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理論上說去自我中心化的幼兒是多少歲

理論上說去自我中心化的幼兒是多少歲

發布時間: 2023-01-11 12:42:13

㈠ 幼兒園小班孩子年齡的發展特點

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幼兒園小班孩子的發展特點,歡迎大家閱讀。

1.逐漸「去自我中心」,學會生活自理

小班幼兒開始「去自我中心化」,首要表現就是開始學習按照成人的指令進行行動,慢慢發展各項生活自理能力。這也是她們開始適應集體生活的第一步。

教師要注意多在一日生活中通過多環節滲透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生活自理。

2.行為受情緒支配

小班幼兒行為受情緒影響大,情緒不穩定,很容易因為小事大哭大鬧。他們仍然非常依戀父母與老師。

教師要注意多與小班幼兒進行親密的接觸,建立師生間的信任關系,使幼兒的情緒逐步趨向穩定。

3.開始逐步接納同伴

小班幼兒的社交范圍獲得了極大的擴展,這正是他們學著與他人相處、接納同伴的體現。

教師要多進行引導,幫助幼兒體會和同伴一起游戲、生活的樂趣,接納在集體中生活,並為自己是班級的一員感到高興。

4.動作協調性增強

小班幼兒的大肌肉動作開始協調,但還不擅長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某一動作;雙手的協調性大大增加,但精細動作的發展還比較弱。

教師要注意在運動時多進行動作的變化,在游戲活動時選擇一些簡單的、對手部動作精細要求不那麼高的活動。

5.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兒具有極為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喜愛問成人各種各樣的問題。

教師要善於利用這種好奇心來開展教學活動;同時要注意好奇心可能招致的安全隱患。

6.根據生活經驗,掌握簡單的概念

小班幼兒認知范圍逐步擴大,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進行了建構,能掌握一些諸如大小、形狀、顏色的簡單概念。

在了解班上幼兒實際認知水平的情況上,教師要結合教學活動幫助幼兒對認知進行擴展、進一步進行經驗的積累。

7.喜愛模仿

小班幼兒的模仿性非常突出,模仿也成為了小班幼兒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以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8.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小班幼兒已經基本掌握所在地區的所有語音,但發音還有些問題。他們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但語言還不夠流暢。

㈡ 童年期兒童思維有哪些特點

讓·皮亞傑(Jean Piaget,生於1896年8月9日,逝於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的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一生留給後人60多本專著、500多篇論文,他曾到過許多國家講學,獲得幾十個名譽博士、榮譽教授和榮譽科學院士的稱號。

幼兒的思維發展表現出三種不同的方式: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幼兒早期的思維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幼兒中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幼兒末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

1.直覺行動思維

0~2歲幼兒的思維主要是直覺行動思維。直覺行動思維是指主要利用直觀的行動和動作解決問題的思維。例如,幼兒通過拖動桌上的布來獲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直覺行動思維離不開幼兒對客體的感知和動作,是幼兒早期出現的萌芽狀態的思維。皮亞傑認為這個階段幼兒思維的發展有兩個明顯的標志:一是幼兒有時不用明顯的外部嘗試動作就能解決問題;二是產生了延遲性模仿能力。所謂延遲性模仿是指模仿的對象或動作在眼前消失一段時間後對行為或動作的模仿。

總體上說,幼兒大致獲得了以下能力:幼兒通過伸手和抓握等動作,開始注意到物體的空間關系,這使幼兒逐漸超越了直接的感知和運動,開始理解周圍的世界;幼兒突破了直接經驗的限制,發展起了具有先後的時間維度的概念,出現了對因果關系的初步理解;幼兒開始逐步理解目標和手段的關系;幼兒可以模仿不在眼前的行為並表現出明顯的目的性等等。

在皮亞傑看來,這一階段的幼兒思維發展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獲得了「客體永久性」的概念,即幼兒明白了消失在眼前的物體仍將繼續存在。皮亞傑認為,幼兒在沒有直接感知物體時卻相信物體仍然存在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貫穿整個感知運動階段,其典型的表現就是嬰兒出現藏貓貓的游戲行為。直覺行動思維是貫穿人的一生的思維方式。幼兒的直覺行動思維離不開幼兒對實際物體的感知和動作,因而缺乏行動的計劃性和對行為結果的預見性,思維具有明顯的狹隘性。




(圖:守恆實驗)

