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頤和園裡面去湖中心的叫什麼橋

頤和園裡面去湖中心的叫什麼橋

發布時間: 2022-05-29 07:38:27

Ⅰ 頤和園中昆明湖上的一座長橋叫什麼名字

十七孔橋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橋橫跨在南湖島和東岸之間.橋長150 米, 像一條長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盧溝橋之作, 橋上每個石攔住頂部都雕有形態各異的石獅, 顯得精緻、雄偉和美觀.

十七孔橋東頭湖岸上矗立著一座全國最大的八角亭, 附近蹲卧著一座如真牛一樣大小的鑄造精美的銅牛, 昂首豎耳, 若有所聞而回首驚顧的神態, 非常優美生動, 原取神牛鎮水之意, 現為珍貴文物.

Ⅱ 頤和園古橋知多少

中國的園林藝術講求「小橋流水」所以造園必然離不開橋,頤和園作為著名的皇家園林更是如此。乾隆在建造清漪園時就建造了不少精美的橋,而且這些橋由於多數是石橋也躲過了1860年的大火,只有個別木橋焚毀。光緒朝重修頤和園時和建國後也曾經添建、改建了部分的橋,致使頤和園里至今保留了數十座的橋。

頤和園里的橋精美、奇特在於種類繁多,造型各異,幾乎將中國橋的藝術全都移到了頤和園里來了。為何如此說呢,因為頤和園里的橋有水橋、旱橋;有石橋、木橋;有短橋、長橋;有單孔橋、多孔橋;有直橋、折橋;有平橋、亭橋;有廊橋、軒橋;有高橋、矮橋;有名橋、無名橋,還有閘橋.......不一而足。

但是頤和園里到底由多少座古橋呢,網上沒有查到。筆者雖然早就有心將頤和園的橋寫進博文,而且頤和園的系列裡「橋」是最先著手的,而且照片早就拍就。但是鑒於對於個別的橋(二龍閘橋)是否建於清漪園時期有不同看法,也發過博文探討過,之前還沒完全搞清楚,現在基本明了,所以等到現在才開始寫博文。

博文題目說的是「古橋」,所以本人原則上只收錄光緒朝之前的橋,建國後新建的橋不作為重點,也不算入頤和園古橋的數量內,但是改建的除外。

看官可以隨著我先由頤和園東宮門、北宮門外開始,然後走東堤、西堤、後溪河、諧趣園、前山等慢慢遊走尋找古橋吧。

1、東宮門外石橋(清漪園時期稱之為大宮門)
兩座石橋建於清漪園時期,位於東宮門前影壁東側的月河之上,主要是將諧趣園內的水向南順著月河流入馬場。此橋為單孔石橋,橋欄為羅漢板,青石質。
乾隆朝所繪制的《萬壽慶典圖》中的兩座石橋:

這是北側石橋

2、南側石橋

3、北宮門(清漪園時期稱之為北樓門)外石橋老照片,當年為三孔石橋

昔日橋下走水,如今溝滿壕平,此橋已經失去了橋的意義

4、知春亭七孔橋和三孔橋
清漪園時期知春亭兩島上由兩座橋連接,從《萬壽慶典圖》上看兩橋都是木橋,而且均是折橋,去島上的第一座橋是帶欄桿的六折橋,第二座是沒有欄桿的四折橋,乾隆時期大島上有知春亭,小島上有草亭,很有鄉土氣息。後來又在小島上建了一座建築物,不知做何所用,1860年兩座木橋和兩座小島上的亭子等建築物均被焚毀,光緒年兩座橋得到重建。兩座橋的橋墩和橋面都換成了石質的,欄桿還保留了木質的。兩座橋俗稱「七孔橋」和「三孔橋」。

乾隆朝《萬壽慶典圖》中知春亭上兩座木折橋

1870年左右被焚毀後的老照片,小島上還殘留一座建築遺跡

光緒年重建後的老照片

4、七孔橋

5、三孔橋

6、7、頤和園二龍閘「閘橋」和「輔橋」
頤和園東堤最北側有兩座橋,一座「閘橋」、一座「輔橋」,兩座橋穿過「文昌閣」就能看到。兩橋並排,閘橋高、輔橋低。
此「閘橋」名曰「二龍閘」,是清漪園時期昆明湖東堤上的一個排水口,用來調節昆明湖水位和園外用水。二龍閘的名稱我認為主要是昆明湖主要進水口有一座「青龍閘」,「青龍閘」主要作用是防洪,洪水來了,可以開閘放水排入清河,「青龍閘」是主閘,東堤上的閘口是「二閘」,因此稱之為「二龍閘」,不過此閘現在也廢棄不用了。
為何把和「二龍閘」閘橋的另一座橋稱為「輔橋」?因為此橋建好後很少用到它,至今橋面上防滑紋飾還歷歷在目。還有就是此橋慈禧修建頤和園時將此橋圈出了頤和園,直到九十年代頤和園東牆外擴把它全了進來。至於「輔橋」是否乾隆時期所建我在另一篇博文中闡述過,不在贅述了。有興趣可以前去了解,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b09aa01017sb7.html

