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小學數學算力與演算法研究論文

小學數學算力與演算法研究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5-24 14:58:43

⑴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數與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一直以來,所謂的小學計算教學常常通過機械重復、大量題目的訓練,只重視計算的結果,而不重視計算過程,學生不喜歡上有關計算教學的課,對他們來說,計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習題;甚至連老師也不喜歡上計算教學,在公開課的教學中,很少看見計算教學的身影。 新課程實施以來,計算教學有了很大的改進,但在計算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師過分強調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沒有起到很好的主導作用,課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麼想的」「還有其他不同的演算法嗎」「你喜歡怎麼算就怎麼算」。40分鍾的課堂教學經常都是你說我說,顯然我們發現學生們的思維雖然活躍起來了,場面也顯得熱熱鬧鬧,但是學生討論交流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堂上缺乏必要的練習,之後,我們卻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下降了:有不少學生對算理並不理解,結果計算錯誤率偏高了,不少學生的計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對於每個人來說,在小學階段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學習數與計算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其中計算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單看各冊的教材目錄就可以明了;並且在教學評價中,計算的比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單是一張數學試卷,從簡單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對此我們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實踐與研究」這個課題,我們想通過此課題的實踐研究,克服計算教學的一些弊端,使我們的計算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能明顯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課,做計算題。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教育學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也明確指出:「教師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師的「教」和學生「學」共同的活動過程,教學效果的好壞,要看學生是否願意學。學生不主動地去學,單憑老師硬灌是不行的。所以「教學」必須把教師的認真講解與學生的積極投入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所以,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取得最大的效益,讓興趣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根據我國《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其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異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越來越感覺到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下降,許多學校就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學生興趣的情境教學法;呵護學生的心理分層次作業布置;讓學生充滿自信的競賽激勵法等等。 縱觀世界各國,在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上,大都有較高要求,如英國雖然不贊成煩瑣筆算,但十分重視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日本在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增加數學教學時間進行「計算的反復訓練」。 本課題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計算教學的經驗與理論,在國內外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我校學生計算能力的實際,進一步開展討論,力求構建符合我校教育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四、研究的主要目標 1、總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筆算能力,實現演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2、學生目標 ①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努力目標,自覺的學習,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②學生學會自主分配時間,課內和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整體計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教師目標 ①面對新課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師要善於發現,勤於學習,勇於創新。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決新困惑的勇氣和本領。 ②努力尋求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有效培養計算能力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學校特色。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採用這樣的模式:基本訓練(鋪墊練習)——例題教學(總結法則)——反復操練(形成技能)。在這種 「純粹的計算」 課堂上,教學目標總是定位於牢記計演算法則,形成計算技能,於是計算教學的課堂成了單調、枯燥、乏味的代名詞。為深化教學改革,把切實有效的計算教學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我們將研究內容分為4大塊: 1、促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養成的研究。 有的學生計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沒有真正理解算理、沒有熟練掌握演算法等原因,但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審題習慣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動手去做;有的書寫不規范,數字、運算符號寫得潦草,抄錯數和符號;有的沒有驗算習慣,題目算完就草草了事。針對這些現象,我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著手,讓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方法。我們將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學生練習、學校活動中促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 2、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提高計算能力的研究。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支配,許多教師奉行「熟能生巧」原則,實施計算教學中的「題海戰術」,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惡計算、害怕計算。認真閱讀新課標,不難發現對計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把教學目標更多地定位於計算本身存在的思維歷程,定位於如何開展計算課教與學的活動,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計算,感悟計算的魅力,品嘗計算的樂趣,提高計算的能力。因此,我們將研究在計算教學的課堂中展開,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與方法讓學生真正喜愛計算、理解計算。 3、實現演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研究。 「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演算法多樣化的本質是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出發學習新知識,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而探尋解題的方法,已得到廣大教師的極大關注和積極實踐。我們將研究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把握演算法多樣化的本質,處理好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優化的關系,追求演算法的合理與靈活。 4、加強口算和估算教學的研究。 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藉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課程標准》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 數學課程標准在發展學生的數感方面明確指出: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估算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很有益處。在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以估計出大致結果,為計算的准確性創設條件;在計算後進行估算,能判斷計算有無錯誤並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時糾正。在學生的日常口算和筆算過程中,無論是計算前估算或者是計算後估算,都有一定的價值, 通過研究,提高小學數學教材實施的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幫助教師自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益和質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初步形成一套有一定現代教育理論支撐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六、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過程 (1)前期探索階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加強理論學習,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初步探索,制定實施方案,開展課題論證及課題申報。主要圍繞新課程理念和數學計算教學的理論,組織開展學習,豐富實驗教師的知識貯備;培訓課題研究教師,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調查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為開展研究作好准備。 (2)研究階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 選擇合適的研究對象樣本,制定具體可行的分階段研究計劃,有序開展活動,深入研究。課題組教師依據實施方案進行教學,開展測試評價、競賽活動,探索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專題活動,研討課堂教學模式,並收集過程性資料,在此基礎上圍繞課題研究進行階段性經驗總結,撰寫專題論文。 (3)總結階段(2014年4月—2014年7月) 進行研究總結,成果展示階段。各負責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總結,將實踐探索從理論上加以升華,課題組負責人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整理研究資料,寫出結題報告,並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展示推廣課題研究的成果。 (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實驗,邊反思,邊完善。組織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實施本課題確立的研究內容。 2、調查研究法。通過平時觀察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學生在計算課堂中態度與思維方面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計算正確率的狀況,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3、經驗總結法。實驗教師圍繞研究課題,結合研究實踐,積極進行經驗總結,及時將教學實踐上升為經驗理論,並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經驗體系。

⑵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論文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的比重是顯而易見的,從一張試卷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左右,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一直以來,計算課的枯燥乏味使學生望而生畏,對於計算是退避三尺,這就需要教師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聯系游戲活動,進行多媒體的整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讓學生處於樂學、愛學的學習環境,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特提出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分享。
一 培養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興趣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感受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導,是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作為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學,挖掘教材中內在的興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知識化為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
1、創設故事情境,培養計算興趣。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我將計算教學置身於某個情境之中,使枯燥乏味的計算課,充滿了生趣。例如在鞏固「7的加減法」時,我先出示小貓在草地上抓蝴蝶的情景圖,一共7隻蝴蝶,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小貓在草地上要做什麼,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編出故事情境。讓小貓繼續抓,根據小貓抓的結果,列出算式。這樣通過教材創設的小貓抓蝴蝶的情境,學生在全情投入幫助小貓抓蝴蝶的過程中鞏固計算,不但學得輕松愉快,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高了。
2、適當選用游戲,培養計算興趣。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到社會離不開計算知識,在學用結合上激發了學生的計算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游戲「找朋友」,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具體做法是:以找朋友的結果和是10為示範。教師邊拍手邊發問: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小3去找誰?學生邊拍手邊回答:找呀找呀找朋友,你的小3找小7。這樣一來會使相對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捕捉生活信息,培養計算興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信息,引入新知,使學生對計算有一個親近感,感到計算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例如,我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正好遇上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行,於是,我在課前准備了前兩屆奧運會中國隊奪獎牌的情況,課上讓學生自己編題,學生興趣盎然,如「前兩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奪得32枚金牌,其中女運動員奪得的金牌數占,女運動員奪得金牌多少枚?」學生很快列出算式,32÷8×5=20,這是一道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實際的題目,使他們感覺到不是在解題,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鍛煉了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興趣。
4、藉助多媒體,激發計算興趣。多媒體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法,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濃厚的計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1/2 +1/3 時,首先屏幕展示第一個蛋糕的畫面,啟發提問:1/2 + 1/3結果是多少呢?使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使之分成六份,接著我不但要求學生計算出結果,還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學生有點困難,我就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使學生直觀觀察到 1/2+ 1/3結果是5/6 。這樣,整個思維過程全容於屏幕中,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計算慾望,激勵了學習計算的自信心。
二、講究練習形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練習並不是要學生無休止的做一些重復、單調的題目。要想提高練習的效率,練習的形式要靈活多樣,有趣的數據、新奇的題型、巧妙的演算法,都會使學生對枯燥的計算產生一種吸引力。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口算練習時,可採用舉卡片、搶答、開火車、誰是口算冠軍等練習形式。為了讓學生始終有新鮮感,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如通過游戲、競賽、搶答、開火車、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小組比賽等形式來調節學生的胃口。練習需少食多餐,同樣的計算習題,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大有不同。學生在這樣一個「娛樂性」的氛圍下做題,計算興趣高,解題速度快,鞏固性也強。
三、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幾年的教育生活中我深切的體會到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的重要性。有部分學生,在考試之前單獨關照一下,成績會起很大變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礎的東西沒有掌握,而是平時的習慣不行。良好的計算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計算能力的培養。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那麼,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計算習慣呢?
1、認真審題的習慣。
認真審題是正確計算的重要前提,對於計算題,有的學生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的數字、符號,往往抄錯。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則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特別要求學生計算時充滿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題未做完做不對決不罷休,久而久之就能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2.認真書寫的習慣
計算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規范,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只有書寫認真,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才能提高。
3、打草稿的習慣
有的學生出錯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每個學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我還經常不定時檢查學生的草稿簿,表揚准確認真的同學,促進學生養成打草稿的習慣。
4.認真驗算的習慣
驗算是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必須培養的一種習慣。從我縣課改年段的質量監控情況看,學生漏做題目,審題不嚴,不會驗算導致的無謂失分很多。為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我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後要作自我檢查,驗算。在計算時,要堅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反復訓練,這樣隨時驗算,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
四、注重反思,在錯誤中提高計算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關鍵在於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錯誤中吸取教訓,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錯。加強練習後的反思,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在計算中,學生的錯誤總是層出不窮。不是抄錯數字,就是背錯乘法口訣,要麼是小數點點錯了,都是一些極小的錯誤,但卻經常出現,讓人忽視不得。因此作業我總是堅持進行面批,同時要求學生將自己的錯題記錄下來,積累一些典型的易錯題,做成一本錯題集,並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平時經常察看,以防出現類似的錯誤;有的學生針對「抄錯題」制定出「輕聲讀」的方法;每次測驗後都讓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改正方法。實踐證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認真反思改正錯題,能達到高效率、高質量的效果。
總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貫穿於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做到不斷思考,不斷創新計算教學方法,把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等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那麼,我們可以相信,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會很遠。

