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去中心化與銀行金融
❶ 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傳統金融有什麼區別現在比較好的DeFi平台有哪些
您好,非常榮幸能在此回答您的問題。以下是我對此問題的部分見解,若有錯誤,歡迎指出。展開全部
進入專欄
幾乎每一個加密初創企業的支持者都有一種趨勢,那就是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價值,兜售自己的商業基本面。
在本文中,我們將解釋去中心化金融協議業務與傳統業務的不同之處:
我們將主要討論兩個方面:
1) DeFi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2)DeFi平台的種類和主要區別是什麼?
DeFi指南
傳統金融體系的用戶往往希望建立一個更容易訪問、更透明、交易費用更低、更少依賴中介機構的體系。要建立這樣一個更加公平的金融體系,銀行、貸款和衍生品必須經歷根本性的變革。此外,需要採用分散的生態系統,如DeFi。它促進了p2p借貸,消除了集中控制,為用戶提供了財務自由。
最近,在加密貨幣領域,有很多關於DeFi的討論。它向全球提供金融服務:貸款、衍生品和其他產品。而且,傳統金融中介機構的作用有所減弱,甚至沒有發揮作用。分散化金融體系的支持者認為,DeFi是傳統貸款的一個很好的替代品。一些人已經將其稱為借貸的未來。
DeFi建立在比特幣網路和以太坊等公共區塊鏈之上。它已經成為以太坊網路上的「核心驅動程序」之一。通過利用無許可的分布式網路,DeFi平台將金融產品轉換成去信任的協議,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訪問這些協議。在銀行沒有賬戶的人也可以使用DeFi解決方案來貸款和借入資產,以及使用金融工具進行交易。
開源平台為用戶提供了巨大的好處,包括透明度、廉價的跨境交易、無信用檢查和減少審查。任何人都可以進行金融活動,因為沒有地理位置的限制。
DeFi的去中心化程度
最近幾個月,DeFi解決方案的引入激增。它們有不同的模型,其分散化程度也各不相同。與其他模型相比,一些DeFi模型的分散性較差。這是因為他們只有幾個組件是分散的,而其餘的仍然由公司集中控制。
協議的制定、非託管、價格供給、利率的確定、追加保證金流動性的提供和追加保證金的啟動是DeFi協議的關鍵組成部分。它們決定了去中心化的程度。
如果去中心化組件的數量較大,那麼該DeFi協議比其他模型更分散。這樣的協議將讓用戶完全控制他們的數字資產,擺脫集中控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DeFi協議分散了所有組件。
每個DeFi協議都根據分散組件的數量分配一個類別:
中心化金融(CeFi)(CeFi)
DeFi解決方案通常是非託管的,這意味著用戶可以控制他們的資金,並對他們的安全性負責。相反,CeFi是託管的。中央系統對用戶的資產進行保管,並負責保證用戶資金的安全。
當涉及到貸款或借款時,用戶無法控制資金的任何方面。利率由中央決定,追加保證金的流動性由中央系統或當局提供。CeFi產品使用集中的價格供給,並且發起追加保證金通知也是有許可的。非常感謝您的耐心觀看,如有幫助請採納,祝生活愉快!謝謝!
❷ 區塊鏈 --- 分布式金融(DeFi)
DeFi是decentralized finance(分布式金融) 一詞的縮寫,通常是指基於以太坊的數字資產和金融智能合約,協議以及分布式應用程序(DApps)。
簡單來說,DeFi就是將傳統金融搬到區塊鏈網路里,但相比傳統金融,它通過區塊鏈實現了去中心化,也就是去掉了中間人的角色,從而降低了中間環節帶來的巨額成本。
DeFi最終要實現的是資產通證化,以智能合約功能性替代傳統中心化的金融機構,使用戶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金融服務,並且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同時打造一個面向全球開放的無國界金融體系,以打造開放、透明、安全全新的去中心化系統,讓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地進行交易。
隨著區塊鏈的迅速發展,DeFi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地豐富,而金融業是其中最有前景的行業。
與銀行相似,用戶可以存錢並從其他借入其資產的用戶那裡獲得利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 資產是數字的 ,智能合約將貸方與借款人聯系起來,執行貸款條款並分配利息。這一切都發生了,而無需彼此信任或中間人銀行。而且,由於區塊鏈提供的透明性,通過減少中間商,貸方可以賺取更高的回報,並更清楚地了解風險。
去中心化交易所,簡稱DEX,DEX是使用智能合約執行交易規則,執行交易並在必要時安全處理資金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當使用DEX進行交易時,沒有中心化交易所運營商,也無需注冊,沒有身份驗證或提款費用。
DEX可以使用訂單薄進行交易,比如你要用10個A換15個B,那麼我記下來。然後一會又來了一個人說我要用15個B換10個A,我說太好了,正好配對上了。於是,我就在鏈上生成一筆交易,把你們倆的幣互換。這個時候匯率其實就是給交易的雙方做參考用的——建議你用這個匯率容易找到配對。這樣一來,去中心化交易所只是把交易雙方的需求匹配了一下放上鏈,就不存在智能合約讀取鏈外匯率信息的問題了。
這方法有很多缺陷。無論這個DEX做得多麼用戶友好,它對比中心化交易所效率一定是很差的,首先幣價波動的時候很難找到匹配,其次小幣種肯定也很難找到匹配,然後交易延遲應該也不小。 但相對於中心交易所,它還是有唯一的優勢——靠譜。
DEX還可以使用AMM(自動做市商)交易,即按照自己的供求關系計算匯率,以保證自己手中的幣不會被別人低價買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永遠保證自己的A幣和B幣的數量是個定值,這樣就算賣空了,虧損也是有限的,而且,市場總會把價格調到合適的水平——因為反正如果匯率低了就會有人買,匯率高了就會有人賣。
通過這種簡單的方法,可以獲得一個不需要從鏈外獲得匯率信息就可以自動根據供求關系調整的市場。當然,這東西的弱點也很明顯——如果一開始的匯率不在市場匯率附近,就會承受大量的虧損。而且AMM中還存在「無償損失」。
穩定幣是旨在保持特定價值的代幣,通常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
例如,DAI是與美元掛鉤並抵押以太坊(ETH)鏈上數字資產的穩定幣。它的發行是通過一個借貸的智能合約,來實現的: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抵押一定數量的ETH(以太幣)來換取和美元1:1錨定的DAI。這里,DAI採用的是 超額抵押 的形式,對於每個DAI,在MakerDAO智能合約中鎖定有1.50美元的以太坊作為抵押。
如果你抵押價值150美元的以太幣,那麼只能換來價值100美元的DAI。然後,這個智能合約中寫定了,如果你在某個時間內歸還這100美元的DAI並且付一部分利息,那麼你就可以拿回自己抵押的以太幣。
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以太坊的價格是會變動的。而且,虛擬貨幣的價格變動可是相當劇烈的,如果遇上以太坊暴跌了怎麼辦?那麼原本值150美元的以太坊可能瞬間就不到100美元了,這個時候抵押的資產不如我貸出來的資產多,DAI的價格就不可能再錨定美元,因為大家都能看到:DAI不值那麼多錢了。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超額抵押的作用就顯出來了——即便以太坊價格波動幅度再大,但是從150美元跌到100美元總歸還需要些時間。而這就給資產清算的空間:首先,我們規定抵押物不得少於150%的貸款,也就是如果以太坊漲了沒關系,但是一旦跌了,你得立刻補倉到150%,否則你的抵押物會進入清算的智能合約。
用來裝DeFi的虛擬資產,可以用於轉賬等。
資產管理工具(也叫看板)就是專門提供錢包掃描服務,可以查看錢包的明細,還有歷史記錄。
最主要的三大資產管理工具是Debank、Zerion以及 Zapper。
一般來說,市場上會有很多挖礦的機會,這也是大家理財賺錢的機會。這時候,就有做資產管理,或者是提供理財的金融服務的機器人站出來說,我是專門幫你做賺錢生意的,只要你把錢給我,我就會去市場上找賺錢的機會,幫你去賺錢。
YFI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理財工具。
區塊鏈世界的機器人都是去中心化治理的,也就是說,沒有明確是歸屬於誰的。這種情況下,如果機器人出故障了,我們應該找誰的責任?應該怎麼做?損失誰來負責?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保險機器人了,它是專門就是為其他機器人投保了。
區塊鏈世界的機器人都是去中心化的,且公開透明的,自動執行的。這些機器人的升級、維護應該怎麼做?如何來確保機器人的去中心化呢?
