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央行數字貨幣論文引言

央行數字貨幣論文引言

發布時間: 2024-03-22 10:43:26

A. 「數字方案」央行數字貨幣CBDC,來自Algorand的新貢獻


當前,中國數字人民幣正在穩步推進,試點地區已經從「10+1」拓展到15個省市的23個地區,數字人民幣累計交易筆數約2.64億筆,金額約830億元,商戶門店數量達456.7萬個。此外,歐盟和歐洲中央銀行積極支持數字歐元,印度則承諾推出數字盧比。


在各國央行數字貨幣方興未艾之際,由圖靈獎得主、密碼學先驅Silvio Micali教授創建的Algorand公鏈,作為2020年就被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選中作為發行全球首個央行數字法幣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繼續在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領域展現賦能「未來金融」(FutureFi)的風采。



Algorand 研究團隊7月12日發布了《使用 Algorand 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Issuing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Using Algorand)年度報告,對一年多來全球各中央銀行的CBDC進展進行了持續研究,提出了建立在兩層零售系統中的公共區塊鏈實例的CBDC混合模型。

在該模式下,中央銀行對 CBDC 擁有完全控制權,同時商業銀行、匯款服務商和其他金融 科技 公司等獲得許可的服務提供商(LSP)能夠促進分銷和交易。與傳統系統相比,基於區塊鏈的零售 CBDC,還促進了更廣泛的金融包容性,特別是對於那些在非正規經濟中可能難以開設傳統銀行賬戶的人。總體而言,與傳統的集中式數字貨幣相比,擬議的設計,可望有助於中央銀行更簡單、更經濟地實現CBDC運作的規模化。


Algorand 研究團隊於2021 年首次發布了關於CBDC的研究報告,本次報告新增了一個部分,聚焦 CBDC 的好處以及中央銀行在更廣泛數字時代背景下的首要作用。該報告定義了數字時代的四個關鍵趨勢,包括不斷增長的數字經濟、作為新的商業模式的資產代幣化、對替代貨幣形式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去中心化金融作為一種新的金融系統。這些趨勢直接挑戰了中央銀行的一項關鍵任務:確保價格穩定。公共區塊鏈的用例,比如該報告提出的模型,有助於中央銀行在數字時代繼續履行其職責。


該報告由幾位出色的經濟學家和研究人員共同撰寫。其中,Andrea Civelli 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專注於貨幣政策傳導和通脹建模研究,目前是美國阿肯色大學沃爾頓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Algorand 高級經濟學家。

Co-Pierre Georg博士,南非開普敦大學副教授,南非儲備銀行(南非央行)金融穩定研究組主席,也是Algorand 基金會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他在德國耶拿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訪學。


Pietro Grassano,Algorand歐洲業務解決方案總監,曾在 J.P Morgan工作超過 15 年,擔任過該機構在法國、義大利、希臘等多個歐洲國家分支機構的領導職位。更早時期,他曾經在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安達信咨詢公司工作。Naveed Ihsanullah,Algorand 工程研究主管,專注於分布式系統,在下一代應用安全軟體領域擁有 20 多年從業經歷。


除了引言和結論外,該報告其他6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1、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好處:強調數字時代的四個主要趨勢,對中央銀行構成的挑戰,也激發了中央銀行應該發行 CBDC。2、設計高效的 CBDC:基於各種 CBDC 項目經驗,概述了設計高效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原則。3、發行 CBDC 的經濟考慮:討論發行 CBDC 時的經濟影響,從資產負債表和金融穩定影響到貨幣政策效果。4、Algorand 協議:Algorand 協議概述,包括設計原則和協議本身的高階概述。5、使用 Algorand發行零售型 CBDC:Algorand 發行零售型CBDC 的方法,包括相關設計的考慮因素、Algorand網路支持用例的詳細介紹。6、使用 Algorand 發行批發型 CBDC:Algorand 的批發型 CBDC 的設計方法和相關用例。


Algorand 顧問強調CBDC是商業銀行的生命線


CBDC出現後,從國際范圍看,還存在一定的分歧。一些國家的商業銀行甚至將央行可能發行的數字法幣視為生存威脅。


《使用 Algorand 發行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南非開普敦大學副教授、Algorand 基金會經濟顧問Co-Pierre Georg博士,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商業銀行真的不應該將數字法幣視為威脅」,「央行數字貨幣正在為商業銀行提供生命線。」

對於大型 科技 公司越來越多地涉足銀行服務的狀況,目前擔任南非儲備銀行金融穩定研究組主席的Georg認為:「商業銀行確實倒退了,他們會害怕 科技 巨頭們。」


正如中央銀行已將基於區塊鏈、與法定貨幣掛鉤的穩定幣視為調控經濟的潛在威脅,商業銀行也意識到,如果Facebook的 Libra 倖存下來,「如我們所知的,這將是銀行業的終結,」Georg說,「那將是一個不受金融監管的實體,擁有 23 億客戶和比摩根大通銀行市值更多的現金。包括美國的銀行在內,如何與它競爭?他們做不到。」


Georg認為,問題在於商業銀行是在建了圍牆的花園內運營。「他們做產品,他們不做基礎設施,」他說,「商業銀行應該感謝央行在公共基礎設施方面提供了一條生命線,它們都可以聚集在一起,可以競爭,重要的是,他們可以與 科技 公司競爭。」


「當你與市場上的許多參與者交談時,他們將 CBDC 視為一種可以出售給中央銀行的產品,」Georg說,「這不是正確的做法。如果你建立一個產品,你最終只是擁有 Facebook,而如果你建立基礎設施,你最終會擁有互聯網。」


這就意味著可以與互聯網早期開發者們大致相同的方式共享信息,Georg聲稱,互聯網領域用了大約 30年的時間來制定網路具有交互性的標准。同時,他還認為,CBDC 從一開始就具有互操作性的需求,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結合包括Algorand進行的研究,Georg 建議,一些國家的 CBDC 可以擁有不止一個賬本和一個協議,不一定分為銀行間批發 CBDC 和面向消費者的零售 CBDC。


「你可以擁有一個參與成本更高的零售分類賬本,但它為你提供智能合約;你也可以擁有一個沒有智能合約但每秒交易量非常高的零售分類賬本,」Georg 說,「作為中央銀行,可以同時操作兩者。」


至於區塊鏈,Georg 表示,一場不必要的爭斗是,銀行界的一些人將基於區塊鏈的 CBDC 視為實時結算系統的競爭對手。


「現有的支付系統運行良好,」他說,而且價格低廉、運營可靠,「據我所知從未失敗過。」但是,實時結算系統沒有「促進我們從需要去中心化分類賬的私人加密資產中看到的一些新創新」,例如物理或數字資產的代幣化。鑒於加密貨幣的驚人增長,該領域顯然存在潛力。


「如果你可以將其引入公共基礎設施,假設受到良好監管、由受信任的機構維護,那麼這種新型基礎設施可以支持處於數字經濟核心的新商業模式。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區塊鏈進來的原因,」他說,「你需要一個分布式賬本來確保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人可以復制數據,區塊鏈的秘密超能力就在於它使數據獨一無二。」


就潛力而言,他指出「支付系統的最後一次迭代出現在 60 和 70 年代,當時引入了數字支付。」因為技術的支持,「區塊鏈確實可以促成新的商業模式。」



(END)


商業及非商業用途的轉載,均請獲得作者授權,並註明「赫美茲數字坊出品」。

B. 關於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淺見(一)

自從支付寶興起,貨幣開始數字化,人們不用再帶著現金交易,通過手機的掃碼支付就可以完成交易,簡單快捷。那麼我們現在通過APP軟體支付的方式和央行准備發布的數字貨幣有什麼不同呢?

個人認為,數字貨幣雖然在終端上顯示出來仍然是人民幣的樣式,但是其本質上是一串加密了的數字,而我們使用的支付寶等交易方式,本質上是銀行賬戶的加減。一個是具體的貨幣,一個是實際的操作方式。這是數字貨幣和貨幣數字化最根本的區別

那麼發行數字貨幣有什麼好處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打擊腐敗,走私,販毒,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

很多電影中會有一個場景,違法行為的交易總是喜歡用現金,因為這樣可以避開監管,當實體貨幣被取出後,其使用過程,流向途徑,很難被查詢到,這就給了各種犯罪活動可乘之機。那麼如果採用數字貨幣,每一張都有唯一的編號,通過手機等機器的使用就會留下交易記錄等痕跡,這張錢從張三到李四最後到了王二都可以查詢到,這樣就可以很容易的打擊腐敗,走私,販毒,洗錢等違法犯罪。

第二:和一帶一路配合,進一步去美元化

我們國家在提出一帶一路,設立亞投行,加上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建立其本質上都是在進行人民幣的國際化,進一步說就是去美元化。大家總是詬病M2超發,之所以超發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的貨幣和和美元掛鉤,當美國超發美元的時候,我們如果不跟著發行人民幣,那麼就會造成人民幣升值,原來市場上有一百個饅頭,美國有一百美元,我們對應匯率有七百人民幣,這時候一個饅頭價值一美元或者七塊人民幣,現在美國多印了一百美元,總計兩百美元,由於生產沒有提高,市場上還是一百個饅頭,那麼現在兩百美元對應一百個饅頭,一個饅頭價值兩美元(這是通貨膨脹,就是錢多了,不值錢了),這時我們還是保持七百人民幣的話,那麼一個饅頭還是價值七塊錢,也就是兩美元等於七塊錢,也就是我們的錢升值了,當然這個匯率上升有一個過程,這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我們,會造成嚴重的打擊,因為國外需要更多的美元才能換到人民幣從而進口我們的東西,而且我們持有很多美元債,美元貶值了,那麼美元債就縮水了,原來能買十個饅頭,現在只能買五個了,相當於國家資產流失了,那麼美元超發,我們也跟著超發,還是維持原來的匯率不變,出口不會影響,雖然東西需要的錢多了,但是大家也都錢更多了嘛,如果哪個國家不跟的話,美元對其處於貶值狀態,人民幣對其也是貶值的,對我們出口有更有利。當然還有一個防止熱錢流入造成人民幣短缺,從而引發通貨緊縮,這對經濟也不利,市場上沒有錢,流動性差,經濟活動就會收縮,人民收入會下降。那麼發布數字貨幣,通過我們國家的強大的貿易活動,再通過一帶一路,原油期貨,亞投行的加持,對於和我們做生意的夥伴可以進行數字貨幣的交易,因為這個貨幣的結算方式是跳出美元的結算體系的。有的朋友會說,讓別人用我們的數字貨幣,別人就一定會用嗎?當然這需要我們自身的實力足夠強,有足夠的吸引力,目前來說我們已經在局部地區擁有了這樣實力,比如非洲,比如一帶一路的部分國家,我們對這些國家進行援建的時候,可以採用數字貨幣的交易方式,本身就是我借給你錢,然後幫你建設國家再掙回這些錢,採用什麼方式當然按我說的算了,美元世界通用,歐元歐盟通用,人民幣也可以非洲通用呀,畢竟非洲多礦產資源,跳過美元結算結算減少了被剝削甚至打壓的風險,而且可以形成以我們央行為中心的結算體系,這些年我們為了人民幣國際化採用了和其他國家貨幣互換的方式,但那是雙方央行對接,至於對方國家會不會也發展自己的數字貨幣,要看其實力和能力,並不是誰都可以發展的,而且先發制人後發受制於人,看看支付寶微信佔有了數字支付的天下,後面再出一個,用戶習慣了前面兩個很難去使用新的。數字貨幣一樣,當然也更復雜,會有各種的博弈。