⑶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實踐和研究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實踐和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數與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一直以來,所謂的小學計算教學常常通過機械重復、大量題目的訓練,只重視計算的結果,而不重視計算過程,學生不喜歡上有關計算教學的課,對他們來說,計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習題;甚至連老師也不喜歡上計算教學,在公開課的教學中,很少看見計算教學的身影。
新課程實施以來,計算教學有了很大的改進,但在計算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師過分強調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沒有起到很好的主導作用,課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麼想的」「還有其他不同的演算法嗎」「你喜歡怎麼算就怎麼算」。40分鍾的課堂教學經常都是你說我說,顯然我們發現學生們的思維雖然活躍起來了,場面也顯得熱熱鬧鬧,但是學生討論交流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堂上缺乏必要的練習,之後,我們卻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下降了:有不少學生對算理並不理解,結果計算錯誤率偏高了,不少學生的計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對於每個人來說,在小學階段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學習數與計算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其中計算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單看各冊的教材目錄就可以明了;並且在教學評價中,計算的比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單是一張數學試卷,從簡單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對此我們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實踐與研究」這個課題,我們想通過此課題的實踐研究,克服計算教學的一些弊端,使我們的計算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能明顯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課,做計算題。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教育學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也明確指出:「教師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師的「教」和學生「學」共同的活動過程,教學效果的好壞,要看學生是否願意學。學生不主動地去學,單憑老師硬灌是不行的。所以「教學」必須把教師的認真講解與學生的積極投入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所以,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取得最大的效益,讓興趣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根據我國《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其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異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越來越感覺到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下降,許多學校就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學生興趣的情境教學法;呵護學生的心理分層次作業布置;讓學生充滿自信的競賽激勵法等等。
縱觀世界各國,在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上,大都有較高要求,如英國雖然不贊成煩瑣筆算,但十分重視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日本在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增加數學教學時間進行「計算的反復訓練」。
本課題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計算教學的經驗與理論,在國內外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我校學生計算能力的實際,進一步開展討論,力求構建符合我校教育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四、研究的主要目標
1、總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筆算能力,實現演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2、學生目標
①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努力目標,自覺的學習,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②學生學會自主分配時間,課內和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整體計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教師目標
①面對新課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師要善於發現,勤於學習,勇於創新。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決新困惑的勇氣和本領。
②努力尋求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有效培養計算能力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學校特色。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採用這樣的模式:基本訓練(鋪墊練習)——例題教學(總結法則)——反復操練(形成技能)。在這種 「純粹的計算」 課堂上,教學目標總是定位於牢記計演算法則,形成計算技能,於是計算教學的課堂成了單調、枯燥、乏味的代名詞。為深化教學改革,把切實有效的計算教學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我們將研究內容分為4大塊:
1、促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養成的研究。
有的學生計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沒有真正理解算理、沒有熟練掌握演算法等原因,但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審題習慣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動手去做;有的書寫不規范,數字、運算符號寫得潦草,抄錯數和符號;有的沒有驗算習慣,題目算完就草草了事。針對這些現象,我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著手,讓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方法。我們將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學生練習、學校活動中促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
2、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提高計算能力的研究。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支配,許多教師奉行「熟能生巧」原則,實施計算教學中的「題海戰術」,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惡計算、害怕計算。認真閱讀新課標,不難發現對計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把教學目標更多地定位於計算本身存在的思維歷程,定位於如何開展計算課教與學的活動,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計算,感悟計算的魅力,品嘗計算的樂趣,提高計算的能力。因此,我們將研究在計算教學的課堂中展開,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與方法讓學生真正喜愛計算、理解計算。
3、實現演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研究。
「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演算法多樣化的本質是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出發學習新知識,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而探尋解題的方法,已得到廣大教師的極大關注和積極實踐。我們將研究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把握演算法多樣化的本質,處理好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優化的關系,追求演算法的合理與靈活。
4、加強口算和估算教學的研究。
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藉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課程標准》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
數學課程標准在發展學生的數感方面明確指出: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估算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很有益處。在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以估計出大致結果,為計算的准確性創設條件;在計算後進行估算,能判斷計算有無錯誤並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時糾正。在學生的日常口算和筆算過程中,無論是計算前估算或者是計算後估算,都有一定的價值,
通過研究,提高小學數學教材實施的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幫助教師自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益和質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初步形成一套有一定現代教育理論支撐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六、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過程
(1)前期探索階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加強理論學習,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初步探索,制定實施方案,開展課題論證及課題申報。主要圍繞新課程理念和數學計算教學的理論,組織開展學習,豐富實驗教師的知識貯備;培訓課題研究教師,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調查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為開展研究作好准備。
(2)研究階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
選擇合適的研究對象樣本,制定具體可行的分階段研究計劃,有序開展活動,深入研究。課題組教師依據實施方案進行教學,開展測試評價、競賽活動,探索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專題活動,研討課堂教學模式,並收集過程性資料,在此基礎上圍繞課題研究進行階段性經驗總結,撰寫專題論文。
(3)總結階段(2014年4月—2014年7月)
進行研究總結,成果展示階段。各負責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總結,將實踐探索從理論上加以升華,課題組負責人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整理研究資料,寫出結題報告,並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展示推廣課題研究的成果。
(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實驗,邊反思,邊完善。組織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實施本課題確立的研究內容。
2、調查研究法。通過平時觀察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學生在計算課堂中態度與思維方面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計算正確率的狀況,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3、經驗總結法。實驗教師圍繞研究課題,結合研究實踐,積極進行經驗總結,及時將教學實踐上升為經驗理論,並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經驗體系。