一般,是由很多人圍著同一個機器人一起磋商,投票決定如何讓機器人去升級、提供服務。DAO機器人就是幫助這些人跟機器人之間形成一種去中心化的治理關系的機器人。
專門提供一種資產價格的機器人,比如,剛剛舉例的小c機器人收到一個比特幣的時候,它是需要知道一個比特幣到底值多少錢。否則,是沒辦法計算應該給小明貸款多少錢的。這種時候,預言機機機器人就會跑到小c面前,輸入一個價格,告訴小c機器人,比特幣現在價值1萬美金。
以太坊是一個維護數字價值共享賬本的區塊鏈網路,幾乎所有DeFi應用程序(稱為智能合約或Dapp)都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組成網路的參與者代替了中心權力機構,以分散的方式控制網路本地加密貨幣以太(ETH)的發行。
defipulse公布的 DeFi排名 ,該排名跟蹤鎖定全球DeFi智能合約中的實時價值。
MakerDAO在DeFi領域是毫無疑問的龍頭,MakerDAO之於DeFi就如比特大陸之於 礦圈。
MakerDAO 成立於2014年,是以太坊上 自動化抵押貸款平台 ,同時也是穩定幣 Dai 的提供者。MakerDAO 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的衍生金融體系,它採用了雙幣模式,一種為穩定幣 Dai,另一種為權益代幣和管理型代幣 MKR。Dai 於2017年12月主網上線。通過雙幣機制,MakerDAO使得整個去中心化的質押貸款體系得以運轉。
Dai和美元進行1:1錨定,和其他穩定幣一樣,Dai也存在價格波動。和其他穩定幣不一樣的是,Dai是通過 超額抵押 加密數字貨幣,從而獲得價值。USDT、TrueUSD 和 GUSD 這一類的中心化穩定幣每發行1美元的代幣背後都存在1美元的法幣作為儲備,而1 Dai背後是以超出1美元的數字資產作為儲備。
與USDT、TrueUSD等不同的是,Dai的運行機制是公開透明的,這也是 Dai的優勢之一。不僅 Dai本身透明,換取 Dai的抵押物以太坊的價值波動和數量也一樣透明,對外公開可見。
Compound協議打造的是一個無中介的貸款平台,借方獲得利益,貸方支付利息。(頭等倉註:通常我們把代幣存入借貸池的一方稱為借方,向借貸池中借代幣的一方稱為貸方。)
Compound的新ERC-20代幣簡稱cToken,使用戶能更簡便的進行借貸操作。例如,支持cDAI與DAI交換,DAI持有者就可以將代幣借給cDAI用戶。不是所有的錢包都支持交換,但在Eidoo錢包中,用戶可以輕松地用cDAI交換DAI,從而出借DAI換取利息。如今,Compound總共支持8種cToken,鎖定資產合計高達約等值於2億美元:cDAI、cETH、cUSDC、cBAT、cWBTC、cSAI、cREP、cZRX。
借方可以隨時從Compound中提取代幣,自動、瞬時計算利息。如果是通過像Eidoo這樣的非託管錢包來提幣,無需任何中介(因為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協議就能做到)。
貸方則必須鎖定代幣作為抵押品,根據基礎資產的雄厚薄弱,獲取50-75%的信貸。
Compound協議還設有10%的利息作為准備金,而剩餘的90%利息歸借方。無任何費用,無協議代幣。基於以太坊的信貸市場,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流動池,以一種無中介、自主、快速的方式發放和獲得貸款。
Synthetix是基於以太坊的 合成資產發行協議 。Synthetix目前支持發行的合成資產包括法幣、加密貨幣、大宗商品。其中法幣主要有美元(sUSD)、歐元(sEUR)、日元(sJPY),不過目前基本上以sUSD為主。加密貨幣方面有比特幣(sBTC)和以太坊(sETH)等,此外,還有反向的加密資產,例如iBTC,當BTC價格下跌,iBTC價格上漲,從而獲利。大宗商品方面當前以金(sXAU)和銀(sXAG)為主。
Synthetix上交易是去中心化的模式進行的,且無須交易對手存在,也不用擔心流動性和滑點問題。在其交易所上的交易都是通過智能合約執行的,是對智能合約的交易,而不是訂單簿交易。這些都有其獨特的交易體驗和部分優勢。
Synthetix跟其他資產發行協議一樣,也需要進行資產抵押才能發行,例如MakerDAO協議要生成dai,需要抵押ETH。Synthetix也類似,但它抵押的是其原生代幣SNX。用戶只要在其智能合約中鎖定一定量的SNX,即可發行合成資產。其中其質押率非常高,是其發行資產的750%,只有達到750%的目標閥值才有機會獲得交易手續費和SNX新代幣的獎勵。
TVL就是每個DeFi協議的鎖倉總價值,越高越好。
Dex就是交易量,越高越好。
活躍地址數量代表以太坊上的DeFi用戶數,越多越好。
手續費越低越好。
以太坊作為一個基礎設施,它的市值可以很高,但是,說到它與DeFi市值的比例,那以太坊的市值應當是越低越好,越高就說明這個市場越成熟。
參考鏈接:
https://zhuanlan.hu.com/p/206910261
https://zhuanlan.hu.com/p/366412971
https://zhuanlan.hu.com/p/377856331
https://www.hu.com/question/324838085/answer/1526607416
如有不對,煩請指出,感謝~
❸ 什麼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 背後的生態系統是什麼
3.去中心化預測平台
預測市場長期以來一直是用於規避風險和推測全球事件的流行金融工具。去中心化的預測市場可以實現相同的功能,但是具有加密貨幣,並且無法審查市場。Augur已經提供了從政治和天氣預報到對付現實中財務或不利事件的各種風險的所有內容。
4.交易所和開放市場
交易所的角色通過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來實現。DEX是兩方之間以太坊上資產的P2P市場,其中沒有第三方充當交易的中介。因此,它們在這方面不同於像Coinbase&Co.這樣的中心化交易所。一些DEX還使用了一些高度創新的令牌交易所方法,例如原子交換和其他以最小的結算時間和風險將一種資產交易所為另一種資產的非存儲方式。
其他類型的開放市場專注於交易所通常稱為加密貨幣收藏品的不可替代令牌(NFT)。諸如OpenSea和Rarebits之類的平台可促進搜索和購買/出售加密貨幣資產,范圍從諸如Cryptokitties之類的游戲中的NFT到Decentraland游戲中的虛擬地塊。甚至據說某些市場,例如District0X,都允許用戶創建自己的交易所並對管理程序進行投票。提供加密貨幣交易的dex的當前示例包括幣安DEX和Ether Delta。
5.穩定幣
現在,穩定幣有多種型號。它們在部分上不同之處在於它們如何發行硬幣,如何檢查其儲備以及確定價格的機制。穩定幣是由區塊鏈發行的旨在維持穩定價值的代幣。通常會與美元,黃金或其他外部資產掛鉤來實現這一目標。大致來說,穩定幣可分為以下3類:
- 加密貨幣質押
- 法定貨幣質押
- 非質押
