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去自我中心培養意義
A. 角色游戲對幼兒去自我中心作用不大
答案:錯。
幼兒游戲為什麼能夠幫助孩子去自我中心?
一、從認知方面說,幼兒游戲的生動形象性能夠使幼兒有效理解部分客觀事物的對與錯、是與非,意識到什麼是合理的、應該做的,什麼是不合理的,不應該做的。而這些合理與不合理、應該與不應該的表現,向我們傳遞出了一種要克服任性、霸道、蠻橫、自私等自我中心主義思想的信號。幼兒時期,孩子處於前運算階段,自我中心主義表現強烈。通過生動、形象、具體的游戲,我們可以讓幼兒較好的審視自己,能夠接納、認同別人的觀點,能夠初步判斷生活中一些簡單事情的對與錯。
二、從社會情感方面說,幼兒游戲的規則性能夠使幼兒學會相互交往、共同協商、謙虛禮讓,解決糾紛,培養合作互助精神,學會友好相處,成為可以相互依賴、相互依靠的好朋友。
每當幼兒自我中心主義泛濫的時候,就會不願意和同伴一起玩兒,不願意與別人一起分享自己喜愛的玩具、食品,有時似乎顯得叛逆、不聽話。此時,一個極具誘惑的游戲,不僅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而且能使幼兒放下姿態,學會融入集體,一起分享游戲材料和玩具。
B. 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
堅持學習分享第307天,2018年6月15日,星期五。
炎熱的夏天,上午就讓人有點難以承受。加上學校周圍施工機器的轟鳴聲。本來就燥熱的心情更加煩躁。這種環境下沏一杯清茶,讀幾頁書是非常令人愜意的事情。稍稍緩解了外面環境的干擾,使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
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自我中心,所謂的自我中心,就是指兒童往往只注意主觀的觀點,不能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只考慮自己的觀點,無法接受別人的觀點,也不能將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的觀點相協調。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四歲的孩子當我問他,你的兄弟姐妹有誰呀。他會說我的兄弟姐妹有小a小b。那你反過來問小a的兄弟姐妹都有誰呀。孩子就不可能正確的回答了。還有一個例子,兒童很早就能認識自己的左右手,但是卻要隔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分清別人的左右手。
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是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如果任由這種意識發展的話。就有可能使孩子變得比較自私,只看到了自己不為別人考慮。最後成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父母可以採取科學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孩子,在正確認識自我意識發展規律基礎上,來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具體的做法:
第一,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幫孩子走出自我中心。應該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和打比喻等手段引導孩子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和同情他人,促進孩子從自我走向他人,有自己想到別人。
第二,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父母應該有意識的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與其他成員平等的人。
第三,讓孩子多多參加集體活動。集體活動能使孩子品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體會到與他人合作的意義,走出自我中心。
認識孩子心理發展階段的規律,用正確的方法加以引導。才能使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
C. 為什麼幼兒游戲能夠幫助孩子去自我中心課程教育研究
分享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於他人共同佔有某種物品、擁有某種情感的利他行為,這種行為能減少幼兒的自我中心行為,從而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樂意與人分享的孩子,能感受別人的情感,沒有獨霸心理,在同伴有困難時會給予幫助。從小形成這些良好的品質,為今後成長為有愛心、樂群、寬容、謙讓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礎。喜歡玩游戲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與各項游戲之中。在幼兒園以及家庭中,游戲日益為人們所重視,被作為豐富幼兒生活,開發幼兒智力、強健幼兒體格、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這也說明,游戲是分享教育的有效途徑。?不妨我們來探討一下。
一、在游戲中激發分享意識。
