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央行數字貨幣輸入型通脹

央行數字貨幣輸入型通脹

發布時間: 2022-02-03 12:02:40

㈠ 2021年通貨膨脹會不會很厲害

通貨膨脹是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
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國基礎貨幣發行的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率。一國基礎貨幣發行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增長率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與非貨幣政策兩方面。貨幣政策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利率匯率手段調節經濟;非貨幣政策包括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製造成貸款膨脹,國際貿易中出口順差長期過大、外匯儲備過高,投機壟斷、腐敗浪費提高社會交易成本降低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結構失衡、消費預期誤導等。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實體經濟泡沫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
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非貨幣政策、貨幣現象還是實體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長方式造成GDP水分過高、無效經濟總量過大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造成貨幣效率降低。

紙幣是國家或地區強制發行並使用的,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刺激經濟增長(如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或平衡匯率(例如中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等原因增發貨幣。
通脹可能會造成社會財富轉移到富人階層,但一般情況下的通貨膨脹都是國家為了有效影響宏觀經濟運行而採取措施無法避免的後果。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溫和良性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通貨膨脹是個復雜的經濟現象,其成因也多種多樣。
(1)直接原因。不論何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其直接原因只有一個,即貨幣供應過多。用過多的貨幣供應量與既定的商品和勞務量相對應,必然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
(2)深層原因。
①需求拉動
即由於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度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即"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貨物",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過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在我國,財政赤字、信用膨脹、投資需求膨脹和消費需求膨脹常常會導致我國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的出現。我國1979年至1980年的通貨膨脹的成因即是由財政赤字而導致的需求拉上。
所以,任何總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具體原因。

