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社群去中心化的優點和缺點

社群去中心化的優點和缺點

發布時間: 2022-12-20 12:01:55

A. 管理的中心化與去中心

我們知道,社群運營必須要有人做管理,而且管理一定是能產生管理層級的。也就是說,社群是圍繞- 個中心來運轉的,是需要中心化管理的。那麼,去中心化管理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去中心化是指社群傳播的內容、信息不再是由專人或特定人群產生,而是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其次,在去中心化管理模式中,社群是放射線結構的,社群圍繞靈魂人物聚集,然後每個節點又可以自由連接不同資源,安排自己的活動。社群通過靈魂人物的言行去影響整個社群的文化和價值觀,而不是直接管理。

其實,去中心化管理是中心化管理的延伸,並沒有誰更好的問題,也不是非此即彼。社群要做大,就必須允許去中心化的節點承擔更多的責任獨自去管理。在一個大社群中,對核心成員採取中心化管理,對外圍成員採取去中心化管理,保持中心化管理的成員對外圍群的影響力,適當平衡兩者之間的比例,是做大社群的關鍵。

那麼,社群運背該如何運用這兩種管理模式呢?

例如,羅輯思維以「有種、有趣、有料」為口號,微信公眾訂聞號「羅輯思維」語音,每天早上六點率左右發出,365天全年無體:視頻節目每期50分鍾,每周五在優酷網播出,全年48期。試想,如果沒有羅胖這個核心人物,社群就不可能長久地火下去。這可以說是社群中心化管理最好的體現。再來看一個以去中心化管理為主的社群。BM社群在各個城市設有交流營、讀書筆記PPT營、繪畫營、碼字營,這些社群都有獨立的群負責人按自已的群特點去組織運營。總群負責人只是把各個分群組長們聚在一起,分享好的經驗,提供可以共享的資源,提出運營建議,但每個群的決策權完全在組長身上。

由此可見,這兩種模式都能夠在社群中應用成功,只不過中心化模式有個偏強勢的群中心人物駕馭與規范,對群有很大的影響力;而去中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偏弱勢或者乾脆就沒有,但是一-定有一個非常主動的連接者和溝通者。比如,BM社群的核心人物陳慧敏通過自己積極地溝通和交流,與不同社群的核心人物保持了緊密溝通,形成了大家都認可的群文化。

因此,無論是羅輯思維還是BM社群,都存在負責人和群規則,只是這兩者的中心化程度不同。在社群資源不足、管理者能力有限的時候,可以採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3 : 7的比例,讓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社群,管理者只是扮演連接者的角色。

在社群規模日漸成熟、管理者能夠根據自身能力帶動其他人的時候,可以採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7 : 3的比例,讓資源得到更好的分配、優化、利用。因為當社群規模變大後,繼續採用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會出現所有人有事都找連接者,而連接者到處救火式響應,溝通效率反而會變低。

B.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區別

每個人提起區塊鏈,都會知道其最大的優點-去中心化。要知道,去中心化畢竟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如果從萬物之始和無的角度去看,我更願意稱之為中心化和信用系統化。


那麼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區別到底在哪兒呢?

1、 去中心化誕生的艱難

一個區塊鏈的誕生其實比在這里嘴上或者打字說出來要困難得多,單單看一個:貴州成為了大數據之都的原因無非就是因為山洞不僅不潮濕而且還能天然排熱。阿里雲的伺服器放在了貴州單單一天就能節省26萬軟妹子!

所以對於遍布全球的區塊鏈資料庫而言,想要保證資料庫的安全穩定運行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簡單,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一旦出現了資料庫的破壞,區塊鏈就沒法達到一致性和公有規范性的標准。

還有,區塊鏈重在激勵機制的設置。激勵機制直接與資料庫的數據保存以及這個區塊鏈的價值直接相關。

另外,區塊鏈的數據要保證每個人都能可佔有,必然會存在相當大數量的數據記錄和傳輸。而這些都是要以幾倍的花銷作為保證的。

2、 改變資料庫

對於中心化應用而言,要想改變資料庫輕而易舉。

但是對於去中心化而言,必須要有所有人的同意共識才能有改變。而這恐怕也違背了中本聰區塊鏈設計的初衷。

3、違規用戶的處理

純粹的去中心化是活不下去的。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單純的唯心、唯物也都是不可能長存的。陰陽合一才是正道。