要激發幼兒的分享意識,要使幼兒真正認識分享的意義,必須在游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關心別人、愛別人的思想教育。首先讓幼兒信任對方,關愛對方,必須在幼兒之間、師生之間建立信賴和親密的感情。我們可以組織孩子玩《猜猜我是誰》、《找朋友》、《占圈》等簡單的游戲,讓幼兒從互相從陌生到熟悉,讓他們感覺到和好朋友一起玩是非常愉快的事。其次,組織幼兒玩《為災區贈送物品》、《幫助盲人過馬路》、《拾廢物》、《我愛佛山》、《娃娃家》等游戲,讓幼兒從只關心自身的利益逐步認識到理解他人的處境或者困難,自己也應關愛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最後老師應為幼兒樹立分享的榜樣。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威信,教師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和情感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我們應注意自身行為,為幼兒樹立正面的榜樣。我常常有意識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新游戲、好玩的游戲材料或者新出的幼兒玩具說個幼兒聽,以及教他們玩新的游戲材料,他們都很樂意聽。後來,有很多幼兒的爸媽給他們買了新的玩具,或者他們有好玩的游戲都會主動與老師、同伴分享。當然,幼兒的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教師對有分享意識的幼兒應給予積極評價和鼓勵,會激發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的動機。同時,在游戲時,幼兒也會無形當中模仿其他幼兒的分享行為,其實我們引導那些具備分享意識能力強的幼兒與能力弱的幼兒一起游戲時,讓他們在共同的接觸中,逐步受到分享氛圍的熏陶。例如:有一次,幼兒在玩自帶玩具時,小氣的毓德在玩著自已的遙控賽車,只給同伴看,不準同伴碰他的遙控器。剛好大方的文銳也帶來了遙控汽車,於是我就叫文銳和毓德一起玩他們的遙控車,比一比誰的遙控車能最快通過障礙物到達終點。有很多汽車迷的男孩子圍著他們看遙控車表演比賽,這時慶澤就跟文銳說:文銳,借你的遙控車給我玩一玩,好嗎?文銳很大方的說:好,說著就把遙控器遞給慶澤。毓德看到文銳這么大方的把遙控車借給同伴玩,後來銘傑向他借遙控車,他也能主動把遙控器交給銘傑。
二、在游戲中創造分享機會。
1、分享游戲材料的玩法。
我們在開展各種游戲活動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游戲材料。體育游戲活動中我就以一物多玩為指導思想,組織開展活動,利用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各種器械的多種玩法,讓幼兒把體育器械的玩法與同伴分享,以及共享體育器械,使大家在游戲中達到享受體育器械帶來的快樂。例如:開展體育游戲《呼啦圈轉轉》,將呼啦圈放在地上,請幼兒想一想:要讓呼啦圈旋轉,可以怎麼玩呢?幼兒各自嘗試呼啦圈旋轉的方法。我就巡迴觀察,請做出不同旋轉方式的幼兒為大家分享呼啦圈的玩法。角色游戲中,常常會有新材料的出現。當幼兒對投放的新材料不知道該如何使用時,老師啟發幼兒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裡見到這些東西呢?它是用來干什麼?可以請知道的小朋友向大家分享材料的使用方法。那些知道材料使用方法的幼兒,都很主動、很樂意地告訴大家如何使用材料,有些幼兒還會親自動手教同伴用。這樣幼兒在下次游戲情景中就會使用新材料了。2、 分享游戲時的情緒情感。
我常常利用游戲讓幼兒體驗別人的情感,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樂別人之樂,憂別人只憂。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人的情感處境,使幼兒逐漸認識到,得不到分享的心情是難過的,痛苦的,與別人分享可以使別人快樂,明白分享給大家帶來團結、快樂和友好。在角色游戲中,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積極的情緒情感,如生日會、愉快的春遊、我獲獎了等等。我就將這些開心的事情作為分享的內容,讓每一個幼兒都來感受這份快樂,但是情緒的出現往往是一瞬間的,但是有些孩子在分享中無法再次表現當時的心情。所以老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用攝像機把幼兒的精彩瞬間攝下來,然後通過視頻的方式來讓幼兒一同分享快樂的情緒,這會讓幼兒身歷其境,完全體驗當時的情緒情感,同時也避免了幼兒講得不如做得好的問題。例如:在幼兒玩皮球的游戲時,我准備了數量不多的皮球,見一些幼兒拿到皮球,一些幼兒沒有拿到皮球,我就問拿到皮球的幼兒別的小朋友沒有皮球玩怎麼辦?讓幼兒通過思考,自覺產生分享的語言和行為。有的幼兒說:把這個皮球給他玩吧!並將皮球遞給沒有球的小朋友,有的則說:我們一起玩吧!過後,我就用視頻播放幼兒玩皮球的情景,抓住這一教育時機問他們:和他一起玩皮球高興嗎?為什麼高興?幼兒說:我把皮球給大家一起玩很高興。她能想出皮球的多種玩法,而且她拍球很厲害,能拍很多下。3、分享游戲中的熱點話題。
幼兒在進行游戲活動時往往會產生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認清事物本質。在我班幼兒開展流動獻血車活動中,有一個長的很胖的濤濤去流動獻血車獻血,被醫生楠楠告知:你太胖了,不符合獻血者的要求。於是,我就問醫生:那濤濤應該怎麼辦呢?孩子們開始討論起來,有的說要減肥,有的說少吃肉,還有的說不要吃油炸的食品。當老師問幼兒:我們平時應該吃些什麼食物,才能讓自己變得很健康?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運動,不要吃垃圾食品,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通過交流,孩子們初步了解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對孩子今後的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圍繞一個話題的分享,孩子們有很濃的興趣,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大家分享,講者津津樂道,聽者聚精會神。
三、在游戲中鼓勵分享行為。
