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財政
❶ 智能合約除魅:它能避免俄羅斯違約和「鎳逼空」嗎
· 《文理兩開花》主播 ·
肖小跑: 《羊群的共識》作者,金融行業從業者及連續創業者,播客《牆裂壇》主播,公眾號「肖小跑」主理人。
王瑋: 數學和計算機學霸,兼通技術與金融。若干年前「all-in」區塊鏈領域,成為區塊鏈行業知名意見領袖之一。
「智能合約」這四個字似乎也是個「模因」了:這是一個在金融 科技 業界、甚至所有和 科技 、數字化相關行業中都會聽到的概念——一個「聽起來很厲害但並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或者「不知道厲害在哪兒」的模因,反正這四個字代表了「 科技 進步」,都「智能」了還能不厲害么?
但它到底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迫切需要智能合約專家用小白和文科生都能聽懂的語言來除魅。
正好最近在現實世界的金融市場上,也發生了幾件有趣的事:俄羅斯債券違約、還有金屬市場上的「鎳逼空事件」——所以我們乾脆做一個案例分析,現場來看看智能合約到底能不能解決這些現實世界中頭疼的問題。
· 本期提綱 ·
1、365度全景式「除魅」智能合約:它到底「智能」在哪兒?是一段代碼?一份合同?還是一個機器人?
2、它只能解決虛擬世界的問題,還是也能用於現實世界?
3、俄羅斯債券違約:如果用了智能合約,結果會不同嗎?
4、如果主權債放在智能合約上會不同嗎?智能合約能解決「信用」問題嗎?
5、鎳逼空事件和LME「硬分叉」:如果LME採用智能合約來自動執行,結果會不同嗎?
6、區塊鏈上的「硬分叉」和現實世界中的「硬分叉」(取消交易)有什麼不同?
7、「投票」+「冷靜期」的設定能避免「多數人的暴政」嗎?
· 文字稿 ·
小跑 02:48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這四個字好像已經變成一個「模因」了。 它是金融 科技 業界、甚至更廣泛的跟 科技 、數字化相關的行業,都會聽到的一個概念——反正這四個字就代表了 科技 進步、代表智能。
但它依然是一個「聽起來很厲害,但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或者「不知道到底厲害在哪兒」的概念。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內對它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今天請王瑋老師用小白和文科生都能聽懂的語言,給大家「除魅」一下智能合約。
另外,正好最近現實世界的金融市場上,發生了幾件很有意思的事——包括俄羅斯債券違約、鎳逼空事件。今天乾脆拿這兩件事來做一個案例分析, 來看看智能合約到底能不能解決這些現實世界中的頭疼問題。
先請王瑋老師給大家解釋一下: 智能合約它到底「智能」在哪兒?
王瑋 04:26
智能合約如今不管在區塊鏈、DeFi、還是未來的web3領域,都是最重要的核心。比特幣出來時,大家都說區塊鏈是「分布式賬本」;自從以太坊誕生,大家慢慢看到智能合約在web3.0甚至metaverse領域,作用越來越大,重要性也越來越高。
我先從發生在身邊的一個小故事說起。我有一位師妹,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去年問了一個問題:區塊鏈我都能理解,但有一個問題沒想明白——智能合約到底「智能」在哪兒呢?
之所以這么問,她一定是把「智能合約」理解為「智能代碼」了。因為是搞技術的,她一定是跟別的代碼比較,默認「智能合約」應該比別的代碼更「智能」,才配叫「智能合約」。
我的答案是: 不要把它跟計算機代碼相比,而是跟現實世界當中的「合同」相比——它是一段智能的「合同」,而不是智能的「代碼」, 就好理解了。把它跟代碼比較,有點侮辱「智能」這個詞。但跟日常經濟活動中簽的合同來比,邏輯就比較貼切了。
那跟合同來比,它智能在哪兒呢?
我們日常的合同有幾個特徵:第一,有簽署的雙方或多方;第二,它有合同的條款,什麼情況下執行什麼條件做什麼事情;第三,有合同標的物,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合同約定了提供什麼商品或者服務,付多少錢;第四,合同大概還有個編號,有個標識記錄這是哪份合同,哪年哪月哪日簽的,誰跟誰簽的等等;第五,要有一個管理手段,簽署多方要各持一份,防止某方把條款改掉。這五個特徵基本代表了日常執行合同的最基本條件。
從這個角度,智能合約就好理解了。
比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約: 第一,它的代碼和存儲的數據,其實相當於合同條款達到什麼條件、怎麼自動執行——大家可能都知道智能合約的這個特點。第二,它還能夠讓「簽署雙方各執一份」這件事在鏈上實現,簽署雙方都能訪問到區塊鏈的時候,其實就是都能看到合同副本,而副本不是自己能掌握或篡改的,而是鏈上存儲的。
這就很有意思了:中本聰發明區塊鏈,是為了防止「雙花」比特幣這種純數字資產的,結果到了智能合約時代,以太坊一下子賦予了它「幫助合同所有方存儲無數副本、保證不被篡改」的神奇能力。區塊鏈是全球化的分布式存儲,它能夠讓世界上任意多的人來共同簽署和執行一個合同,而不會讓有被篡改的危險——這件事在傳統領域做不到。因為技術的限制,你沒法讓任意無數人同時簽署一份合同。
第三,智能合約的每一段代碼都有一個對應的「地址」,執行這段代碼的入口,這個入口可以理解為合同的編號,唯一的標識。
第四,智能合約本身還能夠擁有「其他的財產」。 我們日常的合同只是一張紙,一個附屬品,財產仍然在人的掌控之中——合同就算約定了鎳的交割,紙怎麼能控制鎳的移動呢?而智能合約本身卻能掌控財產。合同一定要有「標的物」,有「錢」有「貨」,這個標的物是可以受到智能合約所控制的,相當於是被它「所擁有」的。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自動執行」才有保障,它擁有對資產的全部執行權。
小跑 11:30
相當於司法執法合二為一。
王瑋 11:33
對。所以有簽訂方、有無數可靠的備份、有自動執行能力、有可以找到的地址和入口、還有對於合同標的物的控制權——從這個角度,它確實比普通的合同要「智能」的多。
小跑 12:04
其實特別理解王老師師妹的想法,畢竟都是理科生,大家可能天然會從代碼角度來理解。但作為非技術背景的普通人,我反而沒有理解的這層障礙。
一看到「智能合約」這四個字,沒有代碼背景的人,天然就會先把它想像成一個合同,一個不用人來執行的「聰明的合同」。在現實世界中,比如我跟老闆簽了合同,但是他每個月不給我往賬戶里發工資,我也沒辦法。
另外,智能合約建在區塊鏈上,就是說跟我簽合同的人,我不用認識也行。我們之前沒有做過買賣,沒有建立過任何信任關系,其實也能簽——因為區塊鏈保證了「人手一份」且不能改。 這有點像我們討論過的SWIFT——它實現了「信息」和「賬戶」合二為一;而智能合約是實現了合同的「內容」和「執行」合二為一,一旦建立了,執行就不用太擔心了,智能合約會自動給我發工資,不用再信任老闆。
可是,仔細再想的話,好像又有點琢磨不透。如果它的執行是自動的,那出了問題該怎麼辦呢? 我們訂立傳統合同時,會有後續發展過程中修改條款的情況,或者出現特殊情況導致合同不能按照訂立時的條款來執行——如果出了差錯,智能合約還是會不管不顧的執行下去嗎?
