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支付貨幣供給
A. 數字貨幣與現在的網路支付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
近年來金融科技的崛起,驅動著金融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貨幣的形態也在不斷演變。近日,數字貨幣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與現在的網路支付還是有很多差距的。
B. 電子貨幣發行對貨幣供給影響的實證分析
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科技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網路環境中的電子貨幣、電子結算技術對銀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並通過電子結算技術對貨幣需求和供給的影響,使電子貨幣直接影響央行貨幣政策的實施。為此,有必要加深對電子貨幣的認識。
一、現階段電子貨幣蘊涵的貨幣職能 就現階段而言,大多數電子貨幣是以即有的實體貨幣(現金或存款)為基礎存在的具備「價值尺度」和「價值保存」職能,且電子貨幣與實體貨幣之間能以1 :1比率交換這一前提條件而成立的。而作為支付手段,大多數電子貨幣又不能脫離現金或存款,是用電子化方法傳遞、轉移,以清償債權債務實現結算。因此,現階段電子貨幣的職能及其影響,實質是電子貨幣與現金和存款之間的關系。目前,我國流行的電子貨幣主要有4種類型。
1、儲值卡型電子貨幣。一般以磁卡或IC卡形式出現,其發行主體除了商業銀行之外,還有電信部門(普通電話卡、IC電話卡)、IC企業(上網卡)、商業零售企業(各類消費卡)、政府機關(內部消費IC卡)和學校(校園IC卡)等。發行主體在預收客戶資金後,發行等值儲值卡,使儲值卡成為獨立於銀行存款之外新的「存款帳戶」。同時,儲值卡在客戶消費時以扣減方式支付費用,也就相當於存款帳戶支付貨幣。儲值卡中的存款目前尚未在中央銀行征存准備金之列,因此,儲值卡可使現金和活期儲蓄需求減少。
2、信用卡應用型電子貨幣。指商業銀行、信用卡公司等發行主體發行的貸記卡或准貸記卡。可在發行主體規定的信用額度內貸款消費,之後於規定時間還款。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可擴大消費信貸,影響貨幣供給量。
3、存款利用型電子貨幣。主要有借記卡、電子支票等,用於對銀行存款以電子化方式支取現金、轉帳結算、劃撥資金。該類電子化支付方法的普及使用能減少消費者往返於銀行的費用,致使現金需求余額減少,並可加快貨幣的流通速度。
4、現金模擬型電子貨幣。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基於Internet網路環境使用的且將代表貨幣價值的二進制數據保管在微機終端硬碟內的電子現金;一種是將貨幣價值保存在IC卡內並可脫離銀行支付系統流通的電子錢包。該類電子貨幣具備現金的匿名性,可用於個人間支付、並可多次轉手等特性,是以代替實體現金為目的而開發的。該類電子貨幣的擴大使用,能影響到通貨的發行機制、減少中央銀行的鑄幣稅收入、縮減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規模等。二、電子貨幣產生的貨幣創造 基於上述電子貨幣的普及應用,並因電子貨幣代替現金或存款而無需擔負中央銀行的准備存款義務這一前提條件,勢必對貨幣供求關系產生影響。一方面,隨著電子貨幣數量和使用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預測貨幣發行和流通的變化量更加困難,通過基礎貨幣控制貨幣供給量難度加大;另一方面,傳統銀行與電子貨幣發行主體在資產業務的內容與運營方面的差異程度難以掌握,並對發行主體的信用保證功能、對等資金保全功能、系統穩定功能等產生安全性影響。同時,電子貨幣普及使用的擴大,將促使貨幣交易的無限上升,並導致貨幣創造的無限上升。對於有存款產生的貨幣創造,中央銀行可通過調整法定準備率控制貨幣供給。當貨幣當局決定提高法定準備率時,一定比率的存款就會從商業銀行流向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放款能力降低;當降低法定準備率時,則出現相反的調節效果,最終擴大貨幣供給量。
由於電子貨幣產生的貨幣創造,在目前尚不存在作為「制動器」的法定準備率前提下,電子貨幣發行部門能否擴大信貸規模,而如果電子貨幣發行主體持續擴大信貸規模,又是否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因此,必須關注以下4個方面的問題。
1、支付准備問題。由於電子貨幣發行中收取的對等資金(現金或存款)目前尚未向中央銀行交納存款准備金。因此,發行主體為了應付客戶的支付和取現需求,必需以現金或存款的形式持有一定數量的支付准備金,這樣,就可適當限制貨幣供應量的上升。
2、現金漏損問題。在電子貨幣產生的貨幣創造過程中,客戶持有的電子貨幣中的一部分會變換成為現金或存款,從電子貨幣發行部門流出,出現「漏損」資金。這樣,就使得電子貨幣在擴大貸款資金上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從而或多或少抑制了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貸款需求有限性問題。實現貨幣創造,不僅需要有「貸方」,還必須有接受各種貸款的「借方」。對於電子貨幣發行主體而言,不可能永遠存在「優良性」放貸機會。電子貨幣發行部門對應的「貸款需求曲線」與傳統銀行貸款需求相同,貸款需求受利率制約隨利率上升而下降,因此,貸款需求是有限的、可控的。