鮑威爾、弗爾德曼是《成功的孩子們》一書的作者,他的一段肺腑之言發人深思:作為家長,你是孩子生活中最為強大的力量。你可以通過給孩子以鼓勵,並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和贊賞,來讓孩子振作精神,拼搏進取,勇於創新。你不必總是對孩子的每種做法都表示贊同,但你應當讓他們時時刻刻都堅信,你是他們前進途中的堅定支持者。因此,作為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吝嗇贊美、表揚之詞,要多鼓勵幼兒。當幼兒一旦在游戲中有了分享行為時,我們就及時用鼓勵孩子的分享行為,幼兒就會愉快、自尊、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逐步內化為幼兒自身的意識。所以,幼兒分享行為的形成確實離不開鼓勵。當幼兒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分享游戲材料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如,你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大方!你們倆配合得真好!教師贊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輕撫孩子的肩膀、對孩子親切地點頭、翹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勵,情緒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進一步強化分享合作的動機,願意更多地、自覺地做出分享行為。而對不太會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識的幼兒,教師要給予適時的引導與指導,針對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建議,如:你們要按次序輪流玩。沒人陪你玩,多冷清,快去找個朋友吧!你給他玩,他也給你玩,那大家不就可以共同玩了嗎?你跟他說,你搭好了,多的積木再給我搭好嗎。你可以先借給他玩,再向他借其他東西。或者讓他們體驗一下獨占帶來的直接後果。同時,
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學會關注同伴出現的良好行為,從觀察比較中學會自我調整與辨別,教會幼兒進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表揚。在教師積極的鼓勵和適宜的引導下,
幼兒的分享行為與分享技能會逐步而有效地得到提高。
四、在游戲中培養分享習慣。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認為: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
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所以在游戲活動中,我們要利用各種方法培養幼兒的分享習慣。
1、輪流分享的習慣。在不同的時間內,大家將分享物品輪換使用。由於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易掌握。我們可以教幼兒先學會輪流分享的禮儀。如在玩玩具時,我們可以告訴幼兒誰先拿到玩具誰先玩,後來的人想玩可以說:我也想玩這個玩具,你玩一會兒可以輪給我玩嗎?漸漸地,幼兒學會了協商,也了解到尊重別人及等待輪換的重要性,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實行輪流分享,也為幼兒遵守秩序習慣的養成打下了基礎。比如玩跳房子游戲,幼兒必須要排隊輪流玩,不可能場地上每個人畫一套房子,不肯能大家同時玩,玩多了這種輪流分享的游戲,幼兒自然而然會養成輪流分享的好習慣。
2、共同分享的習慣。在相同的時間內,孩子們自願結合,通過互相間的配合和協調融洽地進行分享,最終使彼此的情感都獲得滿足,達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幼兒在玩《搭積木造新房》游戲時,先讓小朋友四人一組進行搭積木比賽,看哪一組小朋友的積木搭的房子又快又好。再選出幾組做的又快又好的小組,讓他們向大家介紹他們是怎樣分工合作,怎樣想出漂亮的房子,看到大家一起做的房子這么漂亮,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幼兒會說出看到大家做的房子這么漂亮心裡很高興,如果自己單獨做的房子肯定沒有大家一起做的漂亮,而且大家一起做很開心。在幼兒參與游戲的分享過程中,老師協調關系,引導幼兒與他人合作,強化幼兒共同分享的行為以及合作行為,促使幼兒養成共同分享的好習慣。
3、平等分享的習慣。三-六歲的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都是由利益決定的,所以在分享時常會出現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為。比如在分享活動中我們常聽到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給你玩之類的話。出現這樣的問題時,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是不是帶來的分享物品只給自己的好朋友玩呢?別人想玩怎麼辦?當別人把自己的玩具給你玩時,你是不是很高興?如果別人不給你玩,你是不是很難過?讓幼兒通過換位思考,體驗感受別人的心情,從而養成平等分享的好習慣。
幼兒分享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從認識到行為,並且逐漸內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演變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貫穿於每一日的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分享教育,會使幼兒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會使他們主動分享,樂於分享,從而愉快、主動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之中。並且通過游戲活動中的互相合作,能有效地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合作及友好的人際關系。