閘橋和輔橋,矮橋是「輔橋」

6、閘橋
清漪園時期繪制的「閘橋」

閘橋西側閘口

東側出水口

7、輔橋
光緒二十三年繪制的「輔橋」在頤和園大牆之外

橋面上的防滑紋還很清新,燕尾鐵槽說明條石還是原裝

侯仁之先生復原的明代海淀水系圖,紅字為筆者為之

8、十七孔橋
十七孔橋橫跨在東堤和南湖島之中,始建於乾隆年間,它是頤和園里最長最為精美的古橋。橋長150米,寬8米,有17個拱形橋洞連續而成,橋洞從兩側開始逐漸變大,第九個橋洞為最大。橋體為青石,欄桿是漢白玉,橋欄的望柱上共雕有神態各異、大小不同的石獅544隻,比盧溝橋石獅還多,最多的一個望柱上就有一大五小六隻石獅子。橋欄桿的兩頭各有兩只石刻異獸,俗稱「靠山龍」,形象威猛,極為生動。橋中心的拱洞南側有石額「修蝀凌波」,楹聯曰「煙景學瀟湘細雨輕航暮嶼,晴光緬明聖軟風新柳春堤」。北側有石額「靈鼉偃月」,楹聯曰「虹卧石樑岸引長風吹不斷,波回蘭槳影翻明月照還空」(這兩幅楹聯絕大多數都是寫錯的,包括頤和園官方網站上也有兩處錯誤)。

1870年左右的老照片,佛香閣還未修復

民國時期老照片和現在比對

青石橋面,橋頭的「靠山龍」

一橋飛架似長虹

俯視長橋

中間橋洞南側的額題和楹聯

北側的額題和楹聯,靠北由於風沙的作用,風化厲害

9、頤和園里最小的橋----無名旱橋
開始我說過看橋的順序了,先大門外,然後順著東堤南行,既然路過十七孔橋,就不要錯過龍王島。穿過頤和園里最長的十七孔橋就來到龍王島上了,不要認為小島上就沒有橋了。在涵虛堂的西側的疊石之上有一座真正的「半步橋」,其長度和寬度遠比頤和園「諧趣園」內的「半步橋」還要小一號,堪稱頤和園里最小的石橋了。
此橋為「一塊兒板式」石橋,一塊兒長約一米寬有四十公分的漢白玉條石架在疊石之間,橋下我估計主要是為了排除涵虛堂西側外廊和月台雨水的,上面很少有人去走,所以就很少有人關注它,它也就沒有了名字,我權且稱它為:無名旱橋吧。
如果您覺得我牽強,但看了照片後您能不把它稱之為橋嗎?!

為了了解他的位置,特意以佛香閣為背景照了一張

小橋不流水,權且稱旱橋

說是沒人走,橋面也光溜

疊石之間架,能說不是橋?

10、綉漪橋

綉漪橋建於乾隆年建造清漪園時期,位於頤和園的東堤的最南端,是昆明湖與長河的界橋,也是東堤與西堤的連接點。此橋是帝後們從長河水路來頤和園進入昆明湖必經的必經之橋,設計和建造都十分講究。此橋和和西堤上的玉帶橋是一對「姐妹橋」,俗稱「羅鍋橋」。玉帶橋在昆明湖的西北,是昆明湖的進水口,綉漪橋位於昆明湖的東南,是昆明湖的出水口和長河的起點。兩橋的造型相同,只是綉漪橋尺寸較玉帶橋略小,都是為了走船而建造成如此高大的「羅鍋」。兩橋的區別是:從橋頭數望柱,第十根下面對著楹聯的是綉漪橋,第九根下面是楹聯的是玉帶橋。有興趣您可以去數數看,我說的對不對?綉漪橋為全石結構單孔高拱劵橋,由於此橋橋身高,坡度大,上下橋比較吃力,為了利於行走,光緒年在此橋的南側修建了一座木質的平橋,建國後改為水泥材質的了。

