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軸力怎麼算條基尺寸
1. 各段軸力如何計算
AC段的軸力是-20kN,不是-10kN. 因為-10kN作用在C點,將AC斷開,取左部分為隔離體,只在左端承受-20kN的軸力,所以軸力是-20kN。同理可得CD段軸力-10kN,DE段軸力+10kN。
對於長細比較大的柱子,由各種偶然因素造成的初始偏心距不能忽視。隨著荷載的增大,側向撓度也加大,構件在發生壓縮變形的同時還發生彎曲變形,最後構件在軸向壓力和附加彎矩的共同作用下破壞。
首先是凹面受壓混凝土被壓碎,縱向鋼筋被壓屈向外鼓出,混凝土保護層剝落;同時凸面受拉,混凝土產生水平裂縫,側向撓度急劇增大,柱子破壞。
(1)根據軸力怎麼算條基尺寸擴展閱讀:
配有縱筋和箍筋的短柱,在軸心荷載作用下,整個截面的應變基本上是均勻分布的。當荷載較小時,混凝土和鋼筋都處於彈性階段。隨著荷載的繼續增加,混凝土側向變形增大,截面邊緣纖維應力首先達到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柱中開始出現微細裂縫。
之後由於鋼筋的彈性模量,大於混凝土的彈性模量,鋼筋的應力增長很快,柱縱筋應力首先達到鋼筋抗拉強度而被壓碎,柱中開始出現微細裂縫。
2. 軸力計算公式
軸力計算公式:d=SIN*kl。
用節點法計算桁架軸力:一個節點方程可求兩個未知力,一般從支座節點開始,依次進行。對於某節點去掉桿件沿桿件方向代之以力,可統一假設為拉力(求得力是負值就表示是壓力),分別列出X、Y向的平衡方程(各力分別向X、Y向投影代入平衡方程): ∑X=0 ∑Y=0。
3. 建築基礎埋深和基礎大小是怎麼計算的(獨立基礎和條形基礎)
很好理解的。
就拿柱下獨立基礎來說。
基礎受到上部的壓力有以下幾個:
1、柱底軸力,也就是上部結構傳來的重量。
2、基礎自重。
3、基礎上方回填土的重量。
這三者的總和,就是豎向總壓力。
關於基礎自重和上方回填土的重量,你可以用立體幾何的方法分別算出混凝土基礎和回填土的體積,然後乘以重度來精確計算;也可以用20千牛/立方米的平均重度來近似計算,也就是自重+土重=埋深*基底面積*20。
而基礎底部與之平衡的支持力,就是地基承載力。地基承載力一般是用面荷載(壓強)乘以基礎底面積來確定的。
所以基本公式就是豎向總壓力=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基底面積。
其中壓力應該用標准組合。
所以呢,基礎埋深決定基礎的上部的土重,影響豎向總壓力大小;而基底面積則由豎向總壓力和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確定。
至於如何確定埋深,見地基基礎規范GB50007-2002的5.1節。
如果上部建築還有彎矩傳遞到基礎,並且這彎矩由基礎承擔,那麼這個彎矩會產生偏心作用,必須考慮這個偏心帶來的影響,計算比較復雜,而且也會大大增加基礎面積提高造價。所以最好設置地基拉梁來平衡基礎彎矩,避免彎矩完全由基礎承擔。
另外關於承載力特徵值。在不同現場情況下,同一種土的承載力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埋深不同(埋的越深的壓得越實,承載力也越大),以及基礎寬度不同(大面積基礎內力分布不同),承載力效應會改變。對此規范公式5.2.4給出了承載力特徵值的修正方法,計算時應採用修正後的承載力特徵值。
4. pkpm建模時要根據軸壓比控制柱子尺寸,其中計算軸力的公式是什麼
首先軸壓比 =N/(fcXA)你要求軸力 N
你說的這兩個公式 一個是 豎向荷載作用的一個是地震作用組合下的。
這個公式在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11.4.3條 條文解釋裡面。如果是紙質在第3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