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算力
Ⅰ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實施方案
什玲中心學校數學組2011--2012年度(小課題研究)實施目的:(1)提高我校學生計算能力和老師的業務能力,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 (2)以研討促進教師間的交流、提高教研能力,造就一支專家型教師隊伍。 問題的提出: 問題分析:我認為我們學校甚至我們學生的計算能力差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因素: 1、我們自身的原因,在教學和平時訓練時對學生計算的訓練方法不得當。 2、家庭因素,我們學校所在的服務區屬於農村地區,家長的整體教育意識很差,有的家中兒童又多,對子女的教育觀念差,所以這也是導致這里學生數學學習差的另一個原因。 3、學生個人的原因,對學習的重要性意識不夠,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很散漫。 實施計劃:第一步:組織教研活動,根據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確定研討課題,並發布於校園網讓各位老師發布自己的看法和評論。 第二步:結合我校各年級段具體學生的特點由該年級段數學老師一起通過統計得出學生的具體程度。根據統計情況各年級段結合本年級段的具體情況在制定出訓練和提高方案。(各年級段趕四月底完成) 第三步:通過校園網路和教研活動集體討論各年級段方案的可行性,最後確定實施。 第四步:通過一個月的實施和訓練在以第一次相同的方法做一次統計,通過統計情況進一步論證所制定方案的可行性。如果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再次修改方案調整方法;如果效果 明顯,組織連片教學活動討論此方案在其他學校同年級段的實施的可行性,收集好材料,做好分析以便以後的推廣。 第五步:到本學期末再次統計各年級段取得的效果,收集本校開展活動的資料和其他周邊學校資料。 第六步:組織本組數學老師分析收集的資料和統計數據,最後對整個過程和該活動進行總結評價。 活動時間:四月中下旬 :撰寫論文、制度方案; 五月份 :集體討論方案的可行性,最後確定實施; 五月底六月初:安排三位教師各上一節研究課,安排如下:年級課題任課教師四年級口算乘法黃勇四年級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思想鄭文坤四年級乘法定律的活用崔經秋 六月底:反思或總結。 預期效果:通過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以致於最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帶動其它各相關學科的進步。每位教師在三個階段工作總結的基礎上,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方法和論文,同時也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Ⅱ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專題研究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1、從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來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以及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每個社會成員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可持續發展觀念和戰略,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具有終身發展的願望和終身發展的能力,具有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2、從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來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因此,倡導自主學習成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首要任務。從教與學的關系來看。教學方式決定學習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此,研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3、從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來看。傳統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不斷銷蝕。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沿襲滿堂灌、滿堂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了一種在外力強制下的被動行為、他控行為。學生常常在盲目、「無我」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和作業,很少能獨當一面地從事完全自控的學習活動。這種缺乏能動性、自覺性的被動學習,完全喪失了促進主體成長和發展的長遠價值與意義。從指導與自主的關系來看。傳統教育過於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牽得比較多,學生總是處於被動地位;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大力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不敢多指導。因而,如何正確認識指導與自主的關系對推進素質教育顯得十分重要。
4、從學校自身的發展來看。我校開展立項課題《自主創新教育》研究三年來,營造了和諧融洽的校園人文環境,引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形成了教師潛心教研的氛圍。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成果,加強課題銜接,故提出本課題的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自主學習」是一個與「他主學習」相對立的概念,是對學習本質的概括,是高品質、高質量的學習。一般指在教學條件下學習主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或能力。
「指導」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實踐給予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指點式的培養活動,它側重於對受教育者提供一種幫助和引導。
「策略」,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
本課題旨在通過研究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達到喚醒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品質的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構建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目標,形成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
2、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得到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的品質得到培養。
四、主要理論依據及假設
(一)理論依據