⑷ 小學數學論文

小學數學論文
淺談估算教學的現狀與改進措施
大溪二小 徐再立
摘 要:估算教學讓我們覺得有很多困惑,如學生的"先算後估","估算速度慢於精確計算"
以及"估算方法舉棋不定"等現象,說明了我們的估算教學有待改進.改進估算教
學法就要轉變教師觀念,重視估算教學;結合具體情境,培養估算意識;教給估算
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關鍵詞:估算教學效果 教師觀念 估算意識 估算能力
估算教學隨著新課程的誕生而成為了廣大教師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我們不難發現,雖然我們對估算教學進行著積極探討,但估算教學還是讓我們覺得有很多困惑.例如學生的"先算後估","估算速度慢於精確計算"以及"估算方法舉棋不定"等現象,都說明了我們的估算教學有待改進.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估算教學效果不好 我們又該怎麼做才能提高估算的教學效果呢 我想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來談談對改進估算教學的初淺想法.
轉變教師觀念,重視估算教學
現狀分析
從現狀看,教師並不象課程標准那麼重視估算教學.原因有以下三個:
1.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估算教學在老教材中是選學內容,在新教材中是必學內容,而且在教材的各冊各章節中都有要求.但是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沒有將估算教學作為一種計算能力來培養,往往是教材有安排則教,無安排則不教,沒有自始至終地堅持培養,根本沒有將估算教學與精確計算平起平坐,並肩作戰.
2.教師對估算教學功能認識不明確.我從個人和同行者身上發現,我們很多教師都認為估算的功能就是在沒必要精確計算時充當一種簡便計算方法,或者是充當檢驗精確計算是否正確的驗算方法.很多教師都沒有認識到,估算除了以上兩種功能之外,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在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數學素養上.
3.估算教學的評價現狀使得教師對估算教學不重視.由於估算教學不是作為獨立單元安排教學,對估算教學效果的評價也不是獨立而顯著的,往往只是在紙筆測驗中加入少量幾道只要求給出估算結果的估算題.這樣少量幾道題的分數相對一張試卷來說,失與得的差別也不是很大,因此,估算教學效果也不被教師怎樣看重.
(二)改進措施
1.走出傳統教學觀念的輻射圈.教師要從老教材中走出來,閱讀新課程標准,了解估算教學目標;教師還要縱觀新教材,梳理整套教材安排體系,了解估算教學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安排情況;理清新教材對估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要再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重視估算教學.教師要明白口算,筆算與估算是三種基本計算技能,口算能力,筆算能力與估算能力組成了一個人完整的計算能力,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三種技能缺一不可.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以前對估算有所輕視,現在應著重花時間來彌補,不能因學生的估算能力欠缺而影響他的數學能力.因此,教師要足夠重視估算的教學.
2.認清估算教學的功能.估算是一種計算方法,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時使用它來快速計算;估算還經常充當驗算的角色.估算除了這兩個功能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與數學素養.如通過對數與量的估算,可以使學生親身體驗所學的數與量的大小與多少,例如, 當學習了自然數1-100後,可讓學生去估算一把黃豆有多少粒,一個教室有多少人,待估算出結果後再去精確地算一算, 看二者之間的差距, 從中體驗1—100等數到底有多少.這不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嗎 通過估算教學還可以促進學生建立用數學的意識, 提高用數學的能力.例如,在超市購物時,估算需要多少錢 買水果時,感覺一袋水果有多重.這些問題都可以使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生活問題,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問題之間的聯系.因此,我們說估算教學是很有必要的,需要引起教師的足夠重視.
3.改變估算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要改變估算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學生估算能力的評價應避免簡單的只看估算結果的紙筆方法,重視估算過程的考查[1].可以採用以下措施:
⑴寫出估算過程.如49×3≈50×3;
⑵寫出估算結果的大致范圍.49×3300人,答:他們不能同時上船."看到這種狀況,我與學生有了如下對話:
師:"這道題必須要精確計算嗎 "
沉默片刻,生1:"不用."
師:"為什麼 "
生1:"因為100加200就有300了."
師:"他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這種方法你們覺得怎麼樣 "
生2:"他用估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可以就寫作138+202 〉300."
師:"那你們為什麼不這樣做 "
學生啞然.
這個案例使我想到,我們的學生是怎麼了,他們在寫題時不是都不喜歡多寫字嗎 那他們為什麼寧可多寫幾個字,也不用估算的方法呢 我們苦苦教學的估算,不是成了"紙上談兵"了嗎 這樣學估算還有意義嗎
2.習慣使然.學生估算意識不強的還有一個現狀是學生習慣於看到題就精確計算,而不先思考用什麼方法計算更合適.
(二)改進措施
1.要提高小學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估算的意義,這樣才提高他們學習估算的積極性[2].這就必須要求我們創造具體情境,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如果不是在具體情境中談培養估算意識就比較空洞.比如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上的《估算》一課,她在課的開始環節,就創設了一個情境,青青和媽媽去超市購物,選好了商品後,媽媽的問題是:媽媽帶了200元錢,夠不夠 再讓學生判斷在下列哪種情況下,使用估算有意義:A,媽媽考慮200元夠不夠時;B,營業員要將每種商品的價格輸入收銀機時;C,媽媽被告知要付多少錢時.
在這里,吳老師沒有問"買這幾件物品大約需要多少錢 "而是設計了這樣一道選擇題,顯然是從培養學生估算意識角度考慮的.像吳老師這樣,在教學估算之前,先讓學生來判斷什麼時候需要估算 什麼時候需要精確計算 使學生明白了我們為什麼要學估算 學估算有什麼用 不正是數學課程標准提出的"人人都要學有用的數學"嗎 這比我們口口聲聲的告訴學生"估算很有用","估算比精確計算要簡便"來得有效得多.
當然,這里所指的具體情境並不都是指上面購物環境,還可以是在碰到其他有具體情況的問題時,如
下列算式中,得數比800大的算式是( )
A,462+335 B,397×2 C,1000-209 D,215×4
很明顯,像這樣的題用估算解決比較快.所以通過比較解決這道題的速度,也可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2.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除了要使學生明白什麼時候用估算之外,還要使學生養成估算的習慣.培養估算習慣要靠時間與毅力來實現.如計算之前,先估一估得數大致在什麼范圍,精確計算之後,又估一估值是不是在這個范圍之內等.課堂上多些"請估一估","說說你是怎麼估的"這樣的要求.經過一定時間這樣的訓練之後,學生就會有估算的意識和習慣.當然,這里行要求教師自身要有估算意識和習慣.
三,教給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一)現狀分析
1."先算後估"現狀存在.我們不難發現有一部分學生(特別是中差生)碰到估算題時是先精確計算出結果,再對精確結果求出近似值的.這種狀況在新課改剛開始幾年存在的相當多,目前仍然部分存在.主要原因是學生估算速度慢於精確計算,估算能力不強造成的.
2.估算方法"舉棋不定".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及調查結果發現,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估算而喜歡精確計算的原因是:精確計算答案唯一,方法也常常具有唯一性,而估算的方法和結果都具有多樣性,學生在估算能力不強的情況下對使用估算方法感到信心不足,舉棋不定.
3.片面的訓練"先估後算"教學模式.教師在估算教學中,往往很注重估著算,就是著重讓學生在通過近似後的算.這樣也是片面的,有些題目可以能通過不用求近似數就能估出來的,也就是說估算策略是很重要的.
(二)改進措施
雖然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 答案也不具有唯一性, 但估算並非無法可依,無章可循, 也是可以總結出一般的估算策略的.要使學生能靈活,主動地使用估算,我們必須要教給學生估算的策略與技巧,提高估算能力.
1.熟練撐握求近似值的方法.求近似值是估算教學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多設計類似於"這個數接近幾","這是一個多大的數","看到這個數,你想到了什麼數"等問題,使學生看到一個數就能在頭腦中反應出它的近似數.對於學生取近似數時出現不同的結果,如378看作380,400,350等不同的近似數,我們都要做出相宜的評價,而不能以教師心中的滿意答案來否定學生的想法.我們要鼓勵學生敢於取近似值,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的數感就會逐漸得到增強,估算的速度也會得到提高.
2.學會調整策略,培養優化意識.估算是非常講究策略性的一種計算方法.我們要讓學生充分體驗估算的方法多樣化與優化的過程,給他們自己體驗選擇估算策略的過程.如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法老師在《估算》一課中對估算的調整策略很重視.她先通過學生自己得出"最好用中估,湊調估或大小估的方法進行估算".再安排了以下兩道練習來感悟估算的策略意識.
(1)學校組織350名同學去春遊, 租了7輛汽車, 每輛汽車有56個座位, 要求每人一個座位, 夠嗎
(2)一輛卡車, 自重986千克, 車上載有6箱貨物, 每箱285千克, 能順利通過一座限重3噸的橋嗎
吳老師組織學生討論: "對於這種問題, 大估,小估……哪種估算方法好啊 " "大估有把握, 還是小估有把握 ""以後要估算的時候, 是大估或小估, 還是…… " 學生自己得出"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估算的方法, 有時大估比較有把握, 有時小估保險些……".
像這些需要調整策略來估算的問題是學生的薄弱之處,特別是中差生,所以,我們平時要加強估算調整策略的訓練,使學生在經驗支持下靈活使用估算本領.
3.運用策略靈活估.
⑴靈活利用數學規律,性質來估算[3].利用數學規律和性質來估算,可以省去求近似值的步驟,能使估算更簡潔,更快速.如利用一個不是0的數乘純小數,積小於這個數的規律,就可以判定4.9×0.6的積必定小於4.9,在比較〇 時,可以想>,=.所以>.熟練掌握數學規律與性質,可以使估算速度更快.
⑵根據實際需要選用估計方法.估算並非都是要求近似值的,有些情況下可以省去求近似值的步驟.如我們在教學"噸的認識"時,就只要讓學生感覺50千克有多重,想像1噸即1000千克,有20個50千克的重量,實際上這也是估一估的過程.在一些生活實例中,有時也可以不用求近似值來估.如估一個會場的人數,我們是不會把一個人當單位,然後想有多少個這樣的一個人.而應該是先想我們班有50人,那麼這里大概有多少個50,當然也可在想想100人大概是多少後,再想想這里有多少個100人.
參考文獻:
[1]張俊英,對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思考,小學教學研究,2008(6)
[2]張麗珍,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能力的培養,甘肅教育,2001(9)
[3]周 豪,小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小學教學參考,2001(3)