如果真是這樣,大家在「簽」智能合約,按啟動鍵的一剎那可能就要再想想了——只要一按,後面就沒有改的餘地了,對嗎?
王瑋 15:00
先說第一個問題:智能合約最大的價值就是能讓世界上相互不認識、或者沒有過任何協作關系的人,能立刻簽署、執行這個合約,獲得結果——這跟區塊鏈的特徵是一脈相承的。
很早我們在介紹區塊鏈時,會強調它的一個特徵——能讓全世界本來沒有任何協作關系的人,開始轉賬交易。中本聰發明的防止「雙花」,就是為實現——我們雖然不認識,但我轉賬給你,你知道這筆轉賬一定是真實的,而不會出現任何問題。智能合約就繼承了這個特點,不會因為咱倆不認識、或者你耍賴而導致合約執行不了。
但如果是這樣,簽訂了合同一定能執行,就意味著它肯定不會變。那我又怎麼敢隨便簽?
這一點倒是要從技術角度看了—— 智能合約是可以「變」的,「變」從技術角度講,跟一個軟體系統的升級沒有太大區別。
如果你一定要改變某個條款,就相當於原來的作廢,新的合同重簽。智能合約也是一樣,相當於你把代碼升級, 現在是版本1.0,過兩天我來了個1.1版,換掉1.0版——我們從現在開始執行1.1版——這是沒問題的。但是問題又來了,誰有權利來做這件事呢?如果是合同簽訂雙方都有權利改合同,就沒任何意義了,完全實現不了。
智能合約其實相當於在一個「市場」上,合約由一個第三方來創建,然後大家分為甲方乙方丙方,在合約上去簽署和執行。
之所以敢簽署,是因為我作為甲方,相信乙方丙方丁方改不了這個合約,必須執行。第三方就是合約發布和創建方,它是有權利來升級合約代碼的。這樣一個機制,有點像建立一個「賣場」, 里邊的買賣雙方在賣場里簽合約,做買賣,但改變不了賣場的規則——只有賣場的構建者有權利來改。這也是一種必要性。
這種必要性會帶來什麼問題嗎?
肯定也有。比如,第三方有「監守自盜」的危險,如果他發現改動合約對自己有利,也可以去篡改合約,導致簽訂者的損失。就算他不是出於私利,而是想改進合約的執行效率,或者改善條款,但大家是否都同意?
我們常舉的例子:一個「借貸」智能合約可以規定一個利率演算法,比如說年化5%;如果調整成為年化30%——表面上看,利率是借貸雙方互相支付的成本,跟規則制定方的利益沒有直接的關系;但也不能因為是中立方,就可以隨便瞎改規則, 於是你需要給買賣雙方一個「緩沖期」或者「冷靜期」,或者一種投票的機制,可以讓參與者共同決定。如果接受,投票通過,就可以修改規則。
如果參與者不接受,你還要改的話,那麼你給我個冷卻期,我要退場。所以最終整個邏輯還是完備的,還是要引入第三方的制約機制。我覺得這一點跟現有金融市場的一些規則也很類似。
小跑 20:42
這就是為什麼需要專家解讀。如果只看這四個字,會覺得就是個冷冰冰自動執行的代碼;但實際上背後還有一系列規則,而且這些規則大部分是可以映射到現實世界的。比如剛才的例子就很像一個「仲裁機制」。
既然如此,我們就在現實世界中找幾個案例,分析一下在現實世界中出了問題的、讓人撓頭的情況,放在智能合約上,結果會不會不同?
我找了兩個:一個是俄羅斯違約,一個是鎳逼空。
先從俄羅斯開始。俄羅斯其實是個經常違約的國家,它主權債的違約次數是很頻繁的:1918年沙皇帝國債券違約,1998年俄羅斯布雷迪債券幾乎違約,最近俄烏戰爭,又把它帶進另一個違約危險時期。
3月16號這一天俄羅斯兩只美元債,要付1億多美元的利息;付息前一個禮拜大家就開始擔心,因為俄烏已經開打,它到底還有沒有能力支付?如果支付用什麼幣種?用盧布嗎?當時已經貶值20%。
結果是沒有違約,危機暫時解除了。3月18號俄羅斯財政部已經還了,雖然晚了一天,不過仍然在30天寬限期內。但事情還沒完,4月還有20多億美元的本金償還。所以到現在為止,會不會發生違約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通常一個國家不願意違約自己的主權債,主要原因是如果違約,市場會以某種方式懲罰你,比如失去信用,被評級機構貶為垃圾債,導致投資者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願意碰,你就很難在市場上找錢。
但是一個國家違約的可能性實在太多了。上個世紀大量主權債的發行,其實都是為了資助戰爭,一旦戰爭爆發,肯定是要違約——因為錢都要拿去打仗。俄羅斯現在就是這么個情況,而且更棘手——不管是被動制裁,還是大家主動制裁,顯然投資者已經不願意碰了。俄羅斯基本與世界隔絕,也不能再失去更多信用,因為它幾乎已經沒有信用了;外匯儲備被凍結,就算想還,去哪兒找美元、硬通貨呢?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違約」這兩個字究竟意味著什麼?
在現實世界中,作為政府的債主,你其實是很難凍結或者強制出售一個國家資產的。這是一個信心加耐心的 游戲 ,如果你有本事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內,不停騷擾這個國家的政府,年復一年窮追猛打,就像當年保羅辛格為了追債,乾脆把阿根廷的船給劫了。俄羅斯這個戰斗民族不一樣, 歷史 經驗表明,即使是最堅決的債權人,俄羅斯人也有足夠的能力勝過,以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態擋住所有追債。
這次還有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這筆主權債中有一個條款,叫做「pari passu」——「一視同仁」原則。這是一個古老條款,一個多世紀前大家就用在債務合同中。它要求債務人對所有債權人要平等對待,不能厚此薄彼,只要跟其中任一個債主談妥了,也要給予所有其他債主相同的償還待遇。
自從保羅辛格利用了這個條款,向阿根廷政府討債成功,之後大部分國家在發行主權債務時便刪除了此條款——防止這些「釘子戶」追債時再利用這個條款。
但是俄羅斯這筆債中卻沒有刪除——要麼是戰斗民族太傲慢,覺得自己永遠不會被起訴;要麼就是忘了。 盡管如此,條款中關於「未來償還「的字眼卻神奇的消失了——是故意,也許是筆誤,反正結果變成了:發行時會遵守「一視同仁」原則,所有債主都一樣,但並不意味著「未來」還是一樣的。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債券市場是一個完全由「樣本文件」主導的「 & paste」交易,很少有人真的會看多達幾百頁的條款——但魔鬼也就在這里,人為的「調整」、「違約」空間太多了。
如果債發行在智能合約上,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
王瑋 28:09
這個案例特別有意思。本來還有點擔心,因為區塊鏈也好、智能合約也好,其實最不適合迎來解決債的問題。不過聽了俄羅斯債務里的很多細節,又有好解決的地方了。
首先,「債務」這個東西,是一個典型的「信用」過程。從本質上,我把金融分為「信用過程」和「計算過程」兩個部分。區塊鏈、智能合約、DeFi等等,其實解決的是「計算性過程」的部分,而「債」是典型的「信用過程」。
實際上, 「債券違約」這件事是最不適合於用智能合約去解決的。或者說,智能合約、區塊鏈這些技術對於「債券違約」是最無能為力的——因為違約就是個信用喪失的過程, 就算用智能合約來寫債務合約,但還債的過程涉及到還債主體,你需要把資產放入智能合約才能執行;不放進來,就執行不了。
這就回到最關鍵的一點:智能合約能保證自動執行的前提,是合約本身對標的物有「控制權」。但如果我未來才要還的錢——本金甚至是利息都要放在智能合約里,被它所控制,那我現在「借」錢幹嘛呢?還得倒貼往裡面放點利息。
在DeFi領域里,我們也看到非常多的項目和創業者,試圖用智能合約來解決一個債務市場的問題,或者創建信用產品。其實沒問題, 因為智能合約背後還可以有一套其他的保障機制,比如投票等等;最終把「信用」部分轉化為其他的保障機制,還是有可能的。
信用的「執行部分」不可能轉化為代碼層面的保障機制,但這不代表智能合約不能對債務市場有所改進。
在俄羅斯債務例子中,它把「一視同仁」條款中的「未來」字眼去掉,這是它的權利,沒有辦法控制;買債的人一不留神,沒注意到改動就買了——這一點其實在智能合約層面可以有所改進。
首先, 智能合約作為代碼規則寫進來,天然就有「一視同仁」的條款,因為代碼是人人都可以執行的。只要有地址,有代碼固化在裡面,天下人都可以執行,所以默認一定是會「一視同仁」的,你要是想不「一視同仁」,反而要去做很多手腳。
關於「債券市場是一個以模板為基礎, & paste的市場」——讓我想起了過去幾年,很多DeFi智能合約領域的「微創新」,也是把某些智能合約的代碼全盤拷貝過來,然後改上兩三個字。
但是你會發現在這種情況下,智能合約反而有價值了。為什麼呢?