1、主體性發展教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活動,即主體活動,是個體自覺地與客體(活動對象)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人只有通過主體活動,才能對客觀世界發生作用,才能主動地認識客觀事實,並在這一過程中改進發展和完善人本身。 2、統整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由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建構是通過新舊經驗的互動實現的。學生有特定的自然稟賦,在特定的自然社會和家庭環境中生活,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產生不同的生活體驗、知識積累、思維習慣和認知結構。應該重視學習者先前所建構的知識和經驗,並將學習者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
(二)理論假設
通過研究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喚醒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小學生在學習交往中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並有意識地調整自我;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品質,幫助小學生深化感知力、想像力、思考力與創造力,使小學生隨時都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存在價值,釋放出自身的生命潛能,進而學會學習。
五、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條件分析
1、自主學習不僅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新一代人才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2、學校《自主創新教育》課題的研究為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因此,本課題的研究有良好的學校基礎。
3、參與本課題研究的人員有區教學能手、教學新秀,他們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六、研究內容
1、研究小學生自主學習的具體目標。
2、研究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品質形成的指導策略。
七、實施思路、操作原則及研究方法
1、實施思路
該課題作為統領輔導區的總課題,教師人人參與研究。根據小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徵,分低、中、高三個梯度,中心以教研組為單位,村校以校為單位進行探索。同時要突出研究重點,抓住語文、數學這兩門重點學科進行攻關。具體實施時,首先從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入手,增強教師向會指導、善指導努力的意識;其次,把指導的側重點放在課內,並做到緊密聯系課外。
2、操作原則
為保證該研究的順利進行,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教師應根據課題方案和自身實際自主選擇研究內容,創造性地開展研究。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活動、體驗乃至創造。
(2)差異性原則。受教育者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條件差異,有環境影響的不同,也有教育條件的不同。這些差異決定了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要求有差異的個體都要達到統一的教育目標,而應當按照這種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使每個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師生合作原則。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據此,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4)整體發展原則。要把課堂教學與學生身心素質各方面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發展整體,使課堂教學與社會、家庭、學生生活形成一個相互協同的整體。教學力求面向學生整體素質的可持續發展。
(5)反思性原則。反思是回顧已經做過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標、進展,提出改進的方案,應用從教學中或從他人身上所學到的知識的一種能力。實驗中,教師要具備反思的意識,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指導行為。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經驗篩選法、調查法。
(1)行動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計劃,研究中實踐計劃,觀察學生反應,研究後觀察效果,反思教學活動,改進教學活動。研究周期可長可短,范圍可大可小,研究人員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每一次研究都應該有計劃、實踐、觀察、反思這四個環節。該方法適用於課題研究的准備階段與實施階段。
(2)案例研究法。教師記錄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反思。該方法適用於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
(3)經驗篩選法。搜集、整理課題研究材料,篩選有用的,剔除無用的,然後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來進行總結、提煉。該方法適用於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4)調查法。運用采訪、座談、問卷、一般統計等方法了解、掌握課題研究情況。該方法適用於課題研究的全過程。
Ⅲ 如何提高孩子的數學計算能力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Ⅳ 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教研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新課程標准》關於小學數學計算指出「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於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小學計算教學貫穿於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努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佔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助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樹立學生認真、細致、耐心、不畏困難的品質。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重要研究的重要問題。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努力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估算和筆算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的習慣。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四、課題研究的措施 1. 定課題,成立課題組。 2. 