小學數學論文
計算教學中 "情景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溫嶺市橫湖小學 鮑 淼
[內容摘要]在計算課中自始至終發揮導向作用,使學生通過解決"情景串"中的問題引發對數學計算的學習,將解決問題與計算學習二者緊密結合,讓學生既經歷計算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又能把學到的計算知識作為解決問題的工具,把應用意識的培養貫穿於數學學習的全過程,這是"情景串"教學的核心內涵.教師應找准"支點",創設具有"數學韻味"的"情景串",在計算課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本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情景串"教學資源的開發:一,動態的情景串來源於靜態的主題情景圖;二,動態的情景串來源於貼近的生活實踐;三,動態的情景串來源於生動的動畫故事;四,動態的情景串來源於有趣的游戲活動.
[關鍵詞]動態情景串 靜態主題圖 生活實踐 動畫故事 游戲
[正文]美國國家委員會在《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報告中指出:"今天一個數學本領僅限於計算的人,幾乎沒有什麼可貢獻於當今的社會,因為廉價的計算器就能夠把事辦得更好".如果現在還是把計算教學的目標定位於牢記計演算法則,形成計算技能,顯然是缺乏現實意義的,教師應該藉助計算教學這個載體,引領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使他們在獲得計算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因而,計算教學目標的確定,不能只滿足於讓學生掌握方法,學會計算,而是著眼於讓學生體會計算學習的需要,讓學生經歷計算策略的探索,感悟計算思維的魅力,真正發揮計算教學的育人價值,從而使學生在獲得計算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和諧發展.如何加強計算與應用的有機結合成為了數學教學中一塊難啃的"骨頭".
數學課需要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積極活動才能完成學習任務.而對於小學生來講,課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較短,更何況是內容相對枯燥的計算課.如果我們把課堂上學習的內容通過創設相關聯的一組情景將整節課鏈接成"情景串",即整堂課中圍繞著一個主題的大情景來組織教學,將教學內容分散地設計在相聯系的情景的各個環節中,即各個"情景串"中.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相對獨立的又有著一定邏輯關系的問題,形成"問題串",還計算教學一個現實生活的背景,加強了"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 這無疑會大大增加所學知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防止學生"注意力疲勞",有助於營造"動態生成"的課堂.下面就結合我平時的教學,說一說我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是怎樣進行"情景串"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一,動態的情景串來源於靜態的主題情景圖
實施情景串教學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教材在排版上明顯文字敘述少了,隨之而來的是一幅幅生動有趣,五彩繽紛的主題圖嵌入我們師生的視野,也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正是這些將一幅幅寓知識,思想,情感於一體的主題圖融入我們的課堂教學,為我們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給枯燥的數學賦予了新鮮的生命,使我們的情景串教學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充分挖掘主題圖,以學生感興趣的相對獨立的故事或活動演繹"主題圖"情景,把豐富的情景畫面與具體的數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讓豐富的情景設置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如第四冊"表內除法(二)"的第一課時,例1給出了學生慶祝節日的主題情景圖,而配備的練習1——4的主題圖分別是小猴爬竿,小兔采蘑菇,小鳥送信,小豬吹泡泡.而低年級學生對靜態信息窗的興趣持續時間過短,相對獨立的主題圖使課堂顯得過於鬆懈,存在一節課中前半節課學生興致高昂,後半節課學生死氣沉沉,按部就班的現象,於是我嘗試著把靜態的,相對獨立的幾個信息窗轉變為一個動態的連貫的情景串.把整節課設計成以學生喜歡的"慶祝六一"為主線,通過"布置聯歡會場"(例1的教學內容)—— "參加快樂的游園活動"( 練習1——4的教學內容)展開教學.
情景一:布置節日的教室(教學例1)."今天是快樂的六一兒童節,你們高興嗎 小朋友們為了慶祝自己的節日,要把教室打扮一番,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呈現)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根據信息窗提出問題串,探討計算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因為要解決問題才有了計算,計算是伴隨解決問題而產生的.
情景二:游園活動"盲人問路"(練習1)老師准備帶你們去參加六一節的游園活動,你們想不想參加呢 盲人問路的游戲規則:一人蒙眼隨意指題,其他學生參與計算.
情景三,情景四,情景五分別是游園活動"小貓釣魚","水中撈月","吹泡泡",相對應的是練習2——練習4.
通過對教材的有效調整,把靜態的信息窗變為動態的情景串,將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技能以圖畫,操作,語言等形式為載體,潛意識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游戲情境中興趣盎然地去計算,使他們體會到用乘法口訣求商是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二,動態的情景串來源於貼近的生活實踐
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以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景,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踐活動情景貫穿起來,編排成"情景串".
如第四冊表內乘除法的練習課中我是這樣設計的:情景串大背景:星期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到游樂園去玩.情景一:出發前,班長清點人數. 師:我先請班長清點一下我們今天一共來了幾組 (6組)小 朋友看一看每組有多少人 (4人)師:板書:一共6組,每組4人.師:誰能根據這兩條信息提出一個問題 (一共有多少人 )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情景二:開始出發,如何租車 課件畫面:停車場里有8輛車,每輛車限坐3人.情景三:來到游園門口,准備買票.課件畫面:游樂園門口,張貼有遊客須知及門票價格(每人2元).情景四:進入游樂園,設計游樂項目及游覽路線.課件畫面:游樂園內各項游樂設施的價格及相關規定.情景五:休息,到游樂園內的食品超市購物.課件畫面:游樂園一食品超市內,礦泉水2瓶6元,汽水每瓶4元.
在以上一連串相關的情景中,有明,暗兩條線,明線是游覽,暗線是"觀察畫面,搜集信息——根據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合作交流,計算解決問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興致勃勃,積極動腦,熱烈參與,在看似遊玩的過程中,既鞏固熟練了表內乘除法,又培養了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節課,始終圍繞"游覽"這一情景而展開,教師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又一個的情景,引發一環又一環的問題,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活動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台,促使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體驗與感悟,讓學生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計算學習活動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真誠交流,在跌宕起伏的情感體驗中自主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創造性地巧構情景串,將計算的內容,知識與技能溶入了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具體現實的生活場景中,激活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活了學生問題意識,形成了問題串;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現實的"情景串"中,會應用數學思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計算解決問題;在"情景串"中合作交流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動態的情景串來源於生動的動畫故事
單靠一幅圖,一段話是很難創設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情景的.動畫故事是小學生的最愛,小學生對於動畫故事非常感興趣,他們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激活.對來源於動畫故事的情景串就會產生可持續的動機,這是一種催化劑,使計算教學跳出純粹為計算而計算的技能訓練的老路子,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算用結合,使課堂充滿生趣.
如第一冊在教學"用數學"時,上課伊始,我就以"森林裡的早晨"那美麗的畫面,鳥兒的叫聲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整節課我設計了引導一系列學生去郊遊大森林的事理情景串,把教材中的例題,習題有機地串聯了起來,使學生彷彿置身於愉快的旅途之中,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學中樂.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靜態的畫面動態化,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形成了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促成了認識活動的探索化,動態化和情感化.如第五冊第六單元中"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我嘗試著把靜態的,相對獨立的信息窗改變以學生喜歡的《西遊記》神話故事為主線的一個動態的情景串.情景一:(例5主題圖)王母娘娘要過大壽,她派7個仙女到蟠桃園去摘仙桃為自己祝壽,仙女們到蟠桃園一看,大吃一驚,只見孫悟空正坐在桃樹大口大口地吃著桃子,樹上一個仙桃也沒有了,仙女們趕快回來向王母娘娘稟報:"仙桃都被孫悟空吃光了,一個也沒摘到".讓學生列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討論得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情景二:(例6主題圖)小朋友,吃了蟠桃真的能長壽嗎 (不能)是啊,生命在與運動,我們應該像這位老壽星一樣每天堅持體育鍛煉.老壽星每天要在公園步行3圈,每圈508米,你能算出老壽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嗎 想一想,要算老壽星每天步行多少米,怎樣列算式 學生探究演算法,得出:不管因數中間是否有0,都要用這個一位數去乘多位數里的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如果沒有進位,積的十位上要用0佔位.情景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現在正是小朋友長身體的時候,所以我們一定要參加體育鍛煉,你們瞧,聰聰就要去參加智力長跑了,我們也去參加好嗎 (具體練習略,在以下闖關練習中滲透了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
這一情景串的創設親切,簡單,自然,讓學生在熟悉的動畫故事情景中提出有關的計算問題,學生在故事中練習,在故事中學到知識,不僅感到輕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就把一節課的知識學會了,直到下課時還意猶未盡.
四,動態的情景串來源於有趣的游戲活動
來源於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的情景串特別適用於計算練習課與復習課.計算練習復習課,大家都無所適從,要不一題一題照著講,要不分類來講,的確枯燥,不知不覺成了我們數學老師心中永遠的痛.對於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單純地出示練習復習材料讓學生直接練習,僅僅停留在對知識簡單回爐上,他們會覺得枯燥乏味.但如果根據練習復習內容,用情景串將知識進行有效整合,提升,枯燥的練習復習課就會變得有趣有益.
如第三冊數學第二單元"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整理復習課, 整堂課我設計了三個階梯式情景游戲.游戲一:"比比誰取到的收獲卡多",要求任選一張收獲卡填出並貼在黑板上,對的為優勝者,主要是歸納100以內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筆演算法則.學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如我學會了用豎式計算加法和減法,在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 )對齊;筆算加法時,( )位滿十,要向( )位進1;;筆算減法時,( )位不夠減,就要從( )位退( );解決問題時,當結果不需要十分精確時,可以用( )的方法找到與結果相近的數.游戲二:"請你露一手"用自己喜歡的豎式計算各題.每生領到一張題卡,在規定時間內算對的為優勝者.主要檢驗計算的正確率和速率.游戲三:"智取寶盒",小精靈聰聰和明明看到小朋友這么能幹,想邀請你們到他們的聰明屋遊玩,聰明屋中有兩個寶盒,裡面裝著許多智慧星和聰明豆,你們想得到嗎 要想拿到智慧星和聰明豆,趕緊解決寶盒上的題卡,題卡設計將實際生活與現實情境相結合,包含了購物的估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思路表達清晰,解答方法正確的為優勝者.這樣的設計讓學生耳目一新,克服了單調,枯燥,以題講題的弊端,讓課堂綻放出萬花筒般斑斕的色彩,達到情意共鳴,互動生成的課堂氛圍.
"情景串"的創設,應是充滿計算課堂的整個時空,只要有計算活動的進行,就有相應的計算背景,它應當是多維度,全方位的,應當在學生整個的計算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有效的學習.以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為支柱,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為導向,以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為目的,努力創設"合適的"情景串.讓情景串以"數學"為支撐,讓情景串多一點"數學味",使我們的數學課堂不失"數學味",使我們的計算課堂不失"生活味"!