綉漪橋不僅體態秀美,其欄桿也製作的非常精緻,用「雕欄玉砌」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欄板、望柱等均是漢白玉石質,望柱頭雕刻精沒,為「雲紋仙鶴」圖案的深浮雕,寓意「雲是鶴家鄉」之意吧。橋正中的欄桿上鐫刻著乾隆皇帝手書的「綉漪橋」匾。綉漪橋南北的兩面有乾隆御筆所題楹聯:南側為「螺黛一丸銀盆浮碧岫,鱗紋千疊壁月漾金波」;北側為「路入閬風雲霞空際涌,地臨蓬島宮闕水邊明」。

1870年左右的老照片

1870年左右老照片,景明樓還在,只是北樓為殘基

光緒二十三年常卯所繪綉漪橋,南側建有木質平橋

乾隆御筆額題:綉漪橋

南側楹聯

北側楹聯,和十七孔橋楹聯一樣,北側風化嚴重

精美的雲鶴柱頭

11、柳橋
柳橋位於西堤的最南端,始建於乾隆年間,名稱取自杜甫詩句「柳橋晴有絮」。橋基為花崗岩條石,欄桿為青石望柱和欄板,橋上有四角重檐歇山頂橋亭一座,四周有倒掛楣子和坐凳楣子,梁枋繪有蘇式彩畫,橋下有方橋洞,兩側橋肩下各有兩個拱形小橋洞,為頤和園唯一的五孔石橋。此橋的橋亭毀於1860年,光緒年重建。

有趣的是此橋原名為「界湖橋」,是昆明湖與西湖的界橋,而且在清漪園時期此橋應該是木橋(從乾隆時期的《萬壽慶典圖》中看是木橋),或許是光緒朝頤和園重修時新建。但不知何時和西堤最北側的「柳橋(現在為界湖橋)」易名,一說乾隆老年糊塗錯把兩橋搞混;一說慈禧為「桑薴橋」避諱更名時一起將此橋改名;一說光緒年間重建橋亭後更改名稱等不一而足,可是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繪制的《五園三山圖》里為何還把此橋稱之為「界湖橋」呢?難道是後人更改的?
此橋易名存疑,留作知者答疑。

乾隆年間繪制的《萬壽慶典圖》中的界湖橋看似木橋

清末繪畫上註明現在的「柳橋」是「界湖橋」

12、西堤無名橋(平橋)
此橋位於景明樓北側,「西堤六橋」中本來是沒有它的,它和柳橋一樣,是連接昆明湖水和藻鑒堂湖水的橋。此橋始建年代不詳,為花崗岩條石做基礎,單孔,上面的橋欄桿都為建國後新建。筆者懷疑此橋是走船用的平橋,上面橋板為活動的可以拆卸,以利於過船,我小的時候就可以從此劃船過去。現在橋下是閘,調節藻鑒堂湖水水位之用。

13、練橋
練橋建於乾隆時期,光緒年重建。此橋位於西堤平橋北側,為單孔石橋,橋上是一座四方形的重檐攢尖頂的橋亭。「練」是白色的絲織品,此處形容湖水清凈如練。南朝謝眺詩:「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站在練橋上面觀望,南湖島、十七孔橋、佛香閣中軸線建築群、治鏡閣、暢觀堂、藻鑒堂等環橋景緻都能一一收入眼簾。夏日練橋西面的藻鑒堂湖中盛開著一片片紅白荷花,乾隆時期這里就是觀荷花的好地方。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b09aa0102efcp.html

Ⅲ 頤和園內有什麼橋

東部頤和園大約有17座橋。

第一座橋,一進北宮門,就看見了一座三孔拱橋,每一個孔的上面鑲有龍頭,兩面都有,共有六個龍頭,看起來是很威嚴的。這座橋橫跨蘇州河,是從北宮門進入頤和園的必經之路,橋下就是後來恢復的蘇州河沿岸仿古街道,是為了恢復過去皇帝假想在蘇州乘船遊街、購物的情景,目前是頤和園售票的景點之一。