美國通過石油交易體系,使得美元成了世界結算貨幣,我們也可以用一帶一路的發展促使我們國家的數字貨幣成為新的通用結算貨幣,畢竟世界受美元結算薅羊毛久矣,換一個也未嘗不可。

第三對經濟精準把控,對企業精準扶持

我們國家經濟發展這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產生了若干經濟隱患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房地產 ,雖然房價會隨著國家的經濟實力增強而提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房價的飛升,炒房起了很大作用,可是對於炒房的資金來源,國家並沒有好的監管方式,今年深圳發生的企業貸款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的現象,就是在於資金流向沒有好的管控,本來給與企業的貸款,結果被用來買房,一片好心苦於沒有好的流向監管手段,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這對國家來說及其難受。而數字貨幣可以追蹤溯源就能夠精準的控制資金的流向,同時可以確保專款專用,對企業進行精準扶持。

第四對M2貨幣精準的把控

前面說了M2的超發,如果世界經濟相對穩定,美國不超發貨幣,沒有外在干擾我國的貨幣,有時候我們的M2貨幣仍然在超發狀態,那是因為有一部分錢沉澱了不參與經濟循環,比如你家裡長期不用的現金,當這個數量足夠多,國家就會多印一部分錢補上這部分,保證經濟中所需的貨幣足夠充分。那麼當數字貨幣發行了後,可以精準的找到這部分錢,採用一定的技術手段使之循環起來,因為去你家拿錢不可實現,但是操作你卡里的數字貨幣是可以的

第五更精準的把脈經濟的發展

今年疫情很多人的收入受損,經濟發展受阻,部分地方發放了數量有限的購物券,很多人不關注可能都不知道,那麼國家為什麼不給個人發放消費金呢,向澳門那樣,原因就是貨幣的發放不好控制,無法精準的知道誰缺錢誰不缺錢,如果以現金的方式發放,容易腐敗,那麼一旦發行了數字貨幣,誰的賬戶多少錢一目瞭然或者說誰申請補助,必須提供賬戶進行查詢,那麼容易查清楚,這個時候進行補助,可以促進消費。當然了這是徹底沒有實體幣之後的事情了,不然你一邊說賬戶里數字貨幣沒有幾個,一邊家裡藏了很多錢,也不行。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淺見,非專業人士,只是個人多天來的思考,如有不當,歡迎斧正。

C. 從貨幣演化的歷史探究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

歐易OKEx research: 從貨幣演化的歷史探究數字貨幣的未來發展

摘要: 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可以認為是一種基於節點網路和數字加密演算法的虛擬貨幣。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沒有發行主體,因此沒有任何人或機構能夠控制它的發行,如比特幣以太坊等;由於演算法解的數量確定,所以數字貨幣的總量固定,從而消除了通貨膨脹的可能;由於交易過程中需要網路中的各個節點的認可,因此數字貨幣的交易過程足夠安全。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指的是有發行主體一類的貨幣,如央行發行的數字人民幣,Facebook的Libra等。

本文從貨幣的本質、貨幣載體的 歷史 變化和貨幣發行方逐步完成統一的 歷史 變革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數字貨幣是否具備貨幣三要素,能否逐漸取代現鈔實現數字化革命,以及目前數字貨幣仍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數字貨幣、貨幣史


一、貨幣載體的 歷史 變化

1.1 貨幣的本質

眾所周知,傳統貨幣史上大家認為貨幣的本質是價值尺度,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作為交易媒介和價值儲藏手段,根本目的是為了組織生產活動並成為維系生產關系的紐帶。但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協同發展,貨幣本質的解釋自然而然地發生了一定的改進,我們可以看到目前貨幣的本質已進化為了一種人類構建的 社會 機制,其核心是信任,這個信任是由不信任的各方對中間方(貨幣發行方)的信任。我們大家現在對貨幣達成了新的共識,就為信任缺失問題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其次,貨幣的本質也是記賬貨幣,或被稱為度量單位,其價值隨著國家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與國內外形勢變化而浮動。而一個好的度量單位其價值必然是相對穩定的,由此,在 歷史 的進程中,貨幣總需要一整套機制來確保其價值的穩定,該機制發展至今已較為全面,目前包括支付清算體系、信用創造體系、金融監管等核心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貨幣本質上體現的就是開文提到的信用關系。貨幣既是發行者的一種債務或責任,也是持有者的一種信用或索償權。因此貨幣雙向影響資產和負債,並可通過兩端的變化來得以記錄。

最後,這種信任關系是可以流通的。貨幣如果想要流通使用,就必須用代符來加以表徵,用記賬系統來記錄價值及其轉移並清償各種信用關系。

數字貨幣要想取代法幣,則需要滿足上述貨幣的三大要素。從長期來看,數字貨幣背後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機制來確保其價值的穩定,從而實現其作為記賬單位的功能,而這一整套機制極有可能由央行來提供,稍後我們會提到這背後的原因。

1.2 貨幣載體的變化

從 歷史 上來看,貨幣載體遵循從金屬貨幣過渡到銀行票據,再到法定貨幣(fiat money)的變化過程。最初,金屬貨幣的出現大大方便了交換的進行,促進經濟 社會 加快發展。然而,隨著交易頻率的提升、交易范圍的擴大,大量攜帶運送、交割清算金屬貨幣的成本越來越高,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商戶間分別記賬,一段時期結束時,雙方再核對賬目,互相軋抵往來後,將余額進行貨幣清算。該貨幣收據叫做『匯票』,專門辦理匯票業務的商戶叫做『錢庄』或『票號』。隨著票號中匯票的接受度逐漸提升,為了方便流通,票號開始將匯票改造成為事先印好面額(劃分不同檔次),標明出票人並承諾見票即付,增加防偽驗證標識等,但不限定持票人的通用匯票,這就使其演變成為「紙幣」。

貨幣載體的變化解釋了人們對其便捷流通性和可信任的需求。該演變過程遵守了格雷欣法則(Gresham』s law),即劣幣驅逐良幣。最初的貨幣與金、銀、銅等金屬的價值掛鉤,隨著交易的進行,票據和紙幣這些不具備真實價值的貨幣用了對中間方的信任做背書,被人為的賦予了價值,並成功取代了金屬貨幣。

理想狀態下的數字貨幣應由所有人都信賴的第三方或者具有強大技術支撐的去中心化系統發行。這種數字貨幣可以說是賬戶數字本身直接轉化為貨幣,貨幣載體由有形轉為無形。

1.2.1 歐洲貨幣載體的變化

歐洲的近代紙幣源於銀行券,英國的金店券就是近代歐洲紙幣的先驅。我們知道,九世紀之前巴比倫的駱駝商隊為避免金銀貸款在運輸途中被劫,曾採用土簡做為附計利息的承兌憑證,這與中國唐代的費錢類似,但其並非近代意義的紙幣。16世紀至17世紀,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英國政府所在地倫敦塔成為商人存放金銀的最佳地點,但1646年,查理一世將13萬英鎊金銀沒收充作軍費的行為讓人們不再信任,紛紛轉向信用較好的民間金店,金店發放的存放收據就被稱為「金店券」,金店券可代替金銀貨幣在市面流通,並用於支付。但由於缺少規范與貪圖利息,在1670年英荷戰爭爆發後英國政府停止支付,金店時代就此結束。1694年英國商人進一步完善規制,以公司形式成立英格蘭銀行,並獲得特許發行120萬英鎊銀行券,就此近代紙幣——銀行券出現於歐洲。

歐洲大陸上的紙幣與約翰·勞(John Law)關系密切。約翰·勞出生於英國愛丁堡的一個銀行世家,自小便擁有豐富的貨幣與銀行體系知識。但在其父去世後,卻仰仗自己精於數學而沉迷於賭博,1694年甚至因將情敵開槍斃命深陷牢獄,後其獄至歐洲。在逃亡期間,他進一步研究金融與貿易,先後在阿姆斯特丹與荷蘭積累了大量經驗,這時他敏銳觀察到如法國等對紙質通貨強烈抵制的國家經濟大多蕭條,引入紙質通貨的英格蘭和荷蘭卻與之相反,紙質通貨的不可替代性讓約翰·勞逐漸成為了「銀行券」的忠實擁躉。

1705年,約翰·勞將自己的理念總結成了《論貨幣和貿易:兼向國家供應貨幣的建議》,他在書中極力主張設立國家銀行,並呼籲國家銀行應與國有企業相輔相成,前者掌握國家金融,後者控制國家商業,從而實現國家對貨幣和貿易的壟斷,壟斷得來的利潤則反哺國家財政債務。

這一構想想要實現並不容易,直至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緻使了政府的債台高築。在這種情況下,貴金屬的短缺毫無疑問地造成了流通的金屬貨幣急劇減少,法國疲睏的財政讓約翰·勞看到了希望。1715年,約翰·勞先後說服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奧爾良公爵,下一年約翰·勞就在巴黎成立了通用銀行(Banque Generale),該銀行有權發行銀行券並參與皇家歲入的管理,且紙幣可以兌換為鑄幣,這是法國第一次私營銀行大規模發行紙質通貨。1717年,約翰·勞又說服法國皇家所有稅收必須以銀行紙幣繳付。直至1718年,在約翰·勞的大力鼓吹下,該銀行國有化,搖身變為法國第一家中央銀行,這標志著法國從鑄幣開始轉向應用紙幣,後英國等國家相繼加入紙幣陣營,紙質通貨在歐洲得到了廣泛傳播。

1.2.2 美國貨幣載體的變化

17世紀早期,英格蘭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切薩皮克灣和新英格蘭建立了第一批殖民地,到18世紀最終形成了北美13個殖民地。由於殖民者所帶鑄幣較少且尚未在每周發現金銀礦,實際鑄幣供給嚴重短缺,貿易逆差的長期存在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況。為此殖民者主要使用了五種形式的貨幣。(見表1)