開展教學研究反思活動,在教師日常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反思,積累教學成功的案例。 3. 開展以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為主題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4. 做好常規教學工作,從細節做起。 ①.加強計算教學,上好新授課,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透徹理解算理掌握法則。 ②.平常練習嚴要求,養成好的計算習慣。 ③.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認真審題、分析的良好習慣。 ④.培養學生自覺檢查驗算,獨立糾正錯誤的習慣。 ⑤.培養總結反思的習慣。學生准備一本錯題本,平時作業中的一些錯例,摘錄在自己的錯題本上,並寫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的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經常這樣做可以吸取平時的教訓,在以後的學習中避免或減少錯誤的產生。 ⑥.加強練習,運用多種形式,使學生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 5. 對課題研究做好記錄和資料的收集整理,進行總結。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2.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 六、課題實施步驟: (一)第一階段(2009.11——2009.12)准備階段 1. 收集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素材,研究學生在計算習慣上、方法上的困難與障礙,開展相關的調查。 2. 起草制定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課題研究活動的實施方案。確定研究的目標、內容、措施、方法等。 (二)第二階段(2010.01——2011.07)研究實施階段 1. 針對課題研究方案中擬定的研究內容,全面實施研究工作。 2. 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現狀做系統性調查,側重於對學生一般性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 3. 對學生發展性學習習慣的方法培養和學習方法指導的研究。 4. 實施研究方案,根據調查與分析結果,組織討論研究,提出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若干策略,並進行實施嘗試。 5. 採取具體的措施加強對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6. 在研究實施過程中,多閱讀參考有關的理論書籍,撰寫讀書筆記、案例、教育隨筆等。 7. 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三)第三階段(2011.08——2011.10)總結階段: 整理資料,分析研究,完成課題成果的總結和提煉,形成研究報告,申請結題驗收
Ⅳ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小課題研究
教師要要求學生做完題後認真檢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檢查的學習習慣,確保計算技能的形成,真正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
Ⅵ 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的研究方案
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考試一結束,學生們總會抱怨:唉,又是計算錯誤!在講解試卷之前,老師又會說:要是計算不粗心,大家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可見,計算成了很多學生數學學習上的進步的攔路虎。因此,計算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單純的計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因此,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這一心理特點,可以採用多種訓練形式代替以往單一練習的形式。例如:用游戲、比賽等方式訓練;開火車、搶答、闖關卡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多講解解題的原理,讓學生了解解題思路的來龍去脈,知道這樣解題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將提高興趣。
二、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僅需要正確還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恆訓練實現的。 在我看來, 課前 3 分鍾口算 ,效果非常不錯 。 每堂課前准備好十道口算題,讓學生搶答,或是讓學生寫在小本子上,在統一核對答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小結,對特別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同時也會注意正確率。當然,識記一些常用數值,如2π、3π、4π……,112 、122 、132 ……等,對於加快口算速度與正確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 、加強估算 訓練。
日常生活 中的很多問題,實際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確的結果,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估算來解決。這樣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響實際的操作,遇到這類問題盡量讓學生估算。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確結果的計算中,估算也會起一定的監控檢驗作用。 每做完一道題,我們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來驗證其正確性。
四、注意速算與巧算。速算與巧算,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簡便運算,簡便方法的正確運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題速度,另一方面還能夠讓解題變得簡單,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可以單獨進行速算與巧算的訓練,教師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讓學生解答問題,在例一些計算題,讓學生找到合適的簡便方法。這就需要學生對基本的運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適用范圍。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沒有的。這就需要學生先將除以一個數變成乘以其倒數,在運用分配律進行計算。
五 、養成良好習慣 。