3. 抽象思維的萌芽

抽象思維是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詞,根據事物本身的邏輯關系解決問題的思維。在幼兒末期即幼兒6~8歲這一時期,幼兒開始出現抽象思維的萌芽。

第一,幼兒開始獲得可逆性思維。例如,幼兒開始認識到如果在一堆珠子中減去幾個,然後增加相同數目的珠子,這堆珠子的總數將保持不變。

第二,幼兒的思維開始能夠去自我中心化。所謂去中心化是指幼兒認識到他人的觀點可能與自己的有所不同,幼兒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例如,幼兒開始能夠解決「三山問題」。

第三,幼兒開始能夠同時將注意集中於某一物體的幾個屬性,並開始認識到這些屬性之間的關系。例如,幼兒開始認識到一個物體可以有重量和大小等幾個屬性,並且認識到這些屬性是可分離的。

第四,幼兒開始使用邏輯原則。幼兒獲得的重要邏輯原則是不變性原則,即一個客體的基本屬性不變。另一個原則是等價原則,即如果A的某種屬性等於B,B等於C,則A必然等於C。

㈢ 兒童的自我中心化

                      文/Angela自在

關於研究兒童,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三山」實驗。

實驗材料是一個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顏色不同的假山模型。

首先要求兒童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然後要求兒童面對模型而坐,並且放一個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邊,要求兒童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結果發現幼童無法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皮亞傑以此來證明兒童的「自我中心」的特點。

皮亞傑認為,在兒童認知發展到前運算階段(2—7歲)時,這個時期的兒童思維特徵之一就是自我中心性:即兒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觀點,不能接受他人的觀點,也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相區分和協調。

所以,他們會表現出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我見即他見"。

他們覺得自己看到的,就是別人看到的,這是發展的水平所決定的。

所以,從發展的理論上來說,不能對7歲以前的小孩子說:"你真自私,你為什麼不會替別人著想,你真是個白眼狼。"

因為他們的能力沒有達到去自我中心化的程度。所以這時候跟他們講道德,講道理,他們只能是一頭霧水,並且「死性不改」。

個人認為,理解到這一點很重要,在兒童身上,不管是認知發展,還是道德發展,都是分階段的。

有時候所謂的拔苗助長,是不了解,如果真的了解到兒童發展的特點,就能減少一些事倍功半的事情。

㈣ 2歲至7歲小兒的思維特點是

一、兒童思維的產生和發展


4、鍛煉兒童的思考力。在家庭生活中,鍛煉兒童思考力的機會是很多的,只要家長在 這方面做有心人,善於引導兒童去思考就會獲得豐收。玩玩具、做游戲、猜謎語、養小動物 、養花以及參加家務勞動等等,都可以使和童積極動腦筋去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推理等 一系列邏輯思維活動,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搭積木、拼六面圖、拼七巧板等等, 都要動腦筋找出規律才能完成。有些智力游戲,不僅要動腦筋還要比速度才能取勝。

5、教給兒童正確的思維方法:思維的特徵是概括性、間接性和邏輯性,兒童隨著年齡 的增長,有了較多的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語言發展也達到較高水平,為思維發展提供了條 件工具。但還要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這些條件和工具,兒童不是一開始就 能掌握的,家長和老師都要引導和教給兒童,遇到問題如何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和概括, 作出邏輯的判斷、推理來解決。教兒童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兒童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 法,就如插上了思維發展的翅膀,抽象思維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發展和提高。

㈤ 筆記【day22  日內瓦學派的發生認識論——兒童認知中的自我中心】

(二)兒童認知中的自我中心

皮亞傑幾十年研究的主要成就是發現兒童不同於成人。兒童思維的核心特點是自我中心,所謂自我中心是指兒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的動作上的現象。這種自我中心不僅表現在兒童的言語中、表象中、邏輯中,而且在兒童的外部行為中也比比皆是。皮亞傑在關於兒童的世界表象和物理因果關系的研究中指出,在一定的發展階段,兒童在大多數場合下都認為對象就是直接知覺的那個樣子,而不懂得從事物的內部關系中觀察事物。例如,兒童認為月亮在跟著他走,只要他不走,月亮也就不走了。這種擬人化(泛靈論)的現象,皮亞傑稱之為「實在主義」正是這種所謂的「實在主義」妨礙了兒童,使他們混淆於自我與客體間的界線,不能擺脫自己的主觀感受的束縛,不善於從事物內部的相互聯系中去認識事物。因而把注意力僅僅集中在自己的觀念和動作止,導致兒童把個人瞬間的感知當作絕對的真理。兒童的實在主義,使兒童表現出令人十分費解的現象,一方面,他們與直接觀察相連,另一方面,他們比成人遠離客觀世界。概而言之,實在主義使兒童徘徊在世界的現象之中,而又使他們遠離於世界的客觀本質。