加密貨幣質押穩定幣包括Maker』s Dai。但是,由法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是迄今為止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穩定幣。首先是Tether,盡管現在有許多替代方案。這些穩定幣的模型彼此之間相差不大。對於所有這些,用戶必須信任提供者。有些提供定期和自願審核,以通過透明性建立必要的信任。
無質押的穩定幣既沒有中心化,也沒有加密貨幣資產的支持。它們基於演算法來保持穩定值。簡而言之,該演算法將供需作為參數並進行相應調整,以始終保持平衡。基礎是該類別的先驅,但由於監管方面的考慮而失敗。結果,該項目被廢棄了。
DeFi的未來—潛力有多大?當然,最後的問題是整個DeFi運動的潛力有多大?基本上可以說,在加密貨幣領域有很多事情被簡單地誇大了。不可估量的潛力歸因於願景,因此實際產品根本沒有機會實現誇大的期望。接下來是嚴重的幻滅和無趣。但是,與DeFi相比,它有所不同,因為已經有一些成品,例如MakerDao,並且市場已經很好地接受它們。
盡管如此,我們仍處於整個DeFi運動的早期階段。但是,其背後的潛力是巨大的。即使將來只有一小部分DeFi(例如Lending)成功,這已經綽綽有餘。如果DeFi生態系統能夠提供比大多數國家銀行和其他借貸機構更好的條件貸款,則可能導致全球採用。
但這也是我們已經處於DeFi領域仍需克服的最大障礙之一。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教育,以便群眾甚至知道這種替代方法的存在。像以前一樣,只有極小一部分人擔心與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問題。尤其是與DeFi部門打交道的人甚至更少,甚至沒有聽說過它。另一方面,必須極大地改善此類產品的用戶友好性,從而為大眾使用該產品並為全球採用奠定必要的道路。
❹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個公開賬本,不存在中心化的硬體或管理機構,任何人均可自動驗證賬本的真假並輕易發現賬本是否被他人篡改。
一句話, 區塊鏈是一個可供人人驗證的公開賬本。
人人均可驗證這一概念對區塊鏈至關重要。
比特幣就是使用區塊鏈來記錄所有的交易,所以任何人都知道每個賬戶上的比特幣數量。
那麼,作為一個可公開驗證的賬本,區塊鏈有哪些使用實例?
其實可以想到的使用實例有很多,區塊鏈適用於任何可以記錄在公開賬本上的數據。下面舉4個例子:
1、去中心化的域名伺服器,即域幣。域名伺服器實際是一個專門記錄域名的賬本。
2、去信任化的公鑰加密,如拋開那些不靠譜的認證授權機構的https。
3、所有權記錄,如實記錄物品與其對應的所有人。
4、合同與履約保證,賬本如實記錄合同各方並保存合同文本。
但不要忘了,區塊鏈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使用區塊鏈技術記錄的賬本會一直更新。新的數據如交易、域名輸入、記錄和合同等,會被哈希演算法換算成同等長度的哈希值加以保存。然而哈希演算法不但不免費反而還很昂貴。
因此,賬本本身需要有一個認可體系,對輸入區塊哈希值的人予以認可。
在比特幣中這一體系被稱作挖礦,根植於比特幣的協議中。比特幣礦工將等待驗證的交易運用哈希演算法換算成散列的哈希值,並收取一定的比特幣作為服務費。
因此,對於非貨幣類的使用實例,區塊鏈需要找到一個方式來承擔哈希演算法的高昂費用。
提醒大家注意一點,我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區塊鏈技術可能運用在哪些使用實例中,並沒有涵蓋區塊鏈的方方面面,如哈希演算法為什麼這么貴。我相信網上肯定能找到很多關於比特幣和其他區塊鏈應用的詳細資料。
補充
雖然區塊鏈技術有諸多優點,但還是有一些不那麼稱心如意的使用實例。比方說,比特幣沒有辦法換算成任何一國貨幣;一個有著數十億條數據輸入的賬本既占空間又不實用。
比特幣已經向世人展示區塊鏈技術在原則上是可行的,而且人們也在嘗試解決這些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如對比特幣進行技術改造或引入一種完全不同的區塊鏈技術。我認為以下兩種方法倒是值得一試:一是根據一定標准如付款方地址對賬本進行拆分,二是引入一個主區塊鏈對子區塊鏈進行驗證。區塊鏈技術變化多端,讓人眼花繚亂,說不定已經有人在進行這樣的嘗試也未為可知。但比特幣仍是世界上第一個出現的貨幣類區塊鏈,即是其他人口中所說的加密貨幣。
無論在 科技 圈還是金融圈,區塊鏈儼然成了最熱的詞彙,沒有之一。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去信任等核心優點,可以完美地解決共享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難題,使得「個體經濟」成為可能。基於此,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 科技 之後,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
在此背景下, 社會 中誕生了一股區塊鏈熱,大家一邊倒地對其大唱贊歌。 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缺陷,看到事物的正反兩面才能理性決策。 所以本文中,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就重點給區塊鏈潑點冷水。
|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英文Blockchain,名字帶有相當神秘的 科技 氣息,可簡單分解為「數據塊」和「鏈接」。每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的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並用密碼學的方法予以了加密;鏈接是指每一個區塊與下一個區塊存在鏈接關系,從而構成了區塊鏈。
一般認為,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兩大特徵,簡要介紹如下:
由於每個區塊都含有特定時間內系統全部信息交流數據,因而每個區塊都是平等的,且單一區塊的損害不影響系統整體的安全性,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中心特徵 。
同樣,由於每個區塊含有系統所有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實性是可以交叉驗證的,只有攻破超過51%的節點才能篡改信息,在一個足夠大的區塊鏈系統中,成本極高,可以認為區塊鏈中的信息都是真實的,所以區塊鏈具有 去信任特徵 。
大多數人對區塊鏈的認識始於比特幣,二者的關系是,區塊鏈是底層技術和理念,比特幣僅是區塊鏈目前最火的一個應用而已。