D. 為什麼幼兒游戲能夠幫助孩子去自我中心課程教育研究
為什麼幼兒游戲能夠幫助孩子去自我中心課程教育研究
分享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於他人共同佔有某種物品、擁有某種情感的利他行為,這種行為能減少幼兒的自我中心行為,從而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樂意與人分享的孩子,能感受別人的情感,沒有獨霸心理,在同伴有困難時會給予幫助。從小形成這些良好的品質,為今後成長為有愛心、樂群、寬容、謙讓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礎。喜歡玩游戲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與各項游戲之中。在幼兒園以及家庭中,游戲日益為人們所重視,被作為豐富幼兒生活,開發幼兒智力、強健幼兒體格、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這也說明,游戲是分享教育的有效途徑。?不妨我們來探討一下。
一、在游戲中激發分享意識。
要激發幼兒的分享意識,要使幼兒真正認識分享的意義,必須在游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關心別人、愛別人的思想教育。首先讓幼兒信任對方,關愛對方,必須在幼兒之間、師生之間建立信賴和親密的感情。我們可以組織孩子玩《猜猜我是誰》、《找朋友》、《占圈》等簡單的游戲,讓幼兒從互相從陌生到熟悉,讓他們感覺到和好朋友一起玩是非常愉快的事。其次,組織幼兒玩《為災區贈送物品》、《幫助盲人過馬路》、《拾廢物》、《我愛佛山》、《娃娃家》等游戲,讓幼兒從只關心自身的利益逐步認識到理解他人的處境或者困難,自己也應關愛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最後老師應為幼兒樹立分享的榜樣。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威信,教師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和情感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我們應注意自身行為,為幼兒樹立正面的榜樣。我常常有意識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新游戲、好玩的游戲材料或者新出的幼兒玩具說個幼兒聽,以及教他們玩新的游戲材料,他們都很樂意聽。後來,有很多幼兒的爸媽給他們買了新的玩具,或者他們有好玩的游戲都會主動與老師、同伴分享。當然,幼兒的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教師對有分享意識的幼兒應給予積極評價和鼓勵,會激發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的動機。同時,在游戲時,幼兒也會無形當中模仿其他幼兒的分享行為,其實我們引導那些具備分享意識能力強的幼兒與能力弱的幼兒一起游戲時,讓他們在共同的接觸中,逐步受到分享氛圍的薰陶。例如:有一次,幼兒在玩自帶玩具時,小氣的毓德在玩著自已的遙控賽車,只給同伴看,不準同伴碰他的遙控器。剛好大方的文銳也帶來了遙控汽車,於是我就叫文銳和毓德一起玩他們的遙控車,比一比誰的遙控車能最快通過障礙物到達終點。有很多汽車迷的男孩子圍著他們看遙控車表演比賽,這時慶澤就跟文銳說:文銳,借你的遙控車給我玩一玩,好嗎?文銳很大方的說:好,說著就把遙控器遞給慶澤。毓德看到文銳這么大方的把遙控車借給同伴玩,後來銘傑向他借遙控車,他也能主動把遙控器交給銘傑。
二、在游戲中創造分享機會。
1、分享游戲材料的玩法。
我們在開展各種游戲活動時,經常要用到一些游戲材料。體育游戲活動中我就以一物多玩為指導思想,組織開展活動,利用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各種器械的多種玩法,讓幼兒把體育器械的玩法與同伴分享,以及共享體育器械,使大家在游戲中達到享受體育器械帶來的快樂。例如:開展體育游戲《呼啦圈轉轉》,將呼啦圈放在地上,請幼兒想一想:要讓呼啦圈旋轉,可以怎麼玩呢?幼兒各自嘗試呼啦圈旋轉的方法。我就巡迴觀察,請做出不同旋轉方式的幼兒為大家分享呼啦圈的玩法。角色游戲中,常常會有新材料的出現。當幼兒對投放的新材料不知道該如何使用時,老師啟發幼兒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裡見到這些東西呢?它是用來干什麼?可以請知道的小朋友向大家分享材料的使用方法。那些知道材料使用方法的幼兒,都很主動、很樂意地告訴大家如何使用材料,有些幼兒還會親自動手教同伴用。這樣幼兒在下次游戲情景中就會使用新材料了。2、 分享游戲時的情緒情感。
我常常利用游戲讓幼兒體驗別人的情感,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樂別人之樂,憂別人只憂。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人的情感處境,使幼兒逐漸認識到,得不到分享的心情是難過的,痛苦的,與別人分享可以使別人快樂,明白分享給大家帶來團結、快樂和友好。在角色游戲中,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積極的情緒情感,如生日會、愉快的春遊、我獲獎了等等。我就將這些開心的事情作為分享的內容,讓每一個幼兒都來感受這份快樂,但是情緒的出現往往是一瞬間的,但是有些孩子在分享中無法再次表現當時的心情。所以老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用攝像機把幼兒的精彩瞬間攝下來,然後通過視訊的方式來讓幼兒一同分享快樂的情緒,這會讓幼兒身歷其境,完全體驗當時的情緒情感,同時也避免了幼兒講得不如做得好的問題。例如:在幼兒玩皮球的游戲時,我准備了數量不多的皮球,見一些幼兒拿到皮球,一些幼兒沒有拿到皮球,我就問拿到皮球的幼兒別的小朋友沒有皮球玩怎麼辦?讓幼兒通過思考,自覺產生分享的語言和行為。有的幼兒說:把這個皮球給他玩吧!並將皮球遞給沒有球的小朋友,有的則說:我們一起玩吧!過後,我就用視訊播放幼兒玩皮球的情景,抓住這一教育時機問他們:和他一起玩皮球高興嗎?為什麼高興?幼兒說:我把皮球給大家一起玩很高興。她能想出皮球的多種玩法,而且她拍球很厲害,能拍很多下。3、分享游戲中的熱點話題。