體現兒童自我中心的實在主義。不僅表現在智力活動中,也表現在兒童的道德認識中。由於兒童在認知和情感上都處於心理的劣勢,他們對成人(主要是對父母)形成了單方面的尊敬。這種由愛和怕所構成的單方面的遵敬,表現在兒童處理與成人關系時形成的服從。服從是兒童責任感的源泉。皮亞傑說,「兒童的第一個道德感是服從,而所謂善的另一個標准長期以來就是父母的意志。」如同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一樣,幼兒的道德情感也是直觀的,「幼童的道德在本質上始終受外界支配,即服從於外在意志,即他所尊敬的人或父母的意志。」因此,皮亞傑把這時的兒童道德認識稱作以他律為主要特徵的階段。所謂他律是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受他自身以外的價值標誰所支配。在對待游戲規則的態度上,幼兒並不能全部掌握它們,但他們把規則看作是神聖的,不可違背的。因為規則是成年人制定的。因此,幼兒表現出規則實踐與規則意識之間的矛盾。皮亞傑把幼兒由他律引向的一個有規則結構稱之為道德實在論。道德實在論引出客觀的責任感。所謂客觀的責任感,就是指兒童對行為作出判斷時,主要依據行為的物質後果,即行為符合或違反規則的程度,而不是考慮行為者的主觀動機。即使對說謊這一類行為,在幼兒看來,說一次謊話的嚴重性,不在於兒童存心欺騙的程度,而在於說話和客觀的真相在實質上相差的程度。」

例如,一個孩子在街上散步被一條大狗嚇了一跳,回到家中他告訴母親說,他看到一條像牛一樣大的狗。另一個孩子放學回到家中告訴媽媽,老師給了他一個「優」,而事實上根本沒有這么回事。對於以上兩例說謊行為,幼兒認為前者,即說自己看見一條跟牛一般大的狗的孩子更壞些,「因為決不會有(像牛一樣大的狗)」。而對後者,即以報優的方式騙取母親獎賞的孩子,幼兒則認為性質不那麼嚴重,因為「在學校中,有時候能得到好分數,有時候不能」,「他母親相信這個謊言」。隨著兒童年齡的增大,客觀的責任相應減少,主觀的責任逐漸占據了主要地位。研究發現,如果把10 歲以下的兒童對道德判斷問題的回答分為客觀責任和主觀責任兩類,可以發現,6歲以下的兒童還不能進行比較,7歲左右的兒童對道德判斷表現為客觀的責任,而9歲左右的兒童開始表現出主觀責任。

在皮亞傑看來,不僅是道德發展存在一個從自我中心中解脫出來的問題,整個社會化發展也是如此。「兒童的社會發展從自我中心的狀態開始轉向互相交流,從不自覺地把外界同化到自我轉向互相理解,導致人格的形成,從整體混沌的未分化狀態轉向以有紀律的組織為基礎的分化狀態。」自我中心是一種穩定的、無意義的錯覺,意味著對世界的相對性和協調觀點缺少應有的理解,在認識活動中將主客體混淆,而把自我的看法不自覺地強加在周圍的人和事上。究其本質,自我中心是由於思維缺乏可逆性,而缺少可逆性的機制則在於同化與順化的對抗。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識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皮亞傑稱之為去中心化。認識上的自我中心不僅發生在幼兒期,事實上,它可以發生於任何一個發展階段。因此,從自我中心狀態向解除自我中心的過渡是認識在任何發展水平上的特徵。這個過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使皮亞傑把它稱之為發展規律。

從出生到青少年的智力發展中,兒童從三個不同的水平上解除自我中心:

第一次是在出生到2歲之間,兒童從完全分不清主體與客體的混沌狀態發展到能理解世界是由客體組成的,而他本人也是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客觀存在的人。