第二座橋,在蘇州河北岸,有一座過街橋,是單拱橋,可以理解為蘇州河購物專用橋,東西走向,站在蘇州河南岸就可以俯瞰。

第三座橋,沿著蘇州河向東走數百步就看見了一座橋,橋頭有一城樓,名字叫做寅輝城關,是頤和園六
大城關之一,始建於乾隆年間,東面石額刻寅輝,西面刻「挹爽」,挹:舀,把水盛出來,挹爽就是把明朗、清亮用勺盛出來。這個橋是單拱橋,拱高大,很有氣
勢,溝壑深,雖然有點小題大做,但是,如果有大雨,雨水從溝底流出,經過單拱,到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這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這個關口是蘇州河的路上關
口之一。

第四座橋就是橫跨蘇州河的一座有八個立柱的木橋,在眺遠齋的對面,與沾寧堂相鄰,水中的楓葉裝飾池塘,池塘里的殘荷述說著這里秋季的是是非非,這里以它的無極的恬靜短暫洗滌了我們在不遠處那個「噪雜」的市場經濟社會的「污濁」。

第五座橋,是一座水泥橋,單孔,有四個溢洪孔,是西北地區極為容易見到的橋梁,雖然在這里不是那樣端莊美麗,確實一幅西北地區的橋梁代表作,也給這個地區以一種清新的感覺。

第六座橋,是一座極其小的橋,石板橫跨,橋孔極其窄小,就是一座象徵性的橋梁,水從下面可以流入諧趣園,是水通道,不留意可能就感覺不出來這是一座橋。

第七座橋,在蘇州河水流進諧趣園的水徑之上,稍不留意你也感覺不到有橋,橋比較簡單,只是一座工作人員走的橋,是「工藝橋」。

第八座橋就是頤和園的有名字的橋,叫做「知魚橋」,該橋用莊子和惠子「子非魚」的典故命名,橋柱上還刻有乾隆皇帝的題字題詩:月波漣漪金為色,風漱琤琮(chengcong)(玉石碰擊聲)石有聲。知魚橋橋身貼近水面,極便觀魚。

第九座橋在引鏡東側,也是一座稍不留意就看不到的橋。根據資料介紹,諧趣園共有五座橋,我只找到了三座,其餘橋沒有找到,等以後找到再補充。

第十座橋,位於長廊的東側,養雲軒南,是由這座橋將兩座池塘鏈接在一起的,也是跨越池塘的一座橋,這座橋很雅緻,特別是冬季雪後,更是尤其精美。

第十座橋位於知春亭的東側,文昌閣的北部,是一座石橋,下面有六個橋墩,是鏈接知春亭的兩座橋中的一座大橋。

第十一座橋是那座小橋,只有兩個橋墩,也是通往知春亭外沿島的必由之路。

第十二座橋,在文昌閣與銅牛之間的靠近牆邊的遺跡橋,估計是古代用的引水渠上邊的過人橋。

第十三座橋同上一座橋,比那座橋稍小就是了。

第十五座橋就是著名的十七孔橋了,這座橋鏈接了南湖島。十七孔橋是連接東岸與南湖島的一座長橋。清乾隆時(1736一1795)建。為園內最大的石橋。橋由17個孔券組成,長150米,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狀若長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盧溝橋、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兩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橋額北面書靈獸偃月,南面書修煉凌波。

第十六座橋就是南如意門附近的綉漪橋,綉漪橋在北京南如意門內,位於昆明湖與長河、東堤與西堤交界處。清代帝後來頤和園時,經常從西直門外倚虹堂或樂善園(今北京動物園)上船,經長河從綉漪橋下進入昆明湖。為滿足行船的要求,綉漪橋建成高拱形單孔橋,北京人習慣稱它為「羅鍋橋」。綉漪橋建造於1750年,是連接東堤與西堤、長河與昆明湖的水陸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橋之稱。

第十七座橋就算是為了減輕綉漪橋的負擔,運送車而修建的一座普通的平橋,是遊客從南如意門去西堤的必經之橋,綉漪橋只是美,沒辦法有其他功能,這座沒有名字的橋擔當重任,是一座任勞任怨的普通的橋。
西堤六橋:最北端是界湖橋,其餘依次為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
豳風橋原稱桑薴橋,由於橋面一帶原有水村居、耕織圖這樣一些與農事有關的景點而得名。為啥把「桑薴橋」改名為「豳風橋」呢?據說,「桑薴」間近「長主」,而慈禧的丈夫咸豐,名為奕濘,「濘」與「薴」同音,雖說當時「奕濘」已死多年,還是要避諱。其他幾座橋名,也多取唐詩的竟境。如鏡橋和練橋是取李白的「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和「春江澄如練」。柳橋則是取自杜甫的「柳橋晴有絮」的詩句而得名的。玉帶橋,是西堤六橋中的唯一的高拱石橋,它是西橋的一處通道,橋下,帝後們的龍舟可以穿行。它通體潔白、柔和、勻稱,恰如一條玉帶,在頤和園的橋中,最富盛名。