我們知道,學生大多數時候不是不會計算,而是 在計算中,不是抄錯數字了,就是背錯乘法口訣了,要麼是小數點點錯了, 這些 都是一些極小的錯誤,但卻經常出現。因此,平常練習 就 要嚴格要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首先是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 。認真演算之後一定要強調驗算。驗算的方法有多種,如按步驟,逐步逐步的檢查;用加法驗算減法,乘法驗算除法;代入原題驗算看是否符合實際;也可以用前面提到的通過估算來驗算。定時的開展改錯訓練,也能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粗心的錯誤。將大家平時易犯的錯誤一一陳列,自己對照自己的實際,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下次就會少出現相同的錯誤了。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點雖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認真落實以上各點,必將能為我們的計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Ⅶ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論文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的比重是顯而易見的,從一張試卷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左右,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一直以來,計算課的枯燥乏味使學生望而生畏,對於計算是退避三尺,這就需要教師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聯系游戲活動,進行多媒體的整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讓學生處於樂學、愛學的學習環境,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呢?特提出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分享。
一 培養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興趣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對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感受性來滿足學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導,是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作為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去合理地組織教學,挖掘教材中內在的興趣因素,把枯燥乏味的計算知識化為有趣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
1、創設故事情境,培養計算興趣。新課標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我將計算教學置身於某個情境之中,使枯燥乏味的計算課,充滿了生趣。例如在鞏固「7的加減法」時,我先出示小貓在草地上抓蝴蝶的情景圖,一共7隻蝴蝶,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小貓在草地上要做什麼,鼓勵學生發揮想像力,編出故事情境。讓小貓繼續抓,根據小貓抓的結果,列出算式。這樣通過教材創設的小貓抓蝴蝶的情境,學生在全情投入幫助小貓抓蝴蝶的過程中鞏固計算,不但學得輕松愉快,而且計算的正確率也高了。
2、適當選用游戲,培養計算興趣。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到社會離不開計算知識,在學用結合上激發了學生的計算興趣。例如在低年級計算教學中引入游戲「找朋友」,既能進行口算練習,也能激發學生進行計算的興趣,具體做法是:以找朋友的結果和是10為示範。教師邊拍手邊發問:找呀找呀找朋友,我的小3去找誰?學生邊拍手邊回答:找呀找呀找朋友,你的小3找小7。這樣一來會使相對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捕捉生活信息,培養計算興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信息,引入新知,使學生對計算有一個親近感,感到計算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例如,我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正好遇上奧運會即將在北京舉行,於是,我在課前准備了前兩屆奧運會中國隊奪獎牌的情況,課上讓學生自己編題,學生興趣盎然,如「前兩屆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奪得32枚金牌,其中女運動員奪得的金牌數占,女運動員奪得金牌多少枚?」學生很快列出算式,32÷8×5=20,這是一道學生感興趣的貼近生活實際的題目,使他們感覺到不是在解題,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僅鍛煉了學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興趣。
4、藉助多媒體,激發計算興趣。多媒體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法,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濃厚的計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1/2 +1/3 時,首先屏幕展示第一個蛋糕的畫面,啟發提問:1/2 + 1/3結果是多少呢?使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使之分成六份,接著我不但要求學生計算出結果,還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學生有點困難,我就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使學生直觀觀察到 1/2+ 1/3結果是5/6 。這樣,整個思維過程全容於屏幕中,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計算慾望,激勵了學習計算的自信心。
二、講究練習形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練習並不是要學生無休止的做一些重復、單調的題目。要想提高練習的效率,練習的形式要靈活多樣,有趣的數據、新奇的題型、巧妙的演算法,都會使學生對枯燥的計算產生一種吸引力。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口算練習時,可採用舉卡片、搶答、開火車、誰是口算冠軍等練習形式。為了讓學生始終有新鮮感,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如通過游戲、競賽、搶答、開火車、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小組比賽等形式來調節學生的胃口。練習需少食多餐,同樣的計算習題,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大有不同。學生在這樣一個「娛樂性」的氛圍下做題,計算興趣高,解題速度快,鞏固性也強。
三、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幾年的教育生活中我深切的體會到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的重要性。有部分學生,在考試之前單獨關照一下,成績會起很大變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礎的東西沒有掌握,而是平時的習慣不行。良好的計算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計算能力的培養。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教育是什麼,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那麼,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計算習慣呢?
