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央行為什麼要發數字貨幣通脹

央行為什麼要發數字貨幣通脹

發布時間: 2023-09-21 12:24:46

❶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對老百姓意味著什麼

第一,現在多數人常用微信、支付寶來做平時的手機支付,數字人民幣推出後,你可以改用數字貨幣做支付,這倒是更加安全了。因為如果用微信和支付寶只是用企業資產和信用做背書做支付。而數字人民幣是用國家信用做背書,信用度更強,更加安全。

數字人民幣要來了!對百姓生活有何影響?
第二,很多人認為數字人民幣因為其有可追溯性,有反洗錢、反腐敗的特殊功能,我覺得這話說對了一半,數字人民幣的推出的確對於洗黑錢起到震懾作用,因為有區塊鏈技術的參與,相關部門能有效的查找資金的源頭,從而對洗黑錢行為起到有效的遏製作用。

不過,對於打擊腐敗來說,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有些·腐敗分子或者把錢變成了房子,放在親屬的名下,你查不到,或者有些腐敗分子把貪污的錢直接放在家裡,執法機關根本查不到。除非像印度莫迪那樣,直接把舊版大鈔限期作廢,換成新版鈔票。而在更換時,要拿出巨額財產合法來源的證明才行。

第三,數字貨幣還可以做到精準扶貧、發放國家福利的作用。在疫情期間,我國制定了很多對企業和個人的福利政策,不過由於信息不精準,渠道不暢通,無法惠及到每個企業和個人。如果通過數字人民幣渠道,相信每個企業和個人都會直接受益,這樣可以不經過第三方,節省時間成本和渠道運營成本。此外,如果提前就把數字人民幣布局好,國家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給老百姓發放福利更直接、快速,而且還可以精準到個人。這些都會給我國正在大力布局的內循環經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數字人民幣要來了!對百姓生活有何影響?
第四,數字人民幣會在進出口貿易中起到積極作用,也是為下一步人民幣國際化打下扎實的基礎。數字人民幣除了使用於進出口貿易外,還可以擴大數字人民幣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此外,中國現在在全球各地有幾千萬華人、華僑,他們都會為數字人民幣推廣和流通起到積極響應作用。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地位越來越高,數字人民幣的推出更有利於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推廣和使用,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基礎。

當然,也有人擔心,萬一斷了網,或者手機沒有信號,那麼就不能使用數字貨幣了,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央行在推出數字人民幣之前應該考慮到這一點。對此,我們認為,人民幣紙幣和硬幣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不會退出流通領域的,未來數字人民幣與紙幣將長期共存,所以,民眾也大可放心,不會因為央行推出數字人民幣而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

❷ 數字人民幣是什麼意思 同時又有幾大利好

數字人民幣是什麼意思?數字人民可以理解成一種更容易追蹤,也更方便監管的官方貨幣。

數字貨幣和紙幣一樣,是由央行發行的,具有國家背書的法定貨幣。這個時候准備發行數字貨幣,是有基礎的,同時又有幾大利好:

第一,沒有折損。普通發行的紙幣,在進入流通領域後,或多或少或出現折損,出現殘幣,對於使用和兌換都有一定程度的負面作用,而數字貨幣就可以杜絕這個問題,可以節省這部分的支出。

第二,便於追蹤。以前我們在印刷紙幣後,到底是印多了,還是印少了,都沒有準確的信息,只是靠這數據推測,印多了容易造成通脹,印少了起不到貨幣投放的效果。

第三,方便監管。以前的紙幣只要出了銀行,流向哪裡根本無法掌握。所以才有了《人民的名義》裡面那個經典的片段,貪官家裡藏了幾億的現金。而數字貨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可溯源可追蹤,你貪官連錢都不敢收,收了就能查到,對於反腐威懾,幫助是十分巨大的。

第四,杜絕假幣。數字貨幣是官方加密的貨幣,偽造起來難度非常大,遠比我們手上可能的受到的假幣難度還要大,那麼大家以後就不太可能受到假幣了,對於廣大中小店家而言,又少一塊可能發生的損失項目。

第五,社會信用。很多的諾老賴通過轉移財產達到逃避債務的目的,以後的數字貨幣都是可溯源可追蹤,無論你通過什麼方式轉移財產,都會留下證據,到時候只要有法院判決,無論你轉移到哪裡的財產都能輕松找到並且執行。

第六,社會經濟秩序。現在我們去銀行,只要大額的現金體現,都要提前預約,一來銀行沒有那麼多現金,二來反洗錢監管很有難度。數字貨幣發行後,可溯源可追蹤,再也不用限額了,隨便你如何使用,一旦是違規行為,監管層可以隨時監控。

第七,新場景的使用。刷臉支付、人工智慧、大數據應用未來的應用場景會更廣泛,對於這些領域也是利好消息。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數字貨幣的出台對於現有的社會秩序同樣產生一定的挑戰,我們所熟知的支付寶、微信作為主要的支付工具,未來是否會被影響還不好說;紙幣需求減少會引起銀行ATM機就會逐漸減少,在這個領域的上下游企業可能會面臨影響;對於各種收銀行業也會造成沖擊。