㈡ 副行長范一飛: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

一、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應採用雙層投放體系
大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經濟發展、資源稟賦和人口受教育程度差異較大,在設計和投放(發行)、流通央行數字貨幣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系統、制度設計所面臨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比如,需要考慮網路覆蓋不足的偏遠地區的使用問題。如果採用單層(one-tier)投放,將面臨上述因素所帶來的極大考驗。為提升央行數字貨幣的便捷性和服務可得性,增強公眾使用意願,可考慮採用雙層(two-tier)投放,來應對上述困難。
「雙層投放」有利於充分利用商業機構現有資源、人才、技術等優勢,通過市場驅動、促進創新、競爭選優。商業銀行等機構的IT基礎設施應用和服務體系已比較成熟,系統的處理能力較強,在金融科技應用等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人才儲備較為充分。因此,在商業銀行現有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及成熟的應用和服務體系之外,另起爐灶、重復建設,對社會資源是巨大的浪費。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等機構可以密切合作,不預設技術路線,充分調動市場力量,通過競爭來實現系統優化,共同開發、共同運行。這既有利於整合資源、發揮合力,也有利於促進創新。而且,大眾已習慣通過銀行等商業機構處理金融業務,雙層投放也有助於提升社會公眾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接受度。
「雙層投放」有助於分散化解風險。在以往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的開發過程中,央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銀行間清算支付系統是直接服務金融機構,央行數字貨幣是直接服務公眾,涉及千家萬戶。如果僅靠央行自身力量進行研發,支撐如此龐大的系統,既要滿足安全、高效、穩定的目標,還要滿足用戶體驗需求,很不容易。同時,央行還受制於預算、資源、人員和技術等客觀約束,通過兩級投放的設計,可避免將風險過度集中。
「雙層投放」可以避免「金融脫媒」。「單層投放」下,央行直接對公眾投放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與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將形成競爭關系。顯然,由央行背書的央行數字貨幣的信用等級高於商業銀行存款貨幣,會對商業銀行存款產生擠出效應,可能出現「存款搬家」,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此外,商業銀行吸納存款能力降低會增加其對同業市場的依賴,抬高資金價格,增加社會融資成本,損害實體經濟,引發「金融脫媒」。為保持其放貸能力和金融穩定,央行將不得不對商業銀行進行補貼。極端情況下,還會顛覆現有金融體系,出現央行包打天下的「大一統」局面。
綜上,「中央銀行-代理投放的商業機構」的雙層投放模式是既適合我國國情,又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的選擇。首先,不改變流通中貨幣的債權債務關系。為保證貨幣不超發,代理投放機構需要向央行按100%全額繳納准備金。所以,公眾所持有的央行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其次,不改變現有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賬戶結構,不會構成對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競爭,不會增加商業銀行對同業拆借市場的依賴,不會影響商業銀行的放貸能力,也就不會導致「金融脫媒」現象。再次,由於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會強化壓力環境下的順周期效應,因此也不會對現行實體經濟運行方式產生負面影響。最後,該模式更有利於發揮央行數字貨幣的優勢,節約成本、提高貨幣流通速度,提升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此外,由於具有央行背書的信用優勢,有利於抑制公眾對私有加密數字貨幣的需求,鞏固我貨幣主權。
二、在雙層投放體系安排下,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應以賬戶松耦合的方式投放,並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為保持央行數字貨幣的屬性,實現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目標,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雙層投放體系應不同於各種代幣的去中心化發行模式。第一,因為央行數字貨幣仍然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公眾的負債,其債權債務關系並未隨著貨幣形態而改變,因而仍必須保證央行在投放過程中的中心地位。第二,需要保證並加強央行的宏觀審慎與貨幣政策調控職能。第三,不改變二元賬戶體系,保持原有貨幣政策傳導方式。第四,為避免代理投放機構超發貨幣,需要有相應安排實現央行對數字貨幣投放的追蹤和監管。