1、認真審題的習慣。
認真審題是正確計算的重要前提,對於計算題,有的學生提筆就算,加上計算比較單調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勞,這時遇上相似的數字、符號,往往抄錯。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先看一看整個算式,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想想按一般法則應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別的條件,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特別要求學生計算時充滿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題未做完做不對決不罷休,久而久之就能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2.認真書寫的習慣
計算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規范,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只有書寫認真,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才能提高。
3、打草稿的習慣
有的學生出錯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每個學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我還經常不定時檢查學生的草稿簿,表揚准確認真的同學,促進學生養成打草稿的習慣。
4.認真驗算的習慣
驗算是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必須培養的一種習慣。從我縣課改年段的質量監控情況看,學生漏做題目,審題不嚴,不會驗算導致的無謂失分很多。為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我要求學生作業完成後要作自我檢查,驗算。在計算時,要堅持做一步演算一步;計算時反復查;脫式時上下查;計算完畢整體查,反復訓練,這樣隨時驗算,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
四、注重反思,在錯誤中提高計算能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關鍵在於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錯誤中吸取教訓,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錯。加強練習後的反思,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在計算中,學生的錯誤總是層出不窮。不是抄錯數字,就是背錯乘法口訣,要麼是小數點點錯了,都是一些極小的錯誤,但卻經常出現,讓人忽視不得。因此作業我總是堅持進行面批,同時要求學生將自己的錯題記錄下來,積累一些典型的易錯題,做成一本錯題集,並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平時經常察看,以防出現類似的錯誤;有的學生針對「抄錯題」制定出「輕聲讀」的方法;每次測驗後都讓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改正方法。實踐證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認真反思改正錯題,能達到高效率、高質量的效果。
總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貫穿於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做到不斷思考,不斷創新計算教學方法,把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實際、情感態度等結合起來,避免計算的單一性、枯燥性,那麼,我們可以相信,學生計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會很遠。
Ⅷ 如何提升計算能力
運算能力是數學的基礎,解決數學問題首先計算要過關,計算需要重視起來。我是王老師,專注於小學數學,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大家的關注。計算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基本的運演算法則是上小學後逐步獲得的,加減與乘除四則基礎運算是需要花大量時間練習才能掌握的。學生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數概念系統以後,才能進行抽象的加減符號運算。運算能力的高低體現在運算的准確性、速度以及運算的靈活性三個方面。以下詳解,供您參考!
數學計算能力培養
首先要明確的是數學計算內容學習是個系統的、連續性的體系。以小學計算內容為例,學習序列如下圖:
① 數概念系統
數的計算基本上是伴隨著數域的擴充逐步加深的,從一年級20以內加減法,到三年級萬以內加減法,四年級的更大的數,整數概念已基本形成並伴隨著小數概念系統出現,五年級是分數概念發展的關鍵階段。
從整數 → 小數 →分數,構成了小學生數概念發展的認知過程,數的大小,數的比較,基數與序數,奇數與偶數,數位,數的組合和分解,這些是計算的學習准備。
② 運算的准確性和速度
學習序列決定了每個階段的計算學習都很重要,是下個階段的基礎,夯實基礎是數學計算能力提升的必要條件。運算首先要算對,這是前提,這需要不斷進行多種類,多方面的運算練習。三年級一定要以保證計算100%准確率為練習目標,只有運算準確率發展的同時,再進一步提升速度,基礎的口算要達到一感知算式就能立即得出答案。
越到高年級,基礎計算所佔認知資源比例就越來越小,計算是一種程式,只有把計算練成數學事實,隨時提取,才能把更多的認知資源放在更復雜的題目解決上去。
沒有捷徑,唯有勤練。
③ 計算的靈活性
不要學一些單練整數運算的技能型培訓項目,計算靈活性體現在孩子對於算理的啟蒙和運用上,比如一年級的湊十法就是湊整先算思想的啟蒙,不經歷法則和算理,就不能提煉數學思想。
越到高年級,越考察計算的靈活性,理解並靈活運用簡算定律,實際上是對運算進行合理處理的思維過程,運算達到既快又靈活的境界。四年級是整數速算與巧算的關鍵階段。比如王老師四年級課外數學整理的計算版塊知識點。
多接觸不同題型,才能使得各種巧算思維和方法去融合,計算的靈活性是體現數學計算能力高低的考察重點。
Ⅸ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課題研究 實施方案
《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據平時檢測和期末考試的質量分析情況看,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較低,無疑給學生的學習發展造成了巨大障礙。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大面積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必須以加強計算教學作為突破口。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心算和筆算能力,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研究的目標
1.尋找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2.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1)以口算能力訓練為突破口,加強學生口算訓練。(2)控制一定的訓練量,培養學生一定的數感。(3)在重視學生思維能力訓練的同時,對學生數學計算訓練重視訓練把握基礎性,突出針對性,尋找規律性,適當綜合性。
三、研究措施
1.堅持口算練習,常抓不懈。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要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這是數學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組織教學與訓練,如聽算、看卡片口算、看題默算,反復強調先正確而後快。
2. 強化基礎知識,提高筆算能力。
在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是重點。筆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來科技如何發達,筆算能力始終是小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
(1)使學生理解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技巧是形成計算能力的首要條件。