同理,單純的中心化、或者單純的去中心化註定是不能長久的。

如今運營的不錯的幾個社群,比如某幣,前段時間就出現了大批量的封號現象。而幾乎每個人剛開始想要進入區塊鏈就是因為其去中心化的特性。這個例子就清楚證明了如果想要讓區塊鏈走得更好,對於人人參與的規則、底線必須明確,而且必要時一定要有外在的力量干預。

不然一定會有不法投機分子破壞社群或者在區塊鏈上面填寫垃圾信息。

在中心化應用當中,比如微博有過封大號和刪除某位名人微博的行為。但是對於去中心化的應用,誰也沒有權利去做這種事情。

眾所周知,洗稿問題是所有自媒體平台都在煩惱的問題。而這種問題是通過及其永遠無法解決的,只能去通過人工審查。

C. 去中心化的好處有哪些

為什麼去中心化很重要?它的好處在哪?去中心化有三個優點:

容錯性: 去中心化系統不太可能因為某一個局部的意外故障而停止工作,因為它依賴於許多獨立工作的組件,它的容錯能力更強。

抗攻擊性: 對去中心化系統進行攻擊破壞的成本相比中心化系統更高。從經濟效益上來說,這是搶劫一個房子和搶劫一片村莊的差別。

抗勾結性: 去中心化系統的參與者們,很難相互勾結。而傳統企業和政府的領導層,往往會為了自身的利益,以損害客戶、員工和公眾利益的方式,相互勾結。

容錯性的核心,其實就是「可以承受出現錯誤的能力,以此降低系統崩潰的概率」。

為了保證去中心化的容錯能力,下面這些措施可能會有一些幫助:

1.盡可能保持多方競爭關系;

2.升級協議的技術和知識必須是民主化的,這樣更多的人就可以共同參與研究、討論和批評一些明顯不良的協議變化;

3.核心的開發和研究人員應該由多個公司或組織僱傭(或者,他們中的許多人可以是志願者);

4.挖礦演算法應該以最低程度的中心化思路去設計;

理想情況下,我們使用權益證明的方法(POS)來擺脫硬體的中心化風險(當然權益證明可能也會帶來新的風險)。

  草流公社在構建上就是引用了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思路,去中心化並不是完全去中心化,而是弱化中心化,使更多的中心化,而非一個中心化。超級節點號組織全球招募1024個,節點幣NODE共10240個,擁有一個節點幣就有了表決權,一個NODE為一票,分散決議權,避免過於集中,造成嚴重化的中心化出現,避免決議議案被少數人把控,導致最終議案不符合多數人的利益。1024個超級節點,每人都是一個中性化的組織單元,這樣所有的決議就是只有符合多數人的利益的情況才會通過執行。

      草流公社的通證CAOS就是一款權益性證明的方法(POS)來擺脫硬體的中心化風險,擁有CAOS就擁有了分紅權,選舉權,決議權,工作權。不但能獲得分紅和所有投資孵化項目的空投,還可以參加公社提供的付出工作量獲得CAOS的工作的權利。

    因為草流公社是由廣大超級節點,節點,普通會員組成的投資性組織,因此不會因為某一個節點不作為,瞎作為導致整個公社組織的潰散。多節點,形成只有競爭關系,更好地發揮出個人和團體的參與積極性和盡力做得更好的能動性,是公社發展自主逐步進入良性循環並高度自治。

      草流公社所有人的利益都是通過發行的通證體現的,這樣要讓通證正好的體現價值,那麽就需要所有人去公共維護,大家持有的都是一樣的通證,那麽但持有的通證出現危機時,遭到詆毀攻擊時,所有持有者都會自發地站出來維護。團結性更強,凝聚力更高,這就是草流公社為什麼把區塊鏈精神運用到草流公社組織運營當中。用最先進的理念武裝草流公社組織。

D. 用戶運營中的社群運營,你怎麼看

社群其實就是一群人為了相同價值或者類似價值,聚合在一起,為了相互之間的利益互換,當然這部分的利益不單單是物質方面的,有可能是因為的情感價值,即便社群內價值傳遞不太好,但是依舊願意花時間去採集歸納。

