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政治和經濟影響
① 數字貨幣發行對經濟有什麼影響會減少紙幣發行量嗎
深圳市發放的總計1000萬元人民幣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將電子貨幣的發展問題重新拉回了人民的視野。
事實上,自2020年4月份起,數字人民幣就已經在深圳、成都、蘇州、雄安進行了小規模試點,並於2020年8月將試點規模擴大至全國28個省市。
作為社會公認的「超級風口」,除數字貨幣相關企業本身的高投資性外,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極具研究價值。
數字人民幣發展的政策沿革早在2014年,央行就已經就數字人民幣進行了研究布局,並於2016年的數字貨幣研討會中,與國際各大金融機構與研究機構進行了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框架討論。
在經過6年的發展後,我國已初步研發出「PBCTFP區塊鏈平台」,並不斷推廣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活動,可以預見,數字人民幣作為當今的技術風口與政策風口,其未來幾年內將會具有極好的發展前景與極快的發展速度。
圖1:數字人民幣政策沿革
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數字人民幣為建立「人民幣跨境結算新體系」提供了契機,可以推動世界范圍內的人民幣支付活動,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② 數字貨幣會受到經濟危機影響么
這個肯定會受到影響,經濟位置會影響實體的實體的換算,也會影響數字貨幣的事情,貶值的速度,貨幣也會跟著貶值的一樣的。
③ 數字貨幣對國家利益最重要的影響是什麼
3發行中國數字貨幣的重大意義
CBDC的核心價值,可以歸納為四點:第一,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讓央行更好管理貨幣創造和供給,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有效性和更好應對商業周期。第二,基於區塊鏈相關的技術構建支付和清算基礎設施,可以減本增效,數字貨幣可以大大降低貨幣發行、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成本,實現無鈔化交易,也符合當前飛速發展的電子支付潮流。第三,賦予了央行更強貨幣體系管控能力,比如說KFC、反洗錢、反恐融資,以及一些定向政策等。在Libra推出以前,央行重視CBDC,主要會出於上述三個目的,但現在,CBDC對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要,這就是央行的第四個目的。從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來看,確實遇到重重困難,一是以美國為首的圍追堵截,二是股匯兩市的動盪。要想打破美帝為首的圍追堵截,實現股匯兩市的正常發展,從而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還真的是個不錯的辦法。在人民幣國際化十周年之際,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非凡的成就。全球13家國際金融機構開始重視中國債券市場,在發達國家降息大潮,負利率成為常規手段的階段,中國債券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已有38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金額高達3.67萬億元人民幣。而我國全力推進的「一帶一路」正在為人民幣國際化持續創造需求,人民幣輸出成為「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手段。此外,人民幣是全球外匯市場最活躍的貨幣之一,倫敦已超過香港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人民幣資產也將繼續獲得全球各國的青睞。
CBDC發行允許與他國分享鑄幣權中國央行在發行CBDC的時候,也讓一帶一路或者其他友好國家,一同參與到CBDC發行中來,與他們分享部分的鑄幣權。那如何參與?包括下面兩種情形,我們這里暫且用哈薩克來舉例。第一種,是哈薩克可以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哈薩克國債,發行方是哈薩克,但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這種債對哈薩克來說是主權債,哈薩克也可以拿來出售給中國央行換取CBDC。第二種,是哈薩克發行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國債,發行方是哈薩克,並以它們的本幣計價。這種方法對哈薩克來說最容易,因為這就是它們自己的國債,把國債出售給中國央行,中國央行給他CBDC。兩者的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出售國債給中國央行,但國債的發行主體不一樣,國債的計價貨幣也不一樣,因而對哈薩克的要求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上面這幾種方式,理論上來講可以作為一種政治工具,去影響和調節中國政府與哈薩克之間的關系。
4數字貨幣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最大的法寶