每種計算,都依據相應的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基礎知識而進行。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理解不正確,掌握不透徹,就無法進行計算。只有讓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運算性質、定律、技巧之後,才能在具體計算中應用這些知識來尋求簡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計算的准確性與加快計算速度。
(2)加強練習和技能訓練是學生形成計算能力的關鍵。
比如分數四則計算中,常常碰到有一些學生計演算法則正確但計算結果錯誤的情況,出錯的原因在約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又如小數除法,特別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錯在在除數變成整數時,被除數沒有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因而造成商錯了。所以在計算練習中要加強基本計算技能的訓練。
(3)熟記常用數據,提高計算速度。
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數據,不僅有助於學生達到「正確、迅速」的要求,還有助於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積為整百、整千的特殊數據(如:75+25=100 25×4=100 125×8=1000 );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積及與12、15、16、25、36幾個常見數的積;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以上這些數的結果不管是平時作業,還是現實生活,使用的頻率很高,熟練掌握、牢記後,就能轉化為能力,在計算時產生高的效率。
3.開展計算競賽活動。
對於枯燥無味的計算,學生在掌握計算方法之後,往往會隨便應付,造成更多的計算錯誤。這時,適當開展一些計算競賽活動,往往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計算的興趣,達到提高計算準確率的目的。本學期,我准備在班內開展了兩次計算競賽,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在競賽後,注意把學生易出現的錯誤整理起來,分析歸類,然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補救,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掃清障礙。
4.熱情鼓勵學生,加強愉快學習的體驗。
對於學生由於粗心出錯,教師要熱情鼓勵。平時的作業批改中,要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點。
五、預期效果
1.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切實打好基礎。
2.培養學生參與法則、公式的推導,真正明確算理。
3.幫助學生熟記常用數據,提高計算速度。
4.重視錯例分析,做到對症下葯。
5.培養學生自覺檢查驗算、獨立糾正錯誤的習慣。
6.培養學生養成總結反思的習慣。
六、課題研究步驟
本課題從2014年2月開始,2014年6月結束。
第一階段: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寫出課題實驗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4年2月到2014年6月)
第三階段:撰寫出本課題的結題研究報告。總之,在研究過程中,我將努力做到有計劃、有實施、有反饋、有總結,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並收到實效。
Ⅹ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課題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數與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一直以來,所謂的小學計算教學常常通過機械重復、大量題目的訓練,只重視計算的結果,而不重視計算過程,學生不喜歡上有關計算教學的課,對他們來說,計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習題;甚至連老師也不喜歡上計算教學,在公開課的教學中,很少看見計算教學的身影。 新課程實施以來,計算教學有了很大的改進,但在計算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師過分強調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沒有起到很好的主導作用,課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麼想的」「還有其他不同的演算法嗎」「你喜歡怎麼算就怎麼算」。40分鍾的課堂教學經常都是你說我說,顯然我們發現學生們的思維雖然活躍起來了,場面也顯得熱熱鬧鬧,但是學生討論交流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堂上缺乏必要的練習,之後,我們卻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下降了:有不少學生對算理並不理解,結果計算錯誤率偏高了,不少學生的計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對於每個人來說,在小學階段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學習數與計算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學,其中計算教學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單看各冊的教材目錄就可以明了;並且在教學評價中,計算的比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單是一張數學試卷,從簡單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還不包括綜合運用中的計算。對此我們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實踐與研究」這個課題,我們想通過此課題的實踐研究,克服計算教學的一些弊端,使我們的計算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能明顯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課,做計算題。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教育學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也明確指出:「教師務必啟發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師的「教」和學生「學」共同的活動過程,教學效果的好壞,要看學生是否願意學。學生不主動地去學,單憑老師硬灌是不行的。所以「教學」必須把教師的認真講解與學生的積極投入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所以,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取得最大的效益,讓興趣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根據我國《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其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異常重要的,在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越來越感覺到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下降,許多學校就這方面也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學生興趣的情境教學法;呵護學生的心理分層次作業布置;讓學生充滿自信的競賽激勵法等等。 縱觀世界各國,在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上,大都有較高要求,如英國雖然不贊成煩瑣筆算,但十分重視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養;日本在新修訂的課程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增加數學教學時間進行「計算的反復訓練」。 