4,貸款供給中成本問題。電子貨幣發行主體在提供信用貸款時,與傳統銀行貸款一樣必須審查借款方的資信狀況,花費相應成本。同時,電子貨幣發行主體的「貸款供給曲線」也與傳統銀行的貸款供給相同,成本隨貸款供給增加而上升。因此,電子貨幣即可產生貨幣創造,也可導致通貨膨脹,但會受到制約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三、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影響的實證分析 信用卡是電子貨幣的主要類型之一,是目前世界范圍普及率最高的一種電子貨幣,也是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用於零售業務的首選品種。因此,信用卡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不僅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而且形成對金融政策的影響,進而,形成對貨幣政策的直接影響。
以信用卡為例,根據凱恩斯關於貨幣需求的流動性偏好理論,消費者之所以持有貨幣,是因為貨幣最具流動性、靈活性。而與其他支付手段相比,信用卡的最大特徵是提供消費信用,消費者在預定的限額內無須擔保可自由借貸,有助於增長消費者的流動性偏好。一般而言,制約流動性偏好可以推高儲蓄,助長流動性偏好則可降低儲蓄,並有實證分析說明:在信用卡等消費信用普及的國家中宏觀儲蓄率比消費信用不普及的國家低。當經濟主體處於受流動性制約狀態時,金融政策通過收縮或擴大流動性,可以影響經濟主體在不同時間段的資源分配。由於信用卡特殊的消費信用功能及其使用的方便性(如網上交易只需輸入加密的信用卡號和口令或者IP號即可實時支付),當普及范圍擴大到一定程度後,會緩解對流動性的制約,直接調節貨幣供給量,對制約流動性的金融政策起到削弱作用。
又根據凱恩斯的流動性偏好理論,個人持有貨幣的動機除了完成當期交易外,另一動機是用來預防意料不到的需求,即預防動機。信用卡的另一重要特徵:可以隨時提供消費信用,即在預定時間集中結算,這樣就可以削弱對貨幣需求的預防動機,降低個人持有貨幣的不確切性,致使基於預防動機的貨幣需求減少。中央銀行通過對這種貨幣需求減少的調節,可使貨幣流通速度上升。即儲值卡和信用卡在全社會的廣泛普及使用,導致基礎貨幣以及MI等狹義貨幣的流通速度大幅上升。
以上實證說明,當電子貨幣的發行數量和使用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足以影響消費者對貨幣需求的流動性偏好,以致影響一個國家整體的貨幣需求量、貨幣供給量和現有的貨幣政策體系。四、擴大消費信貸推動經濟增長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趨勢中,以Internet構成的覆蓋全球的通信網路,使金融機構提供的網上電子支付服務虛擬化和無國籍化,網路消費者通過無需跨出國境,既可直接利用外國服務商提供的金融電子化服務,也可用實時處理方式,從外國發行機構直接獲取電子貨幣,還能享受外國機構發行的信用卡消費信貸服務。
近年來,我國已實施了8次降低銀行利率,擴大消費信用等一系列貨幣政策,目的在於降低儲蓄,刺激消費,抑制通縮,拉動經濟增長,但效果並不明顯。目前,全國金融機構儲蓄存款余額已達10萬多億元。在連續降息,並未趕出「籠中虎」進入消費領域的情況下,若在推動和加速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貨幣政策刺激消費的積極效應。因此,隨著金融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國際間金融直接競爭趨勢的形成,就必須增強支付網路的國際競爭力,盡早佔領國內信用卡市場。特別是目前我國信用卡已形成發卡5萬億張市場規模的前提下,各銀行機構應創新手段,在銀行卡的發展上下功夫。一是以提高卡質量為中必,重點抓好信息集中,再造業務流程,實現銀行卡業務向集約化運營模式的根本轉變。二是建立國際化標準的銀行業務操作流程,在客戶服務、業務運營、風險管理、產品開發、營銷推廣等環節,全面推行標准化管理。三是增加科技含量,開拓針對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網上支付的信用卡,並增加新的服務功能,如電子帳戶、電子信用評估等。四是加大信用卡發行業務的拓展力度,建立多元化的信用卡營銷渠道,迅速增加發卡量;並強化基礎建設,科學高效地強化信用風險管理。以促進社會消費擴張,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經濟金融協調、快速發展。
C. 央行如何控制數字貨幣的供給
第一,改變貨幣量
通過公開市場運營調節貨幣供應量。
改變央行發放貸款給商業銀行的利率。
第二,影響准備金率
調整法定準備金比率
改變准備金利息
D. 數字貨幣發行對經濟有什麼影響會減少紙幣發行量嗎
深圳市發放的總計1000萬元人民幣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將電子貨幣的發展問題重新拉回了人民的視野。