綜上所述,數字貨幣的發行尤其獨有的七大優勢;同時對於現有某些領域會產生一定的挑戰和沖擊,面對未來我們也要把握好心的機遇,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是發掘自己的金礦”。

數字人民幣是基於國家信用、由各國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是存在於市場的非現金貨幣,可以像現金一樣易於流通,還可以實現可控匿名,與商業的虛擬貨幣”和移動支付不相同。

【1】與虛擬貨幣的區別:虛擬貨幣是商業市場產生,而非像即將出現的數字人民幣具有國家信用的支撐,安全性和償付性遠遠低於數字人民幣;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具有法律效應,不會出現一些虛擬貨幣”的高度監管,價格大漲大跌的情況。

【2】與移動支付的區別:數字人民幣不需要像移動支付一樣,依託於傳統銀行的綁定的銀行卡。而可以脫離傳統銀行獨立存在。

❸ 從九個問題帶你了解央行數字貨幣的前世今生

中國法定數字貨幣「現在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8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上的發言,再一次將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推到了大眾的視野之中。

從2014年周小川提議研發央行數字貨幣,到今年穆長春的「呼之欲出」,已經過去了五年。經過五年打磨,如今的央行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模樣?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未來又會帶來何種影響?

一、模式:雙層運營投放體系,中心化管理機制

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英文簡稱為「DC/EP」,「DC」是「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的縮寫,「EP」是「Electronic Payment(電子支付)」的縮寫,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功能就是作為電子支付手段。

在運營投放、管理模式和技術選擇上,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有自身的特點。

1、雙層運營投放體系:4點考慮和4個影響

首先,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設計了雙層的運營投放體系 而不是由人民銀行直接對公眾發行數字貨幣的單層運營體系。在雙層運營體系下,上層是央行,由央行對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做信用擔保,因此央行的數字貨幣與人民幣一樣具有無限的法償性;運營投放體系的下面一層由不同的商業銀行構成,商業銀行等機構負責面向公眾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同時,需要向央行100%繳納全額准備金,以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

央行數字貨幣採用雙層的運營投放體系有四點考慮:

第一,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結構復雜,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和人口素質都不盡相同。因此在中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單層的數字貨幣運營投放體系將讓央行獨自面對所有公眾,給央行的運營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

第二,商業銀行等機構已經發展出了比較成熟的IT技術設施和服務體系,在金融 科技 的運用和相關人才儲備等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可以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等機構在資源、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同時避免了另起爐灶的巨大浪費。

第三,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面向的用戶是廣泛的公眾,覆蓋十幾億人口的系統規模龐大,想要保證穩定高效地運行非常不容易,面臨諸多風險。雙層的運營體系有助於化解風險,避免風險過度集中。

第四,在單層的數字貨幣運營投放體系下,可能會導致金融脫媒。央行面向公眾直接投放的數字貨幣在信用等級上要高於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可能會對商業銀行存款產生擠出效應,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

而央行數字貨幣採用雙層運營投放體系的影響則體現在下面四個方面:

第一,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不改變流通中貨幣的債權債務關系。起初央行行使國家職能發行的貨幣是有著黃金等具有真實價值的物品作為可兌換儲備的。公眾接受了央行發行的貨幣,就等於將黃金等有真實價值的物品借了央行,而公眾只持有兌付憑證,也就是說,貨幣是中央銀行對公眾的負債。當國家憑借國家信用強制規定法定貨幣而不再依賴黃金儲備時,這種信用關系和負債關系並沒有改變。從這種角度來說,所有流通中的貨幣包括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都是央行的負債。

第二,央行發行數字貨幣並不改變現有的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賬戶結構。以199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出台的《銀行賬戶管理辦法》為起點,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由二元賬戶結構支撐的貨幣投放體系。央行的數字貨幣也採用了與二元賬戶結構相似的雙層投放運營體系。

圖1:二元賬戶結構與雙層運營體系的比較

第三,在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前提下,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強化順周期效應。經濟增長一般會經歷蕭條、復甦、繁榮、危機完成一個完整的周期,在經濟繁榮時,擴張的貨幣政策便是順周期政策,在經濟蕭條時又變成逆周期政策;類似地,緊縮的貨幣政策在經濟繁榮時是逆周期政策,而在經濟蕭條時是順周期政策。經濟繁榮時擴張的貨幣政策會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經濟蕭條時緊縮的貨幣政策會加大通貨緊縮的壓力,是為順周期效應。由於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並不對現有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產生影響,因此與順周期效應天然隔絕。

第四,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注重對M0貨幣的替代而不是對M1、M2貨幣的替代。