表1 殖民期北美五種貨幣形式


表2 非紙 幣逐漸消失原因


北美殖民地最早的紙幣發行是馬薩諸塞殖民地於1690年發行的信用券,用於支付遠征軍軍餉,該信用券是介於以稅收為擔保所發行的短期票據與純粹的信用貨幣之間的一種貨幣形式,當局承認將來可兌付金銀,可用於納稅,可作為法償貨幣。出於軍事融資或征稅需求,其他殖民地紛紛效仿,但由於其只承認在未來兌現,這種紙幣很快開始貶值,直至1764年英國議會完全禁止了法償貨幣的發行。

之後的轉機在美洲大陸的獨立戰爭中孕育。當時的中央政府,即大陸會議只是一個各邦領導人集會,並無權征稅。在這種情況下,軍事融資就要仰仗借債或者印發鈔票,托馬斯·潘恩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均支持借債,他們認為「沒有一個國家應該沒有債務,國債是一種國家凝聚力」,但漢密爾頓同時也認同紙幣的必要性。本傑明·富蘭克林則是紙幣的強力支持者。最終,出於考慮到戰爭前景未明,且大陸會議並無任何擔保,向其貸款風險較大,彼時各殖民地也無充足資金放貸,大陸會議就採用了發行紙幣的方式融資。與此同時各州當局也被迫使用信用券用於戰爭機器的運行。隨著紙幣的大量發行,自1776開始,大陸券又不斷貶值,1781年印刷1美元大陸券的成本甚至高於其貨幣價值,但由於戰爭的進行,大陸會議又不得不繼續仰仗紙幣。獨立戰爭勝利後,美國憲法明確給予了聯邦鑄造貨幣與調節其價值的權力,各州無權鑄造貨幣或發行紙幣。

在歷經了第一合眾國銀行、北美銀行後,來到了第二合眾國銀行時期,時任美國總統的傑克遜由於不滿於銀行的1/3股份為外國人持有,對州銀行的排擠與對國內外匯兌的壟斷等,強烈反對紙幣,相信「硬貨幣「,這使得第二合眾國銀行最終於1841年倒閉清算,美國央行進程被迫中斷。直至1846年,國會批准成立獨立的國庫系統,就此全國各地海關與造幣廠構成的國庫或子國庫系統存放政府資金,該系統在1913年聯邦儲備體系成立前一直是美國貨幣銀行體系的主要調節者。

1861年,又是相似的背景,即美國內戰爆發了。北方聯軍急需一種全國性通貨來制止上千種銀行券造成的混亂。次年2月,國會通過了時任財政部長蔡斯的提議,通過了《法償法案》,該法案授權財政部發行1.5億美元的合眾國財政票據,也就是「綠背紙「,並宣布其為法償貨幣,可用於支付,但不能兌換金銀,不能用於支付關稅和政府債券利息。這是美國聯邦發行的第一種紙幣,是完全基於國家信用發行流通、行使貨幣職能的信用貨幣。

1.2.3 中國交子等紙幣的 歷史 變化

中國紙幣出現於封建鼎盛的北宋時期,早於歐美近七百年。唐宋期間,川蜀地勢復雜而商貿發達,其交易媒介仍是價低笨重的鐵錢,極為不便,這就是交子出現的直接原因。從更為本質的角度來看,宋朝鑄幣外流,「錢荒「嚴重,軍政費用高昂,財政赤字加劇,這與歐美紙幣出現的契機相似,但除此之外,中國彼時卻是高度中央集權專制政體的封建國家,是由政府直接出面將新的交易媒介(交子)強行推廣,這就使中國的紙幣(交子等)除了具有貨幣的經濟職能外,還兼有貨幣的政治職能。

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歐美大陸還是中華文明紙幣的誕生與延續,均是以流通手段為基礎,以政府為主導,擁有較為穩定廣闊的貨幣市場,並始終伴有濃厚的政治軍事色彩,政府希冀通過紙幣的發行來支持政府開支與龐大的軍費。但中國交子出現時,中國還是重農抑商的農耕 社會 ,經濟水平遠低於17、18世紀已興起城市、商業迅猛發展的歐美等國,缺乏穩定的物質基礎,商品生產與商品貨幣關系並不 健康 。更別說在封建統治下,「交子務「隨時可能讓紙幣淪為單純的財政掠奪工具,其信用事業與信用機構相當不牢靠,這背離了紙幣應有的經濟職能,而更偏向於」政治職能「,由此,穩定而 健康 的信用機構與信用體系也是信用貨幣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貨幣發行方的 歷史 變化

2.1 貨幣發行方從私人貨幣向央行貨幣的轉變

鑄幣權被認為是展現政府權力的根本性因素,政府透過它來展現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早期,政府並沒有承擔製造貨幣的任務,而是擔保被用作貨幣的材料的重量和成色,即金、銀和銅,並標明其真實的價值。在此階段中,私人企業並不具備提供健全的鑄幣能力,提供統一的、容易辨認的鑄幣技術一直是一個重大的難題。同時,政府發現由自己來鑄造貨幣不僅有益於 社會 ,而且可以抽取用來支付鑄造成本的費用,從而擴大收入。在攬過鑄幣權以後,我們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濫用人民的信賴而欺詐人民,這體現在當人們拿著金屬塊到政府的熔爐去鑄造貨幣的時候,政府強行留住部分;在收迴流通中的鑄幣重新鑄造成金銀行兩較小卻表明同樣價值的硬幣。

在中世紀時期,貿易的收縮導致了貨幣流通數量的減少。為了恢復貿易,歐洲地區的君主們爭相減少鑄幣的分量和成色。最終,紙幣的出現,讓政府獲得了一種更為廉價的欺騙人民的方法,政府使用了殘暴的手段將這些劣幣強加於人民。

政府壟斷了紙幣的發行,這極大的有助於政府權力的增長。我們假設,如果政府有權隨自己的意願創造任何數量的貨幣,並使人們接受之,這將有利於政府捍衛自己的權力。 近些年來,政府之所以不斷擴張,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其能夠發行貨幣來彌補赤字。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當在人民認可的范圍內發行貨幣,否則,這種權力將被剝奪。

紙幣由多家私人銀行發行,逐漸統一為中央銀行發行。對於數字貨幣,目前由眾多私人發行,但真正能成為貨幣的數字貨幣,最終將由中央銀行發行,成為中心化的數字貨幣。類似比特幣這類型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未來可能演化為一種投資品(當前的數字貨幣並不是真正的貨幣)。

2.1.1 英格蘭銀行統一貨幣權

從17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20年代,各類銀行券都在市面上流通,在倫敦地區,以英格蘭銀行券為主導。1826年,英國議會通過《銀行合夥人法案》,表明英格蘭銀行在倫敦城外65英里的范圍內享有唯一發行股份制銀行券的特權,但是倫敦的私人銀行仍可發行銀行券;允許英格蘭銀行在英國各地設立分支行。該法案通過後,英國一些小型私人銀行合並為股份制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迅速發展起來並發行了自己的銀行券。此時的英國貨幣市場中,出現了英格蘭銀行券、私人銀行發行的銀行券和股份制銀行券並行的情況。

直到20世紀初期,英格蘭銀行才最終統一發幣權。1833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新法案,規定英格蘭銀行券獲得無限「法償」資格,即法定貨幣,強制流通,必須接受,不得拒收。英格蘭銀行券也因此成為首個和唯一一個獲得法定貨幣地位的銀行券,在法律上地位等同於黃金。1844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銀行特許法案》。該法案規定,凡是新設立的銀行一律禁止發行銀行券;在1844年前沒有發行過銀行券的銀行,其發行額度受限制,已經發行的銀行券仍可流通;凡發行銀行券的銀行在倫敦設立分行或同其他銀行合並的,均喪失紙幣發行權,並將此權利移交給英格蘭銀行。隨著該法案的逐年實施,英國(僅限於英格蘭和威爾士)多數銀行都漸漸喪失了紙幣發行權。到了1921年,實際有紙幣發行權的就只有英格蘭銀行了。

最終,英格蘭銀行券成為英國的法定信用紙幣,並延續使用至今。 1914年一戰爆發後,為了給戰爭籌集資金,財政部發行了10先令和1英鎊票據當做紙幣在市場上流通。因而,在1921年後,市面上除了英格蘭銀行券,還有財政部票據。1928年,英國議會通過《通貨和鈔票法案》,在法律上確認了英格蘭銀行為全國貨幣發行的唯一機構。從此,英格蘭銀行券成為了英國紙幣的唯一主宰,完成了紙幣流通的大一統。1931年英國徹底脫離金本位後,英格蘭銀行券成為了「金本位接班人」,成為英國的法定信用紙幣(僅靠政府信用背書,不可兌現),並延續使用至今。英國貨幣制度也轉變為不可兌現的信用紙幣制度。

2.1.2 美元的統一

1787年,具有跨時代意義的美國憲法誕生,該憲法旨在建立一個由最初13個殖民地組成的共同市場與政治聯盟,從法律層面確保了各州之間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有流動,並規定和限制了聯盟政府的權力。尚未說明聯邦政府獨占發行銀行執照與紙幣的權力,由此各州銀行在早期紛紛「佔山為王」,發行自己的貨幣(即銀行券),其價值取決於發鈔行的聲譽以及便利性等因素。

縱觀 歷史 ,美國曾兩次嘗試創立聯邦銀行,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銀行並非真正的中央銀行,僅是處理全國性銀行業務的機構。

表3 美國第一銀行與美國第二銀行概覽


與州銀行的沖突讓美國央行體系發展進程不斷受阻,這時南北戰爭成為了新的突破點。北方各州為融資軍政費用,1863至1865年通過了《銀行業法案》,建立了作為聯邦政府新發型債務交易平台(二級市場)的聯邦銀行體系。該體系可以解決一些州銀行發展的弊端,此外,為了管控銀行風險,來確保銀行的流動性與清償性,該法案還要求對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和資產質量進行嚴格的監管與信息披露,並實施了准備金制度。與此同時,美國成立了 歷史 上第一家銀行系統監管機構OOC,負責頒布國民銀行執照,OOC監管職責明確。但此時在經濟波動時貨幣供應仍缺乏彈性。

1865年後經濟危機頻發,直至1907年一些銀行因投機而擠兌,銀行業受損嚴重。最後國會要求國家貨幣委員會進行審查,也由此,經其提議,美聯儲誕生。

三、對數字貨幣未來的展望

上文我們總結了貨幣載體和貨幣發行方的 歷史 變化,不難看出,貨幣載體的局限性,如交易便捷性、可攜帶性、交易手續費等問題,決定了貨幣將必然朝向脫離載體的方向發展。數字貨幣和紙幣等劣幣取代金銀一類的良幣作為貨幣載體是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 歷史 總是驚人的相似,一旦貨幣數字化或虛擬化得到了共識,維護這種共識和追逐貨幣利益將必然體現了政治博弈。由政治階層壟斷數字貨幣發行、調控數字貨幣供給或許將成為數字貨幣所必然經歷的過程。近些年來,央行對數字貨幣的 探索 為貨幣制度的變革帶來了一些新的思考與實踐,這些 探索 依然路途漫長,但也充滿希望。而對於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來說,比如比特幣、以太坊等,我們認為其更接近於投資品,而不是流通貨幣。