本課題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計算教學的經驗與理論,在國內外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我校學生計算能力的實際,進一步開展討論,力求構建符合我校教育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四、研究的主要目標 1、總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筆算能力,實現演算法的多樣化與優化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2、學生目標 ①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努力目標,自覺的學習,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②學生學會自主分配時間,課內和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整體計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3、教師目標 ①面對新課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師要善於發現,勤於學習,勇於創新。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決新困惑的勇氣和本領。 ②努力尋求能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有效培養計算能力和創新能力,促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學校特色。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採用這樣的模式:基本訓練(鋪墊練習)——例題教學(總結法則)——反復操練(形成技能)。在這種 「純粹的計算」 課堂上,教學目標總是定位於牢記計演算法則,形成計算技能,於是計算教學的課堂成了單調、枯燥、乏味的代名詞。為深化教學改革,把切實有效的計算教學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我們將研究內容分為4大塊: 1、促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養成的研究。 有的學生計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沒有真正理解算理、沒有熟練掌握演算法等原因,但沒有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審題習慣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動手去做;有的書寫不規范,數字、運算符號寫得潦草,抄錯數和符號;有的沒有驗算習慣,題目算完就草草了事。針對這些現象,我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著手,讓學生掌握一些計算方法。我們將研究如何在課堂教學、學生練習、學校活動中促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 2、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提高計算能力的研究。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支配,許多教師奉行「熟能生巧」原則,實施計算教學中的「題海戰術」,致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惡計算、害怕計算。認真閱讀新課標,不難發現對計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把教學目標更多地定位於計算本身存在的思維歷程,定位於如何開展計算課教與學的活動,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參與計算,感悟計算的魅力,品嘗計算的樂趣,提高計算的能力。因此,我們將研究在計算教學的課堂中展開,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與方法讓學生真正喜愛計算、理解計算。 3、實現演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的研究。 「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演算法多樣化的本質是讓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出發學習新知識,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而探尋解題的方法,已得到廣大教師的極大關注和積極實踐。我們將研究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把握演算法多樣化的本質,處理好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優化的關系,追求演算法的合理與靈活。 4、加強口算和估算教學的研究。 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藉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課程標准》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 數學課程標准在發展學生的數感方面明確指出: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估算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很有益處。在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以估計出大致結果,為計算的准確性創設條件;在計算後進行估算,能判斷計算有無錯誤並找出錯誤的原因,及時糾正。在學生的日常口算和筆算過程中,無論是計算前估算或者是計算後估算,都有一定的價值, 通過研究,提高小學數學教材實施的質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幫助教師自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益和質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初步形成一套有一定現代教育理論支撐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六、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過程 (1)前期探索階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加強理論學習,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初步探索,制定實施方案,開展課題論證及課題申報。主要圍繞新課程理念和數學計算教學的理論,組織開展學習,豐富實驗教師的知識貯備;培訓課題研究教師,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調查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為開展研究作好准備。 (2)研究階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 選擇合適的研究對象樣本,制定具體可行的分階段研究計劃,有序開展活動,深入研究。課題組教師依據實施方案進行教學,開展測試評價、競賽活動,探索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教研專題活動,研討課堂教學模式,並收集過程性資料,在此基礎上圍繞課題研究進行階段性經驗總結,撰寫專題論文。 (3)總結階段(2014年4月—2014年7月) 進行研究總結,成果展示階段。各負責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總結,將實踐探索從理論上加以升華,課題組負責人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整理研究資料,寫出結題報告,並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展示推廣課題研究的成果。 (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實驗,邊反思,邊完善。組織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實施本課題確立的研究內容。 2、調查研究法。通過平時觀察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學生在計算課堂中態度與思維方面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計算正確率的狀況,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3、經驗總結法。實驗教師圍繞研究課題,結合研究實踐,積極進行經驗總結,及時將教學實踐上升為經驗理論,並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經驗體系。