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場內場外溢價
Ⅰ 區塊鏈技術能保證交易信息安全真實可靠嗎
重慶金窩窩網路分析如下:
區塊鏈上的每一個節點都可以驗證賬本的完整程度和真實可靠性,確保所有交易信息是沒有被篡改的、真實有效的;
區塊鏈上每一個節點都保存著所有交易信息的副本,當區塊鏈上的數據和參與者數量非常龐大時,修改信息的成本將會非常高,至少需要掌握超過全網51%以上的運算能力才有可能修改信息,修改成本可能遠超預期收益;
當部分節點的信息被惡意篡改了,區塊鏈上其他節點會在短時間內發現這些未形成「共識」的信息並進行維護和更新。
Ⅱ 經歷三次暴跌,比特幣為什麼很難賺錢
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體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路。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經濟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與演算法本身可以確保無法通過大量製造比特幣來人為操控幣值。基於密碼學的設計可以使比特幣只能被真實的擁有者轉移或支付。這同樣確保了貨幣所有權與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幣與其他虛擬貨幣最大的不同,是其總數量非常有限,具有極強的稀缺性。該貨幣系統曾在4年內只有不超過1050萬個,之後的總數量將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比特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路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1-2]
西維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國聯邦政府多個監管部門發出公開信,希望有關機構能夠就比特幣鼓勵非法活動和擾亂金融秩序的現狀予以重視,並要求能盡快採取行動,以全面封殺該電子貨幣。[3]
2017年1月24日中午12:00起,中國三大比特幣平台正式開始收取交易費。[4]
300萬用戶,而且仍在成長
近期由劍橋創新金融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人們對加密貨幣的認知程度比想像的更廣泛。據估計,超過300萬人正在積極挖掘、積累和儲存加密貨幣。這與此前的估計出入較大,當時的預估數據為100萬人左右。
為得出這一結論,劍橋創新金融中心分析的數據來自38個國家的上百家公司,涵蓋大約75%的加密貨幣。
這項研究規模龐大,凸顯了加密貨幣的空前增長。比特幣始於2009年,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享有完全的市場支配地位。但最近由於其他加密貨幣的進入,其市場份額降至72%。
盡管行業內出現跟風現象,但這是好事,因為它將成為比特幣長期生存的關鍵。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比特幣視為一種支付方式,圍繞貨幣本身的態度也會改變。人們不把它看作一種類似股票的投資,更把它當做真正的貨幣。
對於非營利組織而言,商業市場的接受度增加也是一個積極跡象,他們更傾向於接受比特幣捐贈。盡管這種情況僅僅始於2014年,但現在許多非營利機構認為比特幣優於現金,是一種額外的收入來源。
一方面,手續費比信用卡交易要低得多。此外,一些第三方交易機構甚至為非營利組織提供無償兌換服務,也大大簡化了海外捐贈的流程。
也許最令人驚訝的是,加密貨幣收入無需申報繳稅,因為美國國稅局將比特幣列為可用於繳稅的財產。因此,在非營利世界,比特幣是非現金性禮物,不附帶任何價值。
加密貨幣的未來
作為加密貨幣用戶數量的增長,系統必須改變以適應這種現狀。2017年急需徹底改革的主題是隱私權問題。
目前,只要有正確的信息,很容易把比特幣地址與其所有者聯系起來,為私人信息泄露開辟了一條可能的途徑。
我們也看到一些聚焦加密貨幣的課程正在大量興起,由俄亥俄大學開發的一門課程甚至開始接受用比特幣支付學費。
總的來說,加密貨幣的未來似乎是光明的。憑借300萬活躍用戶,美國各地企業可能很快將支持這種付款方式。非營利組織的捐款形式將更為靈活,學生在支付大學學費時將有更多選擇。至於美國貨幣的未來,只有時間可以給出答案。
Ⅲ 中國數字貨幣有哪些
一般優秀的數字貨幣多為舶來品,例如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等等。但國內的元寶幣、瑞泰幣、比特元以及歐陸眾籌不同眾籌項目的代幣都是優秀的數字貨幣。
拓展資料
數碼貨幣(英語:Digital currency,又譯為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目前,任何政府的中央銀行都沒有表示要發行數碼貨幣,數碼貨幣也不一定要有基準貨幣和中央銀行。
它不同於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貨幣,因為它能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而不局限在網路游戲中。早期的數碼貨幣(數字黃金貨幣)是一種以黃金重量命名的電子貨幣形式。現在的數碼貨幣,比如比特幣、萊特幣和PPCoin是依靠校驗和密碼技術來創建、發行和流通的電子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