3.1 央行數字貨幣的現狀

我國的數字人民幣CBDC,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相對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說,優勢在於第一是雙離線支付,即在網路信號不佳的時候也能滿足正常的電子支付需求;第二是安全性更高,因為微信和支付寶背後的信用方是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公司,而數字人民幣則以央行的安全系統做背書;第三是多終端選擇,微信和支付寶必須要求有網路的手機才能完成支付,而對於沒有智能手機的人群,可以選擇IC卡、功能機等硬體使用數字人民幣。

日前,央行宣布,中國人民銀行貨幣研究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央銀行宣布聯合發起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研究項目(m-CBDC Bridge),旨在 探索 央行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該項目已得到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的支持。

中國央行正在深圳、蘇州、雄安地區、成都四地試點數字人民幣,此外,數字人民幣也將在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2月6日,北京發放了數字人民幣紅包,每份紅包金額200元;2月23日,微信公眾號「成都發布「稱,成都將預約發放總額4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

3.2 數字貨幣存在的問題

數字貨幣完全取代現鈔後,央行通過數字系統可以實施完全的負利率貨幣政策,使貨幣政策突破ZLB(零利率下線)。對於普通人來說,存款可能出現負增長的趨勢。如果人們持有紙幣,在銀行利率突破零利率下線的時候,尚可把錢取回家中,從而躲過資產負增長的情況。然而,當數字貨幣完全取代紙質貨幣的時候,人們將無奈面對資產的縮水。

從 歷史 的角度,我們不難發現,貨幣的本質已經超越了經濟屬性,體現更強大的政治屬性。未來的貨幣革命的障礙不在於經濟與技術,而在於政治。政府通常採取超量發行貨幣的方式應對赤字的問題,這將導致通貨膨脹,人們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各國針對數字貨幣的政治紛爭會否給數字貨幣帶來巨大的波動性將不得而知。

理想化的數字貨幣的真實價格絕對不變,可有效的避免通貨膨脹的威脅,與商品服務價格只形成結構性相對變動。這樣的貨幣才是真正的穩定幣。然而實現這種理想化的數字貨幣將要突破政治阻礙形成共識,相互制約,建立儲備金機制,支付結算機制,信用機制等目標。目前的數字人民幣僅僅將現鈔數字化並進行了跨境支付的技術嘗試,數字貨幣要取代現鈔依舊道阻且艱。


文獻參考:

【1】 劉子健,《東西方紙幣產生條件的比較研究》,《中國錢幣》,1994年4月

【2】 王志軍等,《歐美金融發展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

【3】 錢學寧,《貨幣本質與數字貨幣解析》,《中國金融雜志》,2019年12月

【4】 【英】弗里德里希·馮·哈耶克著,姚中秋譯,《貨幣的非國家化》,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

【5】 格物資本,《英國貨幣史:紙幣的誕生和大一統》,2019年6月1日

【6】 周永林,《從貨幣本質看數字貨幣未來》,《央行與貨幣》,2018年12月

D. 央行研究及發行數字貨幣的目的:增強貨幣市場的控制力

央行對數字貨幣的關注並非來自 比特幣 ,比特幣對央行及法幣不構成任何威脅。增強貨幣市場的控制力,或許是央行研究及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核心原因。很多人對數字貨幣產生誤解,認為數字貨幣是貨幣數字化。其實大錯特錯,當今法幣基本已經實現了貨幣數字化。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貨幣數字化,才將央行對數字貨幣的控制大權被商業銀行奪走。如今,央行所關注的是,數字貨幣能否讓其重新奪回貨幣控制權。

因為貨幣數字化和數字貨幣在債權性質上存有根本區別:貨幣數字化是M2,屬於商業銀行的負債;數字貨幣是MO,屬於央行的負債。這種債權性質的改變,對貨幣市場結構和貨幣控制力的影響非常大。技術是推動這一切改變的根本動力,貨幣數字化的底層技術是計算機及互聯網,而數字貨幣則是 區塊鏈 。

計算機時代,商業銀行攜M2掌控貨幣創造力

貨幣數字化是1970年之後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改變。在此之前,銀行沒有計算機系統、網路系統,ATM機24小時銀行沒有出現,銀行依靠人工做清結算,用戶存儲、支取、轉賬匯款都不方便,很多人、企業都存在有大量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當時的貨幣市場上,M0和M1的佔比要比現在更大,M2則小得多。

央行研究及發行數字貨幣的目的:增強貨幣市場的控制力

但是,計算機和互聯網出現之後,銀行的清結算系統給貨幣結構帶來根本性改變。銀行可以實現快速存儲、借貸、支取和轉賬匯款,用戶將大量現金存入銀行,這樣市場上現金大量減少,而存款大量增加。這一變化導致三個結果:一是債權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用戶持有的現金,是央行的債務,屬於MO范疇,如果存入商業銀行則是銀行的債務,屬於M2范疇。二是大大增加了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能力,M2佔比和貨幣乘數增大,銀行的債務和資產都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商業銀行吸收了更多的存款(債務),從盈利角度考慮同樣放出更多的 貸款 (資產);另一方面由於計算機的出現,銀行可以更加精準的控制風險,擴張資產負債表,不斷吸收更多存款,釋放更多貸款。三是商業銀行的控制力增大,央行控制力減弱,市場杠桿率大幅度增加,債務大規模擴張。

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在投資銀行領域。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世界主要國家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在浮動匯率之下,匯率、 利率 波動較大,出現了投機套利空間。套利空間誘發了各種金融創新,包括期權、期貨、信託、各種基金及衍生品,投資銀行藉此興起。由於互聯網和計算機的出現,大大增強了投資銀行的風控能力,同時也鼓勵他們快速擴張。高回報促使更多資金從商業銀行流向投資銀行,商業銀行迫於盈利壓力藉助「影子銀行」將錢轉投到投資銀行領域。可見,在計算機出現和執行浮動匯率之後,央行對貨幣的控制力被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削弱。雖然當時美國對銀行實行分業管理,監管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但是商業銀行通過擴張表外業務來規避美聯儲監管。這段歷史似曾相識,今天中國正在上演這一幕。

區塊鏈時代,央行能否借數字貨幣M0重新奪回控制權

最近中國央行去杠桿去得有點疲憊,與財政部「互掐」起來。這裡面反映的問題很多,央行在去杠桿方面確實比較被動,商業銀行在地方政府、地方融資平台、國有企業面前出現資產錯配、表外業務激增、杠桿率提升。這樣大大削弱了央行的貨幣控制能力和貨幣工具調控效果。

數字貨幣的出現,或許與數字貨幣化類似,改變貨幣市場結構,增強央行的貨幣控制力。數字貨幣時代雖然基本上消滅了現金,但是MO卻回來了,數字貨幣與現金一樣都是MO,屬於央行的負債。在中國人民銀行姚前博士公開的信息,央行數字貨幣擬採用「雙層架構」,即銀行賬戶加數字貨幣錢包賬戶。數字貨幣錢包賬戶實際上是映射到商業銀行系統的個人「錢包」,屬於M0范疇。銀行賬戶系統里的資金屬於M2范疇。

我們可以推測,如果央行按照雙層價格設計發行數字貨幣會給貨幣市場帶來什麼影響?首先,「私人錢包」里的數字貨幣像現金一樣重新回到MO的范疇。用戶掌握了自己的密鑰,將現金存放在私人錢包裡面,不用擔心商業銀行會拿走這筆錢。其次,數字貨幣如果採用區塊鏈技術,將促進商業銀行「脫媒」,商業銀行的資金可能會再次外流,更多地流向投資銀行和其它新派生的金融機構。這樣,商業銀行的貨幣創造能力被壓縮,M2佔比可能會降低。第三,中央銀行對貨幣的控制能力得到增強。

央行研究及發行數字貨幣的目的:增強貨幣市場的控制力

當前,央行發行的貨幣在社會中自由流通。最後怎麼回籠呢?一個是商業銀行派生貨幣的回籠,一個是央行基礎貨幣的回籠。前者央行可以通過存款准備金、利率及其他政策去控制,後者是由稅收體系和公開市場操作來完成的。

但是,發行數字貨幣之後,央行控制的基礎貨幣佔比提升,M2可能下降,提高了央行的調控籌碼。不過,日本教授黑田明伸在《貨幣制度的世界史》里研究發現,大量現金流入市場後,官方幾乎無力回收,這些現金就像「沉沒」了一樣。數字貨幣和現金一樣屬於MO,央行容易控制和回收嗎?

騰訊雲區塊鏈首席架構師敖萌認為,可編程貨幣可以大大加強央行對數字貨幣的控制權。敖萌博士認為:「通過編程,央行可以控制貨幣的整個生命周期——創造、流通、回籠。」怎麼理解?對於計算機,它的內部是有一定的自我控制的功能。以早期面向對象語言為例,要求至少有兩個函數,一個是構造函數,一個是析構函數。你既要解決它的創造問題,也要解決它的消亡問題。如果我們未來上升到可編程的數字貨幣,央行的控制權就大了很多。甚至在流通環節也可以增加控制。這也是為什麼各國央行都對區塊鏈技術抱有非常大的興趣。

如果央行數字貨幣能夠提高央行對貨幣的控制力,那麼因計算機興起和數字貨幣化帶來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和表外業務過度擴展、杠桿率、債務率過高等問題,或許可以得到緩解。央行擁有更強的貨幣控制力,如果對貨幣市場管控科學得當,應該能更好地預防、緩解金融危機。

技術推動變革,計算機技術的出現,導致大量現金進入商業銀行系統,貨幣債權發生轉移,貨幣市場結構發生改變。央行的負債M0縮減,對貨幣市場的控制力減弱,商業銀行通過貨幣乘數創造大量M2,資產負債表大規模擴展,同時引發誘發通貨膨脹、高負債等問題。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同樣引發貨幣債權、貨幣市場結構和貨幣控制權的改變。央行可發行數字貨幣,或促使貨幣從現金和銀行系統進入數字貨幣錢包賬戶,央行可重新奪回了MO和貨幣控制權,商業銀行在M2的創造能力被削弱。

增強貨幣控制力,應該是央行研究及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主要動力。真正的難題是,如何化解央行對貨幣控制權的訴求與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矛盾,如何結合先行的反洗錢、稅收等法律,平衡好各方利益,制定央行數字貨幣的管理機制。

E. 央行數字貨幣的潛在影響

2020年4月,央行數字貨幣在工、農、中、建四大行內測的消息在網路上不脛而走。兩會期間,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透露了法定數字貨幣已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