第二次自我中心表現在前運算階段,兒童分不清自己的觀點與其他人的觀點之間的差別。7-8歲時,由於去中心化的結果,兒童得以理解物體之間的客觀關系,並且在人們之間建立合作關系。

第三次自我中心出現在 11-14 歲,,少年兒童認為自己的思維能力是無限的,沉湎於無休止的脫離現實的「改造社會」的議論之中,這個時期的去中心化是兒童從抽象地改造社會轉變為實際的活動家,開始嚴肅地、切實地考慮實際職業和工作,產生了一種成人感。

皮亞傑認為,任何一次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須有兩個條件,第一意識到自我是主體,並把主體與客體區別開來;第二,把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的觀點協調起來,而不是把自己的觀點當成絕對真理。有人會說,兒童思維中的自我中心可能與他們的知識貧乏有關,如果擴大兒童的知識面,增加他們的知識量,能否避開自我中心呢?蘇聯的心理學家們曾經針對這一問題做了專門研究,研究發現,新的信息不能不反映在兒童的思維內容上,但新的知識並不能使兒童克服自我中心的錯覺。研究者在大班幼兒身上看到了幼稚的自我中心主義與現代科學說法的奇妙結合,兒童依然用泛靈論的、人為的原因解釋自然現象,年齡越大的兒童,越能經常運用電影的內容,用現代科技的產物:飛機、火箭、人造衛星的類比解釋自然形象。例如,一個6歲5個月的男孩在回答「天上的星星是從哪兒來的?」問題時,說「是用金紙做的,是宇航員扔在那裡的」。「太陽在運動嗎?〞「不能,因為它不能到處走。」「星星在運動嗎?」「在運動。」「為什麼?」「因為風把它吹向四面八方。〞這類研究表明,「首先,單純的積累,自發地掌握知識,不能代替思維形式,這一點與皮亞傑恪守的思想相一致。」其次,5歲以前的兒童只能根據自己看到的具體事實對現象作類比,他們能運用動畫片和電視節目的內容,但形形色色的新內容的後面仍是「實在論」、萬物有靈論和「人為主義」。兒童只是看到表面現象,依據他們的知覺作出判斷。對於一個具體的人來講,解除自我中心並不是必然的、必勝的。在一些心理發展水平低下的人身上,自我中心狀態會糾纏終身。自我中心狀態表現為認識上的主觀臆斷,行動上的為所欲為,作風上的獨行其是,情緒上的喜怒無常和人格上的浮虛狷狹等心理特徵。社會生活中常見的角色錯位現象,也是自我中心的範例。諸如此類,不去中心化,是很難在社會生活中准確定位的。正如皮亞傑所說,「一個人自己的思路越是前進一步,他就越能從別人的觀點看待事物,越能使他自己為別人所理解。」任何一個希望成功的人,如果不能解除自我中心,就不可能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從更廣泛的視角來看,一部人類認識史,就是人類不斷解除自我中心的發展史。例如,人類摒棄地心說,信奉進化論,破除迷信觀念,關心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物,尋找宇宙生命等,無一不是一種自我中心的解除。因此,「發現自我中心主義是皮亞傑在兒童心理學上的第一個巨大成就。這使他作為一個學者而譽滿全球。」

㈥ 幼兒園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幼兒園小班孩子的發展特點,歡迎大家閱讀。

1.逐漸「去自我中心」,學會生活自理

小班幼兒開始「去自我中心化」,首要表現就是開始學習按照成人的指令進行行動,慢慢發展各項生活自理能力。這也是她們開始適應集體生活的第一步。

教師要注意多在一日生活中通過多環節滲透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生活自理。

2.行為受情緒支配

小班幼兒行為受情緒影響大,情緒不穩定,很容易因為小事大哭大鬧。他們仍然非常依戀父母與老師。

教師要注意多與小班幼兒進行親密的接觸,建立師生間的信任關系,使幼兒的情緒逐步趨向穩定。

3.開始逐步接納同伴

小班幼兒的社交范圍獲得了極大的擴展,這正是他們學著與他人相處、接納同伴的體現。

教師要多進行引導,幫助幼兒體會和同伴一起游戲、生活的樂趣,接納在集體中生活,並為自己是班級的一員感到高興。

4.動作協調性增強

小班幼兒的大肌肉動作開始協調,但還不擅長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某一動作;雙手的協調性大大增加,但精細動作的發展還比較弱。