(註:M0、M1、M2都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M0是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每個人在銀行的存取款都會影響市場上M0的增減;M1是狹義貨幣,「M1=M0+企業在銀行的活期存款」;M2是廣義貨幣,「M2=M1+准貨幣」,這里的准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等。M1反映市場中的現實購買力,而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如果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如果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目前M1和M2貨幣在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電子化和數字化,支持M1和M2流轉的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商業銀行行內系統以及非銀支付機構的各類網路支付手段的日益高效已經能夠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但在M0貨幣端目前仍存在三大比較突出的問題:第一,現有M0的匿名性使其存在被用於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風險;第二,互聯網支付基於銀行卡賬戶緊耦合的模式無法滿足公眾對匿名支付的需求;第三,目前我國仍存在銀行賬戶服務和通信網路覆蓋不佳的地區,當地公眾對M0貨幣(現鈔)的依賴程度還比較高。

因此央行發行注重替代M0的數字貨幣是既符合國情又順應公眾對小額高頻支付業務的需求(根據不同級別的錢包設定交易限額和余額限額),同時還能有效防範M0貨幣被用於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等風險。

2、中心化管理模式: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有本質區別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採用了中心化的管理模式,這與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去中心化數字貨幣有著本質區別。

1)央行數字貨幣仍然是中央銀行對 社會 公眾的負債,這種債權債務關系並沒有隨著貨幣形態的變化而改變;

2)為了保證並加強央行的宏觀審慎和貨幣調控職能,需要繼續堅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3)央行數字貨幣的雙層運營投放體系下由指定的機構進行貨幣的隊員,這需要中心化的管理以避免指定運營機構的貨幣出現超發;

4)只要二元賬戶體系和原有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沒有改變,央行的中心管理模式和地位也就不會改變。

最後,對一個需要支持廣泛公眾使用的央行數字貨幣體系來說,如果採用純區塊鏈技術的架構,目前還無法實現零售層面所需要的高並發性能。因此,在技術道路的選擇上,中國的央行數字貨幣並不預設技術路線,也不依賴某一項技術。此外,相關負責人表示,央行的數字貨幣是可以支持智能合約的,不過只會支持有利於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對於超過貨幣職能的智能合約還是會保持比較審慎的態度。此外,央行指定的部分運營機構也會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做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最終通過市場競爭實現數字貨幣的系統優化。

二、發展歷程:

我國央行在數字貨幣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至今已有五年。

如果說,2014年周小川提出進行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是這一切的開端,那2017年央行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則是這個故事的轉折。在過去的五年,中國人民銀行以數字貨幣研究院為核心,聯合數家商業銀行,從數字貨幣方案原型、數字票據等多維度研究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行性。

2019年8月2日,央行召開央行召開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明確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的研發步伐,並及時跟蹤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

表1: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進展

三、各界聲音:央行數字貨幣的九個問題

1、為什麼去年央行開啟法定數字貨幣研究的996工作模式?

肖磊分析了去年同期的情況發現,去年六月份,美國首次開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升溫,人民幣匯率走低,國內市場民眾對數字貨幣的需求增加,國家從輿論層面開始整頓,包括央視 財經 製作「聚焦代幣市場亂象」專題,網信辦對諸多區塊鏈自媒體進行封號,五部委接連發布風險提示等。而去年六月,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一個月內公布了4項專利申報。基於這些消息,肖磊認為,從去年六月份開始,中國從兩個層面加強管制,一個是輿論層面對數字貨幣的引導和控制,另一個是從央行層面建立民眾對中國官方數字貨幣的信心,央行肯定接到了指示,要求加快研發法定數字貨幣的步伐,所以才有了穆長春口中的996。

2、中國有發達的移動支付,為什麼還需要央行數字貨幣?

穆長春直言,對老百姓來講,基本支付功能在電子支付和央行數字貨幣之間的界限實際上是相對模糊的。但以後實際投放的央行數字貨幣在一些功能實現上會和電子支付有很大區別。從宏觀經濟角度來講,電子支付工具的資金轉移必須通過傳統銀行賬戶才能完成,採取的是「賬戶緊耦合」的方式。而央行數字貨幣是「賬戶松耦合」,即可脫離傳統銀行賬戶實現價值轉移,使交易環節對賬戶依賴程度大為降低。央行數字貨幣既可以像現金一樣易於流通,有利於人民幣的流通和國際化,同時可以實現可控匿名。

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金融 科技 與互聯網研究中心主任楊東從貨幣發展必然性角度來看,認為貨幣必然向低成本、可靠、便捷的方向發展,一般等價物必定越來越脫離實體,形態也越來越自由。密碼代幣是現在貨幣的主流發展方向。雖然我國的移動支付在國際上處於相對領先地位,但這種優勢並不是絕對的。Libra的發布給我國敲響了警鍾,並且可以造成重大沖擊。「未來,數據資源的爭奪必定會愈演愈烈,我國的支付領域,尤其是小額零售的支付領域必將面對更多挑戰,最好的方式就是推出法定數字貨幣加以應對。在這個層面上,央行推出法定數字貨幣也是有利於我國的支付行業成長的。」

肖磊也表示,央行數字貨幣無論設計目標有多少個,最終就是一個消滅現金的目的。可問題是,不做數字貨幣,現金也會逐漸消失,這是一個 歷史 大趨勢。

3、央行數字貨幣是否付息?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早在2018年初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因為央行數字貨幣是對M0的替代,所以不應對其計付利息。這樣既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不會由此引致通脹預期。相應地,也不會對現有貨幣體系、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運行產生大的沖擊。

而龍白滔則認為,合理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必須支付利息。為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可調節利率可以維持價格穩定和維持央行數字貨幣與其他貨幣的平價。「可調節利率可以增加央行數字貨幣的需求,而無需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調整,無需破環平價關系,也無需價格水平調整。」

4、央行數字貨幣=央行現金數字化?