數字貨幣測試進度的加快意味著數字貨幣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正式進入商用,數字貨幣在改變貨幣體系的同時,可能對銀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本文首先介紹央行數字貨幣的基本概況,而後探究其對宏觀政策機制及商業銀行的潛在影響。

一、央行數字貨幣概述

(一)央行數字貨幣的定義

央行數字貨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一種法定數字貨幣,全稱是「數字貨幣電子支付」,對應的英文縮寫是DC/EP(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

DCEP實際上是一種電子現金,是紙幣的數字化形態,其功能屬性與紙幣完全一樣,具有價值特徵。

(二)央行數字貨幣的特點

1.DCEP屬於流通中現金,而非銀行存款

現有貨幣體系主要可分為M0、M1和M2,M0是指流通中現金,M1包括M0和單位活期存款,M2包括M1、居民儲蓄存款和單位定期存款。DCEP的定位和紙幣一樣,對應M0,即流通中現金。

2.商業銀行無需為DCEP支付利息

由於DCEP屬於M0,並非銀行儲蓄,故不計利息,DCEP持有人也無法獲得利息。

3.DCEP具有無限法償性,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拒收

DCEP由央行發行,國家信用背書使其具有官方賦予的價值特徵,因而具有穩定性和無限法償性。

4.DCEP不需要銀行賬戶和網路即可實現支付

DCEP支付不需要綁定銀行賬戶。現有的銀行卡支付業務必須通過傳統銀行賬戶才能完成,採取的是賬戶緊耦合的方式。而DCEP支付採取的是賬戶松耦合的方式,即脫離銀行賬戶,在雙方數字錢包間實現資金轉移。DCEP依靠一個公共賬本記錄持有關系,這種關系表現為公鑰地址與數字貨幣DCEP的對應,數字錢包通過其存儲的私鑰操作公共賬本內的轉賬。

DCEP可以脫離網路實現終端到終端的支付。只要手機有電就可以支付,也可以在有第三方服務商的場景下依託網路完成從終端到遠端的支付。值得注意的是,兩個數字錢包間直接實現DCEP互轉,本質只是記錄操作指令,最終仍需在觸網後上傳到賬本上執行才算完結。

5.DCEP具有可控匿名性

銀行和商家需要經過客戶允許才有許可權查看用戶的交易記錄及信息,這種可控匿名性一方面保護了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另一方面也使得央行可以清晰高效地捕捉每一筆貨幣交易的流轉信息,打擊洗錢、匿名操縱等違法犯罪行為。

(三)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1.減少紙鈔發行成本

由於數字貨幣只是一串數字代碼,無論是生產還是流通,都不會再產生任何費用,並且具備較強的防偽功能。

2.移動支付普及,現金使用頻率大幅降低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交易場景,均已實現了移動支付,擠佔了傳統現金的使用空間。DCEP與其它移動支付方式相比並無本質不同,有限匿名性是其主要差異化特點。

3.有利於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監管

傳統的現金交易的匿名化,給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管帶來諸多麻煩,而數字貨幣的唯一標識性,方便監管部門回溯整個資金融通鏈,以便進行更有效的監控。

4.維護貨幣主權和法幣地位

國內外一些金融中介機構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私人數字貨幣,嚴重影響了我國主權貨幣的使用,正在滲透和分流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發行DCEP能夠在中央銀行層面形成統一的基於國家信用的數字貨幣,既實現了紙幣時代國家信用的延續,也順應了貨幣數字化的潮流。

5.優化現行貨幣支付體系,提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通過發行數字貨幣,可減少對第三方支付機構所提供支付功能的依賴;同時,使央行可以全程監控貨幣的流轉信息和投放領域,提高貨幣流通市場監測-統計-評估-政策制定的效率,減少貨幣政策傳導滯後性。

(四)央行數字貨幣與傳統支付方式的區別

與傳統紙質現金相比,DCEP具有 無需找零、易保存、易統計計算、不易丟失 等優勢;與第三方支付相比,DCEP還具有以下特點:

信用保證

銀行賬戶

離線支付

結算主體

消費記錄

央行數字貨幣

國家

可無銀行賬戶

央行貨幣結算

可控匿名

支付寶、微信支付等

備付金

需要銀行賬戶

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

容易追蹤

乘公交車掃碼、乘地鐵掃碼、支付掃碼……人們的生活已進入電子支付時代,但這些軟體都是不通用的。這一點在未來數字貨幣推行後,將有極大改觀。另外,目前的移動支付會留給商家一些「痕跡」,購買後商品後,商家會依據大數據向消費者智能推薦相關商品。而DCEP所具備的可控匿名特性,使消費者在付款後,除經貨幣當局授權外,商家、銀行、第三方平台均難以追蹤其消費記錄。這樣既能確保客戶的信息安全,也能減少商家對客戶的不當營銷。

從本質上看,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工具僅僅是對目前人民幣結算方式的電子化改進,而央行數字貨幣是對人民幣現鈔的替代。

(五)數字錢包

數字錢包是容納數字貨幣的「容器」。盡管央行對數字錢包的解說少之又少,但從目前網傳的截圖看,該APP包括「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類似於NFC的近場支付功能)幾項功能。用戶可以很方便地將銀行資金兌換為數字人民幣,所兌換的數字貨幣還會顯示出來源銀行,以便用戶進行資金動向管理。

二、央行數字貨幣的宏觀影響

(一)對貨幣派生機制的影響

DCEP的投放,類似於紙幣的投放,採用「央行-商業銀行」雙層運營體系,即由央行向商業銀行投放,商業銀行再向 社會 公眾投放。央行不直接面向公眾和企業,不參與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

DCEP採用雙層運營體系,意味著DCEP下的貨幣體系符合傳統的信用貨幣派生機制。貨幣創造主體依然是銀行和實體部門,央行只是起到調控作用。此外,DCEP投放模式和傳統基礎貨幣的投放,對現金、法定準備金和超額准備金而言沒有本質區別。

DCEP延續傳統貨幣派生機制的同時,或在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兩個方面對其產生影響:

1.DCEP將重構基礎貨幣結構

(1)央行或將開設新的細分科目記錄央行數字貨幣。 傳統模式下央行基礎貨幣結構分為兩部分,一是貨幣發行,即央行印製的現鈔;二是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存款准備金。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繳存備付金後,央行將基礎貨幣開設一個分項,即非金融機構存款。央行數字貨幣作為M0,既可以作為現金使用,也可作為存款准備金或者第三方支付機構繳存的備付金。按其支付用途推測,未來央行基礎貨幣科目或將開設新的細分項來專門記錄DCEP,例如在M0、存款准備金、非金融機構存款科目下分別再設置DCEP子科目。

(2)或將對貨幣流通模式產生一定影響。 首先,對於銀行間市場而言,DCEP的支付便利性意味著金融機構同業結算選擇使用傳統支付方式的傾向下降,而使用DCEP進行同業清算/結算的傾向提高。其次,對於企業和零售業務而言,由於DCEP保存便利的特性,大量DCEP將以現金的形式保存在企業和個人手中,因此流通中現金將增加,而商業銀行存款、第三方支付機構結存資金將減少。

2.DCEP將從正反兩方面影響貨幣乘數

(1)銀行持有超額准備金的動機下降,導致貨幣乘數提高。 由於DCEP支付便利、清算速度快,減少了在途資金量,用DCEP進行清算可以降低對清算賬戶資金的依賴,從而導致貨幣乘數提高。

(2)現金漏損率增大,導致貨幣乘數降低。 現金漏損指客戶從銀行提取現金,從而使一部分現金流出銀行系統,現金漏損與存款總額之比稱為現金漏損率。出現現金漏損會減小銀行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DCEP便於保存的特性或將提高企業和個人持有現金的可能性,從而提高現金漏損率,導致貨幣乘數減小。

DCEP大規模推廣後,貨幣乘數到底是提高還是下降取決於上述兩種力量的對比。

(二)對貨幣政策的潛在影響

1.DCEP可以提供新型價格工具

理論上商業銀行無需對用戶持有的DCEP付息,但若央行對用戶持有的DCEP計息,則DCEP利率可作為新型價格工具,特別是若央行對DCEP 計負 息,甚至可用來打破零利率下限。

目前央行對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支付1.62%的利率,超額准備金利率0.72%,對個人持有的現金則無法付息。DCEP推出後,可以對個人手機中持有的「現金」進行計息。例如,對商業銀行持有的庫存DCEP支付利率,該利率類比於超額准備金利率;對個人持有的流通中DCEP也能支付利息。

因為DCEP詳細記錄了持幣所有者的「現金」,邏輯上央行可以針對不同持幣者進行差異化的利率定價,這提供了一種類似於定向降息和定向降準的新型價格工具。

零利率下限之所以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現金總是資產配置中一個備選方案,而現金在傳統貨幣體系下名義利息為零。因此,在當前貨幣體系下,即使貨幣當局制定了負利率的貨幣政策,人們也總是可以通過持有現金來規避負利率政策帶來的影響。而一旦數字貨幣這類現金的名義利率為負,則人們將無法通過持有此類現金來規避負利率政策的影響,這將提高負利率政策的有效性。DCEP大規模應用後,若央行對用戶持有的DCEP負向計息,人們也不得不持有DCEP,這使得負利率成為可能,從而達到央行通過負利率政策刺激經濟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此處只是闡述了DCEP作為實施負利率工具的可能性。在實際操作中,是否實施負利率,取決於我國的金融體系結構及所處經濟狀態。

2.DCEP有助於提高調控效率

DCEP可便利追蹤並控制資金流向,有助於央行開展更有效的結構調控。

傳統的現金體系下貨幣政策側重於總量調控,結構性調控功能較為薄弱。央行的寬貨幣政策向寬信用傳遞,需要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傳導中介。央行對信貸投放的結構調控往往效率較低,若市場定價機制失靈,則信貸結構往往偏離最優狀態,即信貸不能有效的傳導至需要的企業和個人。而DCEP能有效捕捉資金流向。基於DCEP這一特徵,央行與商業銀行之間可達成更具靈活性的資金定價,從而激勵銀行在信貸結構上回歸最優狀態。例如,央行可針對不同的銀行信貸資金流向,根據其風險情況制定不同的流動性價格,從而規避銀行因無法追蹤資金流向而產生的風險考核激勵問題,提升定向降准、定向降息等政策的可測性和效率。

3.DCEP可以降低監管成本

DCEP可控匿名的特性,使得對於央行而言,對客戶交易信息的記錄更為便利,從而降低央行監管成本。

傳統監管框架中央行及其他金融監管部門如果需要獲取統計指標、財務報表數據,通常採用現場、非現場檢查等方式,成本較高、時效性較弱。尤其是追蹤一筆特定資金的具體流向,則必須獲取資金流轉途徑的所有賬本。DCEP全面記錄了交易信息,意味著央行DCEP系統記錄了數字貨幣權屬、交易流水等詳細信息,無需再額外獲取賬本即可了解資金流向,從而大幅降低了監管成本。