因此,央行數字貨幣應堅持中心化投放模式。不過,這里所說的中心化投放模式與傳統電子支付工具也有所不同。電子支付工具的資金轉移必須通過賬戶完成,採用的是賬戶緊耦合方式。央行數字貨幣則應基於賬戶松耦合形式,使交易環節對賬戶的依賴程度大為降低。這樣,既可和現金一樣易於流通,又能實現可控匿名。央行數字貨幣持有人可直接將其應用於各種場景,有利於人民幣流通和國際化。另外,如果沒有交易第三方匿名,會泄露個人信息和隱私;但如果允許實現完全的第三方匿名,會助長犯罪,如逃稅、恐怖融資和洗錢等犯罪行為。所以為取得平衡,必須實現可控匿名,只對央行這一第三方披露交易數據。在松耦合賬戶體系下,可要求代理投放機構每日將交易數據非同步傳輸至央行,既便於央行掌握必要的數據以確保審慎管理和反洗錢等監管目標得以實現,也能減輕商業機構的系統負擔。
三、中國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應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替代
現階段,M1和M2基於商業銀行賬戶,已實現電子化或數字化,沒有用數字貨幣再次數字化的必要。支持M1和M2流轉的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如大小額支付系統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等)、商業銀行行內系統以及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各類網路支付手段等運轉正常,且在不斷完善升級、日益高效,能夠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用央行數字貨幣替代M1和M2,既無助於提高支付效率,還會造成對現有系統和資源的巨大浪費。相比之下,現有紙鈔和硬幣的發行、印製、回籠和貯藏等環節成本較高,流通體系層級多,且攜帶不便、易被偽造、匿名不可控,存在被用於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風險,實現數字化的必要性與日俱增。另外,非現金支付工具,如傳統的銀行卡和互聯網支付等,都基於賬戶緊耦合模式,無法完全滿足公眾對易用和匿名支付服務的需求,不可能完全取代M0,特別是在賬戶服務和通信網路覆蓋不佳的地區,民眾對現鈔的依賴程度仍然很高。央行數字貨幣保持了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特徵,滿足了便攜和匿名的需求,將是替代現鈔的最好工具。
正因為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不應對其計付利息。這樣既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不會由此引致通脹預期。相應地,也不會對現有貨幣體系、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運行產生大的沖擊。
同理,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是M0替代,所以也應遵守現行所有關於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的規定。為配合反洗錢等相關工作,可要求相關機構就央行數字貨幣的大額及可疑交易向央行報告。同時,為引導央行數字貨幣應用於小額零售業務場景、不對存款產生擠出效應,避免套利和壓力環境下的順周期效應,可對其設置每日及每年累計交易限額,並規定大額預約兌換。必要時,也可考慮對央行數字貨幣的兌換實現分級收費,對於小額、低頻的兌換可不收費,對於大額、高頻兌換和交易收取較高費用以增加兌換成本和制度摩擦。在利率零下界的情況下,這種安排還可為央行實施負利率政策創造條件。
四、對央行數字貨幣載入智能合約應保持審慎態度
根據尼克·薩博(Nick Szabo)給出的定義,智能合約是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智能合約被寫入計算機可讀的代碼中。一旦達到觸發條件,由計算機自動執行。可以載入時間、信用等前置條件,也可以被應用於繳稅、反恐融資等多種場景中。
然而,如前所述,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具有無限法償性,即承擔了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價值貯藏等職能。原有現鈔並未承載任何其他的社會與行政職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禁止故意損毀人民幣。所以,在現鈔上添加額外社會或行政功能實際上有損毀人民幣之嫌。
為保持無限法償性的法律地位,央行數字貨幣也不應承擔除貨幣應有的四個職能之外的其他社會與行政職能。載入除法定貨幣本身功能外的智能合約,將影響其法償功能,甚至使其褪化為有價票證,降低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自由使用程度,也將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不利影響。還會降低貨幣流通速度,影響貨幣政策傳導和央行履行宏觀審慎職能。同時,還可能侵犯公民隱私權,不利於個人權益保護。