社群並不是一個產品,也不是一群人聚在一塊就叫做社群。社群對於產品運營的重要性,主要分為四個部分,拉新、活躍、留存和轉化

拉新用戶

成熟的社群具有IP效應,能用最少成本、最快時間來驅動用戶進行傳播和引流。

活躍用戶

利用社群做好用戶的載體,建立用戶傳播觸達點。若是社群用戶粘性高且活躍度高,這樣的社群是極具有傳播力量。

留存用戶

對於低頻消費行業,可以基於用戶關注點來利用社群留住用戶。

轉化用戶

社群就是圍繞一個價值點凝聚的結果,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價值最大化。

而社群我對它的定義就是去中心化、興趣化,並具有中心固定、邊緣分散的特點。當然,這邊有些朋友可能會對於社群和社區產生些疑問,到底如何去分辨社群和社區?從參與者的角度,社群和社區的差別在於:

  • 社群是熟人社交和強關系,社群能實現自組織、自運行,個體進入社群是為了獲得人脈,建立信任。

  • 而社區是陌生人社交、弱關系,重度依賴管理者(版主)的組織,個體進入社區主要目的是看內容,寫作者則獲得名聲。

所以,在了解對於社群和社群運營的准則之後,然後思考如何進行社群的精細化運營?

運營一個社群,若是總往大的方向進行統籌決策,很難精準把握社群的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反而浪費資源,所以針對社群的精細化運營分為了五大點進行闡述

1.引導性

很多人談論社群都會想到是否設置門檻,首先得區分社群屬性,屬於什麼類別的社群,有時候為了設置高價值分享,社群受眾很明確,其實可以進行門檻的設置。

但若是你僅僅為了保證價值傳播,但少了相對於的引導,比如說是建立個技術社群,為了實時分享高效的價值文章,而將大部分的用戶禁言,少了分享與交流,其實這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對於社群的精細化運營,需要的往往不是規則,而是引導,這里也可是適當的加入些獎懲機制。比如說在社群的某個活動,可以是話題討論或者是嘉賓分享,根據用戶的表現情況,予以些產品周邊獎勵,逐漸引導用戶的積極性。

若是用戶接受到社群的規定,比如是比允許私自拉人、發公告鏈接等,我們可以通過小助手@管理員,指出問題並引導其他的用戶在面對該類情況,也進行同樣的操作,營造良好的社群生態。

2.數據性

這里數據主要針對對象可以是新用戶的進入、老用戶流失,或者社群內發起的活動人數,比如說是每日簽到,通過數據化,可以直觀反應現有問題產生的原因。

  • 哪些類型的渠道我們獲取的用戶數最多

  • 哪一平台發布推文得到的轉化率最高

  • 文案的風格是否影響到數據

  • 活動展開是否達到預期

通過數據得知,就可以針對這些情況做些戰略部署,並且在必要時進行復盤,算出本次的投入產出比。

也可以通過下圖漏斗對比,對用戶畫像進行描述,數據區分活躍人群中占各類別的比重,從而針對性的進行改善。

通過每日簽到的例子,來詳細說明下其數據在社群運營中真實的應用。當我們在進行社群運營的時候,有時會通過簽到活躍,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時得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簽到完成什麼目標,設置簽到時間和手段。若是我們僅僅通過主觀臆斷決定,最後很難完成項目指標。

所以,這里建議大家,以數據為基點,組織進行社群運營戰略的制定。可以通過後台數據,比如簽到時間集中度,判斷後續活動推送,還要設置簽到總天數由「用戶場景」出發,可以是14天,用戶既不會為花費大量精力煩惱,也可以形成用戶習慣。

3.社群必須經過沉澱

在互聯網勢頭依舊迅猛時期下,作為一個社群,即便擁有著大流量,但總是一成不變,也不會走太遠。所以,運營社群快速沉澱其價值是至關重要的,這是一種精細化、垂直化的沉澱,當別人談到會聯想到社群運營在你手中的發光之處。

當其他用戶進入你的社群,能夠准確找到其尋找的價值,形成價值符合,強的價值關系鏈,說明沉澱十分精準到位的。

4.社群必須具備供需性

用戶獲取社群的原因在於存在需求,一開始可能是最基本的學習需求,但是通過社群的運營這種需求可能被升華,到達彼此尊重的需求,例如前段時間,我運營的學生交流群中,大一的孩子們都處在剛入大學的迷茫期和異地他鄉的思念期,會遭遇很多的心理問題。