因為智能合約是精確的代碼。一個審計機構是可以輕而易舉找到改動之處的。幾行代碼的不同,意味著結果有什麼差別,是可以精確推導和判斷出來的。而在傳統市場,因為自然語言是不精確的,就算讓律師去審,我們也不知道這幾句話改動的背後,是不是還隱含其他含義?或者導致什麼意想不到的後果。
智能合約的審計機構是整個生態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這些機構往往是一些智能合約開發高手,或者白帽子黑客。他們的作用很像現實世界中的律師事務所,專門負責去審合同、審合約代碼。
所以總結一下:智能合約不能解決債務的所有問題,但是它在債務的執行、和條款分析層面,仍有很大的作用。
小跑 35:47
所以我現在覺得可能俄羅斯這個案例,甚至整個主權債放在智能合約上,可能不太現實。因為對於本來就有意「不執行」的一方,可能根本不會簽了。
這就引出了第二個案例:前些時候鬧得沸沸揚揚的鎳逼倉事件。
大概復盤一下:三八婦女節那天,市場上演了一個 歷史 性的事件,我們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市場上見證了史詩級的空頭擠壓。鎳價創了有史以來最極端的價格波動,3月7日暴漲76%,達到每噸5萬多美元;緊接著第二天突破一噸10萬美元的關口。
這是一個明顯的逼空。被逼倉的是青山——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商,在俄烏戰爭之前押錯了方向。15萬噸的鎳空頭頭寸,其中5萬噸是和摩根大通的OTC(場外)頭寸;也就是說此刻青山已經欠JP大概10億美金的保證金。
對於OTC的場外交易,其實大家還是有商量餘地的,如果極端情況發生,各方會首先場外協商解決方法。這一次爆倉後,青山的經濟上先向交易所墊付了保證金,不然清算會出現巨大問題。談判的結果空頭頭寸先保留,之後LME「創造了 歷史 」,取消了交易,並且把鎳的交易一直停到3月中旬。
從那一刻起,從全球市場的角度,LME的「信用」和「中立性」就出現了巨大的問號——突如其來的停牌影響了幾千筆的交易,市場上其他參與方損失巨大。
這個案例,智能合約有可能在哪些環節會發生一些作用呢?
王瑋 42:10
其實剛才在介紹智能合約的時候也提到了:我們確實可以「干預」智能合約,它並不是真的100%不能變。
從這個角度講,LME的這種干預也可以算是「干預」的一種情況。但這里確實有一些問題:第一,智能合約的「干預」,必須要通過「有許可權的人」去升級代碼;或者直接去修改智能合約當中的參數來實現。這跟一個中心化的體系把交易「回滾」、「取消」還是有區別的。
智能合約的干預,不管是代碼升級還是參數調整,它也只能是「向後干預」,改未來的規則,不能倒退回過去的某個階段——區塊鏈是不支持這種干預方式的。
當然,並不是說「向後干預」完全不能出現。舉個例子,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以太坊的DAO攻擊事件, 為此以太坊發生了「硬分叉」——這確確實實是「回滾」,在以太坊的 歷史 上就發生過這么一次。但是這次「回滾」的結果,是同時產生了ETC和ETH這兩條鏈。
所以,在「計算性」的體系下,就算想要「回滾」,也不是100%的滾,因為仍然有人可以選擇去執行那些沒有被你「回滾」的合約。
但這在現實世界中沒辦法發生。 因為不可能有另一個平行世界的人,選擇繼續去成交被逼空的那些單,因為交易所只有一家,回滾就是回滾了,不會硬分叉出來兩個交易所。
現實世界無法分叉,無法分叉出兩個青山、兩個俄羅斯、一噸鎳變成二噸——兩個平行世界中各一噸。這是物理世界決定的。所以智能合約、區塊鏈這套體系,只能針對「純數字資產」才有所謂的「保障執行」能力。
那LME這種「停止交易」、「取消交易」的情況,在智能合約領域能不能做到?
客觀的說,也可以做到。一般可以通過兩個手段: 第一個是投票。相當於LME的股東集體來投票,投票結果決定是否允許回滾,投票不通過就不能改。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加密領域會推行「token economics」(通證經濟學)體系,這是一套類似於股權的模型,投票結果可以綁定智能合約,自動執行結果。
第二,投票意味著什麼?數字世界裡的投票,是個「剛性」的結果——51%的人同意就改,但這不會引起「多數人的暴政」嗎?49%的人不同意,也只能接受嗎?投票不能解決問題怎麼辦?
答案是設定 「冷靜期」或者「過渡期」——幾天、幾小時都可以。就算投票通過,也只能冷靜期之後才能執行。不想玩的,就在這段時間內從系統里退出。改規則沒有問題,但要給我離開的自由——這是最基本的自由了。
LME的做法,就是典型的「中心化」系統的弊端——就算要改規則,第一能不能讓大家投個票?受到規則影響的人,起碼要給一個發言的機會。第二,就算投票通過,也要給一些時間之後再改。
如果用智能合約來實現,並且遵守剛才的那套治理規則,它的信用程度肯定更高。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智能合約在維護一個公平高效、更高信任的市場規則,是會有比較大用途的。
小跑 50:51
是的。虛擬世界中的一些機制也可以用到現實世界。 但是這些投票、冷靜期等等規則有多大可實施性呢?
比如多數人的暴政。如果大家突然意識到有「多數人暴政」的可能性,比如我仇富,反正大家都是市場的韭菜,我們以數量取勝,聯合起來投票,把大戶賬戶里的錢全都轉到我們賬戶來——如果真的按投票結果來自動執行,不是相當於「合理搶劫」嗎?