㈢ 數字化人民幣的最大好處是什麼

根據《反平台論斷法》,某金服被無限期延長上市,以及這十年來形成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得到了一些啟發。
一開始我也在想,我們用某寶,某信很好啊,很方便。為什麼還要用數字化人民幣呢?因為數字化人民幣的初衷就不是給你用的,是給企業用的。
中國互聯網商業已經形成了平台燒錢搶佔用戶,商家入駐,平台賣數據給商家,商家轉區用戶利潤,平台抽成商家的模式。
我們可以套入,阿里巴巴,美團,抖音,快手等等,只要是有流量,有用戶的平台都是這種模式。
這種模式有什麼問題嗎?現在網購這么方便,不是多虧了這些平台?
我換一種說法,你就會發現一些端倪。
平台+用戶+商家=地主+土地+佃農
古代地主僱人開墾荒地,再把土地租給佃農去種,佃農每年再把收成一部分交給地主,遇到「善良的地主」還會借給佃農買農具,秋收的時候一起換就可以了。
現今的平台是先燒錢買用戶,然後積累「流量池」,再讓商家入駐,入駐的商家再把銷售的利潤分給平台。阿里,京東等「善良的平台還為您准備了花唄,借唄和白條」
是不是和地主如出一轍,用戶成了平台的地,商家成了平台的佃農。那麼慢慢地所有資源都將流向平台,平台有更多的資本形成壟斷,所有的商家都必須進入平台,不然商家可能一個用戶也沒有,畢竟用戶都在平台手裡。
最可惡的是,地主開荒的錢要自己出,平台燒出去的錢是借的。地主沒法剝削自己的土地,平台卻可以通過大數據殺熟。
並且現在的互聯網平台正在裹挾全體實體產業,上平台沒有利潤,不上平台沒活路。前有「二選一」後有「20%抽成,所有的商家都在為平台打工,難么最終成本一定是鋪給用戶的。
互聯網已經摧毀了原有的商業模式,並且新的模式正在把所有的資源和潤集中在互聯網巨頭!
以上是掌握平台的互聯網巨頭使用的手段。
還有跟高一級的是收鑄幣稅,也就是阿里pay和微信pay。
所有在平台的交易的流水,也就是錢,全部轉換成平台的虛擬貨幣。不管是支付寶里的錢,還是微信里的錢,本質上都是平台的虛擬貨幣。
不管是阿里還是微信提現都是要手續費的,所有微信上生態的商鋪使用微信支付都要付0.6%的服務費的!這其實就是在收鑄幣稅!
我們回歸數字化人民幣,數字化人民幣是什麼?就是人民幣,只是流通途徑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以前一張紙幣的流通距離是十厘米,現在可以是一百公里。以前你要把錢給我要麼到我面前遞給我,或者銀行轉賬,現在你可以直接發送給我。
在有支付寶和微信的前提下是否多此一舉呢?表面看起來是脫褲子放屁,但實際上是本值得區別!
比如我們在淘寶上買一支筆,我需要把錢打到第三方平台,其實也就是某寶里,然後商家再從自己的支付寶里提款。這時我們——商家——平台進行了以下的交易流程。
1.我買了一支筆,錢從我的銀行卡打入某寶,我的錢就變成了某寶里的虛擬幣,交易完成,某寶把虛擬幣打入商家的虛擬幣賬戶中。
這個過程其實是完成了把錢變成虛擬幣的過程
2.商家賣了一支筆,交易完成,商家某寶賬戶里收入虛擬幣,再提現。
這個過程其實是把虛擬幣再變成錢的過程
在這一來一回的過程中,平台在其中抽成,就形成了完成的商品流通和資金的流轉。錢就在不知不覺間減少了。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稱為「吸血」
那麼如果我們直接用人民幣交易呢,我把錢直接給到商家,是不是就沒人吸血了?
我們類推到數字化人民幣上,你從你的錢包,直接把數字化的人民幣直接打到商家的錢包里,你的人民幣還是人民幣,商家收到的也還是人民幣,數字化人民幣就等於人民幣,是真實的貨幣!所有資金的流轉都不再經過平台了!
而這,應該,我是說應該就沒人抽成了把。。。