這時,他們需求的就是種互相尊重、互相認可,希望自身發展得到更多啟迪,希望年紀差不多或者稍大點的,彼此坦誠相待,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尊重需求。通過尊重需求,慢慢得渴望提升,逐漸上升到自我實現,情感利益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和利益,可以在社群中體現,而不是單純尋找感情上的寄託。

當然,這只是社群運營當中的一個小小的例子,但是光靠弱關系鏈維持的社群,是不利於長遠發展的,需要的是較為精準的利益鏈,從而實現用戶的個人實現。

簡單概括來,就是用戶對於社群從中歸屬感,慢慢上升到了榮譽感,為了價值得到更多的體現,也會形成社群的一種傳播,再也不是單方面的需求關系。

5.社群要具備可成長性

一直堅信社群是一定恰合實事不斷成長,無論你社群基於微信、QQ還是其他平台,做的不僅僅是基於平台下社群生態的成長,也是其以外社群形態的摸索,不至於平台會影響到社群,所以社群的成長性也是關注的要點。

介紹完社群的艱辛之旅後,對於接下來社群運營的現狀分為兩部分進行描述,產品型社群和功能型社群。

產品型社群

1.社群功能化(豆瓣、脈脈)

2.功能社群(我廚網)

其中豆瓣為主的產品,功能上就存在社群,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用戶粘性,增加社交需求,這也是延緩社群衰老的技巧;而功能社群,我廚網會將第一次購買的用戶拉進群,並不斷增加,每期會發布產品鏈接到群內,促進其二次購買,把社群當作功能來去做。

服務型社群

1.社群服務化

2.服務社群

有些社群僅僅是作為服務和流程的工具,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群,加入社群之後加上線上的宣講,偽社群但是達到了產品運營上的需求;而服務社群其實就是把社群作為一個服務性的產品,更好的進行業內交流,並不斷進行內容產出,服務於社群,達到一個社群運營的目的。

所以,社群運營門檻不高,但是真正運營好的卻很少,社群的本質是需求,如果沒有解決價值和需求問題,之後的運營、變現問題也很難解決,唯有把根本問題想透了,其他一些「術」也就好實現了。

E. 去中心化的優勢體現在哪

來自區視網分享: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F. 【概念分析】什麼是社群的「去中心化」

現在「社群去中心化」很火,那麼,什麼是去中心化?

經常有做社群的朋友有此困惑,為什麼以去中心化的方式運營社群,社群反而一團混亂。

其實,去中心化指的是平台工具和商業模式,而不是指人本身。

去中心化,並不是沒有中心,而是有很多中心,社群里的人互為中心。

若沒有中心,秩序和規則就難以踐行;智慧必須轉化為市場價否則就等於零。

什麼樣的人能夠成為中心?

有一定影響力和有一門專業技能的人才能成為中心,這樣的人能建立付費社群。所以,深究下去,去中心化是對那群精英們說的。於老百姓而言,無礙,總得選擇一個偶像去佩服去追逐。

G. 你覺得社群的核心是什麼

社群的概念,人只會找到跟自己有相同關注點的那群人,所以社交網站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拉關系,認識朋友。而是精細化的私密圈。

H. 社群運營普遍存在的五個問題

社群運營、營銷可以說一直是一個很火熱的話題,並已在一些品牌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如小米手機、樊登讀書會等。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個社群都能運營的這么成功,大部分社群熬不過一周,群質量差,維系難,無法轉化。

社群運營普遍存在的5個問題

1、社群規劃層面幾乎為0

社群運營,其實不少人還停留在初始階段,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去搭建一個社群框架。純粹就是為了建群而建群,直接把用戶拉到群里,該備注、設置群規,大概說明群的主題,隨後就任其自由發展。有需求了就在群里發發廣告啥的,沒有需求了,也不知道如何維護、管理社群的管理。

2、缺乏激勵機制

一個優質的社群離不開三個要素:好的激勵制度、內容創造者、優質群管理者。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社群的有價值的內容創造者都是群主,群成員輸出的優質內容基本為零。所以得針對內容創造者、群管理者、活動發起者、其他群成員畫清楚一個價值閉環,給做出貢獻的人大的激勵,讓大家有互動、做出貢獻的積極性。

