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互聯網誕生與去中心化

互聯網誕生與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3-06-02 19:25:25

去中心化通俗解釋是什麼

去中心化就是不要中心。

引申義: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皮亞傑稱之為去中心化。

節點之間彼此可... 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1)互聯網誕生與去中心化擴展閱讀: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❷ 簡述互聯網的發展史

1、互聯網始於1969年的美國,又稱網際網路。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2、1978,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3、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4、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

5、現在——至今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 Gates(比爾.蓋茨)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❸ 「去中心化」是什麼為什麼會成為新的商業趨勢

去中心化商業時代已經悄然來臨,顯然這又會帶來在線市場的一大波紅利,但與以往那些轟轟烈烈地商業模式不同的是,這次它來得悄無聲息。

「去中心化」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詞語,早在很多年前Web2.0這個概念剛剛興起前就有了很多信奉者與實踐者。印象最深的是之前PC時代紅極一時的豆瓣網。但隨著豆瓣的落寞,「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彷彿被收藏在時代的角落中。直到張小龍帶著他的微信站在公眾面前,將「去中心化」作為他最核心的產品理念之一再一次推向外界。最近一次這幾個字再次被提起,則是在馬化騰的一次重要演講中,他透露騰訊將推出「去中心化」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以幫助商家從「二選一」的困境中走出來。

可以這樣講,馬化騰的這次演講標志著「去中心化」終於花熟蒂落—— 從互聯理想主義這顆參天大樹上結果,並從高空落到了硝煙四起的現實商業世界中。 而承載它的沃土顯然是以微信為基礎,以連接為核心價值的騰訊大生態。這顆早已膨脹欲裂的果實在落地的同時向外噴灑出的種子得以讓每一個尋求價值突破的商家得以從中獲得新的商業紅利。這些種子就是微信孕育已久的小程序。

從理想到現實,「去中心化」走過了十餘年的光景。在這十餘年中,中國的互聯網完成了兩次重大進化——
1. 智能手機成為大多數人身體的一部分,讓每個人擁有了與他人連接的物理介面與交換信息的能力。
2. 我們獨特的文化讓微信能夠把握機會成為占據人們每日在線時間50%左右的超級應用。換句話說,我們一起組成了「微信」,把彼此拉進了微信時代。

這兩次重大進化,讓我們比其他國家更快地進入「去中心化」發展的快車道中。曾經互聯構建者的終極理想正在變成現實,現實世界中的商業規則也因此發生改變。

這次,它真正開始改變傳統價值創造與傳遞的成本模式。

對於一些朋友來說,上面的內容可能講得有些抽象,下面我會努力用簡單清晰的方式來試圖讓大家明白什麼是「去中心化」以及它對於眼下商業時代的重要意義。

如果你玩過網路游戲,那麼你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就會更加容易。在游戲中我們一般都會擁有兩種視角模式:可以縱覽全局的「上帝視角」以及以我們自己為中心的「第一人稱視角」。

正如我們在玩游戲時的體驗一樣,我們更容易藉助「上帝視角」在眾多的選擇中尋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捷徑。所以在「上帝視角」的設計思維下,往往大家都會認為存在著一個大多數人都期待獲得的最佳路徑和最優入口。 這個設計者規劃好的,人人必經的「最優入口」往往會成為某個網站或服務的流量中心 。

比如手機淘寶的首頁和某個論壇的手機版:

很重要的一點,藉助上面的這個論壇的例子,你應該明白的是,並不能簡單地說做個社區,或者只要內容來自用戶就是「去中心化」。因為不管內容來自於誰,你依然需要按照規劃好的路徑來創造和獲取信息。道路不會因你而變,該交的「過路費」還得交。

就像下圖這樣,「地圖」清晰而穩定:

通常理解下的「中心」實際上指的就是在「上地視角」這樣的思維模式下,設計出的用戶必經的路口,即「流量分發中心」。 內容是否來自用戶只是附加結果,不要受此干擾。

有了這個基本認識,我們再看「去中心化」就更加容易。相比之下,「去中心化」則是指在似於游戲中的「第一人稱視角」這樣的模式下,將設計焦點放在當前單個用戶身上,伴隨用戶的使用而提供服務的設計模式。

比如下面這兩個例子:

當我們沉浸在「第一人稱視角」中的時候大腦的工作負擔是最輕的,因為大多數都是應激反應,而非理性與邏輯的判斷。所以設計者往往會根據我們「行進」的情況,讓我們需要的工具與服務出現在我們的周圍。這種「唾手可得」的感覺可以讓我們在第一人稱視角中獲得現實世界中難以獲得的掌控感。