幼兒在進行游戲活動時往往會產生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認清事物本質。在我班幼兒開展流動獻血車活動中,有一個長的很胖的濤濤去流動獻血車獻血,被醫生楠楠告知:你太胖了,不符合獻血者的要求。於是,我就問醫生:那濤濤應該怎麼辦呢?孩子們開始討論起來,有的說要減肥,有的說少吃肉,還有的說不要吃油炸的食品。當老師問幼兒:我們平時應該吃些什麼食物,才能讓自己變得很健康?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運動,不要吃垃圾食品,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通過交流,孩子們初步了解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對孩子今後的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圍繞一個話題的分享,孩子們有很濃的興趣,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大家分享,講者津津樂道,聽者聚精會神。
三、在游戲中鼓勵分享行為。
鮑威爾、弗爾德曼是《成功的孩子們》一書的作者,他的一段肺腑之言發人深思:作為家長,你是孩子生活中最為強大的力量。你可以通過給孩子以鼓勵,並對他們所取得的成績予以肯定和贊賞,來讓孩子振作精神,拼搏進取,勇於創新。你不必總是對孩子的每種做法都表示贊同,但你應當讓他們時時刻刻都堅信,你是他們前進途中的堅定支持者。因此,作為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吝嗇贊美、表揚之詞,要多鼓勵幼兒。當幼兒一旦在游戲中有了分享行為時,我們就及時用鼓勵孩子的分享行為,幼兒就會愉快、自尊、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逐步內化為幼兒自身的意識。所以,幼兒分享行為的形成確實離不開鼓勵。當幼兒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分享游戲材料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如,你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真大方!你們倆配合得真好!教師贊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輕撫孩子的肩膀、對孩子親切地點頭、翹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勵,情緒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進一步強化分享合作的動機,願意更多地、自覺地做出分享行為。而對不太會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識的幼兒,教師要給予適時的引導與指導,針對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建議,如:你們要按次序輪流玩。沒人陪你玩,多冷清,快去找個朋友吧!你給他玩,他也給你玩,那大家不就可以共同玩了嗎?你跟他說,你搭好了,多的積木再給我搭好嗎。你可以先借給他玩,再向他借其他東西。或者讓他們體驗一下獨占帶來的直接後果。同時,
教師還要引導幼兒學會關注同伴出現的良好行為,從觀察比較中學會自我調整與辨別,教會幼兒進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表揚。在教師積極的鼓勵和適宜的引導下,
幼兒的分享行為與分享技能會逐步而有效地得到提高。
四、在游戲中培養分享習慣。
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認為: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
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所以在游戲活動中,我們要利用各種方法培養幼兒的分享習慣。
1、輪流分享的習慣。在不同的時間內,大家將分享物品輪換使用。由於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不易掌握。我們可以教幼兒先學會輪流分享的禮儀。如在玩玩具時,我們可以告訴幼兒誰先拿到玩具誰先玩,後來的人想玩可以說:我也想玩這個玩具,你玩一會兒可以輪給我玩嗎?漸漸地,幼兒學會了協商,也了解到尊重別人及等待輪換的重要性,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實行輪流分享,也為幼兒遵守秩序習慣的養成打下了基礎。比如玩跳房子游戲,幼兒必須要排隊輪流玩,不可能場地上每個人畫一套房子,不肯能大家同時玩,玩多了這種輪流分享的游戲,幼兒自然而然會養成輪流分享的好習慣。
2、共同分享的習慣。在相同的時間內,孩子們自願結合,通過互相間的配合和協調融洽地進行分享,最終使彼此的情感都獲得滿足,達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幼兒在玩《搭積木造新房》游戲時,先讓小朋友四人一組進行搭積木比賽,看哪一組小朋友的積木搭的房子又快又好。再選出幾組做的又快又好的小組,讓他們向大家介紹他們是怎樣分工合作,怎樣想出漂亮的房子,看到大家一起做的房子這么漂亮,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幼兒會說出看到大家做的房子這么漂亮心裡很高興,如果自己單獨做的房子肯定沒有大家一起做的漂亮,而且大家一起做很開心。在幼兒參與游戲的分享過程中,老師協調關系,引導幼兒與他人合作,強化幼兒共同分享的行為以及合作行為,促使幼兒養成共同分享的好習慣。