中國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在貨幣方面,其實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而以美元為主的貨幣結算體系,給美元以外的決策者帶來了很大的問題,降低美元地位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用一種全球數字貨幣來取代美元,以結束美元的主導優勢。而中國版的CBDC,有可能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結束美元霸權的最大法寶。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就在於去美元化的大趨勢,所以我們要美元以外的友好國家都來參與中國的數字貨幣。從大宗交易和金融結算上率先使用數字貨幣,以繞開美元限制交易,必將實現去美元化的發展,形成新的以中國主導多方參與的貨幣貿易體系。那麼如何實現呢?本質上就是出讓利益,讓去美元化的友好國家,參與到CBDC的發行過程中來,甚至,可以從中分享人民幣的鑄幣稅。把區塊鏈和比特幣民主化、利益分享的精神,體現到主權貨幣的設計上來,這是最有效的法寶,也是人民幣國際化最實際的實現路徑。
④ 數字貨幣發展對宏觀管理和經濟生活有何影響
數字貨幣使用場景豐富
「數字貨幣是一種不受管制的、數字化的貨幣,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被特定虛擬社區的成員所接受和使用。」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院長劉蓉介紹,數字貨幣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速度快捷和貨幣數量固定等特點和優勢。
「數字貨幣從全球范圍看主要分為私人數字貨幣和法定數字貨幣。」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劉玉書介紹,私人數字貨幣分為加密或非加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兩種形式。例如,比特幣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加密虛擬貨幣;我國研發的數字人民幣(簡稱「DC/EP」)是紙幣的數字化形式,屬央行推出的法定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的使用場景愈加豐富,使其用戶接受度不斷增長。數字貨幣的使用已經覆蓋至購物消費、工資支付、交通出行、旅遊外出、外賣結算和學費支付等各類場景,總體而言,數字貨幣的使用人群仍佔小部分,但是其使用人數正在不斷增長。
首批試點地有多重考量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選擇深圳、成都、蘇州、雄安新區等地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有政治、經濟和技術等多方面考量。
政治方面,深圳、成都是副省級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經濟方面,這幾個地區都是我國經濟重鎮,特別是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極為迅猛,具有試點數字人民幣的基礎經濟條件。
技術方面,深圳具有成熟的金融科技生態,蘇州率先研發了具備相應技術成熟度的自主安全可控的區塊鏈底層平台,成都打造了國內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平台,而雄安新區則在一開始便形成了「數字雄安」建設的基本思路,可以說都具有先進成熟的科技條件。
數字貨幣不同於支付寶
劉蓉表示,數字貨幣的功能和屬性跟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它的形態是數字化的。央行數字貨幣是紙鈔的數字化替代,即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把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看作數字化的人民幣現金,就很好理解數字貨幣的概念。
劉蓉說:「數字貨幣的使用場景是這樣的,只要你我手機上都有DC/EP的數字錢包,都不需要網路,只要手機有電,兩個手機碰一碰,就能把一個人數字錢包里的數字貨幣,轉給另一個人。數字貨幣在支付的時候不需要綁定任何銀行賬戶,不像現在用微信和支付寶都需要綁定銀行卡。」
劉蓉強調,DC/EP是數字化的人民幣現金,由央行結算且具有法償性。DC/EP支付是第一層的直接支付手段,而支付寶、微信支付是一種第三方支付手段,由商業銀行存儲貨幣結算,可能存在極小概率的破產風險,而DC/EP作為法定貨幣可實現比支付寶、微信支付安全程度與額度更高的離線支付。
數字貨幣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
「數字貨幣是全球數字經濟時代的戰略制高點,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渠道。」劉玉書認為,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央行的數字貨幣將發揮出重要作用,未來有可能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穩定錨。
一是有利於構建金融和實體經濟和諧統一、內外部金融和諧共融的全球化大金融體系。央行數字貨幣是數字現鈔,由國家信用背書,除有記賬、支付、儲值等功能外,能夠實現貨幣生命周期的全數據管理。較之於傳統貨幣,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支撐下,貨幣的使用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對金融穩定性的監管將更為及時、對金融和經濟危機的控制能做到更為精準。