在「第一人稱視角」中,每個用戶的所見所得都是千差萬別的。甚至不僅僅因人而異,還會因時間、地點等眾多個性因素而異。當然,與游戲這種極度突出沉浸式體驗不同的是,大家都會期待以最小的成本方式最快地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越過所有第三方直接與市場對話。

下面這張圖基本能表達去中心化的這樣一種狀態:

所以聰明的你很可能會說, 這不應該叫「去中心化」,應該叫「多中心化」才對 。如果你能這么想的話,那麼恭喜你,你已經開始真正在理解「去中心化」的本質。人們之所以更習慣稱之為「去中心化」,只是在通過對比過往的模式進行描述而已。

去中心化的核心價值在於能夠有效地將平台日積月累、不斷攀升的運營成本有效地分攤到個人身上。

我沒有用「網路圖」去表達,是因為我覺得它不足以體現出第一視角下「身邊」的感覺。「網」本身也是需要有連接成本的,但「去中心化」則體現的是對信息中介成本極其強大的削減能力。借上面的圖中,來看下「去中心化」表現出的幾個特殊之處:
1. 品牌與用戶都是主體,擁有平等的位置,都可以自成中心。
2. 主體之間都是伴隨狀態,所以彼此之間首先兌現的是時間的價值。
3. 主體之間的推薦構成了信息傳播的基本方式。

所以:
1. 品牌的擬人化運營越來越受歡迎;
2. 用品牌標簽構建出的用戶畫像穩定性更高(因為有時間參數);
3. 用戶群化趨勢成必然,微信群通過流動性保護和加劇了這樣的趨勢;
4. 傳統大品牌通過將自身拆分為用戶某一方面服務的子品牌,構建子品牌矩陣更容易見到效果。這點是與傳統路邊廣告牌那種把自己形象搞大的方式截然相反。
5. 推廣費直接花在用戶身上,而非平台。
6. ...... 

當然還有很多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結果。如果你能夠將這幅圖印在腦海里,那麼相信你會收獲屬於你自己的「去中心化」最優策略。

這里首先說明一下,我並不是指未來所有的服務都要按照「去中心化」的模式去走,而是希望你能夠通過下面的文字了解傳統「上帝視角」這種設計模式在發展中產生的弊端,以此加深對「去中心化」的理解,最終能夠結合自己的業務實際的情況來進行策略上的判斷。畢竟,完全的「去中心化」的平台是不存在的。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一切都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越是競爭激烈的領域越是如此。「去中心化」形成的過程也同樣如此,一步步地讓越來越多的互聯從業者不得不花費更多的心思, 從簡單地設計「網站信息地圖」到努力抽象並勾勒出最接近真相的「用戶心智地圖」。

如果某個在線市場的競爭越激烈,就意味著這個市場中的信息提供者就越多,信息容量就越大,對於用戶而言挑選出有效信息的成本就越高。

在互聯網剛剛興起時,給所有人提供一個一樣的推薦列表就夠了,比如雅虎。不過後來還是被Google用一個搜素框趕下神壇。因為Google讓每個人都能在「第一人稱視角」下更有效地直達自己的目標。

同樣的事情也正發生在淘寶、天貓這樣的電商平台上。前幾年電商的高速發展讓平台篩選信息的成本越來越高,分攤到商家頭上就是居高不下的推廣成本。這樣你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電商平台紛紛推出自己的購物節,因空間位置不夠用了,就得從時間上找位置。但問題又來了,購物節這樣的時間窗口雖然帶來的額外的關注度與流量,但依然受困與現有電商導流模式,給平台帶來更大的分發壓力,商家也要想辦法及時消化分攤到自己頭上的高價流量成本。

來自傳統平台官方的「造地」的速度越來越趕不上商家增長的速度。傳統模式下的「流量中心」不夠用了,「過路費」高到讓商家賺不到錢。

所以,單純地開個網店就能創富的時代很快就成為過去。現在則更多是在線下商業保本的基礎上藉助線上來整合供應鏈與物流通道來提升庫存周轉率,或者乾脆明確地將線上投入作為擴展新客的市場推廣費,然後再引導成線下老客戶提升附加值。

當今天貓與京東之間的競爭對商家造成的「二選一」困境,背後就是這個原因。馬雲所說的「傳統電商已死」背後的原因也是這意思。

記住,「去中心化」的本質並不是說消滅中心,而是從用戶的「第一人稱視角」這個設計思路出發,形成多中心的局面。眼下,我們要做的是把腦海中的傳統地圖更新為用戶的心智地圖,為自己的產品服務尋找出「陪伴」的價值。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新世界中的超人,而不僅僅是現實世界中的一個平凡的倒影。

成就個體,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的服務成為用戶「超級裝備包」中的常駐成員。所以下一步,你需要用「去中心化」的思維去打造一款你自己的小程序。

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里與你分享關於打造小程序的內容。

❹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是什麼

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那麼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是什麼?