- -

⑸ 小學三年級數學小論文

淺談「如何提高三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摘要】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准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其中三年級學習的整數乘除法,更是今後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乘除法的基礎,因而整數乘除法的學習就顯得格外重要了。令人遺憾的是,三年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計算方面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卻很令人擔憂。計算時馬虎、粗心,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的正確率低等等。本文將從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學生計算出錯的原因以及提高計算能力的策略等方面,探討如何提高三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計算能力;提高;演算法和算理;學習習慣
一、計算教學的重要性。
數與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准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佔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其中三年級學習的整數乘除法,更是今後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乘除法的基礎,因而如何提高三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二、學生現狀。
但是,我們三年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計算方面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卻很令人擔憂,有些學生的計算興趣不高,計算水平低下,而且由於計算錯誤,直接導致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調查研究,分析錯因。
1、演算法和算理不明。
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所以,教學時一定要講清楚演算法和算理。對於新學的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第一步算什麼,接下來再算什麼,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等等,通過做和說讓學生明白演算法和算理。 2、計算時馬虎、大意,沒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生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一般來說,學生在計算中犯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1)題目看錯抄錯,書寫潦草。如:6與0,1和7寫得模稜兩可。 (2)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等。 (3)計算時不打草稿。
(4)兩、三位數加、減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 (5)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6)一部分學生審題不夠認真,做數學題只讀一遍就開始運算,做完也沒認真檢查。
因此,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符合規定,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因此教學中教師的板演,包括數字的書寫、使用直尺畫橫線等,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要做到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3、對口算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作業中常發現學生把口算題當成筆算來做,習慣於精確計算,不願意進行口算。在計算進位乘法時,會加錯進位上來的數字,這就說明學生的口算能力差,應當加強口算練習。
四、提高三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分析一下小學三年級階段的數學試題,涉及計算內容的題目在一份試卷中均佔80%以上。因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考試獲得高分的一個非常重要條件。如何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加強學生對演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教學時,教師應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理清並熟練掌握計算方法、運算性質、運算定律以及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如:教學一位數乘、除兩三、位數的豎式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第一步算什麼,接下來算什麼,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等等,通過做和說讓學生明白演算法和算理。2、加強學生對口算的訓練。
小學口算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基本口算和簡捷速算。作為筆算基礎的基本口算。 如:2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及相應的除法等,要求學生作到准確熟練、脫口而出。簡捷速算的內容主要是應用運算定律、性質及一些特殊的法則方法所進行的簡捷速算。如:多做「A×B+C=?」(如,6×7+3=45)的口算練習,這種口算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乘法進位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減少在進行進位乘法的計算中出現的「只乘忘加進位數字」的問題。
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堅持訓練。教師每節課可根據教學內容課前可安排2-3分鍾時間進行口算訓練,或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有機滲透口算訓練,也可請家長配合此類口算訓練。
3、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培養學生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1)、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我們經常發現,在學生的作業里,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有漏抄或抄錯的現象,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就是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需要要做到三點:①抄好題後與原題核對;②豎式上數字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③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二想」就是想什麼地方可用口算,什麼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用簡便計算等。
「三算」就是認真動筆記算。
「四查」就是認真檢查。計算完,首先要檢查計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檢查數字、符號會不會抄錯,小數點會不會錯寫或漏寫;再次,對計算中途得到的每一個得數和最後的結果都要進行檢查和演算. (2)、培養認真計算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則口算,不能口算的應注意認真進行筆算。演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
(3)、培養細心檢驗的習慣。學生在計算時要做到絕對萬無一失,不出差錯是不可能的。教師要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後認真檢查演算的習慣,把檢驗當作計算題不可缺少的環節。檢驗時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一查題目中數字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是否有誤,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4、練習引申。
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計算練習需要做到新舊結合,精講巧練,應形式多樣,持之以恆。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強平時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練」,即每天練3~5題的計算題,讓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良好的計算能力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⑹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從一年級開始:1、要注意運用多種形式「開火車、口算卡、男女比賽、限時完成等"來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2、要准確教學,是學生掌握各種基本演算法。3、要特別注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以使其逐步形成較高的心算技巧。4、要注意連續適度的計算量,達到熟練不厭煩為准。5、注重學生簡算意識和簡算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逐步形成靈活的計算技巧。