Ⅳ 十七孔橋的介紹是什麼

十七孔橋是指位於北京市西郊頤和園內,是連接昆明湖東岸與南湖島的一座長橋。

清乾隆時(1736—1795)建,是園內最大的石橋。橋由17個橋洞組成,長150米,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狀若長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盧溝橋、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上石雕極其精美,每個橋欄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兩橋頭還有石雕異獸,十分生動。

簡介: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區新建宮門路19號頤和園內。

開放時間:旺季06:30-18:00,淡季07:00-17:00。

門票價格:免費開放,包含於頤和園景區門票內。

著名景點:孔橋石雕。

建設年代:清乾隆時期。

Ⅳ 頤和園里彼此相隔不遠的三座著名的橋都是什麼橋

在頤和園西堤有六座橋,造型各異,昆明湖上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蘇堤而建,乾隆皇帝曾有詩曰:「面水背山地,明湖仿浙西;琳琅三竺宇,花柳六橋堤。」巧的是,蘇堤有六座橋,西堤上也有六座橋,從南向北依次是柳橋、練橋、鏡橋、玉帶橋、豳風橋、界湖橋六座式樣各異的亭橋,在練橋和柳橋之間為仿湖南嶽陽樓構建的景明樓,沿堤遍植桃柳,春來柳綠桃紅,素有「北國江南」之稱。

西堤六橋北起第一座橋為「界湖橋」,顧名思意,為昆明湖與後湖兩湖之間的界橋,由於它北向深入後湖,有壩攔住,遊船進不去,所以一般都認為豳風橋為西堤北起第一橋。

「豳風橋」,原名「桑薴橋」,因此橋周圍原有蠶神廟,染織紡,水村居等仿照江南水鄉的風景建築,以其景物命名,取植桑種麻之意。1860年,此橋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年間重建。慈禧太後此時已垂簾聽政,對「桑薴」一名大為不滿,她想起了死去的丈夫奕濘(年號咸豐)。由於「濘」和「薴」同音,而「桑薴」和「喪主」又是諧音,故犯大忌,因此改為「豳風」,取自我國最古老的詩歌集《詩經》中的「豳風七月」一詩,描寫農耕,桑蠶等農業生產情景,與原名「桑薴」意義相近。

過「豳風橋」往南即為「玉帶橋」。此為頤和園內最美的一座橋,橋高約10米,整座橋體使用青白石和漢白玉兩種優良石料精雕細刻而成。高聳的半圓形橋拱,雙向反彎形的曲線橋面,組成一道美麗勻稱的弧線,倒映於碧波之中,掩飾在綠樹之畔,精緻、柔美、俏麗、典雅,像少女般嫵媚多姿。

景明樓,西堤上最大的一組建築。由三座高度不等的二層樓閣組成,座落在長約百米的石墩之上,似橋非橋,原是清高宗仿湖南嶽陽樓而建,其名取「春和景明」之意。1860年毀於英法聯軍的炮火,1992年重建。

「鏡橋」,始建於乾隆年間,光緒時重建。橋名出自唐代詩人李白「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詩句。你看,鏡橋旁是不是桃正紅、柳正綠。

「練橋」,語出南朝詩人謝眺《晚登三山遠望京邑》:「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的詩意。古人通常把白色的絲絹稱為練,此處則是以練喻水。練橋與鏡橋十分的相似,橋身都差不多,只是橋上的亭子不同,一者為四方亭,一者為八角亭。

Ⅵ 頤和園內飛跨東堤和南湖島的橋是什麼

十七孔橋。此橋為頤和園內最大的石橋。
橋由17個孔券組成,長150米,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狀若長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盧溝橋、蘇州寶帶橋的特點。

Ⅶ 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的簡介和故事

十七孔橋是頤和園中著名的景點之一。它東連廓如亭,西接南湖島,長150米,堪稱中國園林中最大的橋梁。十七孔橋是一座聯拱石橋。橋面下寬14.6米,橋面上寬6.56米,高7米。

整座橋給人以一種雄偉高大之感。這座橋共有17個橋洞,所以叫十七孔橋。在這17個橋孔中,第9孔最大,由中間向兩端逐漸小下來,對稱排列。水面未凍結時,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成紡錘形,十分美麗。

