙幣是不會縮水的,數字貨幣和紙幣可以等值並存。而且,央行計劃發行的數字貨幣只不過是法定貨幣的數字貨幣,實際上和紙幣是有同等效力的,只不過是用起來更方便罷了。而且,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萊特幣、DECENT等加密數字貨幣是不同的。
4. 數字貨幣的出現將會對我們會計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是法定貨幣,那麼沒影響,比如央行發行的,非法定貨幣視為一項金融資產。對財稅體系沒什麼影響。
對會計實踐有顛覆性的潛在影響,那些試圖在稅上做手腳的要小心了,理論上可以幾乎零成本分析出你們做過的那些偷漏行為。
如果數字貨幣被廣泛接受且能發揮貨幣的職能,就會削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並給政策制定帶來困難。因為數字貨幣發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監管的第三方,貨幣被創造於銀行體系之外,發行量完全取決於發行者的意願,因此會使貨幣供應量不穩定,再加上當局無法監測數字貨幣的發行及流通,導致無法精準判斷經濟運行情況,給政策制定帶來困擾,同時也會削弱政策傳導和執行的有效性。
(4)數字貨幣削弱貨幣政策擴展閱讀
基於商業匯票的各類票據市場業務快速增長,票據理財產品成為互聯網理財的熱門領域,但國內現行的匯票業務仍有約70% 為紙質交易,供應鏈金融也還高度依賴人工成本。
未來如果實現票據數字貨幣化並採用區塊鏈交易,將使票據、資金、理財計劃等相關信息更加透明,藉助智能合約生成借貸雙方不可偽造、公開唯一的電子合同,直接實現點對點的價值傳遞,不需要特定的實物票據或是中心系統進行控制和驗證,能防止一票多賣,及時追蹤到資金流向,保障投資者權利,降低監管方成本。
5. 關於數字貨幣政策,央行行長易綱傳遞出怎樣的信號
無論從個人角度出發,還是就易綱而言,對於數字貨幣政策,站在央行的立場上,其已透露出:
第一,保持貨幣政策連續性,不大放水,也不猛然收縮。
第二,不會改變比特幣得不到合法承認這一點;
第三,強監管,抓安全,保持穩健中性發展;
第四,為實體經濟發展服務。
考慮到中國政府對數字貨幣的一貫政策,保持穩定和連續,應該是當前的導向和趨勢。
另外,雖然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時指出,將對數字貨幣的採取嚴厲態度,但並不表示將停止對數字貨幣研究的腳步,目前,央行在研究數字貨幣怎樣能夠以更好的形式服務實體經濟,以最好的形式安全地發展,規避可能的負面影響,讓數字貨幣更好地為經濟服務。
盡管監管趨嚴,但依然相信未來央行對數字貨幣的發展將會採取疏堵結合的做法。
6. 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如果數字貨幣被廣泛接受且能發揮貨幣的職能,就會削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並給政策制定帶來困難。因為數字貨幣發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監管的第三方,貨幣被創造於銀行體系之外,發行量完全取決於發行者的意願,因此會使貨幣供應量不穩定,再加上當局無法監測數字貨幣的發行及流通,導致無法精準判斷經濟運行情況,給政策制定帶來困擾,同時也會削弱政策傳導和執行的有效性。
應答時間:2021-07-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7. 數字貨幣發行對經濟有什麼影響會減少紙幣發行量嗎
深圳市發放的總計1000萬元人民幣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將電子貨幣的發展問題重新拉回了人民的視野。
事實上,自2020年4月份起,數字人民幣就已經在深圳、成都、蘇州、雄安進行了小規模試點,並於2020年8月將試點規模擴大至全國28個省市。
作為社會公認的「超級風口」,除數字貨幣相關企業本身的高投資性外,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極具研究價值。
數字人民幣發展的政策沿革早在2014年,央行就已經就數字人民幣進行了研究布局,並於2016年的數字貨幣研討會中,與國際各大金融機構與研究機構進行了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框架討論。
在經過6年的發展後,我國已初步研發出「PBCTFP區塊鏈平台」,並不斷推廣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活動,可以預見,數字人民幣作為當今的技術風口與政策風口,其未來幾年內將會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與極快的發展速度。
圖1:數字人民幣政策沿革
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數字人民幣為建立「人民幣跨境結算新體系」提供了契機,可以推動世界范圍內的人民幣支付活動,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8. 央行推出什麼數字貨幣
直接2019年11月9日,央行還沒有推出數字貨幣。
2014年,中國央行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8年9月,數字貨幣研究所搭建了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
2019年7月8日,在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啟動儀式暨首屆學術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曾透露,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央行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相應工作。
(8)數字貨幣削弱貨幣政策擴展閱讀:
推出數字貨幣的好處
央行貨幣的數字化有助於優化央行貨幣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貨幣地位和貨幣政策有效性。央行數字貨幣可以成為一種計息資產,滿足持有者對安全資產的儲備需求,也可成為銀行存款利率的下限。還可成為新的貨幣政策工具。
同時,央行可通過調整央行數字貨幣利率,影響銀行存貸款利率,同時有助於打破零利率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