與穆長春同一天,銀聯董事長邵伏軍也在8月10日的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表達了對於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他認為法定數字貨幣不僅僅是貨幣數字化,還能通過與智能技術的結合,通過智能合約設計,較好解決交易雙方的信任問題,以及信息流和資金流同步的問題,這個優勢能夠大幅度簡化傳統金融機構間比較復雜的交易流程。

5、央行數字貨幣和Libra

總有人拿央行數字貨幣和Facebook的Libra進行比較,但智堡網創始人、貨幣學者朱塵認為這兩者大不相同。Libra建立在法幣信用上,受到央行和金融機構的約束;央行的數字貨幣是對法幣進行技術升級——對原先的央行貨幣(M0)進行了數字化升級,本質上並沒有改變銀行存款准備金和現鈔的貨幣屬性。央行數字貨幣的具體場景還是服務央行所管理的支付側,比如銀行准備金之間的交易往來,還有就是現鈔的數字化升級,並不神秘。而對普通人來說,央行數字貨幣讓交易和支付都處於央行網路內,提升便利性的同時,也失去了紙幣的匿名性和隱私性。

而外匯局總會計師孫天琦表示,應將Libra視作外幣,納入我國外匯管理整體框架。除國家另有規定極少數情況外,境內必須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包括數字環境下的境內交易的計價結算,絕不能出現在數字環境下境內交易的Libra化或者美元化。

6、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影響?

邵伏軍認為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積極影響體現在:1、提升對貨幣運行監控的效率,豐富貨幣政策的手段。央行數字貨幣發行將使貨幣創造、計賬、流動等數據實時採集成為可能,為貨幣投放、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並且為經濟調控提供有益的手段。同時,央行數字貨幣也能夠有效地在反洗錢、反恐融資方面提供一些幫助。2、有利於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的水平;3、切實提升支付特別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開放的支付環境。

通證研究院在報告中認為,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至少在捍衛數字主權;提供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等三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但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用數字貨幣來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那是一種理想主義,畢竟美元的霸權在短期、中期,甚至長期,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它是很難被消除或者替代的。「當前中國的金融處在一個調結構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把它轉變為「金融為輔,經濟實體為主」。我們貨幣規模也是超過實體經濟的,也需要去調整。如果數字貨幣的概念依然是金融層面為主,那麼它對真正的脫虛向實是否有推進作用,我是存疑的。」

冰川思想庫研究院陳季冰也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傳統法幣依然是 社會 經濟中的主要流通媒介,數字貨幣暫時會是一種嘗試和補充。

7、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面臨的難題

龍白滔認為,央行數字貨幣在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目標上,最大的挑戰是美元國家化和與Libra類似的超主權貨幣。而應對這種挑戰可以通過加快資本項目可兌換來解決,但這不是「最根本和最徹底」的方案,更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央行數字貨幣與友好國家分享鑄幣權。

而在邵伏軍看來,當前中國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難題主要體現在:1、技術實現存在問題。當前技術水平,確實還難以實現對海量的貨幣實時數據採集、監控和分析,也難以開展高效精準的可編程的操作;2、國際協調難度大。各國支付市場的監管,各國差異很大,各國研究數字貨幣的出發點和目標也大不相同。3、底層基礎不足。既缺乏相應的底層運作規范,也缺乏對相應的監管機制。

8、是否基於區塊鏈發行?

穆長春在演講中透露,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小組最開始研究央行數字貨幣的時候,作過一個完全採用區塊鏈架構的原型,但基於現有技術,無法達到零售級別的高並發要求。所以,最終央行層面保持技術中性,不預設技術路線,也不依賴某一種技術。

他表示,目前央行在技術路線選擇上處於「賽馬」、市場競爭優選的狀態。幾家指定運營機構採取不同的技術路線做數字貨幣的研發,誰的路線好,誰最終會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場接受,誰將最終跑贏比賽。

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日前也撰文表示,央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幫助建立競爭性環境,使得最優的技術順利凸顯和發展,通過競爭選優來實現更好的技術應用。競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技術進步速度很快,因此會出現一種技術在某一階段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還會有另一項新技術出來,形成一浪接著一浪地往前推進的情形。

9、民眾如何獲取央行數字貨幣?