魯班爺幫助修建十七孔橋的故事

相傳,在乾隆年間修十七孔橋的時候,請來了許多能工巧匠。那晶瑩潔白的漢白玉,是石匠們一斧一鑿從房山的大石窩開採的,流著汗水一步一步把它運來的。有一天,修橋工地上來了一個七八十歲的老頭兒,頭發長的過耳根檯子,臉上的土有一個銅子厚。他背著工具箱子,一邊走一邊吆喝:"誰買龍門石!誰買龍門石啊!"工地上的人看他那骯臟勁兒,都以為他是瘋子,誰也沒搭理他。

頤和園里修建十七孔橋的工程快完工了。聽說乾隆皇帝還准備前來"賀龍門"呢!沒料想到,橋頂正中間最後那塊石頭,怎麼也鑿不好、砌不上。這可急壞了工程總監!這時候,有人想起了那個賣龍門石的老頭子,提醒了總監,就派人四面八方去找他。

這塊龍門石砌在十七孔橋上,不偏不斜,嚴絲合縫,龍門合上了!

那些石匠、瓦匠們,人人都吐了一口氣:「總算把石橋修成了呀!要不然,皇上怪罪下來,還有大夥的活路嗎?」正當大夥高興的時候,有個老石匠忽然醒悟過來,對大夥說:"諸位師傅現在該明白了:這是魯班爺下界,幫咱們修橋來啦!"

從這以後,魯班爺幫助修建十七孔橋的故事,就流傳開啦。

Ⅷ 頤和園西堤六座橋各叫什麼名字

西堤的景色以清幽為主,整個西堤被斷開六處,再用漢白玉的石橋連起,與堤上遍植的煙柳形成「六橋煙柳」的美景。這六座橋都有自己的名字,從南到北依次是:柳橋、練橋、鏡橋、玉帶橋、豳風橋、界湖橋。除玉帶橋和界湖橋之外,其餘四橋都建有涼亭,這些涼亭形態各異,但又都足雕梁彩繪,絢麗美觀。亭中設有坐凳,可以在高處臨湖觀景,享受習習清風。

Ⅸ 頤和園西堤共建有幾座橋

頤和園西堤從北至南共建有6座橋,它們是:界湖橋、豳風橋、玉帶橋、鏡橋、練橋和柳橋。

而玉帶橋是其中最為別致,最具風格的一座,它是頤和園靚麗的一景,玉帶橋位於頤和園西堤北段,在昆明湖的西北角。玉帶橋是從昆明湖到玉泉山的門戶。

Ⅹ 北京頤和園內的玉帶橋是什麼樣的

北京頤和園內的玉帶橋也是各地之首,最著名的一座。北京頤和園玉帶橋建於1736年至1795年,1875年至1908年期間曾重修過。

玉帶橋位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玉帶橋的單孔凈跨11.38米,高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橋面是雙反向曲線,組成波形線橋型,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

玉帶橋的橋身全部都是用漢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雲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顯示了雕刻工匠們的藝術才能。

玉帶橋拱高而薄,形若玉帶,弧形的線條十分流暢。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一輪透明的圓月,四周橋欄望柱倒影參差,在皺緞般的水面上浮動盪漾,景象十分動人。它是頤和園里著名的建築物之一。

玉帶橋的橋拱呈蛋尖形,看起來特別高聳,好像一支玉帶。此橋舊名「穹橋」,俗稱「駝峰橋」,均以形象命名。玉帶橋的造型具有長江三角洲地區石拱橋的風格,以纖秀挺拔,輕巧為其之特色。

頤和園玉帶橋

熱點內容
礦機故障代碼 發布:2024-10-06 03:58:12 瀏覽:86
幣圈走勢圖abc浪 發布:2024-10-06 03:31:12 瀏覽:851
挖礦游戲盒 發布:2024-10-06 03:15:51 瀏覽:289
早期挖的比特幣存哪裡 發布:2024-10-06 03:06:59 瀏覽:461
礦機網站模板好看 發布:2024-10-06 02:29:45 瀏覽:699
區塊鏈30產品sme 發布:2024-10-06 02:25:26 瀏覽:613
eth難度炸彈收益減半 發布:2024-10-06 02:25:25 瀏覽:468
呼之即來挖礦攻略 發布:2024-10-06 01:52:19 瀏覽:560
新大話西遊2挖礦任務好多 發布:2024-10-06 01:45:49 瀏覽:291
比特幣中國提示余額不足 發布:2024-10-06 00:55:38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