但是如果設了冷靜期,15天之後再正式「執行打劫」,大戶肯定會離開,總不能等著被打劫。可是大戶都已經離開了,我15天之後還打劫誰呢?整個 游戲 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王瑋 52:17
這就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你的行為要有經濟上的合理性。
如果小散這么做,就是損人不利己。不僅沒有得到錢,唯一的結果是毀滅了這個平台的價值、信用。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發現小散也沒有那麼傻,他們知道自己投這個票是沒有意義的。
這就回到中本聰寫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到的,你可以51%的算力攻擊,把比特幣全拿到自己手裡,但是比特幣也因此歸零了——你買的那些機器成本也回不來了,這對你有什麼好處呢?
所以某種意義上, 「經濟模型」是區塊鏈領域最核心的「模因」。我們維護的這套經濟模型的合理性,導致攻擊是沒有意義、不合理的。
小跑 54:11
我現在覺得其實任何規則和機制,雖然看起來像是補救措施, 但實際上它發揮最大作用的時間——還是在事情發生之前。
大家的行為會在博弈影響下,自動找到一個最理性、「守規矩才能價值最大化」的結果來走。也就是說好的事前設計,會導致一個理性的結果。
王瑋 55:13
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最核心的價值,其實是「維護規則的有效性」。更適用於平台經濟、或者雙邊市場的邏輯。 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創造者,是規則的制定者和維護者,本身並不一定是參與方。而參與方是世界上互不認識的人,共同參與 游戲 。
如果兩個人認識、簽一個合同、互換了合同文本、以及後續都有意願保障執行——那這個場景下,智能合約沒有太大意義。
小跑 56:55
非常同意。大家可能有各種通關升級辦法,但是整個 游戲 規則大框架是可以用智能合約改進的。
— End —
播客《文理兩開花》
❷ 厲害了我的國!2021年我國有哪些科技成就
2021 年 1 月 7 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宣布,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 4600 公里 的 星地量子密鑰分發 ,標志著我國已構建出 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 雛形,該成果已在英國《自然》雜志上刊發。
2021 年 2 月 3 日,我國自主研製的 70 米口徑全可動天線 於今日完成驗收,將投入使用。 這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單口徑天線, 將用於我國火星探測任務,負責接收「天問一號」回傳數據。天線可以 360 旋轉 ,俯仰角度可達 0 -90 ,能精準定位到火星。
2021 年 2 月 21 日,在第六十八屆國際 固態電路 會議上,該所發布了一款 高性能 77 兆赫茲毫米波晶元及模組 ,在國際上首次實現 2顆 3 發 4 收 毫米波晶元及 10 路毫米波天線單封裝集成,探測距離達 38.5 米 ,刷新了當前 全球毫米波封裝天線最遠探測距離的紀錄 。
2 月 19 日,中國慧眼衛星團隊在京宣布, 慧眼衛星 發現首個跟神秘的快速射電暴相關聯的 X 射線暴,確認其來自銀河系內的磁星 SGR J1935+2154,並在國際上首先證認該X 射線暴包含的兩個 X 射線脈沖是快速射電暴的高能對應體。這一發現, 證明快速射電暴可以起源於磁星爆發 ,破解了快速射電暴的起源之謎,並為理解快速射電暴的輻射機制和磁星的爆發機制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數據。
2021 年 2 月 27 日電,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陳薇 領銜的團隊研發的我國 重組新冠病毒疫苗(腺病毒載體) ,25 日獲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附條件批准上市注冊申請。這是我國 首家獲批的腺病毒載體 新冠病毒疫苗,這也是全球第一個進入臨床的新冠疫苗。
3 月 5 日,我國空間物理學家、 山東大學 空間科學研究院 張清和 教授率領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在 北極上空 發現了類似台風的 「太空台風」 。這一最新研究成果被《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並被《自然》選為研究亮點。
3 月 12 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捷 教授團隊與中國地震局合作,推出世界首個 人工智慧地震監測系統——「智能地動」監測系統 ,可 1 秒內 精確估算地震震源機制參數。
3 月 13 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牽頭、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單位參加聯合申報的 「高海拔地區科研及科普雙重功能一米級光學天文望遠鏡建設」 項目日前正式啟動, 這意味著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折射式光學望遠鏡將落地 拉薩 。
3 月 16 日,利用我國 西藏羊八井 的 AS γ 實驗陣列,中日兩國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距地球 2600 光年的超新星遺跡 SNRG106.3+2.7,發射出了超過 100 萬億電子伏特的伽馬射線。這些伽馬射線可能是被超新星遺跡中的激波加速到 拍電子伏特 (1000 萬億電子伏特)的宇宙射線與附近的分子雲碰撞產生的。因此,該超新星遺跡成為銀河系中一個候選的 「拍電子伏特宇宙線加速器」 ,為解開超高能宇宙射線的起源之謎打開了重要窗口。
3 月 16 日,安徽 合肥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成功實現 200MeV( 兆電子伏)穩定質子束流從治療室引出,這標志著國產世界上 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研製成功 。
3 月 17 日, 山東大學 「太陽爆發及其對行星空間環境的影響」 攀登計劃創新團隊 夏利東 教授課題組,攜手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利用我國自主研製的 50mm 白光日冕儀在 四川稻城 成功觀測到太陽白光日冕圖像。這是我國首次在國內觀測址點獲得 K 冕白光 圖像。
3 月 18 日,在 2021 年世界工程日中國慶祝活動上,中國科協宣布成立 中國工程師聯合體 ,旨在團結起 4200 多萬工程 科技 人才,激發廣大工程師創新活力,服務 科技 經濟融合發展,深度參與工程領域全球治理。
3 月 18 日, 廣東聚華新型顯示研究院 獲 科技 部批准組建 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 ,這是我國在新型顯示領域唯一的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
3 月 23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在 浙江依託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物聯網 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在 青島 市依託 海爾 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建設 智慧家庭 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在 大連市 依託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等單位建設 潔凈能源 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3 月 24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潘建偉、徐飛虎 團隊等實現超過 200 公里 的遠距離 單光子三維成像 ,首次將成像距離從 十公里突破到百公里量級。
5 月 8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潘建偉院士 團隊近期成功研製了目前國際上 超導量子比特數量最多 的量子計算原型機 「祖沖之號」 ,操縱的超導量子比特達到 62 個 ,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可編程的二維量子行走。
3 月 24 日, 科技 部官網公布,支持 蘇州市、長沙市 建設國家 新一代人工智慧 創新發展試驗區。
3 月 29 日,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利用俄羅斯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的快重離子加速器、美國阿貢實驗室原位離子輻照等大科學裝置,並將離子加速器與透射電鏡相連,該所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直接觀察到 核徑跡 在高能離子轟擊下半徑縮小、長度變短的完整過程。這一觀察將更精準地限定 岩石 的年齡,進而分析解讀地球和生命的演化。
3 月 30 日,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在日內瓦正式發布。報告認為, 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 , 「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由中間宿主引入人類 。