也許上面說的還不夠通俗,最後再總結一下,你認為區塊鏈是什麼?是一項顛覆式的新技術嗎?NO!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洪言微語)看來, 與其說區塊鏈是一項新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思想理念 。區塊鏈中包含的信息加密等技術早已有之,更多地還是理念上的革新,這也是區塊鏈之所以影響巨大的原因所在。新技術遲早會被超越,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而革新性的理念才有足夠的能量影響到經濟 社會 的方方面面。
| 區塊鏈有望改變金融系統底層規則
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中,區塊鏈將改變交易流程和記錄保存的方式,從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效率,被認為在 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與清算、票據交易、證券發行與交易、產權交易、客戶徵信與反欺詐、反洗錢 等方面擁有廣闊的市場環境。
這么好的技術,自然是人人追捧。和很多傳統金融人士一樣,洪言微語一開始也是抗拒的,認為這東西哪有那麼神,並沒有專門去做研究。後來隨著對金融 科技 研究的逐步深入,發現區塊鏈是繞不過去的坎,因為無論是智能投顧、大數據風控還是在線借貸,都只是金融業務層面和風控層面的技術創新,並未深入金融體系的底層。 金融系統的底層是什麼?自然是支付清算、交易規則和系統交互,區塊鏈改變的恰恰是底層規則。
所以,縱觀國際國內,金融機構對區塊鏈的研究最為積極,沒別的,是真的怕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徵充分發揮後,還要金融機構的中介做什麼呢?估計這也是很多對區塊鏈有了初步了解的人的第一感覺。
本篇文章中,洪言微語就重點對這種觀點潑潑冷水。
| 顛覆金融體系,區塊鏈仍面臨兩座大山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兩面,優點越突出,缺陷也就越明顯,只是角度不同罷了。區塊鏈顛覆金融體系的 兩大難題恰恰出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兩大優點上 。
首先講講去中心化。 先要明確一個道理,中心化必然代表著低效率嗎?自然不是的。在特定的范圍內,中心化帶來的資源集中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從個體到村落到部落再到國家的原因。就以銀聯為例,銀聯是國內銀行業清結算的中心,銀聯成立後,每家銀行只需要和銀聯對接即可實現和所有銀行的交易,若去中心化呢,沒有銀聯,每家銀行需要和所有的交易對手去對接,效率孰高孰低?所以,沒有必要對中心化一棍子打死,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徵,註定只能在特定領域(即不適合中心化的領域)發揮作用,怎麼可能顛覆一切呢?
再者,就是去信任問題 。去信任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其背後的技術邏輯有很大的缺陷。區塊鏈實現去信任靠的是全民記賬,即在每個區塊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統交叉驗證,辨真偽。問題來了,每個區塊保留所有交易信息,在小的區塊鏈上是沒有問題的,但隨著越來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導致交易信息的爆發式增長,也會帶來信息存儲成本的急劇上升。同時,信息量越大,交叉驗證所需的時間越長,效率也會越低下。 所以,區塊鏈解決了信任問題,但帶來了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
世上原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區塊鏈也是如此。
作為結語,洪言微語想要闡明的是,區塊鏈作為一種理念的創新,的確有很大的價值,在特定領域也可以產生顛覆式的影響。但當前對區塊鏈一邊倒的思維是有問題的,東方智慧告訴我們,「極高明而道中庸」,面對任何事物,保持中庸之道才是最明智的。
(文/薛洪言,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微信公眾號:洪言微語)
早在幾年前,「挖礦」這個詞就隨著比特幣的大火而廣為人知,很多人是先知道比特幣而後才知道的區塊鏈,甚至至今不知道區塊鏈。從定義來說,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我不是計算機技術專家,以下對區塊鏈的介紹來自閱讀和專家朋友的評論,僅供參考。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解釋區塊鏈,那就是:分布式記賬。
要理解一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就需要先理解,傳統的記賬都是有一個中心的。比如銀行,你從銀行存款取款,通過銀行借錢給別人,都是以銀行為中心,所有這些交易都建立在銀行的信用之上。那如果銀行耍賴呢?或者更嚴重,國家耍賴呢?國民黨在統治中國大陸的末期濫發金圓券,以及魏瑪德國和辛巴威的惡性通貨膨脹,搞得貨幣沒有衛生紙值錢,都是非常著名的例子。
金圓券
區塊鏈針對的,就是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去中心化的記賬才是不可修改,不可抵賴的。怎麼實現去中心化記賬?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用戶都存儲下所有的交易記錄,通過數學方法,讓非法修改賬本變得非常困難。這樣一來,就保證了賬本的可靠性。
具體而言,所有用戶通過窮舉隨機數變數,第一個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數值(Hash)的用戶將有權記賬該輪交易,並獲得對應的比特幣獎勵。以數據塊(block)的形式進行傳輸,並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將數據塊連成鏈狀(chain),因而叫做區塊鏈(block chain)。
聽了介紹,你也許會感到這種思想很有意思,但並不像宣傳得那樣激動人心,那樣有革命性。你的感覺是對的。實際上,區塊鏈的基本邏輯就有些繞不過去的問題。
例如,目前完整的比特幣公共賬本大小已經超過150 G,並以每年數十G的速度快速遞增——僅僅為了支持500萬用戶每年3000萬筆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處理量與目前的支付寶比肩,那每年比特幣賬本的大小將增加超過500 T。這相當於把支付寶伺服器的存儲數據在所有用戶的個人電腦上進行備份,——你會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嗎?