未來民眾獲取央行數字貨幣的方式大概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到銀行開通一個數字貨幣的錢包,直接拿著手上的現金,包括紙幣和硬幣,換成數字貨幣(櫃台辦理);第二類是直接拿現有賬戶上的錢,用網銀在線購買,類似於把銀行賬戶里的錢,轉到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線上辦理);第三個是直接在場外交易,我轉給你,你轉給我,或我有什麼東西要賣,明確只收數字貨幣。未來中國可能會出現三種形式的支付,網銀、第三方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官方數字貨幣,用戶將錢放在何處取決於用戶

❹ 央行將推出數字貨幣(DCEP)對整個社會會產生什麼影響

❺ 央行推行數字貨幣到底是不是依照去中心化

央行推行數字貨幣到底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這是一個相對的問題,如果從國內央行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一個中心化過程,如果從銀行表外、互聯網金融、美聯儲等角度來考慮,我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就是去中心化。

但是從美元、國內銀行、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等角度來說,則是一個去中心化過程。長期以來美國用美元的鑄幣稅橫行天下,全球各經濟苦美久矣,而我國基礎貨幣的不斷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元輸入所導致的。

截至今年3月份,我國央行的總資產為36.5萬億元,以當前匯率折算成美元大概為5.16萬億美元。我國央行的資產有大部分都是外匯資產,佔比達到了58%,其次為對存款金融機構的債權,佔比在31%左右。

由於美元輸入導致外匯占款比例較高,因此我國央行的貨幣發行權等於被美聯儲所侵佔,這不僅嚴重影響國內的宏觀調控,還為中國帶來了外匯儲備風險與經濟風險,對國內調控經濟增速、通脹水平、資產價格等等都非常不利,因此央行數字貨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繞過美元的國際支付與結算體系,令我國去美元化,去美元的中心化,這利於央行權力的再集中,也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從這個角度來說又是去中心化。

另外,長期以來,由於銀行表外與互聯網金融等不斷抬高貨幣乘數,導致央行的貨幣發行權被稀釋,這不僅對國內系統性安全形成嚴重威脅,同時還令央行的貨幣政策越來越無力,這加大了市場風險,同時也降低了人民幣的信用,而央行數字貨幣會對銀行表外等具有明顯的牽製作用,會加強央行集權。

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有國家信用背書,與法定貨幣等值,具有法償性,所以央行數字貨幣註定不同於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去中心化。

央行數字貨幣是以國家信用為背書,以國家形式發行的數字貨幣,這是中心化的區塊鏈記賬方式。而目前流行的區塊鏈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等是去中心化,但是比特幣等由於不具備國家信用等特徵而不斷表現出高波動性,這就無法取代等價物,所以中心化的法定數字貨幣更具信用特徵、法律特徵、穩定特徵,才會比比特幣等得到更多的認同,才會有價值基礎,才會做等價標准。

各個國家所研究的數字貨幣,自然都具有主權特性,這必然與比特幣等去中心化不同,只能是中心化產物,與數字貨幣去中心化這一屬性會出現矛盾。 中心化在我,去中心化在他,這恐怕是各國央行數字化貨幣的必然選擇。

嗯,對於央視推出的數字貨幣。很多人有很多爭論,但是國家也是考量了很多方面的原因。才決心推動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從去年就開始國家有這方面的想法。但是並沒有去太多的實施。由於疫情的突發國家對數字貨幣這一塊更重視,也更快的去真正落地了。一個紙幣容易交叉感染不衛生。由於紙幣有可能會通過造假讓普通老百姓受損。存款取款特別不方便。而今天有了數字貨幣就不一樣了。所有的財富都會在我們的手機裡面。不需要任何數據網路是通過手機碰一碰就可以雙方產生交易。就不會產生太多的金融詐騙之類的。所以推動數字貨幣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它是需要一個過程。

央行推出的,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法定貨幣!肯定不是去中心的!說直白點就是點子版的人民幣!和我們平時花的紙錢性質是一模一樣的!

不同的是數字貨幣簡單化了流程,會更方便,簡單的服務大眾!比如我們要紙錢,我們要去銀行辦理銀行卡,要好多繁瑣的步驟,那如果對於要存一百塊錢的人來說就過於繁瑣了!所以現在全球好多人都還沒享受到金融服務!

數字貨幣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只需要個手機號就能開啟服務!不過隨著業務量的增加,該有的認證還是會一步步加上去的!

有人會說,現在支付寶,微信不是也挺方便的,支付寶,微信背後都必須有銀行卡的綁定,那就又回到之前的那個繁瑣的手續問題了!

所以數字貨幣的推出,會大大降低人們的使用成本,更方便的服務大眾!