㈣ 請問什麼是輸出型通貨膨脹和輸入型通貨膨脹啊

輸出型通貨膨脹就是因為順差過大引起的通貨膨脹,比如我國現階段的情況。

輸入型通貨膨脹(Iported Inflation)是指由於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輸入型通貨膨脹與開放經濟有密切的關系,開放的程度越大,發生的概率越大.

輸入型通貨膨脹的傳遞途徑可分為三種情況:第一,國際市場存在通貨膨脹,會刺激對出口國家出口商品的需求,從而使出口增加;與此同時出口國對國外進口商品的需求減少,這樣就會擴大該國貿易順差,從而總需增加引起通貨膨脹,第二,貨幣供給量增加引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第三,因石油,原材料等價格上漲,使得基礎資料的輸入成本提高,相應造成進口國物價上漲,引發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可以了解一下通貨膨脹的概念。
http://ke..com/view/4017.htm

㈤ 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對股市有什麼樣的影響對抑制通脹有什麼實在性作用沒

通貨膨脹——潛伏至顯現
通貨膨脹是指當一個經濟體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
在經濟發展的歷程中伴隨著溫和的通過貨膨脹(物價上升在10%以下)是允許存在的,但是較高的溫和通脹往往會存在著虛擬或泡沫經濟。過度需求和較高的就業
從2008年次貸危機以來,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各國無一倖免。給中國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我們看到沿海地區大量中小企業(外貿企業)呈現規模化倒閉,大量人口失業。全球經濟體可謂是處於崩潰的邊緣。
在全球市場岌岌可危、需求低迷的局面下,國務院在2008年11月初提出規模為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計劃,年底前將先行安排1000億元。旨在刺激經濟、提振內需,恢復人們對經濟的信心。我們從歷史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2007年第三季度以前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穩中有升並創歷史新高,經濟發展的格局是一片欣欣向榮,主要表現在貿易和GDP增長。美國金融危機開始顯現以來至2009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一直處於處於下滑狀態且僅有5%左右。4萬億的救市資金政策出台後可謂立竿見影,在2010年第一季度末,GDP增速高達15%。當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還處於經濟蕭條甚至停滯的局面,中國經濟發展卻早已獨占鰲頭。在2010末公布的統計數據中,2010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經濟數據,日本2010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萬億美元,中國GDP為5.879萬億美元,中國首次在全年的基礎上超越日本,兩國GDP相差約4050億美元。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經濟發展數度驚人,有專家預測若干年後中國必將是全球的第一經濟大國。
歷年來的經濟數據我們看到了喜人的一面,但是能否做常勝將軍,很是值得商榷的。
我們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考慮。
第一,美國次貸危機。受次貸危機的影響,各國經濟都處於極度虛弱狀態,經濟快速回暖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中國受次貸危機影響相對來說比較小,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並位居第二也是可以預期的。
第二,四萬億的救市資金。我們說經濟為背後的是復甦,復甦帶來的必然是通脹。08年金融危機,在上半年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以及向大型企業背景下,整個經濟體制陷入癱瘓的局面,防止經濟衰退,解決就業問題務必是當務之急。國務院對外公布「4萬億」規劃時,首先強調了「出手要快」和「出拳要重」。 2010年3月有數據顯示,政府財政赤字佔GDP的55%,想想這是多麼龐大而不可估量的數字,可以想像能促進多少需求,為我們強大的GDP做出多少貢獻?
第三,美國和部分歐州國家危機後經濟體是滿目瘡痍,急於復甦政府必然會通過量化寬松的貨幣和擴張財政政策,刺激居民消費,必然會增大外部需求,而中國主要貿易對象又是歐美等國,推理出短期內GDP上漲於情於理。
金融危機過後帶來的確實是難以抵制的通貨膨脹。中國至2010以來十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達20.25%,創歷年來新高;4次上調存貸款利率,頻繁出台緊縮的貨幣政策,目的只有一個——抗通脹
2011年4月16日早上,央行行長周小川參加博鰲亞洲論壇記者見面會表示:央行將繼續努力努力消除通貨膨脹的貨幣因素,適當收緊貨幣政策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在還未走出金融危機陰霾的歐洲,面臨歐元區通脹「高壓」和區內國家債務危機加重的兩難處境,歐洲央行堅決選擇了近三年來首次加息。這些都表明通脹的仍然是經濟發展不可小視的經濟指標。
就目前有專家分析我國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第一,流動性泛濫;第二,成本推動型;第三,外部輸入型。
關於流動性泛濫,有點可疑確定不是可靠譜,最新發布數據顯示截止2011年2月流通中現金(M0)數量為44800億元,與一月相比較環比下降5.29%,二月環比下降18.59%,但居民居名消費價格指數(CPI)截止2011年3月同比增長5.40%創近32個月來的新高,城市和農村分別同比增長5.20%、5.90%。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多次加息和調准後,且流動性同期有明顯縮小,CPI依然創出新高。論證中我們可以看出流動性並不存在泛濫。