二是有利於搶占數字貨幣時代國際市場先機。當前我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工作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這次央行所提出的雙層投放和雙層運營數字貨幣框架體系已被全球大部分國家所認可,當前相關試點工作進展迅速。隨著數字經濟的國際化融合,DC/EP在國際市場中的支付、結算、定價功能的技術和制度優勢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有效抓手。
三是有利於增強區域化合作的金融粘性。DC/EP的便捷性和可靠性有利於我國與周邊國家建立更為多樣、靈活的金融合作;數字人民幣可為推動與各國的雙邊共贏投資建設,聯合抵禦系統金融風險,增強區域資本市場活力提供全新的動能。
⑤ 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如果數字貨幣被廣泛接受且能發揮貨幣的職能,就會削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並給政策制定帶來困難。因為數字貨幣發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監管的第三方,貨幣被創造於銀行體系之外,發行量完全取決於發行者的意願,因此會使貨幣供應量不穩定,再加上當局無法監測數字貨幣的發行及流通,導致無法精準判斷經濟運行情況,給政策制定帶來困擾,同時也會削弱政策傳導和執行的有效性。
應答時間:2021-07-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⑥ 數字貨幣對現有世界金融和貨幣體系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和沖擊
現有世界貨幣體系是以美元為計價中心美元為主導的。其結果就是美國可以隨意印發美元,讓全世界為它買單。用了數字貨幣,就可以繞過這個體系,自成一體,美國便再也不能肆無忌憚的向全世界輸出通貨膨脹了。
⑦ 數字貨幣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遠離戰火的美國經濟毅然崛起,而陷入戰亂的歐洲經濟和貨幣信用體系遭到重創,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美國指點江山,把握住主導世界金融秩序的最佳時機,在1944年7月將45個國家的700多名代表邀請到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的華盛頓山國家賓館,在最大債務國英國率先承認美國金融領導地位的情況下,促成了布雷頓森林條約達成。
布雷頓森林體系最大的創新就在於第一次讓某一個國家的貨幣(美元紙鈔)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多少存在與會各國在美國的強勢淫威下不得不屈服的原因。牛頓的金本位強調了儲備黃金的神聖地位所在,英鎊只有在按規定可足額兌現黃金的情況下,才具有價值信用。但布雷頓體系卻讓美元凌駕於黃金和各國貨幣之上,這就為後來美元霸權的不可一世與剝削全球奠定了基礎。
布雷頓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和黃金掛鉤,各國貨幣則與美元掛鉤,對持有的美元儲備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政府兌換黃金,各國貨幣對美元實行可調節的匯率制。同時,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維持這一體系的正常運轉,它有監督國際匯率、提供國際信貸的職能。
這一體系在戰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確實帶來了國際貿易空前發展和全球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的新局面,但其以一國貨幣(美元)作為主要儲備資產,具有內在的不公平,只有美國的長期貿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讓其他國家獲得美元儲備與國際貿易資本。
這就出現類似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與美國的貿易場景一樣,中國百姓消耗資源和血汗勞動,在太平洋架起一條萬噸巨輪海運專線,夜以繼日地將中國商品送往美國,而美國僅僅給你一點紙鈔或只是給你記筆美元債務的欠條。而美國如果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就會斷絕對國際儲備貨幣的供應,引起國際貿易和清償能力的不足。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儼然成為全世界人民的中央銀行。
從50年代後期起,歐洲與戰後各國經濟都取得高速增長,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其國際收支開始趨向惡化,美元信用不斷消弱,各國法幣趨於強勢和貨幣獨立意識開始重建,法國經濟復甦後,率先要求拋出美元兌換黃金,美國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再也支撐不住濫發的美元贖回了,最終,在美聯儲和幕後財閥的高壓下,尼克松政府被迫於8月份宣布放棄按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承諾,實行了黃金與美元比價的自由浮動,金本位出現瓦解,隨後,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日本、加拿大等國也宣布實行了浮動匯率制,不再承擔維持美元固定匯率的義務,美元也不再成為各國貨幣圍繞的中心,金本徹底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