又如,在傳統的銀行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向系統及時申報就是了,你的財富不會消失。但在區塊鏈體系中,如果你把密碼丟了,那麼這就是個巨大的麻煩,你的貨幣就找不回來了。開不開心?意不意外?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演算法
通俗點將,就是打麻將,四個人都可以輪流當庄,彼此放炮自摸四個人都有各自賬本記錄,但如果你想修改賬本必須掌握50%以上的修改許可權,所以你在賬本上作弊的成本非常大。
將來區塊鏈更多的將用於金融方面可以打擊洗錢,詐騙,因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追溯,文化方面可以用於版權保護等等
我看了很多人對區塊鏈的解釋都是官方話術,有些可能連解釋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我下面用白話文來解釋區塊鏈,保證讓大家都能看得懂。
區塊鏈是什麼?我打個比方,在50年後,你可以從超市中買一台電風扇,這台電風扇在扇風的時候會幫你自動挖幣,你一邊用電風扇可以一邊自動化挖幣,當你這台電風扇壞了的時候,你可以用挖來的幣進行電風扇的維修,當然也可以用挖來的幣購買一台新的電風扇。很多人一想不對啊!那這樣商家的盈利不就少了嗎?我給大家說某個品牌,這個品牌的商品賣給你的時候,本身商品甚至可能是虧錢賣給你的,但是一旦用戶數量大了,用戶粘性大了,可以通過會員費或者服務費之類的小額費用或者其它方式來盈利。如同這個道理,挖來的幣可以購買和維修,這樣雖然商家的盈利可能減少了,但是商家獲得了更多的用戶和更大的用戶粘性,到這個時候商家想賺錢就是分分鍾的事情。
並且你買來的這台電風扇相當於給你上鏈了,什麼叫上鏈呢?假如現在把你家裡的電風扇放到大街上,有10個人來搶這台電風扇,你是沒有辦法證明這台電風扇的所有權就是你的,而你一旦上鏈了以後,相當於就和你綁定了,你就可以證明了。
所以說,區塊鏈的本質就是在幫助把人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了,相當於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變得更加安全更加便捷,這就是區塊鏈!就是這么簡單。
區塊鏈的安全體現在它的不可逆性,不可以篡改數據。我們都知道在現在的 社會 中,任何數據都是可以通過黑客進行修改攻克的,但是區塊鏈中的數據是不可能更改的,一旦生成就不可以修改,除非區塊鏈中所有的用戶一起同意修改數據,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目前區塊鏈還是非常不成熟的,就如同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一樣,等泡沫破了就會孵化出真正有價值的區塊鏈互聯網公司。
歷史 的車輪是不會倒退的,很多人不願意接受區塊鏈,就像在20年前告訴你網上可以進行購物,這都是一樣荒唐的事情,時間終將證明。
1. 區塊鏈的主要作用是儲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寫入區塊鏈,也可以從裡面讀取,所以它是資料庫。
2. 任何人都可以架設伺服器,加入區塊鏈網路,成為一個節點。區塊鏈的世界裡面,沒有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是平等的,都保存著整個資料庫。你可以向任何一個節點,寫入/讀取數據,因為所有節點最後都會同步,保證區塊鏈一致。
3. 每個人都在同一條區塊鏈上工作,每個人都公開分享區塊鏈的當前狀態,每個人都同意新數據提交的規則並且篡改區塊鏈的行為在算力上是難以操作的。
如果我們把資料庫假設成一本賬本,讀寫資料庫就是一種記賬行為:
任何人都可以對這個公共賬本進行核查,但不存在一個單一的用戶可以對它進行控制。在區塊鏈系統中的參與者們,會共同維持賬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嚴格的規則和共識來進行修改,這背後有非常精妙的設計。
(1)記賬,系統在一段時間內找出記賬最快最好的人、由這個人來記賬,然後將賬本的這一頁信息廣播給全網其他每個節點,這也就相當於改變資料庫記錄;(共識機制,密碼學)
(2)核對,全網其他有效節點核對該區塊記賬的正確性,並且蓋上時間戳,確認區塊合法;(時間戳,數學)
(3)形成單鏈,即在上一合法區塊之後競爭下一個區塊;(智能合約,加密技術)
(4)存儲,賬簿是分區塊存儲的,隨著交易的增加,新的數據塊會附加到已存在的鏈上,形成鏈狀結構;(分布式結構,信息技術)
(5)備份,每一個參與交易者都是區塊網路的節點,每個節點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賬簿備份,也就是分布式賬本。
特點
1. 區塊鏈沒有管理員,它是徹底無中心的。正是因為無法管理,區塊鏈才能做到無法被控制。沒有了管理員,人人都可以往裡面寫入數據,為了保證數據可信:區塊鏈的技術使得其數據一旦寫入,就無法被篡改。
2. 接近於零的信任成本。
互聯網企業構建其信用需要的周期時間極長,比如淘寶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在區塊鏈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碼、演算法和規則,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極低。
3. 構造和交易資產的邊際成本趨近於零。
傳統的資產想用於交易,需要大量依賴第三方,要投行、銀行、證券所等來包裝、背書等,而且費用和門檻極高。有了區塊鏈,這些都不會是問題,而且成本極低。
區塊鏈的價值傳遞屬性還天然解決了支付的問題,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按我目前的理解
1、區塊鏈是一個風口。
誰都在談區塊鏈,不管是有看沒看,看得懂看不懂,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在轉區塊鏈的文章,唯一新增的微信群就是區塊鏈相關群。
投資人在說,創業者說,幾乎任何一個互聯網大企業相關認識都在說,政府部門在表態,迅速有幾萬上萬專注於區塊鏈的垂直媒體誕生。
什麼幣圈,鏈圈,你不加入哪個,似乎就徹底OUT了。連知名投資大佬朱嘯虎,都被後起之秀陳偉星單方面宣布屬於舊世界了。
2、區塊鏈代表暴富的故事。
雖然ICO被國家層面叫停,但有關區塊鏈最能被口口相傳的,依舊是幾百倍,上千倍的財富增值。什麼幾毛錢、幾塊錢買的幣,現在幾十塊,上百塊了。大家都在談增值的故事。
有比特幣,以太幣,如果下載一個數字幣的交易平台APP,密密麻麻的各種字母組成的各種幣代碼,感覺到了股票交易所了。
3、區塊鏈是技術,更是理念層面的信仰。
什麼基礎層,應用層,區塊鏈的許多知識看起來和火熱的人工智慧有不少相關之處。
很多人說,區塊鏈的技術成熟了,但應用幾乎還沒找到啥入口。我們大家可以大力喊:人工智慧+,但如果現在你喊「區塊鏈+」就還不行,會被笑話。應用場景還在摸索中。
至於說,之前的互聯網是信心互聯網,有區塊鏈的加入,變成了價值互聯網。
這樣類似的概念,是人們對區塊鏈技術解決信任問題的美好期望。如果真那麼容易實現,區塊鏈可以顛覆金融,可以顛覆電商,可以顛覆許許多多的中介,但怎麼互聯網來了這么多年,房地產還沒被顛覆,還要依賴中介呢。
4、區塊鏈已經有一段 歷史 了,別以為多麼新潮。
猶如許多人宣稱人工智慧多麼新潮要被笑話一樣,它的 歷史 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區塊鏈以比特幣的產生為標志,也是10年前的事了,還有個至今仍然神秘的創建者中本聰,看上是個日本名字,又有說是美國安全局的,我看好像也可以解釋為「中國人本來聰明」,當然後者純粹是玩笑了。
它之所以變成如此火爆,還是因為2017年各種數字幣的暴漲,幾個月幾天就暴漲幾千倍,以前哪有這么神的飛漲速度呀。
5、區塊鏈是知識體系。
對我來說,是風口也罷了,是財富 游戲 也罷,是技術也罷,都不能忽視它,不然置之不理。
我開始做兩個欄目,從人物故事人物觀點入手來了解區塊鏈,一個是「區塊鏈100人(產業人)」,一個是」區塊鏈100位投資人(觀點)」一邊學習,一邊傳播。
至於相關圖書,當然也照單全收,各種動向,也只能做個跟屁蟲,亦步亦趨。
最大的錯誤,不是我們怎麼抨擊區塊鏈,而是看到它有巨大泡沫,看到它人群踴躍,就忽視它,就自以為高貴的遠離它。
我們剩下的路,只能是甘當學生,學習,再學習。
字面意思:區塊、鏈子,用鏈子把每個區塊聯系起來 。
區塊鏈=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
什麼是數據儲存? 舉個例子,一家超市,進出各種貨物、各種交易,必須得有一個賬本來記錄,這就是儲存。