沒有一個央行會把自己手中的控制權拱手相讓給予市場,不然央行也無需這樣千辛萬苦地打造自己的數字貨幣,其目的就是在於市場化的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沖擊,擔心會把自己的這快大蛋糕給瓜分走一部分。於是,各國央行也准備進行全面反擊,而最重要的各國央行的核心作用地位不能改變,各行央行發行貨幣的邊際成本為零的格局不能改變,央行可以根據政策需要發揮無限制量化寬松的貨幣發行特色不能改變。最後一個最難也是最緊要的,就是貨幣的獨立政策下的區域流動性特色不能改變,除非達到了貨幣全球化的時刻。

接下來,再說說這個數字貨幣的規模情況,我國的基礎貨幣大約在30萬億人民幣,可是紙幣的規模也就在7萬億,而我國3月份的供應量達到了208萬億,2019末的國內債務總規模達到了251.3萬億,是GDP的220%。當數字貨幣全面放開的情況下,估計也不可能會消滅紙幣的存在,而且其規模還是不會太小。因為無論紙幣和數字貨幣其鑄幣稅都是極其高昂,成本也都是可以忽略不計。對於央行來說其實打造數字貨幣和發行紙幣都是沒有太大問題。只要大眾需要兩種都可以發行。假如有一天數字貨幣與紙幣旗鼓相當,也就是3~4萬億的規模,占整個M2208萬億的2%。

這區區2%的數字貨幣又如何能夠達到去中心化,顯然不可能。但數字貨幣的本身就是去中心化,不僅可以通過第三方平台的大數據可以轉賬,通過點對點的無互聯網前提下也可以轉移錢包內的數字貨幣,這就是去中心化。而數字貨幣的移動痕跡是可以尋找到的。這也是央行在發行數字貨幣時必須做到的技術,而紙幣的痕跡比較難以跟蹤。可無論孫悟空的跟鬥打出十萬八千里,總是逃不出央行如來佛的手中心。而這手中就是掌握在幾百萬億規模的總貨幣供應量。

對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背景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作為一項去中心化技術,數字貨幣自誕生之日起就有「反骨」,這與中心化的金融貨幣管理和發行機構形成了天然的沖突。中國、瑞典以及新加坡在內的各國央行已經著手開始籌備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

問題也隨之而來。這種由國家政權背書的法定數字貨幣與產生在區塊鏈公鏈基礎上的諸如比特幣、以太幣有哪些區別?能否共存?未來二者的結局走勢又將如何?下面讓我們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問題一:數字貨幣與央行數字貨幣的多重差異

從技術定義來看,數字貨幣的表現形式是建立於開放區塊鏈之上的智能合約,其本質是勞動價值共識。因為區塊鏈有分布式賬本這種共享協議的存在,這種價值共識無需通過中介來傳遞和證明。反觀各國央行的數字貨幣,從目前的設計角度來看,其角色都是作為現行貨幣體系的補充,直白的說只是將現行貨幣進行數字化,所以本質上仍然擔當著價值中介的角色。

從產生背景來看,嚴重的通脹所帶來的世界范圍內的法定貨幣價值貶值,是數字貨幣產生的重要前提之一。數字貨幣的出現從邏輯層面解決了貨幣貶值和人為操縱價值波動的問題,但同時也必然對現行金融秩序形成了巨大挑戰。央行的數字貨幣正在在這一挑戰下所推出的被動應對措施。

由於各國金融貨幣體系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在設計功能及擔負使命上也有很大差異。

比如,瑞典央行啟動數字貨幣研究的動機簡單而直接,就是為了應對國內現金流通的萎縮,所以直接稱呼為「數字克朗」,即數字現金。加拿大央行的出發點是評估數字貨幣是否比現有零售支付體系更加高效和低成本,所以提出的定義強調其支付媒介功能:「由中央銀行負債發行用於支付的數字價值形式」。英格蘭銀行對其的界定是央行通過特定規則發行的、與法定貨幣等價並且生息的數字貨幣,向公眾授予了一種可以隨時隨地、電子化接入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方式。

相比之下,歐洲央行的理念更為全面宏大而長遠,打算利用區塊鏈技術同時支撐起基於賬戶和基於價值的兩種央行數字基礎貨幣(DBM)模式,並同時認可兩種模式下交易合法性,也是目前包容度最高的體系制度。

問題二:國家法定數字貨幣是否可以替代傳統數字貨幣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從 社會 學層面來進行定位。從種群角度來說,人類作為群體性動物,天然需要中心化的組織。同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種傳統矛盾哲學所帶來的 歷史 經驗也告訴我們,完全的去中心化是做不到的。其實,中心化本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中心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壟斷、不平等及欺詐行為的產生。但在公平、自由這種民主文明血液下所誕生的區塊鏈,恰恰沒有受到負面因素的干擾,所以反而產生了制約這種負面影響的技術功能。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再對這個問題產生過多的疑問和糾結。被譽為全球區塊鏈技術「扛把子」,同時也是Steemit公司聯合創始人和CTO的Dan Larime對這一點看的很透徹。他在采訪時就表示:「中心化不是目的,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去中心化也不是目的,而是反審查、保持網路不被外界權力關閉的一種手段。」