3、平等分享的習慣。三-六歲的幼兒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都是由利益決定的,所以在分享時常會出現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為。比如在分享活動中我們常聽到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給你玩之類的話。出現這樣的問題時,老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是不是帶來的分享物品只給自己的好朋友玩呢?別人想玩怎麼辦?當別人把自己的玩具給你玩時,你是不是很高興?如果別人不給你玩,你是不是很難過?讓幼兒通過換位思考,體驗感受別人的心情,從而養成平等分享的好習慣。
幼兒分享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從認識到行為,並且逐漸內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演變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貫穿於每一日的游戲活動之中。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分享教育,會使幼兒體驗到分享的快樂,會使他們主動分享,樂於分享,從而愉快、主動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之中。並且通過游戲活動中的互相合作,能有效地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合作及友好的人際關系。
幫助幼兒去自我中心的游戲是什麼游戲
自我中心是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大約到了三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在此階段,兒童以自我為中心觀察世界,認為周圍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關。他們往往從「自我」出發來進行行為選擇和活動設計,而不考慮他人。很多實驗證明了這一特點。 可以說「自我中心」人人都有,知識程度和發展速度上存在著個體差異。如果自我傾向過於嚴重或到了4-5歲,甚至6-7歲,還停滯在自我中心階段,這就成了問題。 兒童自我中心的形成往往與父母不恰當的教養方式有關。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大約到了三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在此階段,兒童以自我為中心觀察世界,認為周圍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關。他們往往從「自我」出發來進行行為選擇和活動設計,而不考慮他人。很多實驗證明了這一特點。 可以說「自我中心」人人都有,知識程度和發展速度上存在著個體差異。如果自我傾向過於嚴重或到了4-5歲,甚至6-7歲,還停滯在自我中心階段,這就成了問題。 兒童自我中心的形成往往與父母不恰當的教養方式有關。幫助兒童走出自我中心,父母需要學習,採取科學的教養方式。 1、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 父母和祖輩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於孩子身上,這樣很容易溺愛孩子。溺愛會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使孩子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長輩們理所當然地圍著自己轉,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父母應有意識地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把孩子視為獨立的一個人,視為與其他家庭成員平等的一個人。這樣就會使孩子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也看到別人。 2、運用移情方法。 即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的想到別人。例如,一對父母帶著孩子去拜訪朋友,朋友家的孩子正在吃香蕉。朋友就叫自己的孩子拿一個香蕉給來玩的孩子吃,但孩子不肯。朋友就開導他說:「小朋友到我們家來玩,我們應好好地招待人家。如果你去別的小朋友家玩,人家只顧自己吃東西而不給你吃,你會高興嗎?」孩子說:「不高興」。朋友接著說:「對呀,所以我們要給小朋友吃,他才會高興呀。」通過一個比較,朋友家的孩子就拿出香蕉了。可見,孩子走出自我中心,需要父母引導。作為父母,應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和比喻等手段引導孩子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促進孩子從「自我」走向「他人」,由自己想到別人。 3、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過度保護、封閉孩子會使孩子失去與他人游戲的機會,也會使孩子失去認識他人價值的機會。在集體活動中,能使孩子品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體驗到與他人合作的意義,從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課程教育研究是核心嗎
目前還不是核心,只是省級刊物
期刊名稱 課程教育研究
期刊CN號 15-1362/G4
主管單位 內蒙古社會科學聯合會
主辦單位 中國外語學習學研究會
幼兒教育中家長指讀教育能幫助孩子認字嗎?