⑺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開題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課程改革是整個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扎實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之一。數學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當今社會,許多國家在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上,都把數學教育作為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將其擺在突出的地位。計算是人們生活、學習、科學研究和生活實踐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數學方法, 也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和周圍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從抽象的觀點來看,客觀世界的表現形式可以概括為:數、量、空間和時間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從數學的角度來看,主要表現在數、量、形三個方面,而計算是離不開數與計算的,空間形式及其關系要量化也離不開數與計算。任何學科的規律歸結為公式後基本上都要運用四則混合運算來計算的。
根據平時作業以及單元測試和期末測試的質量分析情況看,發現我校學生在計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靈活等因素,從而造成學習質量有較大的參差。因此,數學組的教師通過討論,決定開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計算的興趣,能靈活運用各種運算定律,快速、准確地完成各種有關的計算。我們都知道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沒有了扎實的計算能力,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更嚴重的將會阻礙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問題。
二、研究現狀
1.教師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認識不到位
只重視學生的筆算能力,忽視學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實際上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在四則計算中,口算是基礎,基礎必須打好,學生筆算正確率的高低,與他口算能力的強弱成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計算,也處處離不開估算。隨著計算工具飛速發展,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大數目計算的內容和要求在調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估算的應用已大大超過精確計算。
2.教師對學生的計算只重結果不重視過程
其實計算是一個復雜的運算過程,需要很多的運算步驟才能得到一個結果,應認真分析錯在什麼環節。我們計算題批改時,要按學生的計算順序,指出學生錯在哪一步。讓學生知道錯誤原因以後再訂正。
3.教師對計算教學不夠重視
教學上都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忽視計算能力的培養,覺得現在出現了高科技,能用電腦、計算器計算,學生只要會算就可以了,產生觀念上的偏差,應讓學生明算理、知演算法,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4.學生不重算理只重演算法
學生在學習計算時,對算理也就是為什麼這樣算不去理解,對計算的演算法卻非常重視,以為只要能算就行。對計算題普遍缺乏興趣,認為計算題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出來,產生認識上的偏差,以致做計算題時馬馬虎虎,不夠認真。
5.學生簡算意識不強
學生的計算方法不夠合理、靈活,學生的計算方法應靈活多樣,從多種解法中選擇合理的演算法,達到演算法最優化,而實際上學生的簡算意識不強,一道計算題如果沒有要求簡便,能簡便計算的題目也不去簡便計算,不能根據具體算式的特點去主動選擇最佳的解題方法進行計算。
三、課題的界定及意義
「計算能力」,是指學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筆算的能力。計算能力既不能離開具體的數學知識而孤立存在,也不能離開其他能力而獨立發展,它是運算能力和記憶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滲透的,它也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數學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計算能力的問題,是一個綜合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計算能力,不斷引導,逐漸積累、提高。
計算教學主要是指運算意義和計算方法的教學。運算意義和計算方法的教學是結合進行的。
小學生計算能力是指學生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數學基本計算中較高的正確率和適當的速度,包括對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靈活的運用。
本課題重點研究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促進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學生數學計算的正確率,使之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的合理和靈活。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計算教學時「應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新課程還對計算教學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對計算教學的價值觀重新定位,計算教學不再是單純為了計算而計算, 而是重視了
數的概念教學,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減少單純的技能性訓練,避免繁雜計算。把它和新課標中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結合起來,要求學生的計算學習活動要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轉化成一個生動、主動和富有創造性的過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哲學理論依據。教學活動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主要包括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兩個方面----教師和學生。認識論告訴我們,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2)心理學理論依據。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材里的知識是客觀存在的東西,而學生的認知結構是知識結構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學生是能動的主體,他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吸收、同化新知識,充實、完善原有的認知結構,組成新舊知識統一的、新的認知結構。「注重學生已有的經驗,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方法」由於重視了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充實原有的認知結構,學生不僅學會了自己去「發現」知識,而且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能力。
(3)現代教育學理論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主導的作用很重要。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否積極參加,對於教學效果有極大的影響。在計算教學中,教師絕不能滿足於把計演算法則,公式講清楚,而應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練掌握計算能力。
五、研究預期目標
1.使學生了解數的運算的基本算理,會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使學生探索和理解運算定律,初步了解不完全歸納法的數學思想,初步體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會應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從而從多方位提高計算能力。
2.完善計算教學的教學方法,提高計算教學的教學價值和效率。
3.通過研究尋求能提高學生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的教學策略,總結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4、在研究中,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
六、研究內容
圍繞課題研究的重點,我們將研究內容分為三大塊:
1、促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養成的研究。
有的學生計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沒有真正理解算理、沒有熟練掌握演算法等原因,但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審題習慣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動手去做;有的書寫不規范,數字、運算符號寫得潦草,抄錯數和符號;有的沒有驗算習慣,題目算完了事。針對這些現象,我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讓學生掌握一些方法。我們將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課外練習、考查測試中促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
2、利用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
有關計算方面的基礎知識廣泛分布於小學數學的各冊教材中,要求每位數學教師必須熟悉各冊教材的教學要求,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年齡特徵以及知識基礎精心設計教案,靈活調控教學過程。在強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們將重點研究這三方面的內容:
(1)計算教學過程與方法的研究。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支配,許多教師奉行「熟能生巧」原則,實施計算教學中的「題海戰術」,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惡計算、害怕計算。認真閱讀新課標,不難發現對計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把教學目標更多地定位於計算本身存在的思維歷程,定位於如何開展計算課教與學的活動,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計算,感悟計算的魅力,品嘗計算的樂趣,提高計算的能力。因此,我們將研究在計算教學的課堂中如何展開教學過程,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喜愛計算、理解計算。
(2)實現演算法多樣化的研究。
「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演算法多樣化的本質是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出發學習新知識,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而探尋解題的方法。演算法多樣化已得到廣大教師的極大關注和積極實踐,但在算化多樣化的理解和把握上則各不相同。我們將研究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把握演算法多樣化的本質,處理好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優化的關系,追求演算法的合理與靈活。
(3)加強口算和估算教學的研究。
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藉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課程標准》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
數學課程標准在發展學生的數感方面明確指出: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估算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很有益處。在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以估計出大致結果,為計算的准確性創設條件;在計算後進行估算,能判斷計算有無錯誤並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時糾正。在學生的日常口算和筆算過程中,無論是計算前估算或者是計算後估算,都有一定的價值,
因此,我們將研究如何加強口算和估算訓練,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感興趣的練習,利用測試評價、競賽活動等形式提高學生口算和估算的能力。
3、發揮家庭教育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積極作用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和自然延伸,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學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也是至關重要的。而今,家長對孩子都寄予了較高的期望,重視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視孩子的數學學習,有些家長在自己督促、輔導孩子的同時還聘請家教人員進行數學輔導。但是,現在家長比較關注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參加專門的「奧數」輔導,對孩子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家庭教育對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們將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獨特的功能,加強家校聯系,與家長互相溝通、互相促進,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對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七、研究方法
1、歸納——演繹法。將符合同一運算方法的題歸類來進行教學。歸類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這些題的計算方法,歸納之後再用演繹法練習。
2、文獻研究法。主要是多角度開展資料、信息的比較研究,了解掌握國內外研究成果、借鑒成功做法,吸取有關教訓,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框架和方法論。
3、調查研究法。一是調查課題實施點的教情、學情及創新教育發展的可能性、使研究切合實際,具有可行性;二是調查學習提高計算能力的各種因素,研究相關對策,使研究有的放矢、具有實效性;三是調查實驗前後有關素質指標的變化效應,使研究有根有據、具有科學性。
4、教育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成員應用教育經驗總結法,進行教學經驗總結,同時通過教學經驗總結,學會運用教育科學理論的知識,分析所搜集材料和統計數據,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八、研究階段
研究的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課題醞釀研究及立項准備階段;了解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調查研究,建立課題的實驗設想,撰寫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
第二階段:2013年6月-2015年8月,初步探索階段;組建課題研究組,進行研究人員的學習,開展初步的實驗工作。
第三階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總結反思階段;課題資料的整理,數據處理,結果分析和撰寫研究報告。
九、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參與本課題的人員均來自我校優秀一線教師, 他們有豐富的一線教學經驗,對課堂組織形式及學科教學模式有相當多的理解,對本課題的內容也有初步的認識與興趣。相信他們能較好地配合本課題的研究工作。其次他們也經常撰寫教學論文,經常開展教育教研工作,對課堂的行為模式與實踐能大膽探討,具有強烈的課題研究意識。
2.我校軟體硬體設備先進,教師及學生都有雲空間帳號,老師及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溝通交流學習資源,街道中心校為學校購置電子白板,對我課題組開展研究有著積極作用;同時我們也征訂了各類與本課題研究相關的教育期刊,這些都是本課題的資源。學校對本課題高度重視,並給予大力支持,在問題決策的資源上也有足夠保證。本課題計劃用一年半的時間開展實踐與研究,在這一過程中有設置會議與交流學習活動,時間上能夠得到保證。
十、階段成果及最終成果形式
1、研究報告
2、小學生計算能力的調查報告。
3、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教學經驗總結或論文。
4、相關附件,如 優秀教學設計、錄像、照片、實物,教師自身學習的讀書筆記等。

⑻ 小學數學論文: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

我根據以上的原因,制定了相應的措施,以對症下葯,解決實際問題。
1、興趣引路,提升計算慾望
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於計算。我以介紹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在計算題的教學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開展計算比賽活動等形式來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同時,改善評價的方法,像分小組競賽、個人加分、評選「小小計算能手」,也確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感受。
2、訓練口算,提高計算能力
口算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口算的速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的速度,最大程度提高筆算的正確率。
注重學生口算方法的掌握。如:表內除法56÷7=( ),可以指導學生想7×( )=56。
堅持每天口算。口算能力的快慢和訓練的密度有著關系,口算方法掌握了,接下來就是通過不斷的練習來鞏固學生對口算方法的熟練掌握程度。我在每天上課之前用兩到三分鍾,出示10~20道口算題目全班共同口算或接力算,適當注意口算方法的指導,或者每天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口算的練習,持之以恆,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3、幫助學生弄清算理,揭示規律
在計算教學時最忌諱重結果輕思維、重法則輕算理的做法,要讓學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思維發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維和數學抽象之間架一座橋梁,充分發揮學具操作的作用。在進行9加幾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請出小棒一起來學習,在學生自主動手操作中優化得出湊十法,為後面繼續學習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還可以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理解新知識,構建教學知識結構的主要方式,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舊知識,通過類比同化新知,實現知識的正遷移,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對新的認識結構的認同。比如,想加算減、口訣求商等都是學生通過知識間的聯系來進行繼續學習的。再如進位加和退位減的方法要講清楚,讓學生理解透徹,他們才能正確熟練地運用方法計算。
4、日常入手,培養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前提和保證。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4)使學生養成自覺驗算的習慣。教師要教給學生驗算的方法,並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
5、重視估算,培養能力
估算能促進學生對數感的形成,在計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在計算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滲透估算的意識和方法,可以採用「估算——計算——驗算」的模式,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讓估算最終也能指導後面的計算。
如在教學例題:估算98+192時,讓學生先思考98和192分別接近幾百,它們的和大約是多少。當教學完筆算後,將正確的得數與估計結果相比較,讓學生明白估計的結果應該和正確的得數很相近,進而也起到了驗算的作用。
6、重視錯題的分析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反復認識和實踐的過程,出錯總是難免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由於年齡特徵,剛剛學習的知識比較容易遺忘。例如,退位減,前一位退了1,可計算時忘了減1。同樣,做進位加時又忘了進位。特別是連續進位的加法,連續退位的減法,忘加或漏寫的錯誤較多,這些都與兒童記憶不完整有關系。因此,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其計算錯誤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可借鑒語文教師批改作文的方法——寫評語。在學生出錯處加上評語導出錯因,讓學生知道錯的原因,是由於自己馬虎大意,還是哪方面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在知錯的基礎上把錯題重做一遍,對正確的知識再次加深認識鞏固。教師要因人、因題地重點分析錯題原因,大部分學生都做錯了的題,教師就要集中進行了講解,分析錯誤的原因;對基礎較差、常做錯題的學生,教師要多花時間在課後進行輔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每個學生准備一個本子,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並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後的作業效果。