3 月 30 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上海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已逐步向用戶開放,其輸出功率高達 10 拍瓦,即 1 億億瓦,脈沖壓縮後寬度達到飛秒量級,相當於 10 個太陽 輻射到地球的總功率匯聚到一根頭發絲上,由此得名 「羲和」 ——傳 說中「十個太陽的母親」 。
4 月 6 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領銜的科研團隊在我國 內蒙古寧城縣 發現了 1.25 億年前的「寧城中華草」 , 這是迄今世界范圍內發現的最早的 單子葉 植物化石,為科學界研究植物進化提供了重要依據。
4 月 7 日,中 國科學技術大學田志剛院士、 彭慧教授、 孫汭教授 與 法國馬賽大學 埃里克· 維維爾教授團隊合作,首次發現 成年肝臟造血前體細胞向 1 型天然淋巴細胞( 肝臟定居 NK 細胞) 的分化潛能及調控機制, 由此揭示天然淋巴細胞的骨髓外發育新路徑,為闡釋肝臟天然免疫優勢狀態形成原因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4 月 10 日,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重要獎項 「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 在北京揭曉,共評出 100 個獲獎項目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 在計算機工程、自動控制、 認知科學和無人駕駛等人工智慧領域取得多項國際公認的領先成果, 榮獲「吳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獎」 。本次評選適逢該獎項十周年紀念,並首次設立「吳文俊人工智慧專項獎晶元項目」。
4 月 12 日, 坐落於 廣東東莞 的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 , 就像一台 「超級顯微鏡」 , 它是探測物質微觀結構的重要手段。 中國散裂中子源隧道內裝置建在 13米到 18 米深的地下,主要包括一台負氫離子直線加速器、一台快循環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 3 台中子譜儀等。這一國之重器通過國家驗收,成為 世界上第四個脈沖散裂中子源裝置 。
4 月 13 日, 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管理局發布消息,在近期開展的植物多樣性調查時,發現了一種非常奇特的物種,將其命名為 巫溪蝦脊蘭 ,最終確定為蝦脊蘭屬的新種。(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優越的地質及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植物生長、 動物的繁衍和生存, 稱得上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世外桃源」, 也被譽為 「三峽的生態明珠」 。)
4 月 14 日至 15 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21 年 Netexplo 創新論壇在網上舉行。 由技術領域全球知名大學組成的 Netexplo 大學網路歷時一年, 在全球范圍內遴選出了 10 項極具突破性的 數字創新技術 , 中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入選 。
4 月 17 日,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液氦到超流氦溫區大型低溫製冷系統研製」通過驗收及成果鑒定,標志著我國具備了研製 液氦溫度(零下 269 攝氏度)千瓦級 和 超流氦溫度(零下 271 攝氏度)百瓦級 大型低溫製冷裝備的能力。
5 月 7 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 中國國葯集團 的一款新冠疫苗列入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這款疫苗成為列入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的 第六款疫苗 。並且是列入世衛組織緊急使用清單的 首款滅活疫苗 。
5 月 7 日, 湖南大學劉淵 教授團隊使用 范德華金屬集成法 ,成功展示了 超短溝道垂直場效應晶體管 ,其有效溝道長度最短可小於 1 納米 。這項「微觀世界」的創新,為「後摩爾時代」半導體器件性能提升增添了希望。
5 月 9 日,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超優千號」 超級雜交稻品種今年在 三亞 種植了50 畝地進行高產攻關,以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為首的專家組對這片攻關地進行測產驗收。在隨機選取 3 塊田進行全田機收測產後,最終成績揭曉:平均畝產 1004.83 公斤,這是 熱帶地區首次 實現超級稻大面積種植畝產 超 1000 公斤 。
5 月 11 日,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國際能源署發布《2021 年可再生能源市場報告》。報告說, 2020 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比前一年增長 45%以上 ,創下自 1999 年以來的最大年度增量。報告指出,2019 年和 2020 年,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年度裝機容量均佔全球總量的 80%以上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量陸上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等在 2020 年底前實現並網。
5 月 17 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 Springer Nature 聯合發布了重大發現——國家重大 科技 基礎設施「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 ( LHAASO )」在銀河系內發現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並記錄到來自 天鵝座 內的最高 1.4 拍電子伏伽馬光子(拍=千萬億)。專家表示,這是人類觀測到的最高能量光子,改變了人類對銀河系粒子加速機制的傳統認知,開啟「超高能伽馬天文學」的時代。
5 月 22 日 13 時 02 分,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原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 吳孟超 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 99 歲。吳孟超院士被譽為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從醫 70 多年來,成功救治了 1.6 萬余名患者。
5 月 28 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EAST )創造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可重復的 1.2 億攝氏度 101 秒 和 1.6 億攝氏度 20 秒等離子體運行, 將 1 億攝氏度 20 秒的原紀錄延長了 5 倍。科研人員稱新紀錄進一步證明核聚變能源的可行性, 也為邁向商用奠定物理和工程基礎。
6 月 17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 我國在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 ,以及貴州、內蒙古、 甘肅、 寧夏等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 這 8 個樞紐節點,將作為我國算力網路的骨幹連接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開展數據中心與網路、 雲計算、 大數據之間的協同建設,並作為國家 「東數西算」 工程的戰略支點, 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
6 月 21 日, 雲南大學 自然資源葯物化學重點實驗室與多個研究團隊合作,在國際權威專業期刊《葯物化學雜志》上在線發表了一項 從中葯五味子 中獲得聯苯環辛烯類木脂素物質靶向 TRBP 蛋白治療肝癌的研究成果。
6 月 25 日,《 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 正式發布。這是我國首個針對 核技術 在醫療衛生應用領域發布的綱領性文件,對提升醫用同位素相關產業能力水平、保障 健康 中國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7 月 8 日, 2021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在 上海 開幕,300 余家國內外參展企業帶來了最新的技術和產品。其間還將舉辦 100 多場論壇,包括圖靈獎、 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上千位國內外嘉賓將共同探討人工智慧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等前沿話題。