之前我家孩子也是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為此讓我們很是頭疼,偶然的一次上網瀏覽 母親大學 網站的時候,親子教育家周正老師的契約式管理方式,讓父母玩住孩子,讓我和老公受到不少啟發,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孩子的很多問題都解決了,向大家推薦母親大學。
ジヘ*※№※ザ∈╭
中國知網為什麼查不到課程教育研究
刊名: 課程教育研究
Course Ecation Research
主辦: 中國外語學習研究會
周期: 旬刊
出版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語種: 中文;
開本: 16開
ISSN: 2095-3089
CN: 15-1362/G4
郵發代號: 16-129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課程教育研究
創刊時間:2012
PS:這個刊物上知網的,可能你檢索的方式不對吧,該刊物的詳細資訊如上。
幼兒教師為什麼要研究幼兒自主游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綱要》要求我們做到:「為幼兒提供游戲的條件,尊重幼兒游戲的意見,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滿足和發展。」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重要方式,是符合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前蘇聯的阿爾金稱游戲為「兒童的心理維生素」。我們知道在幼兒園的很多活動中,游戲貫穿於語言,音樂、美術、鍛煉、數學等各項活動中,幼兒通過各種游戲獲得了知識,開發了智力,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那麼,做為幼教一線的工作者,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游戲在活動中的重要性,為更好開展幼兒園游戲活動打下基礎,讓幼兒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學中玩。
一、游戲的基本特點
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游戲,而游戲又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在幼兒園眾多活動中,游戲總是貫穿其中,使我們的各項活動豐富多彩,意義深刻。
1、游戲具有自願性。
幼兒參加游戲活動是發自內心的,是安全主動自願的,如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會根據教師投放的不同材料,選擇自己喜歡的區角進行游戲,根本不需要教師刻意去安排、督促,他們自己充當各種角色,設計游戲過程,自行支配各種玩具。
2、游戲的自主性
幼兒園課程本身具有很強的游戲性。游戲為教師和幼兒的自主選擇提供了空間,在游戲中,幼兒盡情發揮想像,讓思維在想像與現實間自由馳騁。
3、游戲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幼兒在參與各種活動時,非常關注游戲的過程,他們不注意結果會怎樣,只要大家在一起玩得開心就好。
二、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兒童游戲的生活理論明確闡述了「游戲是兒童的生活,兒童的生活就是游戲」。這使我們更高層次地意識到游戲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價值。
1、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成長。
幼兒時期是孩子生長的關鍵時期,而游戲是非常自由的,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組織進行的,如在音樂教學中插入音樂游戲,區域活動中的自主游戲,戶外活動中的體育游戲等,這些游戲的內容貼近幼兒的實際年齡,難易程度教師可以因人而異,適度調整,調動了全體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比較適合幼兒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2、游戲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
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與同伴藉助游戲材料及教師所創設的環境、自由進行各種模仿、共同操作、探究,很大程度地滿足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在區域活動中,我為玩「娃娃家」的小朋友准備了五顏六色的手工紙,剛開始,我發現幼兒只會把各種顏色撕成條或片堆放在一塊兒,後來我參與其中,用紅色的手工紙做了一道「涼拌胡蘿卜絲」,這下孩子們可得了勁,紛紛大展廚藝,做了很多道菜,還有回族的特色麵食,如麻花、饊子等,我清楚地記得,我班的馬夏天小朋友用綠色的手工紙做了一道「拍黃瓜」,他在周圍用紅色的手工紙撕了一些「紅椒絲」,上面用白紙屑澆了一層「蒜泥」,在本次活動中,幼兒認識了各種顏色,學會了審美,更明確了現實生活中各種顏色的合理搭配。
3、游戲增強了幼兒的集體意識。
在諸多游戲情節中,幼兒要多與同伴交流、協作,共同制訂一些游戲規則,還是拿「娃娃家」來說吧,幼兒要分配角色,誰當爸爸,誰做媽媽,誰來做小寶寶,另外,再設計一些其他角色,如客人等,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比較關注弱小群體,讓他們當小寶寶,得到「大人們」的關愛與照顧,好「吃」的,好玩的都讓給年齡小的幼兒,還懂得了怎樣有禮貌地去接待來客,簡直玩得不易樂乎,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學會了謙讓,學會了與同伴友好相處,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去關愛、幫助別人,集體意識在幼兒的無意識中得到了體現。
4、游戲活動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各種角色游戲的開展,既滿足了幼兒的心理需要,更促進了幼兒社會化的發展。如在音樂活動《理發店》中,幼兒不只學會了歌唱,教師還投放了各種理發道具,如剪刀、推子、吹風機、毛巾、夾子、工作服等,幼兒模仿理發店的員工們如何洗、剪、推、吹等一系列動作,幼兒在享受店員熱情的服務後,不但要說,還要付錢,尊重別人的勞動,體驗勞動的快樂。
另外,幼兒在參加游戲的過程中,能發泄不良情緒,消除緊張、膽怯等心態,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