在成本推動型的理由下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論據。我們說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又稱成本通貨膨脹(工資或利潤推動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今年CPI屢創近三年新高,通貨膨脹日趨嚴重,物價上漲過快。今年年初我們看到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都出現嚴重的用工荒的格局,企業不得不提高工資,可沒有慈善的企業,必然將成本提高轉嫁到物價上……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變化可以看到,PPI指數今年二月和三月分別同比上漲7.20%、7.30%,創近兩年新高。企業生產的中間價提高,相應物價都會有所表現。物價上漲會相應增加企業投資慾望(預期更高的物價),增加企業的存貨,需要資金來源投入生產,近期的新增貸數據顯示2011年3月額度6794億元,同比上漲33.03%,而二月份額度5356億元,同比下降23.50%,企業貸款有理由增加相應投入生產的需求。
外部輸入型通脹。經濟學家一直強調國際收支平衡,可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大國在貿易這一塊經常呈現入不敷出的態勢,然而中國至2004年以來的巨大的貿易順差,引來世界各國的熱議。據英國廣播公司(BBC)30日報道,奧巴馬在2008年10月29日公布的致美國全國紡織業組織理事會的信中稱:「中國必須改變其政策(包括匯率政策),以便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更多依靠國內本土需求的增長。」奧巴馬表示,他會利用所有的外交手段促使中國改變。再者在2009年9月11日奧巴馬決定對中國出口輪胎加征35%關稅,也可以說是遏止中國對輪胎的出口,保護本國民眾就業。危機後的美國、歐洲等國在面臨復甦之際,會刺激中國出口增加,出口會增加本國產品和本國貨幣的需求,外匯的大量儲備會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近期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持續疲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自尼克松政府宣布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28年的一盎司黃金對35美元官家從此被打破,2011年4月黃金價格創出歷史新高,一盎司黃金=1500美元),外圍環境中都有嚴重通脹反應。
中國政府從2008年起在進出口政策中鼓勵進口,在2011年一季度我國出現貿易逆差10.2億美元,六年來首次季度貿易逆差。此次的貿易逆差也是在預料之中,緊縮政策頻繁出台,大宗商品持續走高,日本地震短期同樣會減少對中國的進口等原因,當然人民幣對於這次逆差「貢獻」是決不容忽視。
除此之外可能還存在以下一些觀點同樣支持CPI居高不下:首先,基本工資提高必然會帶動短期內的交易性動機增加,需求會更加多樣化;近期個稅起征有望上調至3000元,短期內仍然會有促進需求的增加。其次,隨著通脹加劇,物價上漲,出口持續減少,貨幣緊縮政策出台,大量國外「熱錢」湧入,進一步擴大CPI持續走高。最後,我們可以看到政府不斷出新的房價調控政策,這樣大家都在期待房價下降,一部分炒房資金流出,開始進行性的投資或消費,進一步促進CPI不斷攀升。
後期通脹將如演變呢?
第一點,通脹如果沒有有效得到遏制,企業最總將上升成本間接轉嫁到物價上,物價上漲在同比物價水平下,工資相比同期(實際工資)增長物價水平近乎沒有提高,只是促使更高物價水平下市場環境;從整個市場來說,一個行業的工資上漲,必然會引起其他行業工資上漲,進而出現結構性的通貨膨脹,如次此周而復始,必然引起惡性通脹。
第二點,就短期菲利普斯曲線來看通脹最大的好處就是增加就業崗位,失業率下降,但人們預期的通貨膨脹率與實際的通貨遲早會一致。長期菲利普斯曲線表明不存在失業與通貨膨脹的替換關系,政府運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業率,還會是通貨膨脹不斷上升。近期擴張財政政策防止經濟出現滯漲,央行不斷緊縮貨幣政策通脹壓力依然很重,後期預期緊縮的政策仍將持續。
第三點,什麼時候沒有炒作題材,通脹或許才會消除。炒作或許是一些人地喜好,我們看到炒作大蒜,蔥,食鹽等。受次貸危機的影響房價至2008以來持續走高,從銷售價格指數中可以看到2008年11月86.5的低谷,攀升至2010年5月112.40歷史性高點。房價大漲無疑是通脹的罪魁禍首,他不僅導致了鋼鐵和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而且「拍」出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通知》,涵蓋這些產能過剩行業。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公布的土地交易信息顯示,5月份,全國60個重點城市共成交土地553宗,同比增加73%;成交土地面積2686萬平方米,同比增加89%。超過三分之一的住宅用地超出底價成交,平均溢價達56%。上周全國20個重點城市共成交住宅類地塊36宗,環比增加600%,成交土地面積253萬平方米,環比增加833%。其中,有5宗地塊溢價水平超過100%,有11宗地塊溢價水平超過50%,有20宗地塊溢價不到50%成交。2009年6月30日,僅280121平方米,中化方興 以40.6億的天價「奪魁」。天價地王們不斷刷新地價,究竟喻意何在?開發商成本提高再次轉嫁到房價里,炒房團同時借力炒作哄抬房價,開盤空的局面,表現出需求大於供給市場格局,完全背離了自由市場機制。當房價持續高出真正需求人們承受范圍內,政府出台一系列房產調控打壓政策,房價才得以保持在穩中有升的態勢。後期的發展中,房價降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繼續上行的空間仍然存在。(一)、商品房供需後期主要看剛性需求者(能付得起高額房價的人,需要找「丈母娘」的人),只要這些人不「需要」房或市場達到飽和,此刻房價降的趨勢才得以體現;(二)、處在衰退性的人口的中國,正在面臨人口老齡化加劇,購房需求後期必然會降低,人人有房的居局面終有一天會實現;(三)、土地供應面積長期處於銳減趨勢,可投資性較差。
當物價上漲在人們心中定性時,降低物價難度必然會加大——通脹簡單,降低通脹難。解決經濟問題更多靠的是大家,政府僅僅是帶頭作用。