7 月 11 日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所)成功研發的跨模態通用人工 智能(AI)平台「紫東太初」 9 日正式對外發布,其以多模態大模型為核心,基於全棧國產化基礎軟硬體平台, 可支撐全場景 AI 應用。
7 月 19 日, 雙季早粳稻新品種「中科發早粳 1 號」 現場會在 江西省上高縣 舉行,這一品種實現了我國雙季早粳稻「零的突破」。
7 月 27 日, 第 23 屆中國科協年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年會圍繞 科技 社團發展與治理、 碳中和、「90 後」 科技 人才成長 等領域, 設置 25 項專題活動陸續在京津冀三地展開。 年會期間,還將成立「一帶一路」綠色智造產業聯盟,並發布《2021 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等系列報告。
8 月 2 日獲悉,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完善 科技 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 圍繞 科技 成果 「評什麼」「誰來評」「怎麼評」「怎麼用」 完善評價機制,作出明確工作安排部署。《意見》要求, 科技 成果評價要堅持 質量、績效、貢獻 為核心的評價導向。
8 月 18 日獲悉,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 意見》提出,要 擴大科研經費管理自主權 ,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提高間接費用比例,對數學等純理論基礎研究項目,間接費用比例可提高到 不超過 60% 。
9 月 11 日, 由中國科協、 中宣部等 13 部門聯合舉辦的 2021 年 全國科普日 活動開啟,今年的主題是 「 百年再出發, 邁向高水平 科技 自立自強」 。
9 月 22 日, 清華大學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馬延和 帶領團隊,採用一種類似「搭積木」的方式,從頭設計、構建了 11 步反應的非自然固碳與澱粉合成途徑,在實驗室中首次實現從 二氧化碳到澱粉分子 的全合成。核磁共振等檢測發現,人工合成澱粉分子與天然澱粉分子的結構組成一致。
10 月 20 日悉, 全國首個 煤炭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在 山西 建成, 可實現安全、 少人無人、 高效的生產模式, 幫助煤炭行業進行數字化、 智能化轉。
❸ 國內比特幣礦場關停,比特幣算力會大跌嗎
前一天,即2021年7月19日,是以往十年中(自2010年至今)比特幣區塊鏈出塊速率比較慢的一天,均值區塊鏈時間做到了23分鍾,而先前均值區塊鏈時間大部分保持在十分鍾上下。近期,中國四川等省區喊停了比特幣挖幣,可以說,它是比特幣互聯網迄今為止遭遇到的最具毀滅性的一次行動。但比特幣互聯網沒有被擊潰,只是在慢慢融入銷售市場轉變 ,將來也會愈來愈興盛。
下表展現了自2010年至今,比特幣均值出塊時間比較慢的25天,由於那時候基本上沒人了解比特幣的存有,區塊鏈時間挖礦在區塊鏈上發覺並加上區塊鏈的間隔時間,比特幣嘗試將區塊鏈時間保持在一個相對性平穩的范疇內,即:每過十分鍾一個區塊鏈。每2016個區塊鏈以後,比特幣會依據互聯網狀況調節挖幣難度系數,要不讓挖幣越來越更非常容易,要不讓挖幣越來越更難:
假如算率升高,造成 不用十分鍾就可以發掘一個比特幣區塊鏈,那麼比特幣互聯網接著會提升挖幣難度系數;假如算率降低,必須超出十分鍾才可以發掘一個比特幣區塊鏈,那麼比特幣互聯網接著會減少挖幣難度系數。
伴隨著四川、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和新疆省等別的省區都逐漸喊停比特幣挖幣主題活動,比特幣算率預估還會繼續再次下挫,5-6天內,大家很有可能會見到挖幣難度系數大幅度減少,此次調節會讓給塊時間修復到十分鍾上下的平均。可是,在比特幣挖幣難度系數調節以前,互聯網出塊時間仍然會十分遲緩。
坦率地說,挖幣難度系數調節是比特幣「最雅緻」的作用之一,不但能夠保證互聯網可以消化吸收算率短時間暴跌的沖擊性,還能合理實行比特幣的財政政策,這是由於挖幣難度系數保證了比特幣區塊鏈務必按照計劃發生,因而新鍛造的BTC也會按照計劃發生。
一旦比特幣挖幣難度系數調節,依然留到互聯網上的比特幣挖礦可能得到 大量市場佔有率,伴隨著而成地,便是能得到 大量盈利。預估在本周五,大家將見到比特幣 歷史 時間規模較大 的難度系數(往下)調節,但在此之前,大家很有可能必須花更長期才會直到比特幣出塊。
針對比特幣互聯網來講,依據鏈上數據信息表明,此次四川等省區喊停比特幣挖幣主題活動的確產生了巨大毀滅性。但是,就算是在這般規模性的領域沖擊性下,雖然互聯網出塊速率有一定的緩解,但大家發覺比特幣實際上早已表明出了極大的延展性和魅力。
有些人覺得,此次很有可能算得上比特幣碰到的一次「我國進攻」,可從現階段看來,比特幣互聯網解決的十分非常好。環顧人類的 歷史 ,有哪些商品能在「50%領域基本」移位以後能再次運作?好像僅有比特幣有工作能力抵擋這類經營規模的影響。
另一方面,很多比特幣挖礦早已逐漸整理行囊將礦機遷到別的地域,預估新挖幣產業基地可能遍及在好多個周邊國家和北美地區,那邊有豐富多彩的成本低電力能源,本地銷售市場對比特幣挖幣也十分有興趣。
從長久看來,算率集中化在單一司法部門轄區對比特幣而言並並不是件好事兒,大家期待見到比特幣挖幣愈來愈區塊鏈技術,僅有完成這一總體目標,才可以將運勢真真正正把握在自身手裡。
#數字貨幣# #比特幣[超話]#
❹ 比特幣和鬱金香泡沫有什麼區別
比特幣 :一種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算力消耗)的加密虛擬幣。總量2100萬,不可增加,不受任何中心化組織(個人、公司或者國家)的控制。在不泄露秘鑰的情況下,安全性極高(在現有人類技術下,不可能破解,遠高於銀行安全性)。比特幣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以及存儲行為(也就是除非所有節點遭到破壞或者有超過全網51%的算力進行攻擊,否則比特幣是絕對安全的)。 比特幣特點 :去中心化(有全體持幣人共同維護,不會受到任何中心化組織的控制),稀有性(總量2100萬,不可再生,不可超發),安全性(現有人類技術下不可破解),長期存儲性(可以不需任何成本地永久存儲,不會損耗,只需保管好秘鑰)。
比特幣產生的原因 :比特幣誕生的來源是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央行超發貨幣,導致全球通貨膨脹。有些自由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認為,超發貨幣是中心化組織(政府或國家)對個人財富的掠奪。舉個例子簡單說明,世界財富現有10萬億美元,由全世界人民擁有。美國增加發行10萬億美元的鈔票,世界上的鈔票數量變成了20萬億美元。全世界鈔票=全世界人民10萬億美元+美國政府10萬億美元。世界財富,由全世界人民所有->變成了全世界人民和美國政府各擁有一半。而此過程,美國政府並沒有付出什麼勞動(印鈔票忽略不計),就把全世界財富的一半從全世界人民手中轉移到自己手中。最後美國政府發行的鈔票通過貪污腐敗,內幕操作的方式轉移到了權力擁有者手中。這是一種赤裸裸掠奪。同理,其他非全球性貨幣國家發行貨幣是對本國人民的掠奪,全球性貨幣國家(美元,歐元,英鎊等全球流通性貨幣)發行貨幣是對全世界人民的掠奪。這種掠奪本身是極其不公平的。所以中本聰提出了一種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的概念(比特幣),以取代央行貨幣,作為一種 數字化的黃金 ,用以充當全球性貨幣。
比特幣和黃金的相似性:稀有性、易存儲性、永久保存性、價值公認性(即價值不會因為某一部分人的放棄而完全消失,發文時比特幣擁有地址數超過3600萬,意味著價值得到了相當一部人的認可,即使其中一部分人放棄比特幣,仍然有超過千萬的人認可比特幣)
鬱金香泡沫 :又稱鬱金香效應,源自17世紀荷蘭的 歷史 事件。被稱為人類 歷史 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一度在鮮花交易市場上引發異乎尋常的瘋狂,鬱金香球莖供不應求、價格飛漲,荷蘭鬱金香市場儼然已變成投機者伸展拳腳的、無序的賭池。到17世紀30年代初期,這一 時尚 導致了一場經典的投機狂熱。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這種總是期望有人會願意出價更高的想法,長期以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名稱所喻示的一樣脆弱,當人們意識到這種投機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時,總有人會清醒過來,這個時候,鬱金香泡沫就該破滅了。在某個時刻,當某個無名小卒賣出鬱金香——或者更有勇氣些,賣空鬱金香時,其他人就會跟從,很快,賣出的狂熱將與此前購買的狂熱不相上下。於是,價格崩潰了,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個萬劫不復的大崩潰中傾家盪產。(來自網路)
兩者區別 :鬱金香會隨著熱度的下降而崩潰,因為其不具有易存儲性和長期存儲性,參考2020年原油期貨跌到負價格(因為不易存儲,導致要支付大量的存儲費)。但比特幣不同,比特幣誕生的時候就是目標作為數字黃金而誕生的,天生具有易存儲、永久存儲、稀有性,所以比特幣不會崩潰。但是比特幣的價格完全可能隨著行情的變化,發生巨幅震盪,這個是完全可能的。參考 歷史 價格,比特幣已經發生過至少三次暴漲暴跌的巨幅震盪,而 歷史 上黃金也發生過至少兩次巨幅震盪,但從來沒有黃金崩潰的說法。所以從長久時間上看,比特幣可能會暴漲暴跌,但絕對不會崩潰,而是會像黃金那樣逐漸地擔負起數字黃金的 歷史 使命。
各國對比特幣的態度 :