教師要注意在運動時多進行動作的變化,在游戲活動時選擇一些簡單的、對手部動作精細要求不那麼高的活動。

5.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小班幼兒具有極為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好奇,喜愛問成人各種各樣的問題。

教師要善於利用這種好奇心來開展教學活動;同時要注意好奇心可能招致的安全隱患。

6.根據生活經驗,掌握簡單的概念

小班幼兒認知范圍逐步擴大,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進行了建構,能掌握一些諸如大小、形狀、顏色的簡單概念。

在了解班上幼兒實際認知水平的情況上,教師要結合教學活動幫助幼兒對認知進行擴展、進一步進行經驗的積累。

7.喜愛模仿

小班幼兒的模仿性非常突出,模仿也成為了小班幼兒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以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8.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小班幼兒已經基本掌握所在地區的所有語音,但發音還有些問題。他們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但語言還不夠流暢。

教師可以多進行一些發音練習,並引導幼兒學會用比較完整、順暢的語言表達。

㈦ 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簡短

(一)
動作發展快

小班幼兒處於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而動作發展又是其重要標志。他們身體和手的動作已經比較自如,可以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由於動作發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別好動。由於骨骼肌肉的發展和大腦調節控制能力的不斷增強,在小班這一年中孩子動作的頸部非常快。

(二)
認識靠行動


幼兒動作的發展不僅對他們的身體發育,而且對他們的思維發展都有重要的價值。剛剛走過嬰兒期的3歲幼兒,正處於直覺行動到具體形象思維的過渡階段,他們的認識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行動。

(三)
情緒作用大

情緒對3歲幼兒的支配作用很大。他們容易激動,而且激動起來就難以控制。他們對成人表現出強烈的依戀,初次離開父母,會表現的極為不安。小班幼兒不僅依戀成人,而且夥伴之間的交往對他們的情緒也有很大影響。他們的認識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緒支配,他們的許多活動也都是「情緒化」的。

(四)
愛模仿


愛模仿,三歲幼兒突出的年齡特徵。他們喜歡模仿老師、家長和夥伴。小班幼兒正三在模仿中學習、成長的。模仿可以成為他們的學習動機,也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他人經驗的過程。幼兒的模仿並不是消極被動的臨摹,他們在模仿中同樣一有創造,有自己個性與情感的表達。

(六)常把動物或物體也當作人

幼兒常常把動物也當成人,甚至覺得沒有生命的物體也會說、會動、會想,是他們的同類。他們常和「娃娃」說話,跟小椅子「再見」,這是幼兒思維「擬人性」特點體現。正因如此,3、4歲的幼兒喜愛童話故事,自己也常生活在童話世界之中。

㈧ 幼兒自我意識萌芽的時間是幾歲

自我意識萌芽的時間是幾歲?幼兒自我意識萌芽的時間是一周歲以上,他就有自己的意識,想要什麼自己也能明白,雖然是不會說,但是他會比劃會叫你,會管你要

㈨ 皮亞傑關於兒童思維發展的階段劃分及其各階段的特點

J.皮亞傑關於認知發展的理論。他把認知發展分為4個大的階段,在每一大階段下又再劃分出若干小的階段。
第一階段為感覺運動階段。從出生到約2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動作和感覺應付外界事物。這一階段又再分為6個小階段:①從出生到1個月。此時,嬰兒尚不能覺察周圍的東西,甚至不能覺察自己的存在,分不清物與我,缺乏自我意識。②1~4個月。這時,嬰兒的動作變得較協調了,但還不能擺弄外物。③4~10個月。此時,嬰兒視覺與抓握動作協調起來。開始會擺弄身旁的東西。9~10個月的嬰兒知道東西離開了自己的視野仍然存在。④10~12個月。此時,行為已有目的,開始能預料行為的效果。⑤12~18個月。嬰兒對不同的物體,會作略為不同的動作,看會出現什麼結果。⑥18~24個月。嬰兒在行動之前,能在頭腦中思考動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第二階段為前運算階段。約2~7歲。這一時期的幼兒只能以表象進行思維,他們的思維是表面的、原始的和混亂的。前運算階段又可分為兩個時期:①前概念期,約2~4歲。此期以出現符號功能和模仿為特點。②直覺思維期,約4~7歲。幼兒主要對事物的表面現象作出反映,只會從一特殊情況推到另一特殊情況,並將無關的事情說成有因果關系。自我中心思想是這一階段的突出特點。
第三階段為具體運算階段。約7~11歲,在這一階段,兒童形成了初步的運算結構,出現了邏輯思維。但思維還直接與具體事物相聯系,離不開具體經驗,還缺乏概括的能力,抽象推理尚未發展,不能進行命題運算。這一階段兒童發展了「去中心化」,即只站在自己角度看問題的自我中心思想逐漸消失。此時兒童不僅能集中注意情況或問題的一個方面,還能注意幾個方面;不僅能注意事物的靜止狀態,還能看到動態的轉變;還能逆轉思維的方向。
第四階段為形式運算階段。約自11、12歲開始,到這一階段,個體形成了完整的認知結構系統,能進行形式命題思維,智力發展趨於成熟。皮亞傑起初認為形式運算的智力發展約在15歲完成。後來,1972年修正了原來的看法,認為正常的人不遲於15~20歲達到形式運算階段。