1、 效率不同:去中心化效率比中心化網路效率高,但反過來講中心化網路安全性更高。整體來看中心化網路適合安全性高的應用。

2、 特點不同:中心化網路就是每次兩個客戶端電腦通訊都要通過伺服器。而去中心化網路就是初期需要經過伺服器,後期通訊就不需要伺服器了。

3、 成本不同:區塊鏈的集體維護的特點可以降低很多成本。中心化的網路涉及到很多系統的維護、保密、運營等等,而這些必定需要很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這些對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來說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可以節約很多成本。

以上就是關於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是什麼的全部內容。

❺ 區塊鏈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嗎

區塊鏈是以哈希函數計算為基礎,以分布式網路為骨架,實現數據的加密、傳輸、存儲的網路系統。其核心是無中心,表現形式是網路端點以分布式布置,目的是實現數據的價值共享。其主要意義在於互聯網由過去的信息互聯轉變到價值互聯,或叫:價值互聯網。

去中心化是上個世紀70年代發明互聯網時初始的目的,但由於現實社會的金字塔結構和地區、部門之間的條塊分割,去中心化並未真正實現。去中心化重要性提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保障了數據的安全。因為區塊鏈數據是分布式布置,存儲在各個端點,某一個或一些端點數據丟失或損壞都可以從其它端點回復。克服了目前數據主要集中存儲在中心平台伺服器集中保管一旦損壞、丟失無法恢復的弱點。另外,區塊鏈技術將每一次產生的數據加蓋時間圖章(不能進入同一河流),防止數據被竊取。還有保障數據安全的非對稱加密(兩把鑰匙:公鑰、私鑰)等。
2、提高了經濟活動的效率。由於不同系統部門之間分割,系統內部門與系統外部門數據不能共享和平行,經濟活動的效率很低。如:進出口貿易,除了交易的雙方,還涉及到商檢、海關、銀行、運輸、保險、代理等部門,將這些部門之間的數據形成一個區塊,實現數據共享,可以極大提高交易的效率,節省交易成本。
3、打破了國家發行貨幣的唯一性。各國的貨幣由國家央行發行,區塊鏈技術(比特幣、其它數字貨幣)打破了這一中心化發行的慣例,今後貨幣將不在由中央銀行發行,而是由區塊鏈內自組織產生(價值符號),最終實現世界貨幣的統一。
區塊鏈還有其它意義和重要性因與去中心化關系不大,在此就不一一敘述。

❻ 互聯網真的"去中心化"嗎

分兩個階段吧。
當互聯網大眾普及沖擊傳統等級社會時,變現的是去現實社會中的組織化、中心化。
如果從互聯網本身領域來看,互聯網也是有層級和中心的。
最簡單的,網路知道就有等級的分別。雖然你跟別人同時答題,結果也一樣,因為等級的關系,展示的優先順序就不一樣。這難道不是層級化和中心化?
總體來看,當下社會,互聯網以去中心化的趨勢為主。

❼ 都在說「去中心化」,到底什麼是「去中心化」你知道嗎

自互聯網時代起,圍繞「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爭論就從未停止,如今元宇宙時代區塊鏈技術崛起,倒是給這個爭論帶來了新的解讀。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要講解「去中心化」,首先就得提到它的對立面——「中心化」。

什麼是「中心化」?

「中心化」的意思是依靠中心來決定節點,節點依賴於中心,離開中心節點將不能順利運行。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常用的購物APP就是一個「中心化」的平台,我們在其中的購物、交易等活動都是依賴於購物平台的。平台可以獲取消費者與商家的所有數據,並且可以在過程中做出某些決定,擁有一定的權利去影響這個過程,例如商品推送等,是整個購物環節的中心。

因為中心對於數據的掌控,所以受眾對於「去中心化」的願望就更為迫切。所謂的「去中心化」也就是將中心去掉,將原本屬於中心的權力進行分散,實現用戶之間的點對點交流。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較於早期的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指的是將權力和運營從公司或是政府等機構轉移到用戶手中,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簡單來說就是:在「去中心化」的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會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有可能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會是永久性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備強制性。