美國:允許在證券交易所進行期貨交易,美國聯邦法院將比特幣定義為貨幣。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不認為比特幣是貨幣,但承認比特幣的商品屬性和財產屬性,個人可以自由交易比特幣,不鼓勵,不反對,風險自負。對個人和組織擁有的比特幣,視為其財產,予以保護和支持。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四大行」:不會阻止客戶進行比特幣交易。
日本:日本政府在2017年4月1日取消了比特幣交易的消費稅,正式承認了比特幣為合法支付方式。
德國:2013年8月德國金融部(Ministry of Finance)正式認可比特幣成為一種貨幣單位」(currency unit)和私有資產」。2018年3月,德國財政部表示,如果比特幣用戶將這一加密貨幣用作支付方式,那麼他們不會對其進行征稅。即承認比特幣的貨幣性。
新加坡:採取完全開放態度
99個國家(佔全球40%)對比特幣是持正面態度(合法或中立);
7個國家(佔全球3%)對比特幣是限制的態度是限制,包括中國;
10個國家(佔全球4%)對比特幣是限制的態度是非法;
130個國家(佔全球53%)未對比特幣表態。
由此可見,認可比特幣的個人(持幣地址數超過3600萬)和主權國家越來越多,最終比特幣會具有全球貨幣he數字黃金的地位,這也是比特幣的創始原因和目標。
以上回答屬於個人見解,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風險自負。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歐易OKEx#
❺ 浙江省公共數據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公共數據管理,促進公共數據應用創新,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合法權益,保障數字化改革,深化數字浙江建設,推進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數據收集、歸集、存儲、加工、傳輸、共享、開放、利用等數據處理活動,以及公共數據安全等管理活動,適用本條例。
涉及國家秘密的公共數據及相關處理活動,不納入本條例管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數據,是指本省國家機關、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務運營單位(以下統稱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在依法履行職責或者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收集、產生的數據。
根據本省應用需求,稅務、海關、金融監督管理等國家有關部門派駐浙江管理機構提供的數據,屬於本條例所稱公共數據。第四條公共數據發展和管理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循統籌規劃、依法有序、分類分級、安全可控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數據發展和管理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數字政府建設等相關專項規劃,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公共數據發展和管理工作所需經費。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公共數據發展和管理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將公共數據發展和管理工作作為年度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大數據發展主管部門或者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負責大數據發展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公共數據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公共數據發展和管理工作,指導、協調、督促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共數據處理和安全管理相關工作。
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負責本部門、本系統、本領域公共數據處理和安全管理工作。
網信、公安、國家安全、保密、密碼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公共數據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公共數據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加強對公共數據平台建設、數據標准實施、數據質量、數據共享開放、數據安全保障等情況的監督檢查,並督促落實。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要求,加強公共數據發展和管理工作跨省域合作,推動公共數據標准統一,促進公共數據共享利用,發揮公共數據在區域一體化協同治理和跨區域協同發展中的驅動作用。第二章公共數據平台第九條省公共數據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有關部門,統籌規劃和建設以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應用支撐、業務應用體系為主體,以政策制度、標准規范、組織保障、網路安全體系為支撐的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台(以下簡稱公共數據平台),促進省域整體智治、高效協同。
設區的市公共數據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按照省有關標准和指導規范的要求建設本級公共數據平台。縣(市、區)應當按照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原則,依託設區的市公共數據平台建設本級公共數據平台;確有必要的,可以單獨建設。
省、設區的市公共數據平台應當按照地方實際需要,及時向下級公共數據平台返回數據。第十條公共數據主管部門應當依託公共數據平台建立統一的數據共享、開放通道。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應當通過統一的共享、開放通道共享、開放公共數據。
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不得新建公共數據共享、開放通道;已建共享、開放通道的,應當並入統一的共享、開放通道。第十一條省公共數據主管部門應當統籌建設全省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推動全省公共數據、應用、組件、算力等數字資源集約管理,促進數字資源高效配置供給,實現公共數據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有序流通和共享。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使用財政資金的數字化項目管理機制,加強對數字化項目的統籌、整合和共享管理,避免重復建設。
使用本省財政資金的數字化項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項、審查驗收或者不予安排運行和維護經費:
(一)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同意,新建業務專網或者新建、擴建、改建獨立數據平台的;
(二)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同意,在公共數據平台外開發、升級改造應用系統的;
(三)未按照規定納入一體化數字資源系統管理的;
(四)未按照要求共享、開放數據或者重復收集數據的;
(五)不符合密碼應用和安全管理要求的。
❻ 「東數西算」的智慧大腦!26座城市搶建智算中心
智東西(公眾號:dxcom)
作者 | 楊暢
編輯 | 李水青
智東西2月25日消息,近日,「東數西算」國家項目正式啟動,為數據中心產業帶來了重要利好信號。(《 歷史 時刻!「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全面啟動》)
作為數據中心中領域的一顆「明珠」,智算中心也引起行業關注。
一般認為,智算中心全稱是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主要是為人工智慧(AI)應用提供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演算法服務,由AI晶元和算力機組等設備組成,與雲計算中心、超算中心有一定區別。企業和研究機構可以依託智算中心提供的強大算力,驅動AI模型進行數據深度加工,實現AI應用創新。
「東數西算」國家項目強調在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八大樞紐間建設算力網路,支持全國各地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而沿著這張算力網路「地圖」,我們發現智算中心已經「遍地開花」。
細數過來,從2021年到2022年開年,全國有不下20座城市建成或正在建智算中心,智算中心數量達到27個,而其中位於八大樞紐的就有12個,接近50%。
「東數西算」工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范圍內的智算中心
那麼具體有哪些城市在建設或者規劃建設智算中心?「東數西算」工程會對智算中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各地智算中心項目建設進度如何?可能會對當地AI產業有何影響?