合理預測,傳統數字貨幣與國家法定數字貨幣的發展會經歷三個過程:前期並行、中期互補、後期融合。

原因很簡單,生產力的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區塊鏈技術也一樣。同樣的,國家背書的法定公信力與技術背書的共識公信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無法比較的。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現存全球金融貨幣體系暫時還看不到崩潰的跡象,所以可以得出的基本判斷是二者無法相互替代,也無法相互消滅。

不僅如此,二者甚至可能在產生某種程度上的互補。(當然,前提是各國央行能夠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法定數字貨幣的出現一方面會打擊各種假幣、空氣幣的生存空間,推進區塊鏈在金融系統的加快開發和利用,同時也在客觀上聚焦投資,讓有價值的區塊鏈以及ICO顯現出來。

我們可以拒絕選擇,但是無法拒絕未來。破繭成蝶的過程固然痛苦,但之後的展翅高飛更加值得我們期待。

不是,是可溯源的,是以國家本幣為背書的,如徹底完全去中心化,交易管理不可接受,它的最大的功能是交易和管理便利化

要理解具有價值傳遞功能的數字支付工具,那就有必要說說目前我們常用的支付寶、微信、二維掃碼等電子化支付工具。先舉一個簡單的場景,支付寶付款為什麼在無網路(離線支付)狀態下無法使用呢,難得離線就無法聯接嗎,為什麼就不能用藍牙、NFC等點對點連接方式支付呢,背後的原理就在於支付寶僅僅是支付中介手段,是實物貨幣支付的數字化、電子化形式,也就是說,表面是數學化支付、背後實質仍然是實物貨幣在交換。所以必須要聯網,對接實物貨幣過(賬戶系統)結算,否則電子化支付無法完成等價(價值)交換。

對的,去中心化是大趨勢

不是去中心化的,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dcep只是採用了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演算法,並沒有才有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結構 其實就是人民幣的數字化而已

現在還是有中心的,只要是央行推出的,就必然是有中心的,將來可能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的。

❻ 中國數字貨幣「呼之欲出」的機會

央行數字貨幣已進入到試運行階段。這意味著,中國央行將成為全球首個發行數字貨幣並開展實際應用的央行。
這一消息引起包括筆者在內業界人士的注目。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正在全球擴散,正在被全球投資者青睞。國際大金融集團紛紛斥巨資投資於數字貨幣,目的在於掌控未來貨幣控制權。
誰擁有貨幣控制權誰就會擁有一切經濟權,就會在世界經濟金融中占盡先機。英鎊成為國際貨幣時,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那時英國國際貿易佔全球80%以上。二戰後,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後,美國從中獲得與攫取的巨大利益就不必言說了,
然後,正是這種主權貨幣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通過超發貨幣,釀造通脹,無形中剝奪了全球民眾的財富。民眾早已厭惡了主權國家亂發貨幣,隱形奪取百姓財富的現象。這就是比特幣一出現就引起社會反響與認可的原因之一。
比特幣挖掘的有限性,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科學性,去中心化的可記錄可追尋的透明性,擺脫了主權國家亂發貨幣的情況,根除超發貨幣的土壤。這是金融機構紛紛研究投入區塊鏈數字貨幣的因素。
2016年8月全球最大的四家銀行已經開始合作研發一種新形式數字貨幣,他們相信這種數字貨幣將成為利用區塊鏈(blockchain)清算和結算金融交易的行業標准。區塊鏈是支撐比特幣(bitcoin)背後的技術。
率先研發出「多功能結算幣」(utility settlement coin)的瑞銀(UBS),已聯手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桑坦德銀行(Santander)、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以及經紀公司毅聯匯業(ICAP)一道向各國央行推介這一理念,爭取在2018年初將其投入商用。
同時民間包括比特幣在內的數字貨幣發展十分迅速。但是,面對金融機構、科技公司與民間投資的熱情,似乎各國央行卻無動於衷。
在這種情況下,在比特幣被炒作的最為兇猛的中國,中國央行率先出手了。早在2016年1月份,央行就召開了數字貨幣研討會,周小川親自出席會議並講話。
中國金融企業研究數字貨幣也非常踴躍。也就在2017年1月底平安集團、微眾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大成基金等40多家知名金融機構共同籌建了首個中國(深圳)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及中國(深圳)Fintech研究院。深圳將有望成為國內首個試點數字貨幣運營的城市。
同時,中國數字貨幣平台中眾多比特幣網站瘋狂炒作數字貨幣的做法,早就進入到中國央行的視野,央行對其監管就沒有停歇過。在這個監管過程中,央行從中了解與學習比特幣機理知識,收獲多多,對其未來發展重要性甚至懼怕畏懼之心理油然而生。筆者常說,數字貨幣的誕生極有可能革了央行的命。因為以比特幣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使得每一個人都是貨幣的發行者。在這種心理懼怕與危機下,中國央行提前下手了。目的還是掌控數字貨幣的發行權,維護央行控制貨幣發行的本質職能。
就央行為何要發行數字貨幣,央行參事盛松成稱,私人數字貨幣削弱貨幣政策有效性,威脅金融穩定,倒逼貨幣當局開始研究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可保留貨幣主權的控制力,更好服務於貨幣政策,而不僅是為了取代紙幣現金流通。一語道破天機。可以看出,央行研究數字貨幣目的還是為了維護統治者牢牢掌控貨幣大權。
中國央行或與其他國家不同。在北歐的瑞典,央行將考慮各種問題,包括技術、法律、實施和安全問題,並期望在兩年內作出是否發行「電子克朗」(ekrona)的決定。目的在於禁止流通實物現金,成為第一個完全使用「數字現金」的社會。具體情況來看,瑞典已經是一個基本脫離現金的國家。瑞典現金流通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經從1950年的近10%降至1.5%左右。當地的銀行分支不斷減少現金處理業務,自動取款機也相當稀少。一些商店已經完全停止接受現金支付。
數字貨幣是一個大概念。數字貨幣簡稱為DIGICCY,是英文的「Digital Currency」(數字貨幣)的縮寫。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數字金幣和密碼貨幣都屬於數字貨幣(DIGICCY)。
密碼貨幣指不依託任何實物,使用密碼演算法的數字貨幣,現指代英文Cryptocurrency(意指比特幣類數字貨幣,且包括比特幣)。比如比特幣、萊特幣、比特股等,是一種依靠密碼技術和校驗技術來創建,分發和維持的數字貨幣。密碼貨幣的特點在其運用了點對點技術且每個人都有發行它。密碼貨幣分為開放式采礦型密碼數字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和發行式密碼數字貨幣。
目前大多數機構包括中國央行主要研究的是密碼數字貨幣。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央行一統數字貨幣的目的,與密碼數字貨幣誕生的初衷是矛盾的。數字貨幣或使得央行根本無法控制的。
但無論如何,中國央行都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❼ 數字貨幣發行會不會超發造成通貨膨脹你怎麼看