事實上,自2020年4月份起,數字人民幣就已經在深圳、成都、蘇州、雄安進行了小規模試點,並於2020年8月將試點規模擴大至全國28個省市。
作為社會公認的「超級風口」,除數字貨幣相關企業本身的高投資性外,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極具研究價值。
數字人民幣發展的政策沿革早在2014年,央行就已經就數字人民幣進行了研究布局,並於2016年的數字貨幣研討會中,與國際各大金融機構與研究機構進行了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框架討論。
在經過6年的發展後,我國已初步研發出「PBCTFP區塊鏈平台」,並不斷推廣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活動,可以預見,數字人民幣作為當今的技術風口與政策風口,其未來幾年內將會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與極快的發展速度。
圖1:數字人民幣政策沿革
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數字人民幣為建立「人民幣跨境結算新體系」提供了契機,可以推動世界范圍內的人民幣支付活動,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E. 數字貨幣是什麼
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是一種法定貨幣,必須由中央銀行來發行。數字金幣和密碼貨幣都屬於數字貨幣,它不是網路虛擬貨幣,因為它不僅僅局限在虛擬空間中,而是經常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例如比特幣、萊特幣、比特股等,目前全世界發行有數千種數字貨幣。
(5)數字支付貨幣供給擴展閱讀:
1、對金融基礎設施的影響
基於分布式分類賬技術進行價值交換的分散機制改變了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所依賴的總額和凈額結算的基本設置。分布式分類賬的使用也會給交易、清算和結算帶來挑戰,因為它能促進不同市場和基礎設施中傳統服務供應商的非中介化。這些變革可能對零售支付體系以外的市場基礎設施產生潛在影響,如大額支付體系,證券結算體系或交易資料庫。
2、對廣義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影響
數字貨幣和基於分布式分類賬的技術如果被廣泛使用,就會對金融體系現在的參與者特別是銀行的中介作用帶來挑戰。銀行是金融中介,履行代理監督者的職責,代表存款人對借款人進行監督。通常,銀行也開展流動性和到期轉換業務,實現資金從存款人到借款人的融通。如果數字貨幣和分布式分類賬被廣泛使用,任何隨後的非中介化都可能對儲蓄或信貸評估機制產生影響。
F. 移動支付會對未來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造成什麼影響
只能說印刷的紙幣數量會減少,但貨幣的供應會根據經濟增長速度來決定的,跟移動支付沒有任務關系。
G. 討論數字貨幣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僅僅只是替代紙鈔和鑄幣,它實際上就是一種電子現金,對貨幣政策和商業銀行的影響都不大。在傳統的貨幣發行中,流通中現金其實也是央行對公眾的直接負債,只是由於技術限制和成本方面的考慮,央行通過商業銀行來發行現金。隨著技術的進步,央行通過數字貨幣形式直接將貨幣發行至個人和企業賬戶成為可能。電子現金流轉仍然通過央行和金融機構再至企業和個人,在貨幣製造渠道、流轉環節、功能上與紙幣完全相同。
電子現金流轉仍然通過央行和金融機構再至企業和個人,在貨幣創造渠道、流轉環節、功能上與紙幣完全相同,沒有脫離傳統貨幣政策調控的范圍。電子現金的主要功能在於便利交易支付。
考慮到近年來第三方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的發展已經極大地便利了交易支付,電子現金對貨幣交易需求的影響有限,對貨幣政策的總體影響不顯著。電子現金在多大程度上被公眾接受,取決於其使用的便捷性、安全性。
H. 有鏈無幣模式和數字貨幣的支付方式,有什麼區別
很多對一些投資理財比較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能在平時的日常的生活中也會去聽說到一些關於區塊鏈這樣的數字貨幣,而且對於這些區塊鏈來說也有各種各樣的細分。比如說像有無幣區塊鏈模式或者是一些數據或數字貨幣的這樣的模式都會有著不同的表現,從目前來看的話,有些通過首次發行來募集一些資金的做法是否合法,這樣的行為也是伴隨著區塊鏈的發展一直都存在著。而且在法律上面也沒有相關的規定製度,所以對於這種行為到底合不合法沒有做出一些明確性的規定。
我們知道區塊鏈的部分概念,但是最多聽的都是一些去中心化或者是杠桿這樣的詞語,但是對於無幣區塊鏈的整個運作方式,在原理上都是與這些定義不符合的。所以大家在聽到一些無幣區塊鏈的時候,都會覺得這樣的模式有一些違背法律或者是有悖於傳統的金融投資。像這種無幣的區塊鏈,它與傳統的區塊鏈在根本上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的,所以像這樣的無比區塊鏈,它不能夠稱為是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