㈥ 央行加息為何能應對通貨膨脹

貨幣流動性過剩,指貨幣數量遠遠超出貨幣需求,過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商品,同時在貨幣數量劇增狀況下,貨幣資金為追求高額利潤必然脫離實際生產體系,瘋狂操作大宗商品。 而對金融市場來說,流動性有更廣闊的含義:對各國央行而言,它指對「基礎貨幣」發行和市場流動量的管理,流動性過剩就是指基礎貨幣發行過多,超過了實體經濟的承載力;對商業銀行來說,它是指存款大於貸款的比例,若是存款遠遠地大於貸款,就是流動性過剩;而對企業和投資者來說,流動性是指帳面資產的變現能力,凡是容易變現的資產都屬於流動性資產,而所謂流動性過剩,通常是指可變現資產的過剩------------央行加息應對通脹那隻是權宜之計,可以在短期內減緩通脹。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國的二元經濟是和國外不同的,加息反而增加熱錢流入助長通脹惡化。很有意思的一個例子,通脹條件下中石油引領漲價風潮,但是國家發改委又約談康師傅保潔等民企,延緩漲價時間----呵呵我們的錢流向了哪裡????今年CPI峰值或接近6% 已經遠遠超過3.3%嚴重通脹底線。而且這只是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實際通脹本人認為至少應該接近20%所以說哪怕你在增加10%依然還是負利率。有人預計,加息條件下導致部分儲蓄搬家---反而強化通脹。民營企業借不到錢導致資金轉移持續通脹。緊縮性貨幣政策只是增強了對國企央企的投資。高鐵大躍進央行增發22.7萬億貨幣。更不要說國家遇到財政困難是增發的貨幣。伯南克評論中國加息對抗通脹-----令人錯愕。民營企業賺取外匯上繳,由中投公司投資摩根斯丹利年年虧損。。。。。。所有世界上想不通的問題,你只要想是在中國,那就不用想通-----------國家本質決定。我們的政府永遠都在賊喊捉賊。本人認為要想解決中國的通脹問題必須從以下幾點著手:1.放低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尤其是降低對高鐵的投資。2加大對民營企業的優惠,實現民企3年免稅你想想會吸納多少就業率??(我過10萬多億的稅收72%是來自民營企業和中小個體胡,並且民營企業承擔著國內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加息和人名幣升值的的條件下民企大幅受挫,導致資金鏈斷裂,無法為繼)3.加大對國企的稅收征繳,減少海外投資(國企----中國全體老百姓的企業。而現在徹底變了味,成了利益集團的錢袋子。據統計,中投公司,每年海外浪費幾千億請問這都的是要誰來買單???國外虧損,國內大舉印發貨幣,導致通脹。)或者實現國企央企的大眾持股轉型。--------------------------現在來正面回答你的問題
央行加息為何能應對通脹??---------加息條件下,貸款利率上漲,企業帶不到錢,出口受挫,商品轉為內銷,物價自然下降。僅此而已,不過在中國這個政府和經濟條件不成熟的條件下通脹來自方方方面面很復雜。
好累終於寫完啦,希望對你有用啊,,,有空可以交流454268070我QQ

㈦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第一,現在多數人常用微信、支付寶來做平時的手機支付,數字人民幣推出後,你可以改用數字貨幣做支付,這倒是更加安全了。因為如果用微信和支付寶只是用企業資產和信用做背書做支付。而數字人民幣是用國家信用做背書,信用度更強,更加安全。

數字人民幣要來了!對百姓生活有何影響?
第二,很多人認為數字人民幣因為其有可追溯性,有反洗錢、反腐敗的特殊功能,我覺得這話說對了一半,數字人民幣的推出的確對於洗黑錢起到震懾作用,因為有區塊鏈技術的參與,相關部門能有效的查找資金的源頭,從而對洗黑錢行為起到有效的遏製作用。

不過,對於打擊腐敗來說,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有些·腐敗分子或者把錢變成了房子,放在親屬的名下,你查不到,或者有些腐敗分子把貪污的錢直接放在家裡,執法機關根本查不到。除非像印度莫迪那樣,直接把舊版大鈔限期作廢,換成新版鈔票。而在更換時,要拿出巨額財產合法來源的證明才行。

第三,數字貨幣還可以做到精準扶貧、發放國家福利的作用。在疫情期間,我國制定了很多對企業和個人的福利政策,不過由於信息不精準,渠道不暢通,無法惠及到每個企業和個人。如果通過數字人民幣渠道,相信每個企業和個人都會直接受益,這樣可以不經過第三方,節省時間成本和渠道運營成本。此外,如果提前就把數字人民幣布局好,國家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給老百姓發放福利更直接、快速,而且還可以精準到個人。這些都會給我國正在大力布局的內循環經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數字人民幣要來了!對百姓生活有何影響?
第四,數字人民幣會在進出口貿易中起到積極作用,也是為下一步人民幣國際化打下扎實的基礎。數字人民幣除了使用於進出口貿易外,還可以擴大數字人民幣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此外,中國現在在全球各地有幾千萬華人、華僑,他們都會為數字人民幣推廣和流通起到積極響應作用。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地位越來越高,數字人民幣的推出更有利於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推廣和使用,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基礎。