⑼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檢查時,不難發現一個突出而棘手的問題,就是家庭作業的質量不如在學校時作業的質量,表現在:每班都會有幾個學生作業不能及時完成,很多學生的作業態度較差,這從字跡上可以看出來,字跡潦草(與認真寫出來的字比相差甚遠),頁面不整潔。做作業時不是很認真,如只求速度、不講質量、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塗塗抹抹,書寫又亂又臟,錯的地方不少。有時候,心一慌,不是抄錯了題目,就是寫錯了符號。為了快,該筆算的不用筆算,即使筆算,也是隨便抓一片紙演算,或乾脆在書或作業本的封面上、報紙上,甚至在桌子上、手上胡亂算一通,連自己看去都眼花繚亂,辨認不清。有時即使是演算對了,往作業本上抄時反倒抄錯了,對於學生作業情況,有好多農村家長不重視學生的學習,學生做不做作業,家長根本就不管,或者只是表面的督促,至於到底有沒有做,或者是做的質量怎麼樣,就不去看了,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只有爺爺奶奶在家的,更是沒人管沒人問,針對這些現象,我提出了《有效提高農村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質量的研究》這個小課題研究方案,希望通過研究能有所收獲。 (二)課題的界定: 「家庭作業」是指學生在課後所完成的作業 。「設計」是指作業布置的形式與方法,「有效性」是指確實起到效果並得到更好的作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作業設計有效性」是指調查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的情況,並進一步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從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三)課題的理論依據: 1.多元智力理論。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單一能力,而是一組能力,包括語言智力、數理智力。 2.元認知理論。以培養對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為目的的家庭作業能夠促進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提高。元認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管理、調節和監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啟示是:有些家庭作業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有些家庭作業則可以考慮家長的參與和同學的合作,這樣有助於學生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 3.新課標關於作業的新理念。新課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作業已成為學生成長的履歷,激發著學生成長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每一次作業都成為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就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苦惱和辛勞。 (四)課題論證: 1.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 (1)切實做好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同時對學生來說,好的家庭作業設計對課堂教學的收獲是有益的補充,從而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2)切實做好家庭作業設計有效性的研究,有利於更好地做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力,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主動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的好習慣。 (3)切實做好家庭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有利於使學生積極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形成實際操作技能,更好的與他人搞好團結協作關系。 2、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學生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課改的重要內容之一。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其意圖是想通過選擇性、拓展性、趣味性的教學策略,改革課內外作業,讓學生自覺、主動、積極的完成作業,個性化的作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由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從而享受作業帶來的成功與快樂,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 3.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構築各學科基礎作業與開放作業相結合的新型家庭作業設計體系。 (2)通過研究,突出情感性,探索作業的多元化評價方法。 (3)通過研究,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而不僅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業成績。 二、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內容: 開展「小學數學課後作業」的專題研究,是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場景中「用數學」,使數學課後作業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之上。通過多方面的作業設計和探索,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掌握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數學方法與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校三、四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綜合以下研究方法進行: (1)調查法:按照事先制訂的調查表對學生進行有關事項的調查,得出某些實驗的結論。 (2)觀察法:在自然常態下觀察學生對待新型作業及評價的行為反應,採用描述性記錄法,收集一定的事實資料和依據,並加以整理。 (3)經驗總結法:把研究過程中的事實資料和依據通過理性歸納,將局部的、個性化的經驗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原理性認識。 (4)個案研究法:選取班級中1-2名有代表性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全面、系統的連續觀察,並按時間進程記錄其發展變化情況 3.研究過程: 1、形成階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1)調查分析小學三年級數學家庭作業質量的情況,提前做好前測工作。 (2)廣泛收集有關提高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質量方面的文獻資料。 (3)擬定課題實施方案,請專家指導,進行課題申報。 2、實施階段(2011年6月——2012年6月) (1)根據研究方案,對本校三-四年級學生對待家庭作業的態度進行調查,並通過研究,端正學生對待家庭作業的態度。(完成時間:2011年9月) (2)調查四年級數學教師對家庭作業的評價方式,針對評價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提高教師家庭作業的設計能力。(完成時間:2012年3月) (3)結合課題研究,找尋有效提高農村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質量的方法和途徑。利用研究的成果來提高小數數學家庭作業的質量。(完成時間:2012年4月) (4)每月一篇閱讀隨筆、教學案例、教育故事,研究過程中完成讀書筆記不少於4萬字,建立課題博客,及時發布研究進展信息和學習、研究體會。(完成時間:伴隨整個研究過程)建立小學生家庭作業質量的管理制度(完成時間:2112年5月) 3、具體實施內容: 具體月份 實施內容 備注 2011年3-4月 1、了解學生現狀。 2、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 3、制定並通過研究方案。 2011年9月 1、家庭作業的布置方法與有效的反饋模式。 2、與家長溝通,指導家長如何給孩子批改家庭作業。 2011年11月 老師教給學生自查的方法 2011年12月 1、實施對比,針對實施方案前進行對比,查找不足。 2、階段小結。 2012年3月 針對目標進行探索。 2012年4月 及時檢查作業的反饋情況,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012年5月 學生作業的展示。 2012年6月 總結,積累經驗,撰寫論文,推廣好的做法。 4、總結階段:(2012年5——2012年6月) 根據研究內容,收集、整理、歸類材料,綜合研究材料,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以典型個例、論文表達為主。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工作報告提出課題結題申請以及完成《有效提高農村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質量的基本方法和途徑》論文。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設計差異性作業 全班幾十個學生,智力有高低之分,能力有好壞之差,基礎也不在同一個層面上。布置作業時,如果千篇一律,就體現不出個性,作業過於深奧,對中下水平的學生是一種有損自信的傷害,會使他們因嘗不到成功的喜悅而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不利於差生的教學與轉化;作業過於簡單,對優秀生而言,卻是一種浪費,會令他們的水平裹足不前。怎樣才能既滿足到優秀生,也能兼顧差生呢?布置作業時,我在必做題的基礎上添加個「每日一題」,如:對於基礎差的同學,每次作業添加幾道基本題讓他們完成,由淺入深地訓練他們,使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對於成績優異、思維敏捷的同學添加幾道有一定難度的附加題,以訓練他們的思維。 2、設計實踐性作業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獲取信息,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應把數學和實踐結合起來,比如:讓他們到超市中去體驗物體的重量,加深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到市場中自己買東西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同時在計算的過程中又提高了計算能力,到工廠中去調查一些數據,加深對統計知識的認知……這些都有利於學生對作業興趣和積極性的提高。 3、培養好的作業習慣 教師要教會他們作業的習慣,監督他們作業的習慣和態度,以促成他們養成好的作業習慣。家庭作業也盡量面批,作業批改後,要學生將做錯的題目重新做一遍,強化所學知識。 4、家校結合,培養學生學習的責任性 想出各種辦法,在課後與其家屬取得聯系,告知當天的家庭作業,以便他們更有效地加以督促和檢查。對留守學生中,有爺爺,奶奶或其它親人照顧的,將這部份家屬進行培訓,使其對家庭作業具有一定的輔導和檢查能力,對留守學生的學習起到督促作用。 四、研究的成果: (一)學生的行為習慣方面 1、提高學生對做數學家庭作業重要性的認識,明確學好數學得法於課內,用法於課外,來源與生活,用之於生活。進一步拓寬知識面,積累解題方法,提高了解題能力。 2、培養學生完成數學家庭作業的興趣,給學生創造表現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 3、不把做作業看成是一種負擔,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在作業中都有收獲。 4、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願意做作業。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認真完成家庭作業,認真檢查家庭作業的好習慣,養成克服作業中的畏難情緒、依賴思想,改掉拖拉作業的壞習慣,養成果斷、堅強的個性。 (二)通過研究,我認為好的作業設計應至少具有以下「六性」。 1、差異性。 俗話說:十個手指,長短不同。《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也強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承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分出層次,設計難易不同的作業,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選擇自己需要的作業。仿例作業能讓學困生吃得了,變式練習能讓中等學生得吃飽,應用提高題可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吃得好。 2、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我們理應發揮作業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方面的獨特作用。如:一位一年級數學教師為了提高學生計算的准確性,設計了一道「幫助小鴨子找家」的游戲題,即:把寫有數學題的小房子貼在絨板上,小鴨子的頭上都是得數。教師把題目要求編成兒歌講給學生聽:一群小鴨子,外出找食吃,回家迷了路,誰能做向導,給鴨找到家。學生一聽都爭先恐後的做向導。一時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大家都積極動腦筋算題。一道計算練習,因其有了趣味性,而活躍了學習氣氛,並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3、自主性。 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小學數學課程標准》的核心理念。作業設計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這樣兩層含義:一是要讓學生參與作業設計。二是要充分留給學生自由探究的空間。 4、實踐性。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何為有價值的數學,我想簡言之就是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有助於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好的作業就應有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 5、合作性。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有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個人或多個部分合作才能完成,新的數學課程目標中已明確要求「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並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我們在作業中應十分注重這一目標要求。如《平面圖形面積》的復習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測量校園內各個草坪的面積,並計算出我校生均草坪面積佔有量。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量的量,記的記,算的算……,忙得不亦樂乎。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體驗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 6、延展性。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這就要求數學教學要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數學知識及數學思想的方法。因此作業設計要具有延伸性。 作業設計要以《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基本理念為先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優化作業設計,促進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三)針對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形式呆板的矯正策略研究 通過研究,我總結出以下數學家庭作業的形式: ①游戲類作業游戲是激發興趣的最好載體。游戲作業帶有「玩」的色彩,設計游戲類作業要考慮與所學習的數學內容有關系,此類作業主要用於低中年級。如《認位置》一課後,布置學生回家和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戲;《認識物體》一課後,讓學生做一個認識物體的游戲:把一個同學的眼睛蒙起來,讓他們用手摸桌上的東西,說出是什麼東西,並說出是根據什麼性質辨認出來的。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樂意去完成,課後游戲成為課堂教學的後續活動。 ②創作類作業數學創作可以拓展學生想像的空間,增強和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可以是數學設計、數學小論文、數學故事等不同形式。讓學生把平時觀察到的身邊的數學知識、學習中發現的數學規律、解題中的新方法、某些運演算法則、公式的新的推導方法、對某個知識點產生的疑問等及時記錄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評價。如《千克、克》一課可讓學生寫關於重量的數學小故事,說說生活中碰到的有趣的事,或者是重量單位的小知識的收集整理。從而養成他們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總結的好的學習習慣。 ③設計類作業 數學設計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高整體素質,培養綜合思考的能力。如六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比例尺的有關知識,就可以運用這些知識幫助解決一些生活的實際問題。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資料,設計一個廚房,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成立設計公司,為客戶設計。要求:⑴用合適的比例尺將效果圖畫在設計紙上,並附上設計所需要的數據和計算過程。⑵設計合理,經濟實用。合作設計後,讓學生交流。讓學生學會在眾多的條件、信息中選出需要來解決的問題,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實踐性作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的名字中滲透了其重視實踐的思想。數學教材中,許多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通過觀察、考察、嘗試等活動,可加強社會認知,提升社會參與意識,促進個體社會化進程。這類作業可結合某一教學單元某個研究專題進行,根據具體內容,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採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如《年、月、日》課後請同學根據課上學到的知識,做一個你需要的年歷。在學習了比例尺知識後,結合學校校園建設的實際,讓學生利用幾天時間,分小組測量、計算,用合適的比例尺畫出學校的平面圖。學生在這樣的經歷活動中,要觀察、測量、繪圖、檢查,此時,他們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運用,豐富的情感得到了體驗,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社會性的發展. ⑤探究性作業「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探究性的作業,可以培養學習者自己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系列學習內容後,圍繞學習中心,從內容、認知、技能、數學思想、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導學生整理「探究課題」。如分數的意義部分,「分數與小數的聯系」,我們經常會用找對應關系的方法解決某些數學問題,你能說說嗎?學生能從分數應用題,按比例應用題,正、反比例應用題,甚至加減法、乘除法關系等方面體現數學類比的思維。又如,轉化的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階段的教材中多有體現,讓學生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並能在實際問題中靈活應用,這不正是一個課題研究嗎?稍加整理,便是一篇精彩的數學小論文了。 當然,數學作業的設計除以上情形外,還有很多的類型,如准備性作業、資料搜集、延伸閱讀、現場考察、參觀訪問、社區數學活動等。同時,這些類型的作業也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彼此包蘊的。只有善於布置課外作業,才能使課內、課外融為一個整體,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四、問題與討論。 1.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教育,而應試教育則以升學考試為目的的畸形教育模式。素質教育不是不要考試,而是要改革現行的考試制度和考試方法,使之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要求。特別要強調教育的公平性和受教育者的均等機會,為全體學生架起一座四通八達的「立交橋」,最大程度地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2.考試是學校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目前學校考查教育效果的主要途徑。如何在考試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真正測量出學生的數學能力,同時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考試改革的實質首先在於樹立現代的素質教育評價觀念,充分發揮學生成績評價的教育功能。承認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倡導形成性評價,其次要確定符合素質教育的評價內容。還要採用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評價方法。素質教育更要通過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找出差距,以便努力學習。 3.小學數學學習發展性評價涉及面廣,評價過程操作工作量較大,推行小班化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前提。同時對發展性評價的具體操作方法還有侍於進一步研究。