·如何區分「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從詞彙解釋上看,兩者的差別其實十分明顯。

舉個簡單的例子,「去中心化」就好像是參加一場同學聚會,每一個人在活動中都是平等的,可以自由選擇去留,任何一個人的離開都不會影響這次聚會活動。

而「中心化」就好像是參加一場音樂節,在活動中都會跟隨歌手的節奏走,活動中一旦歌手離場,那麼音樂節也會隨之停止。

·「去中心化」的優點

1.降低風險

相較於「中心化」將所有數據集中存儲在一個中心節點上,「去中心化」能夠更好地規避來自外界對於網路數據的侵害,例如黑客入侵網路,「中心化」節點中黑客只需對中心節點進行攻擊便足以摧毀整個網路,但是「去中心化」則因為多個中心階段進行維護,所以黑客對其中一個節點進行攻擊是不會造成多大影響的。

2.分散中心的權力,避免數據壟斷

「去中心化」能夠分散「中心化」公司的權力,避免數據壟斷的出現,讓用戶的信息隱私得到保障,無第三方的介入,也避免了信息的泄露。

3.節約資源

由於「去中心化」的處理形式更加簡潔,因此在大量數據交易同時進行時,會更加節省資源。

4.自主高效性

由於「去中心化」採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點對點的交易,確保了高效率、大規模的信息交互。

·理解誤區

「去中心化」不等於沒有中心,而是中心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中心,且不會是永久性的。

·結語

「去中心化」作為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使得區塊鏈的運行不依靠中心的處理節點,實現了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在現在這個元宇宙高調發展的時代,「去中心化」的魅力必然會更加突出。

❽ 「概念」網路中的「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在社會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結構洞"。簡單的說,當你想要聯繫到A,但是必須要通過B,這樣B就是一個結構洞,而B可能因此而謀利或者產生競爭優勢。

"中心化"可以簡單的與"結構洞"畫上等號。"結構洞"帶來的是競爭優勢,競爭優勢中含有信息不對等、信息流操控等等,這也是"中心化"設計在社交網路中的具體表現。

「去中心化"即減少因為"中心化"帶來的巨大競爭優勢。"去中心化」不代表沒有中心,只是將中心從「人」這種不可控的因素中外移至可控並且中立的因素中,這樣之前的競爭優勢就不會存在。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去中心化」是一個「降權」的操作,同時對於個人而言可控性更好。經過這樣操作後的整個網路形態會成為一個「細胞組織」,他們互相很難受到影響,因而更加穩定,但同時面臨了新鮮空氣進入困難的問題。

為了更加清晰的區分「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概念,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張表直觀的感受下:

互聯網放大了人性,讓人以一個人的方式面對整個人類,信息的產生、存儲、轉發等都是以人為單位,網路讓信息得以流通。

Paul Baran在1962年寫的一篇文章《On Distributed Communiction Networks》中提出了Packet Switched的概念,並直觀的描述了三種不同的連結狀態。

「中心化」是絕對的,「去中心化」是相對的。「中心化」向「去中心化」演變的過程是由樹到圖的過程。

結合上面的三張圖,Baran認為,網路的組成結構包括兩種狀態:中心化和分布式,而去中心化則是兩種組成的中間過渡態。

❾ 什麼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英語:decentralization)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 1.0)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 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❿ 互聯網經常提起『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什麼

中心化(Centralization)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就是集權與分權,在互聯網上,就是指從我說你聽的廣播模式,向人人有個小喇叭的廣場模式轉變。中心化的典型例子是門戶網站,去中心化的典型例子是blog、UGC、社交媒體等。

很多人對去中心化有一些誤解,比如說Facebook、Twitter等正在成為更集中的中心。去中心化不是說今後不再有大網站,也不是說大網站就一定是中心化的,去中心化主要是指技術對普通用戶的賦權。另外,去中心化也不是人人絕對平等的意思,總會有人更善於利用技術賦予的可能性,有人則不善用或不在乎。

通俗的說 :

中心化:幾個經過認證的嘉賓在『講話』,所有其他人在聽。(上課)

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講話』,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聽或者講。(英語角)

來自豆瓣2015-01-04知識:http://www.douban.com/note/476273729/?type=like

熱點內容
暗訪幣圈傳銷生意 發布:2024-11-16 00:01:19 瀏覽:900
如何轉購買eth 發布:2024-11-15 23:58:24 瀏覽:662
計算思維和區塊鏈的關系 發布:2024-11-15 23:55:54 瀏覽:240
QQ放大doge表情 發布:2024-11-15 23:55:41 瀏覽:892
遨遊挖礦怎麼找回id 發布:2024-11-15 23:54:30 瀏覽:493
老貓區塊鏈簡介 發布:2024-11-15 23:53:51 瀏覽:571
區塊鏈就是雲計算和雲儲存 發布:2024-11-15 23:47:39 瀏覽:302
納什手機挖礦 發布:2024-11-15 23:47:26 瀏覽:476
中國區塊鏈開發人數 發布:2024-11-15 23:37:20 瀏覽:967
區塊鏈系統代做 發布:2024-11-15 23:37:16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