3、缺乏高效的溝通,有價值的內容難以沉澱

微信群聊天一個很大的毛病在於很難保存有價值的內容。群里聊天記錄一多,我們就經常會把一些干貨內容全部都頂過去了。看到的順手保存,沒及時看見消息的完美錯過。大部分社群整天是一群閑人在裡面扯淡,其他群成員偶爾瞟一眼發現沒有自己的需要的內容,自然看群消息的次數越來越少,更別說在群內回答問題分享知識。

4、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忽略群成員的感受

很多社群天天喊著社群是去中心化的,實際上還是服務於個人的利益。比如不讓別人發廣告,但是自己就可以發廣告,道貌岸然的說自己發的是福利。人都是自私的,你在為自己服務那又如何激發所有人建設社群的積極性呢。你以為你這樣可以獲得更多,其實不然。最終只會讓大家對社群失去興趣和關注。

5、社群運營工作沒重點

社群數量一多,你會發現運營人員每天的工作就只剩下做社群日常管理了,像什麼發送入群歡迎語、監測群內發廣告的群員、回答群內成員提問、一個群一個群的去發送一些消息等等。可以如果整天都在這些繁雜瑣碎的事情上占據大量時間,那麼哪還有時間做好社群運營。其實這些工作完全是可以交給像聊天狗微信助手這樣的社群管理工具來完成。畢竟社群運營的本質應該是規則的制定者和利用者,而不是一個在線客服的工作。

最後,建群容易,管群難。如果社群想形成一定規模,就必須有一套成功的可以復制運營機制。通過以上內容,希望能給想做或者正在做社群的你帶來一些啟發。

I. 關於社群經濟

社群經濟是指互聯網時代、產品與消費者之間不再是單純功能上的鏈接,消費者開始在意附著在產品之上的諸如品牌、文化、格調、人格魅力等靈魂性的東西,從而建立情感上的無縫信任。基於此,一群有共同興趣、認知、價值觀的用戶擁抱成團,形成群峰效應,他們一起互動、交流、協作和相互影響,然後對產品品牌本身產生反哺的價值關系,這種建立在產品與粉絲群體之間的情感信任和價值反哺,並共同作用形成的自運轉、自循環的范圍經濟系統,就叫社群經濟。

社群經濟強調的是去中心化,社群成員參與一款產品從創意到設計、包裝、生產、傳播、銷售各個環節,社群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信息獲取能力和參與空間,個體可以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和更強的行動能力,更大的滿足自身的心裡需求。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遵循某種自發的規則組成蜂窩狀的群體。

在商業上社群意義有三條:

其一,社群能夠讓消費者從「高松公路」上跑下來,形成真實的閉環互動關系,重新奪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其二,社群讓互動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從而令優質內容的溢價得以實現,而消費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其三,社群能夠內生出獨特的共享內容,徹底改變內容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單向關系,從而出現凱文凱利所謂的「產消者」。

社群經濟有以下五大特徵:

1、 情感連接,社群能讓一群有共同價值主張、相同趣味的人建立情感關系。

2、 利益驅動,社群本身也是一種組織形態,要維持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轉,系統內大多數個體需要產出價值,獲得收益。

3、 有限范圍,社群本質上是小范圍內的集中鏈接。

4、 無線裂變,社群本身有自生長、自復制能力,在某些細分主題之後,將無線裂變成更多主題社群。。

5、 自我進化,良好運營的社群會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進行更迭,不斷優化,變得更為聚焦。

社群經濟讓營銷實現虛擬化、精準化、本地化和場景化,變消費者的概念為用戶的概念,不斷促進與用戶的交流和互動,引導、優化、迭代自身產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社群經濟對粉絲經濟、體驗經濟的深化和延伸,改變單邊經濟模式為去中心化的多邊、無邊經營模式,通過緊緊抓住用戶的心裡體驗和情感訴求而維系較強的黏性。社群經濟打通、融合線上線下,並為實體企業、商業的互聯網轉型創造了空間,者有助於大幅度降低商業渠道成本,創造為可觀的效益。

羅輯思維是早期比較成功的社群代表。

1、羅輯思維

創始人羅振宇,現在還是最有影響力的社群之一,其最大的價值就是構建了一個頂級的社群。而羅輯思維是如何構建社群的呢?主要有以下三步:其一,選人。羅輯思維的用戶主要是85後「愛讀書的人」,會員加入要交錢,分200元和1200元,確保會員能真正付出行動。其二,培養習慣。培養共同的習慣,可以進一步固化會員「自己人效應」。比如,羅輯思維固定每天早上大概6點20發送語音消息,培養用戶閱讀習慣。其三,加強線下互動。線下的互動更能激發人與人之間的聯合,羅輯思維就曾舉辦過不少線下活動,比如「愛與抱抱」、「霸王餐」游戲等等。