三、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潛在影響

(一)DCEP將影響銀行活期存款規模、增加吸儲成本

對居民而言,不論是定期存款、理財產品,還是貨幣基金,贖回和提取總是面臨一定限制,不如活期存款方便,因而企業和個人始終願意持有一定數量的低息活期存款。DCEP大規模推廣後,企業和個人有可能將銀行活期存款兌換成DCEP,將部分資金沉澱在數字錢包中。換言之,有可能是DCEP對活期存款形成替代,而非僅對現金形成替代。由於DCEP是央行的負債,而非銀行負債,DCEP的推廣可能導致銀行活期存款「脫媒」。此外,銀行存款與DCEP的轉換較為便捷,可能導致存款的穩定性降低。銀行為了穩定活期存款來源,負債端存款利率或將上行。

(二)DCEP將影響支付結算業務規模

相比第三方支付機構側重小額零售支付服務,銀行經營的清算結算業務中,為銀行同業及企業間提供的大額支付清算業務,可能是其具備一定優勢的領域。若未來DCEP僅替代小額零售支付,則商業銀行大額支付清算結算規模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然而根據目前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公布的信息,央行數字貨幣也可應用於大額支付清算場景。例如,銀行可在DCEP業務庫之間轉移資金,業務庫發揮了同業清算賬戶的功能。因此,DCEP的推廣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業銀行支付結算業務規模。

(三)DCEP數字錢包將提高客戶黏性

在第三方支付盛行的時代,銀行APP的應用場景較少,使用頻率較低,DCEP的推廣或將改變這一現狀。在雙層運營體系下,DCEP數字錢包的推廣,將提高銀行客戶使用銀行APP的頻率,從而提高客戶黏性。同時,銀行可以通過建立開放平台,聚集合作夥伴,讓最終用戶可以通過不同介質、渠道,在日常的生活和消費中使用數字錢包的服務。商業銀行可以抓住該機會獲得活躍流量,增加客戶數量,發展開放銀行服務。

(四)DCEP將有助於提升銀行運營效率

數字貨幣減少了紙質貨幣的流通成本,提高了銀行的運營效率。一方面,DCEP作為電子化交易手段,將大幅降低商業銀行的現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DCEP作為電子化貯藏手段,將大幅降低商業銀行在現金整點調運以及保管環節的人力物力支出和安保要求。DCEP沒有折舊,不需要物理空間儲存,也不需要空間上的調運,將大幅降低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成本,提高商業銀行運營效率。

四、結論

總體來看,央行發行DCEP的潛在影響體現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

從宏觀層面來看,DCEP或將改變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結構。 一方面,央行在負債端的「基礎貨幣」科目中或開設新的細分科目記錄央行數字貨幣;另一方面,DCEP大幅推廣後或對傳統的M0、超額准備金、第三方機構備付金規模產生影響。同時,DCEP可以作為一種新型價格工具,提高宏觀調控效率,降低監管成本。

從微觀層面來看,DCEP對銀行經營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面是或可通過數字錢包提高客戶黏性,藉助DCEP的電子化貯存手段提高運營效率;不利的一面是可能提高負債成本,降低支付結算業務規模。

(李峰繫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胡浩繫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本文作者介紹:芝加哥大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及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

F. 什麼是數字貨幣,央行為什麼要發行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幣是法定貨幣在數字世界的延伸和表現,是一種新的貨幣形態,它可以不用依賴銀行賬戶。我們可以理解為:一段不依賴任何銀行賬戶的代碼。與 比特幣 有相似之處,這就意味著與電子化貨幣各家企業、機構獨立記賬不同,央行數字幣是央行記賬,全國共用一個賬本。

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於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跟別的央行數字貨幣不太一樣,它的英文簡稱叫做「DC/EP」,其中DC表示數字貨幣,EP表示電子支付。

DC/EP的本質是紙幣和硬幣的替代,即M0(流通中的現金)替代,只不過實現了形態的數字化。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我國正在逐漸步入『無現金時代』,然而在這種非現金的支付方式中,需要對銀行賬戶進行綁定,使用的貨幣也是所謂的『電子貨幣』,所依託的基礎仍然是紙幣和硬幣,只不過通過互聯網等方式進行完成。

G. 數字人民幣推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正在多國試點推進。我國於2020年4月正式進入試點階段。本文就數字人民幣產生的背景、意義及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做簡單分析。

一、數字人民幣的產生背景

(一)數字經濟發展催生數字貨幣

全球經濟形態正朝著數字化不斷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顯示,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逆勢增長3%,我國數字經濟規模5.4萬億美元,增長9.6%,數字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驅動了支付方式的演進,電子支付、移動支付日益普及,現金使用率逐年下降,為數字貨幣的誕生和應用提供了天然的基礎。從貨幣體系演變上來看,CBDC既是 科技 和經濟發展的作用結果,也是全球經濟數字化發展的需要。

(二)CBDC優化了央行數字經濟領域的管理功能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定義,CBDC是一種新型的貨幣形式,由中央銀行以數字方式發行的、有法定支付能力的貨幣。從本質來看,CBDC是央行的直接負債,具有最高信用級別,而且不流入銀行存款體系參與貨幣創造。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工作論文《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技術》構建了一個CBDC的金字塔選擇模型,他們認為各國可以依據消費者與國情需求,在運營架構、賬本模式、獲取方式和使用范圍等多個維度靈活設計。

CBDC在應用選擇上分為批發型與零售型,批發型CBDC限於央行與商業機構進行交易;零售型CBDC也被稱為目標型,面向一般公眾。在技術路徑上分為賬戶型與代幣型,賬戶版CBCD是指類似目前的商業銀行,在央行開設賬戶進行交易,由央行進行總賬本記錄結算和交易信息記錄;代幣型CBDC也稱Token型,採用的是加密貨幣範式,用戶身份與收款地址不掛鉤,通過密鑰獲得資產歸屬權,完成保護用戶隱私。在運行架構上分為單層架構與雙層架構,單層模式中,CBDC由央行直接負債,並直接運營支付系統並提供零售服務,適用於金融尚不發達的小型經濟體。雙層模式則是由央行直接負債,商業銀行和 科技 公司提供支付服務和財務維護。

(三)全球CBDC發展方興未艾

2020年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對CBDC開發及應用都採取了積極的態度,越來越多的央行在CBDC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研究成果。發達經濟體對CBDC大多持審慎研究態度,發展動機主要包括降低支付成本,應對私人貨幣沖擊,傾向發展批發型CBDC。發展中經濟體研發CBDC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維護和改善本國的金融體系,傾向發展零售型CBDC。最早宣布進入試點階段的CBDC為2016年加拿大央行推進的Jasper項目,研究Jasper在批發型支付清算和國內銀行間大額支付結算的應用可行性。從實驗結果來看,其大額支付系統基本可以有效運行,與新加坡數字貨幣Ubin可以利用區塊鏈進行跨境、跨幣種支付交易,但在交易量大幅高企時,系統難以有效匹配,致使結算最終性難以確定。目前,歐洲央行在2021年7月正式啟動數字歐元項目,美聯儲數字美元項目已提上日程,但尚未正式啟動,全球CBDC發展仍處於研究實驗階段。

二、我國推廣數字人民幣的必要性

(一)提升人民幣貿易水平,助力「一帶一路」經濟合作

我國正逐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根據IMF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數據,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人民幣外匯儲備總額已經達到3119萬億美元,占標明幣種外匯儲備總額2.61%,為該數據公布以來的 歷史 新高,人民幣儲備貨幣功能顯現。但目前來看美元占標明幣種外匯儲備總額59.23%,歐元佔比20.54%,盡管以美元為主導的SWIFT結算體系匯款手續費用昂貴且不透明、轉賬效率低下等問題一直飽受詬病,但美歐仍處於絕對優勢地位。

隨著CBDC結算體系的不斷發展,數字貨幣跨境支付結算將可能在我國進出口貿易中應用,並部分替代現有的結算體系。尤其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致力於亞歐美大陸互聯互通,主要在新加坡、哈薩克、寮國、印尼、俄羅斯、泰國等亞歐新興市場國家進行直接投資,部分進出口貿易天然規避了美歐結算體系。隨著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完善,較大可能率先在「一帶一路」經濟活動中應用,因此發展「零售—批發兼顧型」數字人民幣,可能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國際貿易應用,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二)有效提升監管機構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監管能力

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將進一步優化央行在移動支付中的運作。從數據收集層面,由於數字貨幣的可編程性和透明度,監管機構更容易控制負利率的存款和貸款工作,更透明的支付流量數據將提高宏觀經濟統計數據的質量。從提升交易效率層面,數字人民幣「支付即結算」功能,省略了傳統電子支付領域發卡機構、清算機構、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角色,有效提升交易速度,實現了真正意義的「T+0」結算。從優化市場分割層面,央行充當了數字人民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角色」,確保了數字人民幣具有天然「斷直連」屬性,隨著數字人民幣在移動支付領域推廣,將一定程度上打破現有巨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從政策傳導方面,在精準扶貧、精準普惠等政策落實上,可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設定資金用途及進出通道,實現政策性撥款轉款專用和精準投放。

(三)維護金融系統穩定,平衡匿名交易與反洗錢悖論

虛擬加密數字貨幣具有隱蔽性和匿名性,難以追蹤資金去向,滋生資本外逃、地下經濟等問題。數字人民幣負責管理身份信息的認證中心和負責流水賬簿記錄的登記中心的分設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交易的匿名性,同時其所屬的上行機構均為央行,大數據分析中心通過認證中心和登記中心的數據對可疑交易行為進行比對分析,可以有效的防範洗錢、逃稅、恐怖融資等違法行為。

三、數字人民幣設計基於科學的框架

數字人民幣是我國的央行數字貨幣,屬於法定貨幣,由央行中央化發行和管理,定位與M0。

在發行體繫上,數字人民幣採用「央行—商業銀行」雙運營,模式。央行負責第一層的數字人民幣製作發行,按照100%准備金兌換給第二層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則面向群眾,負責數字人民幣的轉移和確權,基於用戶綁定的銀行賬戶進行兌換。用戶可在數字人民幣錢包(母錢包)下開設一個或多個由商業銀行運營的子錢包。

在運行架構上,數字人民幣採用「一幣、兩庫、三中心」框架。「兩庫」包括中央銀行在私有雲上存放的「發行庫」和商業銀行在本地和私有雲上存放的「銀行庫」。「三中心」指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其中認證中心負責對運營機構和用戶身份信息進行管理;登記中心提供分布式賬本服務,負責權屬登記和生產、流通、清點過程的流水記錄;大數據中心利用雲計算等技術對支付行為和監管調控指標進行分析。