當然,也有人擔心,萬一斷了網,或者手機沒有信號,那麼就不能使用數字貨幣了,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央行在推出數字人民幣之前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對此,我們認為,人民幣紙幣和硬幣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不會退出流通領域的,未來數字人民幣與紙幣將長期共存,所以,民眾也大可放心,不會因為央行推出數字人民幣而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

㈧ 通貨膨脹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出現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意思:

在經濟學上,意指整體物價水平持續性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貶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加價值,簡單地講,通貨膨脹就是錢太多了,錢不值錢了。

出現通貨膨脹的原因:

一是貨幣數量過多。貨幣數量過多是通貨膨脹產生的根源,「通貨膨脹歸根到底是一種貨幣現象」。如果貨幣供給量和產出保持同一比例增長,則不會引發通貨膨脹。如果貨幣供給量的增長率超過了產出的增長率,就會出現「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這一現象,商品的價格就會處於比較高的水平,進而導致通貨膨脹的發生。

二是需求的拉動。需求增加後,供給究竟能不能夠得到增加,主要取決於經濟社會中是否存在閑置或者浪費的資源。如果存在大量閑置浪費的資源,則隨著總需求增加,供給也相應增加,產出增加,就業增加,而不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如果資源數量有限,需求增加,供給不能隨著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此時,需求增加只會導致物價水平的上升。

三是成本的推動。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是指在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由於生產要素價格(如工資、利潤、租金和利息等)的上升,導致生產成本上升,產品價格隨之上漲而產生的通貨膨脹。

拓展資料:

經濟學家哈耶克說:「通貨膨脹就是政府對人民的公開盜竊。」不要看建造大橋政府沒有徵收一分錢的稅,其實通貨膨脹本身就是一種稅,而且是最惡毒的一種,他對每個人的影響是不均等的。

通貨膨脹率,也稱為物價變化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

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為: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貨膨脹為准)。以氣球來類比,若其體積大小為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為氣球膨脹程度。或說,通貨膨脹率為貨幣購買力的下降程度。

㈨ 中央人民銀行數字貨幣是什麼貨幣

在 實物貨幣時代,貨幣自身具有內在價值,所以能履行貨幣的這些職能。但是,現代信用貨幣或者說紙幣本身沒有價值,為什麼還能履行貨幣的職能呢?這是由於信用 貨幣有國家信用作為支撐,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國家信用是本位幣履行貨幣職能的價值基礎,也是國家壟斷貨幣發行權的基礎。
同時,貨幣政策是現代國家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當代各國中央銀行無不充分運用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運行。
貨幣政策與稅務、警察、法院等國家機器一樣,是現代國家運行的基礎,是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國家這一社會組織形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就將始終存在,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就成不了一國的本位幣,比特幣實際上只是一種技術的運用,最多也就是一種資產,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
當然,信用貨幣容易產生通脹。人們對比特幣的關注,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們對信用貨幣條件下通貨膨脹的憂慮。所以各國央行應該加強流動性管理,合理調控貨幣供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熱點內容
閱享生活區塊鏈 發布:2024-11-19 17:33:20 瀏覽:478
開發一個usdt復雜嗎 發布:2024-11-19 17:27:22 瀏覽:749
微信里的QQ農場怎麼挖礦 發布:2024-11-19 17:05:04 瀏覽:861
比特幣是合約嗎 發布:2024-11-19 16:56:06 瀏覽:557
區塊鏈是風口也是未來 發布:2024-11-19 16:46:36 瀏覽:711
幣圈空投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19 16:46:30 瀏覽:534
虛擬幣挖礦項目掛假單 發布:2024-11-19 16:41:38 瀏覽:14
區塊鏈技術概念股一覽表 發布:2024-11-19 16:38:37 瀏覽:412
區塊鏈網路輿情 發布:2024-11-19 16:32:23 瀏覽:856
以太坊錢包插件 發布:2024-11-19 16:03:35 瀏覽: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