三、教師在游戲活動中如何進行積極、有效的指導。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活動,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帶領幼兒到一定場所開始游戲活動,這時孩子們會三個一群、兩個一夥共同商量玩什麼游戲,有的說玩這個,有的說玩那個,意見統一了就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游戲中,意見不統一時,幼兒會無目的地分別去尋求新的夥伴,由此可見,游戲是出自幼兒內心的興趣和願望,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游戲都要讓幼兒去自主選擇、自主發揮,有時,教師的指導作用也非常重要,我們在尊重了幼兒意願的前提下對幼兒的游戲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指導。
首先,教師要精心地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調動幼兒參加游戲活動的積極性。
教師在游戲活動前准備豐富多彩的、有利於開展游戲的各種材料,例如:在區域活動中的「」里,我們為幼兒提供了聽診器、白大褂、護士帽等,幼兒相互商量,分配好角色,假設了情境,上演了一冪白衣天使拯救人民群眾的生活劇,另外,還擺放各顏色手工紙、蠟燭、香、火柴等,孩子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自製香燙畫的游戲……
所以,教師要盡可能為幼兒創造一個能引發他們游戲的環境,同時不要太花哨,以免讓幼兒無從下手,還要不定期的更換活動材料,由簡向難適度推進,不要讓幼兒的思維停止不前。
其次,教師要留給幼兒足夠的時間盡情地玩游戲。
由於時間關系,我們有時會在孩子玩了一半時,讓他們收拾材料,停止游戲,看到他們一臉的不情願,我還真不忍心去打擾他們。
組織一段游戲對於幼兒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能把自己感興趣的事用游戲表現出來,其實是孩子們能力的一種釋放,我們應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們在游戲中體會成就感。
第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游戲的難易程度,教師讓幼兒明確游戲的規則與方法,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
對於一些新的游戲,如果幼兒不知道怎樣去玩,勢必會打消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因此,游戲前,教師要用簡短、明了的語言、形象的肢體動作進行示範,讓幼兒明白游戲的名稱及玩法,讓幼兒之間、師幼之間互相學習、掌握游戲規則,學會玩游戲,對年齡小的幼兒更要細心指導,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游戲的機會。
實踐證明,游戲是一種有益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自由活動,對於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和培養,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教師應把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在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將游戲融入到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領域中,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全面的發展。
2016年教育研究生考什麼課程
1、201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是根據報考學校的不同而不同的,具體考試科目請查詢欲報考學校的2016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2.目前碩士研究生考試現場確認工作正在進行,考生須本人持二代身份證和畢業證原件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憑網報編號到考點確認網報資訊、繳費和照相,不得由他人代為確認。未進行現場確認者,報名無效。
3.報名時學歷或學籍校驗未通過的考生現場確認需提供學歷、學籍認證報告及相關證明;因違規被暫停考試的考生我考點將不予現場確認。
4.在錄取當年9月1日前可取得國家承認本科畢業證書的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本科生,須憑頒發畢業證書的省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辦公室或網路教育高校出具的相關證明方可辦理現場確認手續。
幼兒教育課程研究的四課是指什麼
值得很多東西
**************************************************************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
E.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該怎麼教育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總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其實遇到這種情況家長真的沒有必要太過著急,因為這是孩子成長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耐心的去引導孩子,教會孩子規則,並且給孩子培養執行規則的習慣。
三、習慣執行規則
最後一步就是要讓孩子習慣執行規則,因為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規則的意識,如果他還是不遵守規則的話,就需要承擔一定的後果。比方說他不願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卻要去搶奪別人的玩具,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懲罰他,不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讓他明白規則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孩子在規則之下慢慢學會如何去和別人相處,同時也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遵守規則。之前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就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