在技術路徑上,數字人民幣採用賬戶型與代幣型相結合的模式,以實現有限匿名和基本普惠。央行認證中心儲存用戶地址和身份的對應關系,登記中心則僅記錄交易信息。一方面由於交易信息不涉及用戶實名身份,因此單個商業機構無法追蹤完整資金流向,實現交易的相對匿名。另一方面央行具備對資金鏈條的追蹤能力,可以有效監測可疑資金往來。

2020年數字人民幣啟動零售型試點測試,先後啟動和新增多個測試城市、地區和場景。從規模、推廣方式、指定運營機構數量、支付方式、用戶群體來看,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正在穩妥有序推進,已在線下商戶支付、線上購物、公共交通、公共繳費、工資代發、跨境支付等多個場景實現實際應用。根據央行2021年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數字人民幣的主要定位為零售型CBDC,同時提出了三大目標和願景:一是豐富央行對 社會 公眾提供的現金形態,助力普惠金融;二是支持零售支付領域的公平、效率和安全;三是 探索 改善跨境支付。目前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與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央銀行聯合發起多邊CBDC研究項目。預測數字人民幣在持續提升國內零售支付系統效率、降低零售支付成本的同時,未來也將在國際貿易、跨境匯款等領域開放試點和推廣,逐步向「零售—批發兼顧型」轉變。

四、推廣數字人民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對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提出更高要求

數字人民幣推廣將大幅促進商業銀行IT系統全面升級。在目前已知的應用場景中,商業銀行必須在核心運營系統中增加完整的加密驗證程序,完成數字人民幣密鑰傳輸和驗證。從線下來看,ATM機、智能櫃台機、商戶收款設備等需更新軟、硬體,使其具有數字人民幣交易能力。需完成數字硬錢包整體製作、發放、回收及系統全流程開發。從線上來看,在手機銀行戶端新增數字人民幣模塊,實現軟、硬錢包開設及回收功能。

(二)部分支付領域的市場份額將重新劃分

從目前試點情況來看,未來商業銀行數字子錢包將會是數字人民幣的主要運營模式,承擔數字人民幣的付款、收款、轉賬等功能。一方面,為商業銀行增加了移動支付的流量入口,減少對支付寶、財付通的流量弱勢。另一方面,由於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流程中不涉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商戶數字錢包「提現」所需的手續費由商業銀行自身進行定價。若數字錢包「提現」手續費低於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手續費水平,部分支付市場將向數字人民幣傾斜,造成支付領域市場份額再劃分。

(三)或對銀行與第三方支付平台各業務分潤方式產生影響

支付寶、財付通等因其特殊市場規模與市場地位,在銀行各業務間的議價能力較強,支付業務分潤比例較高。若市場份額劃分產生變化,其議價能力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提升銀行支付利潤水平。

(四)抓住企業、零售客戶流量新窗口

獲取流量已經成為數字經濟背景下的大命題。支付寶、財付通基於其網路購物、網路社交獲取流量,招商銀行基於客戶服務獲取流量。商業銀行應做優垂直領域,成為平台而不是接入平台以獲取流量。一是從深耕應用場景獲取零售客戶流量。在數字人民幣測試環節,國有大行逐步加大數字人民幣用戶交互。以建設銀行為例,其數字子錢包積極與海南易鐵動車組開展公共場景宣傳和使用,布局公共交通領域數字支付。銀行可針對性在優勢業務率先對行業龍頭企業進行布局,佔領數字支付市場份額。二是從 探索 數字支付整體解決方案獲取企業客戶流量。各業務部門協同聯動優先做好企業數字錢包託管、數字工資代發、數字理財等整體方案,充分借鑒支付寶在交易閉環和生態圈打造的成功經驗,實現企業客戶的有效轉化。(作者/中信銀行資產負債部 趙夢琪)

(編輯 張明富)

H. 貨幣政策的論文

貨幣政策作用的非對稱效應是指,在經濟過熱時,通過貨幣政策緊縮或抑制經濟運行,效果較為明顯;而在經濟蕭條時,通過貨幣政策擴張或刺激經濟運行,效果則不明顯。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貨幣政策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貨幣政策的論文 範文 一:我國貨幣政策現狀分析

摘要:

近幾年我國都在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可以看出其實施應該是有效的,央行在制定、執行貨幣政策上不斷走向成熟,進行宏觀金融調控的能力也是在不斷提高的。但是,在貨幣政策的實踐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認真分析這些問題並解決,有利於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進國民經濟穩定發展。 關鍵詞: 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金融改革

正文:

當前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中央銀行對形勢的關注,更加依賴於基層的調查和監測分析工作。而我國貨幣形勢與國際貨幣形勢存在著很大的聯系。

一 總體:我國貨幣政策現狀

2011 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運行總體態勢良好。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消費需求保持穩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對外貿易更趨平衡,內需作為經濟增長動力更強,農業生產形勢良好,工業生產增長平穩,居民收入繼續增加,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前三個季度,實現盯嘩國內生產總值(GDP)32.1 萬億元,同比增長9.4%,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7%。

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返御任務,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綜合交替使用數量和價格型工具以及宏觀審慎政策工具,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和調整信貸結構。同時,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在各項 措施 綜合作用下,貨幣信貸增長從2009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態回歸,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金融運行平穩。

當前經濟增長趨穩是主動調控的結果。一段時期內世界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多變,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國內經濟發展也面臨不少新情況、新變化、新挑戰,但中國經濟本身平穩增長的內在動力較強,宏觀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二 背景:目前我國金融運行存在的問題

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 報告 》中指出:當前我國金融總體穩定,但仍需要關注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報告》稱,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程度較高,行業之間存在不均衡發展的問題。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易導致部分行業過熱和經濟周期波動,出口對經凱世行濟增長的貢獻度易受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壓力的影響,房地產、鋼鐵等行業的大起大落可能導致企業經營發展缺乏可持續性。如果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可能會影響實體經濟的盈利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最終會導致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上升,影響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穩健運行。 目前,中國直接融資發展較慢,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失調,債券市場和

股票市場的發展總體滯後,企業融資高度依賴於銀行體系,銀行承擔了一些本應由金融市場承擔的風險,金融風險向銀行業集中。相應的,社會保障資金不足、地方政府債務等形成的隱性財政赤字可能向金融體系轉移,影響金融穩定。所以,金融系統受外部干預現象仍然存在。長期以來,金融系統大量地承擔了企業改制的成本,在企業重組、破產的處置過程中,如果銀行債權不能得到保障,就難以避免新的不良資產的產生。另外,在中國社會經濟活動中,信用約束機制不強,不講信用及逃廢、懸空銀行債務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著金融穩定,甚至波及社會穩定。

三 最終目標:當前貨幣政策調控目標

2011年上半年,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總量、節奏和結構,繼續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進外匯管理,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下一階段,國民經濟在快速回升的基礎上有望逐步趨向穩定和可持續增長。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動經濟增長的新舉措,有利於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形成更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點。但當前國內外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經濟運行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宏觀調控面臨兩難局面。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比較脆弱,國際金融環境仍不穩定。國內民間投資和內生增長動力還要強化,持續擴大居民消費、改善收入分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任務艱巨,節能減排形勢嚴峻,財政金融領域風險不容忽視,價格形勢比較復雜,通脹預期管理仍需加強。

四 人民銀行的工具:當前人行採取的貨幣政策措施

2011 年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圍繞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這一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和調整信貸結構,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促進經濟金融平穩健康發展。

一、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1.適時適度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中國人民銀行進一步加強對影響流動性供求各個因素的分析監測,與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相配合,合理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水平。

2.優化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組合。

中國人民銀行積極應對季節性因素及市場環境變化引起的短期流動性波動,視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變化靈活搭配央行票據和短期正回購開展對沖操作,並適時增加7 天期短期正回購操作品種,不斷優化公開市場操作工具組合,進一步提高對沖操作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3.合理把握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彈性。

與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整和流動性管理要求相配合,中國人民銀行視市場利率走勢變化合理把握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彈性,有效引導市場預期、改進流動性管理發揮了重要作用。

4.適時開展中央國庫現金管理操作。

二、進一步完善存款准備金交存制度

從2011 年9 月起,中國人民銀行將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准備金交存范圍,並根據金融機構流動性狀況在3-6 個月內逐步實施到位。這是對存款准備金交存基數的常規性調整和制度完善。繼續實施差別准備金動態調整措施,根據形勢變化對有關參數作了適當調整,通過把信貸增長與逆周期資本要求聯系起來,有效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平穩增長、優化信貸結構。

三、適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

中國人民銀行於7 月7 日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適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對於穩定通脹預期、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於鞏固房地產調控效果、優化資金配置、居民財富保值等也具有積極意義。

四、加強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

中國人民銀行繼續加強和改善窗口指導,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優化信貸結構,防範信貸風險。

五、促進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

2011 年8 月22 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五部委發布《關於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地區的通知》,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10 月13 日,商務部發布《關於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允許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來華投資。

六、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繼續按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七、繼續推進金融機構改革

要求中國農業銀行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加大服務“三農”的投入力度,不斷提升“三農”和縣域的金融服務水平。繼續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八、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繼續加大對“熱錢”流入檢查和打擊力度。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推進貨物貿易等外匯管理重點領域改革。

五 傳導作用:當前貨幣政策實施後的影響

一、貨幣市場交易活躍,市場利率高位略有回落

銀行間回購、拆借市場交易活躍,成交量總體增加。從期限結構看,市場交易仍主要集中於隔夜品種,回購和拆借隔夜品種的成交分別占各自總量的75.5%和84.2%,佔比同比分別下降4.5 個和3.5 個百分點。交易所市場政府債券回購累計成交13.6 萬億元,同比增長202.2%。

二、國債收益率曲線總體有所上移,債券發行規模明顯增加

銀行間債券市場現券交易量平穩增長。從交易主體看,國有商業銀行和外資金融機構是銀行間現券市場上的凈買入方,分別凈買入現券4721 億元和1641 億元;其他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是主要的凈賣出方,分別凈賣出現券4940 億元和1422 億元。交易所國債現券成交988 億元,同比少成交332 億元。

三、票據融資小幅增長,票據市場利率震盪上行

票據融資余額小幅增長,票據市場交易活躍。前三個季度,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

票11.2 萬億元,同比增長26.3%;累計貼現18.2 萬億元,同比下降5.2%。期末商業匯票未到期金額為6.5 萬億元,同比增長23.9%;貼現余額為1.5 萬億元,同比下降5.3%。第三季度,金融機構繼續加強對信貸總量和結構的調整,合理控制票據融資增長。票據融資期末余額比上個季度末增加1363 億元,比第二季度多增162 億元。票據融資余額在各項貸款中佔比為2.8%,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受貨幣市場利率和票據市場供求變化等多種因素影響,第三季度票據市場利率繼續震盪上行,總體處於歷史高位。