PAPI醬的成功是迎合了部分網民的情緒需求。

2、PAPI醬

papi醬通過變聲軟體說出那句自創的slogan,「我是papi醬,一個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女子」可謂是網紅經濟的一大經典。PAPI醬主要迎合和現代80、90後年輕人叛逆、網路吐槽、幽默詼諧的情緒需求。

小米的社群營銷和飢餓營銷成為營銷經典案例。

3、小米

小米的快速崛起,絕對離不開其社群營銷。其在社群營銷上的做法,主要包括:聚集粉絲。小米主要通過三個方式聚集粉絲:利用微博獲取新用戶;利用論壇維護用戶活躍度;利用微信做客服。增強參與感。比如說,開發MIUI時,讓米粉參與其中,提出建議和要求,由工程師改進。這極大地增強了用戶的主人翁感。增加自我認同感。小米通過爆米花論壇、米粉節、同城會等活動,讓用戶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全民客服。小米從領導到員工都是客服,都與粉絲持續對話,以時刻解決問題。

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4、星巴克

星巴克對社群營銷的操作,可謂爐火純青。在Twitter、Instagram、Google+、Facebook等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星巴克的蹤影。星巴克的社群營銷玩法包括:藉助Facebook和Twitter推廣新產品。星巴克曾經為了促銷黃金烘培豆咖啡,而推出FacebookAPP,顧客可以從中了解新品資訊、優惠福利等。而在Twitter上,星巴克也展開了宣傳,並通過文章引流。運用貼合熱點的廣告和主題標簽。如美國曾遭遇Nemo大風雪,星巴克當時在Twitter上推出了在寒冬中握著熱咖啡的廣告;並且利用#Nemo和#blizzard等標簽,貼合顧客的生活。

5、思埠

雖然說微商有很多人不齒,但畢竟別人實現了巨大的銷售額和很高的個人成功,創始人也成為新一代的草根偶像和品牌代言人,而且思埠也實現了從微商到新零售的轉型嘗試,這個是新時代條件下社群營銷的成功典範。

隨著微信、qq、陌陌、自媒體、微博等app的盛行,未來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離不開社群營銷

粉絲經濟和社群經濟的區別

1)粉絲經濟是縱向的

社群經濟的方式是通過對內部生態的滿足產生經濟價值並進一步外延。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理論將粉絲經濟等同於社群經濟。其實,粉絲經濟是一種單項的價值流通,它通過塑造一個品牌(這個品牌可以是人、物、觀念等),來籠絡對該品牌有較高認知度與喜好的受眾成為其粉絲,這樣的關系構成使得其內部的信息傳遞具有單向性的特點,即品牌傳達某些信息,粉絲接受信息並向品牌做出反饋。這樣的縱向信息傳遞方式有著極強的向心性及非理性因素。

粉絲因缺少橫向交流及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與方式而產生對品牌主體的盲目崇拜。縱使品牌主體沒有從物理上屏蔽粉絲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但其對粉絲灌輸的價值體系使其在心理上自覺排斥了外界信息。這一點被用在很多的營銷案例中,從早期的歌手粉絲到現今諸如蘋果、小米類的品牌粉絲。它們的核心都是旨在營造一種目標受眾的狂熱崇拜。在這種狂熱的崇拜下,品牌主體及其運營者通過開發品牌價值及周邊產品獲得經營性創收。

在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同樣為粉絲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發展條件。它有效拉近了品牌主體與粉絲間的距離,擴大了品牌主體的信息傳播范圍,降低了其傳播難度,使得品牌主體能夠聚集更多粉絲,獲得更大收益。同時,社交媒體與電商、互聯網金融的結合也為粉絲經濟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便利有效的途徑,進一步增加了收益。

2)社群經濟是橫向的

社群經濟與粉絲經濟的最直觀的差異在於,社群經濟以社群間內部成員的橫向交流為紐帶,通過對社群的服務與創造社群價值獲得經濟效益,這顯著區別於粉絲經濟通過粉絲對品牌主體的向心性依託而獲得經營性收益的做法。不過,因社交媒體互動性強的交流特點,粉絲經濟與社群經濟的界限並非全然涇渭分明。好的社群能夠樹立自有品牌從而聚集人氣,形成一定的品牌向心性;粉絲經濟也可以利用社交媒體的互動機制為粉絲提供一種類似於社群的歸屬感。這也就導致了社群經濟與粉絲經濟在社交媒體中容易混淆的現象。

3)粉絲經濟就是社群經濟嗎?