中央銀行發售數字貨幣的機制是推行確保及體制:DC/EP採用的是兩層運營管理體系,即先把數字貨幣換取給銀行或者別的運營組織,再由這些機構換取給群眾。這就是拿大家手裡面的鈔票去換為數字貨幣,用數字貨幣替代鈔票在市面上商品流通,實質上來講貸幣並沒超發,也就不會有通脹的問題,只不過換了一種流通的方式。

除開基本生活保障的,如稻米,麥子糧食作物的價格有政府部門管控外,其它的絕大多數物價水平會受到通貨膨脹危害。在我國不容易,股市大跌能把超發的貸幣揮發掉。因此別以為我國股市會由於超發貨幣發瘋漲。這種思維會害人不淺。實際上,通脹無非就是物價飛漲的一個較為溫文爾雅的稱呼而已。弗里德曼曾經講過,通脹時時刻刻不是個貸幣狀況。這句話說得相當有些道理。不管什麼時候,只需貸幣提高的速度超過產出率提高的速度,通脹就會出現。

❽ 怎麼看待央行發行數字貨幣

怎麼看待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此舉試行將加快DC/EP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數字貨幣的發展迎來了里程碑。

可以看出,M0是流動性最強部分的貨幣,現有的媒介主要是央行發行的紙幣。本次DC/EP是對M0的代替,而支付寶微信是對M1,M2的替代。區別就在於,DC/EP具有法償性、強制性,任何單位個人必須接受的法定貨幣。

此外,我們總是聽到M2而非M0同比增幅多少的原因就在於,M2反映了現實的購買力(M1)和潛在購買力,是經濟學中反應總需求和和未來通脹壓力的指標;如果M2連年增長過高,且總量龐大,那就說明了我們經濟投資過熱,需求相對不足,資產存在泡沫。

2020年2月28日,支付寶關於數字貨幣申請專利,專利書中稱,數字貨幣錢包有多種類型,不同錢包可提供不同服務,開通請求中帶有用戶的標識。

從便捷性上來說,C端用戶在使用數字貨幣時,其方式類似於使用支付寶微信,只不過,數字貨幣的使用方式會以銀行的「數字錢包」作為通道。另外,DC/EP不需要終端設備聯網就可以完成支付,可以更好地替代紙幣。

熱點內容
網站如何添加比特幣交易 發布:2025-01-10 16:49:45 瀏覽:303
安居寶和比特幣有什麼關系 發布:2025-01-10 16:33:11 瀏覽:646
我的抖幣圈不見了怎麼找回來 發布:2025-01-10 16:13:50 瀏覽:35
顯卡劫持挖礦 發布:2025-01-10 16:13:47 瀏覽:820
比特幣學習書籍 發布:2025-01-10 15:57:54 瀏覽:247
2019聯動優勢可信區塊鏈 發布:2025-01-10 15:55:43 瀏覽:46
eth每天提現 發布:2025-01-10 15:49:15 瀏覽:125
hd7850eth 發布:2025-01-10 15:44:07 瀏覽:118
買usdt提示微信無法付款 發布:2025-01-10 15:33:25 瀏覽:499
區塊鏈交易id到賬 發布:2025-01-10 14:56:39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