什麼叫分布式儲存?就是這家超市的賬本,每個員工都有一份,每次有需要記錄的東西,都會及時給每個人的賬本記錄。把每個賬本(儲存)分給無數的人(地方),就是分布式儲存。(這里的超市員工可以理解為區塊,賬本就是鏈子)
什麼是點對點傳輸? 同樣一家超市,前台沒有酸奶了 導購跟上級反映 上一級再跟上面反映....最後反映給倉庫 倉庫跟記錄賬本的會計記錄 然後調來貨給前台。而點對點傳輸,前台沒酸奶了 導購直接跟倉庫說 倉庫發給導購的數量 記錄在賬本。每個人都知道了倉庫給前台發了多少貨,這就是點對點傳輸,沒有中間環節,卻能讓賬目公開給每個持有賬本的人看到。
什麼叫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主要包括兩點。簡單概括,少數服從多數、人人平等 同樣,這個超市裡面可能職位有高有低,但是每個人拿的賬本記得賬確是一樣的、平等的。如果有人做假賬,那麼這個人的賬肯定與其他人不同,這時就要看誰的賬記得人多了,理論上來說,只要區塊鏈夠大,那麼做假賬的情況就可以無限制的縮小!因為「少數服從多數」的機制,如果你要做假賬,那麼你需要做的假賬數量至少要大於總數的50%!放在網路里,你如果需要改變一個數據,那麼你至少得控制大於總數50%的電腦數量才能成功。
加密演算法 這個很好理解,即你去倉庫調貨,系統會很好的保護你的隱私,它只會記錄時間、地點、某個編號的人去調了酸奶,而不會是是時間、地點、張三去調了酸奶。 綜合以上,就是區塊鏈的核心組成。
個人覺得,它的主要作用還是去中心化,和保護數據很難篡改! 去中心化和保護數據其實是有聯系的。 一家超市只有一個賬本,任何調度都需經過管賬本的人,如果需要去做假賬,就只要控制其管賬本的人了,而那家超市如果使用了區塊鏈技術,那麼他做假賬的話,就需要控制大於持有那家超市賬本總數的50%的人,顯然,控制這么多人,隨持有人數的增加,幾乎是不可能的。
❺ 什麼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
2009年,中本聰創立比特幣,在此基礎上,區塊鏈的概念誕生了。
Gartner管理咨詢公司認為區塊鏈有五大要素:分布式、加密、不可篡改、通證化、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
為什麼「去中心化」對區塊鏈如此重要呢?這要從比特幣的創世之前說起。
01,溯源
1993年,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和其他幾個人創建了「密碼朋克郵件名單」的加密電子郵件系統,簡稱「密碼朋克」,以對抗受到政府監控的互聯網電子郵件。埃里克·休斯在《密碼朋克宣言》里闡述了密碼朋克的使命與目標:
「密碼朋克致力於建立匿名系統……電子時代,隱私是開放的 社會 不可或缺的……我們不能期望政府、企業或其他大型的匿名組織保障我們的隱私……如果期望擁有隱私,那麼我們必須親自捍衛之。我們使用密碼學、匿名郵件轉發系統、數字簽名,以及電子貨幣保障我們的隱私。」
可見,密碼朋克是為了對保護隱私,對抗政府、企業或其它大型機構的審查。這些大型機構的共同特點是:高度中心化。
中本聰在比特幣的創世白皮書中說:
本文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並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
傳統貨幣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信任。中央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不會讓貨幣貶值,但 歷史 上這種可信度從來都不存在。銀行必須讓人信任它能管理好錢財,並讓這些財富以電子貨幣形式流通,但銀行卻用貨幣製造信貸泡沫,使私人財富縮水。
傳統金融機構、中央銀行都是中心化機構。在中本聰看來,這些中心化機構的存在,是私人財富無法得到保證的原因。也就是說,只有去中心化,才能更好地保護私有權益。
保護私有權益是區塊鏈的使命,「去中心化」則是最重要的手段。 對於那些把中本聰視為「比特神教」教主,把比特幣白皮書視為聖經的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者來說,「去中心化」更是不可動搖的核心理念。
02,定義
Gartner管理咨詢公司對「去中心化」的定義是:維護網路信息和網路運行規則的是分布式網路中的多台計算機,或者稱為多個節點。在具體的實踐中,去中心化意味著不存在單個實體控制所有計算機和信息,或單個實體制定規則。每個節點維護相同的加密副本,並保存網路中的記錄。由所有完整節點運行的共識機制負責交易的驗證和審批。這種去中心化的、共識驅動的系統架構意味著,由中央權威機構進行組織治理已不再是必需的,同時還可以防止欺詐和惡意交易。
03,分類
從Gartner管理咨詢公司的定義來看,「去中心化」至少有兩類含義。
一是,物理的去中心化。區塊鏈系統由分布式的計算機網路組成,有多個節點,沒有任何節點對全網具有絕對的控制力。少量節點故障或作惡並不影響全網的安全運行。這是區塊鏈網路的去中心化。
二是,治理的去中心化。網路內的不同節點由不同利益主體控制,靠共識機制協調運營,而不需要中央權威機構。這是區塊鏈政治的去中心化。
其實,去中心化除了指降低中央權威機構的影響外還有另一種含義:去中介化。中介機構也是一種中心化機構,中介機構的主要特徵是信息中心化。在區塊鏈的世界中,除了需要隱私保護的信息外都是透明的,信息撮合的角色由代碼執行,中介機構不再必要。所以隨著區塊鏈的普及,中介機構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去中心化也意味著去中介化。
事實上,區塊鏈也不是任何方面都去中心化,它的代碼邏輯就是中心化的。區塊鏈的底層代碼是固定的,雖然開源,但不可篡改。這是區塊鏈邏輯的中心化。
04,共識
常見的用於去中心化治理的共識機制有POW、POS、DPOS。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如:比特幣(BTC);
POS:權益證明機制,如:以太坊(ETH);
DPOS:授權權益證明機制,如:柚子幣(EOS)。
區塊鏈大佬長鋏在2014年提出了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理論,被廣泛使用。該理論提出,任何一條區塊鏈不可能同時滿足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三方面的要求。上述三種共識機制在解決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問題上也各有特點。POW的安全性最好,但算力上有中心化傾向,性能則很差。POS在三方面基本處於折衷狀態。DPOS的性能最好,安全性一般,去中心化最差。
上述三種共識機制都是用在公鏈上,公鏈的節點是開放的,節點無需得到授權,可自由決定加入和退出。去中心化是這種自由的基本保證。與公鏈對應的是聯盟鏈。聯盟鏈的節點必須得到中心化權力機構的授權才能加入,聯盟鏈適合應用於行業或大企業內部。所以,聯盟鏈的去中心程度較低。
聯盟鏈因為有中心化權力機構存在,在性能上能夠處理得更好。聯盟鏈一般採用拜占庭容錯共識機制,即BFT-POS機制。該機制又可分為實用拜占庭容錯機制(PBFT)和代理拜占庭容錯機制(DBFT)。這兩種共識機制各有特點,前者適用於節點數量眾多的聯盟鏈,後者則為節點數量較少的聯盟鏈採用。
05,治理
大部分人並不關心網路的去中心化,那是計算機專業人士的工作。治理的去中心化則跟每個人息息相關。
區塊鏈世界有個專有名詞「DAO」,指分布式自治組織,其管理模式就是去中心化治理。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不能說哪個更好,只能說各有特點 。一般來說中,中心化治理效率高,去中心化治理更加公平。
關於「去中心化」的治理有三種態度。
第一種態度認為,公平優先。區塊鏈項目必需是徹底的去中心化(特別是公鏈項目),任何中心化的企圖都是對自由的剝奪。畢竟比特幣就是為自由和隱私而生的。希望區塊鏈能構建一個更加自由的烏托邦。堅持這種理想的人是區塊鏈原教旨主義者。
第二種態度認為,效率優先。傳統的公司治理把績效作為核心目標,績效包括效率和效果。公平則放在次要位置。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的口號也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現在則把公平提到了跟效率同等重要的地位,這是國家治理的進步。對企業來說,如果認為企業是股東的(法律上就是這么認為),績效就還是比公平重要。而去中心化治理似乎效率不高。我把這類人稱為古典管理主義者。
第三種態度認為,要平衡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要辯證看待「去中心化」。在效率優先的同時兼顧公平。因為 效率關乎項目的生死,對一個活不下來的項目談公平沒有意義。
