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去中心化
『壹』 肩周炎康復方法有哪些
肩周炎的治療
1、捏臂法:
落座,左手捏右臂,從肩到腕,再從腕到肩,反復捏5-10次,換手。
2.旋轉搓肩圍法:
落座,左手手掌貼右肩,揉肩圍50 ~ 100次,使其有溫熱感,換手。
3、按揉法分:
壓肩井,取坐位,左手中指按右肩肩井穴1-2分鍾,換手。按壓曲池,取坐位,用左手拇指尖按壓右臂曲池穴1-2分鍾,換手。按合谷穴,落座,左手母指指尖按右手合谷穴1-2分鍾,再換手。
當然,這些只是預防措施。如果已經確診肩周炎,就需要葯物治療。葯物治療肩周炎的原理是根據不同時期肩周炎的不同症狀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目前治療這方面的專業葯物有貝氏聚能離子風濕骨痛貼,貝氏風濕骨痛貼是目前治療肩周炎臨床效果最好的葯物。是以高科技手段從高原生物和草本植物中提取的高效生物成分製成的生物制劑。這種葯物的功效是傳統葯物的幾十倍。該葯物可全面解決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等疾病,並有效防止復發。
『貳』 肩部不適不要當小問題,這些方法要趕緊收藏
隨著年齡增長,關節靈活度、肌肉彈性慢慢減弱,肩膀部位功能隨之退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肩部疾病。肩部常見疾病有肩關節、肌腱、周圍韌帶、關節周圍結構的損傷或急慢性炎症。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測試自己的肩膀是否退化呢?有哪些方法可以緩解肩部疼痛呢?平時又該注意什麼呢?
首先一定要注意肩痛不是小毛病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工作生活方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電腦、手機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據報道,現代人群普遍每天花費4個多小時看手機,甚至一部分人達到8小時以上。可以說現代人已經被手機、電腦綁架了!但是經常玩手機、操作電腦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往往會對肩頸部造成影響,產生酸痛感,甚至發生急性肩痛。
而竟然有超過30%發生過急性肩痛的人以為不是什麼大問題,採取姑息治療方法,在疼痛發作時自己貼點膏葯或擦點跌打損傷葯物止痛,不要去牽扯肩部就行,往往幾天就恢復了,並沒有去醫院採取正規治療,以致於逐漸形成了慢性肩痛。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肩痛只是小毛病,犯不著大動干戈。
其實,肩痛原因很復雜。一般把引起肩膀痛的原因分為兩大類:
一是 肩關節局部病變引起的肩痛,常見包括:
1、肩袖損傷:肩痛就醫最為常見的原因就是肩袖損傷,包括慢性肩袖退化、外傷導致的肩袖損傷。肩袖是肩關節活動的時候的主要結構,它由四塊肌肉像袖子一樣把肩關節包裹起來,最常見的損傷的部位叫岡上肌。肩袖損傷的病人只要制動並休息,症狀可以逐漸減輕,但是只要這個關節開始使用如幹活或活動的時候,症狀就又會逐漸加重。
2、肩峰撞擊症:這是指肩部上舉時肱骨頭與其上方的結構發生撞擊,導致肩部結構受損。以年輕的運動員和中年人比較常見。開始的時候症狀可能很輕微,有活動時的疼痛。疼痛可能從肩部放射到前臂,在上舉或持物時產生疼痛加重,運動員可能在投擲或打網球時產生疼痛。當疼痛不斷發展後會產生夜間痛。上肢的力量或運動幅度可能減小。不能把手放到背後,做系扣解扣的動作。在嚴重的病例中,活動的喪失可能造成凝凍肩。