㈩ 兒童心理發展主要分為幾個時期

一共分為四個時期。

1、感知運算階段(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藉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了解的問題解決者。

2、前運算階段(前運算思維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歲)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借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

3、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算思維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歲)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

具有守恆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傑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著眼於抽象概念,屬於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4、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算思維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從11歲開始一直發展)這個時期,兒童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

其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能夠擺脫現實的影響,關注假設的命題,可以對假言命題作出邏輯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反映。同時兒童可以進行假設一演繹推理。

(10)理論上說去自我中心化的幼兒是多少歲擴展閱讀:

兒童心理的特徵表現

能力

所謂個性心理特徵,就是個體在其心理活動中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特徵,這主要是人的能力、氣質和性格。能力是制約人們完成某種活動的質量和數量水平的個性心理特徵。

一般說來,人人都有一般能力,但不一定都有特殊能力。智力就是指的一般能力;人的智力正是由各種能力構成的。

氣質

氣質這個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提出來的,後來羅馬醫生蓋侖(Galen)作了整理。他們認為人有四種體液——血液、粘液、黃膽汁和黑膽汁。

這四種體液在每個體內所佔比例不同,從而確定了膽汁質(黃膽汁占優勢)、多血質(血液占優勢)、粘液質(粘液占優勢)、抑鬱質(黑膽汁占優勢)四種氣質類型。其典型心理特徵如下。

膽汁質。膽汁質的人是以情感發生的迅速、強烈、持久動作的發生也是迅速、強烈、有力為特徵的。屬於這一類型的人都熱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氣急躁,心境變化劇烈,易動感情,具有外傾性。

多血質。多血質的人是以情感發生迅速、微弱、易變,動作發生也迅速、敏捷、易變為特徵的。偏於這一類型的人,大都活潑好動,敏感,反應速度快,熱情,喜與人交往,注意力易轉移,志趣易變,具有外傾性。

粘液質。粘液質的人是以情感發生緩慢、內蘊、平靜,動作遲緩、穩重易於抑制為特徵。偏於這一類型的人大都安靜,穩重,反應緩慢,情感不易外露,沉默寡言,善於忍耐,注意力不易轉移,具有內傾性。

抑鬱質。抑鬱質的人是以情感體驗深而持久、動作遲緩無力為特徵的。屬於這一類型的人大都反應遲緩,善於覺察他人不易覺察的秋毫細末,具有內傾性。

熱點內容
JJ游戲單機游戲挖礦叫什麼名 發布:2024-11-18 10:53:08 瀏覽:844
電挖挖礦 發布:2024-11-18 10:49:47 瀏覽:701
創客區塊鏈是什麼 發布:2024-11-18 10:34:12 瀏覽:278
冒險與挖礦凜孫策 發布:2024-11-18 10:12:40 瀏覽:273
怎麼算合法使用區塊鏈 發布:2024-11-18 09:45:41 瀏覽:522
挖礦難度全網算力關系 發布:2024-11-18 09:40:35 瀏覽:333
新華社最新的元宇宙新聞 發布:2024-11-18 09:19:29 瀏覽:564
以太坊幣圈信息預測 發布:2024-11-17 23:13:49 瀏覽:291
最新手機挖礦軟體下載 發布:2024-11-17 23:04:22 瀏覽:512
禁比特幣平台 發布:2024-11-17 22:31:16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