長鋏認為:
「去中心化」並不是一個描述結果的詞,而是一個描述過程的詞,結果的去中心化並不意味著過程的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本意是指,每個人參與共識的自由度。他有參與的權力,也有退出的權力。在代碼開源、信息對稱的前提下,參與和決策的自由度,即意味著公平。可見,「去中心化」並不是什麼新詞,它其實就是亞當·斯密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市場的自由競爭。
去中心化既不是要消除中心,更不是自由主義者所理解的具有政治含義,它完全是一個中性的詞,核心理念是自由競爭。
我贊同第三種態度,我把這類人稱為實用管理主義者。
06,啟示
因為區塊鏈的出現,「去中心化治理」成為管理的重要課題,我認為DAO是管理創新的大方向。今天DAO的理論還很零碎,管理學需要圍繞DAO建立完整的理論體系。
自百年前泰勒提出科學管理以來,管理思想總在創新發展。那麼在這些變化的背後有沒有始終不變的東西呢?我認為有。如果用一個詞概括管理思想,我認為是「中庸」。即使「DAO」的出現,中庸思想依然有效。
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中庸之道就是在極端之間找到平衡,管理是中庸的智慧,也是平衡的智慧。對「DAO」來說,絕對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都有問題,都不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於DAO,主要有兩類含義:
一是多中心化。從過去的絕對單一的權威演變成多權分立共治,在保證效率的同時也能兼顧去中心化的民主和適度公平。
多中心化有點像美國的政體,橫向上三權分立,縱向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也沒有隸屬關系,多個彼此獨立的權力體系協調運行。
二是弱中心化。中心機構的權力弱化,多個分布式機構擁有更多權力。這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中心機構因為權力過大造成的腐敗,也能避免權力過於集中可能造成的大惡。
弱中心化有點像歐盟的政體。表面上有個代表歐洲的中央政府,實際上各成員國依然擁有很大的主權。
多中心化和弱中心化既不同於獨裁體制的一言堂,也不是完全去中心的烏托邦。它們是去中心化治理的中庸之道。
我認為創業項目(哪怕是追求去中心化的公鏈)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堅持中心化啟動,積極擁抱去中心化,在過程中推行「漸進式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個漫長的過程中,切不可操之過急。
小結:
一,「去中心化」有優點,也有缺點;
二,「去中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
三,「去中心化」是過程,不是結果;
四,「去中心化」是未來,不是現在。
❻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是指區塊鏈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區塊鏈是全網統一的,因此從邏輯上看是中心化的。從架構上看,區塊鏈是基於對等網路的,因此是架構去中心化的。從治理上看,區塊鏈通過共識演算法使得少數人很難控制整個系統,因此是治理去中心化的。
(6)區塊鏈去中心化與銀行金融擴展閱讀: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
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區塊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去中心化
❼ 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供應鏈金融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金融產品的種類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傳統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貨幣資金的流通的學科。而現代的金融本質就是經營活動的資本化過程。區塊鏈金融,顧名思義,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自1978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已經朝著市場化、規范化、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演進,中國的金融體系無論是規模還是復雜化程度,均呈非線性地迅速上升。各類銀行與銀行、金融機構、金融子市場之間關系緊密,盤根錯節,傳統金融企業加快轉型及創新,試圖侵佔市場,同時各類新型金融機構大量涌現,金融業出現房地產金融化、非銀機構銀行化等新趨勢。
在銀行的交易中,銀行一般通過第三方交易機構進行交易,這樣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在交易規模上也會有限制。在跨境交易上面,中轉流程更多,效率更低。而通過區塊鏈應用於金融領域的交易,就可以不受到這些限制。同時,由於區塊鏈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區塊鏈上的交易記錄會保存下來,資金的流轉、去向可追尋,可以減少交易成本。通過「區塊鏈+金融」,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系統可存在系列證據鏈,在進行資金交易和轉賬,風控可以直接採用這些鏈上的記錄,更好地進行風險追蹤和控制。
在資產管理領域,各類股權、票據、資產由各類信託機構管理,交易成本高,交易憑證易被偽造。通過區塊鏈+金融的模式,將資產上鏈處理,由於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持有者無需依賴信託中心即可直接發起交易,有效縮減了交易中間環節。區塊鏈技術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務的效率質量,打造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
源中瑞科技自主研發的區塊鏈 BAAB平台,賦能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推動各行業 數字化轉型升級,致力於構建數字時代的可信基礎設 施和應用生態。目前金融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區塊鏈在金融業創新與變革方面展現了巨大的潛力,勢必發展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一項核心技術,打造行業新生態。
❽ 從頭認識DeFi去中心化金融平台Fefi
金融,簡單來說,就是資金的融通。在日常生活中,小到個人,大到企業,都需要管理自己的資產,大多是通過中心化的金融機構(例如銀行、支付寶等等)為用戶提供存款、貸款、結算、交易等業務來實現價值流通和增值。
這些中心化的金融機構雖然為我們提供了方便,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比如過度中心化的金融機構掌握大量用戶資產和數據,用戶的隱私問題堪憂,再比如中心化金融機構與參與者之間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導致無法建立有效的信用機制,需要大量信用中介的介入,導致信用成本高不說,還加劇投資風險等等。
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為解決這些難題提供了思路。眾所周知,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基本特徵,在金融領域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交易中的信任和安全問題,將信任風險最小化,通過區塊鏈,交易雙方無需藉助第三方信用中介就可開展經濟活動,從而降低資產在全球范圍內轉移的成本。