顯然不是的。任何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粉絲,但如果僅僅停留在粉絲這個層面,無非是把以前的忠實用戶換了個新名詞而已。「無粉絲不品牌」,這句話沒錯,但反過來,哪一個品牌沒有自己的粉絲呢?

只有當你的客戶變成用戶,用戶變成粉絲,粉絲變成朋友的時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社群是任何時代、所有商業都在追求的終極目標,但只有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了微信這樣的高效率工具以後,社群才是可能的。這中間的差別是,一個有社群的品牌和沒有社群的品牌,其競爭力是完全不同的。

社群經濟和粉絲經濟有著本質的區別。與解決基礎用戶來源的粉絲經濟不同,社群經濟的特徵是多對多,依靠社交關系,社群成員之間能夠充分的溝通,解決了互動不足的問題。也可以這樣說,粉絲經濟是一群人在干同樣一件事,而社群經濟則是一群人在干著不一樣的事,而每個人乾的事又能為其他人服務,並能從中受益,記得上文中提到的村落中的鐵匠嗎,就是這樣的角色。粉絲經濟解決用戶來源,社群經濟解決了成交,兩者相輔相成。社群經濟由粉絲經濟發展而來,但是真正的社群經濟是成員之間的多向互動關系,因為這種交互,在社群內發展到一定程度會自我運作,不斷分享,自主創造,從而進行各種產品和價值的生產和再生產。社群經濟的實質,就是社群自身的生產力和價值增值能力。

通過上述兩個表格對社區與社群、粉絲經濟與社群經濟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粉絲經濟其實是基於社區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單向、自上而下的一種生產關系,粉絲和企業主或者品牌方的關系只是一種從屬的隸屬關系,是一種弱關系弱鏈接,企業主或品牌方是中心,他們發布或者掌控了所有信息及資源的發布。而社群經濟卻是基於社群的基礎上產生的橫向、圈層化的一種范圍經濟,這個社群里沒有誰是中心,也就是去中心話,大家都是這個社群的主人,大家提供有溫度的內容,協同互助、互惠互利。

在我看來,社群經濟就是互聯網時代下消息快速流通帶來的一種互惠互利的消費關系

引用資料

社群經濟:分享5個社群營銷成功案例,降低企業與消費者連接成本 。

社群經是什麼?社群經濟的五大特徵

粉絲經濟與社群經濟到底有哪些區別

J. 【嘉楠Musing】如何看待「去中心化」——優點、缺點

【嘉楠Musing】第6期

「去中心化」一詞自以太坊出現以來,特別是在區塊鏈領域里,開始變成了熱門詞。這詞里承載了眾多底層大眾對階級壓迫,不平等的抗爭,成了普通人對追求權利、財產自由的代名詞。

與此同時,嘉楠前文中也說明了「去中心化」這詞實際上沒有比較明確的定義,更不應該用節點的多少和分散程度來簡單的判斷一個事物去中心化的程度,用Vitalik提出的「架構層」、「政治層」、「邏輯層」三個維度衡量更為合適。

當然,去中心化之所以這么被推崇,必然有它的道理。對此,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去中心化」這件事?

還是先從去中心化的好處和壞處開始說起吧。

先說說缺點,去中心化的缺點是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目前互聯網服務依然是以中心化體系運轉為主。

1、效率低下

去中心化的體系,實際上看起來是有些臃腫的。系統的每個節點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規則。眾多的節點組成的分散式的系統並不夠靈活。

不是說自治不好,只是有時候會成為累贅。比如更新迭代就需要輕快靈的節奏,而去中心化里,每當系統一個微小的修改和更新的一個行為操作,都需要所有節點同意,否則就會容易形成分裂,進而內訌分叉,系統優化和進化都面臨著天然的阻力。