3、「凍結肩」即所謂的肩周炎:凍結肩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好發於40~50歲,又稱「五十肩」。其病因至今不明,有研究表明它與自身免疫病以及感染有關。發病後3-6個月時疼痛和活動受限的程度達到峰值,之後症狀逐步緩解,若不經治療大多數患者的症狀在發病後1 年左右完全緩解,但可能殘存有不同程度的肩關節功能障礙。有時一側肩關節發病後,相隔一段時間後另一側也可能發作。
4、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主要是由局部有長期的慢性負重活動而導致的,常感覺到在肱二頭肌部位有明顯的刺痛感,而且在活動後、著涼後,疼痛感的程度進一步加重,局部的皮膚會有腫脹、發紅的現象,觸及局部有明顯的壓痛點,有的會有明顯皮下痛性結節,影響肘關節或者肩關節的活動。
5、鈣化性肌腱炎。主要由於鈣化物質沉積在關節旁組織,尤其沉積於肌腱,可造成反復發作的炎症,關節活動受限,急性發作時常有急性紅、腫、痛,與急性痛風相類似。疼痛常位於肩部外側,患肢無力,手臂上舉困難。
二是 肩關節以外的部位病變,可能會引起肩痛,肩關節以外的因素:常見的是頸椎病,常合並頸肩痛,多發生於長期伏案工作者或「低頭族」。另外還有比較少見的包括心臟問題、肺部問題,也可牽涉到肩部,引起肩膀痛。
出現肩痛時最好找專業醫生做檢查,找到病因再對症治療,也可配合中醫葯干預。比如「凍結肩」可進行葯物治療加合理功能鍛煉;肩袖損傷可以根據損傷情況選擇保守治療或微創手術;骨折脫位可進行葯物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
三個動作測試肩頸有沒有問題
到底肩頸有沒有問題,可以通過幾個小動作測試一下。
1、梳頭
伸手摸對側的後腦勺,比如用左手摸右耳朵。
2、舉手
一隻胳膊側舉,一直舉到正上方,形似「舉手回答問題」。
3、抓癢
向後背手,要夠到脊柱正中的位置。
如果不能順利完成這3個動作,就要當心肩頸疾病了,日常要注意對肩頸的呵護。
八個小動作緩解頸肩部疼痛
1、體後拉手法
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 健康 側手拉患側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另外,還可以在身體正面,用正常上肢輔助患肢抬上臂。
2、屈肘甩手法
背部靠牆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貼身、屈肘,以肘點作為支點,進行外旋運動。
3、大鵬展翅
手心向上平舉雙上肢,抬舉30度左右,放平後再抬舉。
4、頭枕雙手法
站立或仰卧,兩手十指交叉,放在頭後部(枕部),先使兩肘盡量內收,然後再盡量外展。
5、爬牆法
離牆一尺側身站立,患肢從低往高向上爬牆,還可以站立在門或單杠旁,盡量抬臂,雙手往上夠。
6、後伸摸脊
保持直立,手臂後伸,沿著脊椎上下滑動。
7、梳頭
伸手沿頭發以梳頭方式從前往後擺動。
8、旋肩
伸直手臂在身體前方畫圈圈。
七個常用肩部功能鍛煉的方法
1、爬牆
正面趴在一堵空牆上,雙臂緊貼牆上,手指帶動手臂逐漸向上做爬牆的動作。保持身體的穩定,盡量逐漸地讓雙臂向上爬得高一些,直到出現疼痛感為止。
2、 搓背
手臂放到背後,一隻手臂從背後下側往上摸背,另一隻手臂從肩部往下摸,往往兩手很難碰到。這時可以用一條毛巾連接雙臂,做搓背動作。
3、 劃圈
雙腳直立,雙手下垂,找一個中心點,進行畫圈運動,正向40次,反向40次,雙臂各畫一次,每天一次。
4、棒推
找一根50厘米左右的棒子,雙手將棒子平舉,用健側手向外推動患側手,每天向外推動幾厘米就可以。反復堅持,直到患側可以做伸展運動。
5、甩手
取站立位,雙手平舉向後甩,角度可以逐漸增加,但不要過度。
6、拉手
身體自然站立,在患側上肢內旋並向後伸的姿勢下,健側手拉患側手掌或腕部,逐步拉向健側並向上牽拉。
7、 展臂
上肢自然下垂,雙臂伸直,手心向下緩緩外展,並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後停2分鍾,然後回原處,反復進行。
平時又該注意什麼呢?