四、股票市場指數整體下行,股票融資有所減少

股票市場指數整體下行。9 月末,上證綜合指數和深證成份指數分別收於2359 點和10292 點,比6 月末分別回落14.6%和15.0%。滬市A 股平均市盈率從6 月末的16.5 倍下降到9 月末的14.2 倍;深市從30.7 倍回落到27.0 倍。創業板指數有所下行。9 月末,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指數收於791 點,比6 月末回落6.5%。

五、 保險 總資產繼續較快增長

前三個季度,保險業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13 萬億元;累計賠款、給付2873 億元,同比增長27.0%。其中,財產險賠付同比增長24.1%,人身險賠付同比增長30.3%。

六、外匯市場交易活躍

人民幣外匯遠期和“外幣對”交易規模繼續快速擴張。前三個季度,人民幣外匯即期成交27667 億美元,同比增長20.5%;人民幣外匯掉期交易累計成交金額摺合13165 億美元,同比增長38.5%;人民幣外匯遠期市場累計成交1767 億美元,同比增長2343.0%。前三個季度“外幣對”累計成交金額摺合734 億美元,同比增長63.7%。外匯市場交易主體進一步增加。

七、黃金市場運行平穩

國內黃金價格走勢與國際黃金市場保持一致,整體呈震盪上升趨勢。第三季度,倫敦下午定盤價最高達1895 美元每盎司,最低為1598美元每盎司,國內黃金(AU9995)最高價為每克395 元,最低價為每克322 元。9 月末,國內黃金收盤價為每克337.77 元,比6 月末上漲了7.9%。

六 不足之處:當前貨幣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1、我們宏觀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的總量的目標的選擇越來越困難,或者選擇空間越來越少。整個十五計劃期間,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不變。在現在宏觀經濟復雜情況下,跟過去是不一樣了。現在是緊縮緊不得,擴張擴不得。我們總量目標是很難選擇的。

2、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方向同方向性受到了嚴重的干擾。穩健的財政政策還是在擴張,國債沒有任何的減少,比前幾年是成倍的擴張。我們財政支出政策不惜擴大赤字,是擴張需求,是屬於擴張性的財政收入。貨幣當局的政策和財政政策方向上產生了差別,一個在擴張,一個在緊縮,但這一種松緊搭配是是被動和無奈的需要調整。

3、從政策實施行為主體政府的行為來說產生了周期性差別。我們地方政府的行為目標現在越來越像一個公司,公司是盈利最大化,我們地方政府越來越是財政收入越大化。這就會形成一個關系,支持它發展的經濟動力,第一不是財政,第二不是銀行,各個地方發展速度和儲蓄水平等等高度不相關。一個地方經濟增長快慢取決於投資的快慢,投資的快慢取決儲蓄的多少儲蓄的投資取決於投資的快慢。所以,中國宏觀經濟出現了周期和反周期的博弈。

4、貨幣政策的需求效應在遞減。遞減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中國貨幣流動性陷阱,我們連續降息,我們的儲蓄在提高。在流動性陷阱出現或者是顯現之後,尤其對是中國老百姓其他的投資 渠道 不暢通的情況下影響並不大。所以形成了現在中國的商業銀行存貸差的壓力非常大。如果貨幣政策採取提高利率的政策,在需求方面使通貨膨脹的預期下來也不錯,但是人民對通貨膨脹預期並沒有降低。中國貨幣政策需求的效應是有了新的限制。

七 總結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展總體穩定,並且呈增長模式。而我國的貨幣形勢也較為穩定,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也暴露出了許多弊端,特別是人民比在近兩年不斷地升值,這對經濟的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視。所以,貨幣政策雖然能夠調節經濟發展說存在的問題,但是它本身是無法幾頭兼顧的,要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光靠貨幣政策是不夠的,政府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和調整自身的行為也必不可少。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N].中國信息報,2011(11).

[2] 叢明:正確認識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J].思想理論 教育 導刊,2010(4).

[3] 閆慶悅:論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搭配[J].濟南金融,2008(3).

[4]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課題組:如何把握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運用[N].中國信息報,2010-12-8.

貨幣政策的論文範文二:貨幣政策論文

摘要:

本文通過對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出台進行

分析,細致分析了該政策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同時怎對這些影響,結合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明確指出了我國應採取的應對措施。總之,我國目前經濟發展趨於穩定,應進行適當的貨幣政策調整,從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審慎的政策,通過加息等一系列的手段來減少貨幣的流動性,有效控制國內通脹,以有效化解美國該項政策對我國宏觀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風險。

關鍵詞:

量化寬松、抑制通脹、資金、金融風險、匯率

1、 引言

2009年3月美國推出了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聯儲分批購買了1.7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相關債券,為挽救美國金融體系免於崩潰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11月3日,美國又推出了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聯儲決定到2011年6月底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在美國實際利率接近為零的情況下,美聯儲的決定無異於向市場注入了大量現金。該項政策將對中國帶來較大影響,我們應謹慎應對。

2、 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出台的背

景及作用

2.1政策出台背景

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企業缺乏信心,無較大投資意願,而且美國的銀行業由於背上了沉重的呆帳、爛帳包袱,不敢投資,不敢貸款,導致其失業率攀升。如果美國國內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有可能步入一個比較長期的低速增長,甚至於負增長的階段,出於美國的戰略考慮,美國政府出台了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2.2政策目的

美國這次推行的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主要意圖是通過擴大投資與生產,預防通貨緊縮,刺激經濟復甦。

2.3政策作用

該政策釋放的資金雖然可以使短期內美國的資產價格上升,具體表現在股價上升,但由於美國金融系統自身存在的問題,這項政策最終發揮的作用可能相對有限。目前美國金融機構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或是有毒資產,其行為高度謹慎。盡管目前貨幣條件很寬松,大量資金在境內存在,但其仍認為貸款風險過高而無貸款意願。於是發行的貨幣被各類基金以各種形式投資到外國。因此這筆資金在美國國內未能發揮有效作用。

3、 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3.1導致外匯儲備貶值

中國擁有25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美國向市場注入6000億美元後,客觀上導致美元的貶值,稀釋了我國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資產。對於擁有25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來說,將會帶來直接的影響。因為該項政策極有可能會帶來美國國內物價上漲,導致我國大量投資於美國國債市場的投資縮水,從而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遭受一定程度的損失。

3.2導致熱錢湧入

由於資金過剩,美國以對沖基金為主的各類游資會攜大量熱錢湧入,引發各類經濟問題:一是沖擊產品市場,帶來物價上漲,引起國內的通貨膨脹。二是熱錢可能進入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及股票市場,會帶來短期內資產價格的迅速上升,如不能被資產的回報或潛在回報所支撐,則一定會帶來價格的迅速下降,導致資產泡沫的破裂。三是如果管理不善,熱錢可能在短期內迅速出鏡,對我國經濟安全產生重大沖擊。

3.3引發原材料價格上漲

如果美國的金融改革受制於政治因素裹足不前,僅靠發行貨幣解決經濟問題,由此帶來的貨幣過剩將會引起全球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對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形成重大打擊,因為發達國家已經完成工業化及城市化,對原材料的需求比新興國家小,而新興國家更加依賴原材料,因此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沖擊。

3.4衍生問題

如該項政策未達到理想效果,美國政府將就匯率問題向中國施加更大壓力,如處理不當,會對兩國經濟產生雙重沖擊。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規模升值,將導致我國部分出口企業出現虧損。但短期內設備、人力等生產要素已經投資,無法撤回,必須堅持生產。而對於以美國為代表的進口國則在短期內無法找出替代中國供應商的生產商或無法形成生產力,所以短期內的巨幅升值只能通過出口商把出口商品價格抬高,將升值的壓力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反而導致美國通脹上升,失業率攀高,消費中國中低端產品的普通美國家庭生活更加困難,對中美兩國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4、 我國的應對措施

4.1適當出售美國國債

我國所儲備的美國國債券大部分與通脹不掛鉤,利息率為固定值,如美國通脹達到4%以上,將使我國的外匯儲備資產產生負回報。因此我國應在美國國債價格短期內上升的時間點適當售出部分美元儲備資產,避免過多損失。

4.2息以應對通脹預期

從2010年三季度的數據看,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已企穩上升,因此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脹預期的兩難選擇里,控制通脹預期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經濟現在急需解決的任務,是適當提高存款利率,使其能夠高過所公布的通脹數字,以改變消費者對通脹的預期,穩定物價預期,使經濟避免過高通脹。2010年1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在此之前,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自2007年以來的第一次加息,上調金融機構0.25個百分點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央行一系列動作的連續出台已經在傳遞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可以穩定資金,抑制通脹。

4.3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4.3.1做好金融監管工作

從調整我國當前寬松的貨幣政策著手,減緩貨幣存量的增長速度,同時做好金融市場及金融機構的監管工作,降低資金進出的波動幅度,尤其防範資金的大規模流出。通過發展資本市場,通過擴大股市的方式,有序的將銀行存款等資金逐步向外引導。

4.3.2引導資金 出國 投資

應有序、逐步的引導資金出國投資,以有效的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還可通過對礦山等資源型的投資減緩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我國經濟的沖擊。

4.3.3確保房地產市場穩定

還應關注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通過全面、徹底、系統的 財稅 改革使得房地產市場實現真正的市場化,確保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4.4妥善處理匯率爭端問題

通過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已大大降低,因此在匯率問題上應堅持原則,堅決不允許人民幣過快地升值。而應根據中國自身的經濟情況,以經濟結構調整的需要為目標進行漸進式的、可控的調整、升值。

5、 總結

總之,我國應重視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加強研究,謹慎應對,有效化解由此帶來的各方面沖擊,確保中國經濟平穩、健康、較快的增長。

熱點內容
吧比特幣群 發布:2025-01-08 02:19:13 瀏覽:698
礦機線路 發布:2025-01-08 02:11:16 瀏覽:449
怎麼把eth4改為eth0 發布:2025-01-08 01:59:29 瀏覽:795
北明軟體區塊鏈專利 發布:2025-01-08 01:42:16 瀏覽:27
神州數碼有沒有區塊鏈 發布:2025-01-08 01:36:58 瀏覽:36
番茄幣圈100能贏嗎 發布:2025-01-08 01:32:05 瀏覽:984
顯卡礦機挖不出比特幣 發布:2025-01-08 01:24:08 瀏覽:803
神馬礦機上海 發布:2025-01-08 01:17:06 瀏覽:682
烤貓比特幣挖礦機 發布:2025-01-08 01:14:51 瀏覽:417
電腦版連鎖挖礦怎麼用手連鎖 發布:2025-01-08 01:14:43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