⑽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論文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
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那麼,作為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激發學習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游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戲、生動的故事、都會使相對單一、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激趣。例如:教學數的分與合,可以採用「拍手」的數學游戲,以10的分與合為示範。教師邊拍手邊發問:廖小荷,我問你,我的4拍幾?學生邊拍手邊回答:鄧老師,告訴你,你的4拍6.這一游戲可根據學習內容的變化隨時調整互拍的結果,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隨時調整節奏的舒緩;可隨時改變形式,如集體回答,小組回答,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
故事激趣。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比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不斷演算,草稿紙就演算了幾麻袋。通過這樣生動典型的事例能激發學生的意志,喚起他們對計算的興趣;或者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中,有意出現「小馬虎」做題時經常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先指出錯誤,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錯誤,既引起學生的重視,又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邁向成功的催化劑,使人終身受益。學生計算習慣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書寫習慣、驗算習慣。
審題習慣。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因素,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審題是計算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審題可以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消除強信息集中產生的思維干擾。例如,計算18-7+3時,受「湊整」這一強信息的干擾,有好多學生算成18-7+3=18。學生一看到題目就做,沒有認真審題,沒有思考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結果這樣簡單的一道計算題就算錯了,因此,加強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已迫在眉睫。
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書寫不規范也是計算出現錯誤的一個常見原因。學生在計算時,有時因為字跡潦草分辨不清而誤看,如:6和0、3和8;有的擦擦寫寫,寫寫擦擦,模糊不清;有的豎式書寫不規范,數位不對齊等等,都可能使計算出現錯誤。因此,在教學中,要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要督促學生把數字寫端正,寫清楚。
檢查驗算的習慣。檢查和驗算不僅是保障計算正確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種促進學生理解計算過程和計算技能的手段,學生可以通過驗算進一步理解加和減之間的逆運算關系。但小學生由於意志力薄弱,往往不能自覺地檢查和驗算。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意教會學生驗算的方法,如:要求學生計算要做到「四查」:一查數字是否抄對了;二查符號是否准確;三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四查結果是否算對和寫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們持之以恆地付諸努力。這是有益學生終身的好事情,我們必須切實抓好。
三、在動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優化演算法。
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例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探究20以內進位加法的算理是一個難點。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擺一擺,體會「湊十」的過程,領悟「湊十」的方法。如:。上課的開始學生通過情境、問題,列出相應的算式:8+5。有學生馬上匯報出了答案:老師,8+5=13。我說:你真聰明!還有多少小朋友也知道結果?知道的小朋友想辦法驗證一下你的結果是否正確;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藉助學具幫助我們進行計算。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8和5,按照各自不同的思路進行操作,在操作活動過程中感悟加法進位的算理。匯報時我盡量讓學生敘述 、補充,收集各種信息,展示多種演算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演算法相通的地方,都是通過湊10來達到口算的目的,使學生懂得這種題目通過「看大數,拆小數,先湊十,再加幾」的方法口算,及時對「多樣化」進行「優化」,尋求簡潔、快速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在計算教學中重視口算訓練。
在小學階段要使學生具有較高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口算,加強口算訓練。因為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筆算、珠算、估算的基礎,它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中有著較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很重視對學生加強口算訓練,在每節數學課前,我都會利用3至5分鍾時間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如:(1)口算比賽,讓學生在書上口算練習題的後面直接寫得數,比賽後組織校對、評價。並讓算得又對又快的學生說說自已的訣竅。(2)看口算卡片直接寫得數,可以將書上的口算題或一些重點口算式題寫在卡片上,學生依次寫出得數,最後出示口算題組織學生校對、評價。(3)看口算題直介面答,讓學生自已先口算一遍後再指名回答。(4)聽算,教師念口算題,讓學生直接寫出口算題,聽算結束後出示口算題,組織學生校對,評價聽算結果。(5)找朋友:讓學生拿著口算卡片找到得數等。這種緊張有序的訓練形式,既能關注每一個學生,又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大大地提高了群體學生口算練習的質量。
五、精心設計計算練習。
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設計練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突出方法重點練。可以設計一些能體現算理基礎和演算法形成的習題讓學生練,如9+5= □的湊十計算過程,這樣,學生既搞清了算理,又掌握了計算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2、用易混淆對比練。將用易混淆的題目放在一起,讓學生區分比較,以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和計算的准確率。3、經常出錯反復練。把學生利用新演算法計算時出現的一些典型錯例板書出來,讓學生找出錯誤之處,改正過來,可以為學生演算法掃清障礙。4練習要因人施教,分層提出練習目標。對於計算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提高要求;對於思維較慢的學生,要求就低些;對於差生,讓他們做最基本的習題,在練習中給予幫助和鼓勵,讓他們克服自卑,樹立信心,真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六、加強錯題的整理和分析。
要重視學生錯題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錯誤的思想根源。在平時的批改作業中,我准備一本記錄本,將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分類記錄下來,從中發現共性錯誤並找出典型錯例,便於教學中「對症下葯」,特別是找出算理不清、方法不對的典型錯例,組織學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有目的的進行「活療」。同時,也要求學生每人准備一本錯題本,要求學生進行「錯題整理」,把自己作業本、練習本、試卷里的錯誤及時記錄在錯題本里,找出錯誤原因,並及時訂正、歸類整理。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而艱辛的過程,讓我們每個數學教師,攜起手來,堅持不懈,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而共同努力吧﹗

熱點內容
幣圈2021項目 發布:2024-10-06 20:10:35 瀏覽:604
以太坊的發行量和發行價 發布:2024-10-06 19:43:24 瀏覽:980
比特幣gavin 發布:2024-10-06 19:14:28 瀏覽:251
下載doge 發布:2024-10-06 19:09:27 瀏覽:172
哪裡可以買shib 發布:2024-10-06 19:02:44 瀏覽:865
鈦克幣挖礦原理 發布:2024-10-06 18:13:14 瀏覽:794
99礦池怎麼提幣 發布:2024-10-06 18:13:14 瀏覽:87
比特幣勒索病毒藍色 發布:2024-10-06 18:12:25 瀏覽:87
f2pool礦池設置 發布:2024-10-06 18:02:20 瀏覽:993
在nicehash上怎麼設置礦池 發布:2024-10-06 17:53:09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