1、加強運動、注意保暖
加強肩頸部和全身的擴展運動,加強全身的血液循環,讓肩部保持溫暖。特別是「低頭一族」,更要注意運動,加強身體活動,增強身體免疫力。
2、不提重物、不長時間保持固定動作
提攜重物或長時間保持固定動作會引起肌肉勞損,久而久之會血液不暢,再遇到寒冷就會開始僵硬,長期就容易形成疾病。所以要固定時間起身活動幾分鍾,讓肩部得到舒展。
3、及時就醫
肩部疾病不是當成小毛病對待,不能等到有疼痛症狀時才進行治療,平時就要注意日常保健、杜絕不良姿勢,盡早發現、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叄』 肩周炎疼痛難忍,怎麼治療最有效
關節的慢性勞損而引發的軟組織退行性病變是肩周炎的主要誘因之一,肩周炎與多數關節炎症的症狀表現相似,比如肩部疼痛、腫脹以及明顯的活動受限。肩周炎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對於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容小覷。為盡可能將關節不適影響最小化,你知道怎麼治療最有效?
四、功能鍛煉
肩周炎病患需限制肩部活動幅度,但一定的功能鍛煉對疾病緩解有一定的幫助,有進行的必要性。特別是在緩解期時,病症輕微,適當的功能練習能有效防治炎症。肩周炎的功能鍛煉中,包括主、被動練習,比如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有利於將粘連關節活動開來,並維持關節功能。
如今肩周炎多發,多與肩部的長期勞損有關,像長時間伏案工作、搬抬重物、過度運動均可能致肩部勞損而誘發肩周炎,對於這些常見誘因,在平日里需多加防治,以免炎症出現。
『肆』 肩部訓練有哪些經典有效的方法
單手持啞鈴,上半身向未持啞鈴的一側傾斜,然後直接向上推舉起啞鈴。在重新開始收縮前鋸肌進行推舉前,要讓負重施加在前鋸肌區域上。確保收縮前鋸肌的同時,垂直上舉。這樣會在練肩部肌肉的同時,不知不覺中把前鋸肌練得更大。
我們健身的同時,避免損傷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更安全更健康的去運動,是我想給大家傳達的概念。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希望了解的內容,那麼告訴我,或者在積極在文章底下留言,我們下期再會。
『伍』 凍結肩怎麼治療比較好
目前,對肩關節周圍炎主要是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葯,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包括主動與被動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當肩痛明顯減輕而關節仍然僵硬時,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復關節活動范圍。
自我按摩的步驟及方法為:
1、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時間1~2分鍾,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2、用健側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後部的各個部位,時間1~2分鍾,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
3、用健側拇指及其餘手指的聯合動作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時間1~2分鍾。
4、還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況下,用上述方法進行按摩,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
5、最後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鍾,對於肩後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進行治療。
肩周炎通常容易跟4種疾病混淆
1、胸出口綜合征。此病的主要症狀是肩臂痛、手臂發麻乏力等,患臂持重或上舉時症狀加重。與肩周炎的鑒別主要藉助一些特殊體征,即Wright試驗、Adson試驗等。X線平片有時可見部分病人存在頸肋。
2、肩手綜合征。本病為一反射性交感神經障礙,通常在損傷後發生。主要症狀為肩、上肢及手部疼痛及運動障礙,伴血液循環障礙。患側肢體腫脹、水腫、皮膚溫度升高,發熱、充血。手指喜取直伸位,被動屈曲時疼痛加重。
3、神經性營養障礙。本病臨床表現為以肩為中心,肩周圍肌肉急性劇痛,隨之出現廣泛的肩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和上舉功能障礙。根據其疼痛更加嚴重、肥肉萎縮更廣泛,並出現肌肉麻痹等特點,可與肩周炎相鑒別。
4、肩關節半脫位。又稱為肩關節不穩定,通常由於運動損傷引起。主要症狀為肩關節疼痛及反復的關節交鎖。被動強制外旋、外展可出現疼痛、半脫位和不穩定感。懼痛試驗陽性。在前後方向上作肱骨頭被動推拉試驗,可發現肩肱關節過度鬆弛現象。X線片在患肩上舉前後位照射,可見盂肱間滑落現象。碘水、氣體雙重對比造影可見前關節囊膨隆,盂唇缺損或剝離現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肩關節周圍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