智東西通過調查2021年以來各地規劃、建設和建成的智算中心,並與業內人士交流,來與大家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據智東西統計,從2021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15日,全國共有至少26個城市在推動或剛剛完成當地智算中心的建設,這些城市中既有省會城市,例如南京、西安,也有非省會城市,像許昌、青島。
其中,不少城市已經在本地建設了像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國家超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不過這些中心並不能替代智算中心,它們之間的功能存在差異——像雲計算中心,主要是提供雲服務,超算中心主要為科學研究提供超算服務,智算中心則主要是為企業和科研院所提供普惠AI算力服務。
此外,中信所《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2021)》中指出,智算中心借鑒了超級計算(高性能計算)中心和雲計算數據中心大規模並行計算和數據處理的技術架構,但它是以AI專用晶元為計算算力底座的。上述三類中心的軟體和業務架構不一樣,不過雲數據中心和超算中心也可以通過延展建設,來對外提供智能算力。
據我們統計,2021年,全國建成並投入運營或試運營的智算中心有8個,分別是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南京智能計算中心、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浙江(長三角)新一代全功能智能超算中心、西安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中原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哈爾濱人工智慧先進計算中心,投運時間分別是5月、6月、7月、8月、9月、9月、10月和12月。這些智算中心中大部分都有二期建設規劃。
截至目前,2021年和2022年各地投入運營的智算中心情況
一些智算中心並沒有直接用「智算中心」或「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命名,而是採用「先進計算中心」或「智能超算中心」的命名方式,但它們也提供智能算力,所以也可以算作智算中心,例如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和浙江(長三角)新一代全功能智能超算中心。
不同智算中心的測算算力時採用的算力測試基準有所差別,使用算力單位略有不同,但是無論是「1 P OpS」、「1 PFLOPS FP16」、「1 Petaflops」還是「1 P」,都相當於每秒可進行一千萬億次運算。
2022年開年以來,國內已經有一個新投運的智算中心,是位於上海的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很多城市是正在建設智算中心,從2021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15日,全國共有至少18個城市簽約、開工、招標、計劃建設智算中心項目,其中已經宣布開工建設的至少有6個城市,分別是合肥、慶陽、大連、沈陽、深圳、長沙。
截至目前,2021年和2022年各地規劃或已經開始建設的智算中心情況
對比2021年之前的各地智算中心建設情況來看,2020年之前的智算中心項目更少一些。不過,部分2021年開工建成的智算中心其實在2020年就已經立項招標和預研規劃,比如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項目。
智算中心並不是2021年才有的新類型數據中心,我國較早建成的智算中心還有深圳鵬城雲腦、曠視蕪湖AI超算中心等。2018年,鵬城雲腦I初步建成並上線運行,算力達到100 PFLOPS(1 PFLOPS相當於每秒運算能力為一千萬億次)。
從全國智算中心的地理位置分布來看,目前,東部、中部和西部都有省市在部署智算中心。作為數據中心的一種,各地的智算中心建設規劃難免會受到「東數西算」政策的影響。
特別是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等文件中指出:「原則上,對於在國家樞紐節點之外新建的數據中心,地方政府不得給予土地、財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智算中心作為各地政府主導的項目,極有可能受到影響,但是並不一定會大批向西部地區遷移。因為智算中心主要面向AI相關產業,這些業務對於網路通信的要求也比較高,在這方面,東部地區略有優勢。
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告訴智東西,「東數西算」工程會促進智算中心的發展,預計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建設中,規劃的數據中心項目會配置一定規模的智能算力,有些項目還可能是直接以智算中心的形態出現。
另外,從這些智算中心公布的算力規模情況來看, 100P算力是很多智算中心的起步目標 。
一般認為,100P大約相當於5萬台高性能電腦的算力。拿科研場景為例,天文學家在20萬顆天體的星空圖中要定位某種特徵星體,如果算力不夠,耗時可能要超100天,如果擁有100P算力,定位星體所需時間僅為100秒。
任京暘說,一般智算中心提到的100P是指FP16或INT16,即半精度算力,就現階段而言,以100P起步,能實現比較大的規模效益。
從需求角度看,智算中心作為城市級公共算力平台,要滿足區域內政府、企業、高校等各類用戶的算力需求,起步規模不宜過小,否則無法支撐類似大模型訓練等大算力需求,也不足以發揮集約共享的規模效益。
任京暘補充道,從投資角度看,智算中心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建設、運營、應用與生態建設等投入較大,需要結合地方財政承受能力做出合理評估,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適度的超前部署。
大部分智算中心都是分期建設的,建成一期,就可以投入運營一期,後期再根據運行情況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二期、三期建設。
例如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該智算中心在2021年5月完成了一期項目建設工作,並開始為企業提供AI算力,但很快飽和了。於是,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又進行了二期項目擴容工作,將算力規模從100P擴容到200P。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二期算力也接近飽和,隨著准備進行進一步的算力擴容工作。
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根據各智算中心的數據,至少數百家企業已經簽約智算中心,例如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已經為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100多家企業提供算力,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已經吸引超40家產學研機構入駐。
一個智算中心可以同時支撐的產業場景很多,例如自動駕駛、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礦山、智能製造等等,主要看當地的需求,一般都是為了支撐當地的優勢產業更好發展。比如,青島靠近海域,其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招標文件就有提到青島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要支撐青島優勢產業集群,比如智能家居、智能製造等產業智能化持續領先,並著重強調支撐當地智慧海洋經濟的發展。
上述智算中心都並不局限於支撐單一產業。不過,也有一些城市選擇建設針對性更強的智算中心,像山西晉城建設了專門面向煤炭行業的智算中心(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創新成果&計算中心)。該智算中心由華為、晉能控股等企業參與建設,主要是為推動山西煤礦智能化建設。
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創新成果&計算中心
在智算中心建設過程中,市政和建築設計企業背後的AI和ICT企業是重要角色,例如曙光、華為、浪潮、騰訊、商湯 科技 等企業。
在 探索 智算中心過程中,作為計算領域的頭部玩家曙光提出了「5A級」智算中心建設方案,從開放、融合、綠色、普惠、服務五個方面,進行智算中心相關的實踐和 探索 。目前,曙光5A級智算中心已在廣東珠海、安徽合肥、浙江桐鄉等地陸續落成,其江蘇崑山等地的智算中心也進入建設階段。
合肥先進計算中心
曙光智算中心會採用兼容多種晶元、演算法、模型等的多元協作方式以實現多元算力提供。例如曙光參建的合肥先進計算中心不僅能提供智能算力,還能提供高性能計算所需算力。在降低智算中心、數據中心能耗方面,曙光研發有浸沒式相變液冷技術,可使智算中心的PUE值降至1.04到1.05。
華為應該是比較早嘗試智算中心的企業,而且也是參與各地智算中心建設最多的企業之一。華為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曾在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透露,華為希望在2021年內啟動超20個智算中心建設。
包括「鵬城雲腦II」、「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在內的幾個華為承建的智算中心項目幾乎都是使用華為的Atlas 900 AI集群架構,來實現AI算力供給的。Atlas 900 AI集群架構是由數千顆升騰910 AI處理器構成,其總算力達到256P 1024 PFLOPS FP16。
鵬城雲腦
浪潮在智算中心方面也有多年的研究,無論是智算中心運行過程中算力生產、算力聚合、算力調度還是算力釋放環節,浪潮都分別有相應的技術和軟硬體支撐。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就是採用了浪潮AI伺服器算力機組和寒武紀思元270和思元290智能晶元及加速卡。
南京智能計算中心
作為數據中心行業的重要玩家,騰訊將其在數據中心方面的 探索 應用在了智算中心建設中,像騰訊智慧產業長三角(合肥)智算中心建設中就用到了騰訊第四代T-Block等高端模塊化技術,支持項目快速交付。騰訊第四代T-Block等高端模塊化技術就是將IT、空調等數據中心的各個功能模塊化,以實現按需靈活配置。
商湯 科技 是從2018年開始進行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預研工作的,2020年7月開始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工作。2022年1月24日,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啟動運營。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峰值算力高達3740 Petaflops,這背後包含了商湯 科技 的多種技術突破,包括高性能計算、分布式調度、硬體/軟體協同設計等。
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我們通過調查2021年以來建設和建成的智算中心,發現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開始了智算中心建設。這體現了各地對於AI產業的重視。從一些現有的智算中心建設工期來看,一般一期建設大概時間在半年到一年不等,今年可能會有更多在建的智算中心建成並投運。另外,「東數西算」工程也會對新的智算中心的規劃、建設產生多重影響。
目前參與智算中心建設的企業相對有限,隨著各地對智算中心建設需求的增加以及一些新玩家加入,智算中心領域玩家可能會面臨更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