雖然現在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技術上還存在一定局限性、基於場景的應用挖掘尚不深入等因素,應用還不夠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去中心化金融平台Fefi脫穎而出。
其實Fefi類似於傳統銀行的加密版本,同樣以流動的資金池方式聚集借方的資金,並將資金給貸方,通過演算法平衡供求、設定利率。不過跟傳統銀行不同的是,Fefi是建立在帝伍波公鏈上的去中心化的衍生金融體系,向所有人開放,且無須許可,任何人擁有加密資產都可以參與,享受例如借貸、交易、支付以及衍生品等金融服務,獲得利息收益,而且操作都是在區塊鏈上完成的,無須第三方參與,給予用戶足夠的自由、便捷以及安全。
Fefi項目簡化了一般DeFi項目的操作流程,使用更簡單。用戶在Fefi抵押基於帝伍波公鏈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伍波幣(FB),就跟我們去銀行存錢,銀行拿到錢之後借給貸款人一樣,用戶在帝銀行中可以隨時取出本金和利息。而貸方從帝銀行借錢需超額抵押代幣資產以獲得貸款額度,並借出其他代幣,比如抵押FB借到WUSD。其中借款和貸款的利率則由資金池的流動性大小來確定,即根據借方提供的貨幣總數量和貸方需要的貨幣總數量之間的比率而波動。
用戶在的借貸收益是通過其代幣Fk來體現。Fefi團隊利用流動性挖礦產生Fk,再通過質押帝伍波代幣FB的存取行為,獲取Fk挖礦算力,從而獲得更多的Fk。簡單來說,質押Fk的數量越多,連續質押次數越高,對應的Fk挖礦算力就越高,收益也就越高。前期用戶也可以使用FB直接購買Fk,享受它帶來的借貸收益。
而且由於所有的借貸和清算過程都由協議來強制執行,所以,不用擔心違約,也無需第三方參與。同時,由於省去中間環節,借方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貸方可以獲得更好的利率。
跟傳統金融相比,去中心化金融平台Fefi系統提供的金融服務更安全、實惠、廣泛、便捷。用戶對個人資產和數據有獨立控制權,既保護了個人隱私,又省略了昂貴的中介機構費用,有效降低了國際匯款的成本。而且用戶無論身處世界何地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或智能手機隨時參與,隨時交易。
其次,在轉賬速度方面,Fefi更是可以秒殺傳統金融。傳統金融機構是彼此孤立的,跨國的轉賬等待一周非常正常,並且手續費高昂,而在Fefi中FB可以在一小時內實現全球范圍內的轉賬,而且轉賬費用異常低廉。
之所以能達到這個效果,是因為在區塊鏈網路里,協議代替了銀行,承擔了發幣和存幣的職能,節點代替了現有的全球清結算系統,實現了記賬的功能,協議和節點代替了傳統的金融機構,使價值的流轉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
總的來說,Fefi運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傳統金融存在的天然短板,同時保證交易數據的高透明度和交易的不可逆,這是傳統金融無法企及的。
❾ 區塊鏈公司與多國央行合作研發CBDC 央行數字貨幣採用區塊鏈成為可能
眾所周知,法定數字人民幣採用的是基於UTXO模式的中心化賬本,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負責維護與管理,這與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為核心機制之一的區塊鏈技術並不相符。而區塊鏈技術公司運用區塊鏈技術優勢參與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是區塊鏈技術的一次新突破、新應用。
ConsenSys參與CBDC研發
據悉,ConsenSys在官網就曾發布過《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文章表示,數字貨幣可以提供更便宜的跨境匯款,改善銀行間支付結算以及加速零售市場創新等。如果各國中央銀行不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則將導致市場依賴「私人支付代幣」,從而可能會帶來私有實體的失敗和財務問題的風險,因為私有代幣可能並非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而央行數字貨幣將帶來無風險、可廣泛使用的替代方案。
Charles d'Haussy表示,2016年ConsenSys通過與新加坡貨幣當局以及南非儲備銀行合作開始接觸關於CBDC的相關工作,也逐步地開展了跨境支付技術的業務。「在此基礎上,我們正在探討一個更大的概念—『可編程貨幣』,任何有代幣架構的CBDC都可支持。CBDC是對電子現金的一種完善迭代,可以改善中央銀行資金的利用率,確保價值鏈更高效。」
此外,ConsenSys不久前曾發布了一項合規服務,以幫助交易所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識別以太坊發行的可能與犯罪活動相關的代幣交易活動。ConsenSys全球金融 科技 聯席負責人Lex Sokolin對此表示,「越來越多的人在構建去中心化應用,這是拼圖的一部分。我們正在試圖做的是使去中心化金融基礎設施上的活動更加安全、透明且更容易追蹤。」
在雄厚的區塊鏈技術背景下,ConsenSys參與澳大利亞、法國以及泰國等國家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或將使區塊鏈技術融合CBDC成為可能。
CBDC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
對於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為特性的區塊鏈能否與中心化的央行數字貨幣結合的問題,中國證監會 科技 監管局局長姚前指出,CBDC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依然存有爭議,一種典型的觀點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與中央銀行的集中管理存在沖突,不建議CBDC採用該技術。
但是區塊鏈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發展,並與各項主流技術在深度融合,因此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業務角度,現實應用中的區塊鏈都與「原教旨主義」的理解有所不同。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來更好的服務於中心化管理下的分布式運營,可能是CBDC當前需要重點 探索 的方向。
姚前認為,雖然區塊鏈的技術特點是不依賴中心機構,但不代表其不能納入到現有中心機構的體系內,只要通過合理的設計,中央銀行恰恰可以利用區塊鏈將分布式運營有效整合起來,更好地實現對CBDC的中心化管控,兩者並不存在必然沖突。區塊鏈作為一種可能成為未來金融基礎設施的新興技術,對於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二元模式而言,有助於實現分布式運營,同時並不會影響集中管理。自底向上的「兌換」可以制定出全新的CBDC實現方案,這一方案同時實現了「管控中心化,運營分布式」的目標。
澳大利亞央行宣布的數字貨幣研究項目就在 探索 使用分布式賬本技術(DLT)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的潛在用途和影響。
在該項目之下,澳大利亞將開發一個發行代幣形式的CBDC的概念證明,市場參與者將可以在基於以太坊的DLT平台上使用這種CBDC進行融資、結算和償還代幣化銀團貸款。該項目預計於2020年底前後完成,項目的各個參與方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發布有關該項目及其主要發現的主題報告。
❿ 如何理解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這一特點
在互聯網上,中心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門戶網站,門戶網站通過將互聯網上的信息全部收集在自己的平台上,形成一個中心節點,再從這個節點處延展出許多分支,而通常意義上只有某一個節點在決策。金窩窩網路科技分析認為導致中心化的特點是:
1. 中心節點掌握分布節點信息
2. 分節點不掌握其他節點信息(中心化,交易非公開)。
並且,中心化的痛點是,系統安全性取決於中心節點安全性,分布節點對此沒有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