2、不可控與不可預知

不可控,就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掌控系統的絕對走向。

因為去中心,所以沒有絕對的權威和權利,即便是進行生死相關的重大決策,系統內的最高層方面的決策,單個人在說服不了其他大多數同伴同意的情況下,也是沒轍。所以在有分歧時,區塊鏈項目選擇的分叉,實際上都是在向我們展示它不可控的一面。

不可預測,系統的未來是不可預知的。比方說,Twitter和微博的信息傳播都可以看作信息的某種去中心化,不知覺之中就有一些信息通過網路傳播,不斷擴大影響形成熱點效應。而在此之前並無法完全預知它的形成。都說缺少監管不行,去中心了,實際上你也監管不了,成本太高。無法通過特定的外力去干涉系統的發展,未來的發展方向畢竟不是一個人說了算。

為什麼需要去中心化,或者說去中心化的優點是什麼?其實Vitalik已經給出了比較系統回答了。即容錯性、抗攻擊性、防合謀性。

1、容錯性:因為系統由分散獨立的多個節點組成,因此在系統整體上比較不容易遭受破壞。

2、抗攻擊性:分散式的節點組成的系統,沒有所謂的敏感的中樞節點,會被特別攻擊。其攻擊成本和對系統造成影響的難度也大大提升。

3、防合謀性:分散式的多節點系統里,個體通過合謀和勾結的來謀取利益的難度比中心化的系統要難得多,傳統的公司和機構則容易得多。

Vitalik其實已經說出了最核心的幾點,這里另外補充嘉楠個人的幾點粗淺的見解。

多元性:

權利下放和分散的系統中,在大系統的簡單規則下,出現多個小的烏托邦式節點是可能的。這些小的節點,它們有各自的特色,豐富而多樣化。相互之間形成了一個多元的系統。這種小小的節點,它們更可能出現在,比如創意、靈感,這類可以通過節點數量上的優勢碰撞出火花的場景里。

微信的小程序,張小龍就有意做成一個去中心化的模式。沒有特定的中心權重,讓每個提供價值和創意的作者通過小程序的方式接入進來,發揮群體的智慧,而小程序是用完即走,沒有中心分發。當有足夠多的用戶在平台之上,群體豐富的創意更能夠服務更多更廣的用戶體,讓每個小程序的服務都能體現自己被需要的價值。當然小程序的去中心化還在繼續。

資源利用率:

我還發現,去中心化這種系統,還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雖然不一定能夠解決效率,但對於閑置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分布式存儲的IPFS,把文件存儲在分散的計算機里,將用戶閑置的硬碟空間有效利用起來。又比如P2P視頻,迅雷路由器等,都是對廣大用戶的帶寬資源利用率的提高,來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不信任環境下的信任體系:

這個是加密貨幣里非常重要的一點,打破第三方中介,直接在不信任的環境中完成需要信任的行為操作。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比特幣的點對點支付系統。在缺乏信任的環境中,創造信任體系。這也是為所有涉及金融和需要信任的領域里提供了一種解決的方案。

從比特幣開始,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目前火熱的各種博彩游戲無不是基於對這一個體系的信任而願意參與進來。

其實說到最後,去中心化系統,其目的還是為了調動集體的力量,通過大規模協作來創造更高的價值。

去中心化之所以有這樣的勢能,是來源於它自下而上的組織形態。去中心化其實更具備生物生命的生長特性,就比如我們的細胞、分裂和組織而成的器官。蟻群,通過分工協作組成的蟻群社會。而生命是會拓展和進化的。

(未完待續……)

Q/A:你又應該如何看待「去中心化」?

熱點內容
toc挖礦平台怎麼注冊 發布:2024-10-01 22:35:05 瀏覽:237
以太坊智能合約不開源 發布:2024-10-01 22:14:37 瀏覽:145
1080能不能多路挖礦 發布:2024-10-01 21:54:40 瀏覽:107
比特幣現金走勢圖交易 發布:2024-10-01 21:42:23 瀏覽:697
誅仙一級挖礦 發布:2024-10-01 21:37:50 瀏覽:381
足球鞋trx是什麼 發布:2024-10-01 21:30:29 瀏覽:2
幣圈中的爆倉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0-01 21:18:46 瀏覽:108
比特幣大盤曲線圖 發布:2024-10-01 21:12:29 瀏覽:539
LTC外語培訓教材 發布:2024-10-01 20:59:12 瀏覽:124
聯通靚號20年合約怎麼解除